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1:1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将进酒》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将进酒》教学反思》。

第一篇:《将进酒》教学反思

《将进酒》教学反思

马艳

诗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内涵丰富,历久弥新。然而,现代中学生却因为种种原因,对诗歌难以产生亲近之感,这不得不让语文老师费尽心思。那么诗歌教学究竟该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从自己上的《将进酒》中得到了一点启示。

李白的《将进酒》写于天宝三年,是唐朝最黑暗腐朽的时期,李白对现实的不满之情蓄积已久,却又无力排解,只能借酒以倾吐胸中的不平之气。整首诗读来荡气回肠、潇洒飘逸。所以历来为朗诵名家所钟爱。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灵机一动,为何不从比较朗读入手,让学生在朗读中悟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再用自己的朗读去表现对诗歌的理解。于是,我从众多的朗读录音中选择了濮存晰的朗诵,自己也反复练习朗诵技巧。

首先,我先让学生自己朗读,然后我配乐朗诵,让学生自己感受朗读与朗诵的区别。找出关键在于作品情感的把握,继而引发学生去探究诗歌的情感变化。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诵指导,逐句进行示范和练习。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开始跟着我朗颂。最后,由一位学生示范朗诵,再全体齐诵。学生们用浑厚的几乎完美的声音读完全诗,且抑扬顿挫、声情并茂,那种摇头晃脑的感觉仿佛李白再世。面对学生们跃跃欲试的表情,我激动不已,我想这首诗我已毋须多言,因为学生们已经深深体会到李白的思想感情,他们的想象已越过课堂回到了几千年前的颖阳山居。

整堂课,我没有过多地介绍李白,也没有完全停留在诗句解析上,我从朗读切入又用欣赏朗诵表演视频朗读收尾,运用对比朗读、学生自读、学生模仿朗读及全班齐读等方式来支撑课堂,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我想这不是我个人的功劳,这是美妙的声音在点燃学生们的激情是古典诗歌的绝美韵律把他们带入了真实而又动情的诗歌情境中。由此,我领悟到,朗读能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达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效果。恰当使用朗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由多元感受到逐渐领悟到最后不断内化成为一种语感。

当然,如果我能在传授朗读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那教学效果肯定要更好一些。我想这堂课所做的努力还是不够的,今后我会在朗读教学方面继续摸索下去,寻找让学生读出个性、读出自我的良好方法。

第二篇:《将进酒》教学反思

《将进酒》教学反思

李白的《将进酒》写于天宝三年,是唐朝最黑暗腐朽的时期,李白对现实的不满之情蓄积已久,却又无力排解,只能借酒以倾吐胸中的不平之气。整首诗读来荡气回肠、潇洒飘逸。本次有效教学展示我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这篇千古名篇。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得有失,其中一些重要的思路必然会深刻地影响之后的教学。

一、教学设想及过程

诗歌作为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体裁,历来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在语文中也一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诗歌教学的实际操作层面,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教法。大多人特别重视朗读这一方式。

但是在观摩了很多诗歌教学之后,我认为,在中学阶段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的朗读只是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尤其是朗读不但是技法,更是受限于个人音质等条件。一个学生可能在心里已经理解到了应该怎样来朗读,但是他无法读出。所以我选择以读为基本线索,重在对诗歌的理性思考。

所以,我把学习目标定位为把握诗歌感情,理解诗人形象。

二、教学反思

(一)可以肯定的几点

1、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教学进度的推进上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仅仅是大小讨论所能体现的。在教学重点的设置,教学进度的推进这几方面也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之前,我让学生通过预习,每人都提出自己的疑难。

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贪图教学进度的快速,而是依靠学生的讨论来推进,并没有严格地划分各个部分的时间,从而使讨论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东西。

2、教师的主导和提升作用不能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丧失 教师的主导体现在哪里呢?

