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 免疫调节 教案

时间:2019-05-13 01:1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 免疫调节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 免疫调节 教案》。

第一篇: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 免疫调节 教案

第四节 免疫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免疫调节)

(二)交流与讨论

播放视频1:温家宝总理看望阜阳艾滋病孤儿和患者。

教师:这是中国防治艾滋病历程中又一个历史镜头——在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温总理专程前往阜阳,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交谈。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艾滋病也许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艾滋病正在对人类的生命和尊严发出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而我们又对它了解多少呢?

学生:根据艾滋病资料的搜集情况,进行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学习。

(三)师生互动

教师:大家自主学习教材P35-P36这一部分内容,然后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

(2)什么是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它们有什么不同?(3)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哪些?

(4)当我们体内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颌下等部位还出现淋巴结肿大。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教师: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人被HIV感染后,也并不得病,一般有几年的潜伏期,这是什么原因? 通过这些问题引入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的学习。

教师:在初中的时候关于免疫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我们知道,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人体有几道防线?

学生:有三道防线。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第三道防线的作用及特点。教师:板书归纳:

资料分析:P37。以艾滋病为例,认识到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说明第三道防线的重要性,提出问题: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教师: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我们先来学习体液免疫。

教师:先请学生阅读教材P37关于体液免疫的内容和图2-15,课件展示阅读提纲:(1)什么是抗原?大多数抗原进入内环境后首先被什么细胞处理?(2)抗体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是如何起作用的?(3)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机体的反应速度为什么比第一次的时候更迅速、高效?

学生:阅读、分析相应内容并针对阅读提纲进行交流讨论。

教师:讲解抗体的特点,用“5月11日上午,长沙市世界之窗园林工作人员何楚恒在给草地拔草时被毒蛇咬伤”的事例,说明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用母乳喂养的孩子不易生病说明抗体的分布。

教师:根据教材“图2-15 体液免疫示意图”,对体液免疫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指导学生在示意图的箭头上标注过程名称。

教师:请同学们用图表的形式画出体液免疫的过程,然后相互交流,进行解说。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小组间进行交流。

教师:把构建较好的图片进行投影展示,相应代表进行解说。

教师: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中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从而进入细胞免疫的教学。

教师:下面我们来观看细胞免疫过程的动态演示,观看的时候请同学们仔细分析,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同点。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同点。教师:根据教材“图2-16 细胞免疫示意图”,对细胞免疫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指导学生把相应过程补充完整。

教师:请同学们用图表的形式画出细胞免疫的过程,然后相互交流,进行解说。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小组间进行交流。

教师强调:通过细胞免疫,使侵入细胞内的抗原失去藏身之处,暴露在体液中,然后抗原还是与抗体结合成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由此可见,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相互协助,共同抵抗侵入机体的病原体。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二篇: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总结

水酶色核透(水煤色黑 免疫调节 透)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其中免疫器官有骨髓、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集中分布的场所。

2、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如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 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组成的。

3、注意 B 细胞和胰岛 B 细胞的区别。

4、B 细胞和 T 细胞都是来源于造血干细胞,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浆细胞的 来源是 B 细胞和记忆 B 细胞。效应 T 细胞的来源是 T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

5、只有浆细胞可以合成抗体,但所有细胞都含有合成抗体的基因。抗体只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故 抗原抗体结合只能发生在内环境,结合后的变化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消化。抗体的 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原不一定是),与抗体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核、内、高、线。抗体可参与体液 免疫和细胞免疫。二次免疫时,产生的抗体数量比第一次多。

6、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可起作用。

7、不能识别抗原的是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 B 细胞、T 细胞、记忆细胞、效应 T 细胞。

8、体液免疫中呈递抗原的是吞噬细胞和 T 细胞。

9、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需要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才能增值、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 B 细胞。

10、结核杆菌、麻风杆菌为胞内寄生菌。

11、HIV 病毒可攻击人的 T 细胞,可使人丧失细胞免疫和部分体液免疫,所以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 是病原体感染或癌症等疾病。

