第一篇:基于活动理论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探究
基于活动理论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探究
摘 要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用好活动理论,增强教学设计的效果。基于此,针对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活动理论进行简要阐述,提出个人看法。
关键词 活动理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109-02
前言
通过在初中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信息技术水平,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活动理论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对人类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一种理论,同时也是将认识的出发点与心理的成长过程落实到实际中去的过程。活动理论的含义
活动理论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古典哲学基础之上的,并将教学活动看作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且对于活动系统来说,包含主体、客体以及共同体。其中,主体就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学习者以及实现教学目标的人员;客体是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所改变的事物,如教学目标
等;共同体是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所有的参与人员,不仅包括学习人员,也包括教育者与其他工作人员等。
教学活动就是学生与周边环境实现交流与改造的整个过程。在教与学过程中,学生一直是活动中的主体,要帮助学生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对于教师来说,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育界一直认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而这也与活动理论有着一致性[1]。
活动理论不仅包含行,还包含知。如果按照先后来说,必然是知在先,而从轻重上来讲,必然是行为主。这也与信息技术教学所提出的支架式教学理论有着一定的联系。对于支架式教学活动来说,可以将其看作构建主义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且在实际教学中还要通过合作、情境以及辩论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也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活动理论坚持以学生的实际活动为中心,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其中既包括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方法。因此,教师要坚持以活动理论为基础,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信息技术教学的原则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针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设计过程中,要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且在实际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时,要认识到学生才是活动中的主体。这样学生在进行活动过程中就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出主动性,也可以从网络上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料,通过有效的整理与归纳,形成完整的文档。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2]。
坚持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从实践活动出发。进入21世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之间产生更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学生,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以此来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学习到的知识[3]。运用活动理论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
教师要在活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要结合教学设计的原则,将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为三个阶段,以此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准备阶段 一般来说,可以将准备阶段分为分析与设计两个环节。就分析环节来说,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目标是开展课程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中心。因此,教师要认识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做好准备工作。对于分析环节来说,主要是针对学习中的实际需要来进行准确的分析。也就是说,要掌握准确的学习目标,对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以及工具等进行分析[4]。
设计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设计好信息技术学习的相关活动,要根据学习中的实际需要与活动目标提出详细的学习活动方案。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设计是建立在学习目标基础之上的。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教学活动任务的设计工作;其次,要对学习的环境进行准确的设计;再次,要设计好教学活动的相关规则;最后,要做好示例作品以及教学课件中的制作工作。
实施阶段 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习方案展现在学生面前,要将设计的内容落实到实际中去,借助不同的媒体材料来实现学习的目标。教学方案的效果如何,必须通过实践与应用才能得到最终的结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及时针对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避免出现一成不变的现象。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教师还要及时观察学生,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教学进度,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准确评价。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课堂教学氛围得到改善,营造了很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评价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在活动理论指导基础上的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包括学生对自身实际进行的评价。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从学习方向以及目标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在学习评价的吸引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活动理论的影响下,学习评价具有目标导向以及诊断引导等功能,可以实现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价,保证教学设计的完善与有效,促进教学设计的科学化与合理化[5]。
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运用好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目标。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运用活动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设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华.基于活动理论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J].信息通信,2014(1):291.[2]田波.活动理论指导下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组织方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9):16-17.[3]田波.活动理论指导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研究[J].科教文汇,2008(9):108-109.[4]李葆萍,李晔,公平,等.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及管理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3(9):45-47.[5]?h保生.基于活动理论视角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活动设计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50-252.
