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第一讲
《机械制图》教案
第一讲
绪
论
课
题:
1、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2、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3、我国工程图学的发展概况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
1、讲解图样的概念及形成
2、介绍本课程的任务、特点和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性质
2、领会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图样的形成及与立体图的比较 教
具:长方体模型
教学方法:本次课是介绍绪论部分,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培养起对这门课的兴趣,讲课时尽可能采用较为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教学形式,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和以往积累的教学经验,向学生介绍一些适时可行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题
机械制图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是研究如何运用正投影基本原理,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看图、绘图和空间想象能力,达到教学大纲中对本课程所提出的教学要求,以适应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1、图样的概念
准确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的图,称为图样。(对此定义作简要说明,并强调: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2、机械制图的概念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图样称为建筑图样,在机械工程中使用的图样称为机械图样。机械制图是以机械图样作为研究对象的,即研究如何运用正投影基本原理,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课程。
3、图样的作用
(1)图样是工厂组织生产、制造零件和装配机器的依据。(2)图样是表达设计者设计意图的重要手段。
(3)图样是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被誉为“工程界技术语言”。
4、图样的形成(1)立体图
表示物体的大致形状可以用立体图。立体图是从一个方向、用一个图形来表达物体的形状。如图所示,只能看见长方体的前面、上面和左面,后面、下面和右面无法看清;而且长方体是由六个矩形面构成的,但矩形都变形为平行四边形。
如果对此长方体作进一步加工,则会发现:圆孔打得多深,方槽是否前后贯通,在立体图中表达不清楚,而圆形也变形为椭圆形。
综上:立体图的缺点有: 1)发生变形。
2)物体内部和后面等看不见部分的结构表达不清楚。3)没有尺寸和技术要求。
可见,立体图不能反映出物体的真实形状,所以,不能直接应用在生产上。
但是,立体图也有独特的优点:立体感强。因此可以作为生产图样的辅助性说明。
生产中广泛采用的图样是用正投影法绘制的。(2)正投影法
具体定义后面章节介绍。简单地说,在物体后面放一张图纸,眼睛正对着图纸看物体,把看到的物体形状在图纸上反映出来。这里把平行的视线当作投影线,把图纸看作投影面,画在纸上的图形就是物体的投影,称为视图,这就是正投影法的形象说明。
一般是从三个方向对物体投影,因此得到三个图形,称为三视图。长方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立体图产生变形的地方,视图能正确地表达出来;立体图表达不清楚的地方,视图却能完全表达清楚,这样就能物体的真实形状完全地反映出来,如果再注上尺寸、技术要求,就构成一张完整的图样。
(二)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1、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1)学习正确、熟练地使用绘图仪器、工具,掌握较强的绘图方法和技能。
(2)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掌握运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物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初步能力。
(3)学习、贯彻在读图和画图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逐步熟悉和掌握《国家标准
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及其他有关规定,并具有查阅有关标准及手册的能力。
