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群文阅读《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
群文阅读——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德国、泰国、非洲的民族风情。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抓住事物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重难点:
1、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孩子们对异域风景与文化的向往探索之情。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抓住事物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
教学内容: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精读)
27、《与象共舞》
28、《彩色的非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课时: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那里和我们这里有不同吗?我们生活的地球很大很大,有许多不同的国家,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风情,走,我们一起去看看神奇的外国风光感受异域文化。(播放视频)
过渡:想不想了解更多异域风情?让我们继续迈开步伐走进书本,去不同的国家,去领略那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出示课题,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板书:异域风情
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德国、泰国、非洲
首先我们去的是德国,走,我们出发!板书:德国
二、共同学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1、早就听说德国美。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发现德国的美。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
2、从课文中我们了解到德国人爱什么?他们种了许多的花。(1)(放花的视频)说: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欣赏着一团团一簇簇竞相开放的鲜花。此时此刻,你走在这样的街道上,心情怎么样?带上你的好心情,读吧。(出示第三段齐读)
(2)同学们你们的好心情感染了我,我也想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现在正漫步在德国街头。(放录音)(3)同学们都沉醉了。季羡林爷爷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了花的美?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仔细找找。
花团锦簇、在你的脑海里是怎样的景象?能说说吗?让我们用想象来补充,来试一试好吗。那姹紫嫣红呢?是怎样的颜色?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小结:季羡林爷爷没有用一个数词,却让我们看到了许多的花,许多颜色的花,我们在表达的时候要多向他学习用精彩的词语和修辞手法,来为我们的文章增添光彩。
3、德国人爱花种花,他们种花的方式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再课文,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句子。感悟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族情怀。
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过渡:德国人爱花,那么泰国人爱什么呢?去泰国看看就知道了,我们继续前行!板书:泰国
二、小组合作学习《与象共舞》
1、小组内自选一段阅读,讨论讨论:泰国人为什么爱象?大象与人相处的怎样?大象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汇报交流。
过渡:接下来同学们要独自去非洲旅行,板书:非洲敢不敢?害怕啦?敢不敢?把看到的让你印象深刻的记下来带给老师看,三、略读《彩色的非洲》
1、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选读一段,抓关键词语和句子,完成阅读卡。
2、展示交流。
四、小结: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我们的旅行要结束了,我们领略了不同国家的风情,真是大开眼界!忍不住发出赞叹:我们的世界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五、课外拓展
旅行结束了,但是我们对异域风情的向往还继续着,课后我们可以阅读乔治.桑《威尼斯之夜》、冯骥才《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了解更多地域的的民族风情,异域文化。板书设计:
第二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
墨江县小:李改换
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联系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风情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 3 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课后小结
第三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季羡林
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儿一笑,说:“正是这样!”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今天我又到了德国,刚一下火车,迎接我们的主人问我:“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我说“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深刻含义。【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花图片和资料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语:同学们,请看这里,如果你认识,就大声地说出它们的名字。出示幻灯片。荷花、一串红、牡丹。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郁金香。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这个呢?它呀,是新加坡的国花胡姬花。这个呢?它是德国的国花矢车菊。我们知道,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鲜花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愉悦的心情。
2、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得】
这篇课文是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季羡林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在德国留学十年。季老认为,爱花的民族很多,而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这节课,我们就随着季老的介绍去欣赏德国独特的民族风情吧。
二、课堂互动
导语:课文预习了吗?我来考考你们。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姹紫焉红 耐人寻味 B、应接不霞 莞尔一笑 C、花团棉簇 姹紫鄢红 D、应接不暇 姹紫嫣红
2、下列生字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脊j ī 锦 j ǐn 姹 cà 颇pō B、姹chà 嫣 yān 暇xiá 脊 j ǐ C、颇pō 脊 j ǐ 锦 jǐng 暇xá
3、①出示【莞尔一笑】,这个词语怎么读?【错:有不同意见吗?今天,老师告诉你,当两个三声的字组成一个词的时候,前一个字要发生音变,读成近似阳平的声调。这里读作“莞尔一笑”。一起读】【板书v/v】【对。一起读两遍】
②这个词语当中还藏着一个多音字呢?【幻灯片】一起读。【莞尔一笑。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东莞。东莞是广州的一个地名呢!】一起读两遍。
4、看下一个!一起读【姹紫嫣红】嫣 是本课的生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右下部分是四个点。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女字旁在竖中线左边,写的稍微小点。正字写在横中线之上,最后一笔长一点,与的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横变成四点米。一起读两遍。
5、这一个谁来读?你来【脊梁】【对:读得真准,一起读两遍//错。正音。一起读。】脊梁是哪儿?拍一拍。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浏览课文,文中的脊梁出现在哪儿?指的是什么?【幻灯片】【脊梁指的是花茎、叶子、花的背面】
2、当你看到有人把花的笑脸都朝向窗外,而把花枝花叶对着自己,你会有什么感觉呢?【奇怪、吃惊、不理解】
3、其实,季羡林来到德国,也感到非常吃惊。他吃惊的是什么?放开声音读读第二段,找找看。
4、你找到的是哪句?【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出示这句】
5、我把它改了一下,我找两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6、两个学生读。听出有什么不一样了吗?【去掉了都字】
