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语下教学设计3.0(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01:3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语下教学设计3.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语下教学设计3.0》。

第一篇:九语下教学设计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2.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把握使动用法,能自主正确翻译文言文。3.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教学重点: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教学难点: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

同学们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了越国。然而此后的故事,同学们了解吗?“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后来,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几乎又重蹈覆辙,治国不善,越国又走了下坡路,终于被灭。越王勾践坎坎坷坷、大起大落的经历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启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诵读课文,提示学生把握句中的停顿及重音。多媒体显示: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义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肢,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先由一名学生个别读,同学们评价并借鉴,然后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出语感,读出语意。

三、师生互译,疏通文意

这个栏目,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2.小组讨论交流,解答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3.自全班分为两组,展开课堂竞赛,每道题单数题一组回答,双数题二组回答。每小题给5分,以积分多少分出胜负。多媒体显示: 第一板块:文言知识检测(1)读准下面加点的字。

①畎亩 ②傅说 ③胶鬲 ④行拂 ⑤拂士(2)注明下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③人则无法家拂士

这组题答案简单,不必写出,教师随时评判。第二板块:思想内容探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教师扮演公证人和点评员,学生课堂竞赛成果展示: 关于思想内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练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2)这篇短论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归纳推理论证等方法。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如把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如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如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等等。

第三板块:才华展示平台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请列出两句。

(2)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请列举几例。学生课堂竞赛才华展示: 相关的名句有: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2)相关的事例有: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失败,这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实写照。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奋力一蹦跳出来了。将青蛙放人温水中,青蛙乐于呆在其中,温度渐升渐高,青蛙慢慢适应,最后竟被煮死了。这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写照。畅销一时的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也在诠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4.教师综合评判,分出优胜组,全班鼓掌祝贺。5.学生齐背课文。

四、研读全文,拓展升华

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学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后明确:

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 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孟子强调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练中形成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艰难困苦的磨练,方能增长才能,担此大任。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

二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极其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

五、比较阅读,把握《孟子》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

1.《孟子》的散文具有逻辑性,具有层层深入的论证特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战争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短文结构形式“总起一分承一阐述一结论”,体现了作者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思路,使文章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再推及与此相似的“是人”,从个别到一般,阐述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的,接下来从个人作为推论到治国,最后归结出全文论点。作者论述的逻辑思路,外化为一种“层进式”结构。所以《孟子》的散文具有逻辑性,具有层层深入的论证特色。2.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从这两篇短文可以看出《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是句式灵活,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

开篇列举历史人物,自然用的是并列排比;而“人恒过„„”用的则是句式排比。足见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同时这两篇短文中名言警句迭出,句式工整,表意蕴藉,闪烁着哲理的光华。

六、课堂作业

语文辩论活动设计:以“顺境出人才”与“逆境出人才”为辩论题目展开正反两方辩论,双方辩论应态度鲜明,反驳有力,理由充足。(全班分为两大组,每组各派一个代表辩论,当代表回答错误或回答不全面时,其余学生积极补充,为本组争光。)

七、课堂小结

《〈孟子〉两章》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善于说理,手法多样,论证严密。孟子的政治思想对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仍有一定的教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希望大家悉心体会,思有所悟,学有所获。

1.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同时,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宗旨,也印证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思想。在教学这两篇文章中,我采取自读、听读、齐读、诵读、研读和精读等形式,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在感悟中获得知识和能力。2.充分体现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充分激活了课堂气氛。学生在朗读中讨论,在交流中探究问题,在比赛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同时也大大激活了课堂气氛。

3.拓展延伸,联系人生,激发思考。课堂上以“顺境出人才”与“逆境出人才”为辩论题目展开正反两方辩论,提升了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也激励人们在生活中要团结互助,和谐生活,要在逆境中磨砺自己,勇于面对人生的挑战,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二篇:九语下说课标演讲稿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大家好!我是马兰峪镇满族中学语文教师魏春慧,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说课标  1.总体目标

《课程标准》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的总体目标列为十个,概括而言有: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能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2.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分为四个学段,七至九年级为第四学段,此学段的目标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

(一)识字与写字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写字姿势正确。

(二)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通读课文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探讨解决疑难问题。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有益启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三)写作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多角度观察生活,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能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展示学习成果。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说教材

1.说教材的编写特点:(1)按主题设置单元。

九年级下册是冀教版语文的最后一册,也是整个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教材在编写体例上,仍以主题组织单元。各个单元主题不同,其目标也各有特点。

