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读懂古诗教案
《如何读懂古诗》教 案
执教者:卢 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由具体到一般进行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审美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预学案从具体例题中自主探讨读懂古诗的方法。教师小结后进行当堂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激发学生鉴赏古诗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内在美。教学重点:
掌握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怎样灵活运用探寻出的方法,明白诗歌表层意思,领会诗歌深层意思。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预学案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探寻如何明白诗歌表层意思的方法。具体步骤:
一、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长汇报预学成果。师生互动,明确答案。活动一:明白诗歌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探寻明白诗歌表层意思的方法。翻译出下列诗句的大意,明白表层意思。
1.“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竹林中不时传来一阵阵喧笑,那是洗衣的女子结伴而归。溪中的莲叶摇曳,3.“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4.“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远处群山像女子头上的玉簪和螺髻。②遥岑:远山。③玉簪螺髻(jì):玉簪,碧玉簪。螺髻螺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是渔船沿水下行。
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形容当时长安物产的丰盛,景物的美丽。
旋盘结的发髻。皆形容远山秀美。5.“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
小结:你在翻译诗歌大意、明白诗歌表层意思时有哪些心得体会。请结合上面的诗句加以说明。
二、教师小结探寻明白诗歌表层意思的方法。填充内容、调整语序、整合句意
(注意倒装、省略、词类活用、互文见义、双关、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三、当堂练习,两位学生上黑板。
四、师生互动点评,呈现答案。翻译这首诗的大意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过路人问路却摇手不答,害怕吓走鱼儿而不回答
大意:
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第二个环节:领会诗歌深层意思。
一、探寻快速地初步推断诗歌深层意思的方法。具体步骤:
(一)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长汇报预学成果。师生互动,明确答案。活动二:领会诗歌深层意思,探寻快速领会诗歌深层意思的方法。
在明白诗歌表层意思的基础上,请你说说下列诗歌中的深层意思,即诗中的思想感情。
例1: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既透露了诗人的归思,也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例2:戴复古《江阴浮远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淮南,指今江苏、安徽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之地。南宋与金议和,划淮为界。故由长江南岸的江阴北望中原,要从淮南看过去。极目:穷尽眼力。神州:原指例3:杜甫《旅夜书怀》中的诗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联系信息 题目 诗中反映人物心情的词语
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
全国。充分表达了国耻不雪,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联系信息 注释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例4: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揣摩语言:意象语言 尾句 诗人生平
乡关:故乡。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小结:你在快速地推断上面诗歌的深层意思时有什么窍门吗? 请结合上面的诗句加以说明。
(二)教师小结,探寻快速地初步推断诗歌深层意思的方法。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 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
二、继续探寻领会诗歌深层意思的方法。具体步骤:
(一)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长汇报预学成果。师生互动,明确答案。活动三:领会诗歌深层意思,继续探寻领会诗歌深层意思的方法。
在明白诗歌表层意思的基础上,请你说说下列诗歌中的深层意思,即诗中的思想感情。
例一 采桑子(其一)
欧阳修 吊古怀乡 揣摩语言:情感语言 尾句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波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清丽活泼、空灵淡远
例二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清新明净 空旷开阔 清幽秀丽
全诗描绘初夏时节,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 小结:你是怎样领会上面诗歌的深层意思的?请结合上面的诗句加以说明。
(二)教师小结,探寻领会诗歌深层意思的方法。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设身进入这一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3.筛选词语,确定内容
联系意境、情感、思想态度等相关主题词,确认诗歌的深层意思。
三、当堂练习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这是一首怀远思人之作。“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这两句诗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写出了作者游湖过程中平静悠闲愉悦的心情。
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本诗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感情。风,是古人常用来表示怀念、思恋的比兴之物,诗人说: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结句含蓄隽永,语意双关。言外之意是: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的意绪。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屋,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
