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七-杨老师在线--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五年级

时间:2019-05-13 01:5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七-杨老师在线--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七-杨老师在线--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五年级》。

第一篇:《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七-杨老师在线--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五年级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七-杨老师在线--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五年级.txt小时候觉得父亲不简单,后来觉得自己不简单,再后来觉得自己孩子不简单。越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反而记得越清楚。《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二、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看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哪里?在干什么?)

⑴板书课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⑵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交流已有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那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

(三)、细读感受

1、默读思考:你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画出来,在旁边简略地写出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⑴请群众回来碾米

A、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来谈感受

“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 了呢?”“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 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说明毛主席十分注意体察民情,它不仅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而且惦记着普通 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

B、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细细体会

“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引导学生抓住“皱了皱眉”、“又放下了” 体会,此时毛主席可能在想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毛主席非常关心群众)⑵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

引导学生思考: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抓住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话来体会: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它摆在特殊位置上。(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C、帮群众推碾子

学生自由谈感受,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 样的话。(说明老人还没有完全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事情,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3、总结全文: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四)课外延伸

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有关毛主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

(五)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小学五年级语文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下载(14.33 KB)

2010-10-27 18:04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一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教学中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教学的同时要强化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培养,要在榜样的熏陶下培养他们的人格,使之健康成长。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既要教学又要做人”所以本课的教学就紧紧围绕学习人物品质、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开始,在学习的同时教师及时指导学习方法,达到双重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5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品质和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要注意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并注意详写和略写,在写作时注意详略得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图片、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分别出示图片1(太阳)和图片2(毛主席头像):

利用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两幅插图有什么联系?这样很容易把伟人的特质表现出来.这样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主动、直观、而有新颖,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大家一定见过这两张图片。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张图片放在一起呢?

激发想象,发展为本。

学完这篇课文后,你就会知道的。

3、板书课题,释题:

课题告诉了你些什么?你猜想课文是写什么的?

释题是学习课文的首要步骤,通过解析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二、互动学习

1、初步了解课文,快速读文,自学生字,了解概况。

2、制定学习目标。

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体验,自由表达带有个性的目标自己。

⑴ 提问: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准备解决哪些问题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⑵ 指名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从点滴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⑶ 公布学习小结,目标:

① 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②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重点来进行,有的放矢。)

③ 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④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让学生自主研讨,共同制定目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补充。

3、学习方法指导:

步骤:个人自学→小组讨论→总结发言。

方式:阅读──勾画──思考──讨论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指导)。

4、学习成果交流:

⑴ 指名说,小结并板书:

请群众来碾米 给群众泡茶水 帮群众推碾子

(在学生自学时应指明要高度概括,语言要精练,简明。)

⑵ 按顺序说说主要内容(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⑶ 重点:11自然段和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含义,重点朗读。

⑷ 概括一下毛主席的品质(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

三、延伸拓展

1、出示要求:

朗读:课文主要用通过对话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选择一部分分角色朗读体会。

(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情感体验。)

想象:课文中老人说完那句话后,人们就开始议论起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表述自己的观点。)

动手:一位主席和一群群众在一起快乐地劳动和谈天,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就请你用笔在书中的插图上写写你的感想吧。

(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手脑结合,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思考:

⑴ 课文中的三件事,不管哪一件先写都行。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

⑵ “他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操劳着”,如果课文要围绕这句话来写,还能写这三件事吗,为什么?

(有机延伸,提高能力。)

⑶ 毛主席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可他还要花时间来管这些小事。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能力拓展,强化挖掘文章内涵的作用。)

2、自主选择,合作完成。

3、交流:

以讨论为主要形式,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激情升华

是啊,毛主席夜以继日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的同时,也时时不忘 关心人民群众。他就像金色的太阳给人民光明和温暖。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听听这首动人的赞歌吧,如果你会唱,你就跟着一起唱吧!(播放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文章中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要求用比较简练的话语概括出几件事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实内容出发,认真仔细地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

从文字表面看,文章主要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村的三件事,叙述顺序很清楚。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这三件事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安排。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这样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叙述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3、本文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作者具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三件事,体现了毛主席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用具体事件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表达方法。在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加以体会。

4、课外可让学生练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题目自拟,要求写自己所熟悉的人,以《毛主席在花山》为例,要通过具体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资料链接】

1、《毛主席在花山》相关知识:

花山──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以北的一个小村子。1948年春夏之交,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曾在这里住过几天。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前往西柏坡的目的是为了召开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胜利召开,讨论了中共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提出了党在胜利后的总任务。文章就讲了毛主席在花山村关心群众碾米、给碾米的群众送茶水和帮助群众推碾子三件事,表现了毛主席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崇高思想品质。

2、毛泽东:

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3、相关网站:http://news.tom.com/renwu/maozedong/

4、毛主席曾经说过:“部队是舟,百姓是水,水既能载舟也能覆舟”表现出了毛主席对百姓的爱戴之情和浓厚情谊。《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二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的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中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

1、听写词语:

开辟、收获、榨油、体面、可惜、居然、爱慕、茅亭。

2、板书:

毛主席在花山

3、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4、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情?

