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法运算律教案(西师版)
加法运算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6~ 48页例
1、例2的教学内容。课堂活动第1、2题作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2.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准备】
课件、多媒体教具。【教学过程】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教师:森林小学今天要举行智力竞赛,让我们去看看吧。
师出第1道题:小老鼠扛着两个袋子,前面一个袋子装着米,后面一个袋子装着黄豆,小老鼠跑着跑着喊累了,怎么办?小鸟发言说:“把黄豆放前面,米放后面,这样就不累了。”
2.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鸟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课件中大象老师出第2道题。12+25 25+12 500+300 300+500 30+20 20+30 1200+650 650+1200这8道题小动物们要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不一会儿,小猪就写出了所有答案,其他小动物还在一道一道地算着,看到小猪算完了并得到大象老师的夸奖,小动物们傻眼了„„
4.教师:小猪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观察左边和右边的算式,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5.学生在全班交流。
小猪算了左边4道的结果,右边的结果是一样的。
实际上12+25与25+12都是求12与25的和,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
我发现左边和右边并排的两个算式只是加数的位置交换了。
6引导归纳。
教师:同学们真会观察、比较。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同学们发现的规律?
学生1:两个数相加交换了位置,结果一样。
学生2: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不变。
教师:如果用两个不同的字母表示两个加数,用一个等式表示加法运算的这个规律,你行吗?
教师:真了不起,你们已经归纳出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想给这个定律起什么名?
板书:交换律,a+b=b+a。
(齐读)
7.第47页,课堂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填空,再集体评讲。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出示情景图:三年级89人,二年级96人,一年级104人,问题是:3个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
2.教师:该怎样列式?
89+96+104
3.教师:请同学们再想想该怎样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
(2)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教师:谁代表你们这组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我们先计算89+96算出二、三年级共有185人,再用185+104算出3个年级一共有289人。
学生2:我们先计算96+104算出一、二共有200人,再用89+200算出3个年级一共有289人。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正确,下面请你们在书上完成“填一填”。
4.学生填空后对答案。
5.引导归纳。
教师:从上面两组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那么左、右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教师:对,能写成一个等式,89+96+104=89+(96+104)。
教师:你们的发现是不是适合其他算式,请自己举例验证。如果适合,请用一个等式表示。
教师:看来,你们的发现都适合三个数相加的情况。恭喜同学们又发现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为了简便易记我们需要几个字母表示?
学生分组用字母表示。
汇报并板书:(a+b)+c=a+(b+c)。
教师:想给这个定律起什么名?
教师:同学们起的名字都很好,我们就按约定俗成的叫法,把它称作加法结合律吧。学生齐读加法结合律,(a+b)+c=a+(b+c)。
6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教科书上第46、47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把书上的重点句勾画出来理解并记忆。
三、巩固练习
1.第48页,课堂练习第2题。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校对。
(4)问:136+89+64与 89+(136+64)用等号相连的依据是什么?
2.多媒体课件作业,独立完成,集体评讲校对答案。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交换律、结合律是加法运算的两大定律。
五、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1、2、3题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12+25=25+12 89+96+104=89+(96+104)a+b=b+a(a+b)+c=a+(b+c)
第二篇:西师版加法运算律教案
加法运算律教案
青神县实验小学四年级数学组
祝尉霖
教学内容:课本
点?(12+25=
25+12=
500+300=
300+500=
30+20=
20+30=
1200+650=
650+1200=)
生:左边算式的加数度交换了位置就变成的右边的算式。师:我们一二组口算左边的算式,三四组口算右边的算式。生:37,37,800,800,50,50,1850,1850 师:从口算中,你验证了刚才的猜想了吗?得出了什么规律? 生: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我们可以用字母a表示一个加数,那么字母b就表示—— 生:另一个加数。
师:那么a+b可以交换成—— 生:b+a 师:交换了加数的位置,但是什么不变? 生:和不变。
师:我们可以给这两个算式画上等号表示相等。一起来读一读,一二组顺读,三四 组倒读。
生:a+b=b+a,b+a=a+b 2.加法交换律的练习
师:出示24+15+6
36+132+84 谁能用加法交换律来变变,可能变成? 生:回答。
师:谁变出一种容易算的式子。生:回答。
师:刚才我们在三个加数的式子里用了加法交换律,那么用字母还可以怎样表示? 生:a+b+c=a+c+b=c+b+a 2. 加法结合律
师:同学们学习加法交换律时积极开动脑筋,发言积极,很好。我们又继续探索!师:出示例2:三年级89人,二年级96人,一年级104人,3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师:提问:要求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怎样列算式? 师:组织学生讨论得出:
①先算出三年级和二年级有多少人?(89+96)+104= 289(人);
②先算出二年级和一年级有多少人?89+(96+104)=289(人)。师:依据上面两道算式可以写成怎样的等式?学生回答后板书:(89+96)+104=89+(96+104)
师:这从这两个相等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三个加数的加法中,先算前两个数或先算后两个数,和一样。
生: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
算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生比较填表
运算律 字母表示式 变 没变
加法交换律
a+b=b+a 位置
数据、运算符号、结果 加法结合律
(a+b)+c=a+(b+c)计算顺序
数据、运算符号、结果、位置
师:加法交换律一定是加数的位置变了,加法结合律一定是括号里的内容变了。
[设计理念](通过猜想——验证——结论这样的环节安排分别学会运算律,当二者 都学会了以后安排一个比较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表格,去除表象留本质,抓住位置和计算顺序两个关键深刻理解加法运算律。)
三.练习
