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将进酒》教学设计集锦
《将进酒》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将进酒》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进酒》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
一、导语: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不甘于平庸的生活,“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视权贵如粪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敢于面对生活的大起大落,处涸辙以犹欢,放声高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人是谁呢?
二、生:李白。(在大屏幕上显示李白的图片)
师:我们对李白应该是比较熟悉了,从学前班开始我们背诵他的诗歌,现在我们找一行同学对李白做个简介,要求,后面的一位同学对前一位同学说的内容只能补充,不能重复。
师:这位诗人不但被誉为“诗仙”,还被誉为“酒仙”,他不但喜欢喝酒而且还善于劝酒,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劝酒篇《将进酒》(大屏幕显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朗读两到三遍(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文
师:读得很有气势,但光有气势还不行,还得注意朗读的技巧,要注意文本的节奏,停顿,注意行文的轻重缓急,和高低的变化,还应该注意作者情感的变化。这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大屏幕: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声韵)
生:找出诗中的停顿、重音,可以就近两三个人一起商讨。
师:找出你认为把握最好的一处给大家做个展示,其他同学倾听、尝试(老师也可以参与进来进行朗读,并及进给以评价)
生:活动展示,教师评价
师:通过朗读,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李白醉酒后是什么样子呢?
生:(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李白一喝酒就唱歌,有人说李白一喝酒就不愿意醒来,还有人说李白一喝酒就作诗。
师:那李白为什么要唱歌?为什么常醉不愿醒呢?通过这些我们会看到一个个悲的李白,一个欢的李白,一个愤的李白,一个狂的李白。(完成板书)
悲
将李欢
进
酒白愤
狂
师:李白的这些情绪当中当一种情绪是主要的呢?
生:悲愤
师:但悲愤只是他一时的情绪,绝不是李白生活的主旋律,我们心中的李白永远是豪迈飘逸旷达的。
三、师:不知是李白成名了酒,还是酒成名了李白,总之,李白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种生活状态似乎都与酒有关。(出示大屏幕:酒与李白)
屏幕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孤独的时候要喝酒)
屏幕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忧愁的时候要喝酒)
屏幕三: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与朋友相约高兴时有酒)
屏幕四;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作客的时候有酒)
屏幕五: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哭宣城善酿纪叟》
(悼念时还是缺不了酒)
师:来在李白的生命中酒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酒成就了李白辉煌的人生,因此余光中先生说
屏幕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我,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
李白的好朋友对李白的才气也大加赞赏
屏幕七;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师:也许是酒助长了李白的豪气,敢让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也因此触怒了权贵,也因此断送了他的政治生涯,好友杜甫对些深感痛惜,也有责备。有诗为证;
屏幕八;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赠李白》
师:不管是李白与酒谁成名了谁,只知道李白与酒相得益彰,酒与李白融成了一体。写一篇周记《酒与李白》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白,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诗人。那么,李白在我们的心目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用李白的诗说一说,你对李白的看法和认识。
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我心目中李白是一个浪漫,而且很有志向的诗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豁达、自信的诗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我的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不慕权贵、豁达的诗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豪迈豁达的诗人,他的诗气势磅礴,浪漫主义想象力非常丰富。
今天,我们就再次通过一首诗来认识一下我们心中的李白和诗中的李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吟咏诗文
1、诵读本诗,提出两个要求:①读准字音、②读清句读。请大家尝试自由读一读。同时在读的时候,将发现的问题批注在书的旁边。
2、找同学来吟咏一下。适时的进行吟诵指导。
三、情感分析
1、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这首诗李白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它是一首抒情诗。那么,李白的抒情诗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李白的抒情诗是很豪放飘逸的、想象丰富、豪迈瑰丽。
2、在这篇诗文中,你是如何把握这些特点和诗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
明确:悲、欢、愁
3、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
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明确:李白悲的是什么?人生易老,时光易逝。转眼之间满头的青丝已经变成了满头的白发。
这首诗写于公元752年,据此推算,李白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易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另外,中国古代的文人在面对着永恒的大自然的时候,也经常生出这样一种感慨,尤其是那些有着远大宏伟志向的人,当他们的这种志向不能够得以实现的时候,报国无门的时候,更容易产生这种人生易老的感慨。从诗经到楚辞,到古诗十九首,再到历代文人墨客都在感慨人生苦短。这个“悲”字,悲的是人生苦短。
②那么开篇的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它并举又有什么作用?这不是多余的吗?
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
明确: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③夸张是李白浪漫主义的典型表现之一,看看这篇诗文中还有哪里有夸张?
明确:“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④第一句除了运用了夸张之外,我们看看还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先来看一下古人对于 “流水”这一意象常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
《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流水”意象——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
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
总结: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反衬。
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比喻。
由江水的永恒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起兴。
⑤这句话和白发有什么关联?
明确:(朝、暮,速度之快,都是极尽夸张的手法),先言黄河再说白发,这种艺术方式我们在《诗经》里面接触过。(比兴)
4、言归正传。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请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一下。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用白话文来说就是——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将进酒,乘大白”那就是必须的了.③因为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信,和不为金钱所驱使“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豪迈,于是有了“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举动了。
5、这种欢乐,欢快是发自李白内心的吗?不是。
明确:插入李白的人生经历。
天宝元年(742)当时李白42岁,唐玄宗下诏召李白进京,李白接到命令,以为可以从此仕途通达,不再灰头土脸地生活在蓬蒿之间,于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这次李白只用了十天就到了长安。在这之前李白是进过长安的,因为遇见的是忌能妒才的小人,那次也没有机会得到重用。这次李白到达长安之后,玄宗也并没有给李白安排什么官职,只是让他待诏翰林,是临时、候补的身份。李白有没有才呢?有才(小故事:一次玄宗携杨贵妃在骊山温泉宫,行乐,玄宗亲自作曲,想要以新词入曲,于是急召李白。当时李白正在酒店里喝得烂醉,但是,被抬进宫中,凉水泼面之后,他顷刻之间就写了十余首诗——其中八首保留到今天。玄宗十分高兴,赞赏有加。)就是这么一个有才的人,在长安呆了两三年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重用,只把他看作词臣,后来玄宗还客客气气的让他卷铺盖回家,把他从长安打发出来了。打发出来之后呢。我们要知道李白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他在东鲁老家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并且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里,在诗里他把长安三年的生活做了一个系统的总结,最后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样激越的呼声。我们看看这首《将进酒》写于哪一年呢?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这个时候的李白已经是被用无望。胸中郁结很深,这是他感叹悲伤的深层原因。但是内心的深处,仍然还是燃烧着那样的一团火,“天生我材必有用”。其中隐含的一个意思就是我有才,但是没有得到重用。这实际上是李白在对酒当歌时的一种自我安慰,一种无奈,或者说是一种气愤。这也足以说明这个欢乐不是发自李白内心深处的。
6、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明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
①翻译这六句话:荣华富贵算不了什么,只愿一醉方休不想事啊。自古圣贤都以饮酒排谴苦闷,他们喝酒喝出了名。那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哪,不也是喝酒喝出了名吗?
②“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是李白的真心话吗?怎么理解?
明确:是仕途的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李白是要借酒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在不满当中,他发出了令人震惊的话“古来圣贤皆寂寞”,圣贤在他眼里面都无所谓了。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到古今,这是他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的总结。其实李白从内心深处是非常尊敬那些圣贤的。因为圣贤,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给了后人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内心是尊敬圣贤的。在这个时候,他内心确确实实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
◎比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跟“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明确:这两句在内容上是相同的,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 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什么羡慕饮者?
明确: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些“圣贤”都是抱利器而无所施者,而饮者更是“圣贤”中逃于醉乡的人。这两句,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诗人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也决心逃于酒乡。
④“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何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明确: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将狂豪的曹植与自己相比,自己尽管没有曹植那样的经济条件,但是拼出去卖裘卖马也要和朋友尽情地乐上一回。
7、李白和朋友一直“将进酒,杯莫停”,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但为什么还要“呼儿将出换美酒”?
明确:借酒浇愁
李白这个人是傲岸不屈的,对不对。他追求的是一种自由,他不愿受到统治者的那种束缚,统治者你不重用我,我就“明朝散发弄扁舟去”。他是这样一种要追求个性解放人。所以说,李白的这种感情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一种狂傲的精神就出来了。这是李白的一个性格特点的表现。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就成了无比的狂放。你做东的元丹丘为啥说钱不够,经须沽取对君酌,待会儿用我那匹好马,还有价值千金的皮袄去当酒来,与你们一起忘却那亘古不尽的忧愁。
8、《将进酒》这首诗是李白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的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从这一点来说呢,这首诗就是一篇喝酒发牢骚的诗,那么为什么这样一篇喝酒发牢骚的诗能流传千古呢?
明确:通看全诗,本诗紧紧围绕着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什么字?
