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涅泊尔河》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3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涅泊尔河》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涅泊尔河》教学设计》。

第一篇:《德涅泊尔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丽的村庄》第一课《德涅泊尔》。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改革传统的音乐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因此,我采用课改五环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即: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拓展―检测反馈―归纳总结)。

五环节教学模式旨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农村学生改变传统观念,走出自我禁锢,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清楚大小调的基本概念,能写出它们的音阶排列形式。

2.用优美、控制的声音声情并茂地演唱本曲。

3.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懂得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过程与方法:

1.我采用课改五环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小组合作形式。

情感与价值:

以欣赏和小组交流为主,结合乌克兰民族特点体味本曲意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清楚大小调的基本概念。

2.体会本曲意境,正确把握乐曲的风格并大胆演唱本曲。

【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自主预习】

1.什么是音阶?

(从主音到高八度音按照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的一组音叫音阶。)

2.什么是调式?

(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称为调式。)

3.调式的种类。

(大调、小调、五声调式等)

4.试了解路?舍甫琴科。

(乌克兰伟大的诗人、作家、剧作家、艺术家、政治和社会活动家。)

5.请你找出德涅泊尔河的地理位置。

(乌克兰境内有一条南北流向的河流――德涅泊尔河。)

乌克兰的母亲河

a.东连俄罗斯

b.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

c.南接黑海

d.北与白俄罗斯毗邻

e.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前搜集相关音乐知识、音乐故事、音乐名人名言等,使学生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自主预习部分贯穿课堂始终)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

一、教师钢琴弹奏音阶,大小调和弦(听辨练习)

学生小组交流合作试分析c大调、a小调色彩特点:

c大调音阶:(色彩明亮)

音名:c d e f g a b c

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简谱:1 2 3 4 5 6 7 1

a小调音阶:(色彩柔和)

音名:a b c d e f g a

唱名:la si do re mi fa sol la

简谱:6 7 1 2 3 4 5 6

二、学习三拍子指挥图式

(指挥图式可参照本书第21页。)

3/4 ● ○ ○| ● ○ ○||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节奏训练

3/4 × × × | ×× | ×-||

教师弹奏歌曲学生挥拍练习。

三、接唱游戏:大声唱谱,说出旋律特点

(本曲旋律为a小调,色彩较柔和。分为ab两段。音高跨度不大出现大量的音阶上行和音阶下行)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在教师提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此过程中教师是一名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合作共同探讨得出结论最后由组长上台讲解。通过听辨音阶、和弦练习让学生感受大调和小调的色彩特点,对节拍、节奏稳定性的训练。

第三环节【展示拓展】

一、听赏歌曲,结合自主预习思考

歌曲又名《德涅伯河掀起了怒涛》歌曲歌词怒而旋律却深沉宽广,深刻体现了乌克兰人民的性格。

二、播放视频文件

结合乌克兰国家的民族特点和演唱者的演唱风格了解体味本曲的意境。

(注:所用教具:乌克兰地图、乌克兰国旗图片、视频文件)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以往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为学生间、师生间的多向交流,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内在的表演欲,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以达到互补、互促、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四环节【检测反馈】

表演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要求:每组派一名代表指挥。

设计意图:设计适当的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发展性音乐练习,采用富有趣味的、竞争性的练习形式,来巩固新知,并在掌握新知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使之转化为能力。

第五环节【归纳总结】

全班共同跟伴奏演唱班长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对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对学生表演过程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课改五环节教学法。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引导学生课前搜集相关音乐知识、音乐故事、音乐名人名言等,使学生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在交流合作、展示拓展环节中学生积极踊跃,每个人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检测反馈环节学生小组合作,以比赛的方式更加促使学生对本歌曲作品的处理、把握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由班长归纳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在这一堂课中,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真正使农村学生改变传统观念,走出自我禁锢,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创新能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平时一定要多学习、多看书、多积累,只有自身素质修养提高,才能更精准地运用和把握好课改五环节的教学模式。

第二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德涅泊尔教学设计4

德涅泊尔

1教学目标

1、能大胆自信地参与演唱场景一:薄雾的三声部合唱练习。

2、能用优美有控制的声音,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德涅波尔》。

3、能根据课本提供的资料,说出音阶和调式的概念,能运用所学的有关调式的知识与体验的音响来分辨大小调式。2学情分析

农村学生音乐基础比较差,识谱能力差,三声部的合唱对他们来说是个难点。需要老师使用一定方法引导。3重点难点

1、能用优美、有控制的声音,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德涅泊尔》。

2、知道大调与小调的基本概念,能通过分析,分辨出音乐的大小调式。

3、用声音表现场景一:薄雾,比较好的演唱三声部的合唱。4教学过程

(一)导入 【热身活动】师:人声可以表现一种场景吗?生:可以。师:我们今天来尝试一下,做一个三声部的合唱练习:《场景一:薄雾》。

练习过程:(学生分三个声部)

1、熟悉三个声部的旋律;

2、开头和结尾单独练习;

3、完整练习。

(二)学唱歌曲《德涅波尔》

1、聆听歌曲 ①看视频,说说音乐给你什么感受。②复听歌曲,并用三拍子的指挥图示打拍子。

2、学唱歌曲 ①跟老师伴奏学唱歌曲第一段,找出难点句; ②视唱歌谱解决难点句; ③老师和学生一句一句接龙练习,学生分组接龙练习。

(三)音阶与调式

1、请同学把歌曲中用到的音符按照从低到高的次序写出来。

2、音阶、调式概念讲解。

(四)分辨大小调式

从音响色彩和主音两个方面来分析。

1、分析歌曲《德涅泊尔》、场景一:薄雾三声部合唱练习都是什么调式。

2、随琴演唱两条视唱,分析它们分别属于大调式还是小调式。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唱歌曲《德涅泊尔》,三声部合唱练习,视唱了两条旋律。通过分析它们的大小调式,我们掌握了分辨旋律的大小调式的方法,并能运用自如。完成了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六)作业

要求同学们课下练习一下场景二:春耕,并分析一下它是大调式还是小调式。

第三篇:加涅教学设计原理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相关书籍: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r.m.加涅

《学习心理学:一种面向教学的观点》 p.m.德里斯科尔

《学习与教学》 r.e.梅耶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修订》 布卢姆

《系统化教学设计》 w.迪克

《教学设计》 p.l.史密斯

一 教学系统导论 1 教学设计导论

教学设计的主体内容:教师用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如: ? 如何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 ? 什么时候练习与反馈最有效

? 技能知识学习的前置知识有哪些 掌握教学设计原理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理论,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事件和活动中去,使教学更有效。

1.1 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

没有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型是最佳的,基本假设:

? 教学设计是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目的是达到教学效果)

? 学习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毅力、时间、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原有知识、学习能力等)? 教学设计模型可运用到多种教学场景下(学生个体、小组、大组),原理保持不变 ? 利用学习者对教学设计进行检验,反复设计与验证,使教学趋于完善

? 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过程,包含相关子过程(原子过程是: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中的预习、评价、反馈等)

? 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 1.2 学习原理

学习情境

人在清醒的时刻,都在观察和处理信息,一些信息被记忆,一些被摒弃。

是什么让人记忆:

? 学习者内部(来源于学习者,想获知)

? 学习者外部(提供一个事件,包括学习内容、目的、方法等环境)? 学习者、学习发生的情境、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等存在着相互作用

教学原则

从学习原理中,指导教学设计的一些原则: ? 接近:教学环境与学习目的相接近

教学情境的设计接近学习的目的,或学习预期。教学设计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纲,而不应以方便学习或教学为目的。如,学习目的是“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装配一支枪”,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给学生图纸。

? 重复: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的反应需要重复,以使学习得到进步

重复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者反应,只是一种练习形式,而非基本条件,也不是必须的。? 强化:使学习变得有期望,以便学习者能“自我激励”

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让学习者看到预期的结果,并相信能达到,将使学习得到强化。预期的结果可以分为两种

? 短期,如学习习得了,就有奖励等

? 长期,如社会期望、人生追求、家庭厚望等

? 合作协商:学生与其他学生或知识丰富的人一起学习,以确认信息的意义,即合作学习环境可以

促进学习

? 广泛认知:学生广泛的获取相关惰性知识(初步接触,并不注重应用,在需要时能回忆起来,并

通过进一步学习掌握的知识),是教学环境设计的一部分 ? 组织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来促进学习发生

要明确学习是活动的结果和目的。1.3 学习条件

学习条件分类:

? 内部:学习者心态、先前习得的知识及程度、个人目标等 ? 外部: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管理等 学习过程 篇二:读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读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很多讲师经常和我谈论,甚至很谦虚地向我“请教”:如何提高讲课技巧,诸如要安排啥游戏?怎么调动学生气氛等等。虽然培训是面对成年人,更注重体验和交流,但本质来说,一个课程就是一个教学过程,核心还是内容的设计。近日读了《教学设计原理》,让我对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

加涅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

而市场许多的培训师,几乎从不考虑去设定具体的学习结果类别,唯一考量的是现场气氛,或者美其名曰的偶尔“顿悟”,也难怪有些讲师会在课后长嘘一口气:今天又混过了。

加涅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书引用john keller 教授创立的arcs动机模型,很值得培训师分析学员需求和设计培训内容的出发点: john keller 教授创立的arcs动机模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动机策略: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ication)。他们取其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字母,因此简称为arcs动机模型。该模型主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他认为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首先是要引起学生对一项学习任务(学习目的)的注意和兴趣;其次,使学生理解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与他们已有的经验密切相关;然后要使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从而产生自信心;最后让学生产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满意感。john keller 教授对arcs动机模型的每个方面的亚分类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每个方面的亚分类主要为:

注意(attention)

a1:知觉激活--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a2:探究激活--如何激起学生探究的态度? a3:多变性----如何维持学生的注意? 相关(relevance)

r1:目标指向--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如何了解他们的需要?)r2:动机匹配--如何、何时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选择、责任和影响? r3:熟悉性--如何将教学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自信心(confidence)

c1:成就期望--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对成功的积极期望? c2:成功的机会--学习怎样支持或强化学生关于自己的能力的信念,如何帮助提供成功的机会?

c3:归因模式--如何使学生明白他们的成功源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 满意感(satisfication)

s1:自然后果--如何为学生提供运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机会? s2:积极后果--什么能为学生的成功提供强化? s3:公正---如何帮助学生对其成绩产生积极的体验? 注意、相关、自信和满意是一个整体没有主次之分,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会会使学习者丧失学习动机,因此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要系统考虑到这四个要素,忽视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导致教学实施的无效或失败,并且认为在教学中每个亚类的运用都是重要的。

摘录下五类习得性能:

(一)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使个体应用符号或概念与他们的环境相互作用。智慧技能的学习始于低年级的如读、写、算学习。而进行到哪一水平都是跟个体的兴趣和智力相一致的。智慧技能构成了正规教育的最基本和最广泛的结构,从造句这样最基本的语言技能到科学、工程和其他学科的高级技术性能。

学习智慧技能意味着学习“如何完成”某种智慧行为。一般说来,所习得的知识被称为程序性知识(anderson,1985)。这种学习与学习某物存在或是有某种特征是不同的。后者是言语信息。如果有人希望知道学生是否习得了这种智慧技能,它就必须观察一类“行为表现”,通常这可通过要求学生有一个或几个特征表明来达到。

(二)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一种特别的和非常重要的技能,他们是支配个体自身的学习、记忆、和思维行为的性能。“认知策略”这个术语的使用通常归根于布鲁纳。罗斯科夫称它们为“萌芽行为”,斯金纳称之为“自我支配行为”。人们期待个体能经过较长时间的越来越多的研究、学习和思维来改善这类技能。

如果认知策略已经被习得,学习者可选择认知策略作为解决新异问题的“模式”。例如,首次遇到的问题通常能通过从问题解决所要达到的目的开始,一步步地逆推,来有效地解决,这种“逆推法”是认知策略的一个例子,学习者常常不得不回忆出智慧技能用它来解决问题,但是,尽管这些技能是必要的,却是不充分的。学习者也必须使用一个寻找解决方法的模式,这是一种个体在过去练习过,或许在不同情况下练习多次的认知策略。

(三)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也被称为“言语知识”,按照理论,它是以合乎语言规则的命题网络形式储存的(anderson,1985)。为了强调它蕴涵的外观能力,又称之为“陈述性知识”。

学校教学的结果之一就是习得和在记忆中存储大量信息。当然,还有大量的信息时在校园外获得的,即从阅读书籍、杂志、报纸或由广播、电视节目等渠道获得的。从这一点来看,要是大量的言语信息学习出现,似乎并不必须使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当然,如果那些听过、看过或读过媒体所提供交流的人具有理解这些交流的基本智慧技能,那么这些交流就会引起许多人的学习。

(四)动作技能

我们期望人们学习的另一类性能是动作技能(fitts & posner,1967)。尽管学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关心的是智慧技能,但我们并不期望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承认缺乏日常使用的某些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一种最明确的人类性能。作为能力,这种技能的功能只是使动作表现成为可能,当然这些动作本身可以合并到进一步学习中。当学生能在各种情景中使用某一动作,就有理由推断他们获得了动作技能。

(五)态度

现在转到通常被称为“情感领域”的人类性能上来(ktathword,1964),我们称这类习得的性能为“态度”。我们多有人都对各种事物、人和情境具有许多态度,态度的作用是放大个人对某些人、事物或情况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反应。

作为一种人类性能,态度是改变个体行为为选择的一种特殊状态。态度所影响的行为表现就是“个人行动选择”。对某类事物、人、事件做出这样选择的倾向,在一个学生身上可能更强烈些,在另一些学生身上可能较弱些,态度的改变可以通过学生选择某种活动的概率变化而得以揭示。篇三:《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概念,原理及名词解释

一.教学与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

二.教学原理的基本假设:

1.教学设计必须已帮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的,教学设计也是以有目的的学习而不是“偶然”学习为目的的。这就意味着最终的目标与预期的学习结果指导着

