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2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篇: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认识方程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3、通过天平游戏,理解等式性质,会用等式解简单的方程。

4、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单元教学分析:

1、创设丰富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密切方程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方程。

3、利用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性质。

4、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方程解决简单问题。单元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2、理解等式性质,会用等式解简单的方程。

3、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8 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字母表示数

总课时数:3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教学重难点:

1、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2、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教学准备:班班通、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课件出示四张扑克牌,问同学们,你们认识扑克牌吗?

2、反馈后,要求学生用这四张牌算出24点。

3、反馈后问:刚才算时的11、12、1是哪里来的?

4、反馈后板书:A=1

J=11

Q=12

K=13

5、大家都知道,像刚才牌上的字母A、J、Q、K都表示一个特定的数。想一想,这些字母如果用在别的地方,可不可以表示其他的数?那如果一个数不知道,是否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生活中,有些数字我们不知道它具体是多少,但需要表示出来,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

二、教学新知

(一)1、郭老师想知道通过两个多月的相处,同学们对老师有多少了解。猜猜老师今年有多大?

2、反馈后不予评价正确与否。

3、要想知道朱老师的年龄,先请个同学说说你今年几岁啦?

4、反馈后说:如果我比他大20岁,那我今年多大?你怎么知道的。反馈后继续问,并板书。

当他1岁的时候,郭老师多大?

当他2岁的时候,郭老师多大?

当他12岁的时候,郭老师多大?

当他A岁的时候,郭老师多大?

在这,A表示什么?A+20表示的是谁的年龄?还体现出朱老师和他年龄间什么关系?

看来这字母表示数真好,一举两得。使问题即简单又明确。

在这里,A可以是几呀?(任何一个自然数)

如果,用b表示老师的年龄,那么,该同学的年龄又该怎样表示?当老师60岁时,该同学几岁?

(二)、看班班通,学习“X只青蛙,X张嘴,X×2只眼睛,X×4条腿”。

(三)练习“试一试”。

1、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2、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能用4A表示的问题?

3、你能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计算公式和运算定律吗?

(四)完成“练一练”

第1、2、3、4题。(独立完成)

三、课堂总结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谈一谈。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A=1

J=11

Q=12

K=13 A

A+20表示老师的年龄

X

X 张嘴

X×2只眼睛

X×4条腿

“ X×4”还可以表示为“4-X”

4X

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

教学反思:

创设丰富的情境,给学生提供字母表示数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反复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

字母表示数练习课

总课时数:33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教学重难点:

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教学准备:班班通及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说到年龄,我记得在你们大班时学过的一首青蛙绕口令,你还记得吗?(全班齐说)

也许你在下面可以说的很好,今天,谁敢当着全班同学来表演一下?看看你是不是真的可以说得又快又好又准确。(学生表演)

你能说的这么好,你有什么窍门没有?给大家说说。

[具有倍数关系,青蛙的嘴数和只数一样多,眼睛数是嘴数的2倍,腿数是眼睛数的2倍。(腿数是青蛙只数的4倍)]

师继续问: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眼睛 四条腿,那两只、三只、四只、五只、十只、100只、1000只、2497只、一堆呢?

下面请你任意确定青蛙的只数,以最快的速度将数量关系表填充完整。

青蛙(只)嘴(张)眼睛(只)腿(条)

谁能想个办法,把所有同学说的青蛙只数全包括进去?(学生反馈,用字母,教师板书)

他说用字母()表示,还可以用别的吗?

这里的字母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个时候要用一个字母来代替?

(表示青蛙的只数,由于青蛙的只数可以是1、2、3、4、5„„不能确定,所以用一个字母来代替。)

用字母代表青蛙的只数,那它都能代表几呀?

现在你们已经同意用字母来代表青蛙的只数了,那青蛙的嘴数、眼睛数、腿数呢?请你填在数量关系表(2)里。

青蛙(只)嘴(张)眼睛(只)腿(条)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青蛙

眼睛

x

x

2×x

4×x

x代表青蛙的只数,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根据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它就有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那咱们来对比一下表(1)和表(2),你看到了什么?

相同点:意思相同

不同点:①表(1)用数字表示,表(2)用字母表示

②表(2)更简明

看咱们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了吧!现在谁能用最快的方法说出青蛙的绕口令?

(x只青蛙,x张嘴,2乘以x只眼睛,4乘以x条腿)

(二)、练习应用。

1、说说下面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1)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乘客36人,到站后下车a人。“36-a ”什么?

(2)四年级种树120棵,五年级同学比四年级同学多种X棵,“120+X”表示什么?

(3)学校买来X个小足球,每个24.5元,“24.5×X”表示什么?

(4)甲乙两地相距86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X小时。“86÷X”表示什么?

2、以我们班有a个男生,b个女生,且a>b。小组合作,看看哪组找到的含有字母的算式多,并说明算式的意义。

(三)、课堂总结

谈一谈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36-a ”什么?

“120+X”表示什么?

“24.5×X”表示什么?

“86÷X”表示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解我们即用字母表示数,也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学生从最容易理解的字母表示数开始,到用字母表示加法的数量关系,层层递进,从而自然的促进学生有算术思维国道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第三课时

等量关系

总课时数:3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表示形式。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在的广泛存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难点:知道同一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表示形式。

教学准备:班班通及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观看班班通复习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什么时候相等?

指名说一说三幅图什么意思,并说一说第三图平衡或相等的条件是什么?

强调这个等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式。

2、请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 看班班通,用线段图表示,板书关系式。

用数量关系式表示,板书关系式: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3、他们还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1、第1题:什么时候相等?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吗?

