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水》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3 01:4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流动的水》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流动的水》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流动的水》教学设计及反思

《流动的水》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7页至39页。

教材及学情分析:

《流动的水》是义务教育河北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前面学习《水与生命》《浮与沉》等内容后进一步认识流动的水有力量并探究小水轮转得快与哪些因素有关。

本课教材从指导学生欣赏并比较动、静状态的水入手,通过“感受流水和静水”,“让小水轮转起来”,“流水能帮我们做什么”等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动手制作小水轮并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并认识流水的力量,进而关心和思考水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在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我把教学重点放在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如何让小水轮转得更快,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流水有力量,为此,我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重组,把制作小水轮的活动作为课外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流水有力量,小水轮转得快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探究:能对小水轮如何转得快做出猜测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自然界中水体的美丽。知道流水的力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危害。

教学准备:

水槽、小水轮、可乐瓶(改装)、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许多奇异的山山水水,老师带来一些关于水的画面,请同学们认真看,仔细想,这些水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欣赏吧!(课件出示流水与静水的画面)

这些水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流动的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选取了大自然中优美的湖光山色,汹涌的海浪、奔流的小溪、一泻千里的瀑布等画面制成课件,让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真实的水体之美,并通过比较感受动、静状态水的不同。

二、新授课

(一)活动一;让小水轮转起来

1、我国是世界上利用流水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00多年前,聪明的古代劳动人民就制造了木制的水车(课件演示水车转动)

2、看了大水车,你想说什么?或者你有哪些问题?

3、老师为你们准备发大水车的模型——小水轮,自己玩一玩,看看你有哪些发现?学生活动——自由玩小水轮

4、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让小水轮转起来的?在玩小水轮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5、小结:聪明的劳动人民就是利用流水的力量让水车转动,带动磨盘以帮我们磨粉、碾米的。

(二)活动二: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1、能不能想办法让小水轮转得更快,让它更好地帮我们做事情呢?(课件出不关: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快?小水轮转得快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组间可以交换一下意见。

2、小组讨论并汇报

3、同学们的猜想可真多呀,也很有研究价值,老师也特别想知道答案,你们愿意证实自己的想法吗?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讨论一下,你们想怎样做这个实验。

4、小组讨论并汇报

5、介绍实验用具及用法

6、学生分组实验

7、汇报实验现象

8、小结:水量、水位、水速、水冲力点都是影响小水轮转得快慢的因素。

三、拓展: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流动的水,它还有哪些危害呢?(课件出示:水电站、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洪水、泥石流等)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流水带给人类的好处(水电站、水幕电影、音乐喷泉等)以及害处(洪水、泥石流等),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流水力量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努力用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生活的意识。

四、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努力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可真了不起!课后请同学们继续努力,收集更多人们利用流水的资料。自己制作小水轮好吗?

[整体设计意图]

一、创设有利于引起学生思考的教学情境

创设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既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它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更是我们但是倡导的有效教学的加油站。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利于引起他们思考的教学情境。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我首先请学生欣赏自然中的静水(平静的湖面)和动水(一泻千里的瀑布、惊涛拍岸的海浪,奔流不止的小溪),通过画面与声音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流水与静水的不同,从而引出课题《流动的水》。接下来展示流水推动水车转动的画面,通过观察,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水车为什么会转起来?能不能让水车转得更快?在课后的拓展阶段,我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流水带给人类的好处(水电站、水幕电影、音乐喷泉等)以及害处(洪水、泥石流等),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流水力量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努力用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生活的意识。

整节课,我一直努力通过适当的“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他们提供知识攀爬的支架,课堂也因此有了生气有了效率。

另外,在课堂上做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学习伙伴,我真情投入,惊喜于学生的每一个发现,每一点进步。良好的情感交流在师生间产生了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和谐、宽松的氛围。

二、帮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的过程

水轮转动是一个力学问题,水轮转得快不公与作用在叶片上的力的大小(即水位、流量)有关,而且与力在叶片上的作用点的位置(即力臂长短)密切相关。为了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这个问题,解决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我设计了一个玩小水轮的活致力,通过自由玩小水轮,学生会发现水轮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有时还不转(当水流落在轴上时),由此提出想研究的问题也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小水轮转得快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且这一活动也为学生后面的大胆猜想提供了经验。因此在猜想假设阶段,学生通过思考大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以小组的形式在全班汇报交流。由于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较多,所以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先是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再通过交流,由全班同学一起完善实验,形成可行的实验方案。由于有发较完善的实验方案,所以分组实验阶段,每个小组都能针对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并且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并且还能把实验结果与全班同学共享。

