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功》教学设计-06
《成功》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2、通过研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并概括作者的观点。反复阅读,品味文章的独特匠心,感悟作者的大家风范。
3、对成功有自己的思考,充分认识勤奋在成功中的作用,进而对现实生活起到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 【课件显示】
多位奥运冠军的照片更迭出现在屏幕上 导入:
刚刚大家在屏幕上看见的都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冠军,他们毫无疑问可以称为成功者,成功是每一位运动员孜孜追求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梦寐以求的。那如何成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国宝”这三大美誉的季羡林老师写的《成功》。
一、初读感知 ——初步理解,找出观点
1、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下面先请同学们把投影中的几句话朗读一下,看看是否能说一说加横线词句的大意。
【课件显示】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好,读懂这几句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轻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课件显示】
2、划出自己欣赏、喜爱的词语或句子。概括作者的观点。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思考,时间约5分钟)
3、书读完了,同学们任务也完成了。我看在读的过程中,好多同学在圈点勾画,这种读书习惯就很好。下面就请几位同学把自己划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爱它?
4、下面再请几位同学来概括一下作者的观点。【课件显示】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其中关键因素是勤奋。
5、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还是比较容易地找到了作者的观点,也可以说这篇文章观点鲜明。大家觉得这个观点有道理吗?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评价,对第一个问题简评朗读,时间3分钟。)
二、再读释疑 ——理解观点,理清结构
1、但作者是如何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为大家所接受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从文章内容和结构等方面深入思考下面这些问题:
【课件显示】
1、作者对成功的三个条件各持什么态度?是如何论证的?
2、成功的三个条件用“+”连接,论证时是否可以前后调换顺序?为什么?
3、有同学认为文章的第9小节纯属多余,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能否从内容和结构上作点分析?
大家可以先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讨论。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自读、思考、讨论,时间约8分钟)
2、下面就请同学们回答这三个问题。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评价,时间8分钟。)(1)【课件显示】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天资:承认有天资,但需客观一点。——举例论证 勤奋: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机遇:确实存在,有时影响极大。——举例论证
(从作者对这三个条件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考非常严密,是辩证地、客观地分析,没有随心所欲,没有自以为是,而是准确、科学地阐述了三个条件)
(2)不能调换顺序,首先论证部分的顺序要与公式的顺序相符合。其次,根据这三个条件的特点决定。因为天资是先天的,也可以看成是成功的前提条件或基础,所以放在第一个。勤奋是后天的,但是最重要,所以紧接着就要讲勤奋。而机遇是人们无能为力的,所以放在最后。
(“细节决定成败”,小小的顺序隐藏这这么大的奥秘呢。)(3)不赞同。从内容上说,第9节强调了只有勤奋是我们自己决定的,这是作者观点中最重要的一点。从结构上说,这一节也是全文的重点,在三个条件都阐述完毕之后,重提勤奋,文章也显得很有节奏,重点突出。
(说到这里,我们明白了原来第9节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突出重点的反复,抓住这一节你也就理出了全文的结构,理清了作者观点的关键所在。多奇妙的一小节,希望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能有这样的精彩小节。)
三、精读品味——品读文章,走近大师
1、学到这里,我们轻松一下。老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一位英国女士在电话中向钱钟书求见,钱钟书回答说:“假如你吃了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今天,我们也来更进一步了解一下这个蛋和这只鸡。大家从页下注释中知道本文选自《流行哲理小品 中国卷》,大家是否还知道这篇短文在20006年被收进季羡林先生的一本集子《我的人生感悟》。
【课件显示】 《我的人生感悟》图片
编者:将先生不同时期所写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与人生体验与人生回忆的文章以“我的人生感悟”为名,汇集整理成书,内容侧重于“人生”二字,以指导当今青年一代树立崇高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美好的人生理想。
【课件显示】
编者赞扬先生的文字表现出博大精深的知识领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大度包容的道德修养等。