(4)培养学生绘制(含零、部件测绘)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5)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在学习本课程时,除了通过听课和复习,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外,还要结合生产实际完成一系列的制图作业,进行将空间物体表达成平面图形,再由平面图形想象空间物体的反复训练,掌握空间物体和平面图形的转化规律,并逐步培养空间想象力。
(2)正确处理读图和画图的关系。对于从事机械制造工作的人员,正确地读懂图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绘制图样也同样重要的,画图可以加深对制图规律和内容的理解,从而能够提高读图能力。同样只有对图样理解得好,才能又快又好地将其画出。
(3)在读图和画图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逐步熟悉和掌握《国家标准
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及其他有关规定,在学习中应注意养成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
(三)我国工程图学的发展概况 我国比较早记载工程上使用工程图的文献是《尚书》,书中记载公元前1059年,周公曾画了一幅建筑区域平面图送给周成王作为营造城邑之用。
宋代李诫于公元1100年完成《营造法式》三十六卷,附图就占了六卷,其中有平面图、立体图和断面图等图样,画法上有正投影、轴侧投影和透视投影等,充分证明了我国工程图学技术很早以前就已达到了较高水平。宋代以后,元代王帧所著的《农书》、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等书中都附有上述类似图样。清代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画出了许多农具图样,包括构造细部和详图,并附有详细的尺寸和制造技术的注解。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和列强侵略,致使我国工程图学的发展停滞不前。
解放以后,机械工业发展迅速,我国于1959年颁布了国家标准《机械制图》。改革开放以后,三、小结
本次课主要是介绍性的内容,必须掌握的是图样的概念、内容、形成方法及其与立体图的对比。
第二篇:《机械制图教案》第九章第一讲
第一讲 §9—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9—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9—3 装配图的零、部件编号与明细栏
课
题:
1、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2、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3、装配图的零、部件编号与明细栏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
1、介绍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2、讲解装配图的规定画法和特殊表达方法
3、介绍装配图的零、部件编号与明细栏
教学要求:
1、了解装配图在生产与设计中的作用和装配图的内容。
2、掌握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并能用以绘制装配图和读装配图的实践
3、熟悉装配图的零、部件编号与明细栏
教学重点:装配图的规定画法和特殊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装配图的规定画法和特殊表达方法。
教
具:实物:“微动机构”;挂图:“微动机构装配图”
教学方法:对照零件实物和挂图讲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和测绘时应注意的问题。
2、零件尺寸的测量和数据处理。
3、讲解读零图的方法和步骤。
二、引入新课题
在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的过程中,装配图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文件。它是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及零件、部件间的装配、联接关系的技术图样。本次课我们开始学习装配图的有关内容。
三、教学内容
(一)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1、装配图的作用 在产品或部件的设计过程中,一般是先设计画出装配图,然后再根据装配图进行零件设计,画出零件图;在产品或部件的制造过程中,先根据零件图进行零件加工和检验,再按照依据装配图所制定的装配工艺规程将零件装配成机器或部件;在产品或部件的使用、维护及维修过程中,也经常要通过装配图来了解产品或部件的工作原理及构造。
2、装配图的内容
如图9—1是一台微动机构的轴测图。
