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上册全套大全
湖南永州蓝山一中课题研究小组 雷阳助 E—mail:leiyangzhu@126.com
绪 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
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湖南永州蓝山一中课题研究小组 雷阳助 E—mail:leiyangzhu@126.com 讲解:这两种变化唯一的区别是是否的新的物质生成,那么这两种变化有没有联系呢?
小结: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同时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却是化学变化。
讲解:镁带能燃烧说明镁带具有可燃性,碱式碳酸铜受热由一种物质转化成三种新物质,说明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不稳定。而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小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阅读:学习化学的意义、化学史及怎样学习化学
当堂练习:1.指出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⑴人的呼吸
⑵打碎玻璃
⑶铁变成“铁水” ⑷木材燃烧
⑸水结冰
⑹镁带燃烧
⑺钢铁生锈
2.指出下列物质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⑴水的密度为1g/cm3 ⑵酒精具有挥发性
⑶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具有不稳定性
⑷镁带具有可燃性
⑸水在0℃以下就会结冰
课堂小结: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它们的区别与应用。
布置作业: 化学书1.2.3.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湖南永州蓝山一中课题研究小组 雷阳助 E—mail:leiyangzhu@126.com
§1-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化合反应的概念。
2.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3.初步让学生接触元素符号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用具】木炭、硫、细铁丝、石灰水、3瓶氧气、燃烧匙、火柴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物质?
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沸点、硬度等,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空气中,空气中有近20%的氧气,请学生观察所收集的氧气,回答氧气的物理性质?
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文P11页第一、二自然段,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一、氧气(O2)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固态时呈淡蓝色。讨论:鱼类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它们不需要氧气吗?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氧气不是完全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在水中只能溶解有少量氧气,水中溶解的氧气可以供鱼类生存。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
1.碳(C)与氧气的反应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观察。
演示:碳在氧气中燃烧
反应前:木炭是黑色固体,反应中,在空气中点燃可以燃烧,伸入集气瓶中燃烧更旺,发出白色,放出热量。反应后,木炭消失,往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问:如果木炭没有点燃在氧气中能燃烧吗? 2.硫(S)与氧气反应 观察燃烧匙在加热过程中,硫状态的变化以及硫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火焰的区别。并指导学生用飘闻的方法闻气味的方法。
比较两个演示实验的现象,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没有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呈蓝紫色火焰。为什么?
物质燃烧是有的有火焰,有的没有火焰,只有气体或蒸气燃烧才有火焰。
碳是固体燃烧没有火焰,硫在常温下是固体,但在加热时,硫从固体→液体→气体,所以硫燃烧是硫蒸气与氧气反应,呈现火焰。问:木炭、硫、在空气中燃烧,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得比空气中更旺,为什么? 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因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被其它气体冲淡了,或者说在空气中氧气只占21%,而在纯净的氧气中氧气占100% 所以木炭、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湖南永州蓝山一中课题研究小组 雷阳助 E—mail:leiyangzhu@126.com
§1-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氧气性质的学习,了解氧气的用途。2.初步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教学重点】氧气性质,氧气的用途 【教学难点】氧气性质
【教学用具】蜡烛、燃烧匙、一瓶氧气、玻璃片、石灰水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碳、硫、磷、铁可以氧气中燃烧,还有哪些物质可以在氧气反应呢?
演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用干燥的集气器,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这样可观察到瓶壁上的水雾。)
提示: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与在空气中燃烧现象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从(1)反应程度;(2)颜色变化;(3)生成产物;(4)放、吸热量等四个方面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现象:(1)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2)发出白光;(3)瓶壁上有出现水雾,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放出热量。4.蜡烛与氧气反应
这个实验说明蜡烛主要成分是含有碳和氢的。问:蜡烛与氧气反应是化合反应吗?为什么? 答:不是,因为生成物有两种。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说明:氧化反应有的是化合反应,有的不是化合反应。要看具体反应来判断反应类型。
三、氧气的用途
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是人类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指导学生阅读P14页课文氧气的用途图示,归纳氧气的用途。【小结】
1.从氧气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掌握氧气的用途。【布置作业】P14-15 3-4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湖南永州蓝山一中课题研究小组 雷阳助 E—mail:leiyangzhu@126.com §1-3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用具】氯酸钾、二氧化锰、酒精灯、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我们在实验室制备氧气时,还可用高锰酸钾来制备,这个实验老师已做过,这里我就不再重复,我只强调一下,实验应该注意的一些地方:
注意事项:①在安装实验仪器时,应遵循的实验步骤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②应该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及如何检查;③固体药品怎样装入试管中;④试管口应该稍向下倾斜(为什么?);⑤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应先移动酒精灯,使整个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固定加热,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⑥用什么方法收集(排水法),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还可用什么方法收集,该在什么时候收集;⑦怎样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并如何验证该气体是否已收集满;⑧实验完毕时,应先将导管移开,再熄酒精灯。(为什么?)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略)
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反应的表达式,会发现一个什么问题?