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切入点的选择和总结提升上。

《将进酒》可以讲的内容比较多。我选择以“读《将进酒》,你读出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这个问题为切入点,一开始就让学生对诗人形象有所感知。

在总结提升阶段,学生最需要老师的指导。一些问题和认识确实是学生深入不到的地方,这时适合地跑出自己的认识,我认为这不是自己唱戏自己看,而是在有效地拓展深化。在总结自己所认识的李白时,我展示了自己的认识,写了如下一段为文字。

《孤独的斗士》李白似乎一直都有两个敌人。一个是掌握着时光行进、人生荣辱的“命运”,尽管一再遭到戏弄,但他总是能笑对人生,以昂扬的面貌藐视那个捉弄自己的“命运”,在这里他是胜利者。一个是那个内心时时渴望建功立业的自我,尽管他借酒浇愁,但结果只能“愁更愁”。在这两个敌人的夹击下,李白,没有沉沦,“谪仙人”的他注定无法回到天上,逍遥自在,于是他选择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人世间做一个孤独的斗士。

(二)需要改进的几点

1、注重时间的把握

这节的时间掌控不是很好,有些环节因为时间关系,进行的过于匆忙,导致学生的发言没有尽兴。

2、教师的情绪不够激扬

本诗是一首豪气十足的诗歌,我在课堂上的情绪有些平淡,没有体现本诗的特点。

我想,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有效地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是努力的方向,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支点

周颖

第三篇:《将进酒》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将进酒》教学实录 郑春茂 盐城中学

一、导入新课。

师:中国诗歌的历史很长,而酒的历史更长。酒在中国文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诗酒风流,从远古一直流淌到现在,成就了中国文学的博大、豪迈与精深,也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真性情的文人墨客„„

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李白。杜甫的名作《饮中八仙歌》是这样描写李白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好一个“酒中仙”!他的酒量奇大,诗才亦无人能比,一生留下了170多首咏酒诗,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篇代表作——《将进酒》。

二、初读入诗。

师:清朝的桐城派文学家姚鼐曾说:“大抵学古诗者,必要放声疾又缓读,久而自悟,若但能默,即终生做外行也。”学诗是要注重读的。那么,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全诗,大家说请谁读呢?推荐一下。

师:好,这位同学读,同桌点评。生:学生读诗

师:这位同学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没有不足呢? 生:老师,“千金散尽还复来”中的“还”应该读“hái”吧?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认为应该读“huán”,这比较符合古人的语言习惯,在古文里,这个字大多都念 huán。

生:我觉得两个都行,因为意思差不多

师:好的,大家都是有心人。如果你要读出古文的味,可以按照huán读;如果你想按照今人的习惯,可以读作“hái”。

师:总的来说,这位同学读得很准确,但是,朗读是不是只有准确一个要求呢? 生:不是,还要注意音调、音量。生:速度上要注意快慢。生:还要注意有感情。

师:那么刚才这位同学有没有读出感情来? 生:没有。师:那么这首诗的感情是什么呢?有没有直接点出作者思想感情的字词,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注意把握思想感情。

生:自由朗读

三、悟读入情

生:有“悲”。

师:(在黑板上板书“悲”)继续提问,悲什么? 生:“悲”的是人生短暂,青春易逝。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生: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师:那么,你来读一读,把“悲”表达出来。生:朗读

师:嗯,读得不错。这里边是不是只有悲?这种“悲”和李清照《声声慢》里“凄凄惨惨戚戚”一句表达的悲的特点一样吗?

生:不一样!师:有什么不一样?

生:李清照想要表达的是凄切哀悼,而这一句还有一种“壮”的味道„„ 师:有谁能补充一下

生:“朝如青丝暮成雪”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很有气势,所以有“壮”的意味

生:上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黄河之水,很有气势,也为下句表现“悲”做了铺垫。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势,你来读一读。生:读“黄河之水天上来”(声音低缓)

师: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从天上来的吗?(示范朗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句,高亢)。

生:(鼓掌)。

师:这才是从天上来啊,是吧?好,重新读。生:重新读(声音力度略有提高)。师:有没有谁再读一读(一同学举手)生:再读(声音富有气势)

师:这位同学把黄河之水“天上来”到“海”的落差体现出来了,极有气势。我们朗读时,要用生命去读,要把自己看成李白,李白就是你,你就是李白。师:李白之悲的抒发是以黄河从发源到入海这个上天下地无限广阔的空间作为背景的,它给我们的艺术感受首先是豪迈奔放的气势。是悲而不伤,悲中有壮。

师:对于这人生之悲,作者是如何对待的?

