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44、45页的内容。[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身边的物体的面的边线等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设计理念]
(1)注意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2)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3)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
3、能初步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测量周长方法的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活动中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感受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周长。
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引导法,游戏教学法。2.学习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蚂蚁。小蚂蚁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经常锻炼身体。看,它又要开始跑步。(出示课件)。学生观看蚂蚁爬树叶的动画
讨论:刚才小蚂蚁跑的路长与这片树叶的什么有关?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周长》
二、自主合作探究“周长”
1、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封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4)找黑板的周长
师:黑板的周长在哪?谁能上来指出来?
请一生用米尺指出来,师在学生起点处做个记号,回到起点时又做记号。(5)摸一摸,说一说
师:我们生活里还有许多物品都有它们的周长,现在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找出它的一个面,沿着它的边线用手来摸一摸它们的周长。学生活动:摸一摸物体的周长。
师:谁来说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生生之间互评。2.描图形的边线
师:你们手中的树叶漂亮吗?想不想也学学小蚂蚁的方法,描出它们的一周边线?感受它们周长的长短吗?
在描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描画的方法和几个同学的作品。(1)怎么描画?(课件展示)
(2)判断:下面哪幅图的周长画得正确?为什么?(出示课件)(3)学生活动:描树叶的周长,比一比谁能描得又快又好。(4)学生演示交流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展示)
(5)师:小蚂蚁想试试大家的能力如何?又给我们带来三幅可爱的图画,你们喜欢哪一幅就选哪一幅,用你们最喜欢的颜色来描出它们的边线!指名到展示台演示。3.量一量、算一算。
(1)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
师:老师特地为大家带来一些图形朋友,你们看都有谁?(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梯形)
说一说: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要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测量。
(2)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同桌讨论:如何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 集体交流测量所需的工具、测量方法。(教师同时演示操作的方法)同桌合作测量树叶面或硬币的周长。
(3)小结:看来在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时,只需要测量出围成这个图形各条边的长,再计算出它们的总和就行;如果要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就需要借助毛线、卷尺等工具。三.拓展延伸。
1、测量腰围、头围等。
(1)师引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应用非常广泛。其实不仅物体面上有周长,就连我们身上也有周长。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指导学生指一指腰的周长从哪到哪?还有头围、腕围……
在这些周长当中,你想了解哪的周长,我们就来实际测量一下它的周长。(课件展示正确的位置及测量方法)
(3)小组合作测量。
(4)交流:告诉大家你们测量哪的周长?怎么测量的?(从哪到哪的长度?强调起点到终点。)
2、了解: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1)师引入:我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
生上台指出。
(2)质疑:如果老师把接头放开,这个图形还有周长吗?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出现2种观点:
a:我认为有周长。
b:我认为没有周长。(3)我们分两组进行辩论。(分正方与反方)
(4)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四、智力大比拼——巩固运用(出示课件)
1、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发现: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但平移的方法更简便。
3、两只蜗牛赛跑,它们的跑道一样长吗?
(1)让学生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通过课件演示“平移”验证,两个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4、动物锻炼身体: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鼹鼠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五. 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的表现怎么样?给自己评价一下!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理解了周长的实际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创设丰富的情境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首先我从学生生活引入,通过创设情境“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蚂蚁。小蚂蚁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经常锻炼身体。看,它又要开始跑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顺势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蚂蚁爬树叶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体验“一周”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创设了第二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最后创设“智力大比拼”的比赛情境,并将图形周长的比较练习都融于在故事情境中,学生乐于探究。
(二)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
对于“周长”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对此,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摸一摸、描一描、测一测、算一算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探索周长的测量、计算、比较方法等环节上,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用直尺量(直线型图形),有的用绳子围一围,再量出绳子的长度(曲线型图形);发现了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还发现了比较周长的不同方法,用“平移”线段的方法比较既快又准。这些充分体现了“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思想。
总之,教学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三年级上册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物体的面的边线,让学生感爱、体验周长。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摸的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5.学生课前准备:(1)捡拾2片树叶。
(2)直尺或三角尺,毛线或细绳、卷尺。
(3)在家长的指导下、配合下测量自己的头围、腰围等,并做好记录。6.教师课前准备: 教学之前先用百度网页搜索“认识周长”的相关教学资料,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等作为参考,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再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一些相关图片
及相关习题。通过整合教学方案、相关教学素材并结合学情设计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直尺、线、皮尺、部分实物、卡片等。
[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44、45页的内容。[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身边的物体的面的边线等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设计理念]
(1)注意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2)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3)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
3、能初步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测量周长方法的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活动中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感受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周长。
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引导法,游戏教学法。2.学习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蚂蚁。小蚂蚁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经常锻炼身体。看,它又要开始跑步。(出示课件)。
学生观看蚂蚁爬树叶的动画(FLASH动画演示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讨论:刚才小蚂蚁跑的路长与这片树叶的什么有关?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周长》
二、自主合作探究“周长”
1、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封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4)找黑板的周长
师:黑板的周长在哪?谁能上来指出来?
