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评课搞

时间:2019-05-13 01:1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掩耳盗铃》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评课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掩耳盗铃》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评课搞》。

第一篇:《掩耳盗铃》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评课搞

寓言《掩耳盗铃》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掩耳盗铃》。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选自,讲了一个盗铃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结果被当场发觉的故事。教材叙事条理清楚,结构完整,短小精炼,对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出于对本班实情的分析,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故事讽刺了那些自己欺骗自己的人,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这种人是极可笑的。

2、说教学目标

(1)学习本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3)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这则寓言。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在课外已有所了解,四年级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转折期,学生好奇心让他们对语文学习抱着较高的兴趣和热情,这对语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最初的优势,并努力让他们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语文课既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期待又要注重学生最初语言文字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课堂规范的养成。要鼓励多角度思维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说辅助手段

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再现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意,引起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

2、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教师点拨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播放动画,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尊重学生爱好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动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用阅读期待产生探究的原动力。

(二)明确目标,整体感知。读通全文是理解问题的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保证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并给予及时评价,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学生学好课文的自信心,能自主复述,从而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初读中强化了记忆,树立了条理。

(三)理解内容,揭示寓意。从阅读的阶段目标来看,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投入,把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空间,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我先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补充故事的结尾。生活中类似“掩耳盗铃”的事情很多,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这个问题看似平淡,实则是课堂上的又一次小高潮,将学生的认知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最终回归生活。

我们学习寓言故事不只是要读懂内容,领会寓意,更主要的是要会运用,为此我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可以说是对本堂课教学目标的反馈,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来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掩耳盗铃》,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明辨盗铃人的错误做法,结合生活实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故事来说明生活中某个道理的一种文体。【教学重点】:在读描写人物言行和心理的语句时,要注意读出人物的心情。【教学难点】:了解寓言这种文体;通过故事内容,在表演、讲述等活动中,感悟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具准备】:

1、铃铛。

2、教学课件。

3、词语卡片。

一、引导谈话,揭示课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3、课题中有两个生字,这两个生字你掌握了吗?现在老师板书,谁愿意试着把这两个字的写法告诉大家。在学生的提示下,板书“掩耳盗铃”,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请看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三、课堂自学,深入理解。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掩耳盗铃”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掩耳盗铃》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体会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

(1)“ 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我干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

六、整理小结,作业布置。

1、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2、作业:把这则寓言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以及朋友听。

(三)板书设计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

《掩耳盗铃》是一篇成语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常用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这个故事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 不难理解,不过对其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在上这节课时,我本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首先从课题入手质疑:什么是“掩耳盗铃”?通过查字典理解“掩”和“盗”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掩耳盗铃”就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的意思。紧接着我就追问:这个人为什么要捂着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呢?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偷铃人的心理活动:“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是就听不见了吗?”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在在引导学生揭示寓意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把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如:偷铃的人认为把耳朵掩起来就听不见铃声了,对吗?铃铛一碰就会响,偷铃人知道这个常识吗?他最后偷到铃铛了吗?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逐步把故事的寓意突显出来。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能说出偷铃人很愚蠢,很笨,是个自作聪明的人。最后我再小结归纳,板书“自欺欺人”,并出示完整的寓意。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虽然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掩耳盗铃》评课稿

今天,聆听了李老师执教的语文S版四年级的一篇寓言故事——《掩耳盗铃》。李老师亲切自信的教态、娓娓动听的教学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通过谈话引出课题,再让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学生引入预设的情境中。通过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逐步落实目标,达到预期目的。其教学亮点有:

一是设置悬念,探究性学习。

由于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它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的。因此,李老师紧紧抓住文体特点,并结合四年级儿童的好奇的心理特点

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在课堂多个环节,她都设置了悬念 这样能自然地下一个教学预设环节,并为后面的教学进程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的研究,不做单纯的教书匠,而力求做一名科研型的教师。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李老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掩耳盗铃》这一课,就非常注重这一点。《掩耳盗铃》李老师要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完成生字的教学、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进行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的训练,着实不容易,而她却做到了。她本着“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遵循了这一原则,在带领学生探讨、研究本课时,能有针对性进行思维训练,而且非常自然、贴切。

