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技术作业之教学设计的特点
教育技术作业之教学设计的特点
教学系统设计综合多种学术理论而体系,是一项以实现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我们认为,这种设计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
教学系统设计作为设计科学的子范畴,它既有一般设计活动的基本特征,同时由于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和教学对象丰富的个体差异性,教学系统设计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首先,设计活动是一种理论的应用活动,这就决定了教学系统设计必须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是对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理论的综合运用;其次,高度抽象的理论和具有丰富情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距离,其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理论不可能预见所有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时候会需要创新性地运用理论,甚至对理论进行改造、扩充、重构,以适应原有理论未能预见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教学系统设计是理论性和创造性的结合,在实践中我们既要依据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来进行教学设计,又不能把理论看作教条,而应该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创造性地运用、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2.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性
教学系统设计首先是把教育、教学本身作为整体系统来考察,并运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和管理,即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功能的系统。因此将系统方法作为教学系统设计的核心方法是教学系统设计发展过程中研究者与实践者所取得的共识。无论是宏观教学系统设计,还是微观教学系统设计,都强调系统方法的运用。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系统性决定了教学设计要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各个要素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利用系统分析技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以及评价调控技术(试验、形成性评价、修改和总结性评价)使解决与人有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具有一定的模式,这些模式往往用流程图的线性程序来表现,需要按照既定的环节流程来进行教学设计。然而,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例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特征来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和结果评价方法,同样,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评价反过来又促使教师调整教学目标和策略。因此,在实践中要综合考虑各个环节,有时甚至要根据需要调整分析与设计的环节,要在参考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模式。
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
教学系统设计是针对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理论与方法,即是要解决实际教学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形成一个优化学习的教学系统。因此,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是具体的,每一个环节中的工作也是十分具体的。由此可见,教学系统设计项目的成功与否有赖于各方面人员的协同工作,如教学设计人员、学科专家(包括教师)、媒体设计人员等。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六课第三框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教学设计
201103040034
傅少红
11思政
一.教材分析
1、与原教材的相关内容对比这一框题的内容是原高三教材“政治常识”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中四个框题的教学内容,课改之后,它是一个框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主题下“政党观”的集中体现。可以看出,新教材对知识进行了浓缩和删减,但仍然有所侧重。
2、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这个框题的内容是本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一体三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党观”的集中体现,是认识和把握中国政党活动现象的知识依据。学习这部分知 识,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有利于理解前边“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的原因”,联系民主广泛性、“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本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相 关知识,也将为后边全面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政党制度的含义;掌握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内容;理解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了解我国的政党关系,明确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和重要机构,理解我国政党制度对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所显示的优越性运用和联系知识分析我国不能采取多党制的原因等。
(2).能力目标: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归纳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拥护这一制度,增强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能够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歪曲、破坏这一制度的言论和行为。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上,学生都已十六七岁,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学习热情高,生活中也接触了一些政党制度的新闻,但尚不能形成一种有意识的知识体系。
2、学习态度良好,上课能认真听讲,下课会主动做练习题复习巩固知识。
3、最后,学生学习较为主动,乐于接受新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本课是讲我国的政党制度,本框介绍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探讨它的优势,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必须重点把握。由于学生缺乏对历史的了解,对现实又体验不足,理解政党制度及其优越性有一定难度,同样这也是难点。加之,他们对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政党制度一知半解,仅观其现象,容易产生模糊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教学难度。
五、教法学法及依据
教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文字、视频材料等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情感。主要以口头讲授为主,辅以直观演示法和活动探究法和集体讨论法。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形成认知,培养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教法依据: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结构和学情的客观分析。
学法:自主探究法,思考评价法,小组竞赛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案导学,进行探究、讨论、实例分析,学法依据:根据新课标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应把课本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并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4.课时安排及教具准备
一个课时,多媒体辅助。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4—6分钟)
(一)说一说:要求学生说说一个关于我国政党的新闻或有关影视。
(二)论一论:通过课前说说的讨论引入特色的政党制度一课。2.讲授新课:(15—20分钟)
第三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
