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数加减法教案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48-49页的例
1、“试一试”和“练一练”。【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认知矛盾,因势利导,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明析小数加、减法的算理,逐步构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在此之前,一方面学生在三年级曾经进行过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由于两个加数、被减数和减数都是一位小数,他们不自觉地做到了小数点对齐。虽然进行了小数加、减计算,并没有形成计算的法则;另一方面学生已能熟练地进行整数加、减法,并能理解其算理。学好了这部分知识,有利于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为深刻体会加减法的内涵。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不以既定的计算法则束缚学生,突出对计算方法的探索和理解,不求算法一步到位,适当展开了算法逐步发展、逐渐完善的过程,加强与整数加、减法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包摄性更大的认知结构。第二,练习数量比较充足,练习形式活泼多样,避免机械、被动、乏味的计算训练。第三,注重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设计教学时,一方面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营造认知冲突,将末尾对齐对小数点对齐同时呈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另一面利用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学习经验,以及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人民币,帮助学生理解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才可以直接相加减这一算理,从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营造自主的探究空间,使学生在试做与探寻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和方法,并从中感受迁移、对比等思考问题的方法。
3.鼓励学生探寻新情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索意识与求新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够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学生主动探寻新情况,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感受迁移、对比等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
课前:
出示船长的年龄:
在一艘船上,有水手75人,羊32只,请问船长的年龄有多大? 同学们,这是一位外国专家给中国小学生出的一道数学题。学生思考片刻后,让学生试着说说。
教师揭示:这是一道著名而沉重的数学题目,它的著名之处不是它的难度,而是有90%的中国小学生得到了船长是43岁这一荒诞的答案,它的沉重之处就是说明我们中国的小学生缺少一种敢于质疑,勇于提问的精神。
而我们数学学习就是从疑问开始的,今天我们就带着敢于质疑,勇于提问的学习精神进入我们的课堂。
一、故事引入,感知算理存在。
凭你们的经验,75人可以与32只相减吗?追问:你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直接相加减必须怎么样?(单位相同)
【设计说明:利用船长的年龄问题引入本节课,主要想从这个著名问题中衍生两个方面:一方面衍生本节课的探索主线——敢于质疑,勇于提问。探究活动的中心是问题,而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并不强,通过课前的渲染,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学习品质进入课堂。另一方面通过对其中条件的改变,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单位相同才可以直接相加减,为明析算理提供感知基础。】
二、主动探索,自主迁移方法。1.让我们来看一条数学信息。
水果批发市场,第一天运进水果574吨,第二天运进水果56000千克,启发思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投影出示:两天一共运进多少?
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运进多少?
师:那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谁来说说看怎么解决呢? 追问:为什么化单位?投影将56000千克换成56吨,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横式:574+56 让学生板书出竖式,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写呢?引导学生说出末位对齐或相同数位对齐,(适时追问: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这两个5一样吗?)
2.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小数,如果给这两个数点上小数点,现在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板书:5.74+5.6, 提问:这成了一道什么算式?
揭题并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道算式你会算吗?请同学独立做在作业纸上,指名一名学生板演,(暗示学生:有的学生真是细致,写竖式时,还用到了尺子)
做完后,集体交流。结合黑板上板演,你为什么这样写竖式?能解释一下吗? 突出: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的目的是什么?(计数单位相同)我们可以借助于图来看下,投影出示正方形图,动态演示相同计算单位相加的过程。(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图形合在一起,你认为怎么移动?)
3.解决第二个问题: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运进多少?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校对时让学生说为什么这样写竖式?
提问: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加减你们感觉陌生吗?什么时候用过?那你感到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相比怎么样?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感悟算理的过程中由表及里,唤醒学生原有的整数加减法的学习经验,为实行方法的迁移作准备,有了算理的初步体验,学生的尝试练习才有针对性,利用正方形图直观演示小数相加的过程,在分类、移动的过程中较为形象地理解算理,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4.你们真是善于带着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发现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那我们今天要研究小数加减法,只会做这两题,行吗?