100克+一个樱桃重量=一个苹果的重量

2、第2题:请你表示下列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指名说出等量关系。

一个苹果重量+一个梨的重量=200克+100克

一个鸡蛋重量×2=100克

一本<数学故事>的单价×3=15.6元

3、第3题: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等量关系式,学生可能只写一个,告诉学生同是三个数量可以写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用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当堂作业:省略。

2、课后作业:练一练第4、5题。

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第四课时

方程

总课时数:3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6-67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存在着的大量的等量关系,体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会运用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

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师:曹操要知道大象的质量,而曹冲却称出了船上石头的质量,你怎样评价曹冲的方法?

生回答,议论。

师:同学们和曹冲一样聪明。如果我们用X表示大象的体重,而称出的石头质量为3吨的话,我们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大象和石头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生:X=3 师:说一说这个式子里含有什么?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师: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板书:等式

二、探究新知

师:出示教材第66页上方情境图。(班班通)

1、利用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出示情境图1:

师:看图,看天平的显示,谁能列出一个等式?如果用未知数X来表示樱桃的质量,那么,可以列出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

生:樱桃的质量+2=10

X+2=10 师:X表示什么?

师:这个未知数除了用X表示,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出示情境图2:

板书:每盒种子的质量×4=2000克

4Y=2000 出示情境图3:

师引导方程,指名说等量关系式,板书: 1个水杯的体积+2个热水瓶的体积=2000毫升 2Z+200=2000

2、理解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通过称樱桃、称种子的质量和水壶倒水的三次实践活动,得出了下面这三个等式:

X+2=10

4Y=2000

2Z+200=2000

师小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方程

说一说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3、会写方程

师你会自己写一些方程吗?

学生写,师巡视。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X-3=10

X>5

2Z-1=X

5<8

2、练一练

完成课本第67页“练一练”第1题

3、从衣食住行四方面列方程

4、课外阅读“方程史话”

四、小结评价

关于方程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相信同学们还会以饱满的精神、积极地态度去探究方程的奥妙。

五、作业

完成课本68页“练一练”第2、3题。板书设计:

方程

平衡------------左面=右面

X+2=10

4Y=2000

2Z+200=20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教学反思:

这节课,先通过操作天平让学生直观感知左右两边相等,产生已学习过的等式,为后面的对比理解方程的含义这一环节作铺垫。

第五课时

解方程

(一)总课时数:36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

3、经历了从生活情境的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4、通过探究等式的性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天平游戏,帮助数学理解等式性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并据此解简单的方程。难点:推导等式性质

(一)。教学准备:一架天平、课件及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情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两只松鼠正玩着跷跷板。突然来了一只大灰熊占了其中一边,结果跷跷板不动了。你们看有什么办法?

学生讨论纷纷。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是在类似跷跷板的天平上做游戏,看看我们从中有什么发现?

二、运用教具,探究新知

(一)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

1、课件出示天平

怎样看出天平平衡?如果天平平衡,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2、出示摆有砝码的天平

操作、演示、讨论、板书:

5=5

5+2=5+2

X=10

X+5=15

观察等式,发现什么规律?

3、探索规律

初次感知: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再次感知:举例验证。

(二)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 观察课件,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师板书:

X+2=10

X+2-2=10-2

X =8

(三)运用规律,解方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68页“练一练”第2题

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2、小组合作完成69页“练一练”第3题。

完成后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总结。板书设计:

解方程

(一)X+2=10

解:

X+2-2=10-2

(方程两边都减去2)

X =8

第六课时

解方程

(二)总课时数:37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你能力。

3、学生通过天平游戏,经历了从生活情境的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4、通过探究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等式性质,会解简单的方程。难点:等式性质

(二)的推导。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求未知数X

X+7=36

X-4.5=6.8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今天,我们接着探讨等式的性质。

二、合作研究,探讨规律

1、推想

师: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还成立吗?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验证

1)师:既然我们有两种不同的答案,那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好吗?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边放5克的砝码,天平两边平衡。

师:天平平衡,可以用什么样的数学算式表示?

生:X=5 2)师:左边加2个x克砝码,右边也加2个5克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平衡)

生:天平仍然平衡,用算式表示为3X=15

师:左边加6个x克砝码,右边也加6个5克的砝码,还会平衡吗?(平衡)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你所列的算式,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以上的规律?

生: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两边都除以一个数,等式还会成立吗?下面同学们用天平验证一下。

3)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右边主题图:左边2个X克砝码,右边2个10克砝码。

师: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2X=20 4)师:左边去掉一半的质量,右边也去掉一半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用算式如何表示变化过程?

生:2X÷2=20÷2 5)师:对比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等式两边都除以一个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如果等式两边能都除以零吗?0能做除数吗?

生:0不能做除数。

生: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三、解释应用

练习:解方程 X÷3=9

7Y=28 师:如何解方程引导学生讨论。明确板书格式。

四、练习巩固

独立完成71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板书设计:

解方程

(二)X÷3=9

7Y=28 解:

X÷3×3=9 × 3

解:7Y÷7=28÷7

X=27

Y=4

第七课时

猜数游戏

总课时数:38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数游戏”,让学生会解形如A+B=C或A-B=C的方程,并会简单的应用。

2、体验解方程的思路,并掌握方法。

3、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解稍复杂的方程,并会简单的应用。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数导入,激情引趣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板书“猜数游戏”

师:你们在心里想好一个数,把它记录在本上。(生记录数)

师请一名学生合作。师:你想的数是17.生:不对。师:你想的数是21.师:要是这样猜下去,一节课我也不一定能猜出来啊!看来我得拿出我的秘密武器了,把你想的数乘2,再加上20,算一算等于多少。生:70 师:你想的数是25,对吗? 生:对了。

师:把你算的数说一说? 生:80 师:你想的数是30,对吗? 生:对了

师:大家想知道老师的秘密武器吗?想不想学?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1、能把你刚才想的数列出一个等式吗?(生列)我们来观察这个等式,心里想的数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X)好的,现在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了:2X+20=80.2、观察方程并仔细思考一下我是怎么“猜”的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现在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吧。解:设这个数为X

2X+20=80

2X+20=80

2X+2020=80-20(说依据)

2X=60

2X=60

X=30

2X÷2=60÷2(说依据)

X=30

3、怎么才能知道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呢?

