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0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第一篇: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彭红霞

一、教材分析:

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教材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学习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卤化烃的水解、酯的水解的基础,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但是,化学平衡概念比较抽象,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也具有一定难度。因此,能否使学生建立起清晰的化学平衡的观点是本节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1)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内因与外因、现象与本质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三、教学过程:

(一)讨论请同学们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在饱和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还会溶解吗?是不是溶解停止了?并设计一个实验加以证明。(使学生明确:(1)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和结晶仍在进行,但蔗糖的溶解速率和结晶速率相等,处于溶解平衡状态。(2)溶解平衡状态是在该条件下蔗糖的溶解量达到最大值)动画模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当水箱进水的速度与出水的速度相等时,水箱中的水位保持不变,处于平衡状态。(强化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

2.这个溶解平衡状态是如何逐渐建立的?引导学生分析:蔗糖从溶解开始到平衡状态的过程中蔗糖浓度的变化情况,并要求学生画出v-t图。(帮助学生从化学反应角度建立和理解溶解平衡状态的概念)

3.当蔗糖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如果改变外界条件(如加入水或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理解动态平衡是相对的)

(二)提出学习的课题———化学平衡

讨论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18O2,加入V2O5并加热。若隔一段时间后做同位素示踪检测,在哪些物质中存在18O原子?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最终能否得到2molSO3?为什么?(从定量的角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可逆反应的特点:(1)在正反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2)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讲解因此,对一个可逆反应来说,不仅涉及反应进行的快慢问题,还涉及反应进行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前一个问题是化学反应速率问题,而后一个问题是化学平衡问题。

(三)学生讨论

1.反应开始时,反应物CO、H2O(g)的浓度和生成物CO2、H2的浓度如何?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如何?(v、v都用同一物质来表示)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怎样变化?正、逆反应的速率怎样变化?画出正、逆反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图形(v-t图),如图2的示。

3.当v正=v逆时,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讲解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平衡状态也就是该可逆反应在该条件下反应进行的最大程度。

(四)剖析和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并与溶解平衡比较

思考结合上述分析,请你给化学平衡状态下一个定义,并分析化学平衡状态具有哪些特征?(启发学生剖析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谁?化学平衡状态的前提、核心、结果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1)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这时反应是否停止了?(强调v正=v逆≠0,平衡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

(2)为什么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强调动和静以及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3)化学平衡状态是不是永恒不变的?(强调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平衡;强调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板书化学平衡状态特征

(1)动:动态平衡;(2)等:v正=v逆;(3)定: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4)变:如果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

比较溶解平衡与化学平衡的建立有何异同?(增强学生的认知结构)

讨论小结化学平衡状态可以从正、逆两个方向建立,只要在相同条件下,按照一定的量配比,不管可逆反应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达到的平衡状态是相同的。

(五)思考练习巩固和深化化学平衡概念 讨论

1.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的可逆反应:

请判断下列各情况是否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1)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浓度。

(2)容器中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3)单位时间生成nmolN2,同时生成3nmolH2。(4)反应混合体系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5)H2的生成速率等于NH3的生成速率。(6)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2.若将0.008molCO、0.008molH2O(g)、xmolCO2和xmolH2通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里,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到800℃达到的化学平衡状态,与在相同条件下通入0.01molCO和0.01molH2O(g)达到的化学平衡状态相同。则x等于多少?

四、课后记载

1.学生对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还是比较好,但是对概念的理解运用解答题目就比较吃力,还待进一步理解巩固练习。

2.除了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二篇: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药物制剂专业课程标准提出:“无机化学课程应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今后从事药物制剂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教学中“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人才。

化学平衡属于无机化学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要求、学生的发展和认知水平,把我号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重视学生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很重要,教材精心设计知识台阶,结合生产实际、通过举例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的延伸,也是今后学习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平衡及氧化还原反应平衡)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因此《化学平衡》是一节承前启后的关键可。化学平衡特点及平多重平衡规则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接触化学平衡前对化学反应速率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要理解化学平衡这一抽象概念及多重平衡规则,教师需要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目标、内容、重难点、方法、及课时分配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3)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表示及多重平衡规则 能力目标:(1)通过回忆比较已学知识,掌握新知识

(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考习惯

(2)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教学内容

(1)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

(3)平衡常数及多重平衡 3.教学重点、难点

(1)化学平衡的建立及其特点

(2)化学平衡常数的表示及多重平衡规则 4.教学方法

在讲授法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发思考,讨论交流并进行归纳。5.课时分配

15-20分钟

五、教学过程

第三篇:化学平衡图像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图像教学设计(800字)

