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苏老泉》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3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字经《苏老泉》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字经《苏老泉》教学设计》。

第一篇:三字经《苏老泉》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

长沙市雨花区桔园小学 钟艳

一、教学内容

《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四句。

二、学情分析

《三字经》体现了文化的浸润,这是纯样的民族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们身边,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就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过程中。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现在我们来比比谁记得

多、记得牢、记得巧。((同桌拍手练习。不仅要背,还要说说怎么记的。)

[设计意图]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2、激发兴趣,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从小到大学过不少古诗,谁愿意来背背他熟悉的古诗?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出示古诗《赠刘景文》,学生读。大家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引出作者苏轼,介绍作者。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词人、美食家。哇,大家都忍不住惊叹苏轼的出色。

3、故事引入新课:苏轼这么优秀,那他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呢?是不是也与苏轼一样优秀呢?下面同学们请看一个苏洵的故事。故事1:出示故事《苏洵发愤》。(板书:苏洵发愤)

(1)苏老泉27岁,才用功读书,梁灏到了82岁,还要去考状元,你觉得他做得对还是不对?

(2)试着想一想: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苏老泉到了二十七岁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年纪轻轻,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3)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后天教育及时,方法得当,也可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才)(板书:宜早思)

4、新授感悟

这个故事就是咱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翻开书52页。出示《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两句。a、听录音,跟读。(注意红色字的读音)b、男生读、女生读。c、齐读。d、分句讲解。e、请同学说完整意思。f、听解释。

故事2:刚认识了一个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的苏洵,再认识一位八十二岁的老状元梁灏。听故事《老状元》。(板书:梁灏夺魁)出示故事《老状元》

梁灏从小立志考状元,到什么时候才考取?(八十二岁)八十二岁,那么大的年纪,不仅有点大,还很老了。我想知道同学们的爷爷是什么年纪,他们又是在干什么?(生回答。)对啊,你们的爷爷都是六十几岁、七十几岁,都在家里安享晚年了,而梁灏八十二岁还在坚持

参加科举开始并考取状元。换作是你年年参加科举考试,次次名落孙山,你还会坚持考下去吗?(不能)梁灏抵住别人对他的冷嘲热讽,依然刻苦学习,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八十二岁那年终于考取状元,并在朝廷对于皇上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一举夺魁。所以说他考取状元,不仅靠他刻苦学习,还靠他坚持志愿。(板书:宜立志)梁灏的故事三字经里面是这样说的,出示: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a、自由读。请同学读。b、一到四组读,五到八组读。c、齐读。d、听解释。e、分句讲解。f、全文男女对读。[设计意图]

新课标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起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5、对于所学的知识,老师说意思,学生对三字经,抢答。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尔小生,宜早思。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亲师友,习礼仪。

6、拓展阅读

(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大器晚成的苏洵》和《韩愈苦读》(见《三字经》第108-109页)(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7.自由创编

(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现在,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

(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

(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

(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

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六、板书设计 苏洵发愤 宜早思 梁灏夺魁 宜立志

七、教学反思

此堂课中,我教学的内容是《国学》经典诵读教材中的《三字经》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这一部分。课前我积极准备,查阅了一些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相关知识,以应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力争课堂教学上有一定的突破。在教学中,首先,游戏复习旧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次,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故事启发学生。第三,在课堂上使用配乐朗读不仅活跃了气氛,更使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国古典音乐和古典文化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轻松地背下所学内容,得到教育。总之,在课堂上,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他们能很快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会初步背诵,教学目的达到,课堂效果良好,但还出现一些问题,因为现在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许多的知识,课堂上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出现各种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灵活的课堂教育机智,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第二篇:国学《苏老泉》教案

[《三字经》教案之二——《小学国学教案精品集》]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一、教学内容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要背,还要说说怎么记的。)[建议]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2.理解句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建议]

新课标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起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3.拓展阅读

(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大器晚成的苏洵》(见《三字经》第136页)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长 歌 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

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寒夜读书 [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摘抄诗中表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句,并有感情地诵读。

(5)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建议]

新课标非常重视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这一部分的教学希望通过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阅读、背诵、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积累、深化对本次所学《三字经》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4.自由创编

(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现在,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

(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

(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

(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

[建议]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5.总结延伸

(1)读读今天学的《三字经》,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2)课后,自由组合成小组,为自己创编的“新三字经”编歌、编曲,并歌唱。[建议] 为语文学习增添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又识记了学习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第三篇:《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含义,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学难点:

学生会判断《三字经》中的精髓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

《三字经》是学习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它伟大祖国浩瀚的文化长河中最绚丽的一朵浪花。《三字经》源于南宋,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它三字一句的韵文非常容易记忆,内容包括传统教育,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在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它是我国古代对孩子进行论理道德教育的书籍,现在被世界儿童运用。你们自豪不?