明确:“愁”
我们学过李清照的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把国仇家恨、漂泊之哀融为一体。她的愁自然而然的能流传千古。
而李白这个愁仅仅是酒后发牢骚吗?(不是)
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愁吗?不是。“与尔同销万古愁”
万古什么意思?(古往今来)
那么,古往今来像李白这样的人是个体的还是比较有共性的?
共性的,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那个年代怀才不遇,壮志未酬,青春易逝,人生苦短,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发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怀有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李白的这种愁苦把悲、欢、愤、狂融为一体,这的的确确是“万古愁”,跨越了时间与空间。
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无意义的。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则将来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唯 “万古愁”一语才能表现愁的深广。
9、我们从李白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来,他的思想里既有积极入世的一面,又有消极避世的一面。
明确:李白自幼接受儒释道各家教育,使李白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复杂性。
10、李白的诗不仅在当时就非常有名,而且后代对他的评价也非常之高。展示一下他人对李白的评价。
① 饮中八仙歌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②贺知章:子,谪仙人也。
③“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李白生在唐代,幸矣;唐代拥有李白,甚幸矣。用余光中的《寻李白》作为这次对唐代与李白的激情巡礼的结语是再合适不过了。
四、课堂总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将进酒》教学设计3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能朗诵李白与酒难舍难分的传世佳作吧?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二、题解背景
1、作者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2、《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沉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三、自学检查:
1、指出下面加线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C
A、馔玉(zhuàn)B、恣意(zì)C、将进酒(jiāng)D、欢谑(xuè)
2、下面通假字中有错的一项:C
A、径须沽取(沽:酤)B、所守或匪亲(匪:非)
C、与尔同消万古愁(尔:你)D、卒廷见相如(廷:庭)
3、解释下面“将”的意义:
①将进酒()
②呼儿将出换美酒()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⑤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①请
②拿
③扶持
④带兵的人
⑤带领
⑥助,在动词后,没实在意义
四、听朗读,正音
五、作品基调
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
本诗的基调: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六、情感线索
先写悲(开头四句)--叹流光易逝
次写乐(“人生”以下六句)--喜朋友相聚
又次写愤激之情(“钟鼓”以下六句)--渲不平之气
最后写狂放之情(“主人”后)--豪放中含悲凉意
七、诗歌赏析
1、以黄河起兴有何作用? 感叹时光易逝
2、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即使人生只能暂时得意,也要纵情高歌,把酒言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坚定信念,乐观豁达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
全文主旨 痛苦、愤慨
4、作者表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为何偏偏选陈思王为例?
陈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施展,遂借酒销愁。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5、作者狂放疾呼“与尔同消万古愁”,这里的万古之“愁”该如何理解?
“抱利器而无所施”是古代贤人逸士的旷古愁思。这种怀才不遇的愁怨古而有之,故称其为“万古愁”。
八、研究讨论
比较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上的异同。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
九、《将进酒》测练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径须沽取对君酌。沽:通酤,买。酌:喝。
2、钟鼓馔玉不足贵。馔玉:古义:美好的'饮食;今义:馔:饮食;玉:玉石。
3、与君歌一曲。歌:唱。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诗意。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表丝暮成雪。
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时应该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明月。
(三)填充题: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一落笔就写楚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本诗的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的态度。
3、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朝如青丝暮如雪);(与尔同销万古愁)等。
(四)下列对诗中的诗人形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A、诗人怀着平生之得意,又逢老友相聚,纵酒狂歌,互诉衷肠,感到无限快乐。
B、诗人大声呼喊不喝上“三百杯”誓不罢休,表现他已从悲感中突破,豪气洋溢。
C、诗人频频举杯相邀,气氛热烈,酒到高潮,情不自禁狂歌起来。
D、诗人高歌后酒兴更浓,不惜宝马金裘换酒畅饮,活现慷慨爽快之态。
十、拓展延伸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
这是谁的诗,他们对李白饮酒过度持何态度?
你对李白“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
“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是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亮剑》中楚云飞和李云龙见面时的第一句话。
出自杜甫《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杜二人均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两人虽然相差11岁,且性格炯异,但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仅《李太白全集》中就收录杜甫写给李白的诗11首。《不见》中云“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中又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短短二十八个字,写尽了李白的精神、神态、性格和嗜好,是一幅形神兼备的'“诗仙”李白的生动画像。
晚唐诗人皮日休曾作《李翰林诗》云:“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也即指出,李白是因醉酒致疾致命的,就连升天的灵魂都带着醉意。
现世学者郭沫若由“腐胁疾”得到启发,从医学角度进行研究推测,认为李白六十一岁曾游金陵,往来于宣城、历阳二郡间。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决计从军,可惜行至金陵发病,半途而归。此为“腐胁疾”之初期,当是脓胸症。一年后,李白在当涂养病,脓胸症慢性化,向胸壁穿孔,由“腐胁疾”致命,最终死于涂。
将进酒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教学设计4【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1、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预习案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年),唐朝,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想像、夸张、激情)。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知识链接
背景材料: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将进酒》,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将:请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音辨形。
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
钟鼓馔玉()斗酒十千恣欢谑()()
呼儿将出换美酒()
探究案
合作探究
1、这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诗人的感情发展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用“君不见”的重复呼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好像读者在面对诗人,看他豪饮,听他放歌。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狂放。“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点题之笔,是主旨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何等自信,何等豪迈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艺术体验。
(1).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是什么原因呢?
明确:夸张手法的运用。
(2).哪些地方用了这一手法?朗读时如何体现?
明确: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这些夸张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用辞大胆,也表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风。在朗读时要读得抑扬顿挫,有气势。
(3)、全诗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诗情大起大落。诗中表达感情的词“悲”、“欢”、“乐”、“原”、“欢”、“愁”,一线贯穿。
练习案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选D。请/拿。A.应当;B.再;C.介词,为了。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
B.与君歌一曲歌 歌:唱歌
C.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消除
解析:选C。取,语气助词。
3.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狂风暴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万古”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解析:选C。“略给以空浮之感”错。
4、默写本课名句 :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2),千金散尽还复来。
(3),但愿长醉不复醒。
(4)古来圣贤皆寂寞。陈王昔时宴平乐。
(5)五花马,呼儿将出换美酒。
《将进酒》教学设计5目标可定为: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3.探究诗歌的热情,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走近诗人李白。
重难点: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酒是上天赐给人类的一种神奇液体,“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酒也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品酒,犹如品味一段醇厚的历史风云,亲历一段浩瀚的文化旅程……余光中这样形容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呢?《将进酒》也许可以为我们解答—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佳作:《将进酒》。
二、了解背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相关知识:
《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三个好朋友登高饮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
三、读出诗韵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指名读,教师进行指导示范。
3.听朗读录音,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四、品出诗情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大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之上对着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天上来:这是一种浪漫主义写法,极言黄河源头之高远。极写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作品起笔即感叹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人很快就会由年轻变为衰老。可诗人却以黄河之水一泻万里的流势形象来比喻,使人感到其奔腾咆哮之气势,给人一种奔放豪迈的感受。而悲叹人生之短暂,则以满头青丝“暮成雪”这一形象来生动表现。显得更加形象鲜明。因时光流失快,人生也是瞬息,所以不要辜负良辰美景,有兴致的时候应该及时饮酒尽情行乐。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笔锋一转,“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虽然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之词,但不难看出,诗人一方面并不甘心就在这种及时行乐中虚度自己短暂的一生,他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及时行乐,只不过是为了解脱有志不得施展的苦闷与忧愁。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应该干他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快喝酒,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
写痛饮狂歌,但又表现出不慕功名富贵,愤世嫉俗的精神。“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描绘的是痛饮,充满的是豪气。“且为乐”,即暂且以酒作乐,表明诗人决意要把忧愁和烦恼暂且放下,勉强“为乐”,由此可见,豪饮之中蕴含着极大的忧愤。“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前一句是提醒朋友快快尽情干杯,后一句是提示朋友倾听我的激愤之言。什么样的激愤之言呢?“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前一句表现出诗人不慕富贵,藐视功名利禄;后一句将“古来圣贤”与“饮者”做比,进一步否定了功名与富贵,在痛饮狂歌之中表现出一种“浮云富贵,粪土王侯”的气概。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散这千年万载也消散不尽的愁情。
写要以尽情饮酒来消散心中的忧愁,同时又表现了在黑暗现实中的苦闷。“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一句中,诗人以曹植受其兄曹丕排挤迫害而抑郁不得志自况。曹植当年为了排解心中不快能不惜美酒昂贵,自己为什么要怕花钱呢?只官尽情地痛饮吧!这里一个“何为”,一个“径须”,充分表现了诗人不惜一切只须痛饮的情景。这不惜一切痛饮,更加突出了诗人心中无可排解的愁苦。在“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一句里,诗人不惜一切代价买酒痛饮的情状与气概,更能看出其心中愁苦至极。诗人以一个“愁”字结束全篇,更加有力地突现了作品的主题。
总结:
1.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说出你的依据。(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明确:悲伤的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短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怀才不遇)
自信的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快乐的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美酒盛宴)
豪放的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美酒盛宴)
愤激的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怀才不遇)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狂放的李白——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反客为主劝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首诗是以作者情感的变化为线索的:悲伤——快乐——愤激——狂放,全诗的主基调是愤激。
学生齐读这首诗,注意读出情感。
2.在这首诗中,李白到底有哪些愁呢?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从具体诗句中说出你体悟到的是何种愁情?并说说你的理由。(注意联系李白写作这首诗的年龄、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以及人生理想)
明确:人生短暂之愁;怀才不遇之愁;圣贤寂寞之愁。
3.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应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本诗写于公元752年,已距流放当时8年之久,本来梦想未灭,只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还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但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垂暮之年的李白,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却无可奈何,怎么不愁思满怀呢?
