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时间:2019-05-13 01:1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第一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10月20日,按照学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安排,我有幸聆听了马文丽老师的《什么是周长》数学公开课。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4—45页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结合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周长,然后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掌握周长,最后,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体会周长含义,从而自然的获得求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交流、合作和动手操作的意识。要引导好学生获得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和体验。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本节课马老师由动画引入本节课,正投学生之所好,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给整节课起了个好头。通过观察小蚂蚁爬树叶的过程,学生清楚的辨析出什么才是完整的一周,给后面理解周长做好生活经验的蕴伏。通过描一描的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什么叫一周。在汇报的过程中,由学生再次辨析出什么才是完整的一周 通过摸一摸的活动,让学生再次感受一周 通过测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体会到周长的含义,就是一周的长度。接下来,老师创设了实践活动的情境,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体会方法的多样化,并让学生感受到除了规则图形,不规则图形也是有周长的。整节课中,马文丽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 际,通过观察和实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亲自操作、自主探索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这些情境地创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什么是周长》一课的教学,遵循了课改的新理念,采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意识、教学思路、教学实施都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本节课突出了以下的特点:

1.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本节课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为载体。新课开始又创设了小蚂蚁绕树叶的边缘爬一周的情境,找身边物体的周长等活动,从多角度让学生建立“一周”的空间概念。能够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设计了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尤其是让学生描树叶的周长、量圆的周长让学生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教学方式真正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师提问题,指名个别学生回答,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伊始创设各种情境,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互相学习,培养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得轻松愉悦,积极主动。

3.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不仅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是课程标准的又一新理念。我在引入“周长”这一概念时,没有过早地给出什么是周长,而是让学生通过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逐步认识“周长”的含义。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让学生亲自去参与,亲自去体验,亲自去经历,充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4.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提高了教学质效。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切实有效的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第一个教学环节是通过观察两只蚂蚁爬树叶的边线比赛,让学生直观感知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是这片树叶的周长;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通过描树叶的边线,得到树叶的轮廓,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从而进一步认识了周长的意义。第三个环节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老师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理解图形周长的含义,探索一般图形周长的过程。设计了许多活动,如“直观感知”层面上的说一说、摸一摸、画一画;第四个环节测量周长活动,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学生在测量后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时,出现了不同计算方法,学生们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我想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一定会用到今天所学到的方法来解决,因为今天的发现印象深刻。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学中老师的语言表述有些地方不够规范。如:给周长定义时说成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而完整的应该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的总和叫做周长。再如:情景引入中周长是“起点到起点”在测量的过程中却又出现了“终点”,前后有些矛盾。

2.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与教学设计的不一致。

3.教学内容预设过多,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4.教学环节不够清晰,希望在今后课件制作过程中能完善这方面的不足。

第二篇: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什么是周长》

陈丽莉

什么是周长

教学内容:P44~4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教学用具:线、直尺、皮尺。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都式什么形状的?你们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画一画。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用一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

3、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试。

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

5、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来量线的长度。(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

6、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干,你们刚才量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式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拓展应用

1、摸一摸。

(1)课桌面的边线。(2)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2、实践活动

(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2)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

3、连一连

陈丽莉

(1)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3)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①

第三篇:北师大版三年级 什么是周长

《什么是周长》讲课流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理解周长的定义、掌握求图形周长的策略。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PPT、图形纸片 教学环节

一、出示情境,感受树叶的周长

T: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朋友,小蚂蚁豆豆。它最近正在参加蚂蚁王国的运动会呢。蚂蚁国王颁布的比赛规则是,小蚂蚁们沿着树叶跑一圈才算赢!我们跟着豆豆一起去参加运动会吧!

T:先来看看豆豆的比赛过程。首先安排好跑道,这是三片一模一样的树叶。再有请选手入场,一道选手是淘气,二道选手是笑笑,三道选手是豆豆。再重申一下比赛规则,小蚂蚁们沿着树叶跑一圈才算赢!各就各位预备——跑!比赛进行得相当激烈,你看清楚这场比赛谁赢了? S:豆豆赢了。

T:是这样吗?我们通过比赛的慢镜头回放来看看究竟是谁赢了。S:豆豆赢了,因为豆豆绕树叶跑了一圈。T:淘气赢了吗?

S:没有,因为它只跑了一半,没有跑一圈。

T:规则要求沿着树叶跑一圈,如果只跑一半,没有回到起点,就违反了比赛规则,当然不能赢得比赛了。笑笑赢了吗?

S:没有,因为它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线跑。

T:对啊,规则要求是绕树叶跑一圈,必须从起点出发,沿着边线跑,然后回到起点。没有回到起点和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线跑都是违反规则的,不能赢得比赛。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分辨出了比赛的冠军是豆豆。那么,你能把豆豆跑的路线描下来吗?应该怎样描?

S:从这点出发,绕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圈,又回到这点。T:还有不同的描法吗?