布置作业:
按照读懂的两个层次,给下面两首诗写一段解读性的文字。
(一)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在秋天清冷之时,我更觉愁思郁结,到溪亭观览景色,到黄昏还徘徊着不想离去。
翘首遐观,我只见初月挂在高高的树上;微风吹过,好似觉得酣酒已经醒了一半。
林中落叶飘零,野地空旷寂寥,独行无绪,唯有闲坐,细数着那空中的点点萤光。
忽闻渔歌唱晚,不知起于何处,放眼遥望,远汀之外孤灯隐现,想必是渔歌放处。
《溪亭》是宋末爱国诗人林景熙的作品。写作者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形象地传达出作者孤独、徘徊的情绪,传神地描绘出作者苦闷无聊的心境。
冷清幽寂
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二)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魏万,李颀的晚辈朋友
关城:潼关。
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树色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旅途的担忧情绪。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第二篇:《怎样读懂一首古诗》教案
怎样读懂一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会鉴赏古诗,懂得分步骤赏析古诗词;
2、掌握古诗词鉴赏题规范的答题方法。教学难点:如何读懂一首古诗。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原始社会人们的集体口号中产生,经历了先秦两汉的发展、魏晋南北朝的丰富、唐诗宋词的鼎盛,到现在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浩瀚的历史长廊中,赫赫有名的诗人灿若群星,优秀的诗篇数不胜数。但是,在当前浮躁的社会思潮下,能够静下心来读诗的人已经屈指可数,所以,诗歌在当代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而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我们,有责任挑起“复兴诗词”的责任。
但是在多次语文试卷的反馈中,得分率最低、学生最害怕的题型恰恰是诗词鉴赏。究其原因,读不懂诗,体会不到诗意是重要原因。因此,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怎样读懂一首古诗”。
二、怎样读懂一首古诗
1、看标题,明大体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一个人的眼睛,可以看到这个人的内心世界。诗歌也有自己的“眼睛”,那就是“诗歌的题目”。诗人往往通过诗题来揭示诗歌主旨,或总结诗歌内容,或提示诗歌线索。如:《望洞庭》,写的是远望中的洞庭湖的景色;《芙蓉楼送辛渐》,从题目上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一首送别诗;《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应该写的是名叫李凝的人的居所,而且整首诗会围绕“幽”字来做重点描述;《邯郸冬至夜思家》,这首诗从题目上我们可以判断出作者是在冬至的夜晚写下的一首思乡之诗。课堂练习: 《山中留客》
山 莫 纵
光为使
物轻晴
态阴明
弄便无
春拟雨
晖归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评析:在这首诗中,作者用一句“山光物态弄春晖”概括了山中的美景,但是,第二句作者笔锋一转,山中天气转阴,于是便有了“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的语句,但是,作者写这些诗句的目的是什么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题目《山中留客》,就会明白,这首诗原来是围绕着“留”字展开的。
2、看作者,明风格 《金乡
送者自
长韦
八:安
之
西李来
京
》 白,作客还狂西此此望归风挂情别望
长
吹咸不何不
安去我阳可时见。
心树道遇君
}。。,连山起烟雾。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作者: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诗歌不仅是社会的产物,也是个人情感的凝结。在每一首诗中,都有作者个人风格的存在,尤其是那些著名的诗人词人更是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如:白居易——直白如话 显浅易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李白诗风雄奇豪放, 想像丰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苏轼——潇洒飘逸,豪迈奔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杜甫----抑扬顿挫,忧国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所以,如果了解了一个诗人的诗风,也会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诗意。3《客潮海、次路平日北青两生看固山岸残
注山外阔年
下,,释》行风江,舟正南
明唐绿一入
水帆旧
缘王前悬年
由 湾。。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王湾(公元693年---751年,唐代诗人,洛阳人。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通过注释,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作者暂时停宿在北固山下的作品,而且作者是洛阳人,所以,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到作者会在这首诗中流露出思乡之情。
4春夜
洛
城
闻、抓
意
象,明
情
感
笛 白 李 谁家
玉
笛
暗
飞
声,散 此入夜
春曲
风中
满闻
洛折
城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所谓意象,就是在诗歌中凝结着作者思想感情的物或事。而且,在诗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已经有了固定的情感倾向。如:、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杜鹃(哀怨思归)、鹧鸪(离愁别绪,伤感和没落)、柳(伤离别)、梅(孤高,不谐流俗)、菊(坚贞、高洁)、莲(爱情)、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等。
有了这些积累,在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一旦明确,就会帮助我们很快地分析出诗歌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像《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在诗歌中出现了“折柳”一词,那么诗歌主旨应该和离别相关。
三、课堂练习
《 望
洞 庭
湖
送
张孟
丞
浩相
》 然 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
舟
楫,端
居
耻
圣
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这种诗又称“干禄”诗。问题设置: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1分),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2分)