反应物是一种物质,反应后,产物有多种,我们将这类反应统称为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关键字眼:反应物是“一种”,产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
前面我们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但在实际生活中,工业生产过程中,需大量的氧气,不可能通过象实验室一样去制备,这们,产生的量既少,又浪费,我们知道大气的组成中,氧气占21%,这是一个很大的氧气仓库,于是人们就想是否可以从空气中取得氧气。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行得通的,人们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将空气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其液化,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比液态氧低,这们氮气就先蒸发出来,剩余的则主要是液态的氧。
【小结】
这一节主要讲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反应原理,介绍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的操作原理和过程。
【布置作业】P17-18 1-2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湖南永州蓝山一中课题研究小组 雷阳助 E—mail:leiyangzhu@126.com 物质在空气里起氧化反应的时候是否有燃烧现象,决定于温度是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布置作业】P21 1-3 复习这一章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湖南永州蓝山一中课题研究小组 雷阳助 E—mail:leiyangzhu@126.com 所以物质的化学性质,都是由分子所保持。
四、纯净物和混合物
演示:铁粉与硫粉的混合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未混合,混合后,分离后铁粉与硫粉的颜色
混合物: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相互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所有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课堂练习:下列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1)空气(2)冰、水混合物 【小结】
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它的质量很小,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运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区别纯净物与混合物。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湖南永州蓝山一中课题研究小组 雷阳助 E—mail:leiyangzhu@126.com 1,氧原子核电荷数为8。
(2)原子的大小主要由核外电子运动的空间决定
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的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3)原子核虽小,它还可以再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组成。【小结】
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运动的电子两部分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布置作业】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湖南永州蓝山一中课题研究小组 雷阳助 E—mail:leiyangzhu@126.com §2-3 元素、元素符号(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元素的概念
2.掌握元素符号的写法及所代表的意义 【教学重点】
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以及代表的意义 【教学难点】元素符号代表的意义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二氧化碳是由二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
(3)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二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构成(4)二氧化碳分子是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5)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
2.氧气是由_____________组成。氧气分子是由____________构成。
因为元素有一百多种,由元素构成的物质约有一千多万种,若文字表示各元素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将十发麻烦,所以人们就确定了一套来表示各种元素的符号。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正确掌握这一用语,对学好化学有重要作用。
四、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意义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S,表示硫元素,表示一个硫原子。
2.元素符号的写法。
(1)第一个字母用印刷体大写 如碳-C 氢-H 氧-O等等。
(2)有二个字母时,第二个字母应该小写。如铜-Cu 锰-Mn 镁-Mg等等。
(3)元素符号的专用汉字都有一定规律: 气态非金属元素都有“气”字头,如氧、氢等 液态非金属元素有“氵”旁,如溴
固态非金属元素有“石”字旁,如碳、碘等
金属元素都有“钅”字旁(汞除外),如钠、钙等。【小结】
要求记忆常用元素有名称和其元素符号:能区别哪些是金属元素,哪些是非金属元素。
【布置作业】
记忆元素周期表前20位的元素及其元素符号。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湖南永州蓝山一中课题研究小组 雷阳助 E—mail:leiyangzhu@126.com(3)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写法:根据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行读的后写,后读的先写。如四氧化三铁Fe3O4、五氧化二磷P2O5等
三、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和元素符号前数字的意义。前面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右下角数字表示:原子构成的个数。练习: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O: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依据单质,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规定,能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9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湖南永州蓝山一中课题研究小组 雷阳助 E—mail:leiyangzhu@126.com
第三章水氢
§3-1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及其人类关系的常识,使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
2.使学生初步了解水污染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节水和防止水污染 【教学难点】节水和防止水污染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空气对我们来说是生命存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物质,那么,还有什么物质对生命有重要作用,可与空气相比较的呢?那就是水,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关于水的问题。
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哪一类物质,它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什么状态形式形成。
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属氧化物,它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液态和固态形式存在,还有一些以气态形式存在。
一、水的自然界存在
阅读课本P45页“水的存在”。
水占地球表面的3/4,人体中约占体重的2/3,鱼体含水达70-80%,蔬菜含水达90%以上。
水是生命产生和存在的基本前提,它是构成任何生物体的基本成份,没有水,人和动植物都不能生存。水对工农业生产也有巨大的作用。
二、水对工、农业生产的作用。阅读课本P45-46页“水与工、农业”,讲解水与人类的关系,强调水的重要性。知道了水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就该懂得如何来保护水资源。
三、保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水对人类活动是极其重要的,虽地球上水的含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且分布不均,故需要节约用水。
2、水的污染
污染原因:工业上排放的“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施肥、农药的不合理利用等,都会造成水的污染。3.预防和消除水的污染
由于水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以及工业生产,故需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和消除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工业“三废”经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合理利用农肥和农药等。
【小结】1.水的重要性2.水的存在3.水的污染、预防和消除污染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湖南永州蓝山一中课题研究小组 雷阳助 E—mail:leiyangzhu@126.com §3-3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2.理解什么样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3.学习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氢气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实验室制氢气的反应原理和基本操作 2.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教学用具】橡皮塞、酒精灯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水的电解,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如何检验电解时产生的气体?
我们通过电解水可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从实验中可知,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因为它是一种最轻的气体,故人们把它命名为“氢”。
用电解水来制取大量的氢气,耗电量大,工业上常用天然气或水煤气等原料来制备氢气。
一、氢气的工业制法
利用天然气或水煤气为原料进行制备。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氧气的的制法,它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不同,这是因为它们的要求不同引起的,工业上要求量多,而实验室则是要求纯度高。同理,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与工业制法的原理也不同。
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得 2.原料及方法
①原料:金属常用锌或镁或,酸常用稀硫酸或盐酸。②实验方法:
演示:锌粒与稀硫酸反应。
(1)先在试管中放几粒锌粒,再加5亳升稀硫酸。
现象:锌粒逐渐减小,溶液表面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管壁发烫,反应放热。(2)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现象:生成的气体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问:产生淡蓝色火焰可能是什么气体?