生:“人生得意须尽欢”,李白要尽“欢”,要“为乐”,师:对,“人生得意须尽欢”。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你来读一读,把“欢乐”的情绪体现出来。

生:朗读三四五行。

师:你觉得朗读时要突出哪些字来表现“欢乐” 生:有“须”“莫”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还有“空”“必”“还” 生:还有“会须”

师:好,让我们齐读这三行,体会作者之“乐”。生:齐读。(教师板书“乐”)

师:接下来,我想问问同学们。这种“欢”是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欢乐? 生:不是,师:怎么理解?

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说明有些时候是不得意的。

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好像是一种自我安慰,如果“我材”“有用”,就不需要说了。师:好!(鼓掌)继续!

生:由“且”可以看出来,“且为乐”,是“暂且作乐,忘记不愉快的事情”,由此可见,李白还有“愁”。

师:那么李白有哪些不愉快的事情呢?我们看一下诗歌创作的背景。生:李白早年就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但是一直不受重用 师:“一直”?

生:天宝元年,李白曾得到唐玄宗的召见,自以为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没想到只做了闲职——翰林供奉,三年后,被“赐金放还”。

师:对,大家看课本注释①,此时李白已经52岁了,被用无望了。作这首诗的这段时期,李白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元丹丘的家中做客。看来,对于此时的李白来说,“人生得意”当是几个老友相逢,互相倾诉衷肠,大发牢骚,纵酒狂歌而已。且看劝酒歌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生:醉。

师:有“醉”,那么,从“醉”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情感吗? 生:无人作答。

师:要体会出什么情感,可以看诗人对待人事物的态度。生:“钟鼓馔玉不足贵”,说明他看不上“钟鼓馔玉”。师:“钟鼓馔玉”,代表什么呢? 生:代表有权力的生活,就是做官 师:嗯,做官,还有什么呢? 生:还有,就是像权贵一样的。

师:是权力、地位、金钱。好,你请坐。作者认为人活在世上金钱权力这些东西不值得重视,这是说了一个,另外,他还说了另外一种人

生:这种人是“古来圣贤”。师:你知道圣贤是什么吗? 生:圣贤就是指那些很有学问的人。生:圣贤就是道德高尚的人。

师:那么你们举几个例子看看,比如中国古代谁是圣贤 生:孔子啊,孟子

师:那你说,孔子、孟子呀皆寂寞是什么意思啊?

生:他们都是不得志的,不被理解的。孔子周游列国,主张却得不到实现。师:那李白觉得最值得追求的是什么呢? 生:就是“长醉不复醒”。

师:这让我们想起了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到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其中蕴藏着愤,激愤,对统治者,对奸佞小人的痛恨。那么李白真的对富贵利禄都无所谓吗?不是,这是李白一身才华到处碰壁之后的愤激之语!!(板书“愤”)请同学们齐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情感。

生:齐读

师:荣华富贵不值得去追求,圣贤也不值得追求,只有喝酒值得追求。你们同意李白的观点吗?

生:我不同意,他这是不得志,所以想借酒消愁。生:他虽然诗上那么写,我想他一定有自己的抱负的,师:嗯,好,你来说一下。生:我认为这种想法太消极了。

生:虽然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得到实现,但是他还是应该尽力去做,因为不到最后,一切都不能算作定数。

师;哦,好,还有要说的吗?好,你来说一下。

生:我觉得他这里这么说是因为,他比较有才华,以圣贤自居,但是他在官场上失利,所以他才认为这两种人不足贵。

师:其实,他内心深处是尊敬圣贤的,因为圣贤创造了文化,给后人留下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此时,他确确实实是借酒来消愁,发出了狂吟。感情发展到了最后一个阶段是“狂”,一种狂傲不羁的精神就出来了。你们看他反客为主,劝主人把最昂贵的五花马、千金裘都拿出来去换酒,这不是“狂”是什么呢?这就是李白的性格特点,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愤之激的集中表现。【板书】