图9—1 微动机构的轴测图
微动机构的工作过程是通过转动手轮,从而带动螺杆转动,利用螺杆和导杆间的螺纹联接关系,将旋转运动转变成导杆的直线运动。(微动机构中各零件的名称见图9—2微动机构的装配图)。
图9—2是微动机构的装配图,由此图我们可以看到一张完整的装配图应具备如下内容:
图9—2
微动机构装配图(1)一组视图
根据产品或部件的具体结构,选用适当的表达方法,用一组视图正确、完整、清晰地表达产品或部件的工作原理、各组成零件间的相互位置和装配关系及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
图9—2微动机构的装配图,采用以下一组视图:主视图采用全剖视,主要表示微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左视图采用半剖视图,主要表达手轮(1)和支座(8)的结构形状;俯视图采用C—C剖视,主要表达微动机构安装基面的形状和安装孔的情况;B—B剖面图表示键(12)与导杆(10)等的联接方式。
(2)必要的尺寸
装配图中必须标注反映产品或部件的规格、外形、装配、安装所需的必要尺寸,另外,在设计过程中经过计算而确定的重要尺寸也必须标注。
如在图9—2所示的微动机构的装配图中所标注的M12,M16,Φ20H8/f7,32,82等。(3)技术要求
在装配图中用文字或国家标准规定的符号注写出该装配体在装配、检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如图9—2所示。
(4)零、部件序号、标题栏和明细栏
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格式绘制标题栏和明细栏,并按一定格式将零、部件进行编号,填写标题栏和明细栏。如图9—2所示。
(二)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装配图的侧重点是将装配体的结构、工作原理和零件间的装配关系正确、清晰地表示清楚。前面所介绍的机件表示法中的画法及相关规定对装配图同样适用。但由于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国家标准对装配图的画法,又做了一些规定。
1、规定画法
(1)零件间接触面、配合面的画法
相邻两个零件的接触面和基本尺寸相同的配合面,只画一条轮廓线。如图9—3所示;但若相邻两个零件的基本尺寸不相同,则无论间隙大小,均要画成两条轮廓线。如图9—3 所示。
(2)装配图中剖面符号的画法
装配图中相邻两个金属零件的剖面线,必须以不同方向或不同的间隔画出,如图9—3 所示。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装配图中,所有剖视、剖面图中同一零件的剖面线方向、间隔须 完全一致。另外,在装配图中,宽度小于或等于2mm的窄剖面区域,可全部涂黑表示,如图9—3中的垫片。
图9—3 规定画法
(3)在装配图中,对于紧固件及轴、球、手柄、键、连杆等实心零件,若沿纵向剖切且剖切平面通过其对称平面或轴线时,这些零件均按不剖绘制。如需表明零件的凹槽、键槽、销孔等结构,可用局部剖视表示。如图9—3中所示的轴、螺钉和键均按不剖绘制。为表示轴和齿轮间的键连接关系,采用局部剖视。,2、特殊画法和简化画法
为使装配图能简便、清晰地表达出部件中某些组成部分的形状特征,国家标准还规定了以下特殊画法和简化画法。(1)特殊画法
1)拆卸画法(或沿零件结合面的剖切画法)
在装配图的某一视图中,为表达一些重要零件的内、外部形状,可假想拆去一个或几个零件后绘制该视图。如图9—4滑动轴承装配图中,俯视图的右半部即是拆去轴承盖、螺栓等零件后画出的。
图9—5转子油泵的右视图采用的是沿零件结合面剖切画法。2)假想画法
在装配图中,为了表达与本部件有在装配关系但又不属于本部件的相邻零、部件时,可用双点画线画出相邻零、部件的部分轮廓。如9—5中的主视图,与转子油泵相邻的零件即是用双点画线画出的。
图9—4 滑动轴承装配图
图9—5 转子油泵
在装配图中,当需要表达运动零件的运动范围或极限位置时,也可用双点画线画出该零件在极限位置处的轮廓。如图9—2微动机构装配图中导杆(10)的运动极限位置。
3)单独表达某个零件的画法
在装配图中,当某个零件的主要结构在其他视图中未能表示清楚,而该零件的形状对部件的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的理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时,可单独画出该零件的某一视图。如图9—5转子油泵的B向视图。注意,这种表达方法要在所画视图上方注出该零件及其视图的名称。(2)简化画法
1)在装配图中,若干相同的零、部件组,可详细地画出一组,其余只需用点画线表示其位置即可。如图9—3中的螺钉连接。
2)在装配图中,零件的工艺结构,如倒角、圆角、退刀槽、拔模斜度、滚花等均可不画。如图9—3中的轴。
(三)装配图的零、部件编号与明细栏
1、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GB/T4458.2—1984)
(1)一般规定
1)装配图中所有的零、部件都必须编写序号。
2)装配图中一个部件可以只编写一个序号;同一装配图中相同的零、部件只编写一次。3)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要与明细栏中的序号一致。(2)序号的编排方法
