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老印度的抗争教案(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1:1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9课 古老印度的抗争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9课 古老印度的抗争教案》。

第一篇:第9课 古老印度的抗争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 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2.概述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初步形成历史正义感和热爱和平的观念。

二、本课重、难点: 1.重点:

章西女王英勇反抗英国殖民者的事迹 2.难点:

理解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本质

三、学法指导:

搜集资料,概述章西女王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知道中国古代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吗?19世纪中期,当印度人民饱受英国殖民侵略之际,印度中部地区年轻美丽的章西女王拿起武器,率领军民同英军展开了武装斗争,虽然后来她牺牲在敌人的枪弹之下,但她的英名至今仍在印度人民中间流传。(板书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指导:

学生自读课本第48——51页内容,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展示下列问题)1.造成近代印度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2.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给英国和印度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印度民族起义为什么会爆发?它的导火线是哪个事件?为什么该事件会引发起义? 4.印度民族起义中出现的女英雄是谁?起义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1.引导学生回忆历史: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印度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从10世纪以来,外来势力对印度的侵略和攻击,使古老的传统社会不断发生变迁,导致印度社会长期动荡不安影响着印度的发展,造成了印度的落后。2.参照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从英国殖民掠夺的最终目的出发思考英国的行为给本国和殖民地国家带来的不同影响。3.结合课文内容,观察图片信息,以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等行为为历史背景去探究起义爆发的原因。

4.结合课本50页《印度民族起义形势图》,请学生简单复述起义的过程。

(五)分四人小组讨论:

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六)学生回答,教师做简要总结。

(七)当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互相点评之后教师给出参考答案)

1.1600年,英国在印度建立了__,以私营公司的名义对印度进行殖民掠夺。这一时期的英国殖民代表人物是__。

2.__年在印度爆发了反英起义,随后发展为全民族反英大起义。在起义中有一位美丽又勇敢的民族女英雄,你知道她是谁吗?你从她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3.1857——1859年印度反英大起义爆发时,其他国家正在进行的历史事件有()①太平天国运动②洋务运动③第二次鸦片战争④明治维新 4.阅读材料:

这种悲惨的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纺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英国驻印度总督本丁克 回答问题:

本丁克为什么要说“棉纺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的? 课堂小结

复述英国对印度进行侵略扩张的史实,概述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迹,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明确“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历史正义感和热爱和平观念。

第二篇:九年级历史下册大赛参评作品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含教研员点评)

教学活动标题: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

所属学科或领域:初中历史 适于的学段/年级:九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初中历史教材九年级上册第9课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印度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步入近代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的发展,印度也开始 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对象.古老的传统的社会开始面临着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19世纪中期,面对英国的殖民侵略,印度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1857_1859年爆发了全民族大起义.尽管这场起义最终失败,但它显示了印度人民英勇反抗的精神,沉重的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本课内容由三个子目组成,即“传统社会的变迁”“贪婪的殖民者”和“顽强而悲壮的反抗”,前两个子目是后一个子目的背景、原因。由于古代印度传统的政治、经济特点和外族的入侵,影响了古代印度的发展,造成了印度的落后,最终导致英国、法国、荷兰对印度的侵略。“顽强而悲壮的反抗”是印度人民为反抗西方国家的侵略而进行的斗争。大规模的民族起义,显示了印度人民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点:是知道英国对印度进行了侵略扩张的史实,了解印度人民顽强而悲壮的反抗英军的史实,概述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 历史正义感和热爱和平的观念。

难点:了解英国殖民侵略给英国带来的影响,理解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本质。

二、学情分析

本课时间和空间跨度较大,学生难于把握。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克莱武、章西女王等人物的主要事迹,从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讲述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概述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讲述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了解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给英国和印度带来的影响。认识殖民扩张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知道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概述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的主要事迹。

过程与方法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古印度的文明史,比较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认识东西方文明在交融碰撞时,古老印度受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阅读课文,了解17―18世纪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和掠夺的情况,认识英国的殖民扩张给印度和英国带来的影响。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章西女王及印度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主要事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查找资料,回忆古印度的史实,体会古代印度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学习英国殖民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的本质。通过讲述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初步形成历史正义感和反对侵略、热爱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历史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历史思维习惯,从而为学生的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的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引导,辅以多媒体、挂图等教学手段,形成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场景,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课本剧的形式来增强课堂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学、探究为主,贯之以讨论法、辩论法等。

