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生活化设计

时间:2019-05-13 01:4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生活化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生活化设计》。

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生活化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生活化设计

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索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源于现实世界的活生生的情境是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平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

一、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设计。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教学并非是忠实地执行官方课程文本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决定学习内容、建构知识的过程,而这实际上也是开发、创生课程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教学课程”。当我们整合“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和“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建构现代化的“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时,在观念上超越传统的“制度课程”,充分关注“教学课程”是十分重要的。按照“教学课程”的观点,课程标准是官方的课程文件,它规定的是学习领域而不是科目,它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限定的教师教学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材仅仅是达成课程标准的中介,它只起着参照物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体现“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思想,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效。

(一)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处理。

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数学生活化给传统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好象仍进了一块石头,泛起朵朵浪花。

1、计算教学: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研究计算,能够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气盎然。如有位教师在执教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一组肯德基商店推出的套餐,让学生为自己和妈妈各挑选一份爱吃的食品,由此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诸如6+9、6+25、20+10、20+18、25+27此类的算式,简单的题目老师通过让学生口算与说理解决掉,然后着重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探索研究,通过学生摆小棒说理、交流展示计算方法等形式逐步掌握进位加法“满十进一”的算理,获得基本的算法。这样的课,不但让学生经历了计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践证明,赋予计算教学内容更多生活气息,使计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沟通,与学生的经验沟通,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就会使抽象的算理易于理解,繁琐的方法便于掌握。

2、应用题教学:新课程中的应用题教学不再分类型,不再单列,而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上《金色的秋天(用数学)》一课时,通过“捉迷藏”、“荷叶上的青蛙”、“树上的柿子”等主题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探索形成“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新课标强调了要注重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以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数学老师,应善于捕捉并挖掘学生生活中丰富的数学信息,使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经验去感悟数学。例如在一次周六的数学兴趣课中,教师发现班内学生缺了好多,在了解情况后,顺势推舟让学生根据“全班56人,参加校运动会的有7人,参加奥数提高班的有8人”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所学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很快提出很多问题:

1、参加奥数提高班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参加校运动会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参加奥数提高班的人数比参加校运动会的人数多百分之几?

4、参加校运动会的人数比参加奥数提高班的人数少几分之几?

5、还剩几分之几?„„课堂引用的素材鲜活亲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兴趣盎然,气氛热烈。

3、统计教学:统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课标中一再强调要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运用到了静态统计和动态统计,把统计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如有的教师根据学生爱好统计喜欢的颜色、喜爱的花朵、爱吃的水果;有的教师根据活动、评比需要组织学生统计三好生得票数、小红旗竞赛情况;有的根据生活内容统计十字路口来往车辆等等,使学生在统计中发现问题,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感悟统计的作用。

4、图形认识与计算教学:在图形认识中,我们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等。在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教学中,教师一样可以从生活原型入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教学中,教师从生活引入,用课件演示了这样一个生活问题:一块长方形地里种着青菜,公鸡要吃菜,你能否想办法不让鸡吃菜?学生想出用围篱笆的方法后,教师追问:篱笆需多长?它的长度和菜地的什么有关?以此引出周长,为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教材内容的活动化处理。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学习经验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运用知识。

在六年级总复习中,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完成房间装饰的任务:先测量自己住的小房间的长和宽,用学过的比例尺画下来,然后到建材市场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地砖,测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一下,用这种地砖铺地需要多少块?一共要花费多少元?并在四周和屋顶涂上涂料,了解市场上自己喜欢的涂料每平方米的用料量,计算一下大约需多少涂料?多少元?这个活动促使学生走向社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数学知识。例如,小学一年级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模拟买卖物品的情境,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回收员和顾客,开展活动。如,一名学生拿一元钱买一块单价是5角的橡皮,售货员应该怎么找钱?怎么找最简便、快捷?这个问题涉及到人民币的换算以及组合、认识人民币面值,售货员现有人民币各面值的数量等问题。诸多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去思考、解决。通过这种模拟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元、角、分及其进率的认识和理解,又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

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收集、选择数据,引导学生去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好方法。

另外,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数学小论文等形式收集、记录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有意识地接触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动有趣的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研究、积极尝试、交流互助、大胆猜想、寻找规律,使学生主动挖掘身边的数学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善于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依据教学过程进行情境设计。

