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4节免疫调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及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2.能力目标:
(1)能够概括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能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通过课堂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免疫调节可以杀灭病原体,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一样,对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还记得免疫的概念吗?(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异性的保护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异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的功能是什么?①防卫功能②监控和清除功能
根据免疫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与病原体发生作用的一般顺序,我们又将免疫系统划分为三道防线。请同学们翻到必修3的第36页,给大家1min时间预习三道防线的内容。思考三道防线如何消灭病原体? 【板书】第4节免疫调节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的功能。2.第二道防线
没有被第一道防线消灭的病原体继续攻击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的功能。【提问】这两道防线有何特点呢?
这两道防线的主要功能是杀灭侵入人体的大多数病菌。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所以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承接】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因为不具有特异性,所以作用效果也很弱,如果前两道防线被突破,就需要第三道防线起作用了。提问:第三道防线由什么构成呢?(板书: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ppt显示其组成和分类)。3.第三道防线 【过渡】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并且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又称为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呢? 当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就会产生特异性免疫来对付这种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又被称为抗原,而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被称为抗体。抗原、抗体具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来学习一下抗原。
(板书:抗原,ppt显示抗原的概念,并讲解)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过渡】抗原与抗体有何联系了? 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板书:抗体,ppt显示抗体的概念,并讲解其特点)
抗体是一种球蛋白,抗体分泌出来后,到哪儿起作用呢?
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还存在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母乳喂养的孩子,在哺乳期间不容易生病,就是因为婴儿直接在母乳中获得了抗体。【思考讨论】:细胞中与抗体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过渡】根据抗原、抗体的特点,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它们是如何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呢?同学们阅读课本37页第三段并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1、特异性免疫分为哪几种?
2、分别是由什么细胞起主要作用?
(三)、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ppt显示特异性免疫的分类,根据图片讲解)
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通过B细胞产生的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而通过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的方式称为细胞免疫。【过渡】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我们先来学习这些淋巴细胞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如何杀灭抗原?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1.体液免疫过程(板书)【过渡】体液免疫的过程中,首先要有一个敌我识别的阶段;然后就是的反应阶段;最后就是消灭敌人的阶段。
(ppt逐步显示体液免疫过程,并逐渐进行讲解)
病原体进入体内后,大部分先由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将隐藏的抗原特征暴露出来,才能进一步的发生作用。(吞噬细胞就像学校的保安人员,先抓住混进学校的坏人,再找出证据,之后交给警察处理。)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少数抗原因抗原特征暴露在外部,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这样,B细胞受刺激后就进入下一阶段。
【引导】这一阶段实现了对抗原的处理、呈递和识别过程。
第二阶段,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过渡】这一阶段主要是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浆细胞合成抗体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第三阶段(ppt显示第三阶段,学生观察、老师讲解)在这一阶段,抗原成为被作用的对象,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例如,①抗体与入侵的病菌结合,可以抑制病菌的繁殖或是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从而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②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等等。【引导】第三阶段主要是发挥免疫效应。大家从这一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吗?记忆细胞好像没有发挥作用,大家思考一下,产生的记忆细胞的有何作用? 记忆细胞可以在体内抗原消失后很久仍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记忆细胞就会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思考讨论】显示完整的体液免疫过程,并根据体液免疫过程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1)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
(2)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哪一种细胞快速分化增殖,并形成什么细胞?属于哪种细胞增殖方式?
记忆细胞分化增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属于有丝分裂(3)吞噬细胞的作用?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物。(4)记忆B细胞与浆细胞有什么区别?