第二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大部分学生家里都有计算机可以连入互联网,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上网经验,对计算机网络有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对网络的了解大部分是停留在网上聊天、BBS论坛、网络游戏以及有限的资料收集;另一些地区的学校的学生,在小学中并没有接触到计算机,只是在进入初一年级时,才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其应用技能仅仅停留在对windows的操作及文字处理上。总体上讲,初二年级的学生,对网络的构成及相应有应用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更没有形成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习的意识。因此,学生要学习基本的网络知识,并为下面的网络信息收集打下基础。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是本章的基础知识,为全章的学习作铺垫。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因特网的概念。
从覆盖范围和计算机之间连接的距离来划分网络的类别。结合校园网、企业网、住宅小区网和家庭网络来介绍局域网,结合因特网来介绍广域网。
展示课件,分析三种拓扑结构的示意图和简单工作原理及在应用中所显示的特点。
通过课件展示教学内容,介绍广域网及因特网的基本知识,因特网的诞生与发展,拓展介绍因特网对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及给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方便。
布置好参观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好小组,选好小组长,确定参观路线。
从因特网的入口处开始参观,逐一介绍各种网络设备的名称及主要功能。4.教学资源
(1)网络拓朴结构图;
(2)有关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视频(3)网络基础知识。
三、教学过程
在上本节课前,我特意向学生透露了本节课教学的内容,让大家想想应该编一份怎样的小报,要用到哪些内容。学生提出:“学校正在申请市绿色学校,而且举行了很多的有关环保的活动,所以我们可以编一份有关绿色环保的小报。”又有学生说:“这也可以成为我们申请市绿色学校的一项内容,增加我们学校被评上的机会。”还有学生说:“我们可以挑选好的小报做成一份校园的环保小报纸。”„„
说到这里学生们都兴奋了,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
最后我在听取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几个小组,布置了如下要求及作业:
①每一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小报。②为自己的小报取一个亮丽的名称及版面。
③结合学校这几个星期所举行与环保有关的活动写几篇稿件,利用数码相机拍摄(数码相机部分学生家中有,学校里也有)一些活动的图片,收集和调查统计一些自己需要用到的数据。
1、作业完成的内容丰富多彩
学生在这一个星期通过全体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及在老师的帮助下,积极的收集有关环保的资料。材料的形式有文字,有图片,还有一些统计图表。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有学校举行的“保护环境,千人签名仪式”,有团委发起的征集“环保警示语”,有社会实践:“访千年古树”,有美术组举办的大地作画比赛,劳技组组织的“利用废物做手工”的比赛,以及各个班级开展主题班会的情景等。内容丰富,可以说是前期收集素材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在收集材料的一周里,从每个小组到每一位同学都非常热情地参与其中的工作,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小记者、小作家、小摄影师„„ 大家都乐在其中,享受这些作业的美妙,没有人去逃避,没有人说累。
2、在信息技术课堂上
本堂课的上课铃声响起时,同学们带着自己小组的“成果”来到电脑室,在小组成员的协调下,大家把这些素材输入电脑(图片是在课堂老师的帮助下输入电脑的),然后整理这些素材。
在小组中有一位同学负责将设计在草图上的版面在word中画出来,再将其他同学输入电脑中的文章和图片纷纷插入其中,忙完了自己手头上的事的同学也到“版面设计师”旁边开始指手画脚起来,“你用红色看看,红色好看。”“这一行字要变大一点,这样醒目。”„„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
我这时也成为了一个配角,只能为电脑操作上还有困难的小组帮上一点忙。
下课了,每个小组都完成自己的小报。他们通过与其他小组完成的作品比较,自行地评比出了几张最优秀的作品。
四、案例分析:
(一)、开放、综合的课堂让信息技术课充满了生命
时下,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采用的,让学生以实际的任务明确学习的意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许多任务只是技能的训练,或者是孤立的,零散的。例如,把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作为一个个任务,说“今天我们的任务是为文件更改名字”等,上述的方法非但让学生学习困难,长久必会厌倦,因为那些电脑的技能离我们的学生太“远”了。