教学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决定了教学是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一般由准备——新授——练习——应用这样几个环节组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常根据不同的环节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创设和变换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在小学数学第九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环节分别创设了以下一些情境:在新课一开始从篮球明星姚明引入,出示正在进行的校五年级篮球比赛周一到周四的投篮情况,让学生预测周五投篮的累积次数会怎样,以此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这节课的练习中,教师安排了以下几个情境练习:从儿歌“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中感悟、理解代数式的意义;根据相关条件用代数式表示任课老师和听课老师的年龄。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新意。

然而,教学情境并非多多益善,充分挖掘一个主题情境所负载的数学内涵,有时更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二年级《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时,教师始终围绕”雅典奥运会“这一众人关注的事件展开教学。在课的一开始,先询问学生:“在雅典奥运会上,咱们得了多少块金牌?”学生回答后教师又问:“银牌和铜牌数你们知道吗?”在学生不清楚的情况下,出示比多比少的条件,让学生算一算银牌和铜牌数,再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做出相应板书,最后算出奖牌总数。接着,教师出示“日本队比中国队少16块金牌”、“中国队比日本队多8块银牌”、“日本奖牌总数比中国少26块”,要求学生分别计算出日本的金、银牌数和奖牌总数。最后,教师又出示了上一届和再上一届奥运会奖牌比多比少的条件,让学生根据相关条件继续解决问题,求出前两届的奖牌数量,交流后询问:“看着这三届奥运会所得的奖牌数,你想说些什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猜测下届北京奥运会中国的奖牌数获得情况,进行拓展延伸。这节课以“奥运会”情节贯穿始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策略理解水平,而且使学生充分体验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恰当把握好情境的适度性以及情境的丰富性。

三、依据师生特点进行情境设计。

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教育活动实质上是在教师指导情境中教育对象的特定的学习活动。学生是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整个教育活动取得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学习效果的取得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有关,也与教育内容如教材的选择等有关。因此要求教育者根据学生的需要、智能、学习经验、年龄特征等因素安排教育内容。同时,教师的工作永远具有不可控的个体化特征。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教育者有非常多的自由选择的空间。这意味着教师的价值观、知识水平和人格特征也一定会对教育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出发,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当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而不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例如有位教师在上《统计》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动物运动会投篮比赛”这一事件,在进行统计之前先让学生猜猜哪个小动物会得冠军?并让学生随机统计出猜的结果,接着重复播放小动物投篮的情景,让学生根据第二次的观看统计出小动物投篮的结果,以此判断出谁是冠军。这一富有童趣的情境设计,非常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猜一猜,看一看,数一数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统计的意义,掌握统计的方法,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可以有机地将情境图、卡通画、统计表、数据单等引进课堂教学,使原本抽象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也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如小学数学十一册教材中的“利息计算”对学生来说接触还是比较少的,如果按书上的例子就题解题,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我在进行教学前,引入了银行中最新的储蓄存款利率表:

种 类期 限年 利 率存 款(元)到期得息(元)

定期整存整取3个月1、71%100 半年1、89%100 一年1、98%100 二年2、25%100 三年2、52%100 五年2、79%100 活 期 储 蓄0、072%100(一年不动)

通过实际计算与运用让学生明白银行的利率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的,不同时期的利率是不同。本金不同,存期不同,利率不同,所得的利息就都不一样。

四、注意点:

1、情境内容的真实性。教学情境应该是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而不是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的人为编造。

2、情境内容的价值性。

教育的中心问题是跟价值有关的问题,即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和活动,以更有效地促进未来一代的发展。

同样是执教《小数加减法》一课,曾有一位教师利用学生体检这一事件,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某个学生的身高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学生1回答:××同学这学期比三年级上学期长高了多少?(师根据问题和学生共同列出一个减法算式)。师接着问: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2回答:××同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他的平均身高是多少?(这个问题不是这堂课要探讨的问题,但教师一时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和学生就这个问题一起进行讨论,同时认为借机也可穿插小数加法计算方法的交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生1提出的问题是有价值的,但学生2提出的问题:“××同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他的平均身高是多少?”这个问题有价值吗?显然,问题的意义并不大。教师为了让学生编出一道小数加法的式题,追问了学生一句:“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导致出现了一个自己事先所没有想到的问题。笔者事后认为,教师可以综合数学信息,先把两个或更多学生的身高同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提出求两人身高之差或两人身高之和;或把学生体检中的身高和体重信息综合起来,让学生提出求两人体重之和等问题,以此展开小数加法的教学。这样或许既可体现出教学内容的价值性,又较好地做到习题类型的全面性。