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作者因愁而悲叹人生短暂,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壮志难酬、圣贤寂寞,也因愁而癫狂失态,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齐读全诗。
五.悟出诗味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哪些诗句对此有所体现?(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运用的手法:夸张、比喻、起兴等)
《将进酒》教学设计6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古典诗歌学习提出要加强诵读,通过诵读感受作品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所以我在教学中从诵读出发,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的把握,教会学生有感情地吟诵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另外,《将进酒》是一篇长诗,想要用一课时完成整首诗的教学难度很大,所以我决定选取其中的一个重点作为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既然诗歌学习重在朗读,另外我也参照了全国金奖和与教材对应的教学实录,发觉这篇课文一课时教学的重点都放在了诵读方面,这说明这种教学安排是能够得到广泛认可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学习另一个关键就是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而对情感的理解最好的渠道就是诵读,所以以诵读为主线的办法是完全可以实施的。
教学背景
我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和方法,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预习,参照书下注释和练习册上的提示,大体理解诗歌的内容。但是诗歌关键是要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而很多诗歌当中诗人的情感并非一种,所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另外,学生的朗读素养还是差很多,所以朗读教学是现在诗歌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并且一定要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朗读理解诗人的情感,如何将情感融入到朗读中去。
《将进酒》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选修教材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就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所以在《将进酒》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诵读为主线,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情感的变化,进而体会诗人的性格。另外李白的性格特点本来就很突出,他的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感情,可读性非常强,所以朗读法恰恰适合学习李白的这篇劝酒诗。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
过程方法:通过诵读,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李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
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解决办法:通过诵读来实现。
难点:体会李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解决办法:结合课文内容与诵读共同解决。
教学方法:
1、分析法:通过分析李白的情感变化,体会他的性格;
2、朗读法:通过朗读,巩固对李白情感变化的理解;
3、讨论法:通过讨论,加强对李白个性特征的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以“诗与酒”为话题导入
(复习学生以前学过的与酒有关的诗,创设学习情景)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板书题目和作者)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快速完成背景简介
(学生简介,教师补充)
1、背景简介
作者于约天宝十一年(公元752),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宴饮。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颍阳。
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沉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2、解题
题目中的“将”为什么读作“qiāng”呢?(“将”在这里是请的意思。)
明确:“将进酒”就是请喝酒。《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多以因酒放歌为内容。
(多媒体出示,学生根据预习完成)
1、读准字音:
将()进酒金樽()岑()夫子馔()玉
恣欢谑()千金裘()烹()羊沽()取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将进酒
钟鼓馔玉不足贵
古来圣贤皆寂寞
斗酒十千恣欢谑
径须沽取对君酌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一)检查预习:
(学生评价)
(二)教师范读:
强调同学们要注意示范朗读语调的高低和节奏的快慢变化,以及情感的处理。
(三)品味情感
品读李白在这首诗中的那些情感变化,并试着结合诗句做具体的赏析。
鉴赏分析:
1、悲(同义词即可)(板书:悲)
朗读指导:(教师点评指导)
2、欢(同义词即可)(板书:欢)
朗读指导
(教师点评指导)
3、愤(同义词即可)(板书:愤)
朗读指导
(教师点评指导)
4、狂(同义词即可)(板书:狂)
朗读指导
(教师点评指导)
纵观全诗,可以看出来,诗人围绕一“酒”字,感情的发展分了(悲伤)—(乐观)—(狂放)—(愤激)—(愁苦)五个层次,潜藏在酒话底下的郁怒不平之气,如黄河之水,奔涌送宕,一泻千里。
(四)自由朗读:
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这首诗,尽快形成背诵思路。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指导)
(找一位同学示范朗读)
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最后小结)
四:小结:
(多媒体展示)
1、指出下面加线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C)
A、馔玉(zhuàn)B、恣意(zì)C、将进酒(jiāng)D、欢谑(xuè)
2、下面通假字中有错的一项(C)
A.所守或匪亲(匪:非)B.卒廷见相如(廷:庭)
C.与尔同消万古愁(尔:你)D.径须沽取(沽:酤)
3、解释下面“将”的意义:
①将进酒()②呼儿将出换美酒()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⑤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①请;②拿;③扶持;④带兵的人;⑤带领;⑥助词,用在动词后,没实在意义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时作业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作者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有感情地吟诵全诗。
2.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抑扬顿挫的吟诵方式。
3.情感目标:了解诗人感情变化的原因。
4.教学重点:诗歌的吟诵方法。
5.教学难点:体味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
6.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吟诵法。
一、导入新课
初中学过的李白诗歌:《赠汪伦》《静夜思》《行路难》《秋浦歌》 ?? 李白诗歌的基本特点:豪放、潇洒、飘逸、清新??
二、整体感知
(一)诗人写作的时间及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白35岁,不得志下与朋友饮酒而作。
(二)学生朗读全诗,共同为诗歌正音。
三、设计要点
情感大起大落的四个阶段:
(一)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悲叹。
1.两个“君不见”领起两组天风海雨似的排比长句
诗人落笔从空间上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基调悲壮;顷刻间黄河流程万里“不复回”,基调又是悲。由此,从时间上联想人生:高堂之上,对镜自视,两鬓斑白,流光易逝,人生如朝暮间短促!悲意甚浓!
2.吟诵“天上来”高亢,水天相接、滔滔而来之壮阔;“不复回”短促,现势不可回之斩钉截铁般慨叹;“悲白发”“青丝”“成雪”缓重低沉,叹鬓发斑白之巨人式感伤。
(二)豪情自信、痛饮高歌的欢乐。
1.李白胸中没有喁喁而泣的纤弱,消极中深藏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政治上不“得意”,朋友间的聚会同样也是人生中的快事;此时不得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绝不甘休!
2.吟诵“得意”“必”读得坚定,凸显李白之自信与坚定 ; “散尽”“还”“三百杯”读得潇洒,极尽“散近三十余万”“斗酒诗百篇”之豪情。
“将进酒,杯莫停”读得舒缓,双重否定为后文高潮的到来蓄势。
(三)不屑富贵、有志难展的愤激
1.李白鄙弃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憎恨他们卑污之行径;他不仅为一己遭遇,还想到“古来圣贤”怀经天纬地之才而不为所用;表面赞曹植豪华酒宴,其实为子建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
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伏笔。
2.吟诵
“谪仙人”已醉,表现愤激之情亦有其特殊方式。此阶段“醉”读何如:“长醉”是真醉,“饮者”即是席间你我,“陈王盛宴”,笑中含悲,“欢谑”不免放浪,悲而能壮。
(四)反客为主、恣意妄为的狂诞。
1.诗人已酩酊大醉,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五花马”“千金裘”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这样将宾作主,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一切不免让人想象,诗人正“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放浪形骸。诗已至此,情已至此,意犹未尽,戛然而止。突然,又如神来之笔,迸发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将与仙人同悲、同乐、同醉、同狂的读者拉回,悲凉而深沉。
2.吟诵
整体语速加快,甚至不留缝隙,表现诗人大醉后的“发狂吟”;一气呵至“换美酒”,作大停顿,三至五秒亦可,为收束全篇蓄势;尾句是全诗的终结,诗人即便大醉发狂,亦挥之不去“皆寂寞”之惆怅,反之,更浓、更烈、更厚、更重。读时可缓进促收!