12、

第1页


第三篇:必修三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自主学习与点拨】

【预习完成】

1.生态系统中的、、、、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2.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例如植物的、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 等,这就是化学信息。

3.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

4.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 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还能够调节,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思考与交流】

斑蝶的求偶行为是这样的:当雌碟出现在雄碟的视野范围内时,一系列定型的求偶行为便宣告开始了:对雌碟来说,雄蝶的出现是一个刺激,首先是雄碟追逐雌碟,经过一番“角逐”,最后追上了她。当雄蝶飞到离雌碟背上几英寸距离时,它突然伸出长于腹部两侧的毛束,并通过毛束散发出带有强烈麝香气味的物质。接着,雄碟便在雌碟周围上下飞舞,并以毛束反复碰扫对方的头部和触角„„雌碟终于降落到草丛内,而雄碟仍然继续飞舞和扇动毛束,雌碟则紧紧折起双翅,竖于背上。受这个动作的刺激,雄碟收起毛束,降落到雌碟身旁并进行交配。倘若交配成功,雄碟就带着雌碟(雌碟悬挂在雄碟腹部的末端)起飞,举行婚后飞舞。倘若失败了,雄碟便再次在雌碟的上方盘旋,继续上述的求偶行为。

请回答:

(1)上述求偶行为至少包括哪些信息。(2)利用斑蝶的求偶行为,如何简单统计斑蝶的种群数量?

(3)斑蝶的求偶行为属于生物的,它是由 构成的。【练习巩固】

1、下列关于森林生态系统内信息传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射入森林的阳光给植物带来了能量,也带来了信息

B.流入森林的河流滋润着土壤,带来外界的养分,也传来了信息 C.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时,周围的蚜虫纷纷跌落。这就是信息传递 D.鸟类到了繁殖季节,就会筑巢产卵。这也是信息传递

2、光照周期可以作为外界的“线索”,对生物体内的生物钟起到“扳机”的作用,引起一系列的生理过程。

(1)这(是、不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若是,属于哪一类信息? ?(2)试举光照周期影响生物生理活动的具体例子:。

【本课时必须记住的知识】

本节重点是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要能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并关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随堂检测】

1.在田间释放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可以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这是对下列哪类信息的应用()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营养信息 D.行为信息

2.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飞回去以舞蹈动作“告诉”其他蜜蜂去采蜜。蜜蜂之间传递的这种信息属于()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3. 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既有报警作用又有防御功能。这种气体信息与下列哪种情况传递的信息是同一类型()A.蒲公英即使在很弱的磁场下,开花也要晚很多

B.鳗鱼、鲑鱼等能按照洋流形成的地电流来选择方向和路线 C.胡桃树能分泌大量胡桃醌,对苹果起毒害作用

D.地鹆发现敌情时,雄鸟就会急速起飞,扇动两翼,给在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信号 4.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特点及意义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循环进行的 B.信息传递是单向进行的

C.信息传递可以从输入到输出,也可以从输出到输入 D.信息传递对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没有什么作用

5.海水退潮后露出的海边岩石上有各种海藻附着,它们从上到下呈带状水平分布。(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深度的海水()

A.温度不同 B.盐度的不同 C.含氧量的不同 D.光谱成分不同

(2)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看,这属于 信息。

(3)信息能够影响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以维持。

【课后训练】

1.下列几项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是()A.蜜蜂的舞蹈动作

B.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C.鸟类的各种的鸣叫声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2.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不属于物理信息传递的是()A.有些侯鸟的迁徙,在夜间是靠天空星座确定方位的

B.含羞草在强烈声音的刺激下,就会表现出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的运动 C.鳗鱼、鲑鱼等能按照洋流形成的地电流来选择方向和路线

D.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起到报警和防御的功能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

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C.把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D.有些金丝桃属植物,能分泌一种引起光敏性和刺激皮肤的化合物——海棠素,使误食的动物变盲或致死,而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这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4.假设动物“沟通”的定义是:发信息者发出信息以改变接收信息者的行为。则下列何者不属于“沟通”()