党制度<板书> 1.共商国是 同舟共济 <板书> 第一目“共商国是同舟共济”。本目的情景导入选择了两个镜头:一个是对党的十六大至十七大召开的五年间,中共中央及有关部门召开与民主党派协商会的回顾;另一个是引述一位原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对多党合作的形象比喻。通过两个镜头,教材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多党合作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对于我国的政党制度,学生有印象,但并不懂得。运用这两个镜头,可以让学生在求知心切的状态下,进入下面的学习和探究。
2.执政参政 特色鲜明 <板书> 第二目“执政参政特色鲜明”。首先,教材介绍我国除执政的共产党外,还有参政的八个民主党派,指出了民主党派的性质。教材绘制图表,向学生介绍我国民主党派概况。接着,教材从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重要机构五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鲜明特色。这里安排了探究活动,列举各民主党派拥护和接受共产党领导的种种缘由,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我国有八大民主党派 <板书> <以下会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2)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板书> 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
(3)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板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主要特点包括:一党领导、多党共存、民主协商、参政议政和政党监督。一、一党领导。所谓一党领导,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全面领导。
二、多党共存。多党共存是指中共和中国现有的八个民主党派共同存在这个现实。
三、民主协商。民主协商是中共和各民主党派通过协商讨论和决定国家和地方重要事务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民主协商的原则,中共中央和各级政府在酝酿和出台重大决策之前,通常要和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领导人进行沟通并征求他们对决策的意见建议,这样可以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更能争取他们对决策的理解和支持。
四、参政议政。参政议政是指中国的民主党派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参政主要指民主党派成员直接在各级政府中担任领导职务,参与政府日常工作。
五、政党监督。政党监督是中共和各民主党派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手段。
3.适合国情 优势显著 <板书> 第三目“适合国情优势显著”。在了解我国政党制度鲜明特色的基础上,教材首先归纳出我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然后安排了探究活动,从四个方面总结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教师通过列举实例,使学生理解和确信我国的政党制度绝不是西方宣传的所谓一党制,也有别于西方的多党制。
七.板书设计
第三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板书> 1.共商国是 同舟共济 <板书> 2.执政参政 特色鲜明 <板书>(1)我国有八大民主党派 <板书>(2)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板书>(3)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板书> 3.适合国情 优势显著 <板书>
八.教学评价及反思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环节。它既可以帮助教师判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监控和督促学生不断进步和提高,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帮助教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课从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等各方面都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顺利完成知识点教学,力争做到人文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对于一些重难点的知识点还需认真把握,增加生动性与趣味性。
第三篇: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作业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作业
1.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交叉学科,请分析论证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的重要性?
答: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很多学科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被作为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这些学科的发展也关系密切。因此,要真正理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关系,首先需要理解教育技术的几个重要理论基础。
在第二章中,我们对教育技术最基本的三个理论基础,即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做了较为全面地介绍,目的在于让教材的使用者对教育技术的基本作用与价值有所认识,同时也为后面章节的技术实践与应用部分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一、传播理论的学习
对于传播理论,要了解传播的概念和主要的传播模式、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特点,以及传播理论与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在光盘资料的拓展资源栏目中,我们提供了关于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及教育传播学的创立等相关文献,其主要阐述了教育传播学的地位与作用、教育传播系统的结构与过程,描述了教育传播过程的一般规律,以及传播在教育中的地位和应用
二、学习理论的学习
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学习理论或学派有不同的理解和回
答。学习理论有两大基本阵营:行为主义的理论,另一阵营为认知理论,20世纪后半叶,学习理论流派中又出现了人本主义学习观和建构主义学习观。这些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教学理论的学习
教学是一个过程,教学的本质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使学生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以认知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理论通常建立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
对于教学理论,既要知道几种重要的教学理论,理解这些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对于开展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的意义,还要知道教学理论与教育技术之间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深入和全面地了解这些教学理论以及其与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在拓展资源栏目中我们提供了相关的文献,包括行为主义对教育技术的影响,不同学习理论的比较,以及对教育改革的影响等,对其最新发展趋势也进行了探讨,提供了实践的案例,例如,如何利用学习理论来指导教学,包括不同的学科资料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和应用。
四、其它相关理论的学习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局限于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影视技术等自然科学与技术学科,以及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近年来,不少教育技术学者开始较多地关注现代心理学、教学设计、系统科学,由此推动了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发展。这是十分可喜的,但教育技术学最深层次的基础理论应该是技术哲学和教育哲学。因为这决定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技术观和教育观,并由此决定他们的教育技术观。有了正确的教育技术观指导,才能从千变万化的教育技术景观和五花八门的教育技术理论中,对于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学习,我们不能孤立地去针对某一种理论,而应该综合应用多种理论来理解和解释教育、技术、教学、学习等方面。本章是纯理论性的知识,因此以理解为主,争取了解各种不同的思想和不同流派的不同声音和视角。为了让学习者更好、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研究,学习者可以和他人一起讨论、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在实践与练习中,针对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提供了相关的习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帮助学习者在学习完内容以后,进行检测和引发进一步的思考讨论。
2.教学媒体的种类?
答:(1).按表达方式来分:口头媒体(口头教育),印刷媒体(教科书),电子媒体(广播,电影,计算机等)。
(2).按媒体作用的感官和信息流向分类: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多媒体(因特网)。
(3).按历史发展:传统媒体(黑板,挂图),现代媒体(录像,多媒体计算机)。
(4).另外新型教学媒体有多媒体,超媒体,虚拟现实,流媒体。
3.什么是学习资源?
