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法论文:完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完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教学艺术的概述
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乐、图像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综合起来,使学生在愉快中能高效率地进行学习的精湛的教学技能技巧。教学艺术是教师追求的特殊教学境界。
教学虽然可以称为艺术,但是却不能把它简单地等同于艺术,因为教学作为艺术有它区别于一般艺术的特殊之处。并且正是这些特殊性,使教学成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因此具有审美性、主体性、独创性、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等特点。
二、教学艺术的结构
教学艺术表现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从结构上看,教学艺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备课艺术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认真地,创造性地备课,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教案,确保上课的成功。
如何把握教学大纲和处理教材?----充分知透,灵活处理。
如何设计教学,编写教案?----探索编写方法,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如何设计版本-----扳本是设计现及设计的基本要求。 如何运用教学的媒体和方向 2.授课艺术
授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整个教学艺术的重要部分。
启发性教学的艺术--技巧,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的语言艺术--语言的灵活运用、要求、技巧和机智,从语言和非语言两方的。 课堂提问艺术--提问应注意的问题类型和提问的技巧 组织讨论的艺术--课堂讨论的组织形式和具体方法。 运用教学的媒体的艺术--常规教学手段和电教媒体。3.课堂管理艺术
教师在课堂中重有教学与管理的双重任务。好的教师往往又是优秀的课堂管理者。课堂管理既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赖以进行的保证。
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艺术--怎样建立课堂教学常规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处理问题行为的艺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和认识。处理问题行为的策略和技巧
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智的艺术--怎样调动发挥教学机智去处理偶发事件 4.教学优化艺术
仅从局部出发来研究教学艺术,还不是以使教学艺术达到出神入化的完美境界,也不一定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必须从整体的观点出发来研究教学艺术。
教学要统一优化运行艺术--课堂教学各要素的最佳组成结构,怎样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
教学信息的优化调理艺术--怎样调节控制教学信息质量
教学过程的优化控制艺术--课堂教学控制的内容,方法,教学情感的优化作用。教学心理状态的优化根据艺术。
三、利用教学艺术技巧,完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教学语言表达 教学语言是师生教学的基本的和必要的素养,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和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教学语言表达的技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并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语言表达技巧。
⑴准确精练 写字规范
教师的教学语言所表达的信息定义终于只有被学生接受,不能构成真正的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因此,教师上课时应使用准确清晰,规范的语言,确保语言的逻辑性和形字性。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语言本身准确不能含糊其词
语言链接清晰,不能前言不搭后语 发音咬字清晰准确以免引起误解
语言规范化,语法修 辞通顺,不能词不达意 语言精练,简洁明快
⑵生动含蓄 风趣机敏
这样才能使教学充满魅力,启迪学生思路。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生动含蓄表现为,表达语言时寓于情趣,活泼形象,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风趣机敏则表现为: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动的叙述和形象的描绘,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或发人深思的典故,成语等。使讲课充满趣味性。
⑶喜怒哀乐 寓于情感
教师仅仅讲清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而运用情感的力量,借助于寓于情感的语言,才能增大教学的 教育能量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情感色彩,应该根据教材的思想内容,表现出恰当的喜怒哀乐,在是非、善良、美丑面前表现自己爱憎分明的态度,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他的感情的波澜,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⑷抑扬顿挫,节奏和谐
课堂教学语言要求有层次、有停顿、发音要洪亮,说话速度快慢适宜,语调高低自然。这样才能使学生听起来从容不迫,有板有眼,能思、能记。
⑸富有深刻、渗透教育性
教师应尽量选用富有教育意义的语言,选用造句,例题巧解,举例做比等都要合乎教育性要求,并做到语言文雅、纯洁,不说粗、野、脏话。
教学语言的教育性可以“显于外”表达,给学生以提醒、激励、批评,也可以“藏于内”暗示,蕴涵在科学与幽默之中,令学生深思,回味。
2.课堂体态语表达
有声的教学语言固然是表达思想传授知识的这样工具,但是它有言不尽情,词不达诣的时候,而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言则可以起到补充完美口头语言,表达感情,传授知识的作用。
⑴类语言及表达技巧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准确的使用类语言,在声调,音调,音速,喜怒哀乐等方面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恰当运用,如笑声的利用,可以分为善意的笑,幽默的笑。会心的笑。但是不管那一种,却有一定的感到力和影响力。
⑵面部表情是心灵的“晴雨表”,它以最灵敏的特点把具有各种复杂变化的内心世界最快的反映出来。眼睛则是“心灵的窗户”,是面部表情最寓于表现力的部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善于用“脸孔”“说话”和表演。做到端庄中带微笑,严肃中带柔和。只有和蔼亲切的面孔才能给学生一种愉快的感觉。
教师还要善于运用眼神来“说话”和“解惑”做到运眼有神,寓于变化或表示肯定,赞扬,或表示否定,批评或光炯炯透出严厉,或目光带笑透出柔和,总之,教师的棉部和眼神既要自然亲切并追求美感,又要稳定中有变化。
⑶头和手势及其表达 头和手势的使用也是体态语表达的重要形式,其运用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理解领会。它如手的姿势可以表达肯定,默许,赞扬,批评等语言难以表达的感情,恰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运用头的摆动来表达意图,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可轻轻的点头,点头可以起强调暗示和鼓励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手势的作用,做到自然,舒展,大方,注意活动频率和摆动幅度。灵活,恰当。一般说来,只有在突出教学易点和难点,或加强语言的威力,或表达关键词语和意图是才使用手势。
⑷体态姿势及其表达
体态姿势由身体的动作和造型组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是自己的体态庄重,和谐,站立要稳重,有力,给人以挺拔活跃之感,切忌懒懒散散,歪歪斜斜,总之,教师应该讲究举止大方得体,风度质朴和谐,造型挺拔有力,动作潇洒自如。