7、这样改行不行?为什么?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去掉都字,看不出他们都喜欢花。】奥,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一个 “都”字强调了所有德国人都爱花。谁能读出他们对花的喜爱?指名读。我听出你重读了“都”字。读出了季老的吃惊和不解。一起读。
你觉得这样改行不行?为什么?【我觉得也不行。第二句去掉都字,就说明它们也不是都把花养在外面,就和中国人一样了。】如果一个人两个人这样做是个人习惯,但家家户户都这样就是民族习惯了。一起读。
8、你的看法呢?【第三个都去掉,就矛盾了。】咦?它们的花怎么都朝外开?德国人怎么做到的?据我了解,在德国,无论阳台朝阳还是背阴,上面的花都朝外开,你知道是什么原因?【有意修剪花枝】德国人有意修剪花枝,为了让别人看到花的笑脸!家家户户都这样做,季老怎么能不吃惊呢?一起读出季老的吃惊。
9、三个都字表现了作者的吃惊和不理解。谁能读出这种吃惊?指名读。【读得好。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读得不好。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一起读】
10、然而,当作者满怀吃惊与不解问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时,女房东只是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从这莞尔一笑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11、自己养花给别人看,还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书上怎么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2、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这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族。一起读。【配乐朗诵】
四、学习课文第二大部分
1、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走在街上又是怎样的景象?放开声音读第三段。
2、生读。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能用课文中的话说一下吗?【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你找到的是这句吗?同学们都找到这句了吗?
3、自己读读这段话。试着用一个词概括你看到的景色。
4、你想用哪个词?【美丽】你呢?【漂亮】作者用了哪个词?【奇丽】有什么不一样吗?【奇丽指的是奇特而美丽】【板书:奇丽】
5、它奇在哪里?你能抓住文中一个词来谈谈吗?【花团锦簇】【变红】花团锦簇,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花朵一朵挨着一朵】你透过哪个字感受到的?【簇】锦又怎么讲?在字典里,锦的意思是:色彩鲜明华丽。理解了这个字,你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指名答。你看到哪些颜色?】这就叫做花团锦簇。
我们一起欣赏这奇丽的景色吧!【出示图片。音乐】
6、让我们一起感受德国街头奇丽的景色吧。谁来读?指名读。【音乐】 让我们一起走上德国的街头,感受这奇丽的景色吧!一起读。
7、多么奇丽的景色!这奇丽景色背后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答不上来:文中作者怎么称赞这个民族的?】【板书:奇特】置身于这奇特民族的奇丽景色中,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音乐】也许,你是一位疲惫的路人,也许你是一位遭受挫折的学子,也许你就是这街头的养花人,走上这街头,你又有怎样的感受?拿起你的笔,写一写。
8、谁是游客?说一说。谁是学子?谁是德国的养花人?
9、当我们置身于这花海中,花不仅愉悦了我们的眼睛,更滋养了我们的心灵。因而,作者说这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此时,作者起初的吃惊变成了由衷的赞叹!【手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次置身于这美好的境界中吧!【音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德国,老师将同你们一起去游览德国风光。准备好了吗?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季老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板书,齐读课题。
3、读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
1、作者季老在第二次走在街上时,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找一找。
2、生回答。
3、老师课件展示这句话。
4、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季老发出这样的感叹呢?让我们也随着作者走进德国,亲身去体验一番。
三、品读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一
指名读自学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边读书边思考看看哪些景色让你感到奇丽,把它画下来读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找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和词语。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欣赏了德国奇丽的景色,发现它的奇丽体现在花上,一个字──美。其实在这美丽的花的背后还隐藏着更美的东西。
3、出示自学提示二。(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3)学生汇报。
这儿的每一个人早已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化做了无声的行动,化做了满街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已经成为了德国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啊!所以作者写道: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课件展示)释“耐人寻味”
(4)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体会呢?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5)在四五十年之后,这位老人又一次来到了这条街上,他又看到了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我们一块来读读第4自然段。(齐读第 4段)学生汇报,课件展示句子。
看到这些,老人不禁感叹“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出示句子)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什么变了?那没有改变的又是什么呢?课件出示
是的,四五十年后,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奇丽的景色没变,那奇特的民族没有变。这是一个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啊!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齐读)
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小结拓展
今天,季老先生带着我们去了一趟德国,让我们收获了满街馨香的愉悦,更让我们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一份心灵的充盈。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带着对德国这个伟大民族的敬重,再次齐读课题。(齐读课题)老师知道,课前,很多同学收集了关于德国和季老先生的资料,交流资料。
五、推荐读书: 《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
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自学提示一:
• 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画出能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自学提示二:
找出文章中描写民族奇特的句子,说一说让人感到奇特的理由是什么。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四五十年过去了 美丽
依然没有改变
家家户户
依然____________ 迎接我们的主人 依然____________ 满街的窗子前 依然____________ 这境界
依然_____________ 那就是___________ 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第四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五年级
刘洋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教学难点
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重点句子的相关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比较,激趣引入
1.师谈话:同学们,我们许多家庭养过花,你们都把花摆放在哪里?跟大家说一说。同时也想一想,我们家里栽种花草的目的是什么。2.学生说自己或身边的人养花的目的。
3.师小结过渡: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知道我们养花常常是等花开了,就把花摆放到厅堂里、案桌上、阳台上……养花的目的主要是自家欣赏。现在,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图片,说一说这里的人把花养在哪里?