2、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___________,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3、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2分)
4、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五言律诗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临渊羡鱼
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
3、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4、夸张。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想出仕却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对方的援引。
第三篇:千古兴亡多少事——《读懂咏史怀古诗》教案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一、能够准确找出咏史怀古诗的古今连接点;
二、理解诗歌内容,说出诗歌中“用典怀古”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找到古今连接点,掌握怀古诗的三个作用。【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练习总结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内容】
一、课堂导入:(课件展示)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余秋雨
是啊,多少烟尘历史中,多少历史诗歌里。今天,让我们一起伴着诗人的心跳,去感受历史的沧桑,聆听诗歌的回音。
二、方法总结:
1、什么是怀古诗?(课件展示)
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故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2、怎样读懂怀古诗?
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一个接点、三种线索
3、举例分析,寻找连接点。(课件展示)《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一是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二是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挖掘二者连接点(讨论练习):丞相祠(杜甫——诸葛亮)
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亮自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亮的钦佩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没有实现梦想而表现出来的惋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4、概括分析,确定三条线索。
第四篇: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之如何读懂诗歌
【教学目的】
1、明确《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
2、明确诗歌鉴赏三步骤。
3、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把握意象,体味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
三、如何读懂诗歌
标题: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注释: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 意象: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
尾句: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卒章显志
题干:题干是答题的指引,也是理解的依据
(一)从标题初步了解诗歌的表层意义。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 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例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思考:标题与这首绝句内容上有什么关系?
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例
2、江亭夜月送别
王 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思考:标题交代了什么内容?
亭,话别之所;夜,启行之时;江,分手之处;送别,提示题材,交代事件,暗示情感(对朋友的不舍与思念,分别后的孤寂与怅惘。)
(二)从注释了解作者、背景、疑难词语、难懂的典故,深入理解诗意。
细心看下面两首诗的注释,提取有用信息。
例
1、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
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例
2、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三)通过诗中意象体味作者情感。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古诗中的“意象”就是客观事物对象(景物、山川草木等),但它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有:月(思乡、念亲);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杨柳(怨别、怀远);松(正直);菊(高洁);梅(坚贞);舟(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愁苦之情)等。例
1、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指出这首诗中主要的意象,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细腻逼真地描写了燕子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
理即可)
例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找出诗中的具体意象,简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令人伤怀的暮春时节,杨花落尽,杜鹃悲啼,衬出李白对挚友的遭贬表达无尽的伤感,愁心寄予明月,借她来传达自己的同情与抚慰之情。
(四)通过诗歌卒章显志的结构特点领会诗意。
一般诗人都喜欢在诗的结尾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例
1、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追求?
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1、2句,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3、4句,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例
2、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追求?