(1)计算,说出运用了哪些运算律。87+41+19 =87+(41+19)=87+60 =147
89+26+411 =89+411+26 =500+26 =526
75+(48+25)=(75+25)+48 =100+48 =148(2)数学小判官(对的打“√”,错的打“×”。)
1.109+(38+162)=109+38+162
()2.470-25+75=470—(25+75)
()
3.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4.○ +(△+☆)=○ + △+☆
()
5.84+68+32 =84+(68 +23)
()
(3)思考
1+2+3+4+5+6+7+8+9= 师:连加算式中,加数可以任意结合与交换。
[设计理念](通过安排基础训练和拓展训练两个练习层次,通过层层深入,帮助学 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运算律,是什么呢?你会用字母表示吗?那减法、乘法、除法是不是也有它们的运算律呢?带着这个思考,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
位置)
加法结合律(加法
括号)
320+420=420+320 a+b=b+a
猜想
24+15+6
36+132+84
(89+96)+104
89+(96+104)=24+6+15
=36+84+132 验证
=185+104
=89+200 =30+15
=120+132
=289
=289 =45
=152 a+b+c=a+c+b=c+b+a
第三篇:加法运算律教案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
教学准备:学生活动场景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前谈话。
师:我们来玩一个语言游戏好吗?老师说一个词,你们把它倒过来说一遍,比如,我说“喜欢”你们就说“欢喜”,会说吗?好,现在开始:“上海”“牛奶”“名著”好,接着来,声音响亮些!“好听”(生:听好);“好看”(生:看好);“好说”(生:说好);“好学”(生:学好)。
师:好!这可都是你们自己说的哦!“听好!看好!说好!学好!”老师希望大家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都能做到这三点。
2、提出问题。
谈话:年后大家有没有发现咱们校园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种上了树
师:为了使咱们的校园更加漂亮,绿化工人给校园种上了绿化植物,其实在这些树苗和花苗里面还隐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咱们就借助这些植物来研究加法运算律。(板书课题)(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提问:根据老师给你们的这些信息,谁能提一个列加法算式的数学问题呢?
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种,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一共要购进多少颗树苗?(2)一共要购进多少颗花苗?……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由于时间关系,咱们先来研究这两个问题(1)一共要购进多少颗树苗?(2)一共要购进多少颗花苗?……
二、探究规律,形成方法。
1、探究加法结合律,形成方法。
(1)引导观察,发现问题。
提问:谁能解决“一共有多少颗树苗?”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独立列算式并说出列式理由。生1:(56+72)+28=156(棵)
第一步先求什么,为了看的更清楚,我们给它加上小括号。
师:还是这个式子,如果我想先求柳树和杨树一共有多少棵,应该怎么办? 56+(72+28)=156(棵)
师:对了,这两道算式都可以算出树苗一共有156棵。也就是说这两道算式的得数是相同的,它们之间是相等的。那么这两个式子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 生:等号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它们之间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刚才有同学提出“花苗一共有多少棵”的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呢?(每人用两种方法)生1:(80+88)+112=280(棵)
生2:80+(88+112)=280(棵)
师:对了,这两个式子都可以算出花苗一共有280棵,这两道算式的得数也是相同,我们也可以用“=”把这两个式子连接起来。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积极思考计算,我们算出了:树苗一共有多少棵和花苗一共有多少棵?用了这两种算式分别来表达,算式的结果也是相等的。
师:仔细观察比较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加数没变、和没变;运算顺序变了。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都同意,对了,它们的运算顺序发生了变化,但结果不变。
(2)举例归纳,积累感知。
师:是不是其他的式子也有这样的特征呢?这是一个规律吗?这只是我们的一个猜想,下面请大家拿出练习本仿照这样的式子再举一些例子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3)合作交流,总结规律。
师:好了,有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列出的式子呢?
生:
师:你是怎样验证的?
师:哦!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结果发现两个式子的得数是一样的。因此,你用等号把这两个式子连接起来。大家同意他的做法吗?都同意,同学们都做得不错。对了,在这里我们发现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个规律数学家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加法结合律。(4)个性创造,构建模型。
问:像具有这样特征的式子我们能写得完吗? 生:写不完。
师:写不完那怎么办呢?大家看,我用省略号把具有这个规律的所有式子都扛了起来,你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图形、字母等把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呢?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哪个小组想说说你们的想法?好请你们组。组1:
师:刚才大家想出的表示方法都很好,不仅能把我们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而且比语言叙述更简洁。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a、b、c来表示这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b)+c=a+(b+c)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个定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积不变。
师:你学会了吗?那我就出几道题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练习)。
(6)学法指导,促进迁移。
刚才我们是怎样研究加法结合律的呢?(板书:观察→质疑→验证→总结→字母表示。)在加法中还有没有其他的运算律呢?下面我们就用这种研究方法来研究加法中另一个重要规律。
2、学法迁移,探索加法交换律。(1)观察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小电脑问题)
为了节省时间,女生做上面两道,男生做下面两道。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几道式子,它们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两个加数的位置变了,和没变。(2)质疑
这是不是也是个规律呢,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生举例)像这种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也是加法中的一个重要定律,你们能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吗? 生:加法交换律。
具有这样规律的式子你还能列出多少条式子呢?那可太多了,那你能用什么简单的方式把具有这样规律的式子表达出来呢?