二、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⑴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 “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⑶ 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 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学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三、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

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事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干部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三、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课文的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是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品质。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是次要的内容,课文中一带而过。

四、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预习“读写例话”。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写了毛主席的哪几件事。

2、学习毛主席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领袖的热爱。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文中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

毛主席在花山

2、提问:

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想象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谁?

(写毛主席在花山的事,主人翁是毛主席。)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大意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思考: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三件事:

一、请乡亲到他住房附近碾米;

二、将同志们经过几道手送来的珍贵茶叶泡给碾米的群众喝;

三、毛主席和群众一起碾米。)

2、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读通课文。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自学要求:

⑴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 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⑶ 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 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 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间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毛主席爱护、关心群众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思想感情和工作作风。

2、明确本文中的描写顺序,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为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读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还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们听到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传说,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了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三、解疑

1、提出还不理解的问题。

2、解答。

四、理清文章的顺序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五、总结

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毛主席的其他感人事迹。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让群众碾米 不影响群众 爱护关心群众

让群众喝茶 胜利保证

一切为了老百姓

亲自推磨

咱俩试试

和群众打成一片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重点语段的理解,体会伟大领袖对人民的爱。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知道“花山”是什么地方吗?

板书:

花山。

毛主席是什么时候去的花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毛主席在花山”。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要让学生说出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2、读一读自己所画的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3、检查朗读情况:

(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自由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读,从而展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了学懂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和组内同学讨论,记下讨论结果。

2、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对学生的问题归纳整理:

师生共同归纳出:

⑴ 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⑵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⑶ 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⑷ 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4、师生共同解决以上问题。

5、指导朗读: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四、体会文章写法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详写,反之,简写。

五、拓展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

第二篇: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章)教学设计

学校:永兴教师:庞卓婕授课时间:2010年9月6日至9月17日 单元(章)

我爱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总课时数

10—14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 材 分 析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着阅读。配合本组专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让学习变成一个读书交流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1-2课时。

学 情 分 析

通过本组学习,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成长的需要。文本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并且始终伴随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使用多种学习策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

2.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3.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1页(总8页)单元(章)教学设计

学校:永兴教师:庞卓婕授课时间:2010年9月20日至9月29日 单元(章)

月是故乡明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总课时数

11—14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 材 分 析

《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学 情 分 析

一、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三、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写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3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习作。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2页(总8页)单元(章)教学设计

学校:永兴教师:庞卓婕授课时间:2010年9月30日至10月18日 单元(章)

从阅读中学习说明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总课时数

11—14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是在四年级学习说明文的基础上,延伸与发展的。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通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等课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本学期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习说明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对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要求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但是《鲸》《新型玻璃》都是写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对鲸的认识已经越来越全面了。越来越多的新型玻璃早已问世,因而我们必须拓展课程资源,上网搜集有关的最新资料,扩展学生的视野。

学 情 分 析

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是以前学习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教学时一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二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五年级的学生喜欢探究未知世界,喜欢想象,喜欢新的科学技术。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对于说明文的方法让学生由感受到表达到初步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生字:会写18个生字,会认23个生字。

2.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默读、背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理解: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4.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5.拓展:树立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扩展知识面;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6.扩展:在教学内容上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3页(总8页)单元(章)教学设计

学校:永兴教师:庞卓婕授课时间:2010年10月19日至10月29日 单元(章)

走进生活这本书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总课时数

10—13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 材 分 析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专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学 情 分 析

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朗读、默读,初步学习了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不断丰富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逐步发展。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因为这四篇课文的意蕴比较深刻,要注意体会文章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听写词语,积累词语。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6.能够讲清楚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件事情。

7.根据漫画编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去体会漫画的含义。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4页(总8页)单元(章)教学设计

学校:永兴教师:庞卓婕授课时间:2010年11月8日至11月12日 单元(章)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总课时数

12—14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 材 分 析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遨游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根据这些建议的提示,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对于了解必要的知识、启发思路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补充提供。

学 情 分 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为保证活动的效果,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结束后,要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每个板块后面有一些要求认读的字,第一个板块后有10个字,第二个板块后有13个字。让学生结合阅读学会认读,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集中认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4.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5.认识24个生字。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5页(总8页)单元(章)教学设计

学校:永兴教师:庞卓婕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5日至11月26日 单元(章)父母之爱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总课时数

11—13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 材 分 析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学 情 分 析

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课文,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2.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口语交际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4.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6页(总8页)单元(章)教学设计