学习活动的设计与选择。

2.学习是一个手许多变量影响的复杂过程。卡罗尔界定了至少五个影响学生所能达到的学习程度的主要变量:(1)学生的毅力(2)允许学习的时间(3)教学质量(4)学生的能力倾向(5)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这些变量不是无关的,因此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式不能仅关注其中之一。3.教学设计模型可以在多种水平上应用。

4.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设计教学首先要包括学习者,并且利用学习者进行检验,利

用这些来自学习群体的反馈来修改教学并使其更有效。

5.教学设计本身作为一种过程,应当包括如下子过程:确定预期结果、开发活动、设

计备用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

6.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

三.若干学习原理

1.接近原理:指的是刺激情景必须与预期的反应同时呈现。

2.重复原理:指的是要是学习得到进步并靠可靠的保持,刺激和它的放映需要重复或 练习。

3.强化原理:一个新的行为,倘若在他出现时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事态随其后,则这一

新的需变更为的学习讲得到增强。

四.教学系统设计的的基本过程(addie模型):包括五个基本过程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五.言语信息:

目的:是为了强调表现性的性能。功能:为学习者建构其他技能,提供一种结构或基础。言语信息的学习

分类:名称的学习—-指获得以命名方式对客体或客体类别做出一致语言反应的性能。

事实的学习—-事实是表示俩个或多个有名字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陈述。

六.知识:当信息被组织成有意义的,相互练习的事实和概括化的内容时,通常被称为“知识”。

七.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章节小结

第一章 教学设计导论加涅在本章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二章 设计教学系统加涅首先给教学系统下了一个定义:促进学习的资源和步骤的安排,这与教育技术94定义中的“学习资源和过程”恐怕有密切联系。随后,加涅指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而教学开发是执行计划的过程。

第三章 教学的结果 这一章表明了定义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人们对教育有如此多的期望。另一个原因是需要把笼统的目的转化成逐渐具体的目标。本章还包括对习得的性能类型的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技能(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第四章 学习的类型------智慧技能与策略 本章从教育系统预期结果目标开始,然后提出为了设计特定教程、单元和课,需要讲表现性目标分成几大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这样做有利于 :考虑目标的充分性;决定教学顺序;计划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学习条件;第五章 学习的类型------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本章描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尽管它们有一些公共特征,但事实上它们是各不相同的。1.言语信息:能用言语陈述的事实。概括性知识和有组织的知识。2.态度:选择个人行为的方向。

3.动作技能:执行身体运动的行为表现。

第六章 学习者 影响新的教学材料学习的学习者特征表现为人类记忆中的集中组织。智慧技能、任职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这五种习得的性能直接影响这五种新的性能的学习。另一类记忆组织被表征为能力,可通过心理测验来测量。这些是对人类品质的测量,而人类的品质又能预测不同个体完成行为表现的某一些一般类型的情况。人类学习者的其他特征可归为特质。能力和特质以简介方式影响新的学习。

第七章 确定表现性目标本章对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提出了一个无成分的指导。这无成分是:1.情境2.习得的性能3.对象4.行动5.工具和限制

第八章 学习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指集中不同的、相互联系的程序,执行这些程序是为了产生设计和确定教学条件所需的系统信息。信息加工分析描述了学习者在执行他们的学习任务时所采取的步骤,这些步骤包括:1.输入信息 2.行动 3.决策。学习任务分析的目的是确定重点目标和使能目标的先决条件。区分了联众先决条件----必要性的和支持性的。必要性先决条件是所习得性能的组成成分,因而其学习必须事先进行。其他的先决条件是某个性能的学习更容易或更迅捷,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支持性的。

第九章 设计教学顺序本章开头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教程的组织如何安排教学顺序的问题联系起来。排序决策是在教程、客体、课和课的组成部分这四种水平上出现的。列出了在教程和课题水平决定教学顺序的方法。课题顺序的教程计划主要通过一种茶馆是性逻辑来完成。一个课题可能要先于另一个课题,或者因为它描述了较早的事件,或者因为他是一个组成部分,或者因为它给后继的内容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背景。

第十章 教学事件本章论述了构成针对学习结果的角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发生在一节课中。这是谢通常外在于学习者的事件,由教师、课文或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其他媒体来提供。起支持作用的外部事件的一般特征可以从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推论出来的,它认为单个学习活动包含许多内容加工阶段,这些阶段包括:1.感觉时间的短暂登记,2.刺激特征在短时记忆中的暂时储存,3.利用复述过程延长短时储存的时间,为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做准备„„..从这个模型中推论出的教学事件是:1.引起注意2.告知学习者目标3.激

起对先决性的学习回忆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引出行为表现7.提供行为表现正确性的反驳8.测量行为表现9.促进保持和迁移。

第十一章 技术-----潜在用途本章讨论了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如何影响我们的学校、工业部门、联邦政府与军事部门中的培训过程、结果与学习结果。

第十二章 单节课的设计 本章将备课作为如下主要活动的完成来对待:1.在教程、单元或主题的范围内安排可得顺序,2.设计单节课,使学习的有效条件能被纳入到每节课的教学事件中。讨论了备课的四个步骤:1.列出课的目标2.列出想使用的教学事件3.选择能完成事件的媒体、材料和活动4.注意教师、培训者和设计者的作用。

第十三章测量学生的行为表现本章的重点是采用标准参照解释的目标参照测验。这种测验有以下几个重要目的:1.它们表明每个学生是否掌握了目标,并可以继续学习下一个目标2.它们允许及早发现和诊断学习失败,这样有助于识别所需要的补救性学习3.他们提供了改进教学本身的信息4.它们是公平的评价,因为它们测量了目标上的行为表现,而这一行为表现是作为期望学生学习的指标而呈现给学生的。

第十四章 集体学习环境 本章讨论了三种不同的集体规模:1.俩人组2.有3~8名学生的小组3.有15名或更多学生的大组。而适用与这三种不同规模集体的教学特点取决于教师管理教学事件的准确度。

第十五章 在线学习本章讨论了最有效的在线学习计划包括如下问题:1)教员的利用2)做中学3)合作4)通达全世界。

第十六章 教学评价 本章讨论了教学材料、教程与课程的全面评价至少要包括以下五个调查和反馈领域:1.对教学材料的评价2.对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质量检查3.测量学习者对教学的反应4.测量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成绩5.估计教学效果。

读后感

加涅在本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我想这个说法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技术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深刻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真正意义。至今为止我听过的最多的回答就是教育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术相关的硬技术。可能这是国内好多专家和学者都认同的观点吧,但是加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一个等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他讲到教育技术学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还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他所认为的教育技术学更多的类似于国内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的范畴。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起步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吸取国外的专家的,但是毕竟东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经济等上有差异,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汲取了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本国教育的特色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最终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这一点在我们曾经学过的《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题目中就可以得出,这本书之所以成为“教学系统设计”而不是“教学设计”,就是吸取了加涅认为的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的观点,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因为学生心理结构就是我国教育人士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我们把加涅的学生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的观点称为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

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而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因此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的素质教育。在我国流行的教育理论中,为区分作为教育目标的学习结果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把教育目标针对个体在自然发展中形成的智力和人格特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许多误区正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第四,加涅是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这正是他对于教学理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第五,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我们设计智慧智能序列时要以学习层次为基础,这些层次是通过从终点目标倒推的方式获得的,这样做我们就能分析将要学习的技能序列,当学习者能够回忆出构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时,它们就会最顺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学习。