请一生用米尺指出来,师在学生起点处做个记号,回到起点时又做记号。
(5)摸一摸,说一说
师:我们生活里还有许多物品都有它们的周长,现在请你们选择自
己喜欢的物品,找出它的一个面,沿着它的边线用手来摸一摸它们的周长。
学生活动:摸一摸物体的周长。
师:谁来说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生生之间互评。2.描图形的边线
师:你们手中的树叶漂亮吗?想不想也学学小蚂蚁的方法,描出它们的一周边线?感受它们周长的长短吗?
在描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描画的方法和几个同学的作品。(1)怎么描画?(课件展示)
(2)判断:下面哪幅图的周长画得正确?为什么?(出示课件)(3)学生活动:描树叶的周长,比一比谁能描得又快又好。(4)学生演示交流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展示)(5)师:小蚂蚁想试试大家的能力如何?又给我们带来三幅可爱的图画,你们喜欢哪一幅就选哪一幅,用你们最喜欢的颜色来描出它们的边线!(p45-1)指名到展示台演示。3.量一量、算一算。(1)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
师:老师特地为大家带来一些图形朋友,你们看都有谁?(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梯形)
说一说: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要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测量。
(2)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同桌讨论:如何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
集体交流测量所需的工具、测量方法。(教师同时演示操作的方法)同桌合作测量树叶面或硬币的周长。
(3)小结:看来在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时,只需要测量出围成这个图形各条边的长,再计算出它们的总和就行;如果要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就需要借助毛线、卷尺等工具。
三.拓展延伸。
1、测量腰围、头围等。
(1)师引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应用非常广泛。其实不仅物体面上有周长,就连我们身上也有周长。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指导学生指一指腰的周长从哪到哪?还有头围、腕围…… 在这些周长当中,你想了解哪的周长,我们就来实际测量一下它的周长。(课件展示正确的位置及测量方法)
(3)小组合作测量。
(4)交流:告诉大家你们测量哪的周长?怎么测量的?(从哪到哪的长度?强调起点到终点。)
2、了解: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1)师引入:我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
生上台指出。
(2)质疑:如果老师把接头放开,这个图形还有周长吗?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出现2种观点:
a:我认为有周长。b:我认为没有周长。
(3)我们分两组进行辩论。(分正方与反方)
(4)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四、智力大比拼——巩固运用(出示课件)
1、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发现: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但平移的方法更简便。
3、两只蜗牛赛跑,它们的跑道一样长吗?(1)让学生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通过课件演示“平移”验证,两个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4、动物锻炼身体: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鼹鼠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五. 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的表现怎么样?给自己评价一下!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理解了周长的实际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创设丰富的情境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首先我从学生生活引入,通过创设情境“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蚂蚁。小蚂蚁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经常锻炼身体。看,它又要开始跑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顺势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蚂蚁爬树叶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体验“一周”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创设了第二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最后创设“智力大比拼”的比赛情境,并将图形周长的比较练习都融于在故事情境中,学生乐于探究。
(二)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
对于“周长”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对此,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摸一摸、描一描、测一测、算一算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探索周长的测量、计算、比较方法等环节上,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用直尺量(直线型图形),有的用绳子围一围,再量出绳子的长度(曲线型图形);发现了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还发现了比较周长的不同方法,用“平移”线段的方法比较既快又准。这些充分体现了“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思想。
总之,教学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设
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景,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良好的情感态度。
重点难点:
认识周长,深刻感悟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各种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有两个小蚂蚁由于昨天晚上特别不听话,蚁爸爸罚他们绕运动场跑一圈,但是一只小蚂蚁跑后爸爸允许他去休息,而另一只却被爸爸罚跑两圈,这是为什么呢?(出示课件)。
观看蚂蚁爬树叶的动画(FLASH动画演示两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周,而另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半)
师:为什么一只小蚂蚁休息了,而另一只小蚂蚁要被罚跑呢?休息了的小蚂蚁绕着树叶爬了多少,另一只呢?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真棒!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圈,也就是一周,而另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半(课件显示树叶一周的边线)
师:这个树叶一周的长度它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树叶的周长)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周长》(板书)
二、自主、合作探究
1、看一看
(1)课件播放,铅笔绕图形的一周,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课件播放,小明绕着操场跑步,小明跑的一周的长度就是跑道的周长。
2、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4)找黑板的周长
师:黑板的周长在哪?谁能上来指出来?