答: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包括信息、人员、资料、设备和技术等。
4.什么是专家系统?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答: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s)是一种具有特定领域内大量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专家求解问题的思维过程,其水平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人类专家的水平,是目前人工智能中最活跃、最有成效的一个研究领域。
一般包括人机接口、推理机、知识库及其管理系统、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知识获取机构、解释机构六部分。
5.你认为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教师的教学会有哪些变化? 答: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教师的教学会有以下变化:
1.知识容量大。利用多媒体上课,教师会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多媒体展示内容容量大,所以教师上课的知识容量也大。
2.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利用多媒体多时,观察学生的时间可能会减少,不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
3.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教学难点,重点会展示的更清晰,层次会更分明。
4.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会利用器材而把知识讲解的直观,深入浅出,抽象的变得具体生动。
6.请大家设计一个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图并详细说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答:(老师,这个题目太难了,非专业人员做不出来呀)
7. 请大家思考一下,网络课程应该如何设计更能适合学员的网上学习。
答:在课程设计之初,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用户的特点,以客户的需求为设计宗旨,结合他们的特点,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在使用过程中会碰到的问题,提前解决。这样,才能使学员在网上学习时更加得以应手。
8.请列举你在教学工作中使用的教学模式.答:自学辅导模式 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 阐明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启发答疑—练习总结
问题教学模式 马赫穆托夫提出的;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立足于“学习-认识过程”的核心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流信息—分析信息、构建答案—答案展示、效果评价
9.什么是现代远程教育?有哪些特征?
答:现代远程教育是指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它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
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
在整个学习期间,师生准永久性分离;教育机构或组织通过学习材料和支持服务两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施加影响;利用各种技术媒体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提供双向交流;在整个学习期间,准永久性地不设学习集体,学生主要是作为个人在学习,为了社交和教学目的进行必要的会面。
10. 教学评价有哪些主要的类型?
答:(1)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者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
(2)根据评价所应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又称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绝对性评价——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
11.如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试用一个实例来说明。答:建立科学的评价理念,确保评价的实效性。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人为本,以面向教师未来发展,以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和人格为前提的评价,也是激发全体教师的主体精神,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的评价,这种评价旨在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了达到这种评价的目的,就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理念体系,这套理念体系既要以人为本,还要体现评价主体的意愿,为评价主体认可。
制定科学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在内容和标准的构建中,凸显“三个淡化”和“三个突出”:淡化检查,突出研究;淡化分数,突出发展;淡化等级,突出互动。以诊断问题为基点,以指导教学为手段,以激励教师为目标,以建设队伍为目的,充分体现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建立评价组织,规范评价管理。成立评价共同体,制定评价制度和评价措施,建立教师发展档案;设计评价表,分析评价数据,形成发展指导书,向教师提供评价信息;完善评价过程,重视评价前的准备、评价过程中的措施和评价后的改善,每次评价都做到五确定,即确定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时间、评价地点和评价方式;采用多种方法,搜集评价数据,注重自评和面谈,同时还运用观摩、访谈、听课、检查各种教学材料等,以保证评价数据的准确、充分。
重视评价后的指导与改进,促进教师不断发展。首先分析教师教学和素质评价表中的数据,找出教师的优势和不足;其次,学校用清楚、简练、可测的目标术语描述教师改进的重点,确定教师改进教学和素质的指标,指出达到改进目标的具体方法,形成教师发展指导书;最后指导教师制定改进计划。
第四篇:教育技术平时作业(试题)
教育技术平时作业
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论
第一节 教育技术内涵与应用
一、解释 1.技术 2.教育技术
3.AECT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 4.2005年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 5.远程教育 6.媒体 7.教学媒体
二、简述
1.与当前教师教学活动直接相关的主要现代教育技术有哪些? 2.历史上四次教育革命指的是哪四次?
3.美国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4.教育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方面? 5.教学媒体有哪些分类?
6.视听教学理论中的“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7.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
8.教学媒体编制的要求及选择教学媒体的注意事项?
三、分析
1.有人说,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计算机、校园网等各种现代教学环境和数字化教学资源。你认为这样说合适吗?你怎样认识现代教育技术?
四、论述
1.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举例阐述各种教学媒体在本学科中的应用方式及特点。
第二节 教学媒体
一、解释 1.媒体 2.教学媒体
二、简述
1.教学媒体的应用与特点
2.视听法教学理论中的“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3.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 4.教学媒体的编制要求
5.举例阐述各种教学媒体在本学科中的应用方式及特点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解释
1.多媒体技术 2.超媒体技术 3.虚拟现实技术
二、简述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 2.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 3.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形式有哪些?
第四节 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
一、简述
1.主要的学习理论有哪些?