(检验,口头代入原式:左边=2×30+20=80=右边,说明我们的计算是正确的。)

师:现在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出来的吧!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师生猜数游戏,列方程并解答。

2、完成课本73页“练一练”第2、3题。

四、总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 解:设这个数为X

2X+20=80

2X=60

X=30

第八课时

练习五

总课时数:3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4-75页。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你能力。

2、学会解形如A+B=C或A-B=C的方程,并会简单的应用。体验解方程的思路,并掌握方法。

3、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解形如A+B=C或A-B=C的方程,并会简单的应用。难点:体验解方程的思路,并掌握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习五”

1、填一填

学生独立用字母表示下面的数,集体交流。

2、先说出各图的等量关系,再与下面的方程连一连。

1)引导学生看图说出等量关系。2)再与下面方程连一连。

3、下面是淘气用画图的方法解“X+5=20”的过程。1)你能看懂吗?与同伴交流。

2)解方程3X=18,并与同伴交流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生等式性质)

4、“?”等于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5、解方程

X+23.5=45

4x+9=249

36+2x=48

m÷0.6=0.45

指名板演,订正错误。并说一说每一步的依据。

6、先说说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并求解。

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后,让学生列出方程并求解。指名板演,师重点指导学困生书写解题步骤。

7、第7题下面是一张撕掉一角的发票,你能算出每把椅子的单价吗?

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方程解答。

解:设椅子的单价为X元

80+5X=230

5X=150

(说依据)

X=30

(说依据)

8、第8题: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9、阅读“你知道吗”。

二、课堂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三、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板书设计:

练习五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80+5X=230

5X=150

(说依据)

X=30

(说依据)

第二篇: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三角形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及作用。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重视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

(3)教学内容的呈现不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给学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4)加强对图形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本册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目标。2.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3.促进教学中的数学交流。4.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5.本单元可安排6课时进行教学。

三角形的特性

教材分析:

例1是有关三角形定义的教学。教材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

出示三角形的定义后,教材在已学的垂直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底和高实际上是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段,这两个概念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要用到。

最后,为了便于表述,教材说明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学情分析: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恰当把握教学要求。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过。这里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策略:探究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 的变化。

瞧,这是正在建设中的会展中心,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成为我请你描出几个三角形。

2.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3.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电视接收塔上的三 角形、铁桥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架上的三角形等。

4.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们城市新的标志性建筑。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车上发现三角形了吗?

讨论:哪种说法更准确?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出示练习纸:三角形屋顶的房子和斜拉桥。你能测量出三角形房顶和斜拉桥的高度吗? 学生在练习纸上操作。反馈:你是怎么测量的?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出示教材第81页上的三角形。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

学生操作,然后评议交流。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81页插图:图中哪儿有三角形?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

2.实验解疑。

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实验。

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1、2、3题。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检测反馈:

填空:

三角形有()条边、()个角、()顶点。由三条()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材分析:

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材首先呈现了情境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规律。教学时,先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哪条路最近呢?” “这是什么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由于学生还未正式学习三角形边的关系,因此在交流原因时,要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看法,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教师不要作过多的评论,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目标:

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策略:探究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一、展示目标,创设情境

1.出示:课本82页例3情境图。

(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

(2)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

2.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

请大家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

我们来做个实验。

二、实验探究

1.实验1: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5根小棒,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随意拿三根小棒不一定都能摆成三角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

2.实验2: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1)每个小组用以下四组小棒来摆三角形,并作好记录。

(2)观察上表结果,说一说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情况有几种?为什么?

(3)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又有什么规律?(4)师生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应用深化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

2.请学生独立完成86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厘米)

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关系来检验。)你能用下图中的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吗?有什么办法?

3.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 cm和5 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 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2)用长度为1 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3)要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四、反思回顾

在这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的?

检测反馈:

1、填空: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第三边。

2、填一填:(图在培生45页)

以上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是()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直角三角形的是()既是钝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的是()既是锐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板书设计: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分类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分类,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按角分,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第二层次,按边分,认识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一般来说,进行分类的基本原则是不重复、不遗漏。对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即符合上述原则。教材中用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三角形整个集合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之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里又包含等边三角形。但按边分类难一些,为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教材不强调分成了几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对三角形已比较熟悉。教学时,以小组为单位把课前剪好的三角形分类。不给出分类的标准,让小组商量按什么分,然后进行操作。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教学难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教学策略:探究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一、引入,展示目标。

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怎样分?

二、新课:

1、小组活动:

(1)出示小片子,观察每个三角形.可以动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据你发现的特点将三角形分类。

2、按角分的情况 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 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进行分类(1)分类.

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

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

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师板书: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2)三角形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

(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最大的内角.……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3、按边分的情况:

我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 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

师: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 2.第87页第7题猜一猜小组同学模仿练习

检测反馈:

把下面的三角形分类。(图在培生42页)锐角三角形有: 等腰三角形有: 直角三角形有: 等边三角形有: 钝角三角形有: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一个角是直角)(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类: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让学生度量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并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和,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它们的内角和是180°。在此基础上,教材再提出用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

实验的方法是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引导学生拼成一个平角来加以验证,并概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因此,先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大概是多少度。然后小组合作画出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再量一量、算一算每个三角形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教学策略:探究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一、展示目标。复习准备,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 2.一个平角是多少度?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3.如图,已知∠1=35°,∠2=75°,求∠3的度数。

二、教学新课

1.投影出示一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几个角?老师指出:三角形的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板书:内角)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

3.以小组为单位先画4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利用手中的工具分别计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

4.指名学生汇报各组度量和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5.大家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接近180°,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与180°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实验研究,我们一定能弄清这个问题的。

6.刚才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先测量每个角的度数再相加的。在量每个内角度数时只要有一点误差,内角和就有误差了。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减少度量的次数呢?