1)装配图中编写零、部件序号的常用方法有三种。如图9—6所示。
图9—6 序号的编写方式 图9—7 指引线画法
2)同一装配图中编写零、部件序号的形式应一致。
3)指引线应自所指部分的可见轮廓引出,并在末端画一圆点。如所指部分轮廓内不便画圆点时,可在指引线末端画一箭头,并指向该部分的轮廓。如图9—7所示。
4)指引线可画成折线,但只可曲折一次。
5)一组紧固件以及装配关系清楚的零件组,可以采用公共指引线。如图9—8所示。6)零件的序号应沿水平或垂直方向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排列,序号间隔应可能相等。如图9—2微动机构装配图中所示。
图9—8 公共指引线
2、图中的标题栏及明细栏
(1)标题栏(GB/T10609.1—1989)装配图中标题栏格式与零件图中相同。(2)明细栏(GB/T10609.2—1989)
明细栏按GB/T10609.2—1989规定绘制。如图9—9所示。填写明细栏时要注意以下 问题:
图9—9 标题栏与明细栏
1)序号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填写,如向上延伸位置不够,可在标题栏紧靠左边自下而上延续。
2)备注栏可填写该项的附加说明或其他有关的内容。
四、小结
1、装配图在生产与设计中的作用和装配图的内容。
2、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3、装配图的零、部件编号与明细栏。
第三篇:《机械制图教案》第三章第一讲
第一讲 §2—3 基本几何体的投影及尺寸标注
课
题:
1、平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2、曲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
1、讲解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种类及其三视图画法
2、讲解在平面立体和圆柱体表面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 教学要求:
1、能够熟练掌握平面立体和圆柱体的三视图画法
2、能够熟练运用利用点所在的面的积聚性法和辅助线法在平面立体和圆柱体表面取点、取线
教学重点:
1、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种类及其三视图画法。
2、在平面立体和圆柱体表面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 教学难点:在圆柱体表面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
教
具:基本体模型: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三棱锥、四棱锥、圆柱体等 教学方法:用教学模型辅助讲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结合作业复习直线和平面投影变换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二、引入新课题
机器上的零件,不论形状多么复杂,都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几何体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
基本几何体——表面规则而单一的几何体。按其表面性质,可以分为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两类。
1、平面立体——立体表面全部由平面所围成的立体,如棱柱和棱锥等。(出示模型给学生看)。
2、曲面立体——立体表面全部由曲面或曲面和平面所围成的立体,如圆柱、圆锥、圆球等。(出示模型给学生看)。曲面立体也称为回转体。
三、教学内容
(一)平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1、棱柱
棱柱由两个底面和棱面组成,棱面与棱面的交线称为棱线,棱线互相平行。棱线与底面 垂直的棱柱称为正棱柱。本节仅讨论正棱柱的投影。
(1)棱柱的投影
以正六棱柱为例。如图3-1(a)所示为一正六棱柱,由上、下两个底面(正六边形)和六个棱面(长方形)组成。设将其放置成上、下底面与水平投影面平行,并有两个棱面平行于正投影面面。
上、下两底面均为水平面,它们的水平投影重合并反映实形,正面及侧面投影积聚为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六个棱面中的前、后两个为正平面,它们的正面投影反映实形,水平投影及侧面投影积聚为一直线。其他四个棱面均为铅垂面,其水平投影均积聚为直线,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均为类似形。
(a)立体图
(b)投影图
图3-1 正六棱柱的投影及表面上的点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总结正棱柱的投影特征:当棱柱的底面平行某一个投影面时,则棱柱在该投影面上投影的外轮廓为与其底面全等的正多边形,而另外两个投影则由若干个相邻的矩形线框所组成。
(2)棱柱表面上点的投影
方法:利用点所在的面的积聚性法。(因为正棱柱的各个面均为特殊位置面,均具有积聚性。)