二、初读感知

1、师出示《三字经》范读。

师:大家自己读一读这几句《三字经》,把字音读准,注意正确停顿。(生自己读)

三、学文晓理

1、才一会儿功夫,大家就读得琅琅上口了!这两句三字经虽寥寥二十个字,但背后却藏着动人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下面老师给大家讲讲《孟母教子》、和《五子登科》的故事。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着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用处了。”

五代时,有一位窦禹钧(又称窦燕山),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因此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能光耀家门。

作者仅仅用了几个字就把这连个故事写出来了,让我们读一读: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说说你自己的感受。

其实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能够成才,给你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我们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爱亲人、孝敬父母。

2、三字经中还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至于教育方法,应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希求广博。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着重在记忆,之后理解力逐渐成长,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母的失职。老师教导学生,不只是知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义。因此对于学生的要求一定要认真严格,不能偷懒怠惰,才能教出好学生。严师出高徒,严是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四、配乐诵读

1、师配乐范读、朗读。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请学生结合《三字经》的内容,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五、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办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三字经》

人性本善严格教育

孟母教子五子登科

不教父过不严师惰

第四篇:三字经 教学设计

《三字经》学习设计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四句。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中这四句。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谷子”(成为六谷)。

学习准备: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复习朗诵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可用个别表演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齐读的方法

二、新授感悟

1、出示《三字经》中“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两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生自主识字,“菽黍稷”

3、老师配乐朗读《三字经》。

4、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5、师生共同解释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谷子”称为六谷,它们是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

6、教师讲故事:六谷的对话。

7、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讨论、交流。

(1)六谷在我们生活中重要吗?为什么?

(2)以后我们该怎样做?教育学生爱护粮食。

9、配乐集体齐读

10、指导学生背诵

三、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

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或者讲其中故事也可以。

第五篇:三字经(节选)教学设计

《〈三字经〉节选》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课文。背诵《三字经》节选。

2、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懂得勤奋好学、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会认至少十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课文。背诵《三字经》节选。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懂得一些道理。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先学习什么呢?对,是汉语拼音。古时候的孩子们刚上学时首先要学习的却不是拼音,而是几本蒙书,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一本书的节选。

(二)通读古文:

教师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通读这组文章。要求:正确、流利。

(三)交流整体感受:

读了这组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四)品析赏读: 你最喜欢那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3 全班分享各自的感受。

(为人者,如果终日不学,待到年迈体衰时,会因终身无为而羞愧。人如果慵懒度日,不思进取,岂不是连动物都不如了。)

(五)总结体会,整合感悟:

学生带着各自对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读本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朗读背古诗

指名读、全班读、小组读 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字形的记忆与书写指导:

1、在读背理解的同时,学生对字形有了一定的无意识记。

2、学生对生字字形的分析与记忆。

教给孩子们一些规律性的识记方法,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把字写美观。

3、在这组文章中,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4、出示本课的六个生字,让学生分析字形,然后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如:非字,学生可能会说:非字像个梯子,把梯子一分为二,再反过来拼装而成。

三、总结与延伸:

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蒙学读本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今天只是读了其中的几个片段,同学们课下有时间的话,可以继续诵读。

下载三字经《苏老泉》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字经《苏老泉》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字经》教学设计

    1号参赛作品 《三字经》第二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课文内容的层次。 过程与方法: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情感态度......

    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案 二堰小学余荣 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者:环城小学一年级李彦贵 授课基本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授课目标 1.懂得......

    《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 1.通过......

    三字经教学设计

    西师版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识字一 《三字经》一课时教学设计 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 赵 铭 教学目标: 1.认写本课生字,做到姿势正确,书写工整。 2.正确地朗读课文,力争做到有节......

    《三字经》教学设计(汇编)

    大班《三字经》教案: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田五幼百花园吴颖 教学话题:谦让。 教学依据:《三字经》。 教学内容: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分析: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

    《三字经》(节选)教学设计

    《三字经》(节选)教学设计 _____北京市课改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 刘颖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学则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

    《三字经》教学设计

    第1、2周教学目标: 《三字经》教案 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