其实李白的豪放风格,不仅仅表现在诗歌中的描写对象上,而且表现在个性的张扬,对自由的追求上。我们一起来把这一部分读一下,“岑夫子,一、二”。

生:齐读

师:现在我们全文连起来,请一位同学读一下,你们说请谁呢? 生:推荐某同学,学生读。师:很有感情,好请坐。

师:最后,这一切复杂的情感最后都归结到一个字上了,那就是“愁”,为什么是万古愁? 生:李白是要突出自己愁的深广。

生:李白觉得这个愁古人也有,像陈王就有。

师:李白用曹植一掷千金买酒取醉的豪情来安慰自己,感到自己和他有相同之处。这样就不是沉浸在个人的喜怒哀乐之中,而是将个人的命运放在古来圣贤多寂寞的大背景上去写,这个愁就不仅仅是他的愁,也是岑夫子、丹丘生的愁,也是古来圣贤的愁,这不是李清照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也不是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不是“青枫浦上不胜愁”,而是才华横溢却不得施展之愁。在这里,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板书)

师:这首诗,大家要勤于吟诵,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手里举着一只酒杯,带着一种醉意去吟诵。吟诵的时候,不要像我们平时读课文一样,那么规规矩矩的,放开一切,你想怎么朗诵就怎么朗诵,举例,放开,放开,你就觉得很痛快。

四、析读入理。

师:(展示幻灯片)当代著名学者许纪霖在《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中说:“所有国家和民 族的知识分子,无疑都有其历史上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谱系,不可能存在一种没有传统、横空出世的知识分子。”

请结合以上文字,谈谈中国文人和酒的关系。

生: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借酒表达对人生苦短的感慨。生: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写作《兰亭集序》,是酒激发了他的才思。

生:我认为喝酒也不能过度,酒多伤身,有愁要选择恰当的宣泄方式,酗酒只会伤身误事。(鼓掌)

师: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文人都要坚守心中的道德准则,不管有没有酒,都不要忘记中国传统文人在诗酒风流中教给我们的对自由的不懈追求和对独立人格的坚守。

《将进酒》教学反思

《将进酒》这一堂课,是我参加学校大型对外公开教学时上的。这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把握,把李白放到历史大背景下去解读,以期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迪。在这些方面,我觉得成功之处是:

一、读诗 1.初读入诗

教学开始之初,我注意对课文多音字、生涩字的解读,和对部分句子句意的疏通,有效地扫除了学生朗读和理解的障碍。尊重学生的朗读习惯和文本应有的风范,让学生自然进入欣赏的情境。

2.悟读入情

“读”是这堂课贯穿始终的主线,从一开始的读准字音到最后有感情的朗读,从全班齐读到个别学生诵读,“读”的形式可谓丰富多样。在读的过程中,我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必要时还作示范。在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上都有所区别,内容的对比、情感的变化都需要在朗读上体现出来。进而使整个吟诵富于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师生间这种“尝试——指导——示范”式的互动”,学生很快就能领会到朗读的技巧,把握课文的内容与思路,切实体会到作者多变复杂的思想感情。

3.析读入理 从本质上说,阅读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李白的情怀不是偶然的个体的,他是中国文化大河中的一朵浪花,我提示学生将李白放在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思考,激发了学生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界,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内涵,探讨中国文人与酒文化的密切关系。

二、课堂驾驭

授课之初,我在预设学生对文本情感把握时,考虑到学生在回答作者要表达感情时,可能不一定会按照“悲——欢——愤——狂——愁”的顺序作答,所以,必须要充分理解这五种情感之间的联系,其实,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悲——欢——愤”是情感的流动。于是,不管学生先提及哪一点,教者都能融会贯通,将感情和文本结合起来。

不足之处,是在诵读方面所花时间较多,在“析读入理”环节,探讨得不够深入。

附板书:

第四篇:《将进酒》教学反思 王霞

《将进酒》教学反思

王霞

王霞(陕西省府谷县木瓜九年制学校陕西榆林719400)

诗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内 涵丰富,历久弥新。然而,现代中学生却因为种种原因,对诗 歌难以产生亲近之感,这不得不让语文老师费尽心思。那么诗歌教学究竟该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从自 己上的《将进酒》中得到了一点启示。

李白的《将进酒》写于天宝三年,是唐朝最黑暗腐朽的时 期,李白对现实的不满之情蓄积已久,却又无力排解,只能借 酒以倾吐胸中的不平之气。整首诗读来荡气回肠、潇洒飘逸。所以历来为朗诵名家所钟爱。但有意思的是,不同的朗诵者 通过朗读传达出的又是对诗歌不同的解读。在进行教学设计 的时候,我灵机一动:为何不从比较朗读入手,让学生在不同 的朗读中悟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再用自己的朗读去表现对诗 歌的理解。

于是,我从众多的朗读录音中选择了濮存晰和焦晃的朗 诵。

在讲授前两句诗,我先让学生自己揣摩其中的情感并在 诗中标注重音、停顿、升降调等符号。接着学生们自由朗读,之后再听听两位名家的录音,结果学生们发现“ 黄河之水天 上来” 的后三字要重读,声音要洪亮,气势要充沛,后句“ 奔 流到海不复回” 的后三字要收束有力,这样才能表达出黄河 一泻千里,汹涌澎湃、直走东海的气势。

随后,在听“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两句 时,学生们产生了争议,有的认为焦晃读得激情澎湃符合李 白豪迈积极的性格,有的认为濮存晰读得悲伤凄凉,体现出 了李白苦中作乐的真实情感。我趁势引导学生,不论读得悲 切也好,激昂也好,李白的人生观都是积极的,我们不能把“ 人生得意须尽欢” 两句误以为是李白的沉沦,“ 天生我材必 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亮出的才是李白的人生价值宣言。学生们听后大受鼓舞,用洪亮的声音再次齐声朗读,那感觉 与前面相比简直是大相径庭,连我都被感染了。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接下来,在讲解“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时我请学生们自读,可学生怎么也读不出感觉,我就用李白 曾两次入京,又两次见弃的经历启发学生,他们终于品味出 了其中包含的激愤之情。不少学生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 声,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当讲到“ 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 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时,学生们却怎么也读不出愁的 滋味,于是我就让他们听听两位名家的录音,一经对比,学生 们发现濮存晰读的愁绪更浓,愁中又带有悲壮之意,而焦晃 则读得斩钉截铁。几乎不用我提问,大家就开始思考为什么 这样读。我顺势让学生们从全诗入手,体会一下“ 愁” 的内 涵,为何用“ 万古” 来形容。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逐渐发现 李白的万古愁,愁的是怀才不遇,但这并不是他个人的悲哀,而是封建时代多数才子的共同命运,再加上人生苦短,稍纵 即逝,这愁就显得更加深沉。学生们顿时醒悟,就开始模仿濮 存晰的朗读,一遍又一遍,终于读出了愁之深,愁之广。

讲到这里,学生们已迫不及待地开始朗读整首诗歌。最 后,我请出了之前朗读地不太入情的学生朗读全诗,出乎意 料的是,他竟然用浑厚的几乎完美的声音读完全诗,且抑扬 顿挫、声情并茂,那种摇头晃脑的感觉仿佛李白再世。面对学 生们跃跃欲试的表情,我激动不已,我想这首诗我已毋须多 言,因为学生们已经深深体会到李白的思想感情,他们的想 象已越过课堂回到了几千年前的颖阳山居。

整堂课,我没有过多地介绍李白,也没有完全停留在诗 句解析上,我从朗读切入又用朗读收尾,运用对比朗读、学生 自读、学生模仿朗读及全班齐读等方式来支撑课堂,学生的 热情空前高涨。我想这不是我个人的功劳,这是美妙的声音 在点燃学生们的激情,是古典诗歌的绝美韵律把他们带入了 真实而又动情的诗歌情境中。