整个实验活动,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帮助他们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三、学具的创新 在课前试做实验时,我发现传统做法用烧杯制造水流的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水流的大小,这样在实验时,学生就容易因为控制不好水流大小而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在反复思考后,我采用可乐瓶来代替烧杯。我在可乐瓶中上部的两边扎一个小眼,另一边扎一个相对大些的眼,这样,用小眼倒水时,流出的水流量小,用大眼倒水时,流出的水流量大。这样一来,水流的大小就不必刻意去控制,在做水位与水的冲力点这两个实验时,学生也可以专心控制水位或水的冲力点,保证了实验的科学性且更便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操作。

教学反思

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在《流动的水》一课教学中,我就选取了大自然中优美的湖光山色,汹涌的海浪、奔流的小溪、一泻千里的瀑布等画面,让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真实的水体之美。整节课中我问题的展开与情境创设都依据水车为主线,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情境。问题也力求生活化,如“能不能让水车转得更快,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呢?”“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正在和必将成为这个学科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处理教材、课堂教学时都要用心,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

第二篇:《流动的水》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流动的水》教学反思

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在《流动的水》一课教学中,我就选取了大自然中优美的湖光山色,汹涌的海浪、奔流的小溪、一泻千里的瀑布等画面,让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真实的水体之美。整节课中我问题的展开与情境创设都依据水车为主线,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情境。问题也力求生活化,如“能不能让水车转得更快,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呢?”“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正在和必将成为这个学科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处理教材、课堂教学时都要用心,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下面我谈谈我的设计意图:

一、创设有利于引起学生思考的教学情境。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利于引起他们思考的教学情境。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我首先请学生欣赏自然中的静水(平静的湖面)和动水(一泻千里的瀑布、惊涛拍岸的海浪,奔流不止的小溪),通过画面与声音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流水与静水的不同,从而引出课题《流动的水》。

二、帮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的过程。轮转动是一个力学问题,水轮转得快不公与作用在叶片上的力的大小(即水位、流量)有关,而且与力在叶片上的作用点的位置(即力臂长短)密切相关。为了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这个问题,解决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我设计了一个玩小水轮的活致力,通过自由玩小水轮,学生会发现水轮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有时还不转(当水流落在轴上时),由此提出想研究的问题也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小水轮转得快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且这一活动也为学生后面的大胆猜想提供了经验。因此在猜想假设阶段,学生通过思考大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以小组的形式在全班汇报交流。由于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较多,所以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先是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再通过交流,由全班同学一起完善实验,形成可行的实验方案。由于有发较完善的实验方案,所以分组实验阶段,每个小组都能针对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并且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并且还能把实验结果与全班同学共享。整个实验活动,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帮助他们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三、学具的创新在课前试做实验时,我发现传统做法用烧杯制造水流的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水流的大小,这样在实验时,学生就容易因为控制不好水流大小而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在反复思考后,我采用可乐瓶来代替烧杯。我在可乐瓶中上部的两边扎一个小眼,另一边扎一个相对大些的眼,这样,用小眼倒水时,流出的水流量小,用大眼倒水时,流出的水流量大。这样一来,水流的大小就不必刻意去控制,在做水位与水的冲力点这两个实验时,学生也可以专心控制水位或水的冲力点,保证了实验的科学性且更便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操作。

第三篇:《水》教学设计及反思

27、《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全文,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挑水之苦、盼水之切、用水之乐,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为生活中珍惜水资源的教育做好铺垫。

3、在学文中体会反衬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

一、揭题。1. 齐读课题

师:水,简简单单一个字却承载着丰富的内容,在圣人孔子眼中它有情义有德性,在南唐后主李昱眼中他充满了愁怨,那么,在现代作家马朝虎眼中,水又是什么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作家马的童年体验那段非同寻常的经历。2. 3. 示:独立学习单

问:在作家童年的记忆里,水是一件怎样的东西?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大家 4. 5. 示句子,板书:最珍贵 小组学习单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节

(1)谁来读第一节,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小山村,一口小小的泉眼维系着全村人的生活,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那一处小小的泉眼旁,谁来读第一节?

(2)问: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说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是村里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3)师出图配乐,长长的山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夏日,漫长的等待让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4)集体读,师:你感受到缺水的苦了吗?一起读。三.体验快乐

1.笑容图,图生活在这么缺水的地方,是艰苦的,可是你瞧,他们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2.你从哪里感受到人们的快乐?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味,写写感受。

3.看到了什么?水窖

师:你们见过水窖吗?水窖是用来储水的,在作者生活的村子里水窖存的是雨水,你想说点什么呢?

