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

时间:2019-05-13 01:1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

第一篇:《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

《什么是周长》一对一教学设计

来自营口实验学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一课。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

学具:电子书包(内置优课电子书包软件)、皮尺、直尺等

预设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随着冬爷爷脚步的到来,秋姑娘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了。老师让同学们到网络中去收集树叶,把秋天的记忆珍藏起来。请同学们赶快把你收集的树叶介绍给大家吧!(展示给大家看看吧)

生1:大家好,我收集的是大大的葡萄叶子。生2:我收集的是圆圆的荷叶。

师: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的树叶,那大家想不想看看老师收集了什么树叶?谁知道?

生1:第一片是银杏叶,它像一把小扇子。生2:第二片树叶是火红的枫叶。

师:孩子们,这些树叶形状各异,真是有趣极了!你能用彩笔一笔描出树叶的轮廓,也就是它的形状吗?

师:谁能自报奋勇上前面来演示一下(是怎么描这片大树叶)?开始!

学生利用电子书包的优课绘画功能,描树叶的边线。

师:XX说说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的。描得对吗?表达得非常清楚。

师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小蚂蚁也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他今天也来到我们的课堂和大家一起学习了。看!它正跳着欢快的舞步跑来了。咱们来看看小蚂蚁画的如何?请同学们伸出手和小蚂蚁一起画一画?

(出示课件)学生书空与小蚂蚁一起画。说说小蚂蚁是怎样画的? 生:和我们一样也是沿着叶子的边画了一圈„„。师:通过观察起点与终点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生:起点和终点重合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小蚂蚁还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呢?(课件演示并出现小蚂蚁说话的声音: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周”顾名思议就是“一周”,也就是(学生接“一圈”);“长”指的是长度。

学生抢答。

师:还记得刚才小蚂蚁的出色表现吗?老师这里有一些复杂的图形,你能像小蚂蚁一样精准的描出它们的边线吗?

生:能。

优课出示:拱桥、小兔子、小汽车这些复习的图形。

生:一名学生利用优课的演示功能在白板前面描,其它学生利用优课的描绘功能在电子书包上描。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描的。

师: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觉得什么是周长呢?能用自己的话说一下吗?

生1:叶子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生2:小兔子一周的长度就是小兔子的周长。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对!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图形的周长(出示课件和板书)

二、操作实践、深化新知

(一)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灵巧的双手找出了那么多图形的周长,其实周长朋友就像一个淘气的娃娃藏在我们的身边,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能发现。在我们的教室里,你能找到他吗?下面请大家同桌合作找一找,说一说我们身边物体的周长。可以摸一摸它的边线,也可以下座位找。

生1汇报:黑板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的周长。生2:书桌一周的长度,就是书桌的周长。

生3:电子书包一周的长度,就是电子书包这个面的周长。

(二)摸一摸

生:根据学生汇报一齐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体会桌面的周长。摸摸电子书包的边线,体会电子书包的周长。

师:结识新朋友,不能忘记老朋友。出示:数学书

生:学生摸摸教学书封面的边线,体会教学书封面的周长。师:(打开数学书)此时数学书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大的长方形,现在你能找到它的周长吗?

生:摸摸打开的数学书的边线,找到大长方形的周长。

(三)量一量

师:大家真是火眼金睛。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那我们身上有没有周长呢?

生:有。(腰一周的长度叫腰围。指一指腰的周长从哪到哪?头围、腕围)

师:同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师:周长的应用非常的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现在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如果没有尺你会怎么办呢?)

生:估老师的腰围。

师:刚才两位同学估的准不准呢?谁愿意当小小设计师来帮老师量一量?(注重方法指导)

生:用尺测量师的腰围。

师:根据这个结果,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再同桌合作量一量。

生:先估自己的腰围,再实际测量。

三、巩固练习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要请你们参加下面的闯关比赛。有兴趣吗?