(3)把反应完毕,试管里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加热,蒸发液体后冷却 现象:有白色固体生成,是硫酸锌固体。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Zn H2SO4 ZnSO4 H2 阅读课本P50页小字前一段内容,并认真观察图3-
6、图3-7。因为氢气不溶于水(这个性质在电解水时已学过),故氢气可用排水法进行收集,再者由于氢气的密度很小,(说明一种气体密度大小,是通过它与空气的密度进
3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湖南永州蓝山一中课题研究小组 雷阳助 E—mail:leiyangzhu@126.com
§3-4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纯净的氢气和不纯的氢气点燃的不同现象。
2、了解点燃氢气之前为什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及检验方法。重点:
氢气的可燃性。
难点: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及检验方法 【教学用具】橡皮塞、酒精灯、试管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问:
1、实验室里制取氢气用到哪些药品,其反应方程式是怎样的。
2、什么是置换反应。引入新课:
在前一节课我们已经接触过氢氯知道氢气的一些物理性质,现在我们来回忆归纳总结一下氢气的物理性质:
一、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演示:先让学生阅读P53页“氢气的物理性质“这段内容:并演示图3-9实验。现象:摇动导管时,肥皂泡迅速上升,并向上飘去。
结论:氢气是一种无色、无气无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沸点为-252°C熔点为-259°C,并注意与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比较。设问:实验室收集氢气为什么可以用向下排空法? 答:因为氢气比空气轻,并举些生活的实际例子。
2、化学性质。
讲解:氢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a、点燃纯净的氢气。
讲解:回忆做水的电解时,在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可燃烧,并放出淡兰色火焰是氢气,氢气燃烧会生成哪些产物呢?
演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
2、产生淡蓝色火焰。
3、烧杯壁上有水珠成。
4、放出大量的热。结论:
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会怎样呢? b、点燃不纯的氢气。
演示:演示图3-11氢气的燃烧及氢气与氯混合气的爆炸实验。
现象:刚点燃时,氢气安静燃烧过一会儿,突然听到“的爆炸的声,塑料瓶被气流高高起。
分析:(1)点燃前纸筒内是纯净的氢气拿掉小孔上的纸团后,氢气从小孔逸出遇火燃烧。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湖南永州蓝山一中课题研究小组 雷阳助 E—mail:leiyangzhu@126.com §3-4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氢气的可燃性,掌握氢气的还原性。
2、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了解还原反应。
3、根据氢气的蛋白质了解氢气的主要.用途。重点:氢气的还原性。
难点和关键:氢气的还原性。
教具:试管、导管、酒精灯、火柴、氧化铜、锥形瓶、长颈漏斗、锌粒、硫酸、带橡塞的导管、夹子。教学过程: 问:
1、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1)为什么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到液面下,而不能位于液面上?(2)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3)用排空法收集氢气时为什么瓶口要向下?
2、氢气在常温下较稳定,当点燃时能发生什么反应? 氢气+氧气→水 H2 O2 H2O 氢气在点燃条件下可以与单质氧发生化学反应表现为可燃性,除些之处,氢气还能与一些氧化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氢气的还原性。
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
现象:(1)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的铜。(2)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氧化铜+氢气→水+铜 CuO H2 H2O Cu 注意:1)装氧化铜的试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2)先均匀加热,再固体在有药品的地方加热。
3)应先停止加热,让氢气继续通入一段时间,再停止通氢气(为什么?)氢气夺取了氧化铜里的氧,跟它合成水,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光亮红色的铜。在反应里,氧化铜失去氧变成铜,我们说氧化铜被还原。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氧被夺去的反应。
问:氢气还原氧化铜,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反应?为什么?(置换反应)氢气的用途
请学生阅读课文P56-57,氢气的用途部分。
【小结】氢气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利用氢气的性质,在化工生产中有重要有用途,氢气还可用于生产盐酸,合成氨等。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湖南永州蓝山一中课题研究小组 雷阳助 E—mail:leiyangzhu@126.com 质发生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失去电子,而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也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根据以下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说明它们各属于金属、非金属还惰性气体。【小结】在多电子的原子里,原子个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电子的排布规律。
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代表的意义,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学会判断该原子是金属、非金属或是惰性气体元素。
9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湖南永州蓝山一中课题研究小组 雷阳助 E—mail:leiyangzhu@126.com §3-6 化合价(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通过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的实例来了解化合价的含义
2.掌握化合价,正价、负价等概念,能从物质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认识化合价的本质和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3.掌握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为和零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掌握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为和零 【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复习:1.阴离子阳离子的概念
2.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共价化合物的概念,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离子化合价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其中举了几个常见的例子:如离子化合物:氯化钠、氟化钙;共价化合物:水、氯化氢等,我们对比一下这四个例子,不难看出,这些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比总是一定的,比如氟化钙中钙与氟的原子个数之为2:1,不可能为1:1,也不可能为1:2等其他的一些比例关系,否则的话,就不能使其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的最外层成为稳定结构,就不能形成稳定的离子化合物了。同理,水、氯化氢中各原子的比例也是一定的,否则,构成的原子的最外层不会达到稳定结构,也就不会形成稳定的共价化合物,而且,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所以元素之间相互化合形成某种化合物时,其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必是一定的简单的整数比,这种“一定数目”正好反映了元素原子的形成某种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化合价,我们这节刘术来学习化合价。
一、化合价
1.定义: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是几种原子化合的性质,那它的数值是怎样确定的,这我们要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来讨论,它的数值有正负之分。2.数值的确定 ①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其正负值与离子所带的电荷相同。②共价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跟其它元素共用电子对的对数,正负号决定于共用电子对偏向和偏离,偏向哪一方,则此方就显负价,另一方显正价。3.化合价的书写