一单元“苦乐人生”,所选五篇文章表现了不同人物痛苦与欢乐相伴,欢乐与眼泪相随的人生历程。笑声里,孔乙己、刘姥姥展示了他们的困窘;音乐中,小杨科哭过了他短暂的一生;目睹破败的茅舍,杜甫呼吁“大庇天下寒士”„„他们的经历让我们品味出大千世界的酸甜苦辣。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要能展开联想,运用不同的人物

描写方法,写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二单元“戏剧”,共《三块钱国币》《宝莲灯(选场)》两篇文章,在阅读剧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积累,感受剧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感受舞台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单元“感悟生命”,共四篇课文,从多个角度引领学生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学生要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通过写物,影射一种社会现象,表达一种看法。

四单元“文学与艺术”,四篇课文都与艺术有关,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园林艺术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的密切关系,中国书法与诗歌对中国画的深远影响,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发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美。

五单元“纪实文学”,共5篇课文,通过学习,要掌握新闻文体、语言的特点,了解书信的格式,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六单元“友情”,要掌握课文中涉及的生字、词语等,文言文要做到朗读自然流畅,掌握常见的实词的含义,感悟议论文中旁征博引对文章所起的作用,学习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2)经典性强。

教材所选文章大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典范性,难易适度,适合学习。体现了编者对学生重视经典阅读的引导,也体现了这套教材的“厚重”。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写作部分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部分培养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选出研究主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2.说教材的编写体例

冀教版语文由前言、目录、主题单元三部分组成。前言可以帮助同学们在总体上把握这本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录有助于学生了解本册书的内容,整理思路。主题单元是书的主体,语文目标将在单元学习中具体落实。

3.说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册书6个单元, 主题不同,包含板块一样,有单元提示、主题阅读、写作实践、拓展链接或综合活动•口语交际、诗词诵读。

每个单元提示都以优美的语言概括本单元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主题阅读的课文是单元主体,意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下面附有本课的注释,对文章出处、作者情况、本课生字、生词等加以注解,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可以积累文学常识和字词。正文后是“想一想 做一做”,练习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写一写 用一用”列出的字词,可使学生加深本课生字的印象,在练习中又掌握并能运用这些新学的字词,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主题单元后安排了与本单元课文主题联系密切的“写作实践”,在写作指导中联系本单元课文强调写作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心有所悟,再在写一写中列出作文选题,选题共三个,学生自选,这样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有助于学生观察生活说真话诉真情,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写出有水准的作文来。

写作实践之后,是拓展链接和综合实践口语交际,让学生徜徉在文学名著中,在品味生动、活泼、简洁和优美的文学片段中,使文学修养得以提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而综合实践口语交际活动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

每单元的最后是诗词,使学生欣赏并积累优秀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与人教版进行比较:人教版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河大版无精读略读之分,这样容易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此外,河大版每单元的后边还均匀分布两首诗词诵读,逐步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认识和热爱。能循序渐进。而人教版将要求背诵的十首古诗词附在后边,还附有三篇名著导读文章。便于集中处理,作为专题讲解,容易掌握赏析的要点和方法。二者各有特点和侧重

4.说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横向整合:本册书包括的文体比较广泛,有“小说” “戏剧” “纪实文学” “诗歌”等。学生既要了解“戏剧” “纪实文学”这新的文学样式,又要加深对以往学过的文体的认识。

纵向整合 七至九年级共六册语文书,从内容上说,符合孩子们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七年级时,无论古文还是现代文,都比较简单,易于理解,富于趣味性。如《童稚记趣》、《捡麦穗》等,有利于学生从小学语文过渡到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则开始大量选入名家名篇,如鲁迅的《故乡》、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难度明显加大,体现

了这个版本的语文高起点,重视“古典”的意图。九年级时,不但继续学习七、八年级学过的文体,加深对这些文体的认识,还增加了新的文体,如纪实文学、新闻等。使学生对语文的认知呈螺旋式上升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1)、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文学作品有丰富性、含蓄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注意体验、感悟、生发,切忌灌输。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引导学生不仅课内读,还要课外读;不仅读单篇的文章,还要读整本的书。不仅读中国的,还要的外国的。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善查工具书、做卡片、文摘、读序与跋、字斟句酌、三遍读书法、仔细观察生活、为自己文章写评语等。