综上所述,教学中只有还原教材的生活本原,使教学的内容不仅贴近,而且融入学生的生活,使教学扎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才能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以此不断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创设了这样一种问题情境:首先,在黑板上写出3个数“3、30、300”,问:“谁能在这3个数的后面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后,再用等号连接这3个数?”学生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感到疑惑,3个大小不等的数加上什么样的单位名称才能用等号连接。此时,教师不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还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学生积极思考后,有的说:3米=30分米= 300厘米;有的说:3元=30角„„教师一一肯定后又问:“谁能加上同一个单位名称后,将这3个数用等号连接起来?”学生回答:3米=3.0米=3.00米„„教师又问:“像 3、3.0、3.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带着对新知识的强渴望和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愉快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去。

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在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我抓住了这一节的教学特点,就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首先,课前布置学生人人动手做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一个。课间学生小组合作拿出一个土豆,然后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切出一个平面,再用手摸一摸切的面,这样学生就对面有了真正的认识,然后又让学生在第一个面的旁边再切一个面,这样两个面之间就有一条相交的线,这条线就叫做棱,然后又让学生在两个面的另一端再切一个面,形成三个面相交,这样就得到三条棱相交于一个点,这个点就叫做顶点。这样让学生初步认识面、棱、顶点的意义。而后又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学具观察,小组合作讨论,并动手摸一摸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各有多少,各自之间有什么特点和关系,最后通过对图形观察,口头归纳叙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思考讨论,得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学生能真正清楚认识理解,促进了小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主动发展。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喜欢数学,愿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创设出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教学气氛中学习,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准备了12个正方体,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分到了 4个正方体。让学生先后将2个、3个、4个同样的正方体分别拼成不同的形状,并指导学生怎样去观察其中的奥妙,让每个小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去。通过这样的数学教学游戏,不但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实际交往能力。

京东白条提现,蚂蚁花呗提现,京东白条提现方法 http://www.xiexiebang.com

6Rwf1T1mVxvL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中教学情境设计的几点感受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中教学情境设计的几点感受

现代小学数学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新教材观。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也离不开生活。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过程,即是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可以作为人们交流信息的手段,帮助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式,进而解决问题。情境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某一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与兴趣而设计的相关的教学氛围,它在教学中起着激情、引欲、过渡、强化等作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教材观,设计各种适宜的教学情境是有效的途径呢?通过实践笔者发现设计情境应遵循以下原则。突出数学的现实性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是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数学现象,这就为创设情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应针对这一实际,精心设计情境,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使每个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也得到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当首先考虑到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寻求学生感兴趣的有体验的素材,结合他们的认知基础来创设情境。

比如一年级的“认识物体的图形”一课,笔者利用游戏设计教学环节。一年级学生虽入学时间不长,对图形方面的知识了解也少,但他们已经有了生活基础,接触的生活用品的形状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印象,所以这一课的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摆一摆、摸一摸、玩一玩中进行。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几种自己了解的物品的包装盒,然后向学生介绍。因为学生都非常了解手中的东西,所以介绍起来兴趣盎然。再通过比较、举例等活动,强化物体和图形的区别,使学生在游戏中亲身感受物体的特征。最后通过推理区别这些物品,并分类。数学概念十分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从生活中来找概念原形的过程,即是建立正确表象的需要,也是理解概念真正意义的需要。如在进行“长度单位”教学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厘米、1米,通过这样的举例可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感受1厘米、1米的真正意义,概念的表象在头脑中便更加清晰。展现教学的趣味性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创设教学情境,突出知识的趣味性,是使学生很快对所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最佳状态,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情感基础。虽然数学知识中有些内容较抽象,但有些内容还是充满趣味性的。

教师可以创设一定情境或是提供一定的素材让学生体验并发现数学规律。学生如果能真正理解规律,体会到规律的价值,那么他一定能在生活中找到恰当的实例。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教学中应努力加强学生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感受,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如在教学“统计图”时,可以让学生对家庭中一个月或一年的收入或支出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制作统计图表,学会用理性的科学的方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根据知识的特点去设计合适的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境创设要有启发性

创设教学情境要具有启发意义,要产生愤悱的心理,使学生处于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最佳学习状态之中。情境无趣自然没有效果,但有趣而没有启发性的问题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图形”中,她设计情境,先提出:“老师今天要带你们一起到小熊家玩。”然后用多媒体出示小熊的房子是由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创设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小熊的房子上找出图形并认识这些图形。

师:小熊家的房子漂亮吗?

