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分苹果》教学设计
《分苹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小圆片。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ppt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18÷6=3 竖式:
6丿1 8
8
0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 6丿18 „„被除数:“18”表示有18个苹果。“6”表示每盘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需18个苹果。放6个苹果。
0
„„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
”表示横式中的“÷”。(5)练习:第2页 “填一填,说一说”的习题。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3题。
四、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分苹果》教学设计
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二年级数学下册《分苹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
初步体会有余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第一次分一分活动 抽象出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
3、通过第二次分一分活动 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重点、难点:抽象出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 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 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同学们 笑笑家来了客人
笑笑拿出20个苹果来招待客人 每盘放5个
可以放几盘?请你帮助笑笑分一分
2、学生独立思考 动手操作分一分
3、通过实际操作 说说分的过程
(学生可以动手实践 具体分一分 感知分的过程 同桌讨论)
4、教师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 注意写竖式对应
从而理解每一步的含义)试一试:学生用竖式计算 看看谁的书写格式掌握的好
每盘放6个苹果 20个可以放几盘?
1、让学生亲手分一分 看谁分的对 并向全班说一说(学生动手分)
2、学生自主探究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
(通过分一分和列竖式计算发现了什么?)试一试:
第一题:学生观察连环画 说说连环画的意思 淘气为什么错了 笑笑对了
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第二题:指名4名学生核实 其他下面做
做完后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练一练:
第一题:要求学生每列为一组 一组一组的算
有表内除法求商推想出有余数除法的商
第二题:学生练习竖式的书写格式 体会求商的方法
有困难的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小结::略
二年级数学下册《分草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 联系生活的问题 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 合作交流 自主学习
教具:小棒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今天小熊遇到了一道难题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
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同学们估一估
每个盘子里大约放几个?
2、同桌将准备好的55个小棒分成8份看看每份是几根 还剩几根?并判断估计的对不对
3、学生探索试商方法
4、根据估一估、分一分小组之间讨论商是几 可以怎样解决
三、试一试:让学生想一想在填写
四、练一练: 一题:通过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试商方法
二题:练习试商及竖式的写法 小组交流
五、拓展练习
1、森林医生:学生先自己找初错的/////并改正过来 在同桌交流
2、练一练5题:学生独立解答 全班交流
小结: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满意?
二年级数学下册《租船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发展运用意识
2、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运用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具: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情境图 21个同学去划船 每只坐4人 至少租几只船?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你认为怎样租最合理?用小棒摆一摆 并演示
2、列式计算:
21÷4=5(只)......1(人)
三、巩固练习试一试
1、教师帮助学生弄明白题的意思 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并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四、练一练(3、4题)
想让学生看懂题意
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再列式计算 再全班交流
二年级数学下册《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除法竖式
2、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经验
3、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熟练的试商
2、运用有余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黑板:()里最大能填几?
()×5<24 6×()<34 7×()<48()×8<46()×9<70()×4<30
二、共同学习完成2、3题
1、这是除法算式基本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4、5题:
1、有余数除法的运用 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6题:
1、鼓励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再分类
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能够学生的合作意识
完成7题:
1、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及要解决的问题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三、思考问题:
1、学生先观察题意
并独立思考在同桌或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然后在全班交流
2、教师帮助学生共同解决
第三篇: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苹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
2、学具: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淘气和笑笑正在分苹果,他们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去帮帮他们,好吗?(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观看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
1、想一想、算一算。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讨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汇报
A组、利用数数的方法,一盘:6个,两盘:12个,三盘:18个。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摆小圆片的过程。(直观展示给学生。)
B组、利用减法的方法:18-6-6-6=0
C组、利用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D组、利用除法竖式的方法
4、小组派两名同学,到黑板,一名演示竖式计算过程,一名讲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结合学生板书,教师补充,强调竖式的书写顺序: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在左侧写除数,商要和被除数的各位对齐。强调除法竖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说一说除法竖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学练习说一说。
7、试一试: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师强调书写竖式的顺序,完成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
18÷2=
63÷9=
三、学中做
1、元宵节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过节,他们分别带来了很多好东西,我们去帮他们分一分吧。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练习在小组内说一说除法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里最大能填几?