四、本课设计构想
1.基调
基调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它的理解过程常表现为,由直观感知到分析领悟。这首诗,初读豪气十足,深入探究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主导。豪放是外壳,激愤是内核。如
“古来”二句,“圣贤”不单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饮者”,决非酒徒,而是“圣贤”中逃之于醉乡的人。说圣贤“寂寞”,并非贬抑,不过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说饮者“留名”,固属偏激之辞,表现了诗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强调饮酒的意义,又可理解。诗人再以曹植为例的意图就昭然明示了。
2.吟诵
吟诵是学习诗歌最好的方法,它要运声发气,它要情通古人。中学生学习大量的古今诗词,放声吟诵必不可少。但多数的吟诵限于诗词背诵、考试得分,如此功利抹杀了诗词吟诵的浸染、熏陶目的。本课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的第一篇,我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明白,朗诵、吟诵诗词绝不是背课文,它是情发于声,声凝于情;它有高低起伏,轻重缓急;它要抑扬顿挫甚至摇头摆身,它可模仿学习,更可自成曲调。就课堂来讲,引导学生如何去读;就习惯来讲,长期如此,可披文入情。
五、教学反思
(一)这堂课的成功之处
1.在于让学生明白,诗歌原来“可以这样读”,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比较热烈,为下一步诗歌教学的展开起到良好的领起作用。
2.进一步了解了李白诗歌的特点,以及朗诵其诗歌应具有的基本情感对教师能示范朗读而不是录音听读学生反响较好,特别是诗歌首尾的处理,让学生耳目一新。
3.对吟诵的方法进行了宏观指导,使学生明白诗歌吟诵的高低起伏、轻重缓急,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吟诵诗歌。
(二)但本堂课也有缺憾,一些地方处理不是很到位
1.节奏稍显拖沓,时间有些超出规定。
2.学生读的还是少,教师说的还是多。
3.课堂气氛的渲染烘托还不够,如再热烈,效果会更好。
《将进酒》教学设计8教材分析:《将进酒》这首诗歌大起大落,诗文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转癫狂,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海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学情分析:由于本班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加之是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朗读这一块,学生大都比较薄弱,因此希望借助这一课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2.学习诗歌夸张及比兴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李白不畏权贵,视金钱如粪土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感受诗人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诵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中国文人,悲欢离合求一醉,风花雪月寻一醉。
1.题目分析。
2.自由读诗。
3.分组读诗
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到了李白饮酒时的哪些情态?领略了“酒中仙”的何等风采?
1.“人生得意须尽欢”,因“得意”而欢饮?
2.“烹羊宰牛且为乐”,“为乐”而饮酒?
3.“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留名”而饮酒?
4.古来饮者无数,李白为何偏以曹植为例?他们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5.据上分析,李白饮酒的原因应该落脚在哪个字上?
6.诗中直接点明情感的字,我们找到了“欢”“乐”“愁”,还有一个字是什么?(悲)李白为何而“悲”?
1.学生配乐诵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附录:本课涉及的诗文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玉壶吟》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行路难其二》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传》
公子(指魏公子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史记》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字,屋室为挥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世说新语任诞》
(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晋书刘伶》
《将进酒》教学设计9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
2、把握诗人形象
3、体会比兴、夸张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1、吟诵,赏析。
2、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3、品味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教学过程
诗仙、酒中仙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哥》)
自由读
齐读
朗诵
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听名家配乐朗诵
理解赏析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水——人生
比兴、夸张
感情:悲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哪种感情,为什么?(联系文本中诗句回答)
A、沉沦消极,及时行乐
B、怀才不遇,积极用事
3、有人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就是李白“赐金放还”后的人生追求。你同意么?为什么?
(1)、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种想法?
因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寂寞:_________。皆:__________。
(2)、这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a、蔑视权贵
b、消极避世,麻醉自己
c、不平,愤恨。
4、为什么单单举陈王曹植宴平乐的典故?(讨论探究)
比兴
夸张
小结:浪漫风格、豪迈气概(正如一头受伤的雄狮的悲吼)
课堂总结:回顾全篇,授之以渔
诗仙酒仙
读、赏、品、悟
1、有感情朗诵《将进酒》
2、联系学过的李白诗歌,走进李白,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一篇200字的鉴赏文章。
《将进酒》教学设计10【教学设想】
1.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李白的诗是唐代诗坛上的巅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将进酒》是一首鲜明体现诗人风格的劝酒诗,李白饮酒悲歌,一吐为快,既有大济苍生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李白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用教材教,使学生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2.李白的诗歌最适宜朗读,《将进酒》气势磅礴,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李白的诗歌比较熟悉,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2.学生对诗歌的深入挖掘和鉴赏能力较弱。高三的学生必须加大这一方面的训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能学会夸张的创作手法
3.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大起大落,体味到作者坚定乐观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4.能独立鉴赏课文
【重点难点】
1.能联系以前的知识独立鉴赏诗歌
2.能抓住诗人的感情变化
【教学策略方法】
1.朗读法
2.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直接从课文题目入手,解释“将”的读音和意思,让学生讲讲自己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1.教师放录音示范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和个别朗读
(教师点拨朗读时注意感情的变化)
3.疏通文意
1.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教师要适时点拨鉴赏方法,要有自己的预设诗句)
2.结合文本,找出表现诗人态度的词,说说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3.诗人喝酒的目的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可以表现出来
1.夸张在哪里体现?有怎样的作用?
2.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李白的豪放飘逸?
背诵全文
六、板书:
感伤——洒脱——愤激——豪放
《将进酒》教学设计11教学目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赏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字与酒难舍难分的传世佳作等是俯拾即是,如: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襄阳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酒有关的诗歌。
(说明:以上诗歌用多媒体显示,导入语的设计,一是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同时也是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李白的个性、风格有一个直觉的感受;二是在诗歌的诵读中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初步进入诗境。)
二、解题
1、《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1、本诗背景。
三、朗读课文
四、疏通字词,了解基本意思
五、研究课文
在自由诵读的基础上,思考完成练习二。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归纳要点。
1、本诗的基调是什么?请对诗人感情发展的脉搏作一点具体分析。
明确:本诗初读一二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是再读几遍,就可以看出诗人的愤激只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就好象《阿Q正传》一样,喜剧是其外壳,悲剧是其内核。
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里黄河不远,所以从黄河起兴。这二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诗人写黄河,颇能够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可不同,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有“不复回”之叹,基调却是悲。紧接着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这前后二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渺小,因而切四句令人顿生悲意。
诗人的这种悲感,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双鬓成霜,英雄老去,更是对政治腐败、自己政治抱负无从实现的愤慨而来。
这四句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极有气势。前二句从空间上放大,后二句从时间上压缩,开篇即给人横空出世之感。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乐”。诗人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整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在这里,诗人以为朋友聚会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这里有一定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消沉,对政治未完全绝望——“天生我才必有用”!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这种矛盾的协调方式与《行路难》如出一辙。这种诗情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此时他心里应该还盼着会有一天再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藁人。”
这一段读来掷地有声,豪气冲天。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钟鼓”二句是诗人对腐败的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与摈弃,又以古来圣贤与曹植字比叹惋,充满着不平之气、愤激之情。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这一段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极点。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板书:
悲——乐——愤——狂
愤激
2、思考练习二(2)。
明确:(见教师用书)
六、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阅读《语文读本》李白诗歌
《将进酒》教学设计12【设计思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吟咏和诵读从而领悟古典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读出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将进酒》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诗情由悲壮转欢乐,继而愤激,再转狂放,最后如火山般地爆发,气势如大江奔流。这首诗感情变化明显,学生容易进入吟咏和体会情感的体验阅读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节奏的轻重缓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因声求气,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由悲壮转欢乐,继而愤激,再转狂放的内在情感的变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整体内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学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喝酒想起吟诗,吟诗想起喝酒,所以由酒产生了很多好诗。喝酒作诗最杰出的首推李白。那么同学们知道哪些写到李白喝酒吟诗的诗句呢?(学生说诗句)
杜甫有一首《酒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在《不见》这首诗中又是这样写:“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余光中先生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可见,李白好饮,也善饮,而且他把饮酒和吟诗紧密联系起来了。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将进酒》来走近他的诗酒人生。
(边读边结合课本注解,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自由朗读后,请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
2、老师和学生补充、整合答案。(多媒体显示)
这是一首劝酒诗,写的是诗人跟好朋友岑勋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一)美美地听——初步体会诗歌的句式和节奏的变化,并在课本上作适当的标记。
(多媒体播放《将进酒》的配乐朗诵,同时,展示于本诗相关的画面,如李白狂歌图、黄河奔流图等。)(二)轻松地说——请说说在听完配乐朗诵后你对本诗的句式和节奏的变化的整体感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补充整合答案)
明确:1、句式:以七言为主,有长短变化。
2、节奏:随着诗情的起伏,时缓时急,忽高忽低,奔放而流畅。
(一)第一层
(多媒体显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老师范读.2、让学生说老师范读出的感情。
明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壮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悲
因此,这一层要读出“悲壮”的感情来。(一开始要读得颇有气势,节奏要迅疾,后来渐渐缓慢生悲)
3、齐读第一层。(读出“悲壮”之情)
(二)第二层
(多媒体显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1、请一名学生范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能体现感情的词语,并揣摩该范读同学对这一层的处理是否符合自己的想法。(他朗诵得符合你的想法的地方,要注意借鉴;不符合你的想法的地方,就注意在自己的朗诵中体现出变化。)
2、边评价边范读。(读得好还是不好?你觉得应该怎么读?请试一试)
明确:这一层能体现感情的词语有:“尽欢”、“必有用”、“还复来”、“为乐”、“三百杯”和四个短句等。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此时诗人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所以应 该读出“欢乐”的感情来(情绪高昂,节奏逐渐加快)
3、齐读第二层。(读出“欢乐”)
(三)第三层
(多媒体显示)
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边分析边逐句读。(这一层是诗歌的主体部分,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大转折,因此必须在老师的设疑和引导的基础上来读)
提问1:“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意思是诗人以为富贵生活“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用醒”,可见诗人对豪门贵族怀有什么态度?