提示学生,可以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就只需测量一次了。

7.请拿出桌上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想一想,怎样折可以把三个角拼在一起,试一试。

8.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9.拿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试试看,折的方法一样。再拿钝角三角形折折看,你发现了什么?(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10.那么,我们能不能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为什么?(能,因为这三种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

11.老师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2.一个三角形中如果知道了两个内角的度数,你能求出另一个角是多少度吗?怎样求?

13.出示教材85页做一做。让学生试做。14.指名汇报怎样列式计算的。两种方法均可。

∠2=180°-140°-25°=15° ∠2=180°(140°+25°)=15°

三、巩固练习1.88页第9题

这一题是不是只知道一个角的度数?另一个角是多少度,从哪看出来的?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还可以怎样算?

2、第88页第10题

①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两底角相等)②列式计算 180°-70°-70°=40°或

180°-(70°×2)=40°

2.第88页第10题

①连接长方形、正方形一组对角顶点,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两个什么图形?

②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两个三角形呢? 检测反馈:

求三角形中的一个未知角的度数。

在三角形中,已知∠1=70°,∠2=50°,求∠3。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图形的拼组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画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

2、让学生在图形的拼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探索能力。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过程:

1、小组同学合作,用三角形拼四边形 让学生明确:

不是任意两个三角形就能拼成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四边形 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长方形

两个相同的锐角或钝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用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梯形

2、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

3、小结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

不是任意两个三角形就能拼成四边形

第三篇: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智谋

单元说明

本单元 以“智谋”为主题,编写者的意图主要是:“智慧”和“智谋”都是运用智慧解决难题,都是名词,但二者使用的范围、对象不相同。“智慧”用在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上,等等,当用在解决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时,出发点式解决问题以求“和”;而“智谋”只用在社会生活的范围,出发点是压倒对方、战胜对方。中国历史上“智谋”文化高度发展,争权夺势、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招摇撞骗、欺上瞒下、口蜜腹剑、两面三刀、满天过海、结党私营、挑拨离间„„貌似“智慧”的东西其实是民族文化中的糟粕,这些东西在商品经济的今天,似有愈演愈烈之势。编写这个单元,为的是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辨别“智谋”与“智慧”的异同,懂得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两篇主体课文和自读课文要结合起来看:《草帽记》《包工审驴》讲对敌斗争、抓坏人要用智谋,《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讲对老师、对同学、对自己人要以诚相待,一般不能用智谋。“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等活动都引导学生加深强化对“智谋”的认识。阅读课文时,还要学习旁注资料。

“语文天地”的“日积月累”前两小题仍然侧重积累。第四小题引导学生记叙中加入心理描写的妙处。“笔下生花”要求学生用尽量少的文字缩写《草帽记》,旨在训练学生提炼信息、把握事情梗概的能力。“金钥匙”对批注笔记所包含的内容做了较全面的归纳。单元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智谋”及其作用,懂得要“把聪明用在正地方”。

2.学习在课文旁旁注资料。了解什么是批注笔记,培养自读时做批注笔记的习惯。

3.理解“面面相觑、人困马乏、丢盔弃甲、喜出望外、神机妙算、悉心照料、惊慌失措、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三十六计等关于“智谋”的词语。

4.做摘录笔记,自主学习生字词,认字23个,写字15个。

5.能体会记叙中心理描写的作用。用自己的话简述课文内容,练习缩写。

草帽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写摘录笔记,自学生字新词。认字10个,写字8个。2.理解“面面相觑、人困马乏、丢盔弃甲、喜出望外、拍手称快、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简练的文字记录对理解课文内容有用的资料,进一步练习提问题,标画并理解重点词句,写心得体会,标要点。2.在老师的指导下,体会课文对比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红军在长征中英勇作战、巧计破敌的情况:学习贺龙同志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聪明智慧。

学习重点:学习课文,比较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感受贺龙同志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重点段的意思,理清层次,复述贺龙草帽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面面相觑、人困马乏、丢盔弃甲、喜出望外、拍手称快、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3.用尽量少的文字概括贺龙的草帽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计”字。师:“计”什么意思?你能用“计”组词吗?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特别善于运用“计”的人?(学生自由说。说多少不限制、不要求。)板书:草帽计。我们今天来学习《草帽计》。2.质疑。

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是:“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草帽计是什么?”“运用了“草帽计”,结果怎样?“草帽计”好在哪里?是谁运用了“草帽计”等)

二、自主学习

过渡语:同学们,要想弄明白以上的问题,就请大家拿起笔,做好读书的准备,读中圈点、批注,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一)出示自学提纲: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工具书解决。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并试着概括三、四、五自然段的内容。

4.试着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贺龙的草帽计。

(二)学生结合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三、合作探究

过渡语:相信通过大家的学习,都一定有不小的收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你的自学成果吧!