A.亲鸟假装翅膀受伤,以吸引天敌的注意,使其远离雏鸟

B.捕食性萤火虫模拟他种的发光信号,以吸引该种雄虫前来,将之捕食 C.母土拨鼠发出警告叫声,使小土拨鼠即时躲避天敌 D.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吸引天敌注意

5.孔雀开屏主要是()

A.雄鸟向雌鸟展示美丽的羽毛,引诱雌鸟

B.雌鸟向雄鸟展示美丽的羽毛,引诱雄鸟 C.孔雀发怒的时候

D.孔雀发现敌害的时候 6.有关蜜蜂“舞蹈”的叙述错误的是()A.跳圆形舞表示蜜源离蜂巢较近

B.其他蜜蜂通过视觉看见舞蹈后获得蜜源有关信息

C.跳舞里直爬方向表示蜜源方向

D.蜜源方向的确定与太阳有关

7.某一品种的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若使其在夏季开花,应当采取的关键措施是适当时期()A.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

B.适当提高温度 C.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

D.适当多浇水

8.一群麻雀在花园中吃食。突然一只麻雀发出了报警的叫声,所有的麻雀都飞走并藏在了附近的灌木丛中,几秒钟后一只鹰飞过。首先发现鹰的麻雀在先报警后并没有立即飞走,这对它有什么好处?()①报警者发出叫声吸引捕食者,牺牲自己以保护本种的利益

②捕食者发现自己的突然袭击无法实现后会放弃进攻,所以报警者的叫声是提示鹰,它已被发现了,因此,报警者自己受攻击的风险也降低了

③它发出报警是为了保护鸟群中的成员,其中的多数是它的亲属。发现报警的习惯可以解释为同族选择

④报警是先天行为,当天敌出现时它就会鸣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在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鸟鸣叫次数的影响中,下列设计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是()A.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 B.记录同一时间不同天气该种鸟鸣叫次数 C.记录繁殖季节该种鸟雌鸟和雄鸟鸣叫次数 D.记录不同季节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手段,昆虫之间也存在着可用于交流的“信息”,使昆虫表现出复杂的行为。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某种信息长距离传递实现的,如灯蛾的雌虫能吸引11 km外面的雄蛾,天蚕蛾的雌虫腹部或停息过新羽化的雌虫的物体,都能吸引雄虫。为了探索昆虫交配求偶的秘密,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将某昆虫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实验2: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

实验3: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

实验4:将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在诱捕器的周围浇一桶汽油,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问,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放在诱捕器中的雌虫能够吸引雄虫,这是由于昆虫具有 性。(2)实验1与实验2比较说明。(3)实验2实验3比较说明。(4)实验4汽油的作用是,但仍能捕捉到雄性昆虫,这说明。

(5)这个实验使人们受到启发,可能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和诱杀害虫,请指出一种可能的做法:。

【课堂小结反思】

【教后反思】

第四篇:第4节 变阻器(教案)

第4节 变阻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滑动变阻器的设计、制作过程,了解科学发明创造、科技革新的过程.2.通过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教学难点】根据要求正确使用与连接滑动变阻器.【教具准备】不同规格的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小灯泡、铅笔(或铅笔芯)、金属夹、导线若干、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5课时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

从列举生活中需要改变音量或改变电灯泡亮度的实例(如:演示旋转收音机音量旋钮可以改变音量、旋转调光台灯的控光旋钮可以改变灯的亮度)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入“变阻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物演示)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电阻箱

师 电阻箱是一种能够表示出阻值大小的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用符号表示,一般有两种电阻箱:旋钮式和插孔式.(1)旋钮式:

①使用方法:将电阻箱的两个接线柱连入电路中,调节四个旋钮就能得到0~9999Ω之间的任意整数电阻值.②读数方法:将各旋钮对应的小三角指的数字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电阻箱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如图所示是一电阻箱的实物图,该图的示数为3×1000Ω+6×100Ω+0×10Ω+8×1Ω=3608Ω.(2)插孔式:

①使用方法:插孔式电阻箱的盖上有一排铜块,铜块间有插孔,孔里插有铜塞,插孔下相邻的两个铜块间有电阻线相连.当铜塞插在孔里,就把相邻的两个铜块连在一起,电流就从铜块上通过.当铜塞拔出时,电流通过插孔下面的电阻线,拔出的铜塞越多,连入电路的电阻越大.②读数方法:每个插孔下的电阻线的电阻值都标在插孔旁边.只要把未插入铜塞的插孔旁的数值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如图所示,将20Ω和50Ω上方的铜塞拔出,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就是20Ω+50Ω=70Ω.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知识点2 滑动变阻器 1.探究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师 请大家自己动手设计电路图将台上的仪器(干电池、灯泡、铅笔芯、开关、导线)连接起来,之后观察灯泡是否会亮,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

学生将电路连接起来,在探讨改变亮度的问题上很多学生都能够想到改变电

压的大小、电阻的大小,但是改变的方法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说可以改变干电池的个数,有的学生想到改变电阻丝(铅笔芯)的长度.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告诉学生实际生活中电源的电压220V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所以只能改变电阻(铅笔芯)的长度.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并将连接铅笔芯的导线一端固定,并使另一端滑动,观察灯泡的亮度与接入的铅笔芯的关系.学生思考后回答: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长,灯越暗,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短,灯越亮.教师总结:电源的电压不变,铅笔芯越长,电阻大,电流小;铅笔芯越短,电阻小,电流大,所以通过改变铅笔芯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的电流,这就是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板书:滑动变阻器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改变电流.2.探究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师 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将一个长电阻线逐步改装成一个滑动变阻器? 生:这需要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在讨论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之前,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选择何种材料的导线?——镍铬合金线

为使滑动变阻器调节的范围更大,我们还需更长的电阻线,应该选择什么材料最合适?

教师给出几种长1m、横截面积1mm2的金属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 铜(0.017Ω)、铝(0.027Ω)、铁(0.096Ω)、锰铜(0.44Ω)、镍铬合金(1.1Ω),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的条件下,镍铬合金的电阻比较大,滑片移动相同距离时,改变的电阻大.问题2:导线太长怎么办?——绕成线圈

有同学指出解决办法是将导线绕成线圈,有的同学说,平时我们见到的缝纫机线、弹簧就是这样的.(引导:导线较软,线圈没有支架,容易散乱.)

问题3:支架的材料?——绝缘材料(瓷筒)

师 选作支架的物体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生:绝缘体.师 众多的绝缘材料,用什么材料较好呢?

生:硬纸筒,圆木棒,塑料棒(没有同学提到瓷筒).师 很好,这些绝缘材料都可以做支架.但同学们注意,如果用这些材料作变阻器线圈支架的话,它也有缺点,比如,线圈中通过的电流较大时,因导体发热,容易出现什么不好的结果?

生:会烧起来.师 同学们继续找既能绝缘,又不会出现因电流过大而引发事故的绝缘材料.师 生共同讨论后,最终确定用瓷筒.问题4:线圈短路时怎么办?——涂油漆绝缘

师 紧密排绕的镍铬合金线线圈横向之间会导电,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用塑料绝缘.师 塑料、油漆等绝缘都可以,但塑料绝缘比油漆绝缘线圈占用的空间大,所以常用油漆绝缘.问题5:怎样改变镍铬合金线的长度?——滑片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刚才做的实验,导线一端在铅笔芯上自由滑动.(多媒体演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和金属杆)

问题6:滑片靠在绝缘油漆上,不能跟镍铬合金线接触时怎么办?——将与滑片接触的镍铬合金线绝缘油漆刮掉.问题7:连接导线夹的导线→金属棒(固定滑片)问题8:为了使之连入电路→加接线柱.接着介绍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板书: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电阻丝绕成的线圈、绝缘瓷筒、金属棒、滑片.结构示意图:

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3.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

师 同学们现在可以设计电路,进行实验,在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弄清下列问题:(用多媒体播放)

(1)滑动变阻器有4个接线柱,接入电路时,如果只需接两个,共有几种接法?