(4)结合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多样活动,如书法比赛、听写比赛、诗文朗诵比赛等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5)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2.评价建议

(1)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在评价工作中,听、说、读、写,几方面要有机联系,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2)注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下作业,手抄报,课堂表现积分表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而不是固定为期末考试,一锤定音,一考定英雄。

(3)课堂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等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学生、组长、教师各有一张表,每周评一次,期末统计。这种形式的呈现既体现了定量的评价,又体现了定性的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师要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等。

(2)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3)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如演讲比赛等,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九语下课外古诗词课10首

九语下课外古诗词10首

1、从军行(杨炯)

2、月下独酌(其一)(李白)

3、羌村三首(之三)(杜甫)

4、登楼(杜甫)

5、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7、望月有感(白居易)

8、雁门太守行(李贺)

9、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10、别云间(夏完淳)、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一、【注释】

1.选自《全唐诗》卷五十。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言律诗,边塞诗写得很有气势。“从军行”是乐府旧题。

2.烽火照西京:意思是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首都长安。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边塞筑有烽火台,备柴草,遇有敌情,即举火告警,各台递相传报。

3.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意思是将军领了兵符奉命出征,统率强悍的骑兵包围了龙城。牙璋,古代发兵时所用的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凤阙,在汉代建章宫外,上有金风,这里泛指皇宫。龙城,匈奴祭祀天地祖先神鬼的地方,为匈奴的政治中心地。

4.雪暗凋旗画:意思是大雪弥漫,天色昏暗,使军旗上的图案颜色变得模糊暗淡了。

5.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二、【译文】

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

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

我羡慕百夫长冲锋陷阵,谁还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三、【赏析】

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律,其边塞诗写得雄浑刚健,有《盈川集》。唐汝询曰:“此盈川抱才不遇而发愤于从军也,不平之感者,正以朝廷尊宠武臣,使穷深入,虽未免风雪之苦,而有茅士之封,是百夫之长胜吾辈矣。”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从军、出塞之作,表现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慷慨雄壮,令人感动,对盛唐边塞诗的高度繁荣和成熟,有一定的影响。杨炯的《从军行》,是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2、月下独酌(其一)(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一、【注释】

1、选自《李太白全集》。独酌:独自饮酒。

2、月将影:月亮和身影。将,和。

3、及春:趁着美好的春光。

4、无情游:忘情游,摆脱世俗、不计利害得失的交往。

5、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会。期,约定。邈,高远。云汉,天河,泛指天空。

二、【译文】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高远的云天。

三、【赏析】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时李白在长安。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这首诗虽然说“对影成三人”,主要还是寄情于明月。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为人所传诵。他晚年在武昌又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李白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题目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带着他的愁心,跟随王昌龄一直走到边远的地方。

当我们知道了明月对李白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李白对明月寄予那样深厚的情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从小就与之结为伴侣的,象征着光明、纯洁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乡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对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伟大诗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虽然请出了月亮与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是孤独寂寞的,也许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他们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比如李白为了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肯做一个御用文人,为唐明皇、杨贵妃的醉生梦死、歌舞升平涂脂抹粉,所以放着京城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锦衣美食不要,待诏翰林不干,非要浪迹江湖,还要说自己什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这不是自讨苦吃、自讨没趣吗?也许正是这种被世人看来的不识实务,才使他最终落得个“长流夜郎”的下场。与李白有一面之交的大诗人杜甫曾经多次写诗表达他对李白的钦佩与担忧:“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不过,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他有一首《独坐敬亭山》诗这样写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管是有生命的鸟,还是无生命的云,只要是能动弹的,都义无反顾地远离李白而去,剩下的只有那一座纹丝不动的大山了,即使这样,李白还是能够心安理得地安坐山中,修身养性,自得其趣,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李白劝月亮饮酒未果、与身影交流不成的时候,转念一想,能够在花间月下,饮酒作诗,而远离世俗的杂念干扰,不正是当初醉卧长安时求之不得的赏心乐事吗,那么就在这美好的春夜里,和天上的明月与地下的身影一道,及时行乐,不醉不休吧。但是一个“暂”,说明李白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不过,大概也许正是因为其短暂,所以更显得珍贵,不能轻易放过。

3、羌村三首(之三)(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一、【注释】

1、选自《杜诗详注》。羌村在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公元756年夏,安史叛军迫近长安,杜甫将妻儿安顿在羌村,只身去投奔迁出长安的朝廷。至757年闰八月才得回家探问。