5.谈话:那我们多找些题来研究研究,平时都是老师出题,你们做,今天我们改下,投影出示原题目,如果我们给其中一个数或两个数点上小数点,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创造出不同的情况,让你创造的情况填在作业纸创造练习的填空处,小组里相互交流交流。根据你创造的情况,解决这两个问题。请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将代表性的创造展示在黑板上。(要求黑板上面一行是加法,下面一行是减法)
预设学生创造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每一种揭示,都让学生说出你这种小数加减法怎么不一样?
(1)需要退位减的算式。位数不同相减,与位数相同相减,让学生介绍下你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57.4+0.56 57.4+5.6(适当点拔57.4后面还隐藏了个0,是根据小数的性质,肯定学生观察得真深入,还发现了隐藏的0.)
(2)计算结果小数末位有0,如57.4+5.6 5.74+0.56,如果出现其中一种,追问:有没有哪位同学创造的算式,计算结果小数的末尾也有0的。
(3)整数加减小数,如:574+5.6,需追问学生这样列竖式的原因。(4)最后需呈现:5.74-5.6,以突出整数部分的零不能去掉。
6.类比总结。观察这么多小数加减法,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教师逐一板书。追问:其实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什么?你此时有问题吗?老师有个问题,那为什么一定要相同数位对齐呢?揭示: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才可以直接相加减,)
7.结合实际,再次体会。你们的道理讲得很明了,能不能换个角度来解释呢?可以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比如说„„(教师举例一件物品0.72元,别一件物品0.2元)再次利用角、分体会相同计数单位才可相加减。
【设计说明:为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内化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营造一个开放的问题环境,学生对于自己创造的数学问题比较感兴趣,在自己发现的问题面前往往表现出很强的探究欲望,通过不同算式的呈现,丰富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认知,并能结合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的疑点,引导学生思辨,完善学生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小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是创造的主体,不可避免会碰到例2中的退位减,有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学生在计算小数时可以实行方法的迁移,所以可以整合例2,让数学学习和探究活动更真实。】
三、综合应用,提升内化方法。1.我们生活中有小数,小数加减法能帮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呢?出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每个学生提出两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将提出的问题与列出的算式以及计算过程写在作业纸上,列式后,用竖式计算出来。做完后集体交流。最后让同桌相互校对,集体反馈情况。
2.口算练习5.55+2 5.55+0.2 5.55+0.02 学生口答,师:这三题挺像的,都有5和2,怎么结果不一样呢? 教师小结:难怪结果不一样。同样都是2,但2所在的数位不同,你们一下就抓住了计算的本质。真棒!
3.数学游戏。
在口里给竖式填上运算符号,然后再添上小数点,使小数加法或减法竖式成立。4 3 5.6 4 □ 8.0 2 □ 5.2 □ 2.6 1 1 0 2 4 8 2 3 0 4 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窍门。(得数对齐的位置点上小数点)4.智慧园地
用彩色笔在左图中画出三条线,使各条线上所有数的和分别满足下列条件。(1)正好等于1。(2)接近18。(3)最大。
【设计说明:从掌握方法到形成计算能力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计算的难点应在小数减法,让学生再次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总结的过程内化计算方法。通过多层次趣味性的练习,突出算理这一核心学习内涵,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充分体会数学学习魅力,培养数学学习情感。】
四、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你有哪些收获?还记得课开始的故事吗?学习就需要我们同学们这样敢于质疑,勇于提问,最后老师送一句话给同学们“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资料链接】:
1.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费尔德(A·SCHOENFIELD)出了一道题目“在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请问船长的年龄有多大?”看似简单的题目却让64%的法国学生得出“船长的年龄为43岁(=75—32)。”据著名数学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先生在《21世纪创新教育论坛》上引用的数据表明,在中国有90%的小学和初中学生得出这个结果,更有甚者,上海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还有10%的学生认为43岁。这一故事说明中国的学生缺少一种敢于质疑的精神,以及对老师等权威对象的盲从。
2.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有疑有惑,便出现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情形。陈献章《论学书》。这说明生疑、发问很重要,尤其是能够在“不疑处有疑”。
第二篇:《小数加减法》教案
《小数加减法》教案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1元4角=()元 1.5元=()元()角 3元6角=()元 5角=()元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9.40= 2.04= 30.3= 10=
3、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39+41= 746-18=
口答:笔算整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借助情境,探索新知
1、观察例1情境图,看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你们从上述信息中能提出几个数学问题?