在这课前,我所谓的作业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而且也不是一些机械的抄写,每个小组中的每位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完成的一项或几项,对他们来说没有负担,有的只是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在课堂上,那些技能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他们只要把之前学习的知识再结合自己小组的素材灵活运用技能就可以了,没有教师的规矩、要求,有的是丰富的想象和创造。
(二)、开放、综合的信息技术课带给学生的是更多的能力,更多的自信,更多的爱。
学生在收集素材的同时培养了很多的能力,如:写作能力、版面设计能力、摄影能力„„每位同学都会选择自己能胜任而又喜欢的一项或几项任务,这是多么有趣而高兴的事,因此他们获得了成功。
学生经历了各项活动,从这些活动中他们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自己平时怎样的行为才是环保的,怎样维护学校的环境等等这些都是爱的表现:爱自己、爱班级、爱学校„„
五、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简单直观的课,其特点一是内容较少,理论性强;其二是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太大。一般情况下,只要根据教材,针对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理论概念讲解得枯燥性作好了相应的准备,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后,也就算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也会不错。
第三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活动2 制作评比表格
合肥市第五十一中学 朱瑞旭
教材分析:
本节是安徽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写的新版《信息技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2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制作一个评比表格并且进行修饰。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教会学生使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类汇总,得出了相关的评比数据,本节课重点是要求学生对已经统计过的数据进行排序,之后对制作的表格进行美化和修饰。难点是修饰表格并适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学生分析: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学生大部分来自周边地区,大部分学生处于无人看管状态,学习态度较差,学习能力较为薄弱,对计算机对网络的理解大部分停留在玩玩游戏听听音乐的认知上,虽然经过一年的学习,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无法端正学习态度,在知识的获取和应用上存在一些明显差距,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出现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达到学习目标,而另一部分学生需要耐心讲解演示几遍才能完成作业完成任务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的能力教育为主,着重教会学生学会操作,学会应用,在应用的基础上再次升华。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七年级和上一节课学习中,我们已经简单接触过EXCEL软件,学生都能根据要求输入数据,并进行简单的统计,也会使用该软件制作简单的表格,在学习中能够自主按照课本的步骤来完成相应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合肥市第五十一中学 朱瑞旭 的任务,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需要降低难度和深度,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制作excel表格,并进行数据输入和统计
2、学会设置单元格格式
3、进一步熟悉表格的修饰
4、学会打印输出表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结合实际设计合理的数据表格
2、通过活动,体验表格信息加工的一般方法
3、通过活动熟悉数据表格的修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通过活动感受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便利和高效
3、通过修饰表格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1、表格数据的输入
2、单元格的设置
教学难点:
1、表格的美化与修饰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合肥市第五十一中学 朱瑞旭
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教学准备:前一节的统计数据表 课时安排:2课时(每节45分钟)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并制作了班级评比的数据表格,大家肯定都制作好了,我想每一个同学都希望将自己制作的表格打印出来张贴起来,但是我们来看看我们上一节课制作的表格的打印效果是怎么样子的呢?