3.课堂提问及板书设计 ⑴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可以用来检查学过的知识,引出新的课题,了解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调节课堂上的信息反馈,吸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必须做到:
循循善诱 注意启发
教学提问应该有启发性,所提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从问题的设计,方向的把握,内容的扩展与深入,直到引出结论,教师始终都应该遵循启发诱导原则,不能为提问而提问。
重点突出 难易适度
课堂提问应该指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提问中求得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和强化。所提的问题都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又要使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够能做出答案。
面向多数 以点带面
教师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然后选择提问对象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心理上拟出一个假定答案。当全体学生过于高度集中回答 状态时,教师再指明答案,这样就能做到“提问一人全班受益”的效果。
联系实际 区别对待
教师的提问要考虑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准备难度,使学生产生兴趣,并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基础区别对待。
⑵板书设计的艺术
板书是教学基本手段之一,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它能引导和控制学生思路。有助于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问题。
2、能表现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做好笔记形成知识网络体系,能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有助于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
板书设计是一种艺术,在教学中,为增强板书效果教师应该注意:
布局合理 简明扼要
板书一般分为正板书和副板书两种。正板书往往是教师授课时的提纲,即讲授的内容要点,论点论据,逻辑层次。副板书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写的一些生字,概念、术语、符号、年代、数据等。一般来说正板书应该设计在黑板的左中侧,副板书应该在右侧,正板书一堂课中不得擦掉,副板书则根据需要随擦随写。正副板书的版画分配书写数量都应该合理布局,精心设计。
板书还应该做到言简意明,提纲要领,画龙点睛,板书不能过多,过杂,过繁,应该“少而精”“精而活”。
准确科学 有的放矢
板书一定要讲究 科学性和准确性,字的笔顺,词,的搭配,线段和图式勾画都须科学准确,同时,板书还应该有鲜明的目的性,不能盲目板书,信手挥洒,应该力求做到当书则书,当略则略。
书写美观 字迹工整
板书本身只有示范作用,整齐端庄,秀丽的板书能增强教学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因此,教师对板书的书写必须注意美观,大方,工整,秀丽。板书时应该做到:笔顺正确,大小均匀,字距相当,行距相等,书写饱满,富有神韵。
书之适时 擦之有序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掌握好板书的时机,并与口头讲解有机结合,板书适早,回影响听课效果,适晚,则降低板书的作用,甚至干扰听课。主板书要保持好,副板书随擦随写。
形式多样 因人制宜
板书设计要考虑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师能力等因素。形式多样,因人制宜,灵活掌握。还可以用幻灯投影等在课堂教学需要是适时显现出来。
4.组织教学与课堂管理
⑴组织教学的艺术
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一堂好课不仅表现在讲授内容 与结构的精心设计上,而且也表现在教师的高超的组织才能组织学生活动,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钟,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
组织教学应该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
①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开端
好的课堂教学应该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注定集中。为此,教师应该注意 抓好课堂教学开端的组织,首先应该力求做到:精神饱满,从容大方地登上讲台,查看全体同学,并请同学做好听课准备,如果学生仍处于课见活动的兴奋状态,教师就不必急于讲课,而用其他方式稳定课堂秩序,然后在讲课,其次应该做到:巧妙的导课,以趣引思,或用短小精辟的小故事,因势利导,或用生活中的生动实列给以启发,或提问先前课程内容,温故导薪,或演示实验搭桥铺路。当然,导课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教师都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的设计和运用。
②组织好课的进程
课的任务主要是在课的进程中完成的,因此,教师应注意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是讲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统一起来,教师应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的四个阶段组织课堂活动,既感知教材,理解教,运用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并在组织各个阶段的教学活动时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切忌平均使用力量。同时,教学方式要间隔变换、有动有静、动静搭配、讲解、提问、演示、练习„„可不断变换,有机结合。
③组织好课堂教学的结尾。
教学应该有头有尾,善始善终。好的结尾能起到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留下悬念,引导听读学习活动等作用。课堂教学结尾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教师应合理地设计,充分地利用它。课的结尾应紧扣教学内容进行,并注意与开头遥相呼应,不要游离主题。课的结尾还应注意在横断面上结束,即讲授内容告一段落,或讲完一个问题时,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连贯,相对完整。
总之,课堂教学的开头、过程、结尾应该精心设计、巧做安排,既使之各具特色,有使之相互联系、一线贯通。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精心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⑵课堂管理的艺术
组织教学与课堂管理是互相交叉,同时进行的,它们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负有教学与管理的双重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程度不同的,表现各异的课堂问题,诸如纪律混乱、学生吵闹、打逗等课堂问题行为。干扰了课堂秩序,给教学带来麻烦。课堂管理搞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应掌握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力求减少或消除课堂问题行为,保证正常的课堂秩序。科学而课堂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建立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
课堂常规是课堂纪律的重要内容。建立并实践课堂常规,能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②掌握预防技能,防止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在课堂教学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难度不同的问题行为,如何处理问题行为呢?可以运用语言和声调的变化,或运用动作、表情、眼神等非语言表达,但最好的办法是防止问题行为的发生。