2、请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就以上任意一点,谈谈你的理解。(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评价,时间5分钟。)
3、同学们谈得都很好,从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似乎看到这位大师的“冰山一角”。但我想给同学们看的还不止这点,我还想把刚刚这段文字的后半部分给同学们看一下。
【课件显示】
编者赞扬先生的文字表现出博大精深的知识领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大度包容的道德修养等。都堪称是对当前社会人心浮躁、道德流失、行为失范等现象的一种反拨,也是对现在有些年轻人恶劣低俗的生活情趣、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等的一种鞭笞和挞伐。
4、季先生的这篇文章写于2000年,这本书编于2006年,也几乎就是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当这几句话触目惊心地摆在我们眼前时,你难道就只觉得先生的《成功》只是一篇指点人们成功的小短文吗?谁能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评价,时间2分钟。)
5、说到这里,就更明确了文章的观点,勤奋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勤奋这一项是我们自己决定的,这也是当今社会普遍缺乏的。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看出文学熏陶人、影响人、教化人的非凡作用。这就是文学的力量!我们明白了不光是季先生写的书有教育意义,季先生的人本身更是对我们读者无声的教育。季先生的写作高峰期是80岁以后,季先生在《九十述怀》中写到:
四、五十年来坚持每天早上4:30起床写作,几十年爬出了上千万字,如果那天工作没有收获,晚上躺在床上就愧疚难安,认为是慢性自杀。所以季羡林先生所写的勤奋不是应景之言,不是泛泛而谈,也正是他自己一生的总结。所以,读文先读人,对文章作家的了解能让你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拓展升华——拓展观点,我看成功
1、好,从上课以来我们重点讨论了怎样才能获得成功,但什么是成功,其实也值得我们思考:
课本中:当诺曼底号船长将所有乘客救出自己却随轮船一同下沉时,这就是成功;当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治愈一位中国伤员时,这就是成功;当“我”在冬天的百草园里按照闰土父亲传授的方法抓到了一只小鸟欢呼雀跃时,这就是成功。
生活中:残奥会上,当残疾运动员用胶布绑住乒乓球拍站在球台前就是成功;当聋哑孩子喊出第一声“妈妈”时就是成功;当小小的孩子为父母做好一餐再简单不过的饭菜时就是成功。
成功离我们似乎那么遥远,但此刻又好像让我们触手可及。当你看到这些成功时,你有什么感受?
从不同的人、事、物、境来看,成功不仅需要天资、勤奋与机遇,还需要很多很多。
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这个横线上填上你认为成功还需要的重要因素,说说你为什么填这个词语。
【课件显示】 什么是成功?
当诺曼底号船长救出所有乘客,自己却随轮船一同下沉时 当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治愈一位中国伤员时 当“我”在冬天的百草园里捕获了一只小鸟欢呼雀跃时 ……
当残疾运动员用胶布绑住乒乓球拍站在球台前 当聋哑孩子喊出第一声“妈妈”时 当小小的孩子为父母做好一餐再简单不过的饭菜时 …… 【课件显示】
不同的人、事、物、境,会有不同的成功 不同的成功,会有不同的成功的条件
所以,“成功”在某些时候,不仅需要天资、勤奋与机遇,还需要…… 请同学们替这个省略号补充上你认为成功还需要的重要因素,说说理由。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评价,时间5分钟。)
3、看来,获得成功,需要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但归根结底,成功的决定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让我们象季羡林老先生学习,勤出成绩,勤出进步!
4、最后,让我们怀着对季老先生的仰慕和敬佩之情,再来朗读一下文章的9、10节,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勤奋,因为天道酬勤!
【课件显示】 天道酬勤
五、课后阅读——开拓视野,获得成功
1、余秋雨说“阅读是个人的事,字字句句都要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应”,课外阅读《我的人生感悟》。
2、以“我看成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字数500字。
第二篇:《“东方之珠”》教学设计-06
东方之珠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能仿照课文的第五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精彩”、“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璀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香港吗?香港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城市,在他的身上有着一段不平常的历史。早在1842年香港被英国占领,直到1997年香港才回到祖**亲的怀抱。如今的香港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有谁知道香港又被人们称为什么?(生答“东方之珠”)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19、“东方之珠”
2、解释课题:人们把香港比做东方的一颗明珠,表示人们对香港的喜爱。
3、香港为什么值得人们的珍爱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三、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香港的那几个地方?