第四篇:《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概念,原理及名词解释

一.教学与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二.教学原理的基本假设:

1.教学设计必须已帮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的,教学设计也是以有目的的学习而不是“偶然”学习为目的的。这就意味着最终的目标与预期的学习结果指导着学习活动的设计与选择。

2.学习是一个手许多变量影响的复杂过程。卡罗尔界定了至少五个影响学生所能达到的学习程度的主要变量:(1)学生的毅力(2)允许学习的时间(3)教学质量(4)学生的能力倾向(5)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这些变量不是无关的,因此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式不能仅关注其中之一。3.教学设计模型可以在多种水平上应用。

4.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设计教学首先要包括学习者,并且利用学习者进行检验,利用这些来自学习群体的反馈来修改教学并使其更有效。

5.教学设计本身作为一种过程,应当包括如下子过程:确定预期结果、开发活动、设计备用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

6.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三.若干学习原理

1.接近原理:指的是刺激情景必须与预期的反应同时呈现。

2.重复原理:指的是要是学习得到进步并靠可靠的保持,刺激和它的放映需要重复或练习。

3.强化原理:一个新的行为,倘若在他出现时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事态随其后,则这一新的需变更为的学习讲得到增强。

四.教学系统设计的的基本过程(ADDIE模型):包括五个基本过程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言语信息:

目的:是为了强调表现性的性能。功能:为学习者建构其他技能,提供一种结构或基础。

言语信息的学习

分类:名称的学习—-指获得以命名方式对客体或客体类别做出一致语言反应的性能。

事实的学习—-事实是表示俩个或多个有名字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陈述。

六.知识:当信息被组织成有意义的,相互练习的事实和概括化的内容时,通常被称为“知识”。

七.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章节小结

第一章 教学设计导论

加涅在本章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二章 设计教学系统

加涅首先给教学系统下了一个定义:促进学习的资源和步骤的安排,这与教育技术94定义中的“学习资源和过程”恐怕有密切联系。随后,加涅指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而教学开发是执行计划的过程。

第三章 教学的结果

这一章表明了定义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人们对教育有如此多的期望。另一个原因是需要把笼统的目的转化成逐渐具体的目标。本章还包括对习得的性能类型的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技能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

第四章 学习的类型------智慧技能与策略

本章从教育系统预期结果目标开始,然后提出为了设计特定教程、单元和课,需要讲表现性目标分成几大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这样做有利于 :考虑目标的充分性;决定教学顺序;计划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学习条件;第五章 学习的类型------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

本章描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尽管它们有一些公共特征,但事实上它们是各不相同的。1.言语信息:能用言语陈述的事实。概括性知识和有组织的知识。2.态度:选择个人行为的方向。

3.动作技能:执行身体运动的行为表现。

第六章

学习者

影响新的教学材料学习的学习者特征表现为人类记忆中的集中组织。智慧技能、任职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这五种习得的性能直接影响这五种新的性能的学习。另一类记忆组织被表征为能力,可通过心理测验来测量。这些是对人类品质的测量,而人类的品质又能预测不同个体完成行为表现的某一些一般类型的情况。人类学习者的其他特征可归为特质。能力和特质以简介方式影响新的学习。

第七章

确定表现性目标

本章对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提出了一个无成分的指导。这无成分是:1.情境2.习得的性能3.对象4.行动5.工具和限制

第八章

学习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指集中不同的、相互联系的程序,执行这些程序是为了产生设计和确定教学条件所需的系统信息。信息加工分析描述了学习者在执行他们的学习任务时所采取的步骤,这些步骤包括:1.输入信息 2.行动 3.决策。学习任务分析的目的是确定重点目标和使能目标的先决条件。区分了联众先决条件----必要性的和支持性的。必要性先决条件是所习得性能的组成成分,因而其学习必须事先进行。其他的先决条件是某个性能的学习更容易或更迅捷,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支持性的。

第九章

设计教学顺序

本章开头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教程的组织如何安排教学顺序的问题联系起来。排序决策是在教程、客体、课和课的组成部分这四种水平上出现的。列出了在教程和课题水平决定教学顺序的方法。课题顺序的教程计划主要通过一种茶馆是性逻辑来完成。一个课题可能要先于另一个课题,或者因为它描述了较早的事件,或者因为他是一个组成部分,或者因为它给后继的内容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背景。

第十章

教学事件

本章论述了构成针对学习结果的角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发生在一节课中。这是谢通常外在于学习者的事件,由教师、课文或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其他媒体来提供。起支持作用的外部事件的一般特征可以从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推论出来的,它认为单个学习活动包含许多内容加工阶段,这些阶段包括:1.感觉时间的短暂登记,2.刺激特征在短时记忆中的暂时储存,3.利用复述过程延长短时储存的时间,为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做准备……..从这个模型中推论出的教学事件是:1.引起注意2.告知学习者目标3.激

起对先决性的学习回忆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引出行为表现7.提供行为表现正确性的反驳8.测量行为表现9.促进保持和迁移。

第十一章

技术-----潜在用途

本章讨论了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如何影响我们的学校、工业部门、联邦政府与军事部门中的培训过程、结果与学习结果。

第十二章

单节课的设计

本章将备课作为如下主要活动的完成来对待:1.在教程、单元或主题的范围内安排可得顺序,2.设计单节课,使学习的有效条件能被纳入到每节课的教学事件中。讨论了备课的四个步骤:1.列出课的目标2.列出想使用的教学事件3.选择能完成事件的媒体、材料和活动4.注意教师、培训者和设计者的作用。

第十三章

测量学生的行为表现

本章的重点是采用标准参照解释的目标参照测验。这种测验有以下几个重要目的:1.它们表明每个学生是否掌握了目标,并可以继续学习下一个目标2.它们允许及早发现和诊断学习失败,这样有助于识别所需要的补救性学习3.他们提供了改进教学本身的信息4.它们是公平的评价,因为它们测量了目标上的行为表现,而这一行为表现是作为期望学生学习的指标而呈现给学生的。

第十四章

集体学习环境

本章讨论了三种不同的集体规模:1.俩人组2.有3~8名学生的小组3.有15名或更多学生的大组。而适用与这三种不同规模集体的教学特点取决于教师管理教学事件的准确度。

第十五章

在线学习

本章讨论了最有效的在线学习计划包括如下问题:1)教员的利用2)做中学3)合作4)通达全世界。

第十六章

教学评价

本章讨论了教学材料、教程与课程的全面评价至少要包括以下五个调查和反馈领域:1.对教学材料的评价2.对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质量检查3.测量学习者对教学的反应4.测量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成绩5.估计教学效果。

读后感

加涅在本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我想这个说法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技术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深刻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真正意义。至今为止我听过的最多的回答就是教育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术相关的硬技术。可能这是国内好多专家和学者都认同的观点吧,但是加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一个等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他讲到教育技术学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还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他所认为的教育技术学更多的类似于国内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的范畴。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起步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吸取国外的专家的,但是毕竟东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经济等上有差异,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汲取了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本国教育的特色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最终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这一点在我们曾经学过的《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题目中就可以得出,这本书之所以成为“教学系统设计”而不是“教学设计”,就是吸取了加涅认为的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的观点,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因为学生心理结构就是我国教育人士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我们把加涅的学生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的观点称为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