4.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读图,知道这里的人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悟到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5.师谈话引入: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呀!这里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习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后,大家就会明白的。
6.揭示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导入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先是让学生说自己或身边的人养花的目的,而后老师小结过渡,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在读图中感知德国人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出现了奇丽的景色,最后提出“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一话题,引入新课。这样的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直接切入课文内容,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谈话过渡: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课文生字词,指名读,齐读,纠正读音,重点引导学生识记好“暇、颇”等生字。
(2)检查课文朗读,注意正音,了解学生对课文蕴含情感的把握情况。4.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的景色?找出课文有关语段读一读,初步感知这种奇丽的景色。
本环节的教学先是让学生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再让学生根据课后思考练习1—2的要求,初步感知课文所描述的奇丽的景色,这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
三、抓住重点,细读感悟
1.抓住“家家户户”,读出“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的情感。
(1)师谈话过渡:课文说“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文中有一个多次出现的词最能说明德国人爱花,读读课文,找一找这个词,并把相关的语段画下来。(2)学生读课文,找相关语段,谈自己的体会。(3)课件随机出示下面句子,教师作相应指导。
①“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句话的指导一要抓住语段中的三个“都”字,让学生明白家家户户都养着花,都这样做,为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做铺垫;二要注意朗读时声调的上扬要有层次。②“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句话的指导一要注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会“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从而理解“家家户户、任何一条街、花的海洋”之间的联系;二在读这个语段时,要注意对“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提示:可提醒学生联系春游、秋游的体验来朗读,“应接不暇”可提示学生朗读的语速可稍快,有“应接不暇”之感。
③“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堵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话的指导一要抓住“又”字让学生联系上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从而明白“我”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会感到吃惊的原因;二要抓住两个“多么”让学生联系上文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明白使“我”感到耐人寻味的是什么;三要提醒学生注意在朗读时情感要高昂些。
2.抓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走进“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1)师谈话过渡:前面,我们知道德国的确是个爱花的民族,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呢?找出文中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一个句子,并把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2)学生读句子,说自己的理解。
(3)课件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教学时要注意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①理解“我为人人”,要与第二自然段的“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句话联系起来。
②理解“人人为我”,要与第三自然段的“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句话联系起来。③理解“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要与第四自然段的“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话联系起来。
④要让学生把上面三点连起来说说对句子的理解,从整体上进行把握。⑤要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语速放慢些,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感觉。3.抓住“没有改变”,读懂“美丽并没有改变”的含义。
(1)师谈话过渡:四五十年以前作者在德国留学的时候,看到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四五十年后,作者又看到这一景象,这时他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读读第四自然段,也就明白了。(2)学生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课件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学生读句子,读懂“美丽并没有改变”的含义。教学时要抓住“没有改变”来指导: ①“花养在临街窗户的外面”的习惯没变;
②“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没变; ③“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没变;
④这句话的朗读要注意在“美丽”后稍有停顿,“没有改变”要读得肯定,要读出重音。
本环节的教学抓住文中的三个关键句段,让学生在读书中揣摩文本内涵,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人间真情。
四、回读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回读全文,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的赞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的赞美。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说说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些什么?也可说说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2.集体交流。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想时,教师要侧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引导:一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说;二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事例。
3.教师谈话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走进德国,认识了一个爱花的民族,知道养花要给别人看,才能看到别人的花,明白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丽。4.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抄下来。
(2)鼓励学生写一写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推
荐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它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为我们阐述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又耐人寻味的哲理,那就是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文本语言朴素,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读起来却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或许我无法让学生体会当时季老先生那份沉重的访旧心情,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并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感受德国那道奇丽的景色,品味那一个奇特的民族,从而体悟那一种颇耐人寻味的崇高境界。