2、驱鸡上树木:赶鸡上树。当地习惯,鸡在树上过夜。

3、叩柴荆:敲院门。柴荆,指用树枝、荆条编成的门。

4、问:慰问。

5、倾榼浊复清:从榼里往外倒酒,酒有的浊,有的清。

6、兵戈:指战争。

7、儿童:长辈对年轻人的称呼。以上四句是父老们说的话。

8、艰难愧深情:在这艰难的日子里,感谢父老携酒慰问的深情。愧,惭愧,这里有“感谢”的意思。

二、【译文】

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时鸡又争又斗。把鸡赶上了树端,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手里都带着礼物,从榼里往外倒酒,酒有的清有的浊。一再解释说:“酒味之所以淡薄,是因为田地没有人去耕耘.。战争尚未停息,年轻人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日子里,感谢父老携酒慰问的深情。

吟唱完毕,我不禁仰天天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至。

三、【赏析】

前四句先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序曲:“客至”的当儿,庭院里发生着一场鸡斗,群鸡乱叫。待到主人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古代黄河流域一带养鸡之法如此),院内安静下来时,这才听见客人叩柴门的声音。这开篇不但颇具村野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出意外值客的欣喜。

来的四五人全是父老,没有稍为年轻的人,这为后文父老感伤的话张本。这些老人都携酒而来,酒色清浊不一,各各表示着一家心意。在如此艰难岁月还这样看重情礼,是难能可贵的,表现了淳厚的民风并未被战争完全泯灭。紧接四句以父老不经意的口吻道出时事:由斟酒谦称“酒味薄”,从酒味薄说到生产的破坏,再引出“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时世之艰难,点明而不说尽,耐人寻思。

末了写主人致答词。父老们的盛意使他感奋,因而情不自禁地为之高歌以表谢忱。此外言“愧”,暗中照应“晚岁迫偷生”意。如果说全组诗的情绪在第二首中有些低落,此处则由父老致词而重新高涨。所以他答谢作歌,强为欢颜,“歌罢”终不免仰天长叹。所歌内容虽无具体叙写,但从“艰难愧深情”句和歌所产生的“四座泪纵横”的效果可知,其中当含有对父老的感激、对时事的忧虑、以及身世的感喟等等情感内容。不明写,让读者从诗中气氛、意境玩味,以联想作补充,更能丰富诗的内涵。写到歌哭结束,语至沉痛,令读者三复斯言,掩卷而情不自已。

安史之乱给唐代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儿童尽东征”、“黍地无人耕”的现象,遍及整个北国农村,何止羌村而然。《羌村三首》就通过北国农村之一角,反映出当时社会现实与诗人系心国事的情怀,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

4、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一、【注释】

1、选自《杜诗详注》。

2、登临:登高观览。临,从高处往下看。

3、锦江:发源于四川都江堰市,流经成都西南入岷江。杜甫草堂在锦江附近。

4、玉垒浮云变古今: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行万象,变幻不定。

5、北极:北极星,居北天正中,众星拱卫,比喻大唐朝廷。广德元年(763)吐蕃攻陷长安,曾立李承宏为傀儡皇帝,改年号,置百官,终以郭子仪收复长安、代宗还朝而结束。此句近指此事,远涉安史之乱。

6、西山寇盗:指唐帝国西面强敌吐蕃,在现在西藏、青海一带。广德元年一度攻陷长安,后又连续占领现在的四川西北部许多州县。

7、可怜后主还祠庙:可怜后主刘禅那样无能的君主,竟还在庙中享受祭祀。成都市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庙,祀刘备;庙西武侯祠,祀诸葛亮:庙东后主祠,祀刘禅(后被废除)。这里以刘禅隐喻唐代宗李豫。李豫当政许多地方极像刘禅,“万方多难”的责任在他。

8、《梁父吟》:汉乐府诗篇名,史载诸葛亮躬耕陇亩时常吟此诗。梁父,又名“梁甫”,山名。

二、【译文】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

二、【赏析】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颔联从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登楼所想。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5、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一、【注释】

1、选自《岑参集校注》。岑参(约715—770),唐荆州江陵(现在湖北荆州江陵区)人,唐代诗人。玄宗天宝进士,授兵曹参军。做过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走马川,地名。行,诗歌的一种体裁。封大夫,封常清受封为御史大夫,故称封大夫。这首诗是为送大将封常清出师西征而作。