第三节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教学设计

渤海石油第一中学 刘兰芳

【背景分析】

化学平衡图像将数字知识和化学平衡理论融为一体。有关化学平衡的图像试题涉及知识面广,灵活性大。题目大多注重对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是考查学生能力的常见题。考查的图像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有关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像;第二类,是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或它的逆向思维图像;第三类,是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或浓度或质量分数)与时间关系的图像,此类图像既要考虑反应速率的大小,又要考虑化学平衡移动、反应物的转化。【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图像分析能力,但还未有系统的知识结构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首先复习基本要点,让学生对平衡图像有个知识回顾,然后系统复习图像分析的一般方法,最后给出示例具体分析,从而得出一般的分析方法。【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教学结合学生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化学平衡图像的意义,掌握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以及“化学反应的过程图

像”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图像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加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同学之间对图像题的解题方法的讨论分析,体会同伴间互

助学习的必要性。

【重点和难点】

平衡图像解题思路、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

遇到图像曲线的题目,首先应看懂后观察曲线的形状和走向,弄清曲线所代表的是哪些量的关系,明确曲线的起点、终点、交点、折点及零点,用以分析其特点和变化趋

势,再结合题中给定的化学反应和数据,以便进行推理和判断。

一、解题思路(1)、看懂图象

面:图象形状,横、纵坐标的含义 线:走向,变化趋势

点:起点、终点、交点、拐点 是否需作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定量图象中有关量的多少(2)、联想规律,作出判断

①______浓度、______压强、______温度、加_______都可以使速率增大。②增加反应物浓度,减少生成物浓度,向_____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向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向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

二、典型的化学平衡图象

c v 1 2 浓度-时间图(c-t图)

速率-时间图(v-t图)

【典型的化学平衡图像题】

1、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象

此类图象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解题时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等情况。

【例1】:某温度下,A、B、C三种物质的浓度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的转化率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1】

4321 【练1】:某温度下,A、B、C三种物质的浓度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反应物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速率—时间图 此类图象定性地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

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例2】:观察下列图像特点,并描述出改变平衡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1)下述图线的特点是:有一速率是____________改变的,另一速率是_________改变的。

这是改变____________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特征。

1写出化学1)2)求反应物

A V B D(2)下述图线的特点是:正、逆速率都是_________改变的,且改变的_______不同。

这是改变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特征。若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都突越增大,若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都突越减小。

【练2】:对mA(g)+nB(g)pC(g)+qD(g),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可能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可判断出:△H 0 m+n p+q(填>、<、=)【练3】:对于反应mA(g)+ nB(g)pC(g)+ qD(g)

达到平衡后,改变其中某一条件,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t1时刻改变的因素可能是: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这类图象反映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对时间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一定条件下物质含量不再改变时,应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例3】:对于反应:mA(g)+ nB(g)pC(g)+ qD(g),A的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B的转化率和压强的关系分别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T1____T2, 正反应____热

P1 ___P2 m+n___p+q A的转化率

【练4】:对于反应:mA(g)+ nB(g)?P1 ___P2m+n___p+q pC(g)+ qD(g),A的百分含量和温度的关

系、C的百分含量和压强的关系分别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A% ?T1____T2, 正反应____热?P1___P2 【例4 】:对于反应mA(g)+nB(g)t m+n p+q pC(g)+qD(g),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

压强(p1和p2)下,反应物B的百分含量(B%)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1)判断压强高低:

P1_______P2,m+n_________p+q(2)判断温度高低:

T1_______T2,正反应_________热

4、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

B

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或反应物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横坐标为温度或压强。

【例5 】对于反应 mA(g)+nB(g)pC(g)+qD(g)(1)A的转化率和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正反应_________热 m+n____________p+q(2)A的转化率和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正反应_________热 m+n____________p+q A

三、归纳整理

7PaPa解答图像类题目的注意事项:(1)注意物质的转化率与其百分数相反。(2)注意图像的形状和走向是否符合给定反应。(3)注意图像是否过原点。

(4)注意坐标格的数据,也可由它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在方程式里的系数,或据此求反应速率。

(5)注意抓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判断图像正确与否,可加辅助线,常在横坐标上画垂直线为辅助线来判断图像是否合理。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六、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1、浓度—时间

