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四年级音乐《牧童》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音乐课的教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基础。《课标》中提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应该是演唱教学中的主要目标。对任何一首歌曲,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歌曲意境等。再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辅助教学,将知识技能与歌曲处理以及欣赏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牧童》是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地球,我们共同的家》里的第一首演唱歌曲,由王健词、士心曲。曲风欢快,其调式为C大调,由“起承转合”关系的4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结构。起句音区较低,旋律以级进为主,结构上一气呵成,不可划分。教学对象分析: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验,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能力,对音符的时值和附点音符等一些基本知识有了了解和最初的认识,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很感兴趣,他们很喜欢上音乐课,对新的知识掌握也很快。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音乐素质上存在着各别差异,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层层相扣。在教学本课时,我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不同方式的听辨,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以及歌词的内容和特点,在此基础上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歌曲旋律,唱准歌曲中四、五度旋律音程;在演唱歌曲中注意乐句间的换气地方。因此我的教法中体现:(1)审美体验价值(2)音乐中加强群体意识(3)变难为易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分组合作、质疑探究来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基本目标: 通过听唱法学唱歌曲,并知道它是捷克斯洛伐克民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采用听唱法由浅入深的教学环节,且层层相扣。力求从听、辨、感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用明亮,清脆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演唱技巧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感受歌曲情绪的细微变化,让学生正确运用音乐表现要素的变化,表达内心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并用明亮、清脆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切分节奏的掌握X X X 2,歌曲中3段歌词中,不同歌词的高音演唱方法
【教具准备】: 钢琴、画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1,连音练习
【设计意图:为歌曲中较长乐句的表达做气息准备】 1 2 | 3 4 | 5 4 | 3 2 | 1 —|| Yi a yi a yi a yi a yi 注意:气息下沉,声音连贯,注意音准,2,跳音练习5 3 1 | 5 3 1 || Mi mi mi ma ma ma 注意: 声音断开,并富有弹性。3,边做手势,边唱音阶 1 2 |3 4 |5 6 |7 1 |1 7 |6 5 |4 3 |2 1 ||
三、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语: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播放《牧歌》)
四,指名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主观想象,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答:„„
五,请学生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点题:师——猜猜看,小羊儿是谁赶来的? 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六,学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从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着重培养听的能力;为用明亮,清脆的歌声表现歌曲做了铺垫。】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播放《牧童》)一会我们在听的时候请你感受一下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的 生答:活泼,欢快的
2、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遍老师又有了一个新问题,听一听歌曲是用什么拍子来唱的 生答:2/4拍(区分2/4和3/4)
3、我们以前曾经学过哪些歌曲的演唱形式啊? 生答:独唱,合唱,齐唱,领唱,二重唱,轮唱。。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么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都运用了那些演唱形式来演唱的。生答:领唱,二重唱,齐唱,轮唱
4、按照节奏朗读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按照节奏朗读歌词,让学生更深入的熟悉歌曲节奏,为进一步学唱歌曲做准备。】 首先,先来看一看,什么调的?再看一下它是哪个国家的民歌? 生答:C 调,捷克斯洛伐克民歌
A,查看歌谱中出现的新节奏: X X X 切分音 sing co pa | || | B ,读切分音的部分歌词时应强调其节奏感
C ,注意读歌词的时候,要主动用力的咬字,将每一个字的读音读清楚,清晰即咬字清晰
D ,读歌词的时候要区分开:XX X 和 X X X
5,老师进行范唱,请你小声的哼唱,不太会的地方,我们一会进行解决
6,齐唱歌曲并进行歌曲处理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所熟知的中文发音方式来解决本课时重难点。】 A,唱的时候,注意面带微笑,将笑肌提起,这样声音才会圆润的出来 B,“撒满了”的满,一定要像读拼音一样 “M--AN” “我跟着”的跟,一定要读“G—EN” “明朗的”的朗,要抬起上口盖,把声音放出
7,将学生分为三组,并分别进行演唱(一组唱的时侯另外两组认真听,听一听他们有没有按照演唱方法来唱,比如:歌词的咬字啊,音准,高音等,给他们评价一下)唱毕 生来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和相互评价的能力。】
六、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我们今天学的《牧童》是哪里的民歌?
第二篇:小学音乐 牧童 教学设计
牧童 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从整体的水平看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部分班级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个别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有所改进。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要进一步加强训练。2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3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2、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4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知道牧童是指的什么人?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名字叫《牧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牧童是指的什么人?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名字叫《牧童》。
二、歌曲学习
1、出示课件,仔细聆听歌曲。?