生:漂亮!

师:看了小熊的房子,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看来看去也没发现什么,到后来终于有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发现小熊的房子没有窗户。教师听了很高兴,表扬这位学生:你观察得很仔细,非常棒!接着又问: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又一位学生举手:老师,我发现小熊的房子没有锁。此时这位教师已有些着急,不知道该不该表扬这位学生了。

其实这位教师创设的情境并不是不好,而是不知道如何引导。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而且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事物中引发数学思考,从而进行数学探究。如果这位老师在这位学生发言后,加以引导:“你观察得很仔细,那我们给小熊的房子加扇窗户,好吗?你喜欢给小熊家加什么形状的窗户?”这样就很自然、很轻松地把全班学生引到主题上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很高,学习的效果也会不错。注重知识的规律性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运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中,必须注意到这一点。也就是说,要注意学生认知趣味性,要符合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一节课中的情境设计可以是一个或是几个。引入时的情境,应着眼于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培养,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知识;展开知识的情境教学,要着眼知识的推理过程,充分利用数学模型,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知识内涵,并将其掌握和运用,在理解、掌握、运用的前提下,学生才会有所发现;巩固知识的情境教学,应着眼于知识的层次性,在强化的基础上,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可以是开放的问题,也可以是开放的条件,更可以是综合性的开放。

总之,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的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只要能让学生喜欢数学,愿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创设出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教学氛围中学习,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惠州市洛塘小学

二年级

陈丽婷

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后有什么用处呢?学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思想品德,可以学会做人的基本规范;学科学,可以对这个世界的原理有所了解,那么学数学呢?小学数学应让学生能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起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那么要怎样才能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呢?我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情境一数学模型一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根据这个模式,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现在我使用的是北师版二年级的数学教材,当学生学到第二单元《购物》的时候,我设计了如下生活情景:假如我们来到了文具店,你想买那些文具?这些文具多少钱?你带了多少钱? 围绕“购物”这一主题我设计了这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材料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了丰富的实际生活的内容。同时这样也能使学生 在实际的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景时能想起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二、数学语言生活化,理解数学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普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际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如果老师在教导小学生学习的时候使用抽象的数学术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降低。反过来,老师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那么这样会使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例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我把它说成“角的兄弟姐妹”,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又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等等一系列有生活趣味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又有用。

三、通过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趣,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通过把数学经验生活化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来自我身边的生活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例如,我在教导学生学习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的《测量》时,让学生自己拿出尺子量出课室里的物品的长度,自己体会物品长与宽的长度比例,然后让学生测量自己家的厨房、卫生间等的长度。又每单元的知识学完后,我还组织学生说说本单元所学知识与我们生活中哪些问题有关,你可以怎么运用学到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让学生展开想向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新课标 生活情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课标》也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素质教育开展至今已有若干年头,各个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都在摸索中前进。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很重视素质教育,结合岗位,笔者对利用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浅析,对小学数学的有力开展做了一些探索。

1.新课改文件指出数学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和环节,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进行必需的计算、推理等日常操作,同时数学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赖以发展的思想和方法,是其他技术进步的基础。利用生活中的情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让小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抽象成数学理论和模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由于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深化,容易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

2.利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能将生活进行抽象化概括,让小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相对较低,理解力有限,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让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起来也更加有激情、有活力,效率也更高,效果会更好。

3.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例子、场景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对于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如果数学老师在讲课中,将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小场景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并让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为了减少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遍发生,相关教育工作者从小学开始就要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无疑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对如何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有益探索。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生活化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生活化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验方案课题第一学期研究计划 本学期是科研课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的第一学期。根据课题方案及实验教师、实验班学生实际,特制定本学期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执行者、探究者,深深地感到,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把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更深入的......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江西师范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完成日期 2014年3月24日 ----------江西师范大学---------- 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石洞小学 王会 内容摘要: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探 摘 要: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有效的刺激学生的感官,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欲,从而让学生在一种愉......

    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一.教学情境的核心内涵 教学情境是被优化了的教学环境,是通过教师的深入思考、精心设计而出台的。教学情境也可以说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