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6《黄河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新)

时间:2019-05-13 01:4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下册6《黄河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下册6《黄河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新)》。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6《黄河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新)

《黄河颂》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4.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起黄河对于我们生活在兰州的人来说,谁都不陌生。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它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中华儿女。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唱着颂歌。同样,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未然随军至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黄河颂》。

二、黄河印象

以幻灯片的形式投放黄河的图片。

三、字词积累 1.注音

磅礴(páng)(bó)澎湃(péng)(pài)

气魄(pò)高山之巅(diān)狂澜(lán)哺育(bŭ)浊流(zhuó)屏障(zhàng)2.解释词语

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屏障:像屏风那样起遮挡、护卫作用的东西。狂澜:巨大的波浪 山巅:山顶 哺育:喂养 滋长:生长

澎湃:波涛相击,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四、整体感知

1.题目《黄河颂》中关键字是什么?

“颂”——赞颂、歌颂、颂扬。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2.本诗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从内容上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

从结构上看又可分为三部分:序曲、主体、尾声。

即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3.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4.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5.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五、具体分析

(一)序曲:朗诵词

1.在第一段中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作用是什么? 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板书:序曲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2.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本诗首尾呼应,但序曲部分重点在“黄河”上,尾声部分重在“中华儿女”上。

(二)主体:绘黄河

3.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远镜头全景概写、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4.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5.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望”。6.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滚滚、奔向、惊涛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板书:绘黄河

7.歌颂黄河的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层标志性句子是哪句话?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2(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地理特征)。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指出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板书:歌颂黄河巨大贡献

8.“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板书: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六、词语细读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七、艺术特色

1.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2.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

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八、作业

1.欣赏《黄河大合唱》,写心得与感悟。

2.搜集描绘黄河的图片、文章、诗词、乐曲,欣赏交流。

九、板书: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主体--------------->尾声 赞美黄河------>描写黄河--->歌颂黄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形象、气势--->巨大贡献--->精神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

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2、学生:

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

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语调激昂、感情豪迈;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1、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⑴ 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⑵ 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⑶ 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⑷ 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2、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六、拓展延伸

教师紧接《黄河颂》: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同学们,你想再颂黄河吗那就去读读《黄河大合唱》吧,你想更深入地认识黄河吗那么,下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黄河吧!

第三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黄河颂教学案

语文(七下·第二单元)6 黄河颂黄河颂

总课时____时间_______周次_____星期____审核:七年级语文集备组 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②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③理解歌词内容,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熟读成诵,感悟歌词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歌词的能力教学方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品味字词(字体倾斜的造句子);词典中的词语每天三个。巅()________________澎湃_________________ 狂澜()________________屏障_______________ 哺()育________________九曲连环___________ 244打躬作揖245打家劫舍 打落水狗249大处落墨 大醇小疵 大刀阔斧250大动干戈 大而化之 大而无当 大放厥词 大腹便便

二、整体感悟

1、读后感(感悟重点词语句子以及全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2011学年下学期4复兴中学:母语伴我愉悦行 编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提要(写作思路),感悟作者之匠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眼(词语、句子或段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作意图以及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作特点(要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讨与练习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质疑(你的疑难问题及探究结果),最少提出3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总课时____时间_______周次_____星期____审核:七年级语文集备组

六、展示学习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一课一得:标点符号: 省略号1省略号的形式为“......”,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2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3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到一起啦!4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例如:“我......对不起......大家,我......没

有......完成......任务。”着重号1着重号的形式为“.”。2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明。例如: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八、经典推荐:《论语》颜渊、季路侍shì(1)。子曰:“盍hé(2)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qiú,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3)善,无施劳(4)。”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注释」(1)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2)盍: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3)伐:夸耀。(4)施劳:施,表白。劳,功劳。(5)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译

文」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评析」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二)【唐诗一首】作者:宋之问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候晓逾yú闽mǐn嶂,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bàng中开。

薜荔bì lì摇青气,桄榔guāng láng翳yì碧苔tái。

桂香多露裛yì,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zhěn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欣赏】本篇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从诗中所写景物表现出来的新鲜感看来,似为他初贬岭南时所作。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闽嶂”本指闽地的山岭,有时也可用作“岭嶂”的意思,泛指南国的山岭。这里用以借指从始兴县的江口地方至虚氏村途中经过的高山峻岭。“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是汉高祖时南越王赵佗在广州越秀山上所建的台榭。从诗题看,当时诗人已经抵达虚氏村,村子离动身地点江口在一日行程之内,距离广州尚有数百里之遥,是无法望见越王台的。所谓“望”,只是瞻望前途的意思。“宿云”是隔宿之云。《庄子。逍遥游》写大鹏鸟,说它“翼若垂天之云”。这里见云而生鹏翼的联想,句意只是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第四句,古人以为,月亮的盈亏与蚌蛤的虚实相