(学生讨论后)明确:鄙弃、愤懑。“不足贵”“不用醒”二语当用极强音读,以见其鄙弃、愤懑之深。
女生试读这两句。(读出“愤懑”之情)
提问2:“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中的“寂寞”和“留其名”体现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又体现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后)明确:诗人说古代圣贤“寂寞”是为他们惋惜,同时又是说自己,流露出愤愤不平之情;因此,要在“叹惜”中读出“不平”之气。“留其名”又可看出诗人认识到自我价值后的自信和激动,因此要重读。“陈王”二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为例,诗人说陈王,其实又是说自己不过是怀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重音当落在“恣欢谑”三字上,因为这是欢中有悲,激动中有愤懑。
男生试读这四句。(读出“不平”和“激动”)
2、齐读第三层。(读出“愤激”之情)
(四)第四层
(多媒体显示)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自由读,边读边揣摩这一层的感情。
2、请试一试。
3、让试读的学生说说他为什么这样读。
明确:“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态如见,宜重读;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应当快读;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因为这是全诗的高潮,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不是一般的儿女愁情。因此,要读出“狂放”,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壮之重、欢乐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4、齐读第四层。(读出“狂放”)
(五)朗诵全诗
1、展示全诗感情的起伏变化:悲壮——欢乐——愤激——狂放。
2、配乐齐读。
(多媒体显示)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这首诗在感情变化上和《将进酒》的相似之处,请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加以揣摩,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自读此诗。
诵读提示:开头两句显示出诗人郁积好久的忧愤的心情,接着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长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展示出诗人的豪迈的胸襟,然后诗人又自比小谢,极为自信,然后,却又迅速地陷入“不称意”的苦闷中。感情也是起伏变化,也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的气概。
2、按照这首诗的感情变化,全班齐读。
我们通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应该说,已经走进了李白的心灵世界中。诗歌就是这样,要想读懂它,就必须不断地朗诵。在朗诵中领悟,在领悟的基础上再诵读,如此循环,就可以逐步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联系李白的生平,我们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的一个梦,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狂歌,他开始纵酒,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从《将进酒》中我们可以体悟到,对李白而言,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将进酒》教学设计13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嗜酒)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狂放不羁)
1.插入李白与酒的小故事:
A.李白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找他进宫做诗,李白醉醺醺的来到宫中,叫杨国中磨墨,高力士脱靴,大胆的将权贵玩于鼓掌之间。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传世诗篇,就连他的死,也有人给它带上了传奇的色彩,传说她死的时候,坐在川上饮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这些都展现了李白特殊的气质,那是一种豪放、洒脱、狂傲的诗人气质。它们都与李白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2.李白的生平、经历: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达到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享乐,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最终提出离开长安。
之后的他,仍保持着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大力宣扬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这首诗歌就是一个很好地体现。
二、背景、解题:
本文选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宝十一年(725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朵颐因酒放歌为内容,将(qiāng),清、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愿、请你不要生气。
三、学习课文:
(一)熟悉课文:
1.听录音朗读
(1)正音正字
朝(zhāo)樽(zūn)还(huán)岑(cén)烹(pēng)
馔(zhuàn)恣欢谑(zì)(xuè)径(jìng)裘(qiú)
(2)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2.全班齐读(注意抑扬顿挫)
3.学生评点示范朗诵的精彩和不足,初步把握诗人情感的大起大落,领会诗人的豪放飘逸。(必要时教师范读)
4.学生找出诗中表是诗人情绪的字、词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悲乐愤狂愁
(板书)
(二)内容赏析:
1、教师朗诵前两句,2、思考:诗歌本来是表现诗人“愁”的情感,为什么写黄河?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宛如自天倾泻的黄河水,激浪奔腾,势不可当,在形象上与诗人汹涌喷发的感情是相似的,诗人寄情于雄伟奔放的黄河,也借黄河把自己的精神性格映现出来。
3、教师朗诵三、四句,讲解:这两句诗表面上看是慨叹光阴迅速,人生易老。但李白在《日出入行》中说“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落怨于秋天”、“万物兴歇皆自然”。对于生老病死的规律李白是坦然面对的,可见,李白“悲”的不仅是“白发”,还有什么呢?(提示:结合背景思考)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叹息人生短暂,而年华虚度,未能建立功业。
4、教师概括:如果说前两句借黄河之水象征性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状态,那么三、四句则点出了感情激浪因何而起。两组长句揭示了感情矛盾的核心。诗人的情绪是的。(学生齐读前四句)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如果说前两句借黄河之水象征性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状态,那么三、四句则点出了感情激浪因何而起。两组长句揭示了感情矛盾的核心。诗人的情绪是悲伤的。(学生齐读前四句)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既然人生短暂,功业未成,有无限的悲感压在心头,那么遇到得意的时候就应该努力排遣,尽情欢乐。可是,李白得意吗?他被排挤出长安达八年之久,足见他是不得意的,那么这里的“得意”应该如何理解?(提示:参照背景)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既然人生短暂,功业未成,有无限的悲感压在心头,那么遇到得意的时候就应该努力排遣,尽情欢乐。可是,李白得意吗?他被排挤出长安达八年之久,足见他是不得意的,那么这里的“得意”应该如何理解?(提示:参照背景)
明确:这里的得意是适性、快意的意思,是指遇到岑夫子、丹丘生这样的好朋友,言谈和思想活动都处于自由解放的状态。遇到这样快意的场合,便可以把苦恼暂时抛在一边,借助酒力舒展一下身心。
诗人用“须”从正面肯定、强调;紧接着又通过“莫使……空……”构成双重否定,进一步加重语气,把诗人要饮酒,要尽欢的欲望,表现的极其强烈,诗人的情绪也由悲伤变成了,这里的欢乐是脱下精神负担的自我拼搏。(学生朗诵,注意体会诗人的情绪)
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脱下精神负担后,想到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仍然执著的想到用世,并且达到了自信的程度。
讲解:李白在人生面前既有被动的一面,又有主动的一面社会的不公平,使他功业无成,但是他生性豪爽,虽悲也有推开悲伤的得意之时,他天生高材,虽悲也不失自信。当他意识到自己具有反抗社会的能量时,就要大张旗鼓地尽情饮酒,尽情欢乐。“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只有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会有这样快意的抒发。
总结:诗歌进行到这里,诗人的情绪有悲伤到欢乐进而尽情地饮酒。以上可作为诗歌的第一部分。(学生诵读,体会诗人的情绪的变化)
7、诗人与朋友尽情饮酒,但并不是单纯的饮酒,在酒酣气足中评说社会、人生。评说社会的是那句,起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岑夫子,丹丘生。将尽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写席间劝酒,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8、“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首先把矛头指向富贵。他鄙视那些排挤贤能的贵族,诗人自己就是被贵族排挤出长安的。借鄙视权贵来抒发自己被排挤的之情,并且由自己想到了古代的圣贤,古代的圣贤在贤愚颠倒的社会里也是备受冷淡的,当今之世难道还应再效法吗?那些饮者倒往往能惊世骇俗、千古留名。
思考:诗人把圣贤和饮者对举,是否定圣贤吗?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不是,是对圣贤的惋惜和不平,是对荒唐社会的嘲讽。
诗人的情绪又由欢乐变为愤激。
9、“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为了给饮者壮声色,诗人拉上了曹植,曹植曾经在平乐观与宾客狂饮,美酒一斗,价值十千,恣意欢谑。李白以曹植作为效法对象,劝主人莫愁钱少,把宝马、轻裘典当出去,作为酒资,去买酒狂饮。这样狂饮的目的是为了“销万古愁”。
思考:结合全诗,谈谈如何理解“万古愁”?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以怀才不遇为中心,把整个古代史上才智之士未得舒展抱负的愤郁都囊括在内,在结构上照应了开头的“悲”。诗人要通过饮酒把“万古愁”销尽,表现出一种狂放的情绪。
(学生朗诵第二部分)
10、教师总结:就整首诗歌来看,诗歌第一部分诗人的情绪由悲伤到欢乐进而自信地饮酒;第二部分,诗人借饮酒评说社会人生。整首诗都让人感到诗人的感情始终处于激烈的拼搏之中,全篇就是一曲借助酒力,努力排遣愁闷,渴望伸展才智,在悲感中交织着自信的乐章。
(学生朗诵全诗)
11、作业布置:背诵全诗,完成课后练习。
《将进酒》教学设计14一、教学目标:(幻灯显示)
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2.品读诗歌,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二、教学重、难点:
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三、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赏析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让同学们预习了“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提问预习效果。
归纳知识点:
1.节奏(近体诗平仄、词牌)。
2.情绪(韵字开口、画面)。
(二)解题: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将—读qiāng,有“请”的意思(将子无怒--《诗经.氓》),将进酒就是请喝酒。
(三)朗读
1、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试读)
2、划出停顿,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文中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字、词语或是句子,并且用笔划记出来。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其他同学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4、提问: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如果有的话,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5.师范读(录音)。
(四)品读,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介绍朗诵技巧,指导学生朗读
(五)诵读,落实朗诵技巧,检查朗诵水平
(《将进酒》诵读提示
6160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悲)
61607;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欢)
61607;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愤)
61607;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狂)
(六)比较诵读(幻灯显示濮存晰诵读录音)。
(七)总结,成果展示。
《将进酒》教学设计15一、课程分析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ァ督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领会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并要让学生明白饮酒其意不在酒,而在于书法作者的蔑视荣华的愤激之情。
二、设计理念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多读是学习古诗领略其旨的好办法。范读与自渎相结合也是学习古文的必经途径。新课改再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次课想要再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提问来解决以上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有可能找不到学习的重点,故采用由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有目的的选择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三、学习目标
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四、导语设计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饮酒赋诗,自称“酒中仙”的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李白喝酒时尽管也有愁,但所咏的诗是极其豪放的。看他来了!