1.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既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感悟历史,从而形成反对侵略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

3.中外历史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振兴祖国的历史责任感。

五、教学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学生的课前准备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印度的古文明史和印度人民抗英斗争的主要事迹。

2.编练三组舞蹈:藏族舞、新疆舞、印度舞。

3.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4.编排历史剧:“克来武在孟加拉国库”。

教师的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件由本课的知识结构和地图、图片组成。相关的地图有:《世界地图》《印度民族大起义形势图》;图片有《印度战乱》《欧洲殖民者在印度孟加拉建立的商站》《反英大起义中的印度土兵》《章西女王》《英国殖民者统治下的印度饥民》等。

2.了解学生预习、准备的情况。

(二)教学过程

1、创境导入

请学生上台表演三组舞蹈,第一组舞蹈为中国的藏族舞,第二组舞蹈为中国的新疆舞,第三组为印度舞,其他学生根据舞蹈的动作和特征进行判断,辨别这三组舞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舞蹈。学生判断后,教师对表演的学生和发言的学生给予表扬,并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印度,并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随后提问:你知道的古印度文明史有哪些?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和查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概述:古印度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人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史,如阿拉伯数字、佛教等,都是其文明的表现。但在近代史上,由于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扩张,印度的文明发展进程被中断,而印度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不断地进行英勇而顽强的抗争。由此引入新课:古老印度的抗争。

2、合作探究

一、传统社会的变迁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印度战乱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判断在古代印度历史上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战乱频繁,社会极度动荡。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

1. 古代印度战乱频繁的原因是什么?

2. 古印度的传统社会是怎样变迁的?

3. 古印度的政治、经济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略)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在古代印度,政治上的种姓制度和经济上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是这个社会的传统特征。从10世纪起,印度就不断遭到外来势力的侵略和攻击,社会动荡不安,政权不断更迭。古老印度的传统社会也随之不断变迁:13世纪,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16世纪,蒙古人建立了莫卧儿帝国。

正是由于长期的纷争和动荡,从而造成了印度的落后,印度社会由盛转衰。

请学生结合当代的国际形势思考、讨论:你认为现存国际上是否存在外来入侵的情况?请举列说明,对此,你有何看法?

学生在讨论时,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观念。

过渡:当古老的印度开始走向衰落时,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兴起并得到迅速的发展。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荷开始入侵印度,那入侵的情况怎样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贪婪的殖民者”。

二、贪婪的殖民者

1. 东印度公司的建立。

请学生阅读“每课一得”,了解东印度公司建立的情况和在侵略印度的过程中所充当的角色。

学生了解后,教师强调东印度公司是英国在印度建立的殖民机构,它参与了对印度的侵略和掠夺。

2.克莱武在印度的主要活动。

(1)让学生相互交流查阅的资料,并对克莱武的主要活动进行介绍。

学生介绍后教师明确指出:克莱武是英国在印度进行大肆掠夺和野蛮扩张的代表,他的行为充分暴露了西方国家进行殖民侵略的本性。

(2)学生表演历史短剧,重现克莱武带领英国士兵在孟加拉国库抢劫金银钱财的情景。

(3)教师在屏幕上投影克莱武的表白,并让学生阅读:“在我的脚下有富裕的城市,在我们手中有雄强的国家,在我一个人的面前打开了充满了金条银锭、珍珠宝石的宝库。我统共取了20万英镑。诸位先生,直到现在,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那么客气呢?”

随后教师提问:殖民者进行殖民扩张的本质是什么?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历史短剧和克莱武的表白得出:掠夺财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你怎样看待克莱武等殖民者的行为?(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英国殖民扩张所造成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英国的殖民扩张对英国、印度分别有哪些影响?