S:从另一点出发,换一个方向绕树叶跑一圈,又回到这点。T:哦,我从这点出发,绕树叶一周,行吗? S:可以。

T:像这样,绕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今天我们就要来研究“什么是周长”(板书)。绕树叶一周,要注意注意什么呢? S:从起点回到起点,还要沿着树叶的边线。T:对,违反了任何一点都不是树叶的周长。

二、从具体到抽象,认识图形的周长

T:树叶有周长,图形有它的周长吗?我们来看一看吧。这是什么图形? S:这是一个正方形。

T:正方形的周长在哪里呢?

S:从这点出发,绕正方形边线一周。

T:说得真棒!拿出你的右手,我们一起来描一描。从起点开始,绕着正方形的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T:那么我换一个起点出发,换一个方向绕正方形一周,是正方形的周长吗? S:也是的。

T:对啦,下面请你和同桌说一说长方形,三角形、“L”形和“十”字形的周长。S1:绕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S2:绕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S3:绕“L”形边一周的长度就是“L”形的周长。S4:绕“十”字形一周就是“十”字形的周长

T:看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 S:绕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板书,齐读)

T:认识了这些图形的周长,请你判断一下,下列哪些图形有周长?

三、从抽象到具体,感受物体表面的周长

T:树叶有周长,图形有周长,物体表面有周长吗? S:有,T:请你说说,教室里哪些物体表面有周长? S:数学书就有周长。

T:数学书的封面有周长,请你左手拿着数学书,用右手指出数学书的周长。

T:现在,请你用手中的ipad把教室中的物品拍下来,然后我们再来描出它的周长。(此处需点评学生所描周长的正误:一个正确的例子,一个错误的例子,和错误相同的正确的例子,同桌评价,自我改正。)

T:这样描对不对?

四、周长究竟有多长

T:豆豆休息好了以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图形的周长究竟有多长呢?你觉得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图形的周长?

S:用尺子量一量。

T:同学们真聪明,下面有三角形、长方形和梯形三种图形,你能说一说,它们的周长怎么测量吗?选一种你喜欢的图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T:想要知道三角形的周长怎么办?

S1:三角形只要用尺子量出它三边的长度,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就可以了。T:怎么量一条边的长度还记得吗?

S:0刻度对准边的一端,然后读出边另一端的刻度。

S2:长方形量出相邻两边的长度,把它们的和乘2就可以了。S3:梯形需要量出它四边的长度,然后加起来。

T:同学们都很能干,下面就请你动手试一试吧,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算一算它的周长。

五、拓展提升

T:太棒了!什么题目都难不倒你们,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图形,谁的周长长一些?

T:凹、凸两个图形,谁的周长长一些呢?

T:将一个长方形用曲线分成两部分,左边是A,右边是B,谁的周长长一些呢? S1:B的周长长,因为B大一些。

S2:A和B一样长,因为它们都各占了长方形的一个长和一个宽,曲线也是两个人共有的。

T:对,两个图形的周长是一样长的,不一样的是它们的表面积,A比B小很多。

六、总结回顾

T: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第四篇:北师大版三年级?《周长的认识》评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周长的认识》评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三年级(上)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中的第一节《周长的认识》。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

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周长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树叶、红领巾、直尺。学具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测绳、卷尺、彩笔、直尺等。

二、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 周老师教态亲切自然,使用儿童化的语言,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三、教学过程:

(一)探索研究,引入概念。

重视创设情景。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的开始就吸引每一位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中,周老师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入手,接着创设了问题情境,驱动了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周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在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首先利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了澡盆、地图、树叶等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给了学生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通过描树叶的边线,得到树叶的轮廓。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切实有效的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老师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理解图形周长的含义,探索一般图形周长测量方法的过程。设计了许多活动,比如“直观感知”层面上的说一说、摸一摸;比如测量周长活动,而且每种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体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也为下节课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做好准备。

2、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

让学生量一量头围、腰围,通过这个环节拓宽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的具体操作后,教师揭示了周长的概念,学生对周长有初步认识之后,出示学生课前准备的叶子标本、纸剪的各种具体图形,让学生动手描一描、画一画这些图形的周长,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类化,体会到概念是对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具体内容的概括。

3、在一系列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中深化概念。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周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达标练习,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周长之后,通过描一描周长这一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进一步认识了周长的意义。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练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测量后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时,学生出现了不同计算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且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因势利导,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本节课周老师实现了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讨论要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怎么办?讨论有两种情况:

1、用绳子套在图形上量,再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绳子的长度。

2、量出各条边,再把各条边相加。通过动手操作,让他们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但是具体要量几条边呢?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图形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边都量出来,相同长度的边只需要量一次就够了(如长方形、正方形)。这样学生在自身的探索讨论下很容易的就求出了这些图形的周长。

在学生展示出不同算法之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新课标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而现实生活中正正规规给出长宽求周长的例子少之又少,为了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学生讨论出的方法不唯一,不总结公式。