请一生用米尺指出来,师在学生起点处做个记号,回到起点时又做记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生活中的物品的边线,初步感知体验到周长要从起点开始,最后还要反回到起点)
3.描图形的边线
师:看,这两片树叶漂亮吗?想不想也学学小蚂蚁的方法,描出它们的周长?
(1)描树叶的周长,请学生到讲台演示。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2)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几个小朋友描的作品。判断:下面哪幅图的周长画得正确?为什么?(出示课件)
(3)师: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自己喜欢的作品,用你们最喜欢的颜色来描出它们的边线!
小组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4.练一练
课件展示练习题,画出下列图形的边线。(注意图形内部的线段不属于周长)。
三、深化练习
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师:我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
生上台指出。师:如果老师把接头放开,这个图形还有周长吗?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
生1:我认为有周长。
生2:我认为没有周长。
师:我们分两组进行辩论。(分正方与反方)
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四、智力大比拼巩固运用
1、画一画下面图形的边线。
2、辨一辨: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出示课件)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第四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对于“周长”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对此,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摸一摸、描一描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物体的面的边线,让学生感爱、体验周长。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
1、认识周长。
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教学准备:
树叶、直尺、数学书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师:同学们,今天天气怎么样?昆虫们在这么好的天气下也想出来锻炼身体,它们约定在森林里举行爬行比赛,它们来到美丽的大森林,规定好爬行规则,它们开始爬行。(出示课件)。
学生观看黄黄、红红、蚂蚁爬树叶的动画(动画演示昆虫们沿着树叶的边线爬行)讨论:刚才小蚂蚁跑的路长与这片树叶的什么有关?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周长》
二、自主合作探究“周长” 1.描图形的边线
师:你们手中的树叶漂亮吗?想不想也学学小蚂蚁的方法,描出它们的一周边线?感受它们周长的长短吗?
(1)怎么描画?(课件展示)
(2)判断:下面哪幅图的周长画得正确?为什么?(出示课件)(3)学生活动:描树叶的周长,比一比谁能描得又快又好。(4)学生演示交流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展示)
2、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封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学生活动:摸一摸物体的周长。
师:谁来说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生生之间互评。
3、了解: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1)师引入:我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 生上台指出。
(2)质疑:如果老师把接头放开,这个图形还有周长吗?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
(3)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三、巩固运用(出示课件)
1、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
2、两只蜗牛赛跑,它们的跑道一样长吗? 让学生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通过课件演示“平移”验证,两个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3、动物锻炼身体: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鼹鼠和
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的表现怎么样?给自己评价一下!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
师:老师特地为大家带来一些图形朋友,你们看都有谁?(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梯形)
说一说: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要注意什么?
2、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
同桌讨论:如何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 集体交流测量所需的工具、测量方法。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理解了周长的实际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创设丰富的情境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首先我从学生生活引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顺势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昆虫们爬树叶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体验“一
周”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创设了第二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最后创设“智力大比拼”的比赛情境,并将图形周长的比较练习都融于在故事情境中,学生乐于探究。
(二)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
对于“周长”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对此,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摸一摸、描一描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探索周长环节上,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总之,教学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案评选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周长
课题1 什么是周长
陕西省西乡县城北小学 李艳莉
2012年1月25日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陕西省西乡县城北小学教师 李艳莉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三年级上册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物体的面的边线,让学生感爱、体验周长。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摸的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5.学生课前准备:(1)捡拾2片树叶。
(2)直尺或三角尺,毛线或细绳、卷尺。
(3)在家长的指导下、配合下测量自己的头围、腰围等,并做好记录。6.教师课前准备: 教学之前先用百度网页搜索“认识周长”的相关教学资料,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等作为参考,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再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一些相关图片及相关习题。通过整合教学方案、相关教学素材并结合学情设计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直尺、线、皮尺、部分实物、卡片等。
[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44、45页的内容。[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身边的物体的面的边线等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设计理念]
(1)注意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2)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3)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
3、能初步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测量周长方法的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活动中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感受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周长。
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引导法,游戏教学法。2.学习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蚂蚁。小蚂蚁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经常锻炼身体。看,它又要开始跑步。(出示课件)。
学生观看蚂蚁爬树叶的动画(FLASH动画演示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
爬一周)
【百度搜索】
http://
讨论:刚才小蚂蚁跑的路长与这片树叶的什么有关?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周长》
二、自主合作探究“周长”
1、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封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4)找黑板的周长
师:黑板的周长在哪?谁能上来指出来?