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而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因此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的素质教育。在我国流行的教育理论中,为区分作为教育目标的学习结果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把教育目标针对个体在自然发展中形成的智力和人格特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许多误区正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第四,加涅是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这正是他对于教学理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第五,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我们设计智慧智能序列时要以学习层次为基础,这些层次是通过从终点目标倒推的方式获得的,这样做我们就能分析将要学习的技能序列,当学习者能够回忆出构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时,它们就会最顺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学习。

第五篇:加涅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概念,原理及名词解释

一.教学与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

二.教学原理的基本假设:

1.教学设计必须已帮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的,教学设计也是以有目的的学 习而不是“偶然”学习为目的的。这就意味着最终的目标与预期的学习结果指导着

学习活动的设计与选择。

2.学习是一个手许多变量影响的复杂过程。卡罗尔界定了至少五个影响学生所能达到的学习程度的主要变量:(1)学生的毅力(2)允许学习的时间(3)教学质量(4)学生的能力倾向(5)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这些变量不是无关的,因此一个有效 的教学设计模式不能仅关注其中之一。3.教学设计模型可以在多种水平上应用。4.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设计教学首先要包括学习者,并且利用学习者进行检验,利

用这些来自学习群体的反馈来修改教学并使其更有效。5.教学设计本身作为一种过程,应当包括如下子过程:确定预期结果、开发活动、设

计备用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6.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

三.若干学习原理

1.接近原理:指的是刺激情景必须与预期的反应同时呈现。2.重复原理:指的是要是学习得到进步并靠可靠的保持,刺激和它的放映需要重复或

练习。

3.强化原理:一个新的行为,倘若在他出现时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事态随其后,则这一

新的需变更为的学习讲得到增强。

四.教学系统设计的的基本过程(addie模型):包括五个基本过程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五.言语信息:

目的:是为了强调表现性的性能。功能:为学习者建构其他技能,提供一种结构或基础。言语信息的学习

分类:名称的学习—-指获得以命名方式对客体或客体类别做出一致语言反应的性能。

事实的学习—-事实是表示俩个或多个有名字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陈述。

六.知识:当信息被组织成有意义的,相互练习的事实和概括化的内容时,通常被称为“知识”。

七.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章节小结

第一章 教学设计导论 加涅在本章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二章 设计教学系统 加涅首先给教学系统下了一个定义:促进学习的资源和步骤的安排,这与教育技术94定义中的“学习资源和过程”恐怕有密切联系。随后,加涅指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而教学开发是执行计划的过程。

第三章 教学的结果 这一章表明了定义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人们对教育有如此多的期望。另一个原因是需要把笼统的目的转化成逐渐具体的目标。本章还包括对习得的性能类型的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技能(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第四章 学习的类型------智慧技能与策略 本章从教育系统预期结果目标开始,然后提出为了设计特定教程、单元和课,需要讲表现性目标分成几大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这样做有利于 :考虑目标的充分性;决定教学顺序;计划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学习条件;第五章 学习的类型------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 本章描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尽管它们有一些公共特征,但事实上它们是各不相同的。1.言语信息:能用言语陈述的事实。概括性知识和有组织的知识。2.态度:选择个人行为的方向。3.动作技能:执行身体运动的行为表现。

第六章 学习者 影响新的教学材料学习的学习者特征表现为人类记忆中的集中组织。智慧技能、任职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这五种习得的性能直接影响这五种新的性能的学习。另一类记忆组织被表征为能力,可通过心理测验来测量。这些是对人类品质的测量,而人类的品质又能预测不同个体完成行为表现的某一些一般类型的情况。人类学习者的其他特征可归为特质。能力和特质以简介方式影响新的学习。

第七章 确定表现性目标 本章对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提出了一个无成分的指导。这无成分是:1.情境2.习得的性能3.对象4.行动5.工具和限制

第八章 学习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指集中不同的、相互联系的程序,执行这些程序是为了产生设计和确定教学条件所需的系统信息。信息加工分析描述了学习者在执行他们的学习任务时所采取的步骤,这些步骤包括:1.输入信息 2.行动 3.决策。学习任务分析的目的是确定重点目标和使能目标的先决条件。区分了联众先决条件----必要性的和支持性的。必要性先决条件是所习得性能的组成成分,因而其学习必须事先进行。其他的先决条件是某个性能的学习更容易或更迅捷,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支持性的。

第九章 设计教学顺序 本章开头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教程的组织如何安排教学顺序的问题联系起来。排序决策是在教程、客体、课和课的组成部分这四种水平上出现的。列出了在教程和课题水平决定教学顺序的方法。课题顺序的教程计划主要通过一种茶馆是性逻辑来完成。一个课题可能要先于另一个课题,或者因为它描述了较早的事件,或者因为他是一个组成部分,或者因为它给后继的内容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背景。第十章 教学事件 本章论述了构成针对学习结果的角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发生在一节课中。这是谢通常外在于学习者的事件,由教师、课文或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其他媒体来提供。起支持作用的外部事件的一般特征可以从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推论出来的,它认为单个学习活动包含许多内容加工阶段,这些阶段包括:1.感觉时间的短暂登记,2.刺激特征在短时记忆中的暂时储存,3.利用复述过程延长短时储存的时间,为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做准备„„..从这个模型中推论出的教学事件是:1.引起注意2.告知学习者目标3.激

起对先决性的学习回忆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引出行为表现7.提供行为表现正确性的反驳8.测量行为表现9.促进保持和迁移。第十一章 技术-----潜在用途 本章讨论了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如何影响我们的学校、工业部门、联邦政府与军事部门中的培训过程、结果与学习结果。

第十二章 单节课的设计 本章将备课作为如下主要活动的完成来对待:1.在教程、单元或主题的范围内安排可得顺序,2.设计单节课,使学习的有效条件能被纳入到每节课的教学事件中。讨论了备课的四个步骤:1.列出课的目标2.列出想使用的教学事件3.选择能完成事件的媒体、材料和活动4.注意教师、培训者和设计者的作用。

第十三章 测量学生的行为表现 本章的重点是采用标准参照解释的目标参照测验。这种测验有以下几个重要目的:1.它们表明每个学生是否掌握了目标,并可以继续学习下一个目标2.它们允许及早发现和诊断学习失败,这样有助于识别所需要的补救性学习3.他们提供了改进教学本身的信息4.它们是公平的评价,因为它们测量了目标上的行为表现,而这一行为表现是作为期望学生学习的指标而呈现给学生的。

第十四章 集体学习环境 本章讨论了三种不同的集体规模:1.俩人组2.有3~8名学生的小组3.有15名或更多学生的大组。而适用与这三种不同规模集体的教学特点取决于教师管理教学事件的准确度。

第十五章 在线学习本章讨论了最有效的在线学习计划包括如下问题:1)教员的利用2)做中学3)合作4)通达全世界。

第十六章 教学评价 本章讨论了教学材料、教程与课程的全面评价至少要包括以下五个调查和反馈领域:1.对教学材料的评价2.对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质量检查3.测量学习者对教学的反应4.测量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成绩5.估计教学效果。读后感