2、轮台:地名,现在新疆米泉境内。封常青将军府驻在这里。

3、匈奴:借指达奚部族。《新唐书•封常青传》:“达奚诸部族自黑山西趣(趋)碎叶,有诏还击。”

4、金山:指天山主峰。

5、汉家大将:指封常青,当时任安西节度使兼北庭都护,岑参在他的幕府任职。汉家: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

6、戈相拨:兵器互相撞击。

7、五花连钱:五花、连钱,指马斑驳的毛色。

8、草檄(xí):起草讨伐敌军的文告。

9、短兵不敢接:不敢短兵相接。意思是敌军不敢交锋而败逃。短兵:指刀剑一类武器。

10、车师西门伫献捷:在车师西门外伫立等待大军报捷。车师,古西域国名。

二、【译文】

1、【韵译】:

您难道不曾看见,辽阔的走马川,紧连雪海边缘,浩瀚的沙漠,黄沙滚滚接蓝天。

轮台九月的秋风,随着夜晚在吼叫,走马川的碎石,一块块如斗一般大。

随着狂风席卷,满地乱石飞走。匈奴草场变黄,正是秋高马肥,金山西面胡骑乱边,烟尘乱飞,汉家的大将军,奉命率兵西征。

将军身著铠甲,日日夜夜不脱,半夜行军,战士戈矛互相撞拨,凛冽寒风吹来,人面有如刀割。马背上雪花,被汗气熏化蒸发,五花马的斑纹,旋即就结成冰,军帐中,起草檄文砚水也冻凝。

匈奴骑兵,个个闻风心惊胆战,早就料到,他们不敢短兵相接,只在车师西门,等待献俘报捷。

2、【直译】:

你难道没有看见那荒凉无边的走马川,就在雪海的附近,一片黄沙茫茫无际,直贯云天。刚到九月,轮台的狂风日夜怒吼不已,其大如斗的碎石,被暴风满地乱滚。这正是匈奴牧场草黄马肥之时。匈奴纵马犯边,金山西面烟腾尘飞。朝迁大将挥师西下,征战中将军铠甲日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矛相碰。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一般,雪花落在马身被汗气蒸化,转瞬间马毛上又凝结成冰。军帐中起草檄文的砚墨也已冻凝,敌人的骑兵听到大军了征的消息一定心惊胆颤,我一定在车师城西门等待报捷的消息。

三、【赏析】

这首诗是写封常清的一次西征。诗人极力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自然环境,和来势逼人的匈奴骑兵,有力地反衬出“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声威。“将军金甲”三句更写出军情的紧急,军纪的严明,用偶然听到的“戈相拨”的声音来写大军夜行,尤其富有极强的暗示力量,对照着前面敌人来势汹汹的描写,唐军这样不动声色,更显得猛悍精锐。“马毛带雪”三句写塞上严寒,也显出唐军勇敢无畏的精神。诗里虽然没有写战斗,但是上面这些描写烘托却已饱满有力地显出胜利的必然之势。因此结尾三句预祝胜利的话就是画龙点睛之笔。这篇诗所用的三句一转韵的急促的节奏,和迅速变化的军事情势也配合得很好。

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之作,奇气益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这首诗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

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一、【注释】

1、选自《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左迁,贬官。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宪宗命人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供奉,诗人时为刑部侍郎,上书极言其弊,触怒宪宗,被贬潮州刺史。此诗是在被贬途中所作。蓝关,蓝田关,又叫峣关,现在陕西蓝田东南。湘,韩愈之侄韩老成的儿子。

2、封:这里指谏书。当时皇帝派人迎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社会上也随之出现奢侈敬佛的迷信风气。韩愈上《谏迎佛骨表》旨在劝阻这一活动。

3、九重天: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

4、潮阳:现在广东潮安。

5、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圣明,指皇帝。弊事,有害的事,这里指迎佛骨的事。肯,岂肯、哪能。

7、云横秦岭家何在:指回顾长安,云横而不见家。秦岭,指终南山。

8、雪拥蓝关马不前: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

9、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知道你远道而来定是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敛我的尸骨。骨,尸骨。瘴江边,泛指岭南河流,旧时说岭南多瘴气,人碰上就要生病,潮州在岭南,所以作者这样说。

二、【译文】

一篇《谏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

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

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

知道你赶来一定有所打算,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

三、【赏析】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谏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不言而喻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这首诗和《谏佛骨表》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此诗虽追步杜甫,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但又有新创,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我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

