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教案

时间:2019-05-13 01:2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明月几时有》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明月几时有》教案》。

第一篇:《明月几时有》教案

《明月几时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积累课下文言词语,重点掌握以下词语的含义:琼楼玉宇、不胜、婵娟等。

(2)了解作者,了解诗词常识。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借景抒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诗情,培养读诗的趣味。(2)理解诗意,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培养学生热爱诗词的情怀,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读准字音,掌握词义,理解诗义。教学难点:把握诗词意蕴,体会借景抒情的方法。教学方法:引导、拓展法等。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

一、引领情境

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的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开个月饼店不成问题,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入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下”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不知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于是有了很多优秀的咏月诗词,有的优美动人,有的沉郁深刻。仰望夜空中的明月,你或许也曾有过美好的遐想你所知道的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有哪些呢?(学生回答,老师出示咏月名句前8张PPT)

二、情趣导入

古人云:“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许多文人骚客更是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畅饮抒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

三、走进苏轼

首先让学生谈谈对苏轼的了解,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谈,既可谈所查的资料,也可以谈自已的感受,最后再由师出示苏轼的资料。

1、学生汇报收集的材料。

2、教师补充介绍。

(出示PPT)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四、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夜,苏轼当时正被贬为密州太守,苏辙也因与变法派意见不合,远在济南。苏轼兄弟情谊甚笃,自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苏轼中秋畅饮,思绪万千,乘着酒兴,写下了这首抒怀思亲的词。(出示PPT)

五、介绍“词”的一般常识

词来源于民间,原是配乐的歌曲,后乐谱失传,学者依据起那人的词制成图谱,词人按图谱填词。词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是诗歌的一种,也是格律诗。形式上具有律诗的一些特点,只是句子一般长短不一。填词依据的乐谱叫词调,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词的段落叫做阙,也叫做片。(出示PPT)一首词一般分为两部分,上阙就是一首词的第一段,下阙是该词的第二段。就是一首词的前后两部分,又称上片和下片。

六、赏读诗歌

刚才我们介绍了本词的作者以及创作背景,下面我们来对全词进行品读,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一步、听配乐诵读(播放朗诵视频),这个环节让学生闭上眼睛细心品味。第二步、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大声地自由朗读,充分体会苏轼当时的情感。自由散读词作,猜测一下当时苏轼的心情。(师做适当的朗读指导: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出示PPT)

第三步、请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需要特别注意的字音,老师作补充(PPT展示),请同学们读准读会。

第四步、学生单人配乐朗读,展示朗读技巧。(配《春江花月夜》古筝曲)

七、品味词意

读完了课文,我们就初步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要想读得声情并茂,我们还要学习课文的意思,深入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根据课文注释,发挥想象,再现这首词描绘的情景

(1)解释相关字词,翻译课文,分析课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道月宫中的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分析:诗人问月问年,发挥了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呢?因为作者政治失意,内心激烈的矛盾。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但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分析:诗人为什么想要乘风归去?想要离开现实,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但“又恐”,说明他又有所顾虑,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哪比得上人间?

分析:月下起舞令词人陶醉,这里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生活的美好。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现实。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可是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提问: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3)概括上阕的内容(4)概括下阕的内容

(5)小组讨论:你认为这首词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愫?作者在这首词中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

八、结束语:

播放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体会词的意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九、板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上阕:望月-思归(写景)下阕:责月-怀人(抒情)

十、作业

1、背诵课文,直到会准确默写。

2、请以“月亮”为内容,写一段景物描写。

3、课后收集你喜欢的诗词,准备朗诵会。

第二篇: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赵春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必要的文言词语

疏通词的大意

落实背诵

能力目标

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

品位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感悟词创设的完美意境

情感目标

理解苏轼因政治失意,手足分离而心情抑郁惆怅,最终心胸开阔豁达的心理变化 过程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疏通词义;整体把握词的意思,领会名句的含义和感情

【教学难点】反复朗读,体会词中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的胸襟,学会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教法】情景创设法、设疑导思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询有关作者和理解诗词的资料。

2、课堂上展开多边活动,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师生协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让音乐、画面走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教学步骤】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先请大家欣赏几张图片。大家刚才欣赏的图片中都有什么?(月亮)。