加涅在本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我想这个说法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技术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深刻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真正意义。至今为止我听过的最多的回答就是教育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术相关的硬技术。可能这是国内好多专家和学者都认同的观点吧,但是加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一个等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他讲到教育技术学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还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他所认为的教育技术学更多的类似于国内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的范畴。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起步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吸取国外的专家的,但是毕竟东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经济等上有差异,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汲取了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本国教育的特色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最终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这一点在我们曾经学过的《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题目中就可以得出,这本书之所以成为“教学系统设计”而不是“教学设计”,就是吸取了加涅认为的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的观点,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因为学生心理结构就是我国教育人士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我们把加涅的学生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的观点称为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 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而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因此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的素质教育。在我国流行的教育理论中,为区分作为教育目标的学习结果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把教育目标针对个体在自然发展中形成的智力和人格特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许多误区正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第四,加涅是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这正是他对于教学理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第五,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我们设计智慧智能序列时要以学习层次为基础,这些层次是通过从终点目标倒推的方式获得的,这样做我们就能分析将要学习的技能序列,当学习者能够回忆出构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时,它们就会最顺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学习。篇二:读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读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很多讲师经常和我谈论,甚至很谦虚地向我“请教”:如何提高讲课技巧,诸如要安排啥游戏?怎么调动学生气氛等等。虽然培训是面对成年人,更注重体验和交流,但本质来说,一个课程就是一个教学过程,核心还是内容的设计。近日读了《教学设计原理》,让我对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

加涅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

而市场许多的培训师,几乎从不考虑去设定具体的学习结果类别,唯一考量的是现场气氛,或者美其名曰的偶尔“顿悟”,也难怪有些讲师会在课后长嘘一口气:今天又混过了。加涅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书引用john keller 教授创立的arcs动机模型,很值得培训师分析学员需求和设计培训内容的出发点: john keller 教授创立的arcs动机模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动机策略: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ication)。他们取其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字母,因此简称为arcs动机模型。该模型主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他认为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首先是要引起学生对一项学习任务(学习目的)的注意和兴趣;其次,使学生理解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与他们已有的经验密切相关;然后要使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从而产生自信心;最后让学生产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满意感。john keller 教授对arcs动机模型的每个方面的亚分类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每个方面的亚分类主要为: 注意(attention)

a1:知觉激活--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a2:探究激活--如何激起学生探究的态度? a3:多变性----如何维持学生的注意? 相关(relevance)

r1:目标指向--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如何了解他们的需要?)r2:动机匹配--如何、何时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选择、责任和影响? r3:熟悉性--如何将教学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自信心(confidence)

c1:成就期望--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对成功的积极期望? c2:成功的机会--学习怎样支持或强化学生关于自己的能力的信念,如何帮助提供成功的机会?

c3:归因模式--如何使学生明白他们的成功源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 满意感(satisfication)

s1:自然后果--如何为学生提供运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机会? s2:积极后果--什么能为学生的成功提供强化? s3:公正---如何帮助学生对其成绩产生积极的体验? 注意、相关、自信和满意是一个整体没有主次之分,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会会使学习者丧失学习动机,因此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要系统考虑到这四个要素,忽视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导致教学实施的无效或失败,并且认为在教学中每个亚类的运用都是重要的。

摘录下五类习得性能:

(一)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使个体应用符号或概念与他们的环境相互作用。智慧技能的学习始于低年级的如读、写、算学习。而进行到哪一水平都是跟个体的兴趣和智力相一致的。智慧技能构成了正规教育的最基本和最广泛的结构,从造句这样最基本的语言技能到科学、工程和其他学科的高级技术性能。

学习智慧技能意味着学习“如何完成”某种智慧行为。一般说来,所习得的知识被称为程序性知识(anderson,1985)。这种学习与学习某物存在或是有某种特征是不同的。后者是言语信息。如果有人希望知道学生是否习得了这种智慧技能,它就必须观察一类“行为表现”,通常这可通过要求学生有一个或几个特征表明来达到。

(二)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一种特别的和非常重要的技能,他们是支配个体自身的学习、记忆、和思维行为的性能。“认知策略”这个术语的使用通常归根于布鲁纳。罗斯科夫称它们为“萌芽行为”,斯金纳称之为“自我支配行为”。人们期待个体能经过较长时间的越来越多的研究、学习和思维来改善这类技能。

如果认知策略已经被习得,学习者可选择认知策略作为解决新异问题的“模式”。例如,首次遇到的问题通常能通过从问题解决所要达到的目的开始,一步步地逆推,来有效地解决,这种“逆推法”是认知策略的一个例子,学习者常常不得不回忆出智慧技能用它来解决问题,但是,尽管这些技能是必要的,却是不充分的。学习者也必须使用一个寻找解决方法的模式,这是一种个体在过去练习过,或许在不同情况下练习多次的认知策略。

(三)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也被称为“言语知识”,按照理论,它是以合乎语言规则的命题网络形式储存的(anderson,1985)。为了强调它蕴涵的外观能力,又称之为“陈述性知识”。学校教学的结果之一就是习得和在记忆中存储大量信息。当然,还有大量的信息时在校园外获得的,即从阅读书籍、杂志、报纸或由广播、电视节目等渠道获得的。从这一点来看,要是大量的言语信息学习出现,似乎并不必须使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当然,如果那些听过、看过或读过媒体所提供交流的人具有理解这些交流的基本智慧技能,那么这些交流就会引起许多人的学习。

(四)动作技能

我们期望人们学习的另一类性能是动作技能(fitts & posner,1967)。尽管学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关心的是智慧技能,但我们并不期望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承认缺乏日常使用的某些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一种最明确的人类性能。作为能力,这种技能的功能只是使动作表现成为可能,当然这些动作本身可以合并到进一步学习中。当学生能在各种情景中使用某一动作,就有理由推断他们获得了动作技能。

(五)态度

现在转到通常被称为“情感领域”的人类性能上来(ktathword,1964),我们称这类习得的性能为“态度”。我们多有人都对各种事物、人和情境具有许多态度,态度的作用是放大个人对某些人、事物或情况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反应。

作为一种人类性能,态度是改变个体行为为选择的一种特殊状态。态度所影响的行为表现就是“个人行动选择”。对某类事物、人、事件做出这样选择的倾向,在一个学生身上可能更强烈些,在另一些学生身上可能较弱些,态度的改变可以通过学生选择某种活动的概率变化而得以揭示。篇三:教学设计原理 加涅 完整笔记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相关书籍: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r.m.加涅

《学习心理学:一种面向教学的观点》 p.m.德里斯科尔

《学习与教学》 r.e.梅耶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修订》 布卢姆 《系统化教学设计》 w.迪克

《教学设计》 p.l.史密斯

一 教学系统导论 1 教学设计导论

教学设计的主体内容:教师用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如: ? 如何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 ? 什么时候练习与反馈最有效 ? 技能知识学习的前置知识有哪些

掌握教学设计原理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理论,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事件和活动中去,使教学更有效。