二是抓住一点,统领全文。

在整堂课中,李老师始终抓住“耳和铃”不断地循环推进,使学生逐步理解寓意。利用简单凝练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使学生对寓意的理解趋于理性化。

三是心中有学生,评价促发展。

李老师的这节课中,当学生出错时,总能及时指出并鼓励学生再思考,这样,学生在出错时也不会担心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了。不难看出李老师的心中把学生放在首位。李老师注意课堂的即时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较准确得体,能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作不同的评价,能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就拿读完课文后来讲,李老师的评价语言就比较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

语文课堂是缺憾的艺术。我听了这节课后,有两点想法,提出来与大家商榷。一在个别朗读时对那部分听的同学指导不足,其实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二是可能是由于紧张,板书滞后了。

第二篇:《掩耳盗铃》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评课搞

寓言《掩耳盗铃》说课稿

说课人:王开明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掩耳盗铃》。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了一个盗铃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结果被当场发觉的故事。教材叙事条理清楚,结构完整,短小精炼,对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出于对本班实情的分析,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故事讽刺了那些自己欺骗自己的人,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这种人是极可笑的。

2、说教学目标

(1)学习本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这则寓言。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在课外已有所了解,三年级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转折期,学生好奇心让他们对语文学习抱着较高的兴趣和热情,这对语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最初的优势,并努力让他们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语文课既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期待又要注重学生最初语言文字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课堂规范的养成。要鼓励多角度思维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

2、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教师点拨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播放动画,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尊重学生爱好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动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用阅读期待产生探究的原动力。

(二)明确目标,整体感知。读通全文是理解问题的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保证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并给予及时评价,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学生学好课文的自信心,能自主复述,从而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初读中强化了记忆,树立了条理。

(三)理解内容,揭示寓意。从阅读的阶段目标来看,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投入,把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空间,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我先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补充故事的结尾。生活中类似“掩耳盗铃”的事情很多,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这个问题看似平淡,实则是课堂上的又一次小高潮,将学生的认知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最终回归生活。

我们学习寓言故事不只是要读懂内容,领会寓意,更主要的是要会运用,为此我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可以说是对本堂课教学目标的反馈,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来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

2013.9.1

2《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主备人:王开明

【教学目标】:

1、学习《掩耳盗铃》,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明辨盗铃人的错误做法,结合生活实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故事来说明生活中某个道理的一种文体。

【教学重点】:在读描写人物言行和心理的语句时,要注意读出人物的心情。

【教学难点】:了解寓言这种文体;通过故事内容,在表演、讲述等活动中,感悟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一、引导谈话,揭示课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3、课题中有两个生字,这两个生字你掌握了吗?现在老师板书,谁愿意试着把这两个字的写法告诉大家。在学生的提示下,板书“掩耳盗铃”,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请看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三、课堂自学,深入理解。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掩耳盗铃”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掩耳盗铃》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体会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

(1)“ 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我干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

六、整理小结,作业布置。

1、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2、作业:把这则寓言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以及朋友听。

(三)板书设计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自欺欺人)

2013.9.12

第三篇:《掩耳盗铃》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评课搞 2

寓言《掩耳盗铃》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掩耳盗铃》。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选自,讲了一个盗铃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结果被当场发觉的故事。教材叙事条理清楚,结构完整,短小精炼,对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出于对本班实情的分析,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故事讽刺了那些自己欺骗自己的人,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这种人是极可笑的。

2、说教学目标

(1)学习本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3)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这则寓言。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在课外已有所了解,四年级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转折期,学生好奇心让他们对语文学习抱着较高的兴趣和热情,这对语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最初的优势,并努力让他们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语文课既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期待又要注重学生最初语言文字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课堂规范的养成。要鼓励多角度思维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说辅助手段

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再现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意,引起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

2、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教师点拨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播放动画,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尊重学生爱好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动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用阅读期待产生探究的原动力。