讨论完毕后,把全班学生分成A、B两个队,A队代表英国,B队代表印度。两队的队员各自站在所在国的立场上就殖民扩张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树立起对受侵略、受奴役的国家给予同情和对殖民者进行谴责的思

想感情。

在学生辩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英国的殖民扩张行为进行评价,并归纳总结: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最初是进行野蛮的掠夺,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便以武力为后盾,掠夺原料和市场,进行资本输出。到19世纪英国已经侵占了整个印度。英国对印度的疯狂掠夺和剥削,给英国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迅速的转化为生产资本,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同时,英国还通过大量掠夺印度的生产原料、劳动力,向印度倾销大量商品,使印度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大大地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侵略的同时,殖民者也把欧洲的商业经济和工业活动带到了印度,这些都对传统的印度社会产生了毁灭性的冲击。

除了英国外,荷兰、法国等国家也先后来到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让学生思考: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的命运与印度有哪些相似之处?其根源是什么?(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形成振兴祖国的历史责任感)

过渡:英国殖民者不仅掠夺财富,还大肆欺压民众,引起了印度全社会的不满,终于在1857年爆发了民族大起义。

三、顽强而悲壮的反抗

1.学生根据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困惑进行自由提问:

(1)印度的土兵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为什么要抗击英国的殖民统治?

(2)印度的封建王公贵族为什么要加入起义的行列?

„„

2.教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进行分析:

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为了加快国内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印度进行疯狂的殖民掠夺和奴役,给印度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等社会下层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损害了部分印度封建王公贵族的利益,使印度各阶层同英国殖民者的矛盾十分尖锐,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在全国酝酿起来。英印军队中印度土著雇佣兵是当时印度唯一有组织的力量。这些给英国殖民者当兵的印度土兵,大部分来自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多数是受生活所迫才受雇于英国殖民者。英国殖民者为加强对土兵的控制,干涉他们的信仰,触犯他们的种姓,削减他们的薪饷,激起广大土兵的强烈不满。他们多次举行武装起义,成为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核心力量„„

3.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基本历史知识。

(1)印度为什么会发生民族大起义?

(2)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

(3)起义中的英雄人物是谁?

(4)起义的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给予鼓励式的点评,并请学生讲述章西女王的主要事迹,从中分析出章西女王的抗英斗争体现了那些精神,应该怎样向她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学生讲述、分析之后,教师进行概述:

章西女王是印度历史上有名的女英雄,她英勇而顽强地抗击英国殖民者的侵略,体现了印度人民抗击侵略、不畏强暴、追求自由的精神,它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

4.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相互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并归纳出:

(1)英国殖民者残酷镇压;

(2)掌握起义领导权的封建王公叛变投敌;

(3)起义组织分散,缺乏统一领导;

(4)起义军采取的战略方式不当,失去了作战的主动权。

1857 ―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了,没有达到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目的,但它却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迫使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加强对印度的统治。这次起义打乱了英国的侵略部署,间接地支援了其他亚洲国家的斗争。

3、拓展升华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古老印度的抗争”有何看法?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请查寻资料和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当今印、巴之间“克什米尔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动态,你对“克什米尔问题”的发展趋势有何评价?

4、自主检测

一、选择:

1、建立东印度公司,以私营公司名义对印度殖民侵略活动的是哪个国家?()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2、英国从印度殖民地主要获取了大量的()

A、财富和生产原料 B、奴隶 C、生产技术 D、市场3、1857年印度爆发“土兵”大起义,反对殖民侵略者()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西班牙 4、1857 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是()

A、东印度公司的建立 B、西班牙殖民者的残暴统治 C、莫卧儿王朝分崩离析 D、涂油子弹事件

二、材料分析

材料

一、在我的面前打开了充满珍珠宝石的宝库。我统共取了20万英镑。直到现在,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那么客气? ——克莱武

材料

二、这种悲惨的景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了一片。——英国驻印度殖民总督本克丁

材料

三、我深信,地球上任何时候的任何一个文明政府,也没有比1765—1784年的东印度政府更为腐败、更为背信弃义、更为凶恶的了。

——英国议员威廉.富拉邓

1、材料一中克莱武所说的“充满珍珠宝石的宝库”指的是什么?

2、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一种什么情况?

3、这种情况导致了什么结果?