2.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3.“四大支柱”教育理论包括哪些? 4.素质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5.现代教育技术在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素质的同时,还应注意从那些方面培养学生? 6.现代教师为什么要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第二章 现代教学环境
一、解释 1.校园网
2.数字化图书馆
二、简述
1.多媒体教室的组成 2.多媒体教室的主要功能 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4.网络教室的主要功能
5.数字化图书馆的特征及功能
6.写出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图书馆中查找论文的方法,把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和检索经验记录下来。
第三章
多媒体素材、第四章 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课程
一、填空
1.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各种____资源和___资源。
2.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
3.多媒体课件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4.多媒体课件制作主要包括___、___、___三方面工作。
5.网络课程的类型可以分为___网络课程、___网络课程、___网络课程。
二、解释
1.数字化教学资源 2.多媒体素材 3.多媒体课件 4.网络课程 5.电子百科全书
利用搜索引擎,检索三个以上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电子百科全书、电子期刊或教育网站,把搜索到的资源用word作如下记录:
站点名称:_______________(1)网址:______________(2)简介:_______________(3)特点:_________________
三、简述
1.多媒体课件研制开发的要求有哪些? 2.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流程有哪些?
3.多媒体素材包括哪些?如何获得这些素材?
四、谈体会
1.请详述实验课讲了哪些内容?通过教育技术实验课,你有哪些感想与收获?
2.结合自己以前的学习经历和未来的展望,谈谈教师为什么要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3.上网去查国家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有哪些?答出小要点。
第五章 教学过程设计与评价
一、解释
1.教学过程的定义
2.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的概念 3.教学策略 4.教学方法 5.教学组织形式 6.教学评价 7.电子档案袋
二、简述
1.教学过程包含的要素
2.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要素与模式 3.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
4.教学过程设计中对学习者特征分析要从哪些方面进行? 5.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的目的和教学内容分类有哪些? 6.布鲁姆对教学目标分类的方法,写出详细内容。7.列出常见的教学方法
8.自主学习策略的种类?合作学习的种类? 9.运用教学策略的注意事项? 10.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11.信息化教学评价中评价量规的概念和特点? 12.简述文本式教学方案的内容?
信息化教学模式
一、解释 1.教学模式
2.讲授型教学模式 3.探究型教学模式 4.合作学习
5.信息化教学模式
二、辨析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有什么不同?
三、简述
1.教学模式的意义 2.3.4.5.6.7.信息化教学模式中的基本教学观念有哪几点?
教学中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信息化教学模式中的基本信息化教学法有哪些? 讲授型教学模式的类型与基本的教学事件有哪些? 探究型教学模式的类型与基本的事件有哪些? 合作学习的要素有哪些?
第五篇:02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
02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
二00二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教育技术学
研究方向
考试科:学科教学论与电视教材编制
考试时间:元月27日下午
教学设计部分
一、解释下列术语(每小题2分,共6分)1.学习策略 2.教学模式 3.微格教学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述小组交互学习的使用要点。2.简述学习风格的要素。
3.简述课程性知识学习的基本特点 4.简述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指标体系 5.简述教师如何赢得学生的尊重。
三、论述题(10分)
试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四、材料题(9分)
这是一位大学教师编写的关于《中国人的心理》课程的一份课堂教学设计,请谈谈你的感想。
第四讲:中国人的关系取向
一、教学理念
由于“关系”在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人具有“关系取向”,但是对于中国人的“关系”和“关系取向”的具体内容,并没有比较一致的看法。此外,大学生对于中国人的关系行为现象也有各自的看法。在学习和讨论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格、文化特征和道德心理等专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在本专题的教学活动中将集中对中国人的关系和“关系取向”进行回顾和分析,让学生分享教师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师生共同提出对中国人的关系心理进行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1/2 02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师生共同认识和思考中国人的关系现象;
2.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对中国人的关系取向的研究成果,供学生参考; 3.师生共同提出可能的研究设想。
三、教学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个中国人的关系行为案例(“上海招生事件” 复印35份); 2.投影仪(争取用电脑),准备PPT课件; 3.A4白纸6张(供分组讨论用); 4.推荐文献(1张,复印32份)。
四、教学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3分钟)
教师直接给出“关系”主题(板书“中国人的关系取向”)
(二)案例与思考(22分钟)
1.教师呈现(发放)“上海招生事件”案例; 2.学生谈感想;
3.教师依据学生感想指出“关系”对于中国人的作用、重要性。
(三)教师报告A(大约20分钟)1.“关系”的界定; 2.中国人关系的特点; 3.中国人关系的构成; 4.中国人关系分类。
(四)教师报告B(大约18分钟)
1.关系取向的界定
2.中国人关系取向的构成要素
(五)小组探究(大约17分钟)
对于中国人的“关系”和“关系取向”,可以做哪些研究?
(六)回顾与小结(10分钟)
五、推荐文献
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篇相关重要文献(下课时发给学生)。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