第一关判断题: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

第二关:恭喜同学们顺利地闯过第一关,接下来的题会更有难度你能完成吗?量一量,算一算。出示三角形、长方形。

生:先测量图形的边长,再计算周长。

(学生汇报:说出计算过程以及原因,强调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图形的长度)

第三关:考考你的眼力 出示教材练一练的第三题:判断两种图形的周长是否相等。

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探究,可以是移一移的方法,可以是测量的方法都可以。

四、效果测评

师:优课老师看大家表现得这样出色,也想来考考大家,孩子们要加油呀!请同学们登录互联课堂。师发卷!

生:学生登录互联课堂,答卷。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课接近尾声了,你过得愉快吗?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

生1:我知道了周长很淘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生2:我知道了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生3:我认识了我们身体上的周长。比如说有腰围、腕围。师:本节课,同学们在自主探究中认识了什么是周长。真了不起,其实数学就源于我们的生活,就在我们的身边。希望同学用发现的眼睛去探究,去体验更多的奥秘!下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反思本节课教学,我认为成功之处表现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机会,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首先,通过让学生描树叶的边线,得到树叶的轮廓。然后把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放在一起让学生描,给学生一个直观感知的过程。其次,让学生说一说,找一找,动手摸摸身边物体的边线,进一步认识周长。然后,让学生算一算几个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迁移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最后,通过在线优课测试平台,让学生完成课堂的自我检测。这既是知识的再次加深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最有效的途径。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信息和快乐还给学生,真正体现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我会为此而继续努力!

第二篇:北师大版三上第五单元《周长》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周长》。在本单元中,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活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什么是周长”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些观察和操作的学习活动。首先让学生用彩笔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的长度。接着通过说一说,知道什么是树叶的周长、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学生更通过测量,得到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实际意义。

在“长方形周长”一课中,第一个问题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通过比较,明确第三种方法更简便,并集体归纳了长方形周长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刚开始练习时,并未强调使用公式计算,学生也未形成习惯,这时容易出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把各条边长依次相加时会多加或者漏加,二是多次计算会容易出错。因此,往后的教学中让学生熟背计算公式,并明确要求使用公式来做题目,从而提高准确率。

在本单元中,有一些题目需要空间思维能力,比较灵活,大部分学生做的时候显得困难一点,我觉得需要适当的引导。比如“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70米,长是30米,求宽是多少米?”强调长方形的周长是长方形一周的长度,由两条长边和两条宽边组成,这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长方形的宽=(周长-长×2)÷2”或者“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此外,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读懂题目才去做,比如有的蔬菜园一边靠墙,有的不靠墙,少部分学生一看到蔬菜园就会以为只计算三条不靠墙的边长的和。“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长是25米,宽是15米,沿着操场走3圈,走了多少米?”学生不理解3圈的长度是周长的3倍,计算时出现这样的错误:(25+15)×3,因此这类的题目需要反复练习。

第三篇: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什么是周长》

陈丽莉

什么是周长

教学内容:P44~4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教学用具:线、直尺、皮尺。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都式什么形状的?你们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画一画。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用一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

3、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试。

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

5、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来量线的长度。(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

6、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干,你们刚才量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式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拓展应用

1、摸一摸。

(1)课桌面的边线。(2)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2、实践活动

(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2)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

3、连一连

陈丽莉

(1)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3)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①

第四篇: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五单元《分饼》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0----42页“分饼” 教学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已认识大部分的真分数。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教材创设了“分饼”的情境活动,并分成两个层次展开教学。通过直观了解、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从而较全面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总结“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为了避免给学生造成分数可以分为3类的错觉,应在学生总结“真、假分数”的特点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加以强化。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理解带分数与整数的联系。

2、在探索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能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分饼的情境中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难点: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同一事物,感受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圆形纸若干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分钟)

1、出示课件:唐僧师徒四人在往西天取经的路上,一天他们走到荒郊野外,非常饥饿,师傅吩咐猪八戒去化些斋饭。不大一会儿,猪八戒便得了3张大小一样的大饼,要想分给四人吃,四个人该怎么分才公平呢?猪八戒摸了摸头,想了很久都不知所措,这可难住了猪八戒。同学们,你们帮他想个办法好吗?

2、提出问题:3张大饼怎样能够平均分给唐僧师徒四人呢?每人得到大饼的多少张呢?