2、速率—时间

3、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压强)

4、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6 7 荐上教版

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荐化学

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3000字)荐初三化学教案

第四篇:化学平衡的移动 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授课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实验的演示,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影响。

创设相关的生活中的情境,加深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直观反映相关的化学知识,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重点: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并判断平衡是如何移动的。

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难点:浓度对化学平衡的移动的速率图的绘画。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法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回顾旧知】:我们上节课主要学习了可逆反应的概念,同时我们也知道了可逆反应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反应就会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同时我们也具体的了解了化学平衡状态下的反应所具备的五个特征,它们分别是?(逆,动,等,定,变)。

每个字代表的具体的含义大家得记住的,它的最后的一个特征是“变”,我们一起来说下变表达的含义。所谓的变指的是当反应条件改变时,原的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我们称这个过程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是需要具体的学习下关于化学平衡的变是如何进行的。

环节二:概念解析,层层深入 化学平衡的移动

【教师活动】:接下来我们结合PPT上的这个移动的过程一起来看下,首先是经过一段时间,反应达到平衡,改变外界的条件,然后促使

V正不等于V逆。这个时候平衡就被破坏了,但我们知道可逆反应是有限度的,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就会达到另一种新的平衡。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平衡的移动。那么现在我们为文字来准确的给它下个定义。即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现在我们在集合PPT上的这个过程再具体的分析下平衡会如何移动的。那么只有原有的反应平衡被破坏了,平衡才会移动,那么平衡被破坏体现在正反应速率和你反应速率不相等。那么数学上是如果出现不相等,就证明存在两种情况,它们分别是大于和小于。那么同样的道理,化学上出现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要么就是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要么就是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这两种情况下,平衡都会移动的。

我们知道可逆反应是可以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即正反向和逆方向。所以平衡若发生移动,要么是正向的,要么是逆向的。当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时,同学们猜想下平衡会如何移动?(正向移动。)同学的猜想是正确。不知道同学们还记不记得老师在讲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时候举得关于拔河的比赛。现在反应处于

当两方僵持在那里的时候,这时有人加到正方中,增大了正方的整体力量,从而导致两方的僵持被打破,而同时两方中间的旗帜就会向正方移动。同样的道理,当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就会向逆向移动。

【提出猜想】: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化学平衡是如何移动的,那么要发生这些移动的前提便是改变外界条件,那么现在同学们结合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猜想下会存在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有影响。【学生活动】:

环节三:实验探究,深入探究

【实验探究】:老师听到同学们说了好几个影响因素了,那我们先把它们罗列下,有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那我们就一一的看下它们是否对化学平衡有影响。说先我们先看下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是否有影响。验证猜想最好的方法就是实化学平衡的移动

验,所以我们接下来就通过实验来看下。

【实验准备】:下面老师做的是关于铬酸根和重铬酸根离子之间的反应。关于这个反应的相关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的第53页的活动与探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平衡(结合板书)。我们要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为了实验操作方便,我们就控制其它物质的浓度不变,改变H+的浓度。若平衡移动了,那么溶液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了。

【实验演示】:下面老师就开始做这个实验了,老师首先向试管里加入4ml 0.1 mol.L-1 的K2CrO4溶液,同学们先观察下现在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是黄色的,即铬酸根的颜色。

接着老师向溶液中滴加1mol.L-1HNO3溶液数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大H+的浓度。)震荡试管,静置一会儿,现在同学们再观察下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颜色由黄色变成了橙色。)这说明反应向正向移动了。

然后老师把这份溶液分成两部分,老师向其中的一份中滴加1mol.L-1NaOH溶液,我们知道碱会和酸反应,老师向这支试管中加了碱,就减少了试管中H+的浓度。同学们再观察下现在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又从橙色变成了黄色。)这就说明反应生成了铬酸根离子,这就说明平衡向逆向移动了。【实验分析】:这个实验证明了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还是有影响的。那么同学们现在结合实验谈谈浓度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的。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就会向正向移动。相反的减小反应物的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向移动。

【解释】:那么有没有同学可以尝试解释下上面得出的这个结论。老师提示下结合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考虑下。(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就会增大正反应速率,当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时,平衡就会向正向移动。)

【强调】:这里老师需要提醒的是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都不变,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图形分析】:我们上节课在讲反应平衡状态的时候有重点的分析过化学反应速率和时间的变化图。老师相信现在PPT上的这个图同学们都已经熟记在心里了。也能很轻松的分析这个图。化学平衡的移动