(教师展示上节课制作的表格。并做打印预览)
大家说说看,这样的效果如果直接打印出来会是什么样子?好看不好看? 生:不好看
师:大家都说不好看,也的确不怎么好看。因为我们打印的都是筛选过后班级的数据,而且也没有将最终的数据综合到一起,更没有进行美化修饰,长长短短,也不见表格,名不符实,是不是? 生:是
师:那好,那我们再来看一个表格(教师展示修饰好的表格),大家觉得这个表格怎么样?能不能直接打印出来呢? 生:很好看,可以直接打印,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师:好,那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如何去制作一个如此精美的表格并打印出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合肥市第五十一中学 朱瑞旭
二、新课教授 阶段一
(一)建立评比表格(教师同步演示)
将“检查统计表”中的各组平均得分数据复制到新建的工作表中,建立评比表格,并按小组得分高低进行排序,完成内容的制作。
1、打开文件 运行excel软件,并打开“检查统计表”
2、更改表名 双击要修改的工作表名,输入名称,修改表名
3、输入表题 单击A1单元格,输入表题“本周小组评比公示”
4、选择区域 单击“检查统计表”标签,切换到“检查统计表”,同时选中四个小组的平均分数据
5、复制数据 单击“复制”按钮,再切换到“评比表”
6、粘贴数据 单击选中A2单元格,再单击“粘贴”按钮
7、修改组名 将“组别”列各组名称修改为“第一组”、“第二组”„
8、排序得分 按照小组合计得分高低进行排序
(二)实操任务
根据教师刚才演示操作,自己制作“评比表”(教师巡视指导,并适时给予点拨)
(三)展示点评
选择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简单点评(不做太多的点评,指出共同问题所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合肥市第五十一中学 朱瑞旭
阶段二
(一)修饰表格(教师同步演示)
修饰表格中的文字格式、边框和底纹、数字格式及行高列宽,美化“评比表”
1、设置文字格式 单击A1单元格,设置标题的文字格式:隶书、24磅、加粗、褐色
2、合并居中表题 拖动A1:G1区域,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合并及居中”按钮,居中表题
3、设置表头底纹 拖动A2:G2区域,设置表头区域底纹颜色为“褐色”,边框为“无线框”,文字颜色为“白色”
4、设置数字格式 拖动B3:G6区域,选择“格式”-“单元格”命令,设置数字格式
5、设置底纹 拖动A3:G6区域,设置底纹为“浅黄”,并居中对齐文字
6、设置边框 拖动A3:G6区域,选择“格式”-“单元格”命令,设置边框线为白色
7、调整行高列宽 拖动边线或选择“格式”—“行(列)”—“行高(列宽)”命令来调整行高列宽,使之美观大方
(二)实操任务
根据教师刚才演示操作,自己动手修饰刚刚制作 “评比表”(教师巡视指导,并适时给予点拨)
(三)展示点评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合肥市第五十一中学 朱瑞旭
选择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简单点评,从大小格式颜色等方面进行点评
阶段三
打印输出表格(教师做演示)1、2、3、4、设置页面 文件——页面设置 预览效果 文件——打印预览
重新调整(若觉得不美观,可以进行调整)打印输出
(由于条件限制,此操作仅教师演示,可以演示2-3遍,不做实际操作)
三、自主探究
1、选择性粘贴 部分数据是由函数计算得出的,这样在做简单复制粘贴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性粘贴来解决。
2、探究修饰表格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表格数据的输入、排序和修饰打印输出,重点在单元格的设置,在这部分主要要将单元格的各种设置方法告诉学生并与之探究不同的设置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难点是表格的修饰,适当的修饰会带来美的享受,但是过度的修饰则会适得其反,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非常重要。
五、课后任务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合肥市第五十一中学 朱瑞旭
将老师发送给的“成绩单”进行统计并修饰。
六、教学反思(教学后书写反思)
第四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掌握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的方法。
(2)能将图片文件插入幻灯片中。
(3)能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插入图片,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难点:插入图片文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会制作幻灯片,并插入各种文字,想插入一些图片来使幻灯片更活泼一些,怎样打开已制作好的幻灯片呢?
二、新授
1.任务一:打开PowerPoint 文件
(网络广播)请一生演示并介绍。
打开PowerPoint 文件的方法与打开Word文件一样,先打开“PowerPoint”窗口,再用“打开”命令打开文稿,也可以直接在“我的电脑”中找到文件,双击演示文稿的文件名即可。
2.任务二:插入剪贴画
边学边练习。
(1)打开“运动会.ppt”演示文稿,选定第一张幻灯片。
(2)单击“插入(I)”菜单,将指针指向“图片(P)”“剪贴画(C)…”命令再单击。
(3)在“插入剪贴画”窗口中选择类型“运动”,这时会显示与运动有关的几幅剪贴画。
(4)将指针移动到某一剪贴中单击,这时会弹出四个选择项,我们选择第一个选择项“插入编辑”,这时我们看到一幅剪贴画就在幻灯片上出现了。
(5)调整剪贴画的大小和在幻灯片上的位置。
这样,就插入一幅剪贴画了。请同学们在其他幻灯片上插入剪贴画。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并做个别辅导。
3.任务三:插入图片文件
介绍自己时,想插入自己的照片,照片用磁盘保存下来了,应该怎么办?