3、揭示课题:分饼(设计意图:在一上课开始,通过让学生看熟悉的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动画片来创设故事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探索知识的欲望,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探索与思考。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23分钟)

1、自主学习,小组交流(10分钟)

活动操作一,4张饼平均分3个人。电脑出示图片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圆纸片代表饼,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小组合作交流完成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多种思维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去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

2、展示交流

(1)各小组汇报分法及分得的结果。(自主回答)

第一种分法:把一张一张的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每张饼的,共分一张饼的。并请学生上台演示分的整个过程。

第二种分法:把3张饼叠起来,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3张饼的。也请学生上台演示分的整个过程。

(2)学生演示两种分法的图片:

所以像这样的分数叫真分数,然后板书: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设计意图:让学生动一动,想一想,说一说,在整个活动中感受数学,体现学习的自主性,要求学生上台演示不同的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学生发言的能力。)活动操作二,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13分钟)

1、(出示课件:猪八戒吃了一张饼的 还没有吃饱,悟空就化了9张大饼来,让八戒平均分给师徒4人,每人又可以分得多少张?

2、提出问题: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先想一想。每人能不能够得到一张完整的大饼呢?

3、小组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分法及分得的结果。老师巡视并进行指导。(指名回答)

第一种分法:一张饼一张饼地分,先把1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 张,那9张饼是由9个 张,就是 张。或把9张饼叠起来,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9张饼的。也就是 张。师:看,你能发现什么特点吗?跟之前我们认识的分数有什么区别(分子比分母大)所以像 这样的分数叫假分数,然后板书:假分数 让学生按照这个特点试说几个假分数。

第二种分法:先把8张饼分4人,每人分2张饼,再分1张,每人分 张,共分2张加上 张饼。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种分法的结果:2张加 张,如何来表示?让学生讨论,像这样一个整数带着一个真分数的数,叫什么分数呢?然后板书:带分数。出示写作:2,读作:二又四分之一。并让学生跟读。让学生列举几个带分数并读写。

4、提出跟2 是否相等?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再进行小结:这两种分法得到两个分数,因为分法都是正确的,所以这两个分数是相等的。

5、概括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两个概念。让学生自己对真假分数的区别,和各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特点:分子比分母小。

像、,,…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特点:分子和分母相等或分子比分母大。像2,1,…这样的分数叫作带分数。

(设计意图:由活动操作一做了铺垫,学生能够独立的操作第二个活动。所以这一环节着重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特点。)

三、练一练。(11分钟)

1、课堂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点。这样的练习既注重了基础,也可以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会的回答积极性。)

四、课堂总结。(3分钟)

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新的朋友,它们分别是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你能介绍你新朋友的特点吗?

五、板书设计

分饼(真分数和假分数)

像,,…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像、,,…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像2,1,…这样的分数叫作带分数。

带分数大于“1”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结合教材创设“分饼”的情景活动分成两个成次进行展开教学。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在这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这分数能正确读写,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这节课我先以猪八戒分饼这一故事引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一齐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在整个教学中我都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与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两个实践活动中,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氛围都比较强。到解决“9张大饼分给四个人”在这一活动探索中,有了之前活动一分饼的经验,学生都比较容易的表述出,但用带分数表示就出现了麻烦,个别学生都不能用2 表示。学生都好象出现对三种分数的错觉。不知道带分数到底是怎样构成的?因此这里用的时间比较长。反思这一节课,不足之处在于让学生去讨论时间不够充足,没有更好地给空间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还有教师上课时间大多用于自己讲的过程,却忽视了给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整节课下去感觉比较罗嗦。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应该多给时间给学生发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三年级上册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物体的面的边线,让学生感爱、体验周长。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摸的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5.学生课前准备:(1)捡拾2片树叶。

(2)直尺或三角尺,毛线或细绳、卷尺。

(3)在家长的指导下、配合下测量自己的头围、腰围等,并做好记录。6.教师课前准备: 教学之前先用百度网页搜索“认识周长”的相关教学资料,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等作为参考,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再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一些相关图片