7、望月有感(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一、【注释】

1、选自《白居易集》。“自河南---弟妹”为原题,这里用作小序。题目为编者所拟。

2、河南经乱: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开封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汝南彰义军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战争规模大,时间长,都在河南境内,白居易老家河南新郑,受到严重影响。

3、关内阻饥:关内,指现在的陕西大部和甘肃东部地区。阻饥,道路不通和饥荒。当时长安一带连年干旱,灾情严重。

4、浮梁:今属江西。当时白居易长兄任浮梁主簿。

5、於潜:现在的浙江临安。当时白居易七兄任於潜县尉。

6、乌江:现在的安徽和县。当时白居易十五兄任乌江主簿。白居易长兄、七兄、十五兄,都是堂兄(同一祖父)。

7、符离:现在的安徽宿州,当时白居易正在符离探亲。

8、下邽:现在的陕西渭南,白氏祖坟所在地。

9、世业:祖先世代传下的产业。

10、羁旅:漂泊他乡。

11、干戈:两种古代兵器,指代战争。

12、吊影:对影自怜,身边没有亲人,独自对着自己的身影感伤。

13、千里雁:指离群之雁,孤独的雁。

14、九秋蓬:九秋,秋天。秋天蓬草脱离本根随风飞转,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

二、【译文】

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 兄弟逃难旅居异地,各自西东。

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 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 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 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二、【赏析】

这首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秋天。其时诗人到符离(安徽宿县),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贞元十五年(799)春,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中、光、蔡等州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8、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注释】

1、选自《李贺诗歌集注》。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现在河南宜阳西)人,唐代诗人。雁门太守行,乐府曲名。后人多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雁门,郡名,现在山西大同东北一带。

2、摧:毁。

3、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4、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5、角:军中所吹的号角。

6、塞上燕脂凝夜紫:长城附近多紫色泥土,所以叫做“紫塞”。燕脂,即胭脂,深红色。这里写夕晖掩映下,塞土有如燕脂凝成,紫色更显得浓艳。

7、易水:水名,现在河北易县境内。

8、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

9、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10、玉龙:指剑。

二、【译文】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三、【赏析】

此诗写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诗以热烈的礼赞和深沉追念的心情,塑造出一个十分具体而动人的英雄人物形象,格调浓丽而壮烈。以“报君黄金台上意”作结,反映了作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但又得不到赏识的一种“英雄无用”的悲哀。

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颈联颔联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9、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一、【注释】

1、选自《全宋词》。王观,字通叟(现在属江苏)人,宋代词人。有《冠柳集》,不传。卜算子,词牌名。鲍浩然,诗人的朋友。之,到、前往。

2、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3、眉峰聚:美人蹙起的眉毛。

4、眉眼盈盈处:这里指山水交汇的地方。

二、【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山水交汇处。

才送春天归去了,又要送君(鲍浩然)回去了。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留住。

三、【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上片着重写人。以眼波和眉峰比喻水和山。“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即写江南水的秀美,同时又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的脉脉含情,语带双关,扣得天衣无缝。可看出手法的高明。

下片着重写季节。而这季节又同归家者的心情配合得恰好。暮春时节春归人也归。结尾两句中的“春”,不仅是指季节方面,不要辜负大好春光,一定同它同住,而且又是指人事方面的。所谓人事方面的“春”,便是与家人的团聚,是家庭生活中的“春”。语带双关,聪明俏皮。

这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

10、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一、【注释】

1、选自《夏完淳集笺校》。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松江华亭(现在上海松江)人,明末抗清英雄。明永历元年(1647)年六月在家乡被捕,后就义于南京。别云间,意思是告别故乡。云间,松江的古称。

2、南冠:囚犯的代称,这里指被俘,成为囚徒。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带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栓,梱)者,谁也?”后世以“南冠”代被俘。

3、毅魄:英雄。语出 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已灵,魂魄亦兮为鬼雄。”

4、灵旗:又叫魂幡,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

二、【译文】

三年中都是长久漂泊在外地的游子,现在又变成了俘虏。

大好山河却使我流下无限之泪,谁说过天地是宽阔无边的呢!