2、古往今来,月亮始终是文人画士青睐的对象。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请同学们说说你积累的有关月亮的诗句。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3、说得真好!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宋代的文学大家苏轼对月亮也是情有独钟。我们曾学过苏轼的一篇描写月亮的文章,大家回忆一下,是哪一篇?(《记承天寺夜游》)。是啊!在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了苏轼的豁达乐观的情怀。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900多年前丙辰中秋的夜晚,再一次走近苏轼,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板书课题、作者。)

4、本文是苏轼的一首词。“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对!这首词有没有题目?(没有。)对。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必须要有词牌名。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足可看出这首词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5、请一名同学为大家朗读“教学目标”。

6、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大屏出示)

二、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1、关于作者苏轼,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介绍,其他同学可补充。)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后谥“文忠公”。豪放派词人,其诗词对后世影响很大。苏轼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苏轼学识广博,开豪放词风,在散文、诗歌、词、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很精工。民间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说。可见苏轼在当时影响极大。有《东坡乐府》流传于世)

2、这首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呢?和老师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吧。指一生读。

三、初读感知,疏理文意。

1、检查预习(出示大屏幕)

2、先听课文朗读。(注意:注意字音、停顿、揣摩作者情感。听节奏,悟语速。(在课本上作出标注字音与停顿)听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1:诗人在月光下端着酒杯,昂头质问上天。2:诗人踏风而行,准备去天上的宫阙看看。3:诗人在月下翩翩起舞,影子随风而动。4:明月当空,诗人躺在床上,望着低低的窗子,辗转反侧,睡不着。)

3、很好!大家捕捉的画面很合词意。听完朗读,请大家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里想想当时的画面。(屏幕出示诵读诗词的要求:

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3、有感情。)(生大声朗读课文。)

4、谁来为大家读一读课文?(推荐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大家评评她读得怎么样?(1:读得流畅,字音准确。2:节奏感把握得比较好。3:语速有点快,应略微舒缓一些。)

5、疏通文意(看大屏)要求:(1.四人小组合作翻译课文(2.找出文中读音、写法及词义需要注意的字词(3.划出不懂的句子

6、请大家疏通文意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要求一遍课文。(生齐读课文。)

四、精读品味,欣赏佳句。

1、在诵读声中我们仿佛来到了那个明月皎洁的中秋之夜。大家看这首词有几部分组成?板书:(三部分:小序、上阙、下阙。)

2、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把小序读一遍。(师生同读小序)小序交代了什么?(板书:交代了时间和写作目的)。序中的“兼”字是什么意思?(“兼”字指所涉及的内容不止一个方面。)那我们从“兼怀子由”四个字看,这首词至少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两个)。对。是哪两个呢?(一是怀念子由)。对,及怀念自己的弟弟苏辙。苏轼和苏辙兄弟俩的感情非常好,七年不见肯定会心怀想念。好,作者除了怀子由,还怀什么?有知道的同学吗? 那好,我们先把这个问题留着,等词的意思都吃透了,再回头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请大家把这个问题先记在心里,带着问题来揣摩这首词。(大家想一想,苏轼原来在朝廷做官,由于党派相争,他受到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加之此时他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没有相见了,面对中秋圆月,他的心情会怎样呢?(苦闷、惆怅、忧伤、孤独、难过等。))

3、先看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为什么要问天?他真正想问的是“明月几时有”吗?(好象作者想问的是第二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那老师再问你,“天上宫阙”指的是什么?(应该是月亮中的宫殿。)师:是月亮中的宫殿吗?(众生默然)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总结: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 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

4、大家再看“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该怎么理解?(回去)。苏轼想回到天上去吗?(不是。)那这个归去是回到哪儿去呢?(启发)大家结合苏轼的生平来理解。(是回到朝廷吧?)师:对。“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一句,作者关心的是——(朝廷)。

5、那么“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的“琼楼玉宇”又指什么?(还是指朝廷)。师:好极了!你能从这一句中的“欲”字,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作者当时很想回到朝廷。)作者想回朝廷,能回吗?(不能。)从哪看出来?(“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句中“恐”字说明苏轼害怕回去。)他怕什么?(“寒”。)“寒”是指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冷吗?(不是。)那指什么?(应该是指心理上的恐惧吧?具体是指朝廷中的诽谤、中伤。)