记忆B细胞:①寿命长,能记住入侵的抗原。②能分裂,产生浆细胞。浆细胞:①寿命短,不能分裂。②能产生抗体 2.细胞免疫的过程 病毒会侵入机体细胞,有的致病菌寄生在宿主细胞体内,然而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那么,消灭这些病原体要通过什么途径呢?这就要靠细胞免疫呢。和体液免疫一样,细胞免疫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经吞噬细胞处理使抗原特征暴露出来后呈递给T细胞;第二阶段是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第三阶段是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
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抗原
靶细胞
产生效应的细胞
浆细胞
效应T细胞
产生效应的方式
抗体与抗原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破裂,释放抗原
相互联系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消灭入侵的病原体,是不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越强越好了?免疫系统还有哪些功能呢?这就是下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小结:下面我们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根据三道防线的特点将它们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体学习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异同。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 第4节免疫调节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特异性免疫 1.抗原 2.抗体 3.体液免疫 4.细胞免疫
七、教学设计反思
免疫调节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处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让一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让一些过程变得更加直观,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很好地达成三维目标。但在本课中,因为活动较多,所以怎样安排教学使得学习变得容易些、愉快些、有效些,就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我特意设置了相应的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参与讨论,主动构建地整理知识,感受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在整个认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入赏识性评价,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不足之处是时间较紧,收放欠自如。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王艳江
第二篇:免疫调节复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
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理解)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认同)和高考的具体要求,确定本节课的复习导引。
四个考点:
1、免疫系统的组成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比较
3、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
4、免疫失调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首先通过典型性例题切入,而后分层次进行探究。)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问题探究】如图(图略)为某生物体中的一系列生化反应示意图,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场所1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 b.过程a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过程b产生的物质x可以和y特异性结合 d.细胞c和细胞e中核酸完全相同
对题目的分析、运用:
①请学生选择答案并讲明理由;②对题目的图形进行分析,利用突破点(物质x;场所1,场所2),强化审题的方法;③分析外源异物y能否直接作用于细胞a细胞b,分析一般途径;④总结免疫系统组成的三个层次(可以利用‘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进行总结)。
【问题拓展】?免疫系统的组成
通过对图形进行分析,完成以下内容(图略)
①图形的进一步完善,淋巴因子的作用,免疫系统的构成 ②补充溶菌酶的来源
③延伸:免疫的三道防线
【体验高考】:(2011?重庆卷,3)
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二)、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内容
问题导引:如图(图略)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a是效应淋巴细胞
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题目的运用:①吞噬细胞的分布特点,与t、b细胞分布的区别;②吞噬细胞的作用;③免疫调节的方式
【过渡】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对这两类免疫中的有关问题咱们做一个简单的探究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问题探究】
①完成表格的填写(表格略)
②对照表格和之前的内容,请同学们尝试写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问题拓展、核心突破】
①以学生为主导,分别写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②讨论、完善免疫过程,并延伸到二次免疫;
③进一步探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过渡】在这部分内容中,抗原与免疫活性物质也是高考常考的考点。
3、抗原和抗体比较 【核心突破】
①由抗原的异物性,探讨免疫的功能(防卫、监控、清除);②抗原大多为蛋白质,可以与基因工程联系;③由抗毒素和凝集素分析抗体的具体作用;④利用下面的高考题分析做题的方法技巧,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进一步介绍淋巴因子的有关内容。
(2011?大纲全国卷,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利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免疫调节》的内容复杂而且细节多,通过问题立教将复习课的各个环节通过问题进行串联,精心挑选问题,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合理运用,将本节课内容进行系统有效的复习。
第三篇:《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第4节免疫调节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林祖荣
——本文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稳定与环境》教师教学用书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三.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多而复杂,学生学习会感到比较困难。教学时可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学生通过初中生物学习已有所了解,近年来媒体的宣体,也使得艾滋病的知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对于艾滋病的问题的讨论学生应该是会比较感兴趣的。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艾滋病及防治方面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可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4)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5)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通过以上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所面临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是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让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的知识,分析讨论人体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教师可指出,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人被HIV感染后,也并不立即得病,一般有几年时间的潜伏期,这是什么原因?要求学生分析出人体防御病原体的途径以及其这些途径的特点,最后对人体的三道防线作归纳。
在三道防线中,第一、二道防线是比较好理解的,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抗体,所以可从体液免疫开始讨论。抗体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相关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如果觉得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和分析有困难,教师也可以通过问题带着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要让学生分析清楚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与抗体形成的关系。最后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归纳体液免疫的过程。
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中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可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细胞免疫的教学,最后进行归纳。在分析清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从分析比较中引导学生考虑,在免疫过程需要哪些成分参与呢?引入免疫系统的组成。由于已清楚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关于免疫相关的成分大多已涉及,此时只需引导学生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对免疫系统的组成进行归类就可以了。前面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的防御病原体对人体的危害,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机体对外来的物质不加选择地当成有害物质进行攻击,会有什么后果?如果机体把自身的物质当成异物进行攻击会有什么后果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列举一些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疾病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而使学生明确,正常的免疫功能是维持内环境稳定所必需的,但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可能引起机体功能的紊乱。免疫系统只有防御功能吗?可从艾滋病的死因引出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关于免疫学的应用,课本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其中疫苗应用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初中生物学中也已学习过,让学生作简要的回顾,然后例举一些实例作简要的分析即可。利用免疫原理进行疾病的检测学生比较陌生,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一方面解决器官的排异问题,克服免疫抑制药物对人体免疫力下降的影响,通过器官克隆以及运用人造器官等方法解决供体器官等,都离不开科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解决目前供体器官严重不足的问题需要人们科学地认识器官移植,更需要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心。最后,可要求学生收集关于艾滋病或器官移植方面的资料,在校内或社区举办一次相关的宣传活动。
第四篇: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2.理解和区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3.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特点
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人体的免疫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对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具体组成、免疫的具体过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等相关知识没有接触过,因此对于免疫过程的掌握和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要突破的知识难点。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激发兴趣 播放视屏《康熙因痘得福,继位成天花防治专家》
问题:
1.康熙是靠什么战胜天花的?