平面立体表面上取点实际就是在平面上取点。首先应确定点位于立体的哪个平面上,并分析该平面的投影特性,然后再根据点的投影规律求得。
举例:如图3-1(b)所示,已知棱柱表面上点M的正面投影m′,求作它的其他两面投影m、m″。因为m′可见,所以点M必在面ABCD上。此棱面是铅垂面,其水平投影积聚成一条直线,故点M的水平投影m必在此直线上,再根据m、m′ 可求出m″。由于ABCD的侧面投影为可见,故m″ 也为可见。
特别强调:点与积聚成直线的平面重影时,不加括号。
2、棱锥(1)棱锥的投影
以正三棱锥为例。如图3-2(a)所示为一正三棱锥,它的表面由一个底面(正三边形)和三个侧棱面(等腰三角形)围成,设将其放置成底面与水平投影面平行,并有一个棱面垂直于侧投影面。
由于锥底面△ABC为水平面,所以它的水平投影反映实形,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分别积聚为直线段a′b′c′ 和a″(c″)b″。棱面△SAC为侧垂面,它的侧面投影积聚为一段斜线s″a″(c″),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为类似形△s′a′c′ 和△sac,前者为不可见,后者可见。棱面△SAB和△SBC均为一般位置平面,它们的三面投影均为类似形。棱线SB为侧平线,棱线SA、SC为一般位置直线,棱线AC为侧垂线,棱线AB、BC为水平线。
(a)立体图
(b)投影图
图3-2 正三棱锥的投影及表面上的点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总结正棱锥的投影特征:当棱锥的底面平行某一个投影面时,则棱锥在该投影面上投影的外轮廓为与其底面全等的正多边形,而另外两个投影则由若干个相邻的三角形线框所组成。(2)棱锥表面上点的投影
方法:1)利用点所在的面的积聚性法。
2)辅助线法。
首先确定点位于棱锥的哪个平面上,再分析该平面的投影特性。若该平面为特殊位置平面,可利用投影的积聚性直接求得点的投影;若该平面为一般位置平面,可通过辅助线法求得。举例:如图3-2(b)所示,已知正三棱锥表面上点M的正面投影m′ 和点N的水平面投影n,求作M、N两点的其余投影。因为m′ 可见,因此点M必定在△SAB上。△SAB是一般位置平面,采用辅助线法,过点M及锥顶点S作一条直线SK,与底边AB交于点K。图3-2中即过m′ 作s′ k′,再作出其水平投影sk。由于点M属于直线SK,根据点在直线上的从属性质可知m必在s k上,求出水平投影m,再根据m、m′ 可求出m″。因为点N不可见,故点N必定在棱面△SAC上。棱面△SAC为侧垂面,它的侧面投影积聚为直线段s″a″(c″),因此n″ 必在s″a″(c″)上,由n、n″ 即可求出n′。
(二)曲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曲面立体的曲面是由一条母线(直线或曲线)绕定轴回转而形成的。在投影图上表示曲面立体就是把围成立体的回转面或平面与回转面表示出来。
1、圆柱
圆柱表面由圆柱面和两底面所围成。圆柱面可看作一条直母线AB围绕与它平行的轴线OO1回转而成。圆柱面上任意一条平行于轴线的直线,称为圆柱面的素线。
(1)圆柱的投影
画图时,一般常使它的轴线垂直于某个投影面。
举例:如图3-4(a)所示,圆柱的轴线垂直于侧面,圆柱面上所有素线都是侧垂线,因此圆柱面的侧面投影积聚成为一个圆。圆柱左、右两个底面的侧面投影反映实形并与该圆重合。两条相互垂直的点划线,表示确定圆心的对称中心线。圆柱面的正面投影是一个矩形,是圆柱面前半部与后半部的重合投影,其左右两边分别为左右两底面的积聚性投影,上、下两边a′a′
1、b′b′1分别是圆柱最上、最下素线的投影。最上、最下两条素线AA1、BB1是圆柱面由前向后的转向线,是正面投影中可见的前半圆柱面和不可见的后半圆柱面的分界线,也称为正面投影的转向轮廓素线。同理,可对水平投影中的矩形进行类似的分析。
(a)立体图
(b)投影图 图3-4 圆柱的投影及表面上的点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总结圆柱的投影特征:当圆柱的轴线垂直某一个投影面时,必有一个投影为圆形,另外两个投影为全等的矩形。
(2)圆柱面上点的投影
方法:利用点所在的面的积聚性法。(因为圆柱的圆柱面和两底面均至少有一个投影具有积聚性。)
举例:如图3-4(b)所示,已知圆柱面上点M的正面投影m′,求作点M的其余两个投影。
因为圆柱面的投影具有积聚性,圆柱面上点的侧面投影一定重影在圆周上。又因为m′ 可见,所以点M必在前半圆柱面的上边,由m′ 求得m″,再由m′ 和m″ 求得m。
四、小结
1、棱柱、棱锥、圆柱体的投影分析和投影特征。
2、棱柱、棱锥、圆柱体上表面求点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习题集3-1(1)、(2)、(3)
第四篇:《机械制图教案》第八章第一讲
第一讲 §8—1 概述
§8—2 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
课
题:
1、零件图的作用
2、零件图的内容
3、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
1、简单介绍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2、讲解零件的视图选择的基本要求
3、讲解零件的主视图选择的两个基本原则