你回答得太精彩了!时刻不忘作者生平。确实,苏轼被贬,就是因为在朝中受小人的诽谤和中伤。虽然他想报效朝廷,但心生恐惧。作者心中充满了矛盾。那最后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什么意思?“人间”指什么?(“人间”就是指“地方”,包括密州在内。)在人间好还是在天上好?(我觉得从书上注解看,作者认为在人间好——也就是在“地方”作官好。)师:在地方,天高皇帝远,在地方,没有排挤、没有诽谤和中伤,所以他觉得留在地方为政好。

6、现在我们来看下阕。请大家先朗读一遍。“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句从结构上说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启发)具体点说——(“转朱阁,低绮户”前省略了主语月亮,是承上阕写的。从下阕看,作者因为无眠产生思念。所以“照无眠”是启下。)下阕应和了序中哪一个句子?(“兼怀子由”。)太好了!这就是说,作者在下阕主要要写——(怀子由。)

7、这里先写月,接着写月下离人。这就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情深。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句怎么解释((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偏是在人们别离时圆呢?这里应该是作者恨月亮老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圆,是作者在恨。作者因什么而恨?(因为与亲人别离,也因为被贬。)好!(词人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但词人很快不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自解自叹了。)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情自古以来难得圆全。)这一句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理解?(难。)

8、我们常听老人们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恰好也是苏轼的看法。所以他说“古难全”。既然认识到了人生的艰难,那作者是不是就认命了?(不是。)看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作者的情感有没有什么变化?(有变化。因为作者认识到自然和人生共有的规律,所以他不悲观消极,而是充满期待和祝愿。)你从哪里 看出了期待和祝愿?(但愿。)“但愿”怎么解释?(只希望。但,是副词,只。愿是动词,希望的意思。)师:(词人希望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这样就可以做到“不应有恨了”。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是积极乐观的。)所以作者在下阕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感情?(下阕中作者表达的主要是对七年未见的弟弟子由的怀念。)

9、现在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回到小序中,还记得刚上课时给大家提的问题吗?

现在有答案了吗?在这首词中究竟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作者在上阕主要抒发了自己想回朝廷而又心怀恐惧的矛盾思想;下阕主要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

10、文章上阙(板书)望月写景,表达自己想回朝廷但又心怀恐惧的矛盾心情;下阙(板书)怀人抒情,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两部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1、一部照相机,如果装入黑白底片,那它照出的照片一定是黑白的,装入彩色底片,那它照出的照片是(彩色照片。)一个人的心灵就是一张底片,如果用快乐的底片去照自然界的景物,得到的是什么?(快乐的照片。)如果用痛苦或忧伤的底片去照得到的是什么?(痛苦、忧伤的照片。):那么平时,你是用什么样的底片去照世界的?(快乐的。)很好,我们永远都要用快乐的心情去感受一切。现在,苏轼用他的心灵为我们拍摄了一幅照片,请同学们透过这张照片,体会作心者的境。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作者的心理变化历程。(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12、四人小组讨论:

1、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2、通过这首词的学习,从中你又学到了什么呢?(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豁达的胸襟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情怀旷达,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板书——豁达 乐观)

五、熟读成诵,感悟诗情

师:这首词很经典,也很短小。老师想考验你们一下,能不能当堂背下来!请大家背诵课文,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苏轼豁达的情怀。

1、背诵练习

2、这首经典的词如今还被谱成了一首经典歌曲来传唱,大家想不想听听? 播放视频《水调歌头》歌曲,屏显歌词。

师:齐背课文,力求声情并茂。(生有感情的进行背诵。)

师:同学们用这么短的时间背诵的如此流畅,真了不起!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鼓掌吧!

3、课堂练习

●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_____________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 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____________

4、下面请大家拿出纸和笔,男同学上阕,女同学下阕,把这首词改写成散文,看谁 把握意境更准确,谁的文笔最优美?写好的同学请举手。

(生改写,师巡视,)

(今晚,我仰天问月,不知天上明月成于何时?想起遥远的京都,不知那里的情形,现在又是怎样?我真的很想回去啊,回到朝廷,一展我的宏图大志。可 是,想到那些小人的排挤和诽谤,罢了吧!把酒独舞,清风明月,为政地方,不也很好吗?)师:看来,我们男生真的很精彩啊!女生,哪一位来,我们不能输给男生啊?(月光淡淡,满满地洒遍了整个庭院,当然,也照着我,这因伤离怨别而愁苦的人,令我无法入眠。月亮啊,月亮,你是不是也充满忧愁呢?倘若不是,那又为何总在人们分离的时候分外圆呢?……对!人世间总会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是如此,总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世上就不是万事都能随人愿的,只希望我们能够年年得平安,千里心相连,明月共观瞻。)

师:看来我们男生女生各有精彩。时间关系,我们不再请其他同学读你们的精彩片段了,我相信,一定还有同学比他俩写得更精彩。

五、总结:音乐很美,词也很美。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远年轻!同学们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请常读一读苏轼吧,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乐观!