2.影片中提到的“种痘法”原理是什么?
3.康熙为什么终身再也不会得天花?
认真观看视屏,注意视频中的细节,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视屏中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欲望。
自主学习
知识初探
一、自主阅读教材35至36页内容,并思考完成如下任务:
1、说出免疫系统由什么组成。
2、依次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3、比较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二、学生代表发言,发表自己对知识点的初步理解 使学生对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有自己的初步理解。
小组探究
加深理解
一、给学生观看“艾滋病”的介绍视频,引导学生分析艾滋病的致病机理;
二、给学生分配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教材36页资料和曲线,思考相关问题,说出第三道防线的作用;
三、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不同特点 观看视屏,了解艾滋病的致病机理;小组合作,对资料和曲线进行理解分析;仔细阅读教材,描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找出两种免疫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选派小组代表,上讲台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 锻炼学生的资料分析和知识处理能力,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难点突破
一、结合各组的讨论情况,予以点评;
二、总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特点和二者的区别;
三、提出二次免疫的概念,结合疫苗注射的实例和相关二次免疫的曲线图,引导学生找出二次免疫的特点:更多、更快、更强。 听取教师讲解,认真做笔记,对不明住处提出疑问 使学生对当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更好地掌握,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知识巩固
回顾课题导入时的视屏后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应用当堂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疑问。 思考课前导入时留下的疑问,应用当堂知识予以解答。 使对所需知识灵活运用。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2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3)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人体三道防线的具体内容,知道一些诸如淋巴结、淋巴细胞、抗体、计划免疫、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但由于学习时间较长,因此对于以上知识点的认识可能会有些模糊。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解释艾滋病的死因。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利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的能力。
2.根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所学知识,关注自身健康,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评论(0)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评论(0) 学时难点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从内环境稳态切入,让学生意识到仅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是不行的,要抵抗外来病原体和体内异常细胞必需靠免疫调节。
展示“泡泡男孩”图片和有关艾滋病宣传图片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分析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教学意图: 体会免疫调节的重要性,观看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2【活动】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教师活动: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课前预习学案(见附后学案),由学生互相评价。
教师提醒:B细胞与T细胞的来源与存在部位
学生活动:
预习课本35页“免疫系统的组成”,完成课前学案。并进行交流。
教学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通过互评找到错误,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动3【活动】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
思考:1、第一、二道防线是一出生就具备的,那说明人体通过什么方式获得?
(小结前两道防线的作用和在进化上的意义:人体的这两道防线是人体一出生就具备的,通过遗传获得,是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机制。)
2、第三道防线也是对多数病原体都起作用吗?其作用是否也具有先天性?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通过课上与课前预习,归纳三道防线和所起到的作用。
总结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其特征,对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做详细讲解:(当病原体接触人体时候,先由第一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发挥阻挡的作用,当部分病原体进入到内环境中,则由第二道防线发挥吞噬和杀灭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前两道防线能够阻挡病原体对人体的侵袭,但前两道防线都被攻破时,则由第三道防线发挥更强大的免疫作用。)
教学意图:
从生活实际入手,通过一些生活习惯体现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使学生明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通过学生自主的思考,掌握前两道防线的先天性及非特异性的特征。
活动4【练习】反馈练习1
1.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呼吸道黏膜分泌黏液粘附病原体
C.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链球菌
D.感冒病毒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活动5【讲授】相关概念:抗原和抗体
教师活动:在学习第三道防线该如何发挥免疫功能之前,我们先学习两个相关的概念,抗原和抗原决定簇。
1、什么是抗原?抗原有哪些特点?
2、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时,会如何发挥特异性免疫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呢?