现在老师想用图形来描述今天我们新学的知识——化学平衡的移动。不知道同学们可不可以很容易的解释了。

我们看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的图像。这幅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释。我们把图形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刚开始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最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当我们向这个平衡体系中加入反应物,这个时候旧的平衡被破坏了,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然后慢慢减少,而逆反应速率则是慢慢的增大。逐渐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了,新的平衡也形成了。这个时候反应就像逆反应方向移动了。同学们现在比较下前后两次的反应速率的大小。(新的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大。)这说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是促使整个反应体系的速率都增大了。

【学生活动】: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减小反应物浓度的情况下的速率变化图形。等会儿老师会让一个同学起来解释下。

【绘制图形】:看来同学们对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图形已经理解了。现在同学们尝试得画下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的速率变化图。

【教师活动】:大家都画的差不多了吧。相关的图形,老师已经放在PPT上了,大家自己对下答案。大家在这里要注意增大生成物的浓度,相应的正反应速率就会增大了。那么平衡就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的。平衡移动后,反应就会正向进行,那么此时反应物的浓度就会减小,那么正反应速率的进行趋势是减小的,相反的逆反应速率就会有增大的趋势。最后两者就会相交于一点然后两者就会趋于一条直线上。

环节四:课堂小结,练习巩固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当外界的条件改变时,旧的化学平衡就会被打破了,那么相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就不会再相等了,这个时候旧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了,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又会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我们把这个过程称平衡的移动,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浓度会影响平衡的移动。

当我们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者减小生成物的浓度会令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相反的额,如果我们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者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都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第五篇: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1

化学平衡一直以来是高考化学的一个难重点,实施新课改以后,教科书上关于化学平衡的相关考点和知识点,已经减少了许多,例如:等效平衡、几种影响化学以后因素的V-t图等等,看似不需要学生在掌握这些知识点。但是往往与之相互矛盾的是:习题册和课后练习上的题目需要应用到这些知识点进行解题,这就给上课老师出了一个难题:这些知识点该不该讲,如果该讲,应该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度最好?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学以致用。化学平衡一直以来,都是比较难的,知识点讲深,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很多概念以及知识点会混淆,且效率不是很高。往往一个班最多有20%到30%的`学生能理解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把知识点讲浅,学生就出现上课听得懂,下课却不会做题的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我积极参与听课,与其他教师交流探讨,设计了一节关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课。化学平衡属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而且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要求较高,传统的课堂模式可能不合乎这块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三个实验视频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到平衡移动的方向,从而总结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而后进行探究,并作对照分析:v正将如何变化?v逆将如何变化?面对这样的改变,平衡将如何应对?如何知道平衡真的移动了?实验探究后得出结论并绘制以上全过程的v — t图,进而推广到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时平衡移动的情况。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2

化学平衡状态这一知识点可以说是高中化学是最难的一个知识点,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往往是老师讲的稀里糊涂,学生听的一塌糊涂。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我在教材的处理上,尽量将本节课的内容简单化,先让学生能够听懂,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教材处理上我将本节课分成导入——例题分析——画图——平衡概念的建立——平衡状态的判断巩固五部分。在导入时利用工业生产上要考虑反应速率和原料转化率提出了化学平衡。并指出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的一个重要特点,利用N2+3H2=2NH3这个可逆反应来讨论反应开始前、反应进行中、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物和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情况,并依据这个变化进行画图,了解了在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从而引出了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并利用“逆、等、动、定、变”这五个字对化学平衡状态进行了总结,最后再通过两组练习,总结类型题中对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标志。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1、本节课是化学理论中的重要的一部分,抽象难懂,所以我采用直接导入,利用工业生产的实际要考虑和原料的转化率,提出化学反应研究的程度——化学平衡。但是,由于和学生切身联系的不是很密切,学生进入的状态有些迷糊。课下我对这样的引课重新设想了一下,从学生学过的可逆反应入手,提出可逆反应的特征: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反应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也就是说,向这样的反应是无法进行彻底的,当它反应到最大程度时是怎样的呢?这样就引出了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是建立在可逆反应的'基础上的,但是这节课对可逆反应却介绍得不是很详细,没有展开介绍。如果这一点要是向我第一条说的那样,就一举两得了。