及相关习题。通过整合教学方案、相关教学素材并结合学情设计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直尺、线、皮尺、部分实物、卡片等。

[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44、45页的内容。[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身边的物体的面的边线等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设计理念]

(1)注意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2)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3)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

3、能初步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测量周长方法的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活动中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感受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周长。

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引导法,游戏教学法。2.学习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蚂蚁。小蚂蚁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经常锻炼身体。看,它又要开始跑步。(出示课件)。

学生观看蚂蚁爬树叶的动画(FLASH动画演示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讨论:刚才小蚂蚁跑的路长与这片树叶的什么有关?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周长》

二、自主合作探究“周长”

1、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封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4)找黑板的周长

师:黑板的周长在哪?谁能上来指出来?

请一生用米尺指出来,师在学生起点处做个记号,回到起点时又做记号。

(5)摸一摸,说一说

师:我们生活里还有许多物品都有它们的周长,现在请你们选择自

己喜欢的物品,找出它的一个面,沿着它的边线用手来摸一摸它们的周长。

学生活动:摸一摸物体的周长。

师:谁来说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生生之间互评。2.描图形的边线

师:你们手中的树叶漂亮吗?想不想也学学小蚂蚁的方法,描出它们的一周边线?感受它们周长的长短吗?

在描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描画的方法和几个同学的作品。(1)怎么描画?(课件展示)

(2)判断:下面哪幅图的周长画得正确?为什么?(出示课件)(3)学生活动:描树叶的周长,比一比谁能描得又快又好。(4)学生演示交流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展示)(5)师:小蚂蚁想试试大家的能力如何?又给我们带来三幅可爱的图画,你们喜欢哪一幅就选哪一幅,用你们最喜欢的颜色来描出它们的边线!(p45-1)指名到展示台演示。3.量一量、算一算。(1)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

师:老师特地为大家带来一些图形朋友,你们看都有谁?(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梯形)

说一说: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要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测量。

(2)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同桌讨论:如何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

集体交流测量所需的工具、测量方法。(教师同时演示操作的方法)同桌合作测量树叶面或硬币的周长。

(3)小结:看来在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时,只需要测量出围成这个图形各条边的长,再计算出它们的总和就行;如果要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就需要借助毛线、卷尺等工具。

三.拓展延伸。

1、测量腰围、头围等。

(1)师引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应用非常广泛。其实不仅物体面上有周长,就连我们身上也有周长。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指导学生指一指腰的周长从哪到哪?还有头围、腕围…… 在这些周长当中,你想了解哪的周长,我们就来实际测量一下它的周长。(课件展示正确的位置及测量方法)

(3)小组合作测量。

(4)交流:告诉大家你们测量哪的周长?怎么测量的?(从哪到哪的长度?强调起点到终点。)

2、了解: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1)师引入:我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

生上台指出。

(2)质疑:如果老师把接头放开,这个图形还有周长吗?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出现2种观点:

a:我认为有周长。b:我认为没有周长。

(3)我们分两组进行辩论。(分正方与反方)

(4)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四、智力大比拼——巩固运用(出示课件)

1、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发现: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但平移的方法更简便。

3、两只蜗牛赛跑,它们的跑道一样长吗?(1)让学生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通过课件演示“平移”验证,两个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4、动物锻炼身体: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鼹鼠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五. 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的表现怎么样?给自己评价一下!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理解了周长的实际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创设丰富的情境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首先我从学生生活引入,通过创设情境“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蚂蚁。小蚂蚁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经常锻炼身体。看,它又要开始跑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顺势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蚂蚁爬树叶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体验“一周”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创设了第二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最后创设“智力大比拼”的比赛情境,并将图形周长的比较练习都融于在故事情境中,学生乐于探究。

(二)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

对于“周长”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对此,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摸一摸、描一描、测一测、算一算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探索周长的测量、计算、比较方法等环节上,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用直尺量(直线型图形),有的用绳子围一围,再量出绳子的长度(曲线型图形);发现了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还发现了比较周长的不同方法,用“平移”线段的方法比较既快又准。这些充分体现了“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思想。

总之,教学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载《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