学校:永兴教师:庞卓婕授课时间: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 单元(章)

勿忘国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总课时数

10—13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 材 分 析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的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学 情 分 析

第七组教材安排意图是对学生进行“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有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也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段历史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不容易感受到当时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无法体会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组组织学生观看“我的长征”“狼牙山五壮士”等电影。要让孩子们不能忘记国耻,牢记帝国主义的仇恨,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领悟课文表达的方法。3.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

4.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5.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7页(总8页)单元(章)教学设计

学校:永兴教师:庞卓婕授课时间:2010年12月13日至12月24日 单元(章)

走近毛泽东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总课时数

14—15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 材 分 析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学 情 分 析

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加上本组是本册的最后一组教材,更要注重已有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要求,不要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学生有所感悟、大体读懂即可。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听写词语,积累词语。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4.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5.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三篇:人教课标版第九册第28课《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了解课文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二)分清课文内容详写和略写的地方。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二)分清课文内容详写和略写的地方。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毛主席是谁吗?他就是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领袖,有一首歌叫《东方红》,唱的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歌没有专业的词曲作家,是陕北的一位老农发自内心唱出来,唱出了陕北,唱遍了全中国。它的丰功伟绩,说也说不完。这篇课文,讲的就是1948年春夏之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发生在“花山”的几件小事(边说边板书:毛主席在花山)。

(二)提出学习要求。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用本单元学过的学习方法独立阅读课文,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上阅读课的目的,就是检查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有关情况。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问题,不要有过多的讲解。但对于本课的个别问题,还要予以指导。

(三)指导学习步骤: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3.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归纳段落大意。

4.带着课后问题,精读课文,思考答案。

(四)学生按学习步骤自学。

前20分钟独立学习,然后用10分钟时间安排两人一组讨论。这30分钟的时间里,教师要巡视教室,发现个别问题,予以解决。

(五)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你解决了哪些生字、新词?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大家汇报字、词学习情况。

(春夏之交:春季将去、夏季将来的时候,即暮春将去,初夏即来之时。)

夜以继日:晚上接着白天,日夜不停。也作“日以继夜”。

操劳:辛辛苦苦地劳动,费心料理。

干扰:扰乱。

诚恳:真挚恳切。

簸箕:用来簸粮食或撮垃圾等的一种器具,用竹蔑、柳条、铁皮等制成。吱吱扭扭:象声词。

为难:(1)感到难以应付。

(2)作对或刁难。本文取前一义项。

拘束:(1)对人的语言行动加以不必要的限制;过分约束。

(2)过分约束自己而显得不自然。本文取后一义项。

旮旯:角落,偏僻的地方。

在行:内行,对某事富有经验。

苕帚:扫地、扫炕、扫东西的用具。

糁儿:谷类等磨成的碎粒。

端详:(1)仔细察看事情的前后经过。

(2)庄重安隐。本文取前一义项。)

2.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什么中心思想?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3件事。

第一件事是毛主席在花山时不因为自己的工作而影响乡亲们的正常生活,叫警卫员将集中到村里另外一台碾子上碾米的乡亲们请到自己屋外的碾子上碾米。

第二件事是毛主席将一直舍不得喝的茶叶拿出来,让警卫员沏给碾米的乡亲们喝。第三件事是毛主席利用工作间隙,帮助乡亲们推碾子碾米。

中心思想是:表现了毛主席时刻关心人民生活,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的伟大精神和作风。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毛主席对人民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充分地认识到毛主席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无私工作的伟大情怀。正因为毛主席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人民群众,所以他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所以他所领导的革命才能够成功,才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受到了很深的教育,那就是:关心人民,关心他人,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赢得他人的拥护。)

3.你画了哪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1)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毛主席的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从正面表明了他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关心,反映了他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二是进一步从反面来说,说明如果照警卫员那样的做法,会产生的一些不良后果。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感到毛主席时时处处都在注意观察和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况,时时处处都在关心和爱护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了伟大领袖体察民情,关心、爱护人民群众的崇高精神。

(2)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毛主席精辟地阐明了人民群众与革命军队之间的鱼水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人民支持着革命,革命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民,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革命就不会成功。而要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就要关心、爱护人民群众,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同时,也表现出伟大领袖毛主席从来都将自己看作是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从不搞特殊化,从不需要特殊照顾的伟大风范和高尚的人格力量。)

4.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课文对毛主席让警卫员请乡亲们到自己屋外的碾台上碾米,毛主席要警卫员将自己舍不得喝的茶叶沏给乡亲们喝这两件事情写得比较详细;而对毛主席利用工作间隙帮助乡亲们碾米这一件事和对毛主席为什么住进了“花山”这个村子,他住的农舍是怎样的情形,他是怎样夜以继日地工作的这些内容,有的不写,有的一笔带过,有的写得比较简略。