由此,我领悟到:朗读能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能 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达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教学效果。恰当使用朗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 由多元感受到逐渐领悟到最后不断内化成为一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种语感。当然,如果我能在传授朗读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化 的朗读,或者在课堂上能为学生做一些个性化朗读示范,让 学生更好地把理解感悟和朗读结合起来,那教学效果肯定要 更好一些。我想这堂课所做的努力还是不够的,今后我会在 朗读教学方面继续摸索下去,寻找让学生读出个性、读出自 我的良好方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第五篇: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阜阳城郊中学 王玲

学情分析

我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和方法,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预习,参照书下注释和练习册上的提示,大体理解诗歌的内容。但是诗歌关键是要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而很多诗歌当中诗人的情感并非一种,所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另外,学生的朗读素养还是差很多,所以朗读教学是现在诗歌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并且一定要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朗读理解诗人的情感,如何将情感融入到朗读中去。

教材分析

《将进酒》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选修教材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就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所以在《将进酒》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诵读为主线,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情感的变化,进而体会诗人的性格。另外李白的性格特点本来就很突出,他的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感情,可读性非常强,所以朗读法恰恰适合学习李白的这篇劝酒诗。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

过程方法:通过诵读,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李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

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解决办法:通过诵读来实现。

难点:体会李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解决办法:结合课文内容与诵读共同解决。

教学方法

1、分析法:通过分析李白的情感变化,体会他的性格;

2、朗读法:通过朗读,巩固对李白情感变化的理解;

3、讨论法:通过讨论,加强对李白个性特征的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导入新课

以“诗与酒”为话题导入

(复习学生以前学过的与酒有关的诗,创设学习情景)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借酒浇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板书题目和作者)

二、知人论世天地宽-----背景简介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快速完成背景简介(学生简介,教师补充)

1、背景简介

作者于约天宝十一年(公元752),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宴饮。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颍阳。

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沉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2、解题

题目中的“将”为什么读作“qiāng”呢?(“将”在这里是请的意思。)

明确:“将进酒”就是请喝酒。《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多以因酒放歌为内容。

三、夯实基础我先行----检查预习情况

(多媒体出示,学生根据预习完成)

四、因声求气悟感情----理清情感脉络

(一)检查预习:

(学生评价)

(二)教师范读:

强调同学们要注意示范朗读语调的高低和节奏的快慢变化,以及情感的处理。

(三)品味情感

品读李白在这首诗中的那些情感变化,并试着结合诗句做具体的赏析。

鉴赏分析:

1、悲(同义词即可)(板书:悲)

朗读指导:(教师点评指导)欢(同义词即可)(板书:欢)

2、朗读指导(教师点评指导)

3、愤(同义词即可)(板书:愤)

朗读指导(教师点评指导)

4、狂(同义词即可)(板书:狂)

朗读指导(教师点评指导)

纵观全诗,可以看出来,诗人围绕一“酒”字,感情的发展分了(悲伤)—(乐观)—(狂放)—(愤激)—(愁苦)五个层次,潜藏在酒话底下的郁怒不平之气,如黄河之水,奔涌送宕,一泻千里。

(四)自由朗读:

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这首诗,尽快形成背诵思路。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指导)

(找一位同学示范朗读)

五、独树一帜展个性----合作探究

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最后小结)

六、拓展延伸显能力

(多媒体展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时作业

下载《将进酒》教学反思(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进酒》教学反思(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将进酒》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将进酒》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将进......

    《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刘建平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中蕴涵的感情,从而了解诗人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一、导入 著名诗......

    《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环县职专 米盈霞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全诗,体会诗中李白的情感变化,提高鉴赏诗歌名句的能力。 2、知人论世,诵读品析,掌握分析诗歌情感的方法。 3、体会......

    《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堂: 盛唐大诗人李白,二十四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

    《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诗人感情,赏析诗歌艺术手法;培养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以及筛选信息抓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并......

    《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西安高新第三中学 韩 刚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

    将进酒(本站推荐)

    将进酒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背诵全诗。 2、能力目标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

    《将进酒》

    一、导入新课。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