学生活动:理解概念,观察图片
教学意图:通过例子说明抗原的特征。进一步强化特异性免疫的特征。
活动6【活动】三、体液免疫
教师活动:
1、展示学生构建的体液免疫的过程图,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2、观看体液免疫动画
学生活动:交流展示、互评
教学意图:展示学生课前制作的流程图,通过比较和评价,学生通过交流,找到不足,进一步对流程加深理解。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
a.当病原体进入体内后,先由什么细胞发挥作用?吞噬细胞能否在这种情况下就把抗原消灭掉呢?如果不能,它又将把抗原传递给什么细胞?
b.最后由什么细胞感应到抗原的入侵,而它又作出怎样的反应呢?
c.抗体由什么细胞产生?它有和作用?为什么说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d.记忆细胞起到什么作用?它能否继续分化?
学生活动:根据所学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教学意图:逐步让学生了解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
教师活动:
3、二次免疫和第一次免疫相比,速度和强度有何特点?如果病原体一进入人体就被吞噬细胞吞噬并消灭,是否属于第三道防线的免疫作用?
学生活动:分析曲线,找出二次免疫的特点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曲线的能力
教师活动:
4、展示正确的流程图,并对体液免疫的过程进行总结。
学生活动:修正自己的模型
教学意图:体会构建模型的过程是不断检验和修正的
活动7【练习】反馈练习2
2、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细胞5仍具有分裂能力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活动8【活动】四、细胞免疫
教师活动:
1、展示学生构建的细胞免疫的过程图,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2、观看视频,让学生“音配像”
学生活动:交流展示、互评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规范性,进一步理解细胞免疫过程
活动9【练习】反馈练习3
3、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细胞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
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
C.c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d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活动10【活动】小结: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点
教师活动:
再次展示两种免疫方式的过程图,总结
相同点、不同点及其联系。
学生活动:
通过讨论,总结两种免疫方式的异同点和联系。填写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表。
教学意图:
通过比较两种免疫方式的异同点,自主掌握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活动11【测试】课堂检测
1.人免疫系统中大量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
A.巨噬细胞 B.T淋巴细胞
C.致敏T细胞 D.浆细胞
2、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 ( )
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B.形成浆细胞
C.形成效应T细胞 D.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3、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8.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
D.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
4、如图为人体内的浆细胞结构图,那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都由B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
B.发挥免疫效应时,该细胞能直接消灭抗原
C.该细胞参与的免疫称为细胞免疫
D.抗原第二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的增殖速度比初次侵入时快,数量比初次侵入时多
5.下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B细胞和T细胞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并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①和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该免疫过程有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参与,因此属于细胞免疫过程
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因为③过程可迅速完成
活动12【作业】布置作业
复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二者的关系,预习完成下一课时学案
活动13【活动】附:本节课学案
附: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预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学习重点:
抗原和抗体的知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阅读课本35页“免疫系统的组成”,完成下列问题:
1、免疫是机体的一种 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 、排除 ,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可分为 和 。
2、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资料,讨论以下问题:
资料1 :皮肤大面积烧伤病人往往要入住洁净的加护病房(重症监护室)
资料2: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问题:皮肤烧伤的病人为什么需送入洁净的加护病房?皮肤对我们人体有什么重要作用?为什么清洁的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猜测皮肤还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小组合作分析,得出结论:以上属于免疫系统防卫功能中的第 道防线。
资料3:家里养狗的同学可能留意到,当发生意外创伤的时候,会用自己的舌头吮舐伤口
资料4:皮肤破损后,往往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如疼痛、发红、肿胀等,一段时间后可能还会流脓
问题:小狗舔伤口是因为疼还是有什么作用?皮肤流脓又是怎么一回事?
小组合作分析分析,得出结论:以上属于免疫系统防卫功能的第 道防线。
思考:我们自小打的各种疫苗有什么用,疫苗所起的作用属于上述的非特异性免疫吗?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反馈练习】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呼吸道黏膜分泌黏液粘附病原体
C.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链球菌
D.感冒病毒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三、特异性免疫过程
1、体液免疫
阅读教材,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吞噬细胞在体液免疫中的功能是什么?
2、抗原最终呈递给B细胞有几条路径?为什么有的抗原需要经过吞噬细胞、T细胞,最终再给B细胞?
3、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什么细胞?这些功能有何不同?
4、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机体的反应速度为什么比第一次的时候更迅速、高效? 5、为什么抗体与抗原结合就可以消灭它呢?