六、布置作业

1、美好的诗词意境总能引发人们无穷的创造。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写一首白话诗,或画一幅简笔画,或编一段舞蹈,或创造一幅书法作品,或制作一段电脑动画。

2、拟写一句激励自己的话。

七、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苏轼

小序:时间 目的

上片:望月(写景)豁达

下片:怀人(抒情)乐观

第三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教学重点:

一:读懂、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知道同学们在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

》。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欣赏《水调歌头》

1、对照小序部分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1)学生读书下注释。(2)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3)点一生朗读(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4)全班齐读

3、疏通全文

(1)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2)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5)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问: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6)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4、能力训练 / 5

(1)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2)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3)看图一,发挥联想,你能联想到什么?(4)看图二,发挥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

5、问:比较《十五夜望月》,你喜欢哪一篇?讲讲理由。

6、音乐欣赏

(1)播放王菲的 《水调歌头》(2)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

7、学生总结

(1)一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

(2)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小作文: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金秋十月,夕阳西下。一老农坐在自家的田埂上,一边抽着烟,一边浮想联翩……/ 5 / 5 / 5 / 5

第四篇:音乐教案明月几时有

音乐教案《明月几时有》

江西省吉安县浬田中学

廖守芳

【教学目标】

第一:通过学唱《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亲情的重要性。第二:让学生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切分音和附点音符的正确演唱。第二::“别时圆”的演唱。

【教具准备】 mp3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导入

用“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大家呢? 唐代:韩愈

柳宗元

宋代:苏轼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 其中苏洵、苏轼、苏辙是父子关系,简称“三苏”。这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由苏轼写的,写这首词的时候,他已经41岁,与弟弟苏辙7年没有见面。时值中秋,“每逢佳节倍思亲’心情就抑郁惆怅。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弟子由。后人就为这首词谱曲。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

教学意图:通过学科综合的方法,用语文知识导入有创新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欣赏由天后王菲所演唱的歌曲《明月几时有》回答两个问题。

1、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的音乐?

A.2/4

B.3/4

C.4/4 讲解:2/4一般用在节奏用在进行曲中和节奏较明显的曲子里。比如:五星红旗。

3/4一般用在舞蹈的音乐中,比如:华尔兹。

4/4一般是用在抒情的歌曲中。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强弱关系是:●○⊙○

2、这首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 A、欢快地

B、抒情地

(2)再聆听一遍音乐,身体跟着音乐自由的律动。

设计意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更能让学生去认真的欣赏音乐。带着律动去欣赏音乐,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音乐里面的节奏和感情。

(3)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ta、ti 在下面自己自学节奏,可以讨论。【自学提示】× Ta ,××TiTi ,×.×TaenTi, ×××Because, ××.TiTaen, 0×ZiTi , ×--。把班级分成四组,看哪一组变现的最好。

设计意图:用新型的念节奏的方法,让学生有新鲜感,这种念节奏的方法更能体现形象的体现节奏型。

(4)大家有感情的朗诵一遍这首词。(5)教唱歌曲,先教歌词,再教歌谱。

设计意图:学生不喜欢学谱,但喜欢学歌,让学生先唱会歌词,学习歌谱就不会那么难了。【知识拓展】

欣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配乐诗朗诵。讲解这首词的意思。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和讲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更能让学生去诠释这首歌曲。也能让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第五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词中的字词。

能力目标:

1、能当堂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2、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基本途径。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难点:理解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诵读欣赏

1、放录音泛读,学生在听的同时画出停顿,揣摩语气、语调。

2、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全词,进一步了解全词的内容。

3、找同学泛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画出词中的生字词。

4、全班齐读,记忆好的同学可以背诵。

(三)文章分析、理解

今天我们的学习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开展阅读对话。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