教学要求:
1、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2、深入理解零件的主视图选择的两个基本原则
3、掌握选择零件表达方案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零件的主视图选择
教学难点:零件表达方案选择的实际应用 教
具:挂图:“轴类零件的加工位置”
教学方法:
1、采用图物对照的方式讲解零件图的四项作用。
2、表达方案的选择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
精讲:重点讲情零件视图表达方案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多练:在讲授后,通过练习、讨论和分析归纳帮助学生自我消化、自我提高,从而培养选择零件表达方案选择的初步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复习直齿圆锥齿轮和蜗杆、蜗轮的画法和啮合画法。
2、复习滚动轴承和弹簧的种类、用途和规定画法
二、引入新课题
机器或部件都是由许多零件装配而成,制造机器或部件必须首先制造零件。零件图是表单个零件的图样,它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主要依据。本次课开始学习零件图的有关内容。
三、教学内容
(一)零件图的作用 零件图是表示零件结构、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
任何机器或部件都是由若干零件按一定要求装配而成的。图8—1所示的铣刀头是铣床上的一个部件,供装铣刀盘用。它是由座体
7、轴
6、端盖
10、带轮5等十多种零件组成。图8—2所示即是其中座体的零件图。
图8-1 铣刀头轴测图
零件图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主要依据,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
(二)零件图的内容
零件图是生产中指导制造和检验该零件的主要图样,它不仅仅是把零件的内、外结构形状和大小表达清楚,还需要对零件的材料、加工、检验、测量提出必要的技术要求。零件图必须包含制造和检验零件的全部技术资料。因此,一张完整的零件图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如图8—2):
(1)一组图形
用于正确、完整、清晰和简便地表达出零件内外形状的图形,其中包括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如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等。
(2)完整的尺寸
零件图中应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注出制造零件所需的全部尺寸。
图8—2
铣刀头座体零件图
(3)技术要求
零件图中必须用规定的代号、数字、字母和文字注解说明制造和检验零件时在技术指标上应达到的要求。如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材料和热处理,检验方法以及其它特殊要求等。技术要求的文字一般注写在标题栏上方图纸空白处。
(4)标题栏
题栏应配置在图框的右下角。它一般由更改区、签字区、其它区、名称以及代号区组成。填写的内容主要有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比例、图样代号以及设计、审核、批准者的姓名、日期等。标题栏的尺寸和格式已经标准化,可参见有关标准。
(三)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
零件的表达方案选择,应首先考虑看图方便。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选用适当的表示方法。由于零件的结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画图前,应对零件进行结构形状分析,结合零件的工作位置和加工位置,选择最能反映零件形状特征的视图作为主视图,并选好其它视图,以确定一组最佳的表达方案。
选择表达方案的原则是:在完整、清晰地表示零件形状的前提下,力求制图简便。
1、零件分析
零件分析是认识零件的过程,是确定零件表达方案的前提。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其工作位置或加工位置不同,视图选择也往往不同。因此,在选择视图之前,应首先对零件进行形体分析和结构分析,并了解零件的工作和加工情况,以便确切地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反映零件的设计和工艺要求。
2、主视图的选择
主视图是表达零件形状最重要的视图,其选择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其他视图的选择和看图是否方便,甚至影响到画图时图幅的合理利用。一般来说,零件主视图的选择应满足“合理位置”和“形状特征两个基本原则。
(1)合理位置原则
所谓“合理位置”通常是指零件的加工位置和工作位置。