构建体液免疫过程模型:
【反馈练习】
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细胞5仍具有分裂能力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2、细胞免疫
思考:1、细胞免疫是哪种细胞在发挥主要作用?
2、什么是靶细胞?
3、T细胞怎样识别靶细胞?
4、T细胞如何使靶细胞裂解?
5、病原体最终是由谁清除的?是随着靶细胞的裂解而死亡的么?
结合体液免疫的学习,总结细胞免疫的流程图。
【反馈练习】
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细胞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
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
C.c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d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课堂小结:
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活动14【讲授】板书设计 活动15【讲授】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一课时,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中的重点章节。主要讲述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各种免疫细胞、免疫物质的作用等。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很复杂,又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可是书上的内容和附图过于简化,反而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上采取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处理:如展示免疫系统三道防线视频动画,播放艾滋病病毒侵染人体的资料及课下学生搜集的资料分析等活动,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个难点做铺垫。对于体液免疫的教学,让学生课前根据学案要求,结合课本体液免疫的示意图阅读教材进行问题讨论,然后用流程图的形式构建体液免疫的过程,细胞免疫的过程则利用课件动态演示的辅助手段,使学生有个直观印象,再来层层深入探讨相关问题,最后用图表表现出简单过程。在学生观察、分析动画过程的基础上,具体总结、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找出它们的关系和规律,在在课堂上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讲授,不断地用图表、用视频材料等对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让一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让一些过程变得更加直观,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很好地达成三维目标。
在引言中,我让学生了解到了免疫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内容,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了真爱生命、珍爱健康的重要意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但在本课中,因为活动较多,所以不足之处是时间较紧,收放欠自如。最后细胞免疫讲的比较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只能留到第二课时来总结了。因此,对于教学手段的选择还是应该精简,安排教学应使学习变得容易、有效,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所以今后在教学设计上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还是让学生放在课下来完成。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点拨总结即可。
第五篇: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研究性学习
将班上同学分为4个小组,分别搜集以下有关内容的资料:疫苗的发明与应用、免疫学在各种疾病的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器官移植 搜集资料,形成本组的发言稿,并推选发言代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免疫学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活。
课堂交流、讨论、小结 免疫学的应用
组织学生讨论:你知道哪些疫苗?对什么病起作用?
引导学生回顾人教版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中用来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的科学史: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这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其中的荧光标记法就是免疫荧光标记法,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抗体标记上荧光素制成荧光标记物,再用这种荧光抗体与细胞膜上的相应抗原结合,使细胞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发荧光。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讨论:为什么器官移植难以成功?免疫抑制药物对人体免疫力起什么作用?如何解决供体器官短缺问题? 展示交流搜集的有关疫苗的资料
回顾与思考
阅读、分析、讨论 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感受免疫学的应用为治疗和预防人类疾病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认识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充分利用课本已有的科学史素材为教学服务,让学生感受免疫学技术对生物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充分认识到科学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也从器官移植供体不足中认识到科学的局限性。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技术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唤起爱心。引入科学史,建构调节网络的概念
提出疑问:20世纪以前,人们只知道神经调节,1902年,促胰液素的发现使人们发现了体液调节,随后,人们又发现了二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现在我们学习了免疫调节,免疫调节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有关吗?为什么把它们称为“完整的调节网络”呢? 介绍资料:20世纪70年代末期,瑞士学者Besedovsky等首次获得了神经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证据,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假说。近十多年来,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中有了突破性进展,从分子水平上找到了两者之间的统一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神经免疫内分泌学。
思考、阅读、思考 让学生感受到三大系统之间存在的有机联系,它们共同协调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从而主动构建调节网络的概念;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明白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又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小结反馈 板书设计
三、免疫学的应用
1、疫苗的发明与应用 征服传染病
2、临床检测与科学研究 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的特性
3、器官移植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四、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再次回顾本节内容,掌握要点。完成练习。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课后拓展
查找资料:骨髓移植适合哪些病?骨髓库里保存的是什么?获取造血干细胞的方法有哪些?你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吗? 查找资料与思考 全面认识骨髓移植,消除因不了解带来的恐惧,唤起爱心。教学反思
1、整合科学史教育的途径很多,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都给学生展现了一个广阔的天空。
2、教师对科学史素材的搜集、学习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提升的过程。实现教学相长。
2、科学史的教育功能很多,但也不能奢望每一次整合都达到多种教育功能,只要能使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我们都不妨试一试,因为这是一条值得我们去探索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