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注意
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应把全班学生的举止都纳入自己的注意范围,全面准确地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防止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将课堂问题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旦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教师要善于在初露端倪就加以制止,或有效控制其影响。
应使所有学生都有事可作并给以表象的机会
教师应善于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这样就可以避免有些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查找自身原因,做到对症下药。
有些问题行为发生在教师本身,如师生关系不融洽、备课不成功、教学方法呆板、教学内容有错误、教师不注意仪表举止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认真查找自身原因,并寻求纠正的办法,这可防止一些问题行为的发生。
教师掌握了教学艺术,还要灵活运用,以自身的才华和个人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求教师:
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要求教师对业务的钻研要具有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学生的一个活生生的学习榜样,教师良好的人格是获得学生敬佩的基石,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老师不但要在知识上完善自我,更要注重自己的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
课堂上语言要形象、生动,将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甚至幽默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并接受新的知识。在每节课的导入时,教师可用一两分钟时间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或最新科技动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引进教学的预定情境。
课堂上教师要充满激情,调动学生与你一起参与进来,达到共鸣.而激情来自于教师自身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如果教师不热爱本职工作,只当作是一种谋生的职业的话,又怎能期望学生热爱数学呢?老师是学生心中的榜样,教师应乐于献身教育事业,把培养人才作为神圣的职责并把爱护学生的真挚情感融入其中,体现于日常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中去。
对学生充满爱心、无私心,既不偏重优生,也不歧视差生,而是多鼓励关心差生。差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与耐心指导,需要老师的鼓励和支持!差生为什么差呢?主要原因不外就是不想学或学习方法有问题。如果老师主动找他们交流,耐心指导他们,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他们应该怎么学。这样差生就觉得老师看重他,尊重他的人格,从心理学角度感召他学数学的浅层倾向,赢得他的热爱和尊重,进而热爱数学这一学科,这对差生而言,尤为重要。
第二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龙门镇中心综合组教师学习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讨活动方案
从新课程改革实验进行到今天,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和教者的关注。我们教研组也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研究课题,开展了研究活动,以提高了师生素质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加学习人员:全体综合组教师
一、学习内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探讨
二、时间安排
5月18日:下发学习材料,集中讨论学习。
5月19日——5月24日:自主学习
5月25日:上交感悟或反思,组长做活动总结。
2013.5.16.龙门镇中心小学
第三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可以这么说,适当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
所谓情境,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如果把学生比做演员的话,它就是一个供演员发挥想象,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作为导演,就应千方百计地创设好这个“舞台”,因为这个“舞台”的作用实在是举足轻重。
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在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三、情境的创设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舒曼的钢琴曲《捉迷藏》是六年级上册的欣赏教学内容,仅仅通过一二遍的反复欣赏很难让学生听懂乐曲中表现的意境。我就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教学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玩过一阵后,我让学生说说捉迷藏社的心情如何,学生会说很兴奋、很愉快,但当自己快被抓住的时候又很紧张。于是我又让学生在《捉迷藏》的钢琴乐曲下来做这个游戏,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描绘来做游戏,学生在游戏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音响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和表情的感受与分析,获得了感知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
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要是能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美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歌唱、欣赏、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就能感受和领悟音乐的美妙和音乐的力量。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运用多媒体的视听、运用语言艺术的描绘、师生实践活动的创设、课堂中的问题情境等等,这种教学改变了以往刻板、机械的教学,只要教师遵循音乐作品的意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学生便会饶有趣味地学习音乐。真可谓:以境动情,情境交融,美在其中。
第四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东水中心小学杨明娣