(二)明确目标,整体感知。读通全文是理解问题的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保证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并给予及时评价,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学生学好课文的自信心,能自主复述,从而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初读中强化了记忆,树立了条理。

(三)理解内容,揭示寓意。从阅读的阶段目标来看,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投入,把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空间,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我先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补充故事的结尾。生活中类似“掩耳盗铃”的事情很多,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这个问题看似平淡,实则是课堂上的又一次小高潮,将学生的认知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最终回归生活。

我们学习寓言故事不只是要读懂内容,领会寓意,更主要的是要会运用,为此我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可以说是对本堂课教学目标的反馈,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来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掩耳盗铃》,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明辨盗铃人的错误做法,结合生活实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故事来说明生活中某个道理的一种文体。【教学重点】:在读描写人物言行和心理的语句时,要注意读出人物的心情。【教学难点】:了解寓言这种文体;通过故事内容,在表演、讲述等活动中,感悟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具准备】:

1、铃铛。

2、教学课件。

3、词语卡片。

一、引导谈话,揭示课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3、课题中有两个生字,这两个生字你掌握了吗?现在老师板书,谁愿意试着把这两个字的写法告诉大家。在学生的提示下,板书“掩耳盗铃”,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请看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三、课堂自学,深入理解。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掩耳盗铃”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掩耳盗铃》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体会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

(1)“ 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我干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

六、整理小结,作业布置。

1、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2、作业:把这则寓言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以及朋友听。

(三)板书设计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

《掩耳盗铃》是一篇成语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常用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这个故事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 不难理解,不过对其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在上这节课时,我本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首先从课题入手质疑:什么是“掩耳盗铃”?通过查字典理解“掩”和“盗”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掩耳盗铃”就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的意思。紧接着我就追问:这个人为什么要捂着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呢?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偷铃人的心理活动:“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是就听不见了吗?”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在在引导学生揭示寓意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把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如:偷铃的人认为把耳朵掩起来就听不见铃声了,对吗?铃铛一碰就会响,偷铃人知道这个常识吗?他最后偷到铃铛了吗?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逐步把故事的寓意突显出来。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能说出偷铃人很愚蠢,很笨,是个自作聪明的人。最后我再小结归纳,板书“自欺欺人”,并出示完整的寓意。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虽然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掩耳盗铃》评课稿

今天听了郑老师执教的语文S版四年级的一篇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老师通过谈话引出课题,再让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学生引入预设的情境中。通过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逐步落实目标,达到预期目的。其教学亮点有:

设计自己的教学。在课堂多个环节,她都设置了悬念 这样能自然地下一个教学预设环节,并为后面的教学进程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的研究,不做单纯的教书匠,而力求做一名科研型的教师。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郑老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掩耳盗铃》这一课,就非常注重这一点。《掩耳盗铃》郑老师要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完成生字的教学、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进行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的训练,着实不容易,而她却做到了。她本着“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遵循了这一原则,在带领学生探讨、研究本课时,能有针对性进行思维训练,而且非常自然、贴切。

郑老师的这节课中,当学生出错时,总能及时指出并鼓励学生再思考,这样,学生在出错时也不会担心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了。不难看出郑老师的心中把学生放在首位。郑老师注意课堂的即时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较准确得体,能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作不同的评价,能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就拿读完课文后来讲,郑老师的评价语言就比较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

第四篇:掩耳盗铃 评课稿

《掩耳盗铃》评课稿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选自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在课外已有所了解,并且文言文后面配有大意,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学习起来可能仍感到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教师点拨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设计分为:激趣导入,揭题解题、明确目标,整体感知、理解内容,揭示寓意、创造表演,拓展延伸。设计科学合理,有针对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进行导入环节时,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他们播放动画片,学生边看动画边听故事,听完后揭示课题,让学生说出故事的名字,然后告诉学生:《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就是从古代文学作品《掩耳盗铃》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同学们阅读的兴趣自然高涨了。