3×()<25 8×()<36 7×()<29()×7<36
4、小黑板出示:错题解析
四、质疑
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课堂检测
8÷4=
64÷8=
81÷9=
集体订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扬。
六、总结本课
同学们,在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 书 设 计:
分苹果
18÷6=3(盘)
竖式
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写除数,商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试商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3、不足:这节课上得不够生动、活泼。
第四篇:新北师大二年级下册分苹果 教学反思
《分苹果》教学反思
黄龙小学
杨清
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的现象,体会学习除法的必要性,了解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试商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3、不足:这节课上得不够生动、活泼。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五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设计
《分苹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学会两种方式进行平均分:(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2)把一些东西每几个分一份,求分成了几份。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面对数量较少的实物,勇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平均分。
难点: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实物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实物投影图片或挂图:(1)“分苹果”主题图;(2)“试一试”中的第1、2、3、4题。
学生:每人准备24个学具水果、6个小塑料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数学故事会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师:二年级2班要举行一次数学故事会,大家都准备了有趣的数学故事,邀请了老师,还买了水果。
出示“分苹果”主题图(只要出示12个水果,不出示盘子),引导学生观察,数出苹果数为12个。
师:这些苹果该怎样装盘呢?
1、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看法。个别说,其余听。
2、学生倾听与思考
1、以故事会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将注意力集中在“平均分”上。
2、在倾听与思考中明确学习主题——两种方式的平均分。
二、故事会准备——分苹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集体交流与筛选归纳
(1)策略之一:先规定盘子数再分。
①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6个。
②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4个。
③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3个。
④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6个盘子里,每盘2个。
(2)策略之二:先规定每盘的苹果数再分。
①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分成6盘。
② 每个盘子里放3个,可以分成4盘。
③ 每个盘子里放4个,可以分成3盘。
④ 每个盘子里放6个,可以分成2盘。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水果,取出12个,在桌子上摆一摆,分一分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分苹果的过程。
以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如何在小组活动中倾听与表达;在合作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自己的看法。通过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给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机会,以此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中思考、提问,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故事会采风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1、数学故事之一——小熊装苹果。
(1)出示“试一试”中的第1题的图片。(2)互动活动:故事中的问题问答。
问题举例:
① 如果每2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
② 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③ 如果有2个袋子,每袋装几个?
④ 如果有4个袋子,每袋要装几个,还剩几个?
……
2、数学故事之二——小松鼠装松果。
(1)出示“试一试”中的第2题的图片。
(2)互动活动:故事中的问题问答。
问题举例:
① 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
② 每个篮子装3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
③ 有6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
④ 有9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
……
3、数学故事之三——小兔背萝卜
① 如果6只小兔都背萝卜,平均每只小兔背2根。
② 如果每只小兔背3根萝卜,需要4只小兔才能运走。
……
3、数学故事之四——排队做操。
(1)出示“试一试”中的第4题的图片。
(2)提出问题:还可以怎样排?
① 可以采用的办法:用学具摆、用笔在纸上画、想乘法口诀等。
② 可能会产生以下不同的排法:
③ 每排4人,排6排;
④ 每排6人,排4排;
⑤ 每排3人,排8排;
每排2人,排12排;
每排12人,排2排。
1、学生观察后个别讲故事:小熊摘了10个红红绿绿的大苹果,它要装进口袋里背回去。
2、当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后,全班其余学生通过用学具装、摆、或用铅笔圈、连,或请学过的乘法口诀帮忙等,尽快找到答案,然后举手抢答。
1、学生观察后讲故事:小松鼠真能干,它从松树上摘下了18个松果。它想把这些松果装到篮子里运回家去。
2、此次活动在小组内进行。各小组成员思考后抢提问题,再思考或操作探索后抢答问题。
四、故事会延伸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今天的故事会不仅是内容精彩,故事会上还处处充满着挑战,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你愿意把观察到的生活中“平均分”的数学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小伙伴听吗?
让学生感到数学问题就在身边。
五、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引导学生谈体会,从“平均分的两种典型方式”、“分实物的多种操作途径”等方面交流感想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
分一分,填一填:把18个圆形。(辅差)1、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2、平均分成6份,每份()个。3、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份。
4、平均分成5份,还剩()个。(培优)5、每7个分一份,分成了()份,还剩(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个。(培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