1.出示文中的生字:觑 乏 滥 赞

(指名读,集体评议,纠错正音。)辨析形近字: “隐”-------“稳”

2.出示词语并理解意思: 镇定自若 喜出望外 面面相觑 拍手称快 神机妙算

3.指名分节读课文,集体评价。

4.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贺龙同志带领一支队伍()。在敌我危急时刻,使用“()”使白军()的事。表现了贺龙同志的()。

5.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段(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第二段(3~5):写贺龙巧用“草帽计”,消灭了敌人; 第三段(6):写红军战士胜利后的愉快心情和对贺龙的称赞。6.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讨论: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从中找出关键语句,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贺龙的草帽计。(生组内讨论,师巡回指导)

(1)学生自由回答。

(2)师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三自然段:命令摘掉草帽 第四自然段:白军抢戴草帽 第五自然段:敌机轰炸白军(3)师总结贺龙的“草帽计” 正当骄阳似火时,红军来到一块平坦的山场,贺龙命令全体指导员将草帽摘下丢在路边,然后迅速转移。后面的白军炎热难熬发现草帽,争抢着戴在头上继续追赶红军。敌机飞来,发现地上的军队戴着印有红五星的草帽,以为是红军,便狂轰滥炸,导致敌人自相残杀。

四、拓展训练

贺龙同志的神机妙算,真是令人佩服呀!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贺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你模仿当时战士们的语气、动作,说几句称赞贺龙同志的话。

五、堂清检测

1.这些词语宝宝躲到句子里去了,你能按拼音找出来它们吗?(1)fěi jūn guān()见红军把草帽扔得遍地都是,也dé yì wàng xíng(),认为红军是diū kuī qì jiǎ()、狼狈而逃,也不去阻拦当兵的抢草帽。

(2)这时,正是jiāo yáng sì huǒ()、炎热难熬的时候,战士们听到这首命令,都miàn miàn xiāng qū(),感到莫名其妙。

2.精挑细选,选择正确的解释打“√”。(4分)莫名其妙 ①名誉,声誉。②叫出,说出。③名字。喜出望外 ①看,往远处看。②名望,声誉。③希图,盼。冒名顶替 ①向外透,往外升。②不顾。③用假的充当真的。3.学文填空。

通过学习,我已经总结出了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4.用自己的话概括贺龙的“草帽计”。板书设计:

草 帽 计 命令摘掉草帽 白军抢戴草帽 敌机轰炸白军

课后反思与建议: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因素。教学重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因素,体会“草帽计”的神妙。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复习引入

1.在红军长征路上,贺龙同志巧用草帽计消灭了敌人,战士们是怎样称赞他的?

2.理解“神机妙算”,“ 草帽计”的神妙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帽计》。(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深入理解“草帽计”的全过程,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贺龙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用“————”画出相关语句。

2.扔草帽前后红军战士的表现是怎样的?

3.看到红军扔下的草帽,敌军的表现怎样?白军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文中那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4.你认为“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

(二)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三、合作探究

我们来一起交流一下学习的成果吧!

(一)学生先在小组内汇报交流读懂的内容,由小组长记录不懂的问题。

1.当时具体情况:①当时是炎夏、天气酷热;②红军上有飞机的轰炸,后有追兵;③贺龙选择了一块山场(根据学生的理解,适时板画当时的情况)

2.帮助学生梳理:①天热——敌人抢草帽;②飞机驾驶员急于立功的心理;③选择了有利地形,保证草帽计的成功实施。

3.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及时应变,利用天气、地形以及敌人的心理,巧妙地设下草帽计,请君入瓮、以敌克敌,使红军化险为夷,继续长征。

4.“人仰马翻、眼冒金花、喜从天降、得意忘形、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眉开眼笑、毫不介意、喜出望外、血肉横飞、叫苦连天”这些词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白军的丑态)。

(二)师生交流,讨论不懂的、归纳不完整的问题。1.“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

①天时:天热——敌人抢草帽;②地利:选择了有利地形,保证草帽计的成功实施;③知人心:是红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对自己的指挥员绝对得信任;敌军纪律涣散,飞机驾驶员急于立功的心理。

2.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全过程。

(三)小结归纳

过渡:贺龙同志正是利用天气、地形以及敌人的心理,巧妙地设下草帽计,请君入瓮、以敌克敌,使红军化险为夷,继续长征。现在你觉得贺龙是个怎样的人?请你模仿当时战士们的语气、动作,说几句称赞贺龙同志的话。

小结: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及时应变的聪明智慧真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训练

1.你知道贺龙用的计属于历史上“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吗? 2.讲历史上的“金蝉脱壳计”。

五、堂清检测

1.把下列词语按感情色彩分类。

① 举世闻名 ② 喜从天降 ③ 摇头摆尾 ④ 神机妙算 ⑤ 人困马乏

⑥ 叫苦连天 ⑦得意忘形 ⑧ 血肉横飞 ⑨ 狼狈而逃 ⑩ 丢盔弃甲

2.“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

3.课文主要写了(),贺龙同志带领一支队伍()。在敌 强我弱的危急时刻,使用(),使白军()的事。表现了贺龙同志的()。板书设计:

草帽计

红军 扔草帽 前:面面相觑 莫名其妙 听从指挥

后:拍手称快 称赞贺龙 神机妙算 白军 抢草帽 前:喜从天降 得意忘形 眉开眼笑

炸草帽 后:血肉横飞 叫苦连天

课后反思与建议:

包公审驴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交流。认识人物,了解计谋,角色体验,表演深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出神入化,激发学生对人物的崇敬之情,并从中受到熏陶与启迪。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出神入化。

2.难点:明白课文中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熟知课文内容,练习表演课本剧。

教法、学法:引导学生自主读文,合作交流,质疑探究。教具准备:小黑板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

1.说一说:你对包公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包公的资料)。今天我们再来领略一次包公断案的神奇吧!板题:《包公审驴》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包公为什么要审驴?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3.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过渡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拿起笔,做好读书准备,读中圈点、批注,完成以下任务:

1.出示自学提纲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本课生字词。理解“审”、“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结合故事情节给文章加小标题。

(4)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包公为什么要审驴?(5)朗读课文3~9自然段,说一说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是如何审案的呢?结果如何?