2、学生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学生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重点指导(舒服、观赏、倾听、店、焰火)
指读生词,指点学生从边音、翘舌音、后鼻音方面指导
(2)开火车逐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五、自读课文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板书:祖国的南大门)
2、这段告诉我们香港有什么?(学生答:有沙滩、公园、街市)师板书沙滩、公园、街市
沙滩是什么样?公园是什么样?街市是什么样?(学生答:迷人著名繁华)
3、指导读第一段。(强调“迷人著名繁华”)
六、教学生字字形
1、开火车认读
2、同座位讨论自己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记忆生字,学生回答。
3、重点指导倾--耀--焰
4、指导书写,师范写
七、作业
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写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到美丽的香港去游览一番(假想旅行,进行情境)
2、复习生字词。帮助正音、解词。
3、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什么?(生答: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4、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导入:你知道香港的历史吗?(收集到的资料在小小组中交流)派代表介绍香港的过去。
你们想知道香港的现在是什么样吗?(想)看过之后请用一句话来形容香港。(看课件介绍香港的录像片)
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香港的哪几个方面呢(小小组读完后讨论)
生说,并上台板书:沙滩
公园
街市
你们小组最喜欢香港的哪里,就把那一个自然段再读一读。
2、你们最想去哪里?(课件随机链接沙滩、公园或街市)
3、第二自然段
⑴指读。
⑵看课件图片理解“浪平沙细”、“阳光和煦”。
⑶联系实际说说感受: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想象),沐浴着轻柔的海风(感觉),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闭上眼睛听课件中海浪声),体会舒服极了的感觉。
⑷女生齐读。
4、第三自然段
⑴讨论并划出有几句话。
⑵指导读。(重点是读好句群,并在读中想象情境)
⑶拓展:联系实际,想象动物的表演和游客的反应,感受当时热闹的气氛。
⑷看课件中录像深化。
⑸齐读。
5、第四自然段
⑴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口之一。(南京的闹市口在哪?)
⑵香港是世界的经济中心之一,高楼非常的多。学生介绍:楼大约多少,最高多少层?
⑶链接网页,看图片。
⑷书上用一个词来形容楼多--鳞次栉比(读)
⑸闹市口除了楼多,还有什么多?(商品多,理解琳琅满目)
⑹还有什么多?(人多,理解人流如潮)
⑺指读第四自然段。
⑻练习:南京的()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6、齐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
1、香港的夜景是什么样的?(板书:夜景)
2、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像。(课件配上音乐)
3、生自读。
4、出示图片。(理解车灯像长河)
5、你觉得那句美就读哪句。
6、再指读第五自然段。(配乐)
(四)复习巩固
1、你喜欢香港的哪里就把哪个自然段读一读、背一背。
2、香港这样美丽,可是还有很多人没有去香港游览过,你能给他当小导游,向他介绍一下香港的一个景点吗?(让学生选择一个方面,带着自己的准备的图片、资料为小伙伴们进行介绍。注意要指导好学生做导游的一些术语和礼仪。)
(五)实践练习
1、(课件出示)香港这样的美丽,吸引了许多的中外游客,你能为香港设计一个旅游广告,来吸引更多的中外游人吗?