5、板书设计

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

一、传统社会的变迁

1. 古代印度的政治、经济特点

2. 印度社会的动荡

二、贪婪的殖民者

1.东印度公司的建立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

2.克莱武在印度的主要活动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

3.英国的殖民扩张所造成的影响

三、顽强而悲壮的反抗

1.原因

2.概况

3.影响和启迪

六、评价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进步、学习成果以及不足予以充分的自我评价,对自己在学习历史方面的特长等状况有了记忆部的了解,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了解,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学习目标控制学习进程,增强历史学习的责任感。

利用课上的讨论和材料分析等活动了解了学生对历史的直观认识,考察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历史一学习的兴趣,加强 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良好的个性。

七、教学自我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说的任何事都是对的,这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因为教师就是权威!教师就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以一种单传输的方式存在的,教师就如同一个装满知识的容器。于是,今年给这批学生向脑子里倒,明年再给另外一批学生往脑子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前面讲的可谓是声情并茂,热火朝天,但一看学生却是无精打采或强颜欢笑,为什么!因为你所讲的并不是学生心中所迫切需要的,这滴水不是学生所想要的,虽然你给学生倒了好几杯,但却没有学生所想的那一滴,这岂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于是,教师越教,学生就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学生只能无条件的服从于教师的教,在课堂上教师所追求的是"一刀切""齐步走",全然不顾学生,在意识中仅仅是把学生看成盛水的杯子或水桶,在教师的这种自以为是的"教"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了,独立品格也没有了,就如同一幅漫画所形容的:每个学生都类似于克隆人般,言谈举止同出一辙,毫无个性可言,长此以往,后果何堪!其次,教师所拥有的不应仅仅是"一桶水",而应是"常流水" 正所谓"学高为师,师正为范"唯有"学高"才能有资格做老师,当然这里的"学高"并不是说你的学历非得是大本才能教小学,而是说你本身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知识量,能正确的指导学生如何主动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即教师自己先得有"水",这"水"不一定非得比学生多,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传播媒体的大量涌现,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人类的知识量正在以平方的速度增长,学生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知识也许远远的大于我们教师所有的知识量,尤其是对于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如此.在此种情况下,我们所拥有的那"一桶水"必须不断地更新,否则就将变成一桶死水,那么每年我所从事的工作,仅仅是在机械的重复.因此曾广为流传的那句话所体现的仍是传统的教育观念,没有体现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肯定的说,今后学生所需要的每一滴水,仅靠教师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不行的。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将是教师式的学生,教师也将是学生式的教师." 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师做学生,我们唯有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接触新的事物,培养新的能力,向他人虚心好问,这里的“他人”不是权威,而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一切,包括我们的学生,不断的往自己的“那桶水”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力争使自己的那桶水成为"常流水",才能让学生得到学生所想要的,所渴求的那"一滴水",也许学生想

要的并不在我们的“常流水”中,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这其中学生到寻找知识的方法,共同寻找,唯有这样的,我们教师才能真正担当起课改的重任。新的课程改革对每个人都是一个挑战,改革需要人们的热情,更需要冷静的思考与科学的态度,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参与的乐趣,也会有遇到问题时的困惑,更会有解决问题的艰辛,但既然选择了教师,就应该努力的去转变已有的观念,从一滴水做起,让一滴又一滴鲜活的、知识的水珠,汇成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托起祖国明

八、教研员点评

该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和现代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整个设计中,围绕“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问题,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设计中,还利用克莱武、章西女王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的价值所在。对课外作业的安排,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并进行评价,使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要求。

第三篇: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 新安镇一中 李淑娟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全部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能力目标: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70%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通过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通过对我国以公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讲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2.学情分析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有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两极分化严重。3.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全部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能力目标: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70%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通过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通过对我国以公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讲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2.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3.学时难点: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4.教学活动 活动

1、复习提问:

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是什么会议?它做出了哪些重大决策? 活动

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的精彩导入,所以我用《凤阳花鼓》作为开场,紧接着出示文革时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凤阳传唱的两段不同的花鼓词,通过学生朗读,进而思考是什么让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活动

3、自主预习-交流合作: 教师分发导学案,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带着问题自主预习,独立完成预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自主预习结束后,针对疑难问题小组交流合作,并通过一帮一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汇报预习成果(分组展示,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随时提出问题,深化理解教材)活动

4、新课学习: 播放小岗村村民承包土地的视频资料。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问题预设:

(1)、改革先从哪里开始?主要实行了什么制度?