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小组合作,自学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自己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例如:在教学长、正方体认识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长、正方体模型,如:粉笔盒、牙膏盒等,这些物体在学生身边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同时,在学生头脑中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最初的空间概念。接下来,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长、正方体的特征及两种形体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再通过亲自的观察、触摸、计数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但是面的形状、大小、棱的长度是有区别的。最后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加以总结,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从而完成对新知识地学习。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是在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索中进行的,他们不仅准确地把握住了知识要点,形成了清晰的概念,而且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学生觉得知识不再是由教师“硬灌”给自己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与探索获得的,这样学生就会从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这种满足感会持续地激励着他们学习兴趣。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思维训练,打破学生思维的束缚,培养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教育和感染学生,打破那些条条框框,着眼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培养其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工程问题之合作问题以后,教师可以在教材安排的练习基础上,灵活地设计一组一题多问的练习以激起学生独立解题的强烈愿望。
一项工程,甲独做需要12天完成,乙独做需要15天完成,丙独做需要10天完成。①甲、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②甲、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
③乙、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就上述条件再提出一些问题:
④甲、乙、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⑤甲、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
⑥如果先由甲独做3天,剩下的由乙、丙合作,还需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通过学生互动,以自问自答、我问你答、你问我答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问题不再是通过教师的告诉学生才得以解决,而是学生经过了一番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与此同时,通过一题多问的形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延展了合作问题这一知识点的辐射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对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并为之不懈努力,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第五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富于魅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 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学生都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都愿意将自己的思维过程的结果反映出来,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赏识,而且,为了得到比别人更多成功的快乐,在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产生积极的竞争意识。我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思维积极性就会激发起来,自觉地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如在教《草虫的村落》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生动的活泼的教学形式,受到学生的欢迎。一开始,我就创设情景:同学们,草虫的村落文题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草虫的洞穴比喻成人类居住的村庄流露出作者对小生灵的无限喜爱之情。作者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请你们推选一位同学负责这一项工作,这时同学们兴趣盎然。四个小组各推选出一名选手各朗读一个部分,再进行评议,最后在热烈而又愉快的气氛中评出一名最佳的选手,大家给他以热烈的掌声,这样自始至终,使学生处于愉悦兴奋的状态之中,既激发了兴趣,又提高了朗读水平,何乐而不为?想象力是蕴藏在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学习资源,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都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的做法是:1角色转换,让学生介入角色,置身于故事之中,入情入境的学习,如教《穷人》一文中时,问学生: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学完课文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穷人》,这问题把学生的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有的说:孩子的安危牵动着大家的心,安娜她们家的孩子已经够多的了,在收养西蒙家的两个孩子他们怎么过啊!合情合理想象,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如教《中华少年》时,课文有这样的情节: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我是蓝天下翱翔的雄鹰。让我们以充沛的感情来朗读这首诗,要读出我们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学完之后写一篇演讲稿,我又问学生,你会怎么样写?看谁写得好。思路打开,想象丰富,作文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愿望。
二、激活思维,发展想象。
在课堂教学中,当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多是受思维定势的束缚思路比较狭窄,这时候,我常常根据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激活思维,培养思维多变性和求异性。例如,教课文,问学生:要救孩子,除了运用课文的方法,你还有别的方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让水手爬上桅杆救助;有的说,在下面张开帆布接,有的说在船上垫上厚厚的地毯……,我还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大家一致认为船长的方法最好。我趁热打铁,这表现了船长什么品质?这样学生们的思维就从求同、求异、求佳不断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质疑问难,拓宽思路。
俗话说:学贵有疑,学贵生疑。发明千千,起步在一问。问题是成功的一半,质疑是创新的开始。在语文教学中,我着力抓好质疑问难这一还节,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逐步养成敢问、善问、会问的习惯。同学们思维很活跃,各抒己见.为了让同学们拓宽思路之后,分析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我对学生见解是非曲直不作立即判断,而是鼓励学生存疑,引导析疑,使问题争论逐步趋向“白热化”,与此同时,同学们的思路也无拘无束地拓展,这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这样学生经反复学习、思考、争论,课文的主人公逐步明朗化了。实践表明,质疑问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是学生使自己求自得,这体现了学生的学习的主体作用,强化了师生的交流,旷大了学生的接触面和参与面,使全班学生都“动”起来,大兵团作战,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式。营造富于魅力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了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