2、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曲里都唱了什么?它的情绪是怎样的?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学生回答: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
三、学唱歌曲高声部
1、请同学们边看谱边听音乐,想一想: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结束句是哪个乐句的变化重复?同学们刚才说,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合唱,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谱子有几个声部?
2、学唱高声部旋律(请同学们挥拍视唱高声部歌谱,注意音准和切分节奏。)。
3、请同学们跟琴演唱高声部歌谱。
4、请同学们填词演唱高声部第一、二、三段歌词,声音要轻巧、明亮,切分节奏的力度稍强,要唱得稍连贯一些。(教师指导:学生轻快、有弹性地读歌词。)
四、学唱歌曲低声部
1、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思考:在歌曲的哪个地方加入了低声部合唱?
2、音乐知识:升记号。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第二乐句中出现的“#4”。多让学生练唱几遍
2、#
4、5这三个音。
3、教师用琴带着学生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旋律。
4、完整演唱低声部旋律。
5、练唱低声部歌词。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把低声部旋律练熟。五、二声部合唱
合唱练习:(请同学们来完整合唱这首歌曲。)(1)教师指导:教师指导低声部学生慢速演唱一遍,第二遍演唱时高声部轻声进入进行演唱。纠正学生的音准,要求二声部声音准确、和谐。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聆听,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不受另一声部干扰。音色保持统一,声部间平衡、和谐。在学生能够唱准二声部并保持和谐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活泼欢快、轻松的情绪。(2)在钢琴的伴奏下多次练唱。(3)练习结束句。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单独练习歌曲最后的三个音,练习两声部和谐,最后一个音唱一拍,所有同学要唱整齐。
六、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 学生讨论,分组汇报。
教师指导: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是领唱、合唱、二重唱等。还可以用不同的速度演唱,用打击乐器伴奏等。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
七、课堂小结
牧童这首歌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都有哪些收获?(生回答)师小结:草地上的牧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欢乐的牧童,希望你们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多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第三篇: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牧童短笛》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牧童短笛》精品教案
课型:欣赏教学
教学内容: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了解作者贺绿汀。
2、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其音乐感受力。
3、记忆和熟知乐曲的主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不同乐段的节奏、速度及音乐情绪的特点。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记忆作品不同乐段的主题。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运用图画、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
2、合作探究法、快乐教学法、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运用“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教学手段:钢琴、录音带、卡片、多媒体音像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复习歌曲《牧童》,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描写牧童的乐曲,这首乐曲闻名中外,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创作的。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出示课题《牧童短笛》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二、新作赏析,目标落实
(一)初次聆听,整体感知。
1、初次聆听歌曲
问题设置: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2、引出乐器钢琴,教师简介钢琴。
3、二次聆听,加深乐曲的印象。
问题设置: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选择
(二)分段赏析,走进音乐。
1、第一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一乐段,学生感受乐曲情绪。
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②指导学生视唱第一乐段主题旋律,加深印象
③反复聆听第一乐段,鼓励学生用身体动作体验乐曲情绪。
2、第二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二乐段,感受乐曲速度、情绪的变化。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②反复聆听第二乐段,激发学生为乐曲加伴奏。
3、第三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三乐段,感受“加花”手法所表现的意境。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和哪一段相似? ②指导学生视唱第三乐段主题旋律,加深印象
③引导学生将两段相似的音乐进行对比,进一步感受“加花”手法的表现力。
④反复聆听第三乐段,用心体验乐曲恬静、安逸的情绪。
4、教师对乐曲进行小结
(从速度的变化、情绪的变化和曲式结构入手)
三、作者及作品简介
1、了解贺绿汀
2、教师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四、再次聆听,体会乐曲的民间风格。
学生聆听音乐,课件播放中国水墨画——牧童放牧的情景
五、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1、听辨主题
教师分别弹奏《欢乐的牧童》、《牧童》和《牧童短笛》的乐句,当《牧童短笛》的乐句出现时,学生快速举手示意。
2、听辨乐段
教师将《牧童短笛》的三个乐段打乱次序播放,学生进行辨别。
六、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一)拓展欣赏