3、问题难易的设置要适当,否则不能启动学生的思维。过难,学生还不具备回答问题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思维过程难以启动,会出现课堂上的冷场,学生也得不到成功的体验;过易,学生不用思考或略加思考即可完成问题,学生又体验不到探索的乐趣。由于最后一道题,问题设计的过难,学生就有些困惑。

4、课堂上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我自认为这节课我做得还的是比较好的。请同学们回答,一个“请”字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每个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我及时插上一句,“回答得很棒”、“做得很好”,相信这可以对学生进行激励。

5、课程中利用几道反应特征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练习题,感觉不是很好.一方面,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都是我在讲,学生只是在跟着我走,没有形成连贯的思维;另一方面,学生反应不好,理解有难度,特别是对通过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判断化学平衡不太好懂。第一,我在备课时习惯做大量习题,把难理解易错的题都归纳出来,上课时先讲解一下再让学生下去做练习。现在感觉这样做有两个弊端,一是课堂任务加重,导致为了赶进度而忽视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自己做过错过后再听的情况下强。第二,平衡状态的判断难点有: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指同一种物质的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不会判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有没有发生变化。对于这一节,上课时应注意牵引学生思考,课后让学生练习找出难理解的地方,再进行指导。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3

回顾《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过程,反思其教学效果,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教学设计反思

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图像和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其中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习难度较大,因此重难点知识要自然合理穿插引入,设置难易适当的问题,尽量做到内容简单化,达到浅显易懂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化学平衡常数概念、意义的讲解,引导学生从平衡常数角度分析外界条件如何影响化学平衡,并能利用平衡常数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过程中,首先是从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的复习引入到化学平衡的移动,通过演示实验与图像分析把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清晰地呈现出来,而且可以分不同情况加以分析,从本质上剖析和认识勒夏特列原理。其次,通过学生十分熟悉的合成氨反应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定量描述反应的限度,自然地进入化学平衡常数概念、意义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平衡常数角度分析温度为什么能影响化学平衡,归纳总结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然后让学生理性分析预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与能力。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教师先通过编设习题引导学生自我练习,让学生对概念产生感性认识,再提出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点出外界条件改变引起的化学平衡的移动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衡常数改变;另一种是平衡常数不变。最后,教师通过对几个高考图像的讲解指导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效果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验、绘图和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认知度。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足。教师利用实验、绘图和高考图像进行讲解时,自以为是地认为讲解得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从而一笔带过。从课后学生反馈的信息发现,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在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精心地筛选课上例题及课后练习,课堂上多让学生讲,自己只是在旁边提醒、引导、点评,努力实现学生课堂和课后自我突破,否则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下降。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4

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的这节内容也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的探究相结合的,鉴于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教学经验。

一、在教学方法上.

同样采取通过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充分运用交流、提问等手段,在这里为了理解和巩固知识,结合图像教学,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图像。强化运用规律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二、在内容的处理上。

1、鉴于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教学不足的地方,如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理论分析的能力,在这节内容处理上,先以一个实验作案例分析指导,在放手让学生独自探究,效果比上次好多了。

2、学生在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这两个知识点上容易混淆。在这两个知识点上,既有联系性又有独立性,在教学处理上,既要分开又要有机结合。例如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速率都会加快,但学生会错误理解为放热反应方向的速率减小。

三、不足之处:

1、学生实验由于不够熟练,时间上还是有点不够,部分探究活动未能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时间仍然显得不足。

2、往后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5

长郡中学教学开放周,我上了一节题为“化学平衡”的高三复习公开课。课后,感慨良多。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平衡概念比较抽象,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也具有一定难度。“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块的内容,它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学习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卤化烃的水解、酯的水解的基础,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让学生能达到浅显易懂的教学效果就是课堂的最大收获,使之建立起清晰的化学平衡的'观点是本节教学成功的关键。

本节课我的教学主线是:

1.首先向学生灌输一种化学的思想,也就是化学究竟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举了工业上合成氨的例子,即如何来正确认识一个化学反应,提出了四个字“质”—质变,反应物可以生成生成物;“量”质量、物质的量;“能”能量的变化,即吸热和放热;“效”—效率、效果,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以此来引入新课。