元素的化合价是写在该元素的正上方,把正负号写在数字前,如KCl:应注意的是,化合价的书写应与离子带电荷数的书写相区别,不可混淆。我们从化合物中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湖南永州蓝山一中课题研究小组 雷阳助 E—mail:leiyangzhu@126.com
§3-6 化合价(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巩固元素化合价知识,熟记元素化合价
2.能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并能判断所写的 化学式是否正确
3.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教学重点】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 【教学难点】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 【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化合物里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是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原则
四、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 1.标出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
例1:标出下列物质的各元素的化合价。氯化锌金属锌氢氧化钠
1).先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2).标出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2.求化合物中某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3.已知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步骤:①先写出组成化合物的元素符号,一般正价写左边,负价写右边,把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上方。
②求出两种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③求各元素的原子数。
④把原子数标在相应的元素符号右下角。
⑤检验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是否为零,【小结】
根据化合价概念,可以正确书写化学式,也可以判断所书写化学式是否正确。只有确定知道有某种化合物存在,才能根据元素的合化价写出它的化学式,切不可应用化合价任意写出实际上不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作业】P65 2、3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湖南永州蓝山一中课题研究小组 雷阳助 E—mail:leiyangzhu@126.com 问:为什么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相等呢?
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只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成而生成其它物质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相等的。
问:蜡烛在燃烧时,越烧,蜡烛越短,质量也就越小,说明它不适合质量守恒定律,对吗?为什么?
这种说法不对,因为蜡烛时,反应物是蜡烛的氧气,而产物为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产物都以气体形式散逸到空气中,所以越烧,质量越轻,它还适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问:镁带燃烧后的产物比镁带重,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适合这个反应,对吗?为什么?
这种说法不对,因为这个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是镁带和氧气,而的物只有一种氧化镁固体,氧化镁的质量应等于镁带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这个反应依然适合质量守恒定律。
【课堂小结】总结全节内容,突出理解质量定恒定律。【课后作业】P70.1、2、【板书设计】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湖南永州蓝山一中课题研究小组 雷阳助 E—mail:leiyangzhu@126.com 既然书写化学方程式有一定原则,那么要怎样进行书写化学方程式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只一种,则用“+”把它们接起来,并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
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使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配平的方法较多,有最小公倍数法、奇偶法、观察法等,下面我们来学习初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找出左右两边同种元素所含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在化学式前配相应的系数,使其原子个数相等,然后把短线改为“=” 3.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物质状态;
条件一般为点燃、加热(△),催化剂,高温等这些条件,写时一般写在“=”上方,但当其它条件与催化剂同时存在时,则一般将催化剂写在“=”上方,而将另一条件与写在下方。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放出则标上“↑”,但当反应物中也有气体参加时,就不标,生成物中有沉淀生成时标“↓”,但当反应物有固体参加时,也不需标上。
【小结】总结全节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课后作业】P73 1、2、3 【板书设计】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湖南永州蓝山一中课题研究小组 雷阳助 E—mail:leiyangzhu@126.com 2.注意解题格式的书写规范化。3.注意单位的收写要求。
练习1:加热分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多少克氧气?
练习2:在实验室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若制取10克铜,需氧化铜多少克?至少需氢气多少克? 练习3:实验室用5克锌粒跟5毫升稀硫酸反应,待反应完毕后剩余锌粒3.7克,问可生成多少克氢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克/升)(精确到0.01)
练习4:实验室要制取2瓶,每瓶250毫升的氢气,要多少克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才能制得?(氢气的密度为0.09克/升)【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化学方程式是正确的,经配平的,在解题时,应该注意解题的书写格式要规范。【课后作业】P76 1、2、3 【板书设计】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第二篇:初三化学教案
初三化学教案
化学教学案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二节
化学之旅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3.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重点、难点:
.学会提出问题。
2.体验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及探究的乐趣。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同学们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
一、从问题开始
[学生阅读]体验科学始于问题。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你对“化学之迷”的看法。
[交流共享]把你心中的化学问题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①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②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③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④善于观察;⑤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师讲解]金刚石、石墨、c60的有关知识拓展。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天地]以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探究为素材,体会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
化学的探究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并实验。4.收集证据。5.结解释与结论。6.反思与评价。
[学生活动]请你提出一个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并进行探究活动。
[多识一点]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不仅要“三思而后行”,还要“行后而三思”。
[学生自学]化学探究实验报告的规范格式。[学生活动]分析P16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1.较高的蜡烛燃烧时间短; 2.同一根蜡烛燃烧时间逐次减短。[学生分析]上述结果如何解释?