3、学习目标
4、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先试一试,看谁最棒。
5、对照书本第48页例1的解答,看哪一种算法正确?为什么?
6、你能解答“小明比小丽多用了多少元?”吗?
7、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解答“小明和小芳一共要用多少元?” “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8、交流: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1、练一练
9.3 24 13.8 7.56
+ 6.98 + 9.9-8.3-4.562、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12.5 改正: 4.5 改正: 1.76 改正: 3.75 改正:
+0.9-2.83-0.85 +2.25
2.15 1.73 91 6.00
()()()()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X”。
(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计算小数加减法,首先要把各数的末尾对齐。()
(3)甲数是1.45,比乙数少0.45,乙数是1。()
(4)5.24+3.78=9.02,小数点末尾的0要去掉,所以等于9.2。()
(5)0.78-0.078=0()
四、评价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第三篇:小数加减法教案
第2课时 小数加减法(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页例
2、“做一做”及第75页练习十七第6~10题。【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2.提高解题能力。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小数加减法法则,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提问: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 2.计算下面各题: 8.102+15.28 【新课讲授】
1.出示例2:小林买了下面两本书。
《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神奇的大自然》8.3元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讨论,列出问题。(1)一共花了多少钱?(2)《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3)《神奇的大自然》比《数学家的故事》贵多少钱?提问: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呢?
(1)6.45+8.3=14.75(元)8.52-5.75
1.25+16.7
(2)(3)8.3-6.45=1.85(元)2.用小数计算下列各题: 3元5角+7元8角7分= 8千克-4千克50克= 提问:这些题目和以前做的小数加减法有哪些不同?你打算怎样做?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因为:3元5角= 3.50元7元8角7分=7.87元
所以:3元5角+7元8角7分=3.50元+7.87元=11.37元
学生独立完成:8千克-4千克50克=提问:以后碰到类似的题目,你打算怎么做? 小结:注意先将复名数化为单名数的小数,单位统一了,再按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课堂作业】
1.用小数计算下列各题: 4元5角8分+10元3角= 1吨500千克-800千克= 1米6厘米+65厘米= 5米4分米-176厘米= 2.班里要用100元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足球排球冠军牌蓝天牌三风乐动2
问题: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
3.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巩固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课后作业】 1.教材第75页练习十七第6~10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 小数加减法(2)
例2 小林买了两本书,《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神奇的大自然》8.3元 6.45+8.3=14.75(元)
8.3-6.45=1.85(元)
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不够时从高位借“1”当“10”再减,末尾有0要去掉。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是一致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去发现并加以归纳,从而去较好地掌握知识。
第四篇:小数加减法教案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能熟练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2.能合理的运用整数运算定律对小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指导】
1.注重课堂导入,将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化、故事化。
为了使“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化、故事化,有吸引力,教师要注重课堂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故事情节,灵活多样的呈现方式。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图片等形式导入课题,改变了以往小数计算中比较单
一、枯燥的学习面孔,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
2.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联系,引导学生探究。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计算方法等,通过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与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整数加减法的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移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中是“小数点对齐”的区别,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的末尾有零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零不写,使结果形式达到最简。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时应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4课时