(3)师引导小结:
师:有同学想到,用简洁的字母来表示,用ab分别来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就是“a+b=b+a”它们的和不变。
师:大家说同意她的做法吗?都同意,对了,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个运算律——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三、巩固内化,拓展应用。
1、完成P58页“想想做做”第1题。
2、下面的式子各应用了什么规律?
96+35=35+ 96
(45+36)+64=45+(36 + 64)
560+(140+70)=(560 + 140)+70(75+48)+25=(75+25)+28
3、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95+35=35+()
205+38=()+205
(45+36)+64=45+(+)
360+(40+170)=(360 +)+()
四、全课总结,评价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那么,课前同学们提出的剩下的这几个问题,你能解决吗?(第3、5两个问题用减法解答)
五、作业
在减法中,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课后大家可以继续研究。
第四篇:《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自主探索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有大课间活动吗?有什么项目?有没有小朋友喜欢跳绳和踢毽子的?(学生自由发言)
2、自主提问。
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1情境图,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追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生回答:(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3)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3、导入新课。
师: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进行过很多的加法运算,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哪些基本规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律)
二、探究新知
1、加法交换律。
(1)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2)列式解答: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或17+28=45(人)(3)观察发现。
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师板书:28+17=17+28(4)照样子写一写。
师: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算式吗?(学生写写)(5)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
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投影展示并交流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6)教学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明确: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b=b+a 教师指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问题: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两人板演不同的方法。
(2)汇报交流。
法一: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28+(17+23)= 45+23 =28+40 = 68(人)=68(人)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
追问: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把它写成等式吗?怎样写?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28+17)+23=28+(17+23)(3)探索规律。
①出示下面两道算式,让学生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等号吗?(45+25)+16○45+(25+16)(39+18)+22○39+(18+22)
②组织观察:比较上面的三组算式,和同学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得出:每组两个算式中的三个加数相同。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追问: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 师板书:(a+b)+c=a+(b+c)
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及判断的依据。师重点强调第三小题既交换了位置,又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该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完成 “练习九”第1题。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完成“练习九”第2题。
这种验算方法在以前学过,通过这几题的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明确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4、完成“练习九”第3题。
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每组中两题的联系。
比较每组中的两题,说说哪一题计算起来更加简便。明确可以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材简析与说明】:
《加法运算律》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却是后面的运算律的铺垫,因此学好这个内容至关重要。在加法运算律的教学中,教材首先创设操场上跳绳和踢毽子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探究新知的欲望。其次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比较归纳得出加法的运算律。在探索规律时,以学生为主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认知特点。在初步发现加法交换律时,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再统一用字母表示,既尊重了学生,又能很好地让学生接受字母表示的方法。最后教材出示了一些练习,突出重难点,层次分明,形式多样,及时巩固了所学的加法运算律。
第五篇: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6~ 48页例
1、例2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2.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3.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加法结合律
1.出示情景图:三年级89人,二年级96人,一年级104人,问题是:3个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
2.教师:该怎样列式? 89+96+104 3.教师:请同学们再想想该怎样计算?(1)学生独立思考。(2)(2)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谁代表你们这组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我们先计算89+96算出二、三年级共有185人,再用185+104算出3个年级一共有289人。
学生2:我们先计算96+104算出一、二共有200人,再用89+200算出3个年级一共有289人。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正确,下面请你们在书上完成“填一填”。4.学生填空后对答案。
5.引导归纳。教师:从上面两组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那么左、右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教师:对,能写成一个等式,89+96+104=89+(96+104)。教师:你们的发现是不是适合其他算式,请自己举例验证。如果适合,请用一个等式表示。教师:看来,你们的发现都适合三个数相加的情况。恭喜同学们又发现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为了简便易记我们需要几个字母表示? 学生分组用字母表示。汇报并板书:(a+b)+c=a+(b+c)。教师:想给这个定律起什么名? 教师:同学们起的名字都很好,我们就按约定俗成的叫法,把它称作加法结合律吧。学生齐读加法结合律,(a+b)+c=a+(b+c)。
6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教科书上第46、47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把书上的重点句勾画出来理解并记忆。
二、巩固规律1.第47页,课堂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填空,再集体评讲。2.第48页,课堂练习第2题。(1)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校对。
(4)问:136+89+64与 89+(136+64)用等号相连的依据是什么?3.练习九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评讲校对答案。
四、全课小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教师:结合律是加法运算。
(板书:加法运算律)它们在计算中怎样应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