让学生充分的讨论,教师走入学生中倾听讨论。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体验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课后作业] 针对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提出自己的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出实验,并借助家中的器材进行实验。[课后记] 教材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能在轻松的气氛中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
第三篇:初三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范文《燃烧和缓慢氧化》教案 知识目标:
1、会判断燃烧和缓慢氧化。
2、能说出燃烧的条件并能说明常用灭火方法的原理。
3、能说明爆炸和自燃的原因。技能目标:
1、提高观察、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高分析、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提高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分析提高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2、学会用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看问题。教学重点:
知道灭火的方法和原理。教学方法: 自学、讲述、实验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演示实验:白磷的自燃。观察实验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准备回答: 看书
1、什么是燃烧?
2、燃烧的条件?如何用实验验证?
3、灭火原理?常见方法?
4、爆炸原理?利?害?举例说明。
5、缓慢氧化?利?害?举例说明。
6、什么叫自燃?原因?
二、总结:
1、燃烧的概念: 板书:
燃烧:可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 学生讨论:
问题:图1-8实验的目的?
提示: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温度和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结合日常生活常识谈谈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结合日常生活常识谈谈你曾见过的灭火方法。板书: 燃烧条件:
(1)、温度达到着火点(2)、有充足的氧气。
设计意图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自学能力
1、通过对实验目的的讨论教会学生一种科学实验方法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灭火条件?
3、爆炸 危害和好处?
4、缓慢氧化 有何意义?
5、自燃
演示实验:白磷在空气中自燃 解释原因
如何防止自然火灾?
三、作业:
1、作业本第二节
2、自然科学同步第二节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教案 知识目标:
1、记住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及实验室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认识制氧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3、知道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并能说明原理。
4、能复述催化剂的概念并说出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会判别哪些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6、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技能目标: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对催化剂概念的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情感目标:
1、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科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安排学生看书并思考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催化剂的概念。
3、分解反应的概念
4、实验装置及连接顺序(从下到上,从右)
5、如何收集氧气?
6、如何检验氧气?
7、实验操作步骤?
8、氧气的工业制法?
学生活动 看书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爆炸 举例: 铁生锈---不利 垃圾腐烂---有利 举例:
教育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 教育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 总结归纳: 板书:
一、原理: 催化剂 加热
1、氯酸钾 —— 氯化钾
+ 氧气 加热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工业上又叫触媒。
实验:(1)加热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2)在加热后的氯酸钾中加入MnO2,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三、装置:
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单孔塞、导管、集气瓶、水槽
连接: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四、气体的收集方法:
1、排空气法(利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排水法(利用氧气不溶于水)
五、气体的检验方法: 带火星的木条
六、实验操作顺序:
1、检查气密性
2、装药品
3、加热
4、收集气体
5、将导管拿出水面
6、熄灭酒精灯
七、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空气法 作业:
1、作业本第三节
2、预习实验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分子》化学教案 知识目标:
回答问题
看书上装置图,注
意连接方法。
讨论收集原理
讨论5、6两步的原
理: 防止倒吸
1、认识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通过实验认识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认识分子的一些特点:微小的、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有作用力 能力目标:
训练自学能力、思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分子运动论的学习,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在不断运动的辨证观点。教学重点:
分子的概念,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 教学难点:
对微观粒子的想像能力
教学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烧杯两只、蒸发皿、钥匙、试管、量筒、橡皮塞、镊子、细铁丝、火柴、碘、蒸馏水、淀粉试纸、馒头、酒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引入:在自然科学第一册第一章中我们学习过物质可以不停地分割,得到微粒。例水不断地细分下去,可以得到水分子的微粒。一滴水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小结:(板书)
1、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很小。
3、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4、分子间有间隔
5、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6、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第二遍看书思考:
1、哪些实验或事实可证明分子具有左边所列的那些特点?
2、固、液、气三种状态与物体分子间的间隔有何关系?
3、热胀冷缩与分子间间隔有什么关系?
4、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5、不同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是否相同?
6、哪些事实能说明分子是一种很小的微粒?
小结: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如分子、原子、离子,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作业: 作业本第四节
想一想:
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联系生活的能力。
问题: 什么是分子? 分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
第一遍看书思考: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初中化学教案模板《元素》化学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认清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2、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
3、准确叙述元素符号的含义。
4、知道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并能举例说明。
5、记住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氧、硅、铝、铁
6、能复述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并能对常见物质作出判断。能力目标
1、提高阅读能力
2、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教学重点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元素概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课本并思考
自学提纲:
1、什么叫元素?
2、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哪四种?
4、元素符号有哪几层含义?
5、元素有哪几种存在形式?
6、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小结: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回忆原子结构及质子称为元素
数、中子数、电子数之补充说明:有些原子质子数同,但中间的关系。子数不同,如氢原子有氕、氘、氚三
种,另H与H+都属于氢元素。
2、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原子既能讲种类也能讲个数。
正如我们不能讲一个动物,但可以讲一种动物。
3、氧、硅、铝、铁
4、代表某种元素,同时也代表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5、游离态:以单质形式存在 化合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6、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设计意图 培养自学能力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练习:
下列物质是单质的是、是化合物的是
、是氧化物的是
SO
2I2
H2
Fe3O4
H2SO
4H2O
P2OP4
He
HCl 课堂作业:
作业本第六节:元素 元素符号 课外作业;同步第六单元
初中化学下册教案《原子》 知识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学生知道另一种微粒原子的概念;
2、学生会比较原子与分子的异同;
3、从微观粒子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并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4、学生能复述原子内部结构;
5、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原子结构示意图。
6、学生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进行计算。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物质的可分性 教学重点:原子的概念,原子与分子的区别 教学难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准备:水电解器、10%NaOH溶液、学生电源、导线、酒精灯、线香、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分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
2、分子有什么特点?