在教学第二环节时,教师通过大屏幕将这一课的学习目标清晰地展现出来,学生齐读,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到文言文,对这种文体还很陌生。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教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让学生注意语气和停顿,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去读,再检查学习情况指名读课文,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质疑,培养学生思考质疑的能力,在教学第三环节时,教师先让学生对照译文读懂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再做上记号。这里,学生上一环节中画出的问题有的自己已经解决了,剩下的难点问题再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就为课堂节省了时间。

在教学第四环节时,教师先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补充故事的结尾,然后把这个故事完整的演出来,为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可参与其中分出角色,准备道具,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生活中类似“掩耳盗铃”的事情很多,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这个问题看似平淡,实则是课堂上的又一次小高潮,将学生的认知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最终回归生活。

第五篇:《掩耳盗铃》教学设计及反思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卫贤镇后交卸中心校 罗杰芳

【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的30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讽刺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2)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这则寓言时,鉴于四年级学生对寓言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和积极探究能力,同时指导做事要多动脑筋,不能一视同仁、一成不变。四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学法上的引领与指导,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掩耳盗铃”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可自作聪明。【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教学难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铃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定向、诱导 ﹙一﹚诱导

1、激趣导入

出示铃铛并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说说表示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哗啦哗啦„„(板书:铛dāng象声词)。

强调:在“铃铛”中“铛”读轻声。读一读。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3、放动画,听故事

4、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掩耳盗铃》﹙板书完整课题﹚。

过渡:请看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二﹚定向——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学会做人。

二、自学、探究 ﹙一﹚出示自学提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的意思。

2、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从书上划出有关的句子,用“只要···就···”说一句话。

3、偷铃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的想法对吗?

4、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自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四﹚成果汇报

1、掩耳盗铃的意思: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2、偷铃人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

3、偷铃人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偷铃人这么做的: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三、讨论、解疑

1、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2、预设: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我们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做呢?﹙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道在犯法,却挺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要实事求是,不能自欺欺人、不懂装懂。﹚

四、反馈总结

1、反馈学习:请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1).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2).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3).有 的 同 学 做 练习册 上 的 题 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2、总结:是呀,自欺欺人,最终还是自食其果,让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人,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

掩耳盗铃

小偷

响←碰←铃 ◇铛→偷→捂耳朵→被发觉◇ 自作聪明,十分愚蠢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

卫贤镇后交卸中心校 康玉锋

《掩耳盗铃》是一则寓言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常用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这则寓言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不过对其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我运用“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教学本课,在上这节课时,我本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利用实物---小铃铛导入课题后,接着从课题入手质疑:什么是“掩耳盗铃”?通过查字典理解“掩”和“盗”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掩耳盗铃”就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的意思。紧接着我就追问:这个人为什么要捂着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呢?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偷铃人的心理活动:“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是就听不见了吗?”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此外,上课伊始,我运用多媒体 展现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导学生揭示寓意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把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如:偷铃的人认为把耳朵掩起来就听不见铃声了,对吗?铃铛一碰就会响,偷铃人知道这个常识吗?他最后偷到铃铛了吗?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逐步把故事的寓意突显出来。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能说出偷铃人很愚蠢,很笨,是个自作聪明的人。“讨论、解疑”环节我设计的问题是: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我们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做呢?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升华了寓意,让学生切实明白做人的道理。最后我再小结归纳,板书“自欺欺人”,并出示完整的寓意。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及反思

卫贤镇后交卸中心校 罗杰芳

下载《掩耳盗铃》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评课搞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掩耳盗铃》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评课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jqx》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说课稿 评课稿

    《jqx》学习设计一、学习目标:1、学会j、q、x的读音,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能正确拼读j、q、x和i的读音,以及j、q、x和i、a的三拼读音。2、能在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3、......

    评课搞

    《掌声》评课搞 于 艳 《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

    评课搞

    《景阳冈》评课稿 今天听了田老师执教的《景阳冈》一课,感触良多。我认为田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很有创新,首先播放学生熟悉的喜欢的《好汉歌》,情景导入;其次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1 《掩耳盗铃》是一篇成语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 人家的门铃铛。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乳源一小 张传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小组合......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身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寓言《掩耳盗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掩耳盗铃》是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了一个盗铃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