〈一〉初步感知
1、分小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味诗人的情感变化。并推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
2、提出自己或同学在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交给老师。
(设计意图: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就要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要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学生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会失去重点,所以老师必须有所挑选.)
〈二〉再度感知
由各组所推选的同学各读一遍,老师做出点评。
(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一定要建立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老师也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三〉老师把挑选的问题投影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问题大致如下:
1、诗文的前两句在本文中有什麽作用?
(设计意图:本文开头两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要读懂此诗,必要先体味这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麽?
(设计意图:只有很好的把握了本文的感情基调,才能对全诗做深入的理解。体味李白在狂傲,放荡不羁,狂喝豪饮下那颗愁苦的心。做到知人论世。)
3、诗的主旨句是什麽,如何理解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题的设置,要学生了解李白写此诗的目的,他要表抒的情怀。一定要学生明白品诗要知人论世,方能知其中真滋味。)
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写一段文字表述出来。
第二篇:《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刘建平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中蕴涵的感情,从而了解诗人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一、导入
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是这样评价李白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多媒体展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选修文本《将进酒》,一起去欣赏“酒仙”的姿态,“诗仙”的风采!(板书:将进酒 李白)
二、文本探究
1、我们来看一下题目“将进酒”,什么意思啊?将是请的意思,那么题目就是请喝酒,所以这是一首劝酒诗。请同学们来找找,有那些人喝酒?(李白、岑夫子、丹丘生)。那这顿酒喝得如何?(很痛快,开怀畅饮“会须一饮三百杯”)。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因为:
①朋友聚会—— 酒逢知己千杯少 → 情感:快乐 ②借酒消愁——“与尔同销万古愁” → 情感:愁
2、看来大家预习很到位。先请大家带着你对诗歌的理解齐读一遍。大家都读得很好。
3、百家讲坛康震教授在《品李白》中说,李白是古代诗人中情感最多变化的一位,尤其是酒后的李白,其内心情感更显得丰富复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文本,一起去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现在请同学们分组探究一个问题。
探究一:
在《将进酒》这首诗中,你读到了李白哪些丰富而复杂内心情感?请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多媒体展示:
李白 的内心情感
预设答案:(请同学吟诵他找到的那句)
1、悲伤与无奈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
【解析】人生易老,时光易逝。诗的开头运用比兴、夸张的手法。通过写“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和“青丝白发”朝暮之间的变化,表达了一种内心的悲伤和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奈
2、欢乐、自信 “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解析】大家在这种“欢”与“乐”的感情里有没夹杂着其他的情感。正如李白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一样,李白却并不“得意”,“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现在的才却“不被用”。所以在朋友相聚之乐的饮酒里还藏着他内心怀才不遇的悲。欢快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悲愁的心。所以才有我们开头说的狂饮的豪壮之举。
3、蔑视权贵、有点消极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解析】“钟鼓馔玉”采用借代手法,代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
4、寂寞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什么羡慕饮者?
【解析】圣贤应该指那些人?古代的圣贤们如孔子,孟子,贾谊等。为何诗人认为圣贤都是寂寞的,不值得自己羡慕。因为这些圣贤都得不到重用,可谓怀才不遇,李白言之“皆寂寞”,作者认为“善饮者”才留下了美名,看似是羡慕,其实李白是另有所指,“圣贤”本重用不用,李白无形中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向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表达自己对这种不公平的愤怒的批判。上一段诗歌欢乐中隐藏的悲在这里喷发出来。此时已成为了一种愤激。
追问:按理说“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诗人心中的任何悲愤都应消散,为什么李白还那么耿耿于怀呢?(插入李白的人生经历)
我们说知人才能论世,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李白的人生经历。14岁 立志“济苍生,安社稷” 24岁 离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42岁 入长安,供奉翰林,“凤凰初下紫泥沼,谒帝称觞登御筵” 44岁 被排挤,“赐金放还”
(反映了李白一种怀才不遇而又始终执着追求建功立业,一种始终坚持而不得的愁)
5、狂放。“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本来,李白是客人,但这后几句中,他喧宾夺主,看不出他客人的身份,甚至喝到最后,他无所顾及,尽然要求主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把李白的狂放的性格展现出来。
(预设答案为这首重点讲解的地方,其余的可给学生自由发挥。)
6、我们刚才分析了那么多,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李白在这首诗歌中他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来归结一下。
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 ……
三、手法探究
1、【提问】“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作者为何列举曹植呢?
【解析】作者用典列举曹植,是基于两者的共同点而来的:有才,好饮,怀才不遇。作者其实要借曹植自比,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慨。
四、总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我们读《将进酒》不仅读到了一位苦闷、愤激的李白,更读到了一位乐观、自信的李白,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哀而不伤,悲而能壮(板书:悲壮)
五、拓展练习
我们一起来看另外两首李白早期写到酒的作品,通过比较看看他喝酒的态度及感情的发展变化。
比较《南陵别儿童入京》《行路难》《将进酒》中诗人饮酒态度及感情变化。《南陵别儿童入京》,这首诗是在他被唐玄宗征召入京时写的,他觉得理想能够实现了,所以很高兴最能表现他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行路难》是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时所作,能体现他饮酒的态度“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但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是表达了诗人那种自信
写最后一首《将进酒》时作者被“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这时喝酒就是“会须 一饮三百杯”了,感情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尔同销万古愁”
从三首诗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嗜酒的李白,一位感情矛盾而又复杂的李白。龚自珍对李白的评价: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世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的文化性格在李白身上“聚”在了一起。所以,我们读李白的诗,可以读出庄子般的潇洒飘逸,也可以读出屈原那样的倔强不屈。他一生与酒如影相随,高兴时喝酒,彷徨中喝酒,失意后喝酒,但无论如何高兴,怎样彷徨,多么失意,他始终没有放下“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也没有放下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即便是被“赐金放还”八年之后,他也绝没有沉溺于酒池,依旧保持自己最初对政治理想的追求。更没有卑躬屈膝,充当权贵的走狗。他喝酒喝得痛快,做人做得更坦荡,借酒挥洒才情,抒发愤懑,展现乐观自信,凭着一身傲骨化哀伤为洒脱,化忧愤为豪放!