(6)思考:课文中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7)文中的包公哪些地方最让你佩服? 2.学生依据自学提纲自主读文、标记。

三、合作探究

(一)字词检测: 1.我会读、我理解:

挣 钱 听 差 圈 栏 辔 头 耷 拉 审 衙役 懊恼 一声不吭 闻所未闻 惊慌失措 冒名顶替 2.我的眼睛最亮:

审()案()吭()衙()役()

神()按()炕()衔()投()

(二)小组交流、合作: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刘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一头瘦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破案的故事。)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替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

(三)师生交流、探讨: 1.故事的起因。

(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指导对比朗读:

“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顺势引导、朗读:想想王五面对两头毛驴时是什么心情?(指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细读故事经过。

过渡:就这样,王五带着满腔愤怒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面前。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审案的呢?

抓住重要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很聪明。)

“不要给它吃,不要给他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3.了解故事结果。

过渡:瘦驴在包公的审讯下飞奔出了公堂。它跑到哪里去了?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吗?

4.文中的包公哪些方面最让你佩服?(遇事冷静、足智多谋)

四、拓展训练 1.小小课本剧表演

过渡:包公审驴的过程让人疑团重重,也让人不由自主为包公喝彩。咱们把它排成课本剧,再现当时的情景,怎么样?(课本剧表演)

2.讨论: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偷偷调换,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是害人害己。王五也使用了计谋,他的计谋是正当的。)

3.这个故事对于你自己有怎样的启发教育呢?(学生自由表达)总结:其实,古代人们利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我们更应如此。而且,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五、堂清检测 1.听写词语。

审问 悔恨 案件 手套 遵守 挨打 2.火眼金睛。

审()案()吭()衙()役()神()按()炕()衔()投()3.本文是按照、、、的顺序写的,我觉得包公是一位 的人。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像他一样。板书设计:

包公审驴

替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

遇事冷静、足智多谋 课后反思与建议:

第四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热爱生命

一、教材简析:

本组以“热爱生命”为主题。选有四篇有关生命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活。本组课文以散文为主,语言优美,内含丰富。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细心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就重点问题展开讨论。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训练项目)。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组课文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道理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

3、发现并总结出概括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5、通过学习,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 命,热爱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教学流程

第一、二、三课时:单元导读

一、出示“单元导读”

二、课例展示:

(一)、导入谈话

1、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本组课文中的插图),看看你们能不能一口说出它是哪篇文章的?——你发现他们都是写的是什么啊?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书本,一起来感受生命的多彩和对生命的热爱。

2、这是一棵知识树,一棵“生命之树”,相信通过孩子们的交流,会让这棵知识树枝繁叶茂、充满生机。

(二)、主题回顾:

孩子们,从第五单元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触摸春天》:热爱 《永生的眼睛》:延续 《生命 生命》:珍惜 《花的勇气》:勇气

3、小结:孩子们读书都非常认真,也很仔细,下节课我们一起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

(三)认读课文生字词

1、认读课文17-20课生字,并要求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加一加,减一减),相机引入“语文园地五”的“读读背背”,说说发现了什么。

2、出示课文17-20课生词,学生认读,相机引入“语文园地五”的“我的发现”。

第四、五、六课时品读《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主题学习丛书《打开那扇窗》

一、品读课文,讨论交流。

(一)引入《触摸春天》: 盲女孩创造了一个奇迹,这奇迹打动了你,打动了我,更打动了作者。自由读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也认为这是个奇迹?

1.交流感受。

2.随机出示重点句子讨论:

(1)、“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穿梭和流畅”是什么意思?让我们闭上眼睛体会一下,你们的眼前是什么画面?作者用了“穿梭和流畅”合适吗?说说为什么?

(2)、“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挣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安静是个盲童,她是凭什么抓住这只睁着眼睛的蝴蝶的呢?这灵性来自于什么?同学们相信这个奇迹的发生吗?

(3)、“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优美的弧线。” 这段话中哪个词一下印在你的脑海中?谈谈你的理解,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安静是个盲童,她为什么仰起头张望?安静在望什么?安静会对蝴蝶说什么?

3、再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展开讨论:“谁都有生存的权力,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等语句和海伦.凯勒内心独白让我们懂得了什么?

4、交流学习体会。

(二)体会《永生的眼睛》中生命的意义。1.出示句子讨论理解:

(1)、“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说说自己随着句话的理解,说一说,在父亲的眼里,怎么样的死是有意义的?听了父亲的话,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2)、“孩子热泪盈眶,她跑到外公的身边,紧紧地拥抱他。”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温迪会对外公说些什么呢?

(三)领悟生命的真谛

1.读书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哪些句子是你产生了关于生命的感悟?画出来。

2.讨论理解:作者分别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3.采用小实例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四)自学《打开那扇窗》

1.自读交流学习收获。读完了文章,你想到了什么?写得好的词语、句子要反复品味,说一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二、拓展延伸

1.反复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七、八、九课时命鞠躬》

一、切入课文内容,朗读理解感悟

1、联系生活,自读自悟:

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有积极向上一面的动植物图片

引背“求生的飞蛾 生长的瓜苗 律动的心跳”的片段

看板书,运用“ 的 ”进行概括动植物的图片

2、全班交流,直奔重点,品读感悟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塌它。(“糟蹋”这里是浪费的意思。这句话是作者在静听自己的心脏律动后产生的生命意识:一个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作者用“可以„„也可以„„”,强调的是两种人生态度,前者是负责的态度,后者是不负责的态度。)

二、深入阅读文本,整合资源,升华情感

1、感受杏林子的一生,引起共鸣

2、深究最后一段:质疑——释疑——训练朗读——指导积累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第一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在前边的事例中,“有限的生命”指什么?“无限的价值”指什么?从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中体现

《生命生命》、《花的勇气》、主题学习丛书《向生的“无限的价值”指什么?生命是短暂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3、想象拓展,启迪心灵(本组课文中的事例,能否引发你对生命的其他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三、拓展阅读,深化“生命宝贵而美好”

1、细细品味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会带着怎样的语气读?(赞叹、回味、留念„„)

四、自学《花的勇气》、《向生命鞠躬》

1.自读交流学习收获。读完了文章,你想到了什么?写得好的词语、句子要反复品味,说一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五、分层布置作业

背一背: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读一读:可以读老师推荐的书,也可以读与本组课文主题相关的书籍。写一写:把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

第九、十、十一课时 群文阅读 自主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生命的真谛》《敬畏生命》等美文,感受生命的美好!