3、作业讲评:
着重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引入:分子虽然很小,但在一定条件
看书第五节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回忆巩固已学知识
讨论回答
下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 演示实验:水的电解
说明:为了增强导电性在水里加了NaOH,同时为便于学生观察加了点观察演示实验,注意两极产生气体的量并判断气体成份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红墨水。
分析: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水
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这种微粒我们称之为原子。水分子就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在电解的时候,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2H2O
4H + 2O
2H2 + O
2问题讨论: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与物理变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化有何不同? 分子。物理变化中分子不
变。
原子的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如何理解这概念?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原子都
不变。
与分子相比有何异同?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看下列分子的符号(分子式),认识变化,而原子不发生变化。它们的构成情况: 在核变化中原子才会发生氦气----He
氯化氢---HCl 改变。
甲烷---CH二氧化碳----CO2 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 氮气---N2
(1)小(2)运动(3)间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隔(4)有质量(5)构成物碳、硅、金属等 质的一种微粒(6)同种原子
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
不同 作业:
自然同步第五节1-5题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回答问题:
1、化学变化的实质? 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
2、分子与原子的异同? 组合成新的分子 布置自学:
相同不同点
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
点 分微粒
化学
构成物质 设计意图
子 运动
有质量有原间隔 子
反应中能再分 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能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某些物质
看书思考:
1、原子由哪两部分构成,小结: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就不再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此时的原子就成了带电的微粒,这种带电的原子我们称之为离子。
简介: 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表示原子核,核电荷数为8个单位正电荷,弧线表示电子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区域,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看书思考:
1、为什么要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吗?
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真实质量如何换算?
4、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能否体现出原子的实际质量大小? 小结:
它们的电性怎样?分别居于什么位置?
2、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简称什么?
3、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思考:“相对来说,电子是在原子内部一个巨大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你怎样来理解这句话?
看书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数值比较简单,便于书写,记忆,运算。
2、有,单位为一,通常不写。
3、真实质量=相对原子质量×1.66×10-27千克
4、能,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实际质量也越大。练习:
1、已知一个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为m千克,A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n千克,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作业:
作业本第五节原子
初中化学教案《燃烧条件》化学教案 课题:对燃烧条件的探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特征,知道物质燃烧是化学变化,能从微观角度适当解释物质的燃烧; 2.
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物质燃烧的条件,进一步学习对控制变量因素的探究过程; 3.
体验物质燃烧条件的得出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 4.
能够运用燃烧条件解释一些现象;
二、学习主题: 1.对燃烧现象的认识 2.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3.运用燃烧条件解释一些现象
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能对一些常见物质的燃烧现象进行描述,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初步具备对控制变量探究的能力,初步具备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引言:
出示一张奥运会会场火炬图片 说到火,我们就会想到燃烧,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现象。展示图片: 火——造福人类 火——带来灾难
引导:
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知道很多燃烧的事例。把所知道的燃烧现象填写在表格1中,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填写学案表格一 交流,讨论
总结燃烧的特征:
感受火给人类带来的文明
联想,感受
学生活动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感受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活动意图
参与学生讨论 发光、放热、剧烈。化学变化 给燃烧下个定义
引导
燃烧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结合
思考并发言,通过活动完成学案二
自己的经验说说燃烧都需要什么“我猜想燃烧的条件可能是……” 条件?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
投影
讨论,先从日常生活经验上对猜想
物质燃烧的条件可能有哪进行说明。些?
参与学生讨论 对自己的猜测提出实验方案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针对猜测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
象:
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蘸有酒精
和水的棉花球。
2.将直立于桌面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
3.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细木条和
煤块。
交流讨论实验结果,通过分析,达参与讨论 成共识:
物质燃烧需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投影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
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图片)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补充演示实验:
1.“白磷自燃”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中看2.“烧不坏的手帕” 到的现象。出示一块蜂窝煤
提问:
为什么有很多直孔? 思考,发言
“为增加空气(氧气)量” 说说想让物质燃烧得剧烈一些,可回答并举例 以有哪些方法?日常生活中用过
这些方法吗?
小结:
对学生活动表现做简要评价。1.
整理这节课自己学到的知识。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新思路、新2.
跟其他同学说说这节课你学点子做简要评价。
到了哪些以前不知道的内容。3.
针对这节课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练习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自己动手锻炼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的分析处理能力。
知识的运用
知识的运用
多样化评价
一、提出问题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二、猜想与假设学生讨论: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生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师:从讨论的情况来 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
1、制定计划师: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的测定。二组:进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三组:进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 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的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学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进行小结,自然的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生:三个小组的小结情况:一组:磷燃烧后有白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二组:铁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 色物质;溶液有兰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不变。三组: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与兰色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兰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 和还是不变。师: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衡定律,请一个学生叙述。生: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 和。生: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
五、解释与讨论师:教师先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必要的启迪。学生:讨论、归 纳
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
原子的数目不变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质量不变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师: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 原子没有变。生:质量守衡定律是否对所有化学反应都适应呢?