1.1 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

没有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型是最佳的,基本假设: ? 教学设计是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目的是达到教学效果)? 学习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毅力、时间、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原有知识、学习能力等)? 教学设计模型可运用到多种教学场景下(学生个体、小组、大组),原理保持不变 ? 利用学习者对教学设计进行检验,反复设计与验证,使教学趋于完善 ? 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过程,包含相关子过程(原子过程是: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中的预习、评价、反馈等)

? 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 1.2 学习原理

学习情境

人在清醒的时刻,都在观察和处理信息,一些信息被记忆,一些被摒弃。

是什么让人记忆:

? 学习者内部(来源于学习者,想获知)? 学习者外部(提供一个事件,包括学习内容、目的、方法等环境)? 学习者、学习发生的情境、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等存在着相互作用 教学原则

从学习原理中,指导教学设计的一些原则: ? 接近:教学环境与学习目的相接近

教学情境的设计接近学习的目的,或学习预期。教学设计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纲,而不应以方便学习或教学为目的。如,学习目的是“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装配一支枪”,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给学生图纸。

? 重复: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的反应需要重复,以使学习得到进步

重复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者反应,只是一种练习形式,而非基本条件,也不是必须的。? 强化:使学习变得有期望,以便学习者能“自我激励”

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让学习者看到预期的结果,并相信能达到,将使学习得到强化。预期的结果可以分为两种

? 短期,如学习习得了,就有奖励等 ? 长期,如社会期望、人生追求、家庭厚望等 ? 合作协商:学生与其他学生或知识丰富的人一起学习,以确认信息的意义,即合作学习环境可以

促进学习 ? 广泛认知:学生广泛的获取相关惰性知识(初步接触,并不注重应用,在需要时能回忆起来,并

通过进一步学习掌握的知识),是教学环境设计的一部分 ? 组织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来促进学习发生

要明确学习是活动的结果和目的。1.3 学习条件

学习条件分类: ? 内部:学习者心态、先前习得的知识及程度、个人目标等 ? 外部: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管理等 学习过程 篇四: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的一个应用

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的一个应用---对反应物限度的相关教学问题

本文描述了发表在化学教育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做的一个实验结果,时间是1976年秋季。主体是一群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学生,他们在第一个季度学习了长达一年的普通化学课程,然而由于他们在一次预测考试(如表一)中低的得分(0,1,2或3分),这个小组成员被认为是学困生。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和确认有效的可个性化的教学材料,用来教那些学困生化学计量学的一些主要概念(尤其是反应物限度的问题)。为了这个目的,教学设计标准被反复论证,测试和精炼直到期望的目标实现。化学计算被选出来是考虑到这一课题运用于整个化学课程中,并且许多做化学实验的学生在学习这个模块时有困难。此外,由于对教学策略系统调查的缺乏促使了一般化学概念的学习,尤其是化学计算。这个对学困生有效的决定引起群体的社区化学教学者对这一小组成员的普遍关注。

实验设计

一个前测后测控制小组设计被用于了这个研究(4,13页)。通过统计他们的分数(表一),在1400名参加前测的学生中有197名被鉴定为学困生。占到这个被测小组的前测考试总成绩的12%;然而,相比之下,这197名的学生的成绩占到全班学生总成绩的75%。学完或未学完高中化学课程不被认为是鉴定学差生的标准。当然,在此小组中,62%的学生已经学完了高中化学的一年课程。

这些学困生收到了个人信件,邀请他们参与“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开展的短期实验项目。”信中他们被告知“此项目会为他们提供化学计算中的个性化指导”并且提醒其“将要需要12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完成项目。”信的最后说“有可能不是所有的申请者都能参加此项目,因为会有空间限制。”最终有150名学生签订协议而参加了此项目。这150名学生被随意分成了两组每组75人。任选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后面称为eg),另外一小组就是对照组(随后称为cg),实验组学生被告知可被接受进此课题,然后对照组学生由于空间限制不能被接收。最终实验组中有66名学生在特定时间内(第二周的周一课程)坚持开始了课题。没有参加测试的9名学生被排除之外了;因此,这个实验由66个实验组学生和75名对照组学生来实施开展。

选择过程主要应用于生成两个小组,等同于彼此有尽可能多的变量(4)。尤其是,目标是为了控制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变量:最初的动机和化学计算的知识。平均前测成绩实验组14.8%,对照组是12.8%,做完独立样本t检验后表明这两组平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随后,另外两组变量的试验表明这两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美国sat的数学平均分(对于实验组,平均分523,有109的标准偏差,而对照组,平均分525,标准偏差为99)和高中化学成绩平均得分(实验组为 2.93,对照组为2.90)。

在实验组的学生得到了特殊的化学计算教学,所述如下,不仅有常规的课堂教学对照组无这样的特殊教学,当课堂教学完成时,两组进行了后续测试。实验过程 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一名分配的毕业生,他开展这个项目作为他助教职责的一部分。项目中心是化学系的一个房间,在实验过程中,房间是专门分给这个项目的,在实验组的每个学生都收到了第一章。

表1 化学学前测试

请系统性的写出你所有的步骤

你可能需要的原子质量:h = 1;n = 14

1、a(1分)nh3 的原子质量是多少?写出你的步骤。b(3分)8.5克的nh3 是多少摩尔?写出计算过程。

2、(4分)5摩尔的铝和过量的氧气反应能产生多少的a1302?反应方程式为:4a1+ 3 02 2a1203 写出计算过程。

3、(2分)以下平衡方程:n2 +h2 nh3 表二化学学后测试

阿伏伽德罗常数=6.02 x l023 相对原子质量:c 12.0g fe 55.9g mg 24.3g h 1.0g s 32.1g cl 35.5g o 16.og

1、(12分)2.0摩尔丙烷(c3h8)中有多少分子数?

2、(12分)在4.4克的丙烷中有多少分子?

3、(12分)1摩尔的c3h8中有多少h原子?

4、(24分)由下面fes2和o2的反应方程式回答问题:→ fes2 + o2 → 2fe2o3 + 8so2 a、8摩尔的fes2完全反应需要多少摩尔的氧气? b、根据上述反应可得到多少摩尔的fe2o3

5、金属锰与clcr3发生反应,产物是金属铬和氯化锰。写出反应的平衡方程。

6、金属镁与盐酸混合时会发生剧烈反应,反应的产物是氢气和氯化镁(mgci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 + 2hcl → mgci2 假设混合12.1g金属镁和18.2ghcl,让其反应,最多能得到多少克的mgci2? 加涅和其他人运用任务分析的方法共同发展了一个详细的层次结构,结果是化学计量在教授基本的原理时首先教的是分子这一模块。这种方法减少了当同

时运用微粒数、克、摩尔这些单位时学生头脑中易产生的混淆。通常是以化学工具书中的习题呈现。本文作者意识到,从历史角度上来说,然而,许多化学教育工作者有浓厚的兴趣,帮助学困生学习化学在过去的几年里,出现在该杂志中的关于对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系列中的困难的文章将证明这个事实。然而,许多这样的工作是针对分析刚进入大学的学习者为了确定其在化学学业上成功的机会的进入行为,虽然这种类型的研究是有用的,它会保持价值有限,因为它不走的不够远,因为课程是一种为了使学生发生初始状态(si)到目标状态(sf)转变这样明确目的的经过组织的过程,仅仅关注初始状态是明显不够的。此外,还需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方面进行正式的研究以促进这种转变。在这方面,化学教育工作者可能会发现加涅的工作和在认知心理学和人的信息处理过程是特别有用的篇五: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一.分享阅读是一种全语言教育理论观照下的早期阅读教育方法,视儿童的语言学习为完整的学习。主要表现为:在教育观念上,分享阅读超越传统早期语言教育重视儿童听说能力培养的思维方式,更关注儿童前阅读、前书写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的形成;在组织实施中,分享阅读强调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强调游戏情景的创设,强调各个领域的创造性拓展活动与之交叉,以达成自然而然及整合学习的价值。

理想的观念和价值需要在教师的实践中得以落实和实现,教师在转化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如何对读本作价值分析?其次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可以实现这些价值?