2、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
(六)作业
1、仿照课文的第五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2、小小组合作编一份与香港有关的小报。
板书
迷人的沙滩
著名的公园
无比璀璨
繁华的街市
“东方之珠”
美丽的夜景
第三篇:桃花源记.教学设计06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郝景云
杜楼镇黄庄学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桃花源的美境。(3)感受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4)熟读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2)运用想像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
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这同他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他因厌恶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官场的营私舞弊而三次辞去官职。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老百姓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心情放松愉快。正是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最后文章的语言优美隽永,琅琅上口,值得品味。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2.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设想:
学习文言文得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来不得半点的偷工减料。同时,学习起来又不能过于琐碎、教条,还得动脑筋让学生在积累基础知识之余,感受到学文言文的乐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的文章更是要在读中去体会它的美,在说中去挖掘它的美。因此,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美美地听”,力争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感受本文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世界上有许多人都梦想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没有战争,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其乐融融。他们一直努力寻找着,却无一例外的失望了,因为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仙境,今天我们把这样的人间仙境叫“世外桃源”,它的得名源于一千多年前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桃花源领略它的神奇魅力。
2.板书《桃花源记》,齐读课题。
二、作者简介,了解背景
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生先说,师后补充)。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2.写作背景。
(播放幻灯片)指名学生朗读 3.明确本节课目标.(播放幻灯片)学生齐读。
三、诵读课文,把握字音节奏
1、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仔细记。
2、学生自由谈谈听范读后的收获.3、教师强调重点字音和节奏(播放幻灯片)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1.小组交流课前翻译遇到的疑难,后全班质疑释疑。2.老师验收
(1)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2)古今异义字词
鲜美
古:鲜艳美丽
今:(味道)新鲜 交通
古:交错相通
今:指运输事业 妻子
古:妻子和儿女
今:专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不管 绝境
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3)一词多义
舍:舍弃 房子
志:作标记 所作的标记
寻:寻找 随即,不久
其:这,那
他的代渔人的(4)重点句子翻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五、三读课文,感受桃花源的美境。
1、学生说说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理清本文的结构。
2、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1)学生按小组充分讨论研究,细读文章,找依据,看文章从哪些角度体现了
桃花源的美。
(2)共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主要整理出以下三个方面:
景色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生活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情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发挥你们的特长把桃花源的美读出来,写出来,画出来。(4)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桃花源之美。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设计会使学生把心中想象的“世外桃源”或者用心读出,或者用情绘出,或者用笔画出,使课文蕴涵的美育价值在学生的读、说、画中充分显现出来,实现“美”的再创造,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5)总结:桃花源真是景色优美,生活幸福快乐,人民淳朴可爱,这样一个景美人更美的地方怎能不让人留恋忘返,出而复寻呢?渔人出来时明明处处志之为什么没有再找到桃花源呢?这个问题,只有作者自己知道。你通过网络去问他吧。记住他的家在网络里,在书本里,下节课我们共同探究这个问题。
六、布置作业,巩固迁移.1、背诵课文,能背多少是多少,尽自己最大努力。(必做)
2、桃花源中人们生活和平安乐,富足幸福。今天我们的国家日新月异,繁荣和谐。你是喜欢陶渊明笔下那个让人神往的世外桃源呢,还是喜欢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呢?为什么?(选作)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陶渊明)
美
风生 景活 美美
人 情 美
第四篇:06【教学设计】《采花》音乐
【教学设计】
《采花》唱歌综合课
授课年级:七年级 授课课型:唱歌综合课 设计思路:
《采花》是“神州音韵”中的一首歌曲。是流行于四川南坪的传统小调。歌词用朴素的语言,把一年中每个月开什么花做了叙述,使人们从中得到不少生产和生活的知识。本课教唱的歌曲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并感知四川民歌的演唱风格。活动与探索环节通过引导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采花》,能够准确的感受和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和了解四川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民歌的基本知识。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采花》并且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会歌曲《采花》典型节奏,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学法指导:聆听、模唱、感受与体验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演唱:(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2.师:刚刚我们演唱的2首歌曲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它们都属于中国的民歌。其实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而且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作者是谁,而是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一代的传到现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川,感受那里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采花》。