4.洗澡,1。问:你喜欢在雨中洗澡吗?村里人呢?

2.问: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怎样的心情?

自由读,体会村民快乐心情

3.指名读,你喜欢哪幅画面?喜欢哪里读哪里?

4.想象:果你是其中一个孩子,你怎么做?你看到了周围的人们会怎么样呢?

5.喜欢这段话吗?让我们伴随着音乐一齐感受雨中洗澡的快乐

(二)问:还有哪儿也让你感受到了他们的苦中有乐? 1.示:然后。。。大叫了起来。问:他们在叫什么?

2.问:你们在家里洗澡有这样舒服的感觉吗?为什么?兄弟四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3.示狗尾巴草图比较,你想说点什么呢? 4.自由读,体会这种美妙的感觉

5.指名读,你喜欢哪种美妙的感觉?你能读好吗? 6.老师读,7.齐读:体会到这样的感觉了吗?让我们一起读读

四.过渡:这样的快乐太短暂了,在更多没有水的日子人们是什么感觉呢? 1.示:就像过节一样

(1)什么是风干?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2)水呢?锁住

问:你们家水龙头上锁吗?你怎么理解的

(3)师:是啊,有了钥匙,才能打开水窖这是权威的象征。。齐读感受

五.问:你还从什么地方感受到水的珍贵?

饿水,你是怎么理解的?每个器官缺水,身体极度缺水,水的珍贵,渴比饿更难受,水像食物一样不可缺少

师:一个饿浓缩挑水艰辛,包含洗澡无奈

写出了一勺水的美妙体验

更体现水珍贵

六.反衬写法教学

师:没有水的日子是痛苦的,有水的日子是痛快的,既然水给了村子里人带来的更多是苦,作者为什么还要写乐呢?

有水的快乐更衬托出没水的痛苦,这样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更体会到水成了,学到这里你想说点什么?(珍惜水)

我们只有多珍惜今天有水的痛快才能少一点明天饿水的痛苦

七.作业布置

1.为节水写两条宣传语

2.调查家里用水情况,写出自己的节水小措施。【板书设计】

27、水

挑水

艰苦

最珍贵

洗澡

享受

反衬

浇水

舒服

《水》教学反思

《水》是苏教国标版第十册的一篇课文,作者通篇紧扣“水是最珍贵的”展开,叙述了三个场景:

1、里人到离村子十公里之外的泉眼边去挑水

2、下雨时用雨水洗澡

3、炎夏里,母亲用一勺水给我们兄弟四人消暑。说明“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以此来告诉人们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对文本的正确解读,是上好阅读课的关键。在教学之前,我反复的研读了《水》这篇课文。并为这节课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全文,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挑水之苦、盼水之切、用水之乐,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为生活中珍惜水资源的教育做好铺垫。

3、在学文中体会反衬手法的运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由读体会缺水时,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体会缺水之苦,进而体会水的珍贵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导入环节通过不同人笔下的水过渡到对课文的学习,从而通过一句话感受作家马朝虎儿时记忆里的水又是什么样的。

课堂教学中我抓住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主线统领全篇,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想像画面,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学文时以“缺水所带来的苦”以及“用水所带来的乐” 这两条线为切入口,抓住关键词,深入体会,带着学生走入作者的生活,使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深刻的感触,再借由朗读,表达能文章的理解。

在这堂课上,我没有为了让学生“求异”,离开文本进行无休止的讨论、争辩;没有占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搜集来的资料却把文本丢在一旁,而是扣住课文,让学生自己读文,与同伴一起找寻文中让自己能感受到水珍贵的词句,找出让你感觉到快乐的词句,写写批注,说说体会,谈谈感想,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再借由媒体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有效指导学生朗读,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作用。

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适当的写作方法指导也很重要,这篇课文中反衬手法的运用更能体现水的珍贵,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还借由对文本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这种写作的方法,为学生后面的写作训练,做了辅垫。

不过,在反思中我觉得,自己对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的,由于在品位词句上的时间比较多,学生在读当中的指导还不够充分,结合文本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理解是今后我在语文课中的努力方向。在课堂中问题提出后所给予孩子思考的时间还不充分,特别是在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知道尤其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提出以后,要给予孩子较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思考,交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最后,虽然是五年级了,但是写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留给学生一定时间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可能比说更有效,更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篇:《流动的笔触》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美术-《流动的笔触》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形式的笔触,自由表达想象中的画面。

2、进行笔触和物象之间的联想,用笔触来造型来表达画面的气氛,丰富学生的笔触表现力。

3、让学生艺术中去体会创造生活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意。

教学重点:

学生如何运用笔触去表达自己的想象。

教学难点:

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形式的笔触,自由表达想象中的画面。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展示图片、范作,让学生直观感受笔触艺术作品之美。

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书上的作品,这个《星月夜》就是荷兰著名的画家梵高画的,他就是运用了波浪形、螺旋形的笔触,把深蓝色的夜空点缀得多姿多彩。《森林里来了个漂亮的伙伴》这个就是用流动的笔触!