(2)滑动变阻器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3)滑动变阻器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为零?

(4)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会随之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5)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滑动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6)要能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应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哪两个接线柱?(7)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实验探究: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接着根据各自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各实验小组的实物连接.实验结束后,各组进行交流,提出发现的问题.师 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收获吧.生1:把A、B或C、D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电路时,灯泡的亮度都不变,说明AB间和CD间的电阻都不变;但是接C、D时灯很亮,说明CD间电阻很小,几乎为零;接AB时灯很暗,说明AB间的电阻很大.生2:要想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滑动变阻器必须串联接入电路,并使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生3:要使灯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就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电阻最大的位置上.但我发现有的组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在最左(A)端,他们在最右(B)端,难道最大值位置有两个吗?

生4:我也发现了使灯由暗变亮有的从左向右滑,有的从右向左滑.师 大家先别着急,我们先请一位同学上台将你们滑动变阻器不同的连接情况画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各组变阻器的连接情况,分析产生区别的原因,进一步弄清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及方法.教师总结:滑动变阻器阻值的最大位置及滑片的移动方向,都与变阻器的连接情况有关.如图,如果使用接线柱CA或DA,则电阻丝AP段被接入电路,这时电阻值最大的位置是滑片P应在B端,滑片从B端向A端滑动时,电阻逐渐减小,电流逐渐变大,灯泡由暗变亮;如果使用接线柱CB或DB,则电阻丝PB部分被连入电路,电阻最大值的位置就应是滑片P在A端,而要使灯由暗变亮,滑片要从A端向B端滑动.板书: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上、下各接入一个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4.滑动变阻器的铭牌

师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滑动变阻器滑片上还有一个铭牌,上面写有“50Ω1.5A”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积极发言.生1:“50Ω”可能是说这个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是0~50Ω,它的最大电阻值就是50Ω.生2:“1.5A”应该是说它能通过1.5A的电流.师 同学们分析的很正确.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出的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因此在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规则:

板书: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注意事项:

(1)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使用前应将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端.例题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练习册中对应题目,先让学生思考,后讲解.5.变阻器的应用

师 在电路中,变阻器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其电阻值,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一般只在实验室中应用.有些家用电器音量调节的器件也是一种变阻器,通常称为电位器,如教材P70页图16.4-5是一种电位器的结构图,它通过机械式旋钮调节阻值的大小.电位器也可以用在其他电器上,例如,可调亮度的电灯,可调温度的电热毯、电饭锅,等等.下面请同学们在课后通过上网查阅资料

了解更多有关变阻器应用的知识.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课堂延展】

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主要异同点:(多媒体展示)

【教师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能改变电阻大小的装置——滑动变阻器,它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的,其构造是把较长的涂有绝缘漆的电阻丝绕在瓷筒上,并在滑片与电阻丝接触的地方,将绝缘漆刮去,使滑片与电阻丝接触良好.变阻器也有规格,我们使用时不能超出其规格使用,所以使用前要观察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实际变阻器接入电路时,只需要两个接线柱即可,一般采用“一上一下”的方式,开关闭合前,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以保护电路,不至于电流过大.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本节课采用探究性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以老师教学生听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

生学习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思考,参与探究实验,从课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基本上能够懂得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方法.2.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设计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沿着科学探究的途径,去体验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3.考虑到学生的智力水平、动手能力以及知识结构的不同等原因,因此,到实验室后对学生的座位重新做了编排,把物理成绩好的跟差的分在同一小组,把动手能力强的跟相对较弱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这样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4.由于变阻器的学习属于技能性训练,因此探究的方式也与前面的学习有所不同,以提出思考性问题的方式展开,并且课本中的思考题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深刻体会,所以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要提醒学生把滑片置于电阻最大位置,然后再合上开关,移动滑片,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判断接入电路电阻的大小的变化,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第五篇:《第4节 简单机械》教案

《第4节 简单机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演示,使学生学会比较、概括,了解杠杆的本质。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影响杠杆转动效果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春秋时代杠杆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2)通过对力臂的探究,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相对性和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3)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结构及特点以及它们的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机械效率并学会测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如果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注意:杠杆的形状各异,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O)(2)动力(F1)(3)阻力(F2)(4)动力臂(l1)(5)阻力臂(l2)

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的平衡状态 杠杆静止、杠杆匀速转动(2)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F2l1F1l1F2l2或F1l2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3)为何要调节成水平位置平衡?