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板书)

1、与文本对话

(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解释全词,理解全词大意(小组讨论)。重点几句话的理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其他同学还有疑难句子请提出来,大家讨论。

(2)解决了文句的疑难,让我们整体把握一下词的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望月-思归(写景)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板书)

下阕:责月-怀人。(抒情)

(3)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

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词,整体感知词的内容,仔细品味精美的语言。(4)学习诗词得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如:《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板书)1.听 认真听朗诵,正字音,划节奏 2.读 对照注释读懂诗歌

3.找 找出两首诗歌意境相通的诗句 4.说 请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简要赏析

2、与作者对话

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苏轼。下面老师来对苏轼做一下系统的介绍。

(苏轼(1037 -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时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在散文、诗词、书画方面均有较高成就,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才比天高却命运坎坷,常被贬谪异乡。这首词写的是他41岁被贬谪到任山东诸城知州时在中秋之夜怀念弟弟苏辙(字子由),词中表达的美好情感的词句既表现了他的旷达情怀也表达了人类共同的祝愿,因此流传千古。)

语言,是情感的外壳。欣赏古代诗词,应该经过语言这条通道,走进作者的内心,领会词人的情感,这就是与作者对话。这里,老师提供两个参考话题,同学们可以据此展开想像: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出示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例1:我能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独郁闷,酒醉后幻想超脱人世间,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例2:我最欣赏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表现出来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见,饱受离别之苦,但你还能想到天下更多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你有一种旷达的胸怀。

让我们第三次来朗读这首词,注意领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过程。(师生齐读全词。)

3、与环境对话

问题(1)这首词的想象与抒情都是围绕着什么来进行的?(明月)

(2)“月下”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不知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你能 联想一下,课文以外,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你能对它们进行简要的评析吗?

例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远在天涯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师:这句和课文中哪两句异曲同工?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例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望一轮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写得很平实。

师:真实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饰。

例3:“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沧海的壮美,表现了曹操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写得气势宏大,气魄雄伟。

例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以月下登楼所见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忧愁和对故国的思念。

(3)让我们从古人笔下的优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来。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你是怎样面对的,或你将怎样面对?

同学们的发言让老师深受启发。读东坡的词,我总想到李白。李白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东坡则说“明有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醉以后,东坡“欲乘风归去”,李白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两位大诗人的浪漫何其相似!李白还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里,老师斗胆将这两句窜改为:“人生失意仍须欢,莫使年华付水流!”大家同意老师的观点吗?生:同意!

师:让我们集体将这首词朗诵一遍。(师生齐背全词。)

(四)阅读方法小结

师: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开展阅读对话的途径和方式:

1、与文本对话: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2、与作者对话:展开想象,领会情感。

3、与环境对话:拓宽视野,加深体验。

十年以后,你还会再读这首词吗?二十年以后,若干年以后呢? 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解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同畅饮陈年美酒,总让人口齿留香,久而弥笃。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以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荡,飘荡„„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逢,我们都会从心底迸发出一个声音:我爱东坡!

四、板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上阕:望月-思归(写景)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下阕:责月-怀人(抒情)

五、布置作业

1、苏轼虽是豪放派词人,其作品中也不乏有婉约柔美的。课后将本文同《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作比较阅读。

2、背诵这首词,并写一篇赏析文章。

下载《明月几时有》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明月几时有》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学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指导学生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和主旨,掌握本词的名句和哲理句; 3、背诵本词,尝试默写有关月光与友情的......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流畅并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词。 2、能体会并用简要的语言说出月亮在词中的意蕴。 3、能探究月亮在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和意......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汝城县第四中学 周静 《水调歌头》教案 汝城县第四中学 周 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实词,准确理解整首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范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朱惠静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知不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你能说出哪些节日的名称?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你能吟诵几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来欣赏咏月诗词。 2、联想《水调歌头》抒写的情境,理解该词主题。 3、体味《水调歌头》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案之《明月几时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熊旋,来自汉语言文学101班。 爱默生说,思想是行动的种子,教学思想的确立决定了教学行为的结果,说课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而今天我说课的......

    《明月几时有》说课稿(范文)

    校本课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课稿 埕口镇中心小学 冯晓阳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选自埕口中心小学校本五年级下册。本着校本以拓展学生视野、熏陶古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