已经深知为国牺牲的日子临近了,但是想要和家乡告别却难而又难。

在我不屈的魂灵回来的日子里,好似已经看见招引亡魂的旗帜。

三、【赏析】

这首诗作于秋季作者在故乡被清兵逮捕时,是一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写出了作者对亡国的悲愤,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

诗作首联叙事。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尾联盟恢复之志。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第四篇:九语试卷

江津区2013-2014学年(上)期末试题

九年级语文科考试题

(全卷共四大题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面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蓬蒿(gāo)狡黠(xiá)诓骗(kuāng)嗤笑(chī)B.嗔怒(chēn)胚芽(pēi)慰藉(jí)栈桥(zhàn)C.隐匿(nì)抽噎(yâ)灵柩(jiù)拮据(jiã)D.骸骨(hái)汲取(jí)诘难(jiã)桑梓(zǐ)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

A.班师暄嚷歇斯底里恃才放旷B.荣膺腻烦重蹈附辙一气呵成C.阔绰颓唐格物致知兼而有之D.亵渎要诀断章取意恪尽职守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80后学者亲尝4千年前猛犸象肉味道,称味同嚼蜡。B.赣江监狱坚持从心理矫治和思想改造入手,对服刑人员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使刑释人员的就业率有较大提高,这真是妙手回春育新人啊。C.这些事例让人对新加坡对交通设计细节的追求印象深刻。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吹毛求疵的精神,才不难理解当地的路面交通设计以合理有序著称。

D.已经读研的他常常反思,这些怪现象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对此早已见怪不怪,“官本位”的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更容易受到这些现象的影响,但改变已经迫在眉睫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购买彩色隐形眼镜,要查看其是否具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注册证书。

B.在钓鱼岛问题上标榜“中立”的美国,却更多地为日本撑腰打气,这给本来就紧张的东亚局势增添了新的复杂。

C.首航西沙的游客们于当天中午大约1点左右乘坐“椰香公主号”结束了愉快的西沙之旅。

D.一次性发泡餐具的解禁,再度激发人们对“白色污染”的担忧。

5.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的《孔乙己》和吴敬梓的《范进中举》都反映了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精神生活,其中《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的短篇讽刺小说。

B.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故乡》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他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D.洞庭湖的“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思乡之情感染着我们。即使相隔千年,我们仍与欧阳修的心灵相逢,惺惺相惜。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共6页

16.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句式相同、内容前后一致。(4分)

欣赏不是好奇,需要敏锐的眼光和诚挚的心。欣赏高山,自会在高山的巍峨峻峭中寻找到强悍和恢宏;欣赏大海,自会在大海的汹涌澎湃中感悟到气度与胸襟;欣赏,自会在;欣赏,自会在。

7、综合性学习:(11分)

春节前夕,北京市一个30人的团队在微博上开始倡导 “光盘行动”。到目前为止,“光盘行

动”在微博上被提起约7000万次,不断有网友和名人发布自己响应“光盘行动”的信息。一时

间,在微博上晒出自己吃干净的餐具和打包带走的剩菜剩饭成为风尚。我市某中学正在开展以“我也光盘”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次活动中来。

(1).关于“光盘行动”产生的背景,说法不一,学校老师收集到以下三则材料,请你根据这

三则材料,探究“光盘行动”是针对哪些现象提出来的。(4分)

材料一: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

“节约粮食,不是寒酸”。——“光盘行动”团队宣传语

材料二: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

年的口粮。

材料三:在主城一家大型餐饮企业当服务员已有两年多的小刘。5月25日,她接待了一桌生日宴

席,负责点餐的是一位很阔气的男士。“我至少提醒了三次,建议他菜差不多了。”但小

刘的这份好心却没能换来理解,反倒被同桌的顾客说了几句,“我们各人晓得,又不是不给

钱,你操这份心干啥子哟。”他们准备离开时,过生日的老太太提出:“妹儿,把剩的这些

菜给我们打包。”小刘正准备给他们拿打包盒,几个儿女却一手制止,“打啥子包嘛,麻烦

得很,别人还以为我们很穷,我们吃得起。”扭不过儿女们的劝说,老太太只好不打包了。

(2)活动中,你的同学发现这则新闻有价值,但标题缺失,请你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分)

5月15日,富士康重庆科技园通过“万人签名”、“光盘宣誓”、“知识竞赛”、“光盘文

艺晚会”等系列活动,在重庆园区4万多员工中掀起了“我光盘,我光荣”的热潮。

16时,重庆园区“光盘行动”启动仪式上,园区工会杨建华主席作活动倡议发言,宇继生常务副

主席引领500多名员工代表共同宣誓,万名员工在主题横幅上签名,表达参与活动的决心。同时,在餐厅举办了“光盘行动”有奖知识问题,现场气氛踊跃热烈。18时,园区文工团举办的专题文