多媒体欣赏朗朗现场演奏的《牧童短笛》,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二)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1、教师简单小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欣赏其他版本的《牧童短笛》,如手风琴版、长笛版的。也可以登陆优酷网和百度网搜集相关的影视资料。
七、下课
第四篇:小学音乐 歌曲 《牧童遥》 教学设计
歌曲 《牧童遥》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3、5、6”三个音的手号,增加“2”的手号。(2)能自己打手号唱出歌曲第一、二、四小节的旋律。(3)学习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牧童谣》 2学情分析
《牧童谣》是一首由“2、3、5、6”四个音组成短小歌曲,全曲为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分节歌,整首歌词大量使用了“那斯那斯嗨”衬词,每段只有一句歌词,以第一、三段问,二、四段答的形式呈现。音乐优美抒情,表现了牧童们放牧时悠然自得的情形。3重点难点
(1)打手号唱出歌曲第一、二、四小节的旋律,尤其是最后一个音“re”的手号和音准。(2)对“2、3、5、6”四个音的音高有初步的感知,学习“re”的柯尔文手势。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牧童谣》
1.复习巩固“1、3、5、6”四个音及手号,引出新的音“2” 2.巩固“2”的调性
3.老师拍声势动作,学生模仿,待学生节奏稳定后,老师演奏6532并哼唱旋律。4.邀请一位学生模仿老师演奏,节奏稳定后,老师在长音演奏三角铁并哼唱旋律。【设计意图】以拍声势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歌曲四拍子节奏。通过节奏的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聆听、感受、熟悉歌曲旋律。活动2【讲授】《牧童谣》
1.听听、唱唱、想想
活动:给小音符找家,看看谁的耳朵最灵敏 2.问问、答答 活动:你问我来答
活动3【讲授】《牧童谣》
3.教师用语言带学生走进牧童的世界,学生初听歌曲,从音乐中找到歌曲的主人翁——牧童,理解牧童就是放牧牛羊的儿童。带学生走进牧童的世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会用耳朵聆听音乐,从而建立其音高概念。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激发学生对乐曲的兴趣。活动4【讲授】《牧童谣》
4.听听、唱唱
教师请学生跟琴接唱歌曲旋律,并带上长音手号。5.唱唱、动动
(1)教师邀请学生做个会唱歌的小牧童,尝试自己打手号试唱课本的曲谱。(2)学生完整听歌曲范唱,默唱或小声跟唱歌词。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听前奏、伴奏,找到音乐的入口)活动5【讲授】《牧童谣》
6.歌曲演唱提示
(1).学生唱完后说说,歌曲的歌词让自己想到或者看到什么样的画面?(2).《牧童谣》的歌词有什么特点,感受“对唱”在歌曲当中的演唱形式。
(3).《牧童谣》歌词中出现最多的是哪句歌词?让学生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发现歌曲中歌词的特点,理解“对唱”、“衬词”在歌曲中的应用,以此让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活动6【讲授】《牧童谣》
7.对唱
用激励比赛的方法师生分段对唱,教师唱第一、第三段问句,学生唱第二、第四段答句,第五段齐唱。分组对唱。
活动7【活动】《牧童谣》
学生为歌曲设计动作,分组对唱并加入小乐手伴奏,教师予以指导。
第五篇:《牧童》音乐教学设计
《牧童》音乐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牧童》音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牧童》音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牧童》。
2.学习古诗,理解故事大意。体会古诗描绘的自由自在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
1.边诵读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对牧童自由自在的生活的体认。
【教学过程】
1.教师导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和童年有关的古诗《牧童》,请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2.讲解“牧”字的偏旁,读题。
3.复习古诗的学法
(1)对照注释
(2)查工具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
(4)看插图
板书:看—查—联—照
(一)自主读诗,理解大意。
(二)诵读指导
1.教师指导诵读:
想象:铺(望无际郁郁葱葱)
听音乐:弄(悠扬优美动听)
动作演示:归(悠闲惬意)
猜测:卧(舒适安闲)
2.整体诵读
3.写法指导
(1)有远及近
(2)景人情的融合
“不脱蓑衣卧月明”
(1)牧童睡不着,他在想什么
(2)牧童睡着了,他会梦到什么呢?
教学反思
1.逐句教诵既费时又切割了古诗的整体美。
2.古诗教学重点应落脚到意境上,而不是写法上。
3.一课一得。教者应该有时间观念。微型课要在前12分钟突破重难点。
4.教学设计要有时间节点的划分。
5.板书是一堂课的骨架,应有主次之分。
6.失败只是暂时的!
《牧童》音乐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教学过程: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⑴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⑵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⑶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⑸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 X X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⑴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⑶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⑷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⑹小组进行演唱。
⑺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 ⑻生:“太棒了!”
⑼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⑽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⑾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 ⑿生:“好!”
⒀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4、国旗
5、首都:布拉迪斯发。人口:539万。面积:4.9万平方公里。
6、风景欣赏:
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牧童》音乐教学设计3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未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教学反思:
养成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积极参与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