大家都知道,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标还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当我们面对一群活泼、单纯的孩子时,我觉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堂课中应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但这种引导不是死拉硬拽,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引领。
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首先,我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一句为突破口,层层深入,辐射全文,一唱三叹,让他们在优美朴素的文字中,获得心灵的触动,激发情感的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的滋养。
其次,扣词体会。对描写德国景色奇丽的语句“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我主要指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任何、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等进行体会,使学生在如沐春风中感受到德国小镇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并通过多次朗读、想象、欣赏、品味等感性体验,倘佯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中。
第三,鼓励学生个性地表达。“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你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学生的回答是丰富多彩的:“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将自己的花给别人看,也就是将这一份美丽与他人一起分享。”“如果我自己养一盆花,放在房间里,那就只有我一个人能欣赏。但是放在外面的话,就有许多人都可以看到它的美。”“正如韩骁妍所说的,放在房间里的花它的美丽是孤独的,如果与别人一起欣赏的话,那这份美丽则是大家的。”„„这样的回答赢得了全班同学一次次的掌声。学生深入体会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水到渠成地感悟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和民族品格。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我还是缺乏经验,在引导学生感受“景色奇丽”这部分语言文字时,我处理得不够到位,没有做到深入与扎实。在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上、教育机智上也有待提高,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才能不断地提高。今后继续努力!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为我们叙述了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字简练优美。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研读了几遍课文后,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在设计教学时,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一单元主题,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德国街道上花团锦簇的景色,再从“脊梁”一词抽象地感受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品质。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中我的闪光点有以下几点:
1.整体感悟,抓住单元主题直奔重点,层层突破。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质疑,然后抓住单元主题,即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也就是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一句的学习,进而突破其他内容的学习。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感悟到生活在德国的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一朵朵、一簇簇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会令人心旷神怡、心花怒放。同时让学生闭眼听朗读想象奇丽美景。我在引导学生学完这一部分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学民族奇特这一部分,还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第3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然后抓住第4自然段中的“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让学生感悟美丽背后更深层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梦究竟寄托着他什么样的期待。这一思路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层层展开的,体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潜心思考,2、以读为本,层层推进,读中激情。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中我围绕中心问题反复研读课文,将重点段句的朗读与悟情有机融为一体,努力遵循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在品位的基础上读,在读中进行想象,通过这种“层层推进”的“阶梯式”感情朗读训练,力图使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学生领进浓浓的诗意境界,让学生把心境和感受读出来,做到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3、延伸梦的内容,再次感受德国人无私的境界。
课文的结尾季羡林爷爷说:“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我抓住梦让学生畅所欲言,让他们明白这不仅是季老仿佛进入梦乡,陶醉于鲜花艳丽之中,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更是寄托着季老想让我们中国人也拥有德国人民的这种境界,希望祖国人民也相处得这样和谐。让他们明白在美丽的鲜花背后还隐藏着这么多美丽的东西,还隐藏着作者的一种殷切希望,难怪三十五年后季老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会感慨万千。
在教学中我认为还有待改进的地方:
1、在指导朗读上,自己只注重齐读,没有给好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也没有给差学生锻炼的机会,学生朗读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有的学生在“滥竽充数”,应该多给优秀学生和潜能生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以提高学生整体的朗读水平。对于朗读的指导,自己做得还不到位,体现德国奇异景色的那一部分,我虽有范读,但我在让学生齐读时,学生把我标出的重点词读得声音非常大,以示重读。但我们知道重读不只是只有大声读,只要能体现出这几个词语,体会到景色的美,轻声也可以。这与平时自己对学生的训练不到位有很大关系,以后应多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
2、自己的语言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没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与洒脱,有时甚至有些罗嗦。有些过渡的语言还不是很自然,有些牵强。对学生说的话,我的评价性语言不够准,不够活,有时干脆什么也不说,没有适时地将学生的心灵唤起,适时地激励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我想我应该丰富自己的内涵,不断学习、读书,积累自己的语言。还要倾听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用宽广的胸怀和博爱去引导学生的思想。
总的来说,这节课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遗憾,但我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比较亲切、和蔼。学生积极性也较高,发言也还不错。自己的教学设计比较适合自己和学生,条理清晰,能抓住文章中“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展开分析,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也在感受语言、品读语言、感悟内涵,在朗读中感知文章,感受作者的心理和心情,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丽和写作特点,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在朗读中与文本和作者产生了共鸣!
第五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目的:
1、学会本生字新词,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莞尔一笑”等词的意思。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以及季羡林先生的资料。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德国街道的一些图片,问“你们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
2、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