【设计意图:以熟悉的民歌引出四川民歌《采花》,让学生了解民歌的相关知识,并激发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三、新课教授
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大家体会一下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歌中唱了什么内容?(播放视频)
2、下面让我们对照着曲谱再来欣赏一遍,欣赏的时候试着给歌曲分一下乐句。(提示学生从第三段开始跟着哼唱)。
3、这首作品非常简单,词曲短小精悍,但是短小的旋律中浓缩了中国民歌的精髓。接下来让我们从曲谱入手,细细品味《采花》这首歌。请大家观察曲谱,看看你从中发现这首歌与其他歌曲有哪些不同?学生回答节奏型。师出示媒体图片——切分音,教师讲解切分音,强调在乐曲中切分音的频繁出现决定了歌曲旋律的欢快、活泼。下面我们来再唱一遍曲谱,你观察一下整首歌中没有出现哪两个音?——讲解五声调式(中华民族调式明显区别与西洋调式。)刚才同学们分了乐句,让我们再来演唱一遍曲谱,观察每句的尾音与下一句始音的关系。——介绍“鱼咬尾”的创作手法。(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同学们也来用鱼咬尾的形式演唱曲谱。最后让我们完整的将曲谱演唱一遍。
4、唱了这么多遍曲谱同学们一定按耐不住想填上词唱一唱了,教师弹琴,学生填词慢速演唱歌曲。
5、通过演唱,教师强调注意节奏准确、吐字清晰。
6、教师弹歌曲伴奏,并进行歌曲的艺术处理
7、分组选择合适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可选择男女对唱、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
四、情感升华:播放四川的人文景观,了解四川音乐文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人文环境、音乐要素等方面分析歌曲,从而体会并唱出四川民歌的音乐特点。】
五、活动与展示:
1、听音乐,学生即兴拍击节奏,为歌曲伴奏。
2、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以小组合作形式,设计《采花》的伴奏。
3、小组合作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检验对切分节奏的掌握,发挥即兴创作能力,调动学生兴趣,把课堂主体教给学生。】
六、拓展:
这首民歌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们为表达对红军的爱戴和盼望红军早日到来,为他们解脱苦难,推翻黑暗的统治,解放家乡的心情,他们在原曲调上重新填了词,并将原来的歌名《采花》改为《盼红军》。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改编的歌曲。
【设计意图:欣赏由这首小调改编的《盼红军》,让学生了解这首作品的多样形式。】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唱了四川民歌《采花》,了解了四川的音乐文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歌曲伴奏,给我们这节课带来了热情和欢乐。希望大家以后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并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曲的回顾,不仅加深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民歌的热爱。】
第五篇:06雷雨-教学设计和课文
教学设计和课文
【教师简介】
王婷婷,2001年7月毕业至今,一直在山东省济宁邹城市兖矿铁运处小学工作。十二年来,她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为自己的师德格言,以“博精结合”为教学风格,以“踏实、认真”为工作作风,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先后获得首届全国说课大赛一等奖、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多次在省市进行公开教学。
《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山东省济宁邹城市兖矿铁运处小学 王婷婷
教学目标:
1.指导读好课文中描写雷雨前、雷雨后、雷雨后的重点语句;理解“压”“垂”“渐渐地”等词语的意思;诵读第8自然段。
2.随文识记“压”“垂”“乱”“虹”四个生字;随文指导书写“压”和“垂”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雷雨》,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不要着急,停下来多读几遍。
2.找三位同学来分别接读课文,其他同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三个同学读的内容,分别写了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呢?
交流板书:雨前 雨中 雨后
三、指导读书,随文识字、写字
(一)学习雷雨前
1.请小朋友默读课文1-3段 想一想,雷雨前,你都看到了哪些景象?引导交流。2.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1)理解“压”的意思。引导学生一起做做压下来的动作。(2)引导识记“压”字。(3)指导书写“压”字。(4)指导读句子。
自己读一读,为什么说它压下来呢?
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感受雷雨前乌云压下来的情景,并指导朗读句子。
(5)雷雨前还有哪些景象?出示词卡“乱摆”,读词语。引导理解并识记“乱”字。3.出示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1)观看动画;你看到了什么?(2)引导读句子。
(3)看图,想象说话,进一步理解“垂下来”。(4)拓展,联系生活,迁移运用。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东西垂下来?(5)指导书写“垂”字。
4.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
(二)学习雷雨中
1.课件播放“雨声”。出示:哗,哗,哗,雨下起来了。指导读句子。
2.课件出示5、6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雨中的变化。
(三)学习雷雨后
1.指生读7、8自然段,引导学生谈由文字看到的画面。2.播放课件,引导欣赏:欣赏这么美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3.引导识记“虹”字,读好词语“彩虹”。4.引导读好“蜘蛛又坐在网上。” 5.指导美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诵读积累。
四、总结拓展
1.教师总结:一场雷雨就这样汹涌而来,倾盆而下,渐渐远去了。我们感谢雷雨,它带给我们清新美丽的世界,这一场雷雨,多奇妙啊。(课件播放图片)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2.作业安排:写观察日记。
附:课文原文
雷 雨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