1)加工位置是零件在加工时所处的位置。主视图应尽量表示零件在机床上加工时所处的位置。这样在加工时可以直接进行图物对照,既便于看图和测量尺寸,又可减少差错。如轴套类零件的加工,大部分工序是在车床或磨床上进行,因此通常要按加工位置(即轴线水平放置)画其主视图,如图8—3所示。
2)工作位置是零件在装配体中所处的位置。零件主视图的放置,应尽量与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的工作位置一致。这样便于根据装配关系来考虑零件的形状及有关尺寸,便于校对。如图8—2所示的铣刀头座体零件的主视图就是按工作位置选择的。对于工作位置歪斜放置的零件,因为不便于绘图,应将零件放正。
图8—3 轴类零件的加工位置
(2)形状特征原则
确定了零件的安放位置后,还要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形状特征原则就是将最能反映零件形状特征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即主视图要较多地反映零件各部分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以满足表达零件清晰的要求。图8—4所示是确定机床尾架主视图投影方向的比较。由图可知,图8—4(a)的表达效果显然比图8—4(b)表达效果要好得多。
图8—4 确定主视图投影方向的比较
2、选择其它视图
一般来讲,仅用一个主视图是不能完全反映零件的结构形状的,必须选择其它视图,包括剖视、断面、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等各种表达方法。主视图确定后,对其表达未尽的部分,再选择其它视图予以完善表达。具体选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零件的复杂程度及内、外结构形状,全面地考虑还应需要的其它视图,使每个所选视图应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及明确的表达重点,注意避免不必要的细节重复,在明确表达零件的前提下,使视图数量为最少。
(2)优先考虑采用基本视图,当有内部结构时应尽量在基本视图上作剖视;对尚未表达清楚的局部结构和倾斜部分结构,可增加必要的局部(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图;有关的视图应尽量保持直接投影关系,配置在相关视图附近。
(3)按照视图表达零件形状要正确、完整、清晰、简便的要求,进一步综合、比较、调整、完善,选出最佳的表达方案。
四、小结
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2、零件的表达方案选择的基本要求
3、零件的主视图选择的两个基本原则
4、选择零件表达方案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篇:《机械制图教案》第五章第一讲
第一讲 §5—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5—2 组合体的画法
课
题:
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
2、形体分析法
3、组合体的画法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
1、讲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
2、讲解形体分析法
3、讲解组合体的画法
教学要求:
1、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掌握表面连接关系
2、掌握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组合体
3、掌握组合体的画法
教学重点:
1、形体分析法
2、组合体的画法
教学难点: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组合体
教
具:模型:形体相贴、形体相交、形体相切、支座 教学方法:用模型辅助讲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讲评作业,复习斜二测图简单体的轴测图的画法。
二、引入新课题
组合体可以理解为是把零件进行必要的简化,将零件看作由若干个基本几何体组成。所以学习组合体的投影作图为零件图的绘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即形体分析法。学习组合体的投影作图为零件图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一)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
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1)叠加(2)切割(3)综合是上面两种基本形式的综合。如图5-1所示。
(a)叠加型
(b)切割型
(c)综合型
图5-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2、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1)平齐或不平齐