四、解决实际问题。

1、把图形套在方格中,用数格子的方法数出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图形,并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数出不规则和规则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到图形的周长和图形大小无关,只和组成图形的边长有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2、新课标里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学生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回家求出饭桌和地板砖的周长,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如:让学生摸一摸树叶、红领巾的周长时,不要一会是边线,一会是长方形;在给周长定义时也说成是图形一周的总和叫周长,而完整的应该是图形一周的长度的总和叫做周长。

(二)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如在测量头围、腰围时可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进行测量。测量时不应该在衣服的表面来测,这样测出的结果误差较大。

(三)课上讨论的时间少了点。应该把讨论和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进行,不要把讨论当成一种形式架空了。

第五篇:北师大版三年级 什么是周长 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 什么是周长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鹤岗市煤城小学的姜洪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什么是周长”一课

一、明确内容,说教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孩子通过美术课也理解了“边线”“轮廓”等词语的含义,因此我让学生在“剪一剪”“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中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

2、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标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认识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剪一剪、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几个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周长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流程

这部分我分五个环节进行

(一)周长概念的建立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剪一剪、描一描、摸一摸三个活动,意在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感知周长、理解周长。活动1:剪一剪,感知周长。

上课伊始,我先让孩子们拿出课前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名签卡片,让孩子们把名签剪下来,问他们:你是怎么剪的?当孩子回答“我是沿着边线剪的”时候,其实就是孩子们初步感知周长的时候。活动2:描一描,揭示周长

在最初的设计方案中,我是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小蚂蚁描出树叶的边线,但我发现在后面的练习中孩子们很难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孩子的空间观念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我更改了方案.设计动画展示两只小参加长跑比赛的情境,看谁先到达终点,我让学生来当裁判,启发学生分析理解,强调

1、是沿树叶的边线,2是要爬一周也就是从起点还要回到起点。从而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接着让孩子描出书中45页第一题图形一周的长度,在描的过程中继续体会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从而揭示出周长的概念.活动3:摸一摸,理解周长。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周长”后,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如:课桌面的周长、数学书封面的周长、黑板等多个物体表面的周长。学生通过同桌交流,上台指一指,台下议一议等形式,进一步明确了“一周的边线”在哪里?手指从哪里开始指,哪里结束?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这“一周的边线”是连起来的(封闭的)。接着我再出示一个角,让学生分析这个角有没有周长,在课堂上学生很快就根据前面的知识分析出:角不是封闭图形,它是没有周长的。这样,学生在剪一剪、描一描、摸一摸中,对周长的概念就有了充分的理解。

(二)合作探究,量中理解周长的意义

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后再组织学生以两人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具体测量一些图形、物体表面的周长。如数学书封面、文具盒面、桌子面还有课前老师发给同学们的名签卡片等表面的周长。本环节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学会思考用什么样的工具,用什么方法去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目的。通过实践操作在测量中深化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三)联系实际,应用周长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本节课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用的,我先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会与物体的周长有关?学生很快?学习引伸到课外。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课件出示两个小蚂蚁继续比赛的情境,让孩子们分析比赛路线是否公平。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认识到虽然有些图形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但它的周长却可以是相等的。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通过课件演示两个小蚂蚁同时到达了终点。

(五)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让孩子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给他们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完善本节课内容

[参赛59]鹤岗市姜洪梅答辩文本整理:

评委尹华:

我认真研究了你网上的所有材料,感觉你是一个非常关于研究的老师,你的教学反思还有你的整个设计材料,处处蕴含着数学的运用思想,从你的设计看,你为学生设计的充分观察,操作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周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想跟你探讨的是,你谈谈你对多项思维的理解,在你的教学中哪些地方发展和培养了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

姜洪梅答:在本节课我设计的活动比较多,活动实际就是让孩子思维的一种培养,首先在课开始的时候我设计的剪一剪,是对孩子动手思维的培养,后面是测量各种图形的周长和物体表面的周长,其实在测量的过程中,是孩子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最快的时候,在班级教学中的测量过程中,我是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来测量一些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还有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它是由线段来组成的,学生基本上采用的是直尺的测量工具比较多,最后在第二个测量层面,测量的是一些圆形,月亮形,还有一些是小剪刀的长度,周长,这都是由曲线组成的物品的周长,应该说是比较难以测量的,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们想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孩子们发现在桌子上老师给他们准备了测绳这个工具,就想这测绳有什么用呢?我发现许多小组在没有经过老师的提示下,就用圆把他们手中的小物品小剪围起来的周长,其实他们采用的是多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其实就是孩子思维能力的表现方式,他也表示了不同孩子的行为思维习惯,这就是对孩子思维的一种培养,在我最后的设计中有个拓展延伸,就是小蚂蚁继续比赛的情境,在开始的情境中,是小蚂蚁围着树叶来转,其中有一个蚂蚁,学生说老师它偷懒了,没有跑到终点,所以它不能赢,之后我又设计了,延着不同图形蚂蚁赛跑的情况,这两种图形其实它的周长是一样的,但是学生初看时会认为它的周长是不同的,所以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来比较,分析之后孩子们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是完全一样的,其实这种观察分析也是一种观察习惯的培养,我的回答就到这里不知评委是否满意,谢谢大家!

下载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