第十二课时 拓展延伸

一、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

二、名人故事小组汇报

(1)汇报搜集到的名人故事,然后请同学结合实际谈谈感想。(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3)学生谈从中受到的启发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可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2.投影出示:a: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b.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c.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么说。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批评、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 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踊跃,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2.学生评价: 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要求。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a.内容具体 b.写出真实感受 c.题名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好文章是写出来的!请同学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提出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使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誉写作文,制作墙报。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又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四: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第五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三角形》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70页的内容。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四边形内角和是36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通过分类、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识别。

3.通过画、量、折、分等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活动,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在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边数增加变化中感悟数学研究活动,渗透合情推理。

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注重以知识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2.重视体现动手操作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课时安排

第1课时

三角形的特征 第2课时

三角形的稳定性

第3课时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第4课时

三角形的分类 第5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6课时

四边形的内角和

第1课时

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征:教材第59、60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理解三角形的含义,知道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不止一条高。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的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59页金字塔和过江大桥,让学生说说在图中能找到哪些学过的图形? 生:三角形。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生:电视接收塔上的三角形、铁桥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架上的三角形等。

过渡: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特征。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

(1)操作:让学生用3根小棒摆成三角形,互相交流,知道了什么?画一画三角形,你又明白了什么?(2)理解:每个三角形有几条线段,这些线段是怎样连接的?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叫三角形。师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的两条线段端点相连)叫三角形。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1)围成的三角形的每一条线段叫什么?摸一摸你摆的三角形有几条边?

(2)让学生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并找出这些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点。板书:角:三个角

顶点:三个顶点

边:三条边(3)交流小结: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师: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这是三角形的含义。

阅读教材:教材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师:我们画了那么多的三角形,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怎么区分呢?我可以给它取一个名字: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并在三个顶点上分别写上A、B、C三个字母,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可表示成三角形ABC。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1)认识高。

教师出示教材第59页大桥图片,问学生图中是什么建筑?(大桥)师:这个大桥是什么形状的? 生:三角形。

师:在这幅图中你能找到大桥的高度吗? 生:榙柱。

师:这个榙柱是任意画的吗? 生:不是,是作的垂线。

师:我们是根据什么来作的垂线?(2)说高。

师: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 生1:高就是一条垂线。

生2:是从顶点到对边作的垂线。

课件演示:学生齐读高的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

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有几条高?

刚才我们画出了三角形的一条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条高吗? 生1:三角形有三条高。师:为什么?

生2:三角形有三个顶点,都可以从每一个顶点作高。生3:三角形有三条边,都可以作为三角形的底。(4)学作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三角形作高(做一做中的三个三角形)

小组展示并演出作法:把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放在三角形的底上,然后平移三角板把三角 让学生评价学生的做法,把要点说明: 画高用虚线,画上垂直符号,标出底和高。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相信你们已经把今天的知识都学会了,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强调画高时应注意四点:

A.画三角形一边上的高要用三角板来画; B.要注明表示直角的符号;

C.三角形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底,都有对应的高; D.代表高的这条线要画成虚线段。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第2课时

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材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在摆一摆、拉一拉的活动中,通过观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

2.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体会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哪里用到了三角形? 生:电线杆的三脚架、大桥钢架、索道支架、建筑用的三角架等。

师: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新课教学

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实验。

1.通过实际操作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

操作一: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拉一拉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它的形状不会改变。

操作二: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拉一拉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它的形状会改变。

师追问:谁来想一个办法,使刚才拉动的四边形不易变形。

操作三: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它的形状不会改变. 结论:经过以上三次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回答:可以发现,三角形不会变形,即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2.举例感悟。

你还在生活中发现什么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巩固练习

问题:如图,在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回答,小组内讨论,订正。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第3课时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内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材第62页例

3、例4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

对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判断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

小明和我们一样每天都按时上学,请看小明到学校的线路图,小明上学共有几条路线?有一天小明时间点晚了,你们猜猜他肯定会走哪条路去学校?为什么?

师: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

请大家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 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

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

归纳: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2.教学例4。剪出下面4组纸条(单位:cm)。(1)6、7、8

(2)4、5、9(3)3、6、10

(4)8、11、11 用每组纸条摆三角形。

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1)(4)能摆成三角形,(2)(3)不能摆成三角形。

3.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请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同学说出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再请能摆成三角形的学生汇报用哪些尺寸的小棒摆成了三角形。

学生汇报。

归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巩固练习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6~8题。

四、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

第4课时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分类:教材第63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会根据三角形的角和边的特点进行分类,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2.在活动中渗透分类和集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中,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会根据角和边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教学难点

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教学准备

各类三角形学具、实验报告单、量角器、尺子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

师:孩子们,喜欢猜谜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猜猜看。课件出示: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打一几何图形。

师追问:猜得真准!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过渡: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它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瞧,今天三角形王国的许多朋友来了(课件出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一样吗?(不一样)对,它们形态各异,各有各的特点。这节课咱们就根据它们的特点来分分类。(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二、新课教学