六、反思与评价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实验1:蜡烛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实验2:铝箔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师生讨论:
1、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2、对于磷燃烧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如果在燃着的铝箔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师:归纳、总结。再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衡定律。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碳酸钙》化学教案 教案示例:碳酸钙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及用途,碳酸盐的鉴别法。2.掌握酸式碳酸盐与正盐间的转化关系。教学重点
碳酸盐(碳酸根)的鉴定法。教学难点
不溶的碳酸钙与可溶的碳酸氢钙的相互转变。课的类型:综合课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写出下列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注:*不要求。①C+O2(充足)CO2 *②2Mg+CO2 2MgO+C(老师写)③2CO+O2 2CO2 ④CO2+C 2CO ⑤CO2+H2O H2CO3 ⑥H2CO3 CO2↑+H2O
⑦CO2+Ca(OH)2 CaCO3↓+H2O
⑧CaCO3+2HCl=CaCl2+CO2↑+H2O或CaCO3 CaO+CO2↑
2.引入新课(教师说明小测验正确答案后)教师总结出CO2与CaCO3之间的互变关系:
(1)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不仅限于大理石、石灰石,也不限于CaCO3。凡是碳酸盐(金属原子与碳酸根的化合物),像碳酸钠(Na2CO3)碳酸钾(K2CO3)碳酸镁(MgCO3)等。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跟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是鉴定碳酸根的最简便的方法。地质工作者背包中经常装着一小瓶盐酸,就是用来作石灰岩的初步鉴定的。(2)酸式碳酸盐
〔提问〕云水洞的石笋、石柱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总结:这些大自然的奇迹和水壶里水垢的形成过程(反应)相似,都是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Ca(HCO3)2〕经过酷暑或煮沸(加热)生成不溶性碳酸钙的缘故。结合这一组反应让学生解释以下现象,教师及时评定。纠正错误。①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②继续通二氧化碳,又变澄清。
③将已经变澄清的溶液加热,溶液又变浑浊。传看标本:
出示几种常见的碳酸盐的标本盒,让学生传阅,然后教师总结并写出板书:(板书)
(二)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1)大理石
人大会堂建筑材料;
(2)石灰石
建筑石料
制水泥
烧生石灰;(3)白垩:粉刷墙壁。3.巩固提问
〔演示〕(1)取鸡蛋壳一块,水壶里的水垢一块,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许盐酸,观察现象并解释,可以让学生做并回答。教师总结:说明二者主要成分 都是碳酸钙,遇盐酸都冒气泡。(2)两支试管里分别盛着无色透明溶液,一种是食盐水,另一种是碳酸氢钙溶液,请同学用两种办法鉴别出来。
这两种方法是:①加热后冒气泡溶液变浑浊的是碳酸氢钙溶液,没有现象的一种是食盐水。②分别加入几滴盐酸,冒气泡的是碳酸氢钙溶液,没有现象的是食盐水。4.课堂练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①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
②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又变清,把澄清溶液分为两份,在第一份中加浓盐酸; ③第二份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④碳酸钠和盐酸反应。
初中化学上册教案《铁》化学教案 一)课型、课题:复习课,第六章 铁
(二)教学目的:1.巩固、提高对铁等金属元素的认识,以“铁”为代表加深掌握金属与酸和盐的反应规律。2.进一步巩固掌握含杂质物质的有关计算。3.培养学生讨论、分析、综合等能力。
(三)教学重点:1.巩固、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及金属与酸和盐的反应。2.掌握含杂物质的有关计算。
(四)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和掌握其有关的应用;2.有关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媒体:投影片、电脑、光盘等。
(六)教学方法:问题化教学、协作学习等。
(七)教学过程:一.本章的主要知识脉络及有关重点内容(注:主要知识脉络图见小页)△指导学生阅读脉络图、回答下列问题:1.几种常见金属(1)自然界约有多少种金属元素?说出几种常见金属名称。(2)为什么Al、Zn、Ag、Au不易生锈?(3)人体健康与金属元素有关吗?(4)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与现状怎样?2.铁合金(1)什么叫做合金?该概念的关键词有哪些?合 金是混合物吗?(2)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哪些? 3.铁的性质(1)物理性质1)认识金属单质物性的一般方面有哪些?多数金属单质是什么颜色?Cu是什么颜色?2)铁与生铁、钢有何区别?(讨论)(2)化学性质△指导学生观看电脑模拟实验——铁与氧气与酸、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结合知识脉络小结铁的化性。(问题):1)铁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还是以化合 物形式存在?(讨论)
2)铁锈是纯净物还是化合物?生锈的铁钉更容易生锈对吗?
3)如何防止铁生锈?