引导学生看课本总结出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2)、课件视频展示一段关于凤阳县改革前后的资料:

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人民公社时期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

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行于凤阳民间的花鼓词

教师启发学生:同是凤阳这个地方,为什么改革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看课本42页小字内容,互相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总结:

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出现了第一段材料中所说的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发生了第二段材料所说的这种变化。

教师过渡: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 问题预设:

1、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看课本45页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内容,由小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提出问题:

1、为什么国有企业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后,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引导学生看课本45页下面的小字内容,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其根本原因就是职工的劳动与报酬紧密联系起来了,他们得到了实惠。

2、党的十四大后,国有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分别是怎样改革的?试举例说明。让学生结合课本和自己课前了解的情况,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到学生中去,指导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抓住了机遇,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视频播放《春天的故事》歌词及问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你知道那位老人是谁吗?

(2)这位老人“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3)这位老人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教师总结:

①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吸收侨资、外资; ②为了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③为了进行现代化建设,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4)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教师总结:

对外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活动

5、问题探究:

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根本区别? 教师总结:

中国近代史中开放通商口岸是被迫的,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是落后的,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抓住机遇,继续扩大开放,发展我国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活动

6、巩固知识 :

为了进一步巩固本课重难点,完成课堂练习。

七、版书设计

第9课 改革开放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农村改革前的情况

2、农村改革的探索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

1、改革前国企的情况

2、国企改革的内容

三、对外开放

1、深圳特区等特区的建立

2、对外开放的格局

八、练习设计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掀起于 A.城镇 B.农村 C.沿海 D.西部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人民公社稠 B.农业互助组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社 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集体企业 B.国营企业 C.个体企业 D.合资企业

4、改革开放初期,被誉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 A.珠海 B.广州 C.上海 D.深圳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吸收外资 B.引进技术

C.扩大出 D.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山东有个社员说“生产责任制真神,俺社才搞了一年,农民就开始显富了。”

材料二:1980年,中央决定将深圳划为经济特区。有人以“一夜城”,来形容深圳发展之快。

材料三: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对内、对外政策?这个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决定的?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 ⑵你还知道哪些经济特区? 珠海,汕头,厦门

⑶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2、阅读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⑴材料中“老人”是谁?。邓小平

⑵材料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事件?请说出“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建立经济特区,深圳

⑶材料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课前展示:

1、_____年,中共中央在______召开_____________。

2、会议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的伟大决策。

3、经过文革,人们认识到_____与____的重要性,1982年颁布了第____部________。

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1 这首歌中的老人是指谁? 歌词”画了一个圈”反映了中国实行的什么政策? 这个政策在哪次会议上决定的?

第四篇: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

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和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2.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民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 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 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教学重点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A.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 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来源:学科网] 2 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A.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B.接着是党中央积极指导:肯定了群众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在全国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然后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教师指出:农村的经济改革,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时总结农民的创造,因势利导,加以推动,是党指导社会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当时随着对内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的格局也逐步形成了。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在《历史地图册》第10页上圈出相关地名,然后完成填图练习:(A.沿海 经济开放区5个:先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增海南。B.沿海开放城市14个: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大连、天津、秦皇岛。C.经济开放区4个: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D.内地“一批”:边境省区也设立了一批开放城市。)组织学生“接龙”练习: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层次顺序怎么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教师讲解并指导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3页第3(3)题: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大了对外贸易,吸收了许多外资,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有 力地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3 根据《历史填图册》13页第3(4)题,组织学生分析比较: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A.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动政府仰人鼻息,国家主无法独立;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C.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逼迫出来的,虽然有自救自强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 是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D.影 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状态畸形,只能依附于列强,它不但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反而引 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使中国始终陷于屈辱之中;现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起飞”状态之中,已经取得许多令世界 各国刮目 相看的辉煌成就。)

教师讲解过渡: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城市改革在1985年也全面展开了,其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国有企业的改革[来源:学§科§网] 1 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国有企业改革?(A.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和经营责任制; C.实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1992年后,怎样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教师小结:学了这一课,大家要明白,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实际情况和世界发展趋势。所以,大家要自觉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长大了才能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中国共产党第三大领导集体的核心是()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针对()A.资产阶级自由化