师:孩子们,认真想一想,你要根据什么来给这些三角形分类?有不同意见吗?对,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三角形可以按三个角和三条边的特点进行分类。接下来我们先按角来分。

1.按角分。

(1)学习提示。师:老师把这些三角形放在小组长的1号信封里,在操作之前我们来看看学习提示,请位同学读一读学习提示。A.每个组员从1号信封里取出2个三角形,仔细观察或比一比、量一量三角形三个角的每个角分别是什么角,标在三角形上。

B.有顺序地汇报,把同一类的三角形放在一起。C.组长填写好报告单,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2)动手操作,合作分类。(3)全班汇报交流、评价。

师:你们组分成几类?哪几个分成一类?有什么特点?有不一样的分法吗? 生:我们分成3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师:比较三种三角形的异同点。想一想,怎么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生:看三角形最大的角。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最大的角也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钝角。

(4)介绍三角形按角分的集合图并板书集合图。

2.按边分。

(1)学习提示。

师:学会了按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我们再来研究按边分的三角形。我把这些三角形放在小组长的2号信封里。操作之前请看学习提示,请位同学读一读。

A.每个组员从2号信封里取出1个三角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B.有顺序地汇报,把同一类的三角形放在一起。C.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

(2)动手操作,合作分类,全班汇报交流、评价。(3)根据各类三角形的特点起名称。

三角形分为: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4)课件展示,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关系和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关系。

师: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汇报,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度数相等。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都是60°。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5.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课件展示。6.三角形按边分类,可用下面的关系图表示。

三、巩固练习1.猜角游戏。

师:把三角形藏起来,只露出一个角,你能猜出是哪种三角形吗?(课件分别出示:露出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

追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在点子图中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

投影展示,介绍既是什么三角形又是什么三角形的知识。3.用三角形拼一幅美丽的图案。4.完成教材第65页第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说吧!

第5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材第67页例6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量、折、拼、剪、摆等操作学具活动,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主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3.让学生在探究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究猜想并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教学难点

理解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教学准备

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纸片,剪刀,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一个平角是多少度?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2.长方形有什么特征?(生汇报:长方形对边相等,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3.三角形按角分可分成几类?

4.引出内角的概念,我们把图形里面的角叫做内角。三角形有几个内角?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新课教学

1.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如果沿长方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长方形就变成了两个什么图形?

2.出示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说一说这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谁大?为什么? 3.你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板书:180°)4.动手操作,探究验证(1)小组合作。

同学们能够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充分利用你们的学具进行验证,比一比哪些组的方法多而且又富有新意,开始!

(2)汇报交流。

谁愿意来给大家介绍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 活动一:量一量。

生:我们小组的方法是用量角器测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求出它们的和。

师:你们的方法是分别测量三个内角的度数,那你们测量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生汇报时吩咐学生记录下来并算出内角和)你觉得这个小组的方法怎样?(抽生评价)这种方法可出现误差吗?为什么?

师:能不能因此否定我们刚才的猜想呢?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活动二:折一折。

生:我们是通过折一折的方法得出结论的。(边说边演示)。我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折向直角,三个顶点重合,我发现两个锐角正好组成了一个直角,再加上直角,它的内角和是180°,所以我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生:我拿一个锐角三角形,把上面的角沿虚线横折,使它的点落到底边上,再将剩下的两个角横折过来,使三个角正好拼在一起,这三个角组成了一个平角,所以我得出结论: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生:我拿一个钝角三角形,用同样的方法去折,发现钝角三角形的三个角也正好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所以我得出结论: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折拼成一个平角。

师:真是心灵手巧的孩子,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动脑筋的同学真多,请你说。活动三:拼一拼。

生:我发现两个直角三角形正好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长方形的内角和是 360°。再除以2,就得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你真棒!活动四:剪一剪,摆一摆。

生:我们将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剪下来,再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顶点重合,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这就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你们只验证了三个三角形,为什么从中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呢?

生:因为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三类,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我们已经通过各种的方法证明了这三种类型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师概括小结:刚才同学们用量、折、拼、计算、推理、剪等这么多巧妙的方法得出,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提示:这一题只知道一个角的度数,另一个角是多少度,从哪看出来的? 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还可以怎样算?

3.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三角形,我一刀把它剪成两个三角形,你猜这两个会是什么图形,它们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6课时

四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

四边形的内角和:教材第68页例7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探究并了解四边形的内角和。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边形内角和,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探究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通过实例引入,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合作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四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的过程;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师:如果剪掉一个角,剩下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四边形的内角和。

二、新课教学

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哪些?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都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它们的内角和是360°。

2.那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角和是否和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样呢?你有办法验证一下吗? 3.验证。

学生利用求三角形内角和的经验动手操作,汇报方法。(1)用量角器量一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四个角。(2)如果是任意一个四边形应该怎么办呢?

① 我把这个四边形的4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周角。

② 我把这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180°+180°=360°

4.总结: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度。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68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学生猜测→动手操作→计算内角和→归纳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下载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北 师 大 版 四 年 级 下 册 数 学 教 学 设 计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马河口中心小学 黄 雷 小数的意义(一) 教学目标 : 1.体会小数所表示......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2015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马河口中心小学 黄 雷 文 具 店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2、结合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1-8-17 9:45:50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三角形》教学设计(共五则)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附答案)(推荐)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教材过关卷(5单元)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8分) 1.如果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2.小明看一本书,有a页,每天看5页,看了x天后,一共看了(......

    2017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认识方程教案

    第五单元认识方程 字母表示数 教学内容:第61—6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 、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会用......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干溪中小学杨清萍 教材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内容。此内容教材特意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