教师边讲边练。
(1)打开作业。
(2)单击“插入(I)”菜单,将指针依次指向“图片(P)”“来自文件(F)”命令再单击,这时弹出“插入图片”对话框。
(3)在“查找范围(I)”框中指定图片文件存放的磁盘驱动器的文件夹,在文件列表框中选定图片文件,这时我们会在右侧的预览框中看到一幅画,这就是所选图片,单击“插入(S)”按钮,这时我们看到图片就在幻灯片上显示出来了。
(4)调整插入的图片的大小和在幻灯片上的位置,还可在这张幻灯片上插入一些文字。这样,就可插入你想要插入的图片了。
4.练习
(老师在机器里保存了一些图片,目录在……)
请你再制作二张,要求在第一张幻灯片上插入剪贴画、并输入相应文字,第二张幻灯片上插入一个图片,并插入与此相对应的艺术字介绍。我们会把完成得较好的同学的练习广播给大家欣赏。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并做个别指导。
5.欣赏部分同学作品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和图片,大家掌握得较好,大部分同学制作出了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作品,只是有的同学的图片类型与文字配合得不是很好,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四、作业
见课本中“练一练”。
【课后反思】
1、针对学生实际,快节奏,小坡度,多环节,环环相扣,让学生自己多研究是符合学生的兴趣与需要的,所以,在教案中固然设计的比较详细,实际可以通过问题探究,学生结合以往的知识,完全可以自己来解决,设计比较详细的目的,是教师在学生总结时,有针对的说明。
2、在实际教学中,我重点还是放在幻灯片的打开方法,这是第一教时的新知识,学生需要巩固,而在新授学习中以学生讨论研究为主,在练习中,还是强调学生的审美观念,以求作品制作的近善近美。
第五篇:浅谈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浅谈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摘要: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W质量。所以,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简要分析信息技术对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积极作用,指出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式,以期能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探究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085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围绕教学内容,自主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初中数学教师主要依靠教材内容,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导致探究范围狭窄、探究资源不足,所以,在实行新课改的形势下,借助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拓宽探究范围,补充探究资源,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信息技术对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积极作用
1.丰富初中数学的探究资源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拓宽教学空间,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整理有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借鉴、参考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辅助教学活动,以创建良好的数学学习根据,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拓宽初中数学的探究渠道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给人们的沟通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在群里公布学习任务,探讨数学问题,以拓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络信息平台,发布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分享,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3.借助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
在运用信息技术之前,许多初中数学教师主要依靠教材内容,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的学习范围狭窄、探究兴趣不高,而借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迅捷性,合理补充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探究空间,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在以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讲解教材内容,不能逐一指导学生,而学生只能依靠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笔记复习教学内容,使得学习效率较低,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优盘等工具,复制、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在课下进行学习、复习,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式
1.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探究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以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许多初中数学教师所使用的教学工具有限,难以直观、具体地展现教学内容,使教学效率低下,所以,在信息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合适的探究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分析、探究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和圆相关的位置关系》时,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圆和点、线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仔细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探究式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问题的设计,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数学水平,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探究氛围,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方式时,初中数学计算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利用拼图软件随意拼凑出不同的图形,然后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3.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共同学习数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反比例函数的象限、对称轴、最值问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4.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生处于成长期,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较强,而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味采用灌输式的模式,传授数学知识,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一些经典的题目,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讲解一下解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科学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把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拓宽教学渠道,丰富教学资源,努力构建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玉凤.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刍探[J].理科考试研究,2015(16).(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市容县杨村第二中学 53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