全诗抒发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表达了作者羡慕自由自在的渔樵生活。
(五)仔细阅读题干,帮助理解诗意。
题干多是直截了当地提出具体的问题,但有时也会在提问之前有所提示。这些提示既是对诗文的注释,也是对答题的导向。
如“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节选自张九龄《感遇》)的题干是这样的:“《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请联系这句话,说一说你对‘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一句的理解。”本来初读时对“自有岁寒心”一句颇费躇踌,但《论语》之语让我们恍然顿悟:丹橘之所以经冬犹绿,并非缘于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具有像松柏一样耐寒的节操。
例
1、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2007年四川卷(12)题,王安石的《葛溪驿》,诗的第二题是这样问的:“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从此题干的表达中,我们就可知道“心乱”是理解本诗内容的切入点。
四、课堂练习
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阅读鉴赏下列诗歌,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标题:寒食寄京师诸弟
尾句: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①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②。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意象:孤桐
梧桐树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穿越了云霄,也不屈服,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故。岁月越久根越壮实,太阳越炽烈叶子越浓密。清醒时,时时想着解决民间疾苦(像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如何读懂诗歌小结】
标题: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注释: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 意象: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
尾句: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卒章显志
题干:题干是答题的指引,也是理解的依据
鉴赏诗歌除了需要关注标题、注释、意象、尾句、题干之外,还需要注意作者的概况(生活背景、经历、思想、风格等);表情、表意的关键词(动词、形容词、词类活用的词等);常用典故的特定含义。
五、布置作业
第五篇:读懂诗歌教案
中考古诗词备考专题·之一
怎样“读懂古诗词”教学设计
龙潭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古诗词中关键词和重点句的意思。2.能够把握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能够把握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设想】
举例分析——归纳方法——巩固训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考什么
教师出示《会考指导书》关于古诗词阅读的基本要求。
2.怎么考
教师出示近广州近三年中考古诗词题,让学生清晰明白古诗词考试的方向。
例一(2012年广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更深”“阑干”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2)“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3分)
例二(2011年广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竹 里 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⑴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⑵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例三(2010年广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4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明确中考题型』
选材倾向于课后必背诗词。通常从两方面来评价考生是否读懂古诗词,一是理解,二是分析。
第(1)题通过考查学生对词语或诗句的理解来评价学生是否读懂诗歌的内容,第(2)题考查学生是否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诗歌中诗人抒发的情感
二.怎样读懂古典诗词
思路:学生结合近三年中考诗歌题,课前预习做题,课堂上自己试着归纳,老师作适当点拨
流程:
1.学生朗读诗歌。
2.展示学生答案,教师点拨,在分析试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懂这首诗。3.归纳读懂诗歌的方法
重点点拨例二(2011年广州中考),结合题目,归纳读懂诗歌的方法 例二(2011年广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竹 里 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⑴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⑵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分析:
(1)“幽篁”: 篁从竹旁,猜可能与竹子有关,题目是《竹里馆》,竹林里的房子,印证了篁是竹林。幽,即深的意思,“幽篁”就是幽深的竹林(归纳读懂方法之读题目)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我们不妨联想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学过他的诗。
从题目看题材是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的主题一般是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而此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故初步理解为表达了恬淡闲适的心情。结合诗句深入分析印证上面初步看法。
诗中写了什么景(意象)?“幽篁”、“深林”、“明月” 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诗中写人物什么活动?“独坐、弹琴、长啸”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由此可明确并整理出(2)的答案:此诗描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营造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归纳读懂方法之读作者、找关键词、意象)
归纳板书:
1.读题目(题材、内容) 2.读作者(风格、写作背景) 3.找出关键词(表情感的词、传统意象) 4.关注尾联.尾句(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三.小试牛刀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7~8题。(2012日照)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7.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3分)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13题。
使至寨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走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2分)1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四、课堂小结
五.课外积累
◆积累常见题材抒发的情感
山水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积累意象含义:(1)自然景观类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 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2)植物类
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
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 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
梧桐、芭蕉—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怅哀愁(3)动物类
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
鱼—快乐自由 孤雁—孤独、思乡 鸿鹄、雄鹰—理想追求 蝉—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