2、提出要求,让学生了解笔触,应鼓励学生去体验、自主研究体会。

3、让学生欣赏课本中展示的作品,让学生凭感受和经验去了解笔触的性质,加深认识。

二、讲解实践:

1、向学生展示不同形式的点和线,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线。

2、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各种工具来摸索各种各样的笔触,并进行比较

3、让学生看,去欣赏课本中展示的绘画作品加深对笔触的认识。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理解运用笔触去创作。

三、学生创作:

同学们听老师讲了这么久,肯定都迫不及待的想拿起自己的笔试试看了,老师会播放音乐,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画,音乐有缓慢的,有劲爆的。大家可以根据音乐来画出笔触。

1、在上个环节中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笔触去创作。

2、用不同的笔触和色彩组合一副美妙的画,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点评:

1、能否选用本人喜好的颜色,进行创作。通过大胆的想象构图,用点、线、面表示形式创作一幅较有新意的画面。

2、能否对同学或自己的画进行简单的评价。

五、课后拓展:

学生通过学习,对笔触有所了解,日后可自己去创作,用不同的笔触和色彩组合出一创作更丰富多彩的作品!

三年级美术《流动的笔触》--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师生在黑板上进行各种线条、笔触的随意创作,让孩子们熟悉点、波浪线、蜗牛线、直线等多种线条画法。第二课时,让学生练习各种线条的表现方式。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笔触造型,模仿书上的画法,如《女旗手》和《星月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有一部分能够用学过的线描的画法画出人物或图画;还有些孩子喜欢画卡通人物,然后用各种线条勾勒人物其他部分。

所以我在指导时具体引导学生发现调色时毛笔蘸水的多少,调色时毛笔怎样转动调得匀,涂色时笔触怎样……这些虽然不是教学重、难点,却是决定绘画效果的重要因素,掌握了这些细节,学生作业时就简单多了。总之,让孩子有兴趣地画画。

第五篇:流动的水

《流动的水》教学设计

邢民栋

教材简析

本课是河北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第三课的内容,从整册书来看,教材从学生认识自己开始,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认识身边的事物—--水,从这个单元来说,本课是继学生认识《水与生命》《浮与沉》之后,进一步认识、了解水的性质和应用的一课,为下一课继续深入了解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一课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活动“感受流水和静水”、“让小水轮转起来”,从指导学生欣赏体验并比较动、静状态的水入手,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认识流水有力量,进而关注和思考它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一课时让学生感受动水和静水及通过教师的引导,制作小水轮。第二课时,学生在应用小水轮的基础上探究“怎样让小水轮转得快”,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流水有力量。

设计思路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基本遵循教材编写的思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总体流程如下:

兴趣导入,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拓展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对小水轮如何转得快做出猜测,并用实验证明。

2、能想出两种以上让小水轮转得快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意与同学交流看法,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科学知识:能举例说明流水有力量。

教学重点:能够对怎样使小水轮转得快做出猜测。教学难点:尝试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教学支持:

每组1-2个烧杯,装满水的水槽1个,带孔的瓶子,小水轮。(统一准备的理由是控制与探究主题无关的变量,利于小组间展开合作。)

活动过程(第二课时)

一、兴趣导入,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制作了小水轮,谁愿意展示一下? 小水轮转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

二、主题探究

1、猜测

(幻灯片投影出示问题,学生猜测)小水轮转得快慢与什么原因有关?怎样使小水轮转得快?

(同学们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判断小水轮怎样才算转得快和慢,如果学生判断有困难,可以借助转动的小水轮或电扇引导学生猜测要研究的问题。在这里要保证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最后集体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猜测的结果。

2、设计方案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给的材料,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设计实验,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如果大家设计有困难,可以参考提示卡。(教师根据时机发放)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在小组设计试验,达成共识,最后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通过鼓励,引导,评价,让学生畅所欲言,完成实验设计。

设计意图:

一栋大楼,只有之前的完美设计才有可能使建筑拔地而起,坚实稳固,学生的实验也是一样。这样安排教学不仅保持了学生探究兴趣和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不同探究程度学生的需要,保证了科学学习的开放性。

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可能会收到学生以下的信息反馈,并对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