当两基本体表面平齐时,结合处不画分界线。当两基本体表面不平齐时,结合处应画出分界线。
举例:如图5-2(a)所示组合体,上、下两表面平齐,在主视图上不应画分界线。如图5-2(b)所示组合体,上、下两表面不平齐,在主视图上应画出分界线。
对照模型讲解。
(a)表面平齐
(b)表面不平齐
图5-2
表面平齐和不平齐的画法
(2)相切
当两基本体表面相切时,在相切处不画分界线。
举例:如图5-3(a)所示组合体,它是由底板和圆柱体组成,底板的侧面与圆柱面相切,在相切处形成光滑的过渡,因此主视图和左视图中相切处不应画线,此时应注意两个切点A、B的正面投影a′、(b′)和侧面投影a″、(b″)的位置。图5-3(b)是常见的错误画法。
对照模型讲解。
(a)正确画法
(b)错误画法
图5-3 表面相切的画法
(3)相交
当两基本体表面相交时,在相交处应画出分界线。
举例:如图5-4(a)所示组合体,它也是由底板和圆柱体组成,但本例中底板的侧面与圆柱面是相交关系,故在主、左视图中相交处应画出交线。图5-4(b)是常见的错误画法。
对照模型讲解。
(a)正确画法
(b)错误画法
图5-4
表面相交的画法
特别提出让学生体会一下图5-3和图5-4所示相切与相交两种画法的区别。
(二)形体分析法 形体分析法——假想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基本体,分析各基本体的形状、组合形式和相对位置,弄清组合体的形体特征,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如图5-5(a)所示的支座可分解成图5-5(b)所示的四个部分(提问学生:每一部分可看作由几个基本体组成)。
对照模型讲解。
(a)支座
(b)分解图
图5-5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三)组合体的画法
讲课时以图5-5所示的支座为例来进行说明,并对照模型讲解。
1、形体分析
画图前,首先应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分析该组合体是由哪些基本体所组成的,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组合形式以及表面间的连接关系及其分界线的特点。
图5-5中的支座由大圆筒、小圆筒、底板、和肋板组成,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圆筒与底板接合,底板的底面与大圆筒底面共面,底板的侧面与大圆筒的外圆柱面相切;肋板叠加在底板的上表面上,右侧与大圆筒相交,其表面交线为A、B、C、D,其中D为肋板斜面与圆柱面相交而产生的椭圆弧;大圆筒与小圆筒的轴线正交,两圆筒相贯连成一体,因此两者的内外圆柱面相交处都有相贯线。通过对支座进行这样的分析,弄清它的形体特征,对于画图有很大帮助。
在具体画图时,可以按各个部分的相对位置,逐个画出它们的投影以及它们之间的表面连接关系,综合起来即得到整个组合体的视图。
2、选择主视图 表达组合体形状的一组视图中,主视图是最主要的视图。在画三视图时,主视图的投影方向确定以后,其他视图的投影方向也就被确定了。因此,主视图的选择是绘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视图的选择一般根据形体特征原则来考虑,即以最能反映组合体形体特征的那个视图作为主视图,同时兼顾其他两个视图表达的清晰性。选择时还应考虑物体的安放位置,尽量使其主要平面和轴线与投影面平行或垂直,以便使投影能得到实形。
如图5-6所示的支座,比较箭头所指的各个投影方向,选择A向投影为主视图较为合理。
3、确定比例和图幅
视图确定后,要根据物体的复杂程度和尺寸大小,按照标准的规定选择适当的比例与图幅。选择的图幅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标注尺寸和画标题栏等。
4、布置视图位置 布置视图时,应根据已确定的各视图每个方向的最大尺寸,并考虑到尺寸标注和标题栏等所需的空间,匀称地将各视图布置在图幅上。
5、绘制底稿 支座的绘图步骤如图5-7所示。边绘图边讲解作图步骤。
(a)布置视图,画主要基准线
(b)画底板和大圆筒外圆柱面
(c)画肋板
(d)画小圆筒外圆柱面
e)画三个
圆孔(f)检查、描深,完成全图
图5-7 支座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讲完例题后总结,绘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保证三视图之间相互对正,提高画图速度,减少差错,应尽可能把同一形体的三面投影联系起来作图,并依次完成各组成部分的三面投影。不要孤立地先完成一个视图,再画另一个视图。
(2)先画主要形体,后画次要形体;先画各形体的主要部分,后画次要部分;先画可见部分,后画不可见部分。
(3)应考虑到组合体是各个部分组合起来的一个整体,作图时要正确处理各形体之间的表面连接关系。
四、小结
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2、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3、形体分析法
(4、总结例题,总结组合体的画法
五、布置作业
习题集5-1(1)、(2)、(3)、(4); 5-2(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