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原因是,前面两部分的内容能够鲜明、集中、突出地表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重点去写,写得较为详细;而后面两个方面的内容,跟这篇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关系不大或很远,所以简略去写,或者一笔带过。)

“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注意评议其对与错,它关系到本单元作文的写作,对于今后写作材料的选择和运用,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六)老师讲评。

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表扬知识掌握较全面、准确的同学,给没掌握详略得当这一写法的同学归纳分析原因,指明努力方向,提供改进的办法和措施,帮助这些学生固强补弱,不断进步。

附:板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潘东辉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8课《毛主席在花山》,是本册教材第八组中的最后一篇,是本册教材除选读课文外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感受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从习作上,本单元的重点是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根据本课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教材中所处的特殊位置,我们建议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其略读课文特点,减少束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一、学习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自主阅读,了解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了解毛主席平易近人和真切关怀人民的好品质。

3.关注课文中具体描写人物的句子,领悟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4.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

1.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

2.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三、教学过程

1.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练习朗读。

[设计意图:考虑给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读书、思考、质疑、选择的机会和空间。]

2.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尝试自主解决问题。

例如: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建议: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再读时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均可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

[设计意图:考虑留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同时,关注学生学习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提供帮助的充分准备。]

3.再读课文,自主感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自主交流: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或者学生板书(也可以让每个学生自主写下来):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设计意图:考虑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放手让学生做归纳练习。]

4.进一步研读课文的重点句段,可以在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旁做标记。

[设计意图:再给学生时间独立深入思考。]

5.小组交流,归纳大家的想法,推出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建议重点讨论:

(1)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2)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性,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3)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设计意图:学生代表的发言一定是本组综合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不一定要求每人的回答都很全面。]

6.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人物的描写,体会其好处:

如,语言、神态、动作„„

例如:“毛主席正在看地图,忽然抬起了头”、“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的香烟又放下了”、“毛主席递给他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了一支”„„

感悟:毛主席在操劳国家大事的同时,还把老百姓做饭、吃饭的事情挂在心头,并且很重视这件事。体会他和人民大众平等的思想境界和礼貌诚恳地对待普通老百姓的态度。

[设计意图: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认真读书,从字里行间去发现,这样对提高阅读能力,体会写法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7.课外延伸。

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可谈谈自己的感受。

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写一篇读后感。

[设计意图:进一步留足自主学习的空间。]

四、板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二、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⑴板书课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⑵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交流已有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那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

(三)、细读感受

1、默读思考:你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画出来,在旁边简略地写出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⑴请群众回来碾米

A、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来谈感受

“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

了呢?”“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

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说明毛主席十分注意体察民情,它不仅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而且惦记着普通

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

B、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细细体会

“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引导学生抓住“皱了皱眉”、“又放下了”

体会,此时毛主席可能在想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毛主席非常关心群众)⑵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

引导学生思考: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抓住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话来体会: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它摆在特殊位置上。(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C、帮群众推碾子

学生自由谈感受,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 样的话。

(说明老人还没有完全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事情,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3、总结全文: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四)课外延伸

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有关毛主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

(五)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第四篇:小学语文:28《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的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中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

1、听写词语:

开辟 收获 榨油 体面

可惜 居然 爱慕 茅亭

2、板书:21 毛主席在花山

3、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4、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情?

二、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5)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学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三、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事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干部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三、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课文的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是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品质。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是次要的内容,课文中一带而过。

四、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预习“读写例话”。

板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

第五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6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教学准备:

搜集毛主席的资料,了解花山。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二、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三、全班交流。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天给乡亲们沏一桶茶水。)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米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一些传说,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出说明了毛主席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入人心了。)

四、引导体会课文的详略。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写得详细。因为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这一中心。)

五、通过这一课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反思

文章主要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村的三件事,叙述顺序很清楚。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这三件事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安排。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这样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叙述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快速读,让学生思考一下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课堂中我先让学生说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通过朗读与概括很顺利知道了课文的三件事情,然后又学生训练学生根据事情给课文分段,把属于描写同一件事的自然段放在一起。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学生不仅整体把握文章,而且从局部了解内容,锻炼了概括和分段的能力。接着我让学生先阅读第一件事情,划出描写毛主席的句子,圈出最让你感动的字词,体会一下。学生回快找到,交流的时候发现学生很会找。文章细细读来,许许多多地方都能体现毛主席的品质,学生说到“皱眉、放下、任务、请”等词语,说毛主席关注细节,在细节上关系群众,我鼓励学生:“你们也很注重阅读,关注细节,找到很多细小的地方反映毛主席的品质。”在激励下,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更高,许多细小的地方都找出来,还提出了许多问题。大概文章体现毛主席的关心体贴群众,比较接近学生生活,学生更能体会,更有话说。

下载《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七-杨老师在线--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五年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七-杨老师在线--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五年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