二.对读本作价值分析是教师作教学设计的前提,或者也可以认为是教师作教学设计的起始。通过分析得来的读本价值将会通过分享阅读活动的开展成为儿童所能获得的价值。若从读本单方向展开分析可能带来的问题是教师易为读本形式上的简单所蒙蔽,而很难找到读本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如:中班下学期读本“土土的鞋子”,从“图”的角度看是卡通人物加漫画的表现形式,从“文”的角度看是叙述了土土在鞋店里试鞋的一段情节,文字表述非常简单。这样一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读本很难以读本本身的特征吸引幼儿,这就对教师的实际操 作提出了挑战。如何能挖掘出读本所蕴含的价值呢?我们尝试以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为指导设计了读本分析框架。

此分析框架就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对读本的特征作分析,横向主要指读本所涉及的领域以及可预期的五种学习结果,纵向是指从分享阅读系列读本整体出发,对与该读本有关涉的前后读本作一梳理,了解相关读本在不同年龄段分布所依循的内在逻辑。需要说明的是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加涅认为这五种预期的学习结果就是教育的目标。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五种教学结果包括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基本上涵盖了应有的教育目标。而且加涅将认知策略单独列出作为目标之一,突出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这与“学会学习”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具体而言,言语信息是指能用言语陈述的事实、结论、有组织的知识,又称“陈述性知识”。如:“鞋子有大的、小的、松的、紧的......” 智慧技能是指使个体能应用符号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的“程序性知识”。又可细分为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如:“能对大的、松的和小的、紧的鞋子作出区分,并能在试鞋过程中用语言或其他符号表述出来。”认知策略是指一种“控制过程”,是学习者赖以选择和调整他们注意、记忆、学习和思维的内部过程,如:采用各种方法区分“大、松”以及“小、紧”。而对各种方法作出评价并找出最适宜的方法—

—“试鞋”,这一内部控制过程则称为元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是执行身体运动的外在操作,主要反映在身体运动的速度、精确度、力量和连续性上。如:幼儿穿上不合脚的鞋子有控制地行走。态度是指影响个体对人、对物、对事的行为的复杂的内部状态。如:当鞋子不合脚时也能以轻松、快乐的态度对待。加涅认为设计教学的最佳方法是从所期待的教学效果逆推,也即从目标出发通过任务分析进行策略部署,在此过程中创设不同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指确定幼儿的已有经验,外部条件是指提供给幼儿的学习刺激,可以是实物、符号、图像、声音,也可以是有意义的言语交流。如上例中智慧技能方面有关鞋子“大”和“松”的区别以及“小”和“紧”的区别,在幼儿的口语经验中往往是不分的,甚至成人也不一定会在日常交流中对此作严格的区分,往往以大代替松,以小代替紧。所定目标是幼儿通过分享阅读活动能对“大”和“松”,“小”和“紧”等语词作出区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可以预见的是幼儿对于“大”、“小”、“高”、“长”已能作出区分,形成了概念,这是学习活动发生的内部条件。要确定这一内部条件,并了解幼儿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可以考虑提供这样的外部条件:通过游戏唤醒幼儿关于 “大”“小”“高”“长”的旧有经验,并通过幼儿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的个别辅导使幼儿基本都具备进行新学习的内部条件,然后再呈现新的刺激。这里就出现了对材料提供的限定,鞋店中应先出现“大”、“小”、“高”、“长”的鞋子,然后呈现读本,应幼儿的发现和需要再添加几双幼儿自己的鞋,以期幼儿能对“合脚”、“松”、“紧”作出区别和形成相应概念。选择这一策略,教师的内部控制是分享阅读的教育理念以及幼儿的年龄特征,让幼儿在半真实的情境中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与读本的对话,能让游戏的快乐与阅读紧紧相随,以此形成幼儿喜爱阅读的态度,当然这并非一日之功。另外分享阅读虽不以教育为目的但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习得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及动作技能。只要在游戏的框架下对游戏材料的提供、游戏情境的设置做一个细致的分析和计划,便可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的自身的需要。

三.运用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对读本作价值分析以及开展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优势:

1、能对读本的价值作较全面的分析

分享阅读的读本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但教师往往受挫于它的隐蔽性。加涅的五种教学结果为读本分析提供了一个抓手,能充分认识读本所具有的横向的领域整合的特点,同时关注读本纵向的内在逻辑。

2、有利于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既是幼儿通过学习后获得的五种结果,则更显其切实可感。目标的陈述中往往规定了行为动词、行为情境以及行为者,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复杂以及为学习提供支持的教学设计的精细,利于教学活动的实际操作。

3、有利于教育评价的开展

因教育目标的制定出于系统设计的思想,具体的目标描述又规定了幼儿通过学习后可观察到的变化,因此,目标陈述直接可用于评估幼儿的学习情况。教师可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参与活动的效果作出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家长也可依此对幼儿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因而可促进家长与教师的有效交流。

4、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加涅的五种教学结果适用于任何一个学科及任何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只是在目标的权衡上需作把握。如对幼儿而言,态度方面的目标应该总是起到一个统领的作用,而其它目标则自然整合于其中,故教学设计中强调生活化、游戏化,这也是幼儿园所有活动的实施原则。从五种教学结果出发制定教育目标,因其具体、细致,故容易联想到相关教学策略,并能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的提供作出具体限定。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从经验直觉逐步走向理性自觉。

下载《德涅泊尔河》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涅泊尔河》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 一、教学要求: 1、知识点: 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能力点:培养朗读能力、品诗析句能力,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3、德育渗透点:感受......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本课从诗句的理解中发散想像,自然创设情境,给学生一个较直观的形象,利用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性地学习。 教材分析:《枫桥......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平声、仄声、入声的发声技巧。2、体会诗人情感,能吟会诵。 教学重难点 比较熟练的掌握吟诵的技巧,达到能吟会诵。 教学准备教学......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吟诵,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通过字源识字及语音意义理解“霜”字浸透的寒意。3.通过吟诵,理解诗歌描述的场景、表达的情感。【教学......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体会这首诗的意思,领会诗中所描写的情境及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并能背诵。 4培养自......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的一首关于秋天的诗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啊 2. 今天,我们就在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枫桥夜泊 3. 这首诗的作者是张继,唐......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课外资料,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感悟重点诗句的情感,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熏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