教学反思:
李白的《将进酒》李白对现实的不满之情蓄积已久,却又无力排解,只能借酒以倾吐胸中的不平之气。整首诗读来荡气回肠、潇洒飘逸。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得有失。现在总结如下:
(一)可以肯定的几点
1、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教学进度的推进上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仅仅是大小讨论所能体现的。在教学重点的设置,教学进度的推进这几方面也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之前,我让学生通过预习,以自己对李白是个情感的理解为讨论的主体。
2、教师的主导和提升作用不能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丧失
教师的主导体现在哪里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切入点的选择和总结提升上。《将进酒》可以讲的内容比较多。我选择以“李白 的内心情感”这个问题所谓切入点,一开始就让学生对诗人情感有所感知。
在总结提升阶段,学生最需要老师的指导。一些问题和认识确实是学生深入不到的地方,这时适合地跑出自己的认识,有效地拓展深化。在这堂课中,我在提升环节就通过李白几首不同的诗歌串成一条线,去看李白那种复杂的情感变化的原因。
(二)需要改进的几点
1、注重板书的设计
这节的板书设计不是很好,没有做到清晰、直观。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在这方面注重设计。
2、给学生个体展现的机会可以更多。
第三篇:《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堂:
盛唐大诗人李白,二十四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他见多识广,人生阅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经受到朝廷的征聘,有过皇帝召见、亲自下车迎接的殊荣,由一个普通百姓一跃成为翰林学士,成了皇帝的嘉宾,由一介布衣而直取卿相,想实现他匡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但终因不能适应也不想适应备受束缚的宫廷政治生活,而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还去做他的诗人。他的诗是盛唐诗的顶峰,豪放飘逸,想象瑰奇,充满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果说《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想象瑰奇见长的话,《将进酒》则以豪放飘逸著称。
这节课我们就来品读探讨《将进酒》。主要研讨这样几个问题:[投影]
1、《将进酒》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2、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将进酒》的“诗眼”是什么?
3、《将进酒》风格豪放,语言夸张,这同他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有关,所以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试从这首诗中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4、比较“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知人论世”是诗歌鉴赏评论必须遵循的原则。李白受到唐玄宗的恩遇,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应召入长安。这节课我们接着了解李白的经历遭际,充分感受李白的人格魅力,为我们更好的品读《将进酒》做点准备。[播放《唐之韵》]
二、观看欣赏《唐之韵》第八集
三、跟读朗诵《将进酒》,自读思考研讨四个问题[投影]
1、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基调常常可以凭直观被感知,但只有经过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例如这首诗,初读一两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诗歌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全诗的风格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
2、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将进酒》的“诗眼”是什么?
“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一字之妙”,这是局部的诗眼。二是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全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你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诗的中心。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3、语言豪放夸张
例一:“朝如青丝暮成雪”:这种感受是许多老年人都有的,但由诗人说出,其意义却非同寻常,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政治上的失落感。诗人在25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例二:“会须一饮三百杯”:“一饮三百杯”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李白仰慕古人的大度,有效法之意。在《襄阳歌》里他曾写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这里是重申其意。这种夸张,跟故意张大其辞是有区别的。
例三:“与尔同销万古愁”: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无意义的。诗人叹“古来圣贤皆寂寞”,为陈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都表现了愁的深广。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则将来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唯“万古愁”一语足以当之。这种夸张,也不是故意张大其辞,可以使人信服。
例四: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例五:“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
4、比较“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表达形式上:前者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知人论世: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赐金放还后七八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联系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思考:
“古来”二句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古来圣贤”,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们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辛苦备至,可有谁听他们呢?真是“寂寞”得很!诗人看穿了这一点,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决心逃于酒乡,所以接着就说:“唯有饮者留其名。”
这首诗也流露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饮酒的办法使自己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解脱出来。他崇拜曹植,赞扬他“斗酒十千恣欢谑”的做法,也证明了他这个思想矛盾的存在。
“圣贤”,不是单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饮者”,决非一般酒徒,而是“圣贤”中逃之于醉乡的人。说圣贤“寂寞”,并非贬抑,一是当时不被社会重用,倍受冷落;二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说饮者“留名”,固属偏激之辞,表现了诗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强调饮酒的意义,也是可以理解的。
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故用为例证。
开头几句呼告比兴:
开篇的这组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第四篇:《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环县职专 米盈霞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全诗,体会诗中李白的情感变化,提高鉴赏诗歌名句的能力。
2、知人论世,诵读品析,掌握分析诗歌情感的方法。
3、体会诗人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和两岸徘徊的内心纠结。教学重点
诵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提高鉴赏诗歌名句的能力。教学难点
理清情感变化线索,体会诗人貌似洒脱狂放消极避世实则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心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鉴赏名句理解诗意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 课堂流程
一、课前提示:
准备好课本,准备好导学案,准备好饱满的激情!
二、以“酒”诗导入(PPT显示)。
杜甫的《酒中八仙歌》这样说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读李白的诗似乎也常有一股浓烈的酒气扑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行》);“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饮不饮各尽觞。”(《金陵酒肆留别》);“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我们今天也要品味另一杯别有滋味的酒——《将进酒》。
(小建议: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把这些酒香扑鼻的诗作记下来吧。余光中曾盛赞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同学们,用心体会一下李白的诗与酒吧!)
三、同学们,读了这些诗后,你认为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稍做准备,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进行演讲,说出你对李白的感知。(要求:
1、脱稿演讲
2、自然大方
3、声音洪亮
4、观点明确
5、给三次机会,每个同学2分钟),让故事从这里开始,让精彩从这里绽放!
明确:诗酒与李白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诗中我们看到了李白的洒脱浪漫,狂放不羁,甚至不把天子放在眼里,而《将进酒》正是李白的经典之作,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走近李白吧。
四、赏读全诗。
题解:“将进酒”的“将”,出自《诗经·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是请求的意思,读“qiāng”,这是一首劝酒歌,而诗中所写是诗人好友元丹丘宴请李白,为什么李白反而唱起了劝酒歌?这难免有反客为主的意思,但实与诗人的性格有关,接下来,就让我一起品味李白的酒中之味。
(一)、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默读一遍,排除诗歌中的生字障碍。(对字词的掌握始终贯穿语文学习)
将进酒()金樽()烹羊()岑夫子()....馔玉()恣欢谑()()沽酒()千金裘().....
2、听配乐范读,感受诗歌意蕴。讨论:这首诗该以怎样的情感气势来诵读?(温馨提示:感情大起大落是本诗的显著特点。)
(二)、再读体会:
1、听了范读,加上自己的初步感知,同学们一定可以很好地朗读这首诗了。有请一位同学再为大家范读一下,其他同学听完之后做简单点评。
2、通过朗读和点评,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这首诗已经有了相当的理解,我们一起讨论一下:诗中诗人的感情有哪几个阶段的变化?个中情感如何通过吟诵传达出来的?(提示:在吟诵中抓住诗中可以传情达意的字词来把握诗中情感变化)
资料链接: 李白的人生经历:
725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730年,初入长安,无功而返—— 742年,奉诏入京,供奉翰林——744年,奸佞当道,赐金放还—— 752年,与友畅饮,做《将进酒》。明确:悲——欢——愤——狂
3、名句赏析(大声朗读,体味情感): 赏析要求:小组分工,找出诗中能体现诗人情感变化的诗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先两两讨论,然后组长带领跨层交流,明确小组观点及存在的疑难。每位同学必须做到“动手、动脑、动心、高效”。
4、分组交流读诗体会。请各组同学自由展示及点评。展示要求:(1)、惜时高效,语言简洁,脱稿展示。(2)、条理清晰,分析具体,还有总结。点评要求:(1)、点评同学须范读相关诗句(2)、其他同学认真记录,用红笔修改,并及时质疑、修改。(注:质疑每人次酌情加1——2分)。
5、师生明确总结: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悲
赏析:开头起兴,开篇雄浑,实则慨叹人生短暂,流光易逝,生命在浩瀚的流水的映衬下显得很渺小,极言其内心的悲伤又不沉溺悲伤。
B、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欢 须;应当,还未必.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狂
这句历来被认为是李白最个性的一句诗,但同学们注意一下诗句里的“必”字,这个字虽然有“一定”的意思,但也有“还没有”的意思。“必有用”,但目前还未被用,这句诗表现了诗人的洒脱豪迈和自信满满,但我也看出这是诗人的一时之快,是自我安慰之说。这句诗既是率性本真之意,也有两岸徘徊之情。
C、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愤
为什么要“长醉不愿醒”?是要忘却什么,还是不想面对什么,不敢正视什么?
D、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愤
这里的“寂寞”,是不为世人所知,不为世人所用。诸如屈原,贾生等等,这些古圣先贤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无用武之地,想来多么令人叹惋。“世人皆醉我独醒”,“但愿长醉不愿醒”,一醉一醒之间正是李白一生的徘徊。
E、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狂 别人看重的名与利,在诗人眼里不值一文。与尔同销万古愁。
何为“万古愁”?“高堂明镜悲白发”,青春不再,韶光易逝;“古来圣贤皆寂寞”,志不得抒,才不得展。诗人把“一世愁”融入“万古愁”,他是一个孤独的斗士。与“人生”斗,以不停的金杯笑对老去的年华。当历来圣贤遭受冷落时,以饮者之名永垂史册;当贫穷降临,以“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旷达轻松面对。与“内心”斗,无法忘却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在心里反复纠结。
6、我们通过赏析诗句体会了诗人的情感变化,现在再一次诵读全诗,看能不能引起你们的情感共鸣。
五、拓展延伸。
1、分析诗人的愁源于何处?试比较诗中几组矛盾的字句,体会诗人纠结的内心。
“且为乐”——“万古愁”:乐的的短暂,愁的悠远。“必有用”——“不复醒”:用世与避世的矛盾。
追求精神自由就会蔑视权贵,反抗秩序;要想建功立业实现理想,就得向权贵妥协,和权贵和解。既想做孔子,又想做庄子,结果是既做不成孔子,又做不成庄子。李白执着的两种东西是悖论式的人生追求,他希望在人生的各个向度上都取得成功,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他的理想超越了时代,他是注定的理想主义者,也是千古独步的精神超人。
2、诗人的“万古愁”到底能销吗?