请一生用米尺指出来,师在学生起点处做个记号,回到起点时又做
记号。
(5)摸一摸,说一说
师:我们生活里还有许多物品都有它们的周长,现在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找出它的一个面,沿着它的边线用手来摸一摸它们的周长。
学生活动:摸一摸物体的周长。
师:谁来说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生生之间互评。2.描图形的边线
师:你们手中的树叶漂亮吗?想不想也学学小蚂蚁的方法,描出它们的一周边线?感受它们周长的长短吗?
在描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描画的方法和几个同学的作品。(1)怎么描画?(课件展示)
(2)判断:下面哪幅图的周长画得正确?为什么?(出示课件)(3)学生活动:描树叶的周长,比一比谁能描得又快又好。(4)学生演示交流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展示)(5)师:小蚂蚁想试试大家的能力如何?又给我们带来三幅可爱的图画,你们喜欢哪一幅就选哪一幅,用你们最喜欢的颜色来描出它们的边线!(p45-1)指名到展示台演示。3.量一量、算一算。(1)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
师:老师特地为大家带来一些图形朋友,你们看都有谁?(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梯形)
说一说: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要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测量。(2)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同桌讨论:如何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
集体交流测量所需的工具、测量方法。(教师同时演示操作的方法)同桌合作测量树叶面或硬币的周长。
(3)小结:看来在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时,只需要测量出围成这个图形各条边的长,再计算出它们的总和就行;如果要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就需要借助毛线、卷尺等工具。
三.拓展延伸。
1、测量腰围、头围等。
(1)师引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应用非常广泛。其实不仅物体面上有周长,就连我们身上也有周长。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指导学生指一指腰的周长从哪到哪?还有头围、腕围„„ 在这些周长当中,你想了解哪的周长,我们就来实际测量一下它的
周长。(课件展示正确的位置及测量方法)
【百度搜索】
http://(3)小组合作测量。
(4)交流:告诉大家你们测量哪的周长?怎么测量的?(从哪到哪的长度?强调起点到终点。)
2、了解: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1)师引入:我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 生上台指出。
(2)质疑:如果老师把接头放开,这个图形还有周长吗?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出现2种观点:
a:我认为有周长。b:我认为没有周长。
(3)我们分两组进行辩论。(分正方与反方)
(4)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四、智力大比拼——巩固运用(出示课件)【百度搜索】
http://
1、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
2、比一比,花园和菜园哪个的周长短?(平面图形设在方格图上的)
(1)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发现: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但平移的方法更简便。
3、两只蜗牛赛跑,它们的跑道一样长吗?
(1)让学生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通过课件演示“平移”验证,两个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4、动物锻炼身体: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鼹鼠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A B
五. 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的表现怎么样?给自己评价一下!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理解了周长的实际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创设丰富的情境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首先我从学生生活引入,通过创设情境“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蚂蚁。小蚂蚁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经常锻炼身体。看,它又要开始跑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顺势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蚂蚁爬树叶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体验“一周”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创设了第二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最后创设“智力大比拼”的比赛情境,并将图形周长的比较练习都融于在故事情境中,学生乐于探究。
(二)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
对于“周长”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对此,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摸一摸、描一描、测一测、算一算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探索周长的测量、计算、比较方法等环节上,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用直尺量(直线型图形),有的用绳子围一围,再量出绳子的长度(曲线型图形);发现了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还发现了比较周长的不同方法,用“平移”线段的方法比较既快又准。这些充
分体现了“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思想。
总之,教学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