4)发生:金属+酸→盐+氢气,类型的反应要哪些条件?(讨论)
5)发生:金属+盐→新盐+新金属 类型的反应要哪些条件?(讨论)
6)说出下列物质在水中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发生转换反应的说明理由。A:Al + HCl ——,B:Zn + H2SO4(浓)——C:Zn + HNO3——,D:Mg + H2SO4——E:Cu + AgNO3——,F:Fe + AgCl——G:Hg + CuSO4——,H: Zn + CuSO4——二.含杂质物质的有关计算例如 :含Fe2O380%赤铁矿石200吨(杂质不含铁元素),问:(1)其中含铁元素多少吨?(2)可炼出含杂质3%的生铁多少吨?(学生讨论后,提出规范解法)解:(1)矿石中含Fe2O3质量为200×80% = 160(吨)
160吨Fe2O3中含铁为(吨)
(2)可炼出含杂质3%的生铁:(吨)答:(略)解法二:设可冶炼出含杂3%的生铁 吨,160
112
200×80%,(吨)三.综合训练1.说出实现下列变化的反应式及转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现象。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铁含金的是()A、氧化铁
B、生铁
C、不锈钢
D、碳素钢3.为了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及除去其它杂质(如S、P),在炼钢时,应加入或通入的物质是()
A、焦炭
B、一氧化碳
C、氧气或铁的氧化物
D、氢气4.向足量稀盐酸中加入适量的镁粉,下列函数图像横坐标表示此化学反应的时间、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5.用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能正确表示反应情况的图像是()
6.质量相等的金属X和Y分别跟一定量的稀H2SO4起反应,结果发现X和Y均有剩余,但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对于X和Y来说相同的是()
A、化合价
B、活动性
C、剩余物的质量
D、消耗酸的质量7.有FeSO4、Cu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投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得到一些固体沉淀。过滤,向沉淀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对上述固体沉淀有下列说法:①一定含有Zn,②一定含有Fe,③一定含有Cu,④可能含有 Zn,⑤可能含有Fe,⑥可能含有Cu。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8.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取上层清液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A.有Ag析出,滤液中有Fe2+、Cu2+、Ag+ 存在B.有Ag析出,滤液中有Fe2+、Cu2+、存在C.有Ag、Cu析出,滤液中有Fe2+、Cu2+、Ag+ 存在D.有Ag、Cu析出,滤液中有Fe2+、Ag+ 存在9.5.8克不纯的铁粉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该铁粉中所含的杂质可能是()
A、镁
B、铝
C、锌
D、铝和镁
E、铜 △本节小结:
1、主要学习了金属单质的代表铁的有关知识,铁是一种化性比较活泼的金属,能跟多种物质(如S、O2、HCl、H2SO4、CuSO4等)反 应。
2、含杂物质的有关计算。初中化学优秀教案《酸碱盐》化学教案
一、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二、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黑色———CuOC粉MnO2Fe3O4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 溶液、FeSO4 溶液、Fe(NO3)2 溶液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 溶液、Fe2(SO4)3 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 溶液、CuSO4 溶液、Cu(NO3)2 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 溶液(较浓)
三、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第四篇:初三化学教案
初三化学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荐上教版
九
年
级
化
学
教
案
全
套
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荐化学
教
学
设
计
范
例
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3000字)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1500字]
第五篇:初三化学教案:化合价
初三化学教案:化合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实例了解化合价的涵义;了解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能够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渗透定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化合价是初中化学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前面学过的有关化学式和物质结构初步知识,尤其是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的知识是给出化合价的依据。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将对以后各章的学习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第八章酸、碱、盐的学习。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应高度重视本节课教与学。
教法建议
从复习NaCl和HCl的形成入手,探究MgCl2和H2O的形成过程。学生分组探究:据Mg、Cl、H、O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分析Mg与Cl,H与O之间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提出问题:(1)Mg、Cl、H、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2)Mg与Cl,H与O各是靠什么形成化合物的?(3)在MgCl2和H2O中原子个数比各是多少?使学生明确: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总是一定的。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使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和构成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所以元素间相互形成化合物时,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必是一个一定的简单整数比。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这种性质叫化合价。即化合价的实质是元素的一个原子在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化合时,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数目。用表格展示元素化合价的判断:
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数目
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一个原子共用电子对数
正价
一个原子失去电子的数目
电子对偏离的原子
负价
一个原子得到电子的数目
电子对偏向的原子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时的数目,所以,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让学生明白,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结构有关。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联系。
熟记常见元素化合价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是运用好化合价的前提。建议可采用顺口溜强化记忆。然后加强课堂训练,通过实际运用在不断联系中达到熟记的程度。根据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或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出元素的化合价。要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化合价与化学式的相互关系。掌握好元素的化合价与化学式的相互关系,可摆脱以前死记硬背物质化学式的现象;使书写客观存在的化合物化学式的能力,达到了一个飞越的程度。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在化学研究的实践中,必须通过具体实验确知某化合物的存在和测定了它的组成成分,才能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它的化学式。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教学难点:化合价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写出氯化钠,氯化氢的化学式。为什么是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结合,一个氢原子与一个氯原子结合?(从原子结构角度考虑)
写出镁,氯,氢,氧四种原子结构示意图
投影:
探究问题:镁和氯;氢与氧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
分组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Mg,Cl,H,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
(2)Mg与Cl,H与O各是靠什么形成特定的化合物的?
(3)在氯化镁,水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各是什么?能否随意改动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
小结:氯化镁失去镁最外层两个电子形成Mg2,Cl得电子形成Cl-,相反电荷的离子互相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MgCl2。在水分子中,一个氧原子提供两个电子分别与两个氢原子提供的两个电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的共价化合物水。据原子结构,元素的原子在结合时,原子个数是一定的,不能随意改动。这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就是元素的化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