倾斜状态力臂比杠杆上的刻度小,所以为了直接根据杠杆上的刻度读出力臂,把杠杆调节成水平位置。

4、杠杆的分类

(1)l1l2、F1F2省力杠杆如:铡刀、铁锹;(2)l1l2、F1F2费力杠杆如:钓鱼杆;(3)l1l2、F1F2等臂杠杆如:天平。

注意:在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确定的情况下,沿与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的连线垂直的方向用力,力臂是最长的,力是最省的。

5、人体上的杠杆

二、滑轮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滑轮根据它的不同使用方法可分为三种类型。

1、定滑轮

(1)定义:在工作的时候,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使用时,轮子在不停地转动,但位置不变。

这种定滑轮我们日常生活经常见到如升国旗。旗杆顶上装一个定滑轮,人站在地上就能把旗子升到高处。

使用定滑轮与不使用定滑轮而直接用手去提拉,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距离。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1等于阻力F2,即不省力,因此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2、动滑轮

在工作的时候,滑轮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不用动滑轮而直接用手来达到同样的目的时用力的方向相同,即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使用动滑轮时,两段绳子承担总重,每段绳子只承担总重的一半,所以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要多移动距离。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所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是阻力F的一半。因为省一半力,所以要多移动距离,即动力移动的距离是阻力移动的距离的二倍。

3、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叫滑轮组。它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A、绕成两段绳子时:F=1/2G总,S=2h。这时只有两段绳子总重,最后从定滑轮绕出的一段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承担重力,所以动力是总重的二分之一。

B、绕成三段绳子时:F=1/3G总,S=3h。最后一段从动滑轮绕出来直接承担重力,因此这时有三段绳子承担总重,所以动力是总重的三分之一。

(2)分析归纳:使用滑轮组的时候,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动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动力(或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就是重物升高的距离h的几倍。即F=1/nG总,S=nh,n为绳子的段数,省了力就要多移动距离。

(3)绕绳子的规律:段数为偶数时,绳子固定端与定滑轮框架上的挂钩相连;为奇数时,绳子固定端与动滑轮框架上的挂钩相连。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有用功(W有用):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额外功(W额外):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总功(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W额外=W总—W有用

2、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注: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3、提高机械效率

采取减小额外功是提高机械效率的有效方法。(1)减小摩擦(2)减小机械本身的重力

4、斜面——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 例:盘山公路——斜面越缓越省力

下载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 免疫调节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 免疫调节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案

    第二章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教材分析《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和功能,本......

    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上梅中学侯彬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快更好落实教学进度,以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具体措施如下:一......

    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

    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 为构建有效(高效)生物教学课堂,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有限的课时内......

    高中生物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推荐五篇)

    第二章第4节 免疫调节 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方面 (1)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建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概念。 (3)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

    临清四所高中联合制作生物教学案:必修三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案(精选)

    “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编辑 http://sw.fjjy.org 学校:临清一中 学科:生物 编写人:薛爱莲 审稿人:王政 第四章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 第4节总结

    第五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课后强化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信息传递不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A.谈虎色变 C.红杏出墙 B.杯弓蛇影 D.抓耳挠腮 解析:物理信息是指通过物理......

    第五章第4节变压器教案

    高二物理主备人:王永永 选修3-2第五章第4节《变压器》教学设计 一、本节教材分析 变压器是交变电路中常见的一种电器设备,也是远距离输送交流电不可缺少的装置.在讲解变压器的......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三课时教案

    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光合作用过程一、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课,主要介绍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