统一,月圆时蚌蛤实,月亏时蚌蛤虚。所以,诗人由“残月”而生“蚌中开”的联想。宋之问与沈佺期一样,上承齐梁余绪,讲究词采声律,从“宿云”二句的铺张笔法中,也可想见其“如锦绣成文”(《新唐书》本传)的诗风。从“薜荔摇青气”开始的六句极写赏心悦目的南国景色,铺排有序,很见功力。前三句写树,错落有致:“薜荔”是一种木本蔓生植物,常绕树或缘壁生长。句中用一个富有动感并充满了生命力的“摇”字,生动地描画出了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郁勃、无以自守的情态。“桄榔”则是一种亭亭玉立的乔木,与蔓生的薜荔对举,构图相当优美。加之碧苔依树,古色古香,与“薜荔”句表现出来的盎然生趣亦复形成鲜明的对照。“桂香”句既为画面添枝加叶,又使淡淡幽香透出画面。句中的“裛”,通“浥”,打湿的意思。在上三句中,诗人用笔由视觉而到嗅觉,“石响”句更进而写到听觉,由泉水奔泻的“石响”又转而看到回环流转的细泉。“抱叶”二句转写动物:黑毛猴子攀附着树枝在叫唤,翡翠鸟衔着花在飞来飞去。这就使画面更充满活力,线条、色彩、音响以至整个情调更其动人了。读到最后六句时,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诗人前面的铺排绘景是为了后面的写情抒怀。“南中”句使全诗的感情为之一顿,承上启下。“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虽”字是句中之眼,转出后面的许多文章。“北思”句直承“虽”字。从末句的“故园”可知,诗人的“北思”是思念故乡而非朝廷。“鬒(zhěn诊)发”,黑发。“鬒发”二句说明贬谪对他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在文势上,这两句稍作顿挫,用以托住“南中”二句陡然急转之势,并暗示官场的荣辱无常,更增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末两句的感情直承“鬒发”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诗人直抒胸臆道:何时能走向返回故乡的路呢?“剪莱”,即除草。“行剪故园莱”,与谢朓“去剪北山莱”、王绩的“去剪故园莱”同义,都是要归隐田园的意思。从文势上来说,最后六句浑然一体,同时又有内在的节奏。比之于水势,“南中”二句似高江急峡,大起大落,“鬒发”二句江面渐宽,水势渐缓,至末两句化成一片汪洋,隐入无边的平芜之中。此诗用词的艳丽雕琢与结构艺术的高妙,可以使我们对宋之问诗风略解一二。诗用的是以景衬情的写法。诗人不惜浓墨重彩去写景,从而使所抒之情越发显得真挚深切。然而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这首诗的价值倒不在于诗人抒发了何种思想感情,而在于诗中对南中景物的出色描绘。诗人笔下的树木、禽鸟、泉石所构成的统一画面是南国所特有的,其中的一草一木无不渗透着诗人初见时所特有的新鲜感。特定的情与特有的景相统一,使这首诗有着很强的艺术魅力。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课型】

朗读体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播放关于黄河的图片,教师激情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她,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她抛头颅,洒热血。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河唱》曾感动了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而不懈奋斗。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一、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自由朗读,体会情感: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后,谈感受。

(把握诗歌对黄河的豪迈赞颂之情)

朗读朗诵词,指导朗读。

点名朗读后听录音,众生评论。

此处指导朗读时应注意重音,学生提到朗读诗歌要把握好重音,则让他说出哪些词需要重读,为什么?如:英雄气魄和伟大而坚强需重读

(朗诵词概括的写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教师及时板书:英雄的气魄和伟大坚强)

朗读歌词,指导朗读。

点名朗读,众生评论。

以歌词第一节为例指导朗读时应注意情感、语气、节奏。

从需要重读的词语(动词)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词)高山、滚滚、万丈可以体会出黄河的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所以,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磅礴之势、豪迈之情。当然也要读出变化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没有磅礴之势,此时的黄河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地势,所以读的时候要舒缓一些。

教师范读。

师生共同总结:朗读要把握好节奏、重音(需重的词一般有动词、修饰名词的词)、语速(快慢)、感情抒发要恰当。

(此节主要体现了黄河的英雄的气魄)

师生再次共同朗诵这一节。

学生自由朗诵颂的部分,并体会感情的变化。

第一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母亲对中华民族的养育,所以要读的舒缓。

第二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屏障对中华民族的保护作用,显示她的伟大和坚强,所以读的要高亢、激昂些。

第三个啊,黄河一节是借用黄河的伟大和坚强来激励中华儿女保卫黄河,保卫祖国,感情达到高潮。所以,读的更要高亢、激昂,感情应完全迸发。两个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不仅要读的铿锵有力,而且,要读出变化,后一个要比前一个感情更要强烈,你一样的和伟大坚强都要比前一个语气重,伟大的大和坚的强都要采用拖音,三个啊要读的深沉,声音稍长,黄河要读的高昂,表明在赞颂。

教师适当师范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总结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所作出的贡献:养育、保护及激励作用,并板书

学生分角色朗读(配乐)。

二、朗读诗歌,提出疑难

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一句如何理解?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以及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三、朗读诗歌,领会创作目的介绍背景:《黄河颂》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雄奇的山川,伟大的人民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

四、拓展迁移

在抗日战争年代,民族的伟大精神表现在抗击侵略、保家为国上,如今,我们的民族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你想对黄河说些什么?写在笔记本上。

第五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5.黄河颂

科目:语文 年级:七年级 学案设计:李炳军 审核:赵海军 杨电珍 时间: 2017.3.06 编号: XX

2.自由有感情地朗读。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_______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诵读并作自我评价。

【合作学习】 【学习目标】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1.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

作用是什么? 的朗读能力。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

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歌颂黄河的部分 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3.感受诗中所 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自学展示】

1.了解作家作品

关于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

【拓展提高】 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

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

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 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

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3.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

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写作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 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

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

【课堂检测】 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

1.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

吗? 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2.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气魄()哺育()山巅()澎湃()()浊()

流宛转 狂()澜

2.布置作业

屏zhàng()hào()荡 一xiè()万丈 bì()膀

⑴ 熟读并试背这首歌词。3.解释词语:

⑵积累有关黄河的诗句并能熟练背诵默写三四句。⑴屏障:

⑶熟读《最后一课》,至少三遍,完成小练册中积累与运用的作业 ⑵澎湃:

【学习反思】 ⑶狂澜:

⑷九曲连环:

5.《黄河颂》学案

第1页(共1页)

下载七年级语文下册6《黄河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下册6《黄河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