李白的“万古愁”到底能销吗?也许他自己已给出了答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所以诗中李白似乎放纵,洒脱,疏狂,实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只做着“但愿长醉不愿醒”的无奈抗争。但李白就是李白,他在失意彷徨之中始终没有忘记“自我”:李白从来就有“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数”的志向,他“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时刻在彰显一个“我”字,所以他才会反客为主,在朋友宴请他时唱起了劝酒歌。
六、评说李白:
今天,我们在李白的诗里走了一遭,也好似在诗人的生命里走了一遭。我们看到了李白的大欢喜大虚空大淡漠,看懂了他豪放里的悲凉,洒脱里的凄怆,也看懂了他的率真和狂放,请大家为李白写一段颁奖词吧!
颁奖词书写要点:
1、抓住人物身份和性格事迹。
2、适当引用诗歌名句。
3、善于运用修辞(排比、比喻)。
示例:看似旷达,却有万古愁绪;满腔抱负,可叹壮志难酬;洒脱无羁,实则心系理想。余光中盛赞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他就是千年独步的盛唐诗人——李白。
七、当堂检测,背诵全诗。走完了诗人的心路历程,相信绝大多数同学也一定记住了这首诗,记住了一个外形洒脱、内心丰富的李白,那么我们的学习目标就算达到了。
八、课堂小结:
1、总结目标达成率。
2、总结强调学习内容。
3、评出课堂表现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
九、课后作业:
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在《赠李白》中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同学们课外收集李白与酒有关的诗歌,结合对《将进酒》的理解,把你对李白“痛饮狂歌”的看法,以随笔的形式写在作文本上,可有题目,字数不定。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悲: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流光易逝,壮志难酬
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老友相聚,纵情欢乐
愤: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志抑才屈,纠结徘徊
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旷达洒脱,但求一醉
电话:***
邮箱:314421745@qq。com
第五篇:《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西安高新第三中学
韩 刚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B、方法和过程
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探究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走近李白,主动搜集占有相关资源。
2、师生共读文本,利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吟咏诗韵,营造氛围,做到有感情诵读。
3、针对学情,突破难点。充分利用课外名家朗诵资源及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因声求气,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诵读时有激情而得法。
4、合作、探究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兴趣,选择诗中精彩的名句仔细解读,讨论、交流、探究、质疑,整合资源,认识、感受全诗复杂多变的节奏和情感。【教具】
多媒体课件、《唐之韵 第七集 一代诗仙(上篇)》(视频)、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将进酒>)》(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唐之韵 第七集 一代诗仙(上篇)》(视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1、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2、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读过这首诗,你感觉李白是怎样一个人?——豪放,嗜酒,有才。是啊,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李白喝酒,那是多多益善,有十分酒便有十分才情。他嗜酒如命,自言“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将进酒》就是他酒酣之时嚷出来的杰作。明人徐增认为“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3、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在中国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许多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师生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这就是他的《将进酒》。(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 浪漫主义 主义诗人,有“ 诗仙 ”之称。与杜甫齐名,并称 “大 李杜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
《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3、“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且看——(课堂展示)①、诗→“酒”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4)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兰陵美酒郁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7)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1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12)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②、“酒” → 诗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看来,李白天生为诗酒而来,为后人读诗酒篇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
4、初读解字词知韵律——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掌握字词文意。①、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②、播放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初步感知全诗的韵律和气势。
③、分组诵读,画出韵脚。明确:韵脚:来、回、发、雪、月、来、杯、生、停、听、醒(作平声)、名、乐、谑、酌、裘、愁。
5、识记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将进酒(qiāng)莫使金樽空对月(zūn)烹羊宰牛且为乐(pēng)岑夫子(cén)钟鼓馔玉(zhuàn)
斗酒十千恣欢谑(zì xuù)呼儿将出换美酒(jiāng)千斤散尽还复来(huán)。
三、引领探究
㈠、二读品酒兴,读出酒意。
1、诵读指导:
①、播放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理解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有感情、得法诵读全诗。
②、因声求气: 诵读时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指导示例:开篇两句长句,犹如挟天风裹海雨,迎面扑来,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第二句“奔流到海不复回”,言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接着,又是两个同样的长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五六句,诗人感情由“悲”而“欢”,节奏顿转和缓,句式也变为七言,“须”“莫”“必”“还”“且”将欢畅之情推进、提升、积聚成高亢、嘹亮的“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样的豪歌壮举,至此,诗人狂放之情渐趋高潮,诗的旋律愈益加快,“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忽然加入四个短句,不仅诗的节奏变化,也仿佛听到酒席上频频的劝酒声。更甚者,诗人连声劝酒,诗兴大发,引吭高歌。之后,诗人感情由狂放转为愤懑、激越,发出最后的豪言壮语:千金散尽还复来,一醉方休,同销万古愁呢!诵读至此,我们的身体里、声音里好像也奔涌着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③、分组诵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注:加粗字重读
2、分组讨论:
①、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把握全诗结构。明确:起兴→饮酒作乐→劝酒→酒后吐真言
②、李白怎样劝友人喝酒?为此找了那些理由?(学生讨论归纳,教师补充)明确:会须一饮三百杯,人生得意须尽欢,将进酒,杯莫停。
要饮,要狂饮,人生得意要饮,现在不得意要饮,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劝饮,劝豪饮,富贵不足取,饮酒可留名(历史),怀才不遇,借酒浇愁。㈡、三读赏酒情
1、诵读赏析:
①、播放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②、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兴酒情。
③、吟咏诗韵:在诵读中发现,全诗以七言为主,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综,以散行为主,用短小的对仗点缀,节奏徐疾变化,奔放不随性。这首诗篇幅不长,而五音繁会,气象不凡,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尤其是音韵、节奏随诗情起伏,缓急高低,曲折回环,奔腾向前。只有思随情转,音以律变,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2、讨论探究:
①、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采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么手法?抒发了李白怎样的感叹? 明确: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黄河如丝天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以黄河起兴感叹时光易逝。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非李白独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诗人在24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两组长句表达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请找出分析。
明确:夸张,痛快的筵宴,豪壮的诗句,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知己相逢,倾吐怀抱,实为痛快事,得意事,不仅是品味美酒佳肴,更为了表现豪情。
③、李白因何要如此纵情于酒,透过这些“劝酒词”你读到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请举诗中诗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变化起伏。
明确: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乐)(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感情主基调:愤慨 ㈢、四读话酒话,吐真言。
1、诵读品析:
①、播放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将进酒>)》(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
②、学生自主诵读喜欢的诗句,试着背诵全诗。
2、讨论探究:
①、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只要人生暂时得意,就可以纵情高歌,要有坚定信念。
②、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何而愁?此“愁”的实质是什么?
一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二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三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③、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圣贤”的含义,分析用典的作用。明确:“圣贤”不仅指孔孟,还包括那些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贤士。他们被排挤,遭冷落。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行经,不再抱幻想,决心逃于酒乡。
陈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施展,遂借酒销愁。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
④、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钟鼓馔玉”“不足贵” 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愤慨。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⑤、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请你说几句话安慰安慰他。
明确: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
四、训练检测:
1、将这首诗歌背诵下来。
2、课堂检测:
①、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慨。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②、本诗的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的态度。
③、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朝如青丝暮如雪,与尔同销万古愁等。
五、总结升华: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平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低回,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
六、拓展材料:
1、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
2、《将进酒》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与夸张手法有关,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 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
3、李白对黄河素来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多次以极为豪放热情的诗句歌颂黄河。在《将进酒》诗中,诗人又一次歌颂了黄河,并与自己的身世之感、傲然之志相互映衬,抒发其热爱生活、蔑视权贵的感情。饮酒行乐既是抒愤,又从愤慨中显示豪迈乐观精神,而不流于伤感。
以乐写哀,以豪放衬悲慨,因此,从而构成乐观的豪放的基调,从中显示出诗人可贵的傲骨精神。
4、《唐之韵 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忽然心情一激动,想到这黄河之水就像人类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一去不复返,但依旧滔滔滚滚而来。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眼就是一次生老病死的轮回!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人活着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如此自信。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真实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
七、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写“酒”的古诗词。
2、背诵并默写全诗。
八、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自主学习
引领探究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乐)(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感情主基调:愤慨
训练检测
总结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