第一种情况 负反馈:眼神盲目,呆滞,不知所措,说明学生根本不会。教师需要指导。第二种情况 部分或几个学生能够马上说出大概的设计方案。教师在评价学生方案的同时,启发了其他的学生,然后让大家再想一想。

第三种情况 正反馈:大部分学生都明白,眼神发亮,热情高涨,积极地投入到小组中进行交流,这说明学生完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这里可以放手。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可以适度尝试。当然这种能力的培养,非朝夕之功,需要经历几个学期由扶到放的过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1、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降低设计实验的难度。如带孔的塑料杯,可以有效控制水的流量。

2、利用提示卡,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提示卡发放的时机,当学生确实有困难,再发放。提示卡给了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法、思考的步骤及示意图。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实验设计。

首先是确定你要研究的问题是:水位高低;水量大小;作用点;(学生选择)

引导问题:

①你认为在这个实验中,不变的条件是什么?变的条件呢? ②需要变化的条件怎么改变? ③怎样保证不变的条件不发生变化? ④实验材料:盛水的容器是什么?小水轮的材料怎样?小水轮如何固定?

⑤观察到什么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

实验步骤: 第一步:组装;

第二步:在某一个条件下实验。对比实验,改变变量,做试验,观察。

第三步:重复几次,观察现象。第四步: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第五步:记录。(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最后是简单明了的示意图学生更容易理解,这是其中一个例子: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发挥了团队合作,集体智慧的力量。

教师通过运用反馈,调控教学,发挥引导作用;学生通过相互反馈、评价,得到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逐步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善于倾听的良好品质。

3、实验探究 同学们运用已有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实验时出示注意事项)

1、分工合作;

2、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3、多做几次实验,以求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4、要保持周围的卫生;

5、实验器材轻拿轻放;

6、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设计意图:

通过出示注意事项,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探究习惯的培养,在学生实验时教师不做过多干预,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鼓励和帮助,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4、表达交流,形成结论

实验结束后小组代表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个别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水轮转的快慢的因素和怎样使它转的更快。

设计意图:

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实验和交流时反馈的信息,如遇特殊情况,引导学生讨论或重新实验,追求实验的真实。通过相互评价、引导得出“水量大,水位高,水冲在轮叶边缘可以使小水轮转得更快。”这一结论。

这里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反馈,促进了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形成和发展。

三、拓展活动

(在本课结束的时候,出示问题): 流水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它又有什么危害呢? 设计意图:

学生可能由于经验的限制,面比较窄,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相关图片进行引导和拓展。恰当的延伸活动,使他们的探究活动和兴趣不因下课而中止,而成为学生新的探索起点。

反思:

本节课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有:

1、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还给本属于他们的时间,充分让学生猜测要研究的问题,充分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实验。

2、根据学生情况,采用了多侧面、多角度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法。如:实验材料上注意结构性,提示卡图文并茂。

3、师生、生生之间信息反馈贯穿教学全程,促进了教学相长。还需改进的方面有:实验用时过长,前松后紧,以至于在学生汇报交流的环节不充分,导致结果的得出比较吃力,还需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安排各环节的时间。

下载《流动的水》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流动的水》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察水》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水》教学设计 执教者:晋中市榆次区修文镇中心小学 侯连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水,知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 2.通......

    《水》教学反思

    《水》教学反思 《水》教学反思1 《生命与水》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了说明文的特点,注意向学生渗透一些简单的说明事......

    水教学反思

    水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的目标: 根据设计意图以及大班幼儿已有经验、发展目标和年龄特点,我将活动目标定为: ⒈结合生活经验交流水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缺水造成的严重后果。 ⒉知道......

    “水”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及教研评析

    “水”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及教研评析 赵殿君,哈尔滨市第69中学数学教师。 2000-2003年被评为哈尔滨市优秀教师,2003-2005年为省数学竞赛初赛命题组组长,2004年参加省......

    教学设计:生命与水和反思

    《生命与水》 教学设计 崇兴小学 马文军 教材分析 《生命与水》是一篇说明文。作者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水的常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喝水的意义。说明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道理。使......

    《流动的画》的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及教学背景简介:《流动的画》是一首叙述性的儿歌,是作者坐在飞驰的火车车窗边欣赏祖国大地时看到祖国美丽的景象。诗歌朗朗上口,富有儿童情趣,是一首极好的教育学生热爱......

    《流动的线条》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面对一年级新教材,我们更应关注的是用什么样的观念去武装自己,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课堂成为是身师生双......

    《流动的颜色》教学反思》

    兴趣是每个人学习最好的源动力,浓厚的兴趣必然会与快乐的体验相连。所以,在教学中我往往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用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