第1课时小数加减法(1)…………………………………………………………1课时 第2课时小数加减法(2)…………………………………………………………1课时 第3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 第4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例
1、“做一做”及第74页练习十七第1~4题。【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情景导入】
放映小丽和小林到书店买书的情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引入新课并板书。【新课讲授】 知识点 小数的加减法 出示例1情境图。《数学家故事》6.45元《童话选》4.29元 提问:你从上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信息。
提问:一共要花多少钱?如何列式,如何计算? 学生讨论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6.45+4.29=10.74
提问: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1)小数点对齐(2)数位对齐 提问:《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列式:6.45-4.29=2.16
【课堂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 1.2+0.8 7.7+0.6 2.算一算: 100.5+3.8 7.19+10.11 5.24-3.84 8-0.27 4.7-0.5 1-0.4
0.56-0.45 0.39+0.15 4.8-3 3.6-0.8
3.妈妈上街买菜,买素菜花了13.50元,买荤菜花了52.80元。买荤菜、买素菜一共花了多少钱?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32.5千克,箱重4.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5.完成教材第72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七第1~4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
板书例1 列式:
6.45+4.29=10.74(元)
6.45-4.29=2.16(元)
教学小数加减法,教师要注重引导,强调小数点的重要性,计算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
第五篇:小数加减法教案(推荐)
三十里铺学校三年级数学教案
——小数的加减法
讲课教师:耿海涛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重点)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难点)【课前准备】: 课件、学案 【学习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数大小的比较,那我们先一起完成一下下面的题目。
一、复习旧知
1、在〇填上“﹥”“﹤”或“﹦”
0.4〇0.6 1.2〇1.4 1.5〇0.5 0.9〇1.0 3.1〇3 4.3〇4.9 0.9〇9 1.8〇0.8 2.3〇3.2
2、买一本练习本用了1.2元,买一套三角尺用了0.8元。练习本和三角尺,哪个贵些?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方法比较的?。
(生:小数进行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教学例题
出示场景图
场景图中有哪些商品?标价分别是多少? 买一个馒头和一杯豆浆一共要多少元?
(二)理解题意,分析解法:
1、理解题意:求买一个馒头和一杯豆浆一共要多少元,就是求0.5与0.7的和是多少,列式为0.5+0.7。
2、探究0.5+0.7的计算方法——用竖式计算
把0.5+0.7中的元和元对齐,角和角对齐。元和元是个位,角和角是小数点后的第一位。将它们的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角与角的和超过1元,向表示“元”的哪一位进1,也就是,向小数点左边的个位进1,小数点直接落下来。
(三)解答:
0.5+0.7=1.2(元)
答:买1 个馒头和1 杯豆浆一共要1.2元。
总结: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加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然后按整数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小数点要和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
三、夯实基础
1、列竖式计算
8.3+6.8= 2.5+3.6= 4.7+2.5= 0.6+0.8= 4.3+3=
2、一本《动物世界》21.8元,一本《童话故事》14.5元,小明想买这两本书,他只有40元,够吗?
四、巩固提升——计算小数的减法
(一)1碗面条3.4元,1碗馄饨2.8元,1碗面条比1碗馄饨贵多少元?
(二)理解题意,分析解法:
1、理解题意:求1碗面条比1碗馄饨贵多少元,就是求3.4减2.8的差是多少,列式为3.4-2.8。
2、探究3.4-2.8的计算方法——用竖式计算
把3.4-2.8中的元和元对齐,角和角对齐。元和元是个位,角和角是小数点后的第一位。将它们的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先从角开始减,4角小于8角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变成14角减8角,差为6角,差为6角;再将元相减。
(三)解答:
3.4-2.8=0.6(元)
答:1碗面条比1碗馄饨贵0.6元。
总结:计算小数减法,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从末位减起;不够减的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数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减;最后把小数点落下来,小数点要和减数、被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五、当堂检测:
1、列竖式计算:
2.6—1.3= 4.5—1.8=
3.4—0.9= 5.6—2.1=
4.2—0.5=
2、一条绳子全长5.3米,用去了1.8米,还剩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