2.回顾化学平衡知识点,提出可逆反应的定义,以及可逆反应的特征。

3.从可逆反应入手,结合几个高考里面经常出现的图像,提出化学平衡的概念。并有学生归纳总结化学平衡的特征。

4.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即化学平衡的判据。

5.课堂练习题目巩固知识点。

进入高三复习已经两个多月时间,感觉自己还是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复习方法。归结起来也就是:“诊断练习”——“知识点回顾”——“走进高考,高考真题赏析”——“重难点突破”——“课堂练习”。两个多月下来,感觉效果不错,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就是课堂上学生活跃力不够。到了高三全是复习课,学生已经有了对知识的认知,以前总感觉这样很正常,但是听了师傅的课才发现,原来不是这样的。师傅的课堂,充满了所谓的“人文关怀”,师生配合非常好,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突出,而且有很多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这在我的课堂上是没有的。这段时间我也在反思这个问题,也请教了备课组很多专 家和老师。主要原因是,自己讲得还是太多了,生怕学生不会,生怕学生遗漏一些知识点。但是忽略了这是复习课,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基础的知识点,已经通过自主预习、复习,早已经掌握,因此提不起兴趣也是很正常的。

其实从上次上完组内“硫及其化合物”公开课后,结合了很多老师给我的意见我也在进行自我调整,反思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讲,自己在旁边只是提醒、引导、点评。明显能感觉到学生的兴趣提上来了,而且非常高涨。当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别的同学都能比较认真地听着,然后进行补充。学生的兴趣起来了,因此成绩的提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个人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传给学生的是方法、兴趣、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审视问题的穿透力。让学生感到这门课学起来简单就是你的本事,这应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教研上最该投入精力的一面,更是真正站在学生立场为他们着想,而且这样更能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6

作为原理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它的形成是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不断循环进行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的能力。

就我本人的这节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平衡常数的概念、意义,在此基础之上我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获知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平衡常数角度分析温度为什么能影响化学平衡,归纳总结温度对平衡的影响;然后让学生理性分析预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根据所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提出实验方案——讨论评价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获得信息——验证预测,从而使学生亲身体验完整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与能力。最后本节课教师给学生点出外界条件改变引起的化学平衡的移动有两种情况,新的平衡状态一种是平衡常数改变,另一种是平衡常数不变的,这样为部分学生将来在研究有些题目中提到的等效平衡建立基础。最后通过学生解决问题来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

就这节课在实施过程中,对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是通过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本节课更加注重了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预测、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方案、获得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相结合,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实验探究能力。

在课的结束时通过合理设计习题,既巩固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知道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体验学习化学的价值。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7

【设计思想】

本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由高炉炼铁发问,从化学实验入手,观察并体验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形成一个从感性(实验)上升到理性(原理、规律),再从理论到实践的的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2和选修4中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关知识,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计算,对速率与时间的函数图像有了初步的概念与应用。

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对问题提出一科学假设一实验验证一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有了深刻体会。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分析“浓度实验”,“压强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

(3)采用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4)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与素养

2、评价目标:

(1)通过“浓度实验”,“压强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索的水平(定性水平、定量水平)

(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诊断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视角水平、内涵水平)

(3)通过分组实验,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上都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适当,课堂教学探究性的问题和环节比较多,在提出问题→科学猜想→实验验证→得出规律→反思提高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研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时,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实验:氯化铁与硫化钾溶液的反应,创新使用点滴板实验,控制变量的试验方法得以充分体现。除了书中提及的改变不同反应物的浓度之外,还特意从学生的思维和质疑出发,用KCl固体(无关生成物)加入到原平衡体系中,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讨论,让学生真正理解改变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原因。

在自我反思和与听课教师的交流中,我也发现课堂中的一些问题与不足。1、在教学过程中,我的面部表情比较单一,讲授知识和组织活动过程中音调变化不明显,没有抑扬顿挫之感。

下载化学平衡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平衡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化学平衡状态这一知识点可以说是高中化学是最难的一个知识点,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往往是老师讲的稀里糊涂,学生听的一塌糊......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化学平衡教学反......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1 回顾《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过程,反思其教学效果,我有以下几点感悟。一、教学设计反思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图像和大量生动形象的......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平衡概念比较抽象,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也具有一定难度。“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块的内容,它是中学化学的重要......

    化学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化学平衡贯穿高中必修与选修内容,主要体现在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和选修四“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主题中,承前而又......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第三节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教学设计 【背景分析】 化学平衡图像将数字知识和化学平衡理论融为一体。有关化学平衡的图像试题涉及知识面广,灵活性大。题目大多注重对知识综合应......

    教学设计(化学平衡第一课时)五篇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

    高二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高二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曾宪基 对化学平衡这节课,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我觉得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网络资源的辅助性和必要性在这节课上得到了体现。下面我从以下两点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