B.姓资姓无的问题 C.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D.姓资姓社的问题

二、填空

1.在党的“十三大”会议上,邓小平阐明了

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

步走的战略部署。

2.邓小平南方讲话情调,特区姓 不姓 ;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才是硬道理。

3.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会议上,江泽民做出了《 》 的报告。三.简答题

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板书

第9课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 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第五篇:第9课 辛亥革命教案

第9课 辛亥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的过程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识图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革命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革命史实,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法指导

表格归纳、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内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次日清晨,革命党人起义成功。随后,其他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寿终正寝。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革命志士们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付出极大的牺牲。本课我们讲学习第9课 辛亥革命

(二)讲授新课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1、萍浏醴起义刘道一(1884~1906),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青年时代,追随其兄刘揆一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加入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事败后流亡日本。次年,参加同盟会。1906年秋,刘道一参与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正在长沙运动新军的他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捕。同年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

2、安庆起义:

1907年7月6日,光复会成员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徐锡麟,在安庆策划、组织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并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在激战4小时后,起义失败,徐锡麟等被捕,慷慨就义。

秋瑾在浙江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牺牲。

3、广西起义:

1907年12月2日中国同盟会总理孙中山亲赴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但要缺乏,最终失败。

4、黄花岗起义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在越华路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牺牲,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意义: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的原因

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2、起义的主力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起义前的形势

10月初,共进会负责人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形势非常紧迫。

4、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

5、起义过程

展示武昌起义示意图,出示起义过程: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第八镇工程营的革命士兵在熊炳坤、金兆龙率领下,在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旧址。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汉阳→成立湖北军政府(10月11日),黎元洪为都督→各省纷纷响应,一半以上宣布独立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为“辛亥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三)、本课小结

辛亥革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指导下(虽然有局限),当时鼓舞了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孙中山、黄兴、陆皓东、林觉民等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长期不懈的努力,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杀开了一条血路。革命党人为国家、为民族不惜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同时,革命党人利用报纸、杂志等媒体鼓吹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封建帝制退出历史的舞台。

(四)、课堂练习

1、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其中的“它”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人们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政治思想大解放,主要是因为它传播了()

A.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C.马克思主义思想 D.民主科学思想 3、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直致力于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与实践,为此,他进行了以下活动()

①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 ②创立中华民国 ③率领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

④召开国民党一大,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⑤创办《新青年》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⑤

4、查阅古籍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都是中国近代发行的报刊,如果你要查阅孙中山关于对同盟会纲领最准确的阐述,你应该到去借阅()

A.B.C.D.(五)、板书设计

第9课 辛亥革命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2、安庆起义:

3、广西起义:

4、黄花岗起义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的原因

2、起义的主力

3、起义前的形势

4、起义时间:

5、起义过程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反思

下载第9课 古老印度的抗争教案(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9课 古老印度的抗争教案(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9课 《欢庆》教案

    欢 庆 中海康城小学王皓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感悟......

    《印度》精品教案(第3课时)

    《印度》精品教案(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产生的背景、发展条件、涉及的主要领域、发展现状、特点及作用。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某......

    《印度》精品教案(第2课时)

    《印度》精品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读图分析印度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和对农业的影响以及采取的措施。 知道印度实施的两次......

    第9课《故乡》三维教案

    第9课《故乡》三维教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课时编号:课题9故乡课型常规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理解主题过程与方法目标......

    第9课 清末新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史实:“预约变法”上谕 新政措施 五大臣出洋考察 清廷预备立宪 《钦定宪法大纲》 皇族内阁 2、史能: (1)比较辨异:清末新政与百日维新的措施之异同。 清末《钦......

    新概念第二册第9课教案

    Lesson 9 A cold welcome 冷遇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生词和短语(7) welcome n. 欢迎;v. 欢迎本 crowd n. 人群 gather v. 聚集 hand n. (表或机器的)指针 shout v. 喊......

    第9课 别说空话 教案

    五级第9课别说空话 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空话;2、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空话,并且学会不说空话 教学重点 发现作文中的空话,学会不说空话 教学难点 发现作文中的空话,学会不说空话......

    第9课《少年王勃》教案

    第9课、《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