艺演出也在富康新城员工关爱中心广场上演,几十名工会专职干部呈献了一台宣传节俭主题的精

(3).网上一些关于“光盘行动”的广告宣传语如“吃多吃少,光盘正好”、“给力光盘,不做剩

男剩女”、“吃不了兜着走”等很能吸引眼球,学校也准备在餐厅张贴一些标语,请你拟写或改

写一条,要求:吸引同学眼球,传递正能量。(2分)

你写的是:

(4).班上开展活动,模拟第(1)小题材料二里的情景,如果你是小刘,你如何再劝说老太太的儿女们,让他们将“剩宴”打包带回去。(3分)

你说: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8、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关的句子。

(1),人迹板桥霜。

(2),只有香如故。

(3),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4)塞下秋来风景异。

(5)《观刈麦》一诗中最能表现农民在炎炎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句子

是:。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自己建功立业、名留青史这一理想的诗句

是:。

(7)《武陵春》中李清照创意出奇,赋予无形的愁以重量的诗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

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

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

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

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

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

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

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

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

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1)以大易小()(2)故不错意也()(3)休祲降于天()(4)长跪而谢之曰()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2.面对领土争端,唐雎以正确的方式使自己不辱使命,且使不可一世的秦王“长跪而谢”,针

对目前的“钓鱼岛”争端,你有什么看法?若你身为我国与日本进行谈判的外交官,你打算怎样

做?(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㈠、阅读朱成玉的《养一朵听话的云》,完成13—18题。(20分)

⑪在我刚刚辞职回家,还没有找到新的工作的那些日子,天总是阴沉沉的。虽是春日,但似乎

也无甚春光。正如我困顿时期的心情,疲惫,不知道人生是否像书上所写的一样——阳光后总会

有彩虹。

⑫我总是躲进书房里,去那些平日里被我束之高阁的书籍里引经据典,试图为自己的心开启一

扇窗口。女儿常常来敲门,学着小品演员的腔调喊我吃饭。

⑬妻子和女儿,是我那黯淡时光中的最后一缕阳光。想起女儿,我不禁又酸楚起来,我已经很

久没有给孩子礼物了,不仅因为囊中羞涩,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男人,一个父亲,我的事业遭

到灭顶之灾,我所有的篮子都已空空如也。

⑭周末的时候,全家人蜷缩在家里,一起等阳光的出现。我照例躲进书房里,用颓废的窗帘把

自己囚禁起来。灰黑的厚重的窗帘似乎一下子遮住外面了所有的光线。我突然觉得生活有些让人

绝望。

⑮因为又不能去公园玩了,女儿噘着小嘴,不停地埋怨着:“该死的云彩,把太阳都给遮住了,什么时候才能晴天啊?” 妻子不想“火上浇油”,就耐心地劝着不开心的女儿:“这不是云彩的错,其实云彩很乖的,它能带来雨,有了雨庄稼才能生长,农民伯伯就有了好收成,我们才有粮

食吃啊。”“是吗?云彩那么好啊!”小家伙有些疑惑地问道。“是啊,”妻子说:“它还能美化我们的世界,使空气更干净,你看它在天空上是不是像一块大手帕„„”女儿果真趴到窗子上,认真

“研究”起云彩来。

⑯妻子说:“云朵还会变呢!你想什么它就会变成什么。”

⑰女儿忽然间来了兴致,她风风火火地在书桌上摆满了画纸和画笔,妻子问她要做什么,她说:

“我要画一朵云彩,把它养起来,像我养的那只猫一样听话,我让它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那样我想什么时候去公园就什么时候去,农民伯伯也会年年都有好收成啦。”

⑱养一朵云,多美好的想象啊!我在这个美好的想象里看到了女儿纯净的心灵,看到一颗善良的种子,在那里悄悄发芽。

⑲接着,我听到了她们让我感动的对话:

⑳“为什么要养一朵云?”

⑴“因为,它可以随时变成我想要的东西。”

⑵“那你现在想要什么呢?”

⑶“现在我要它把阳光变出来,我要带爸爸去公园玩,我还要它变成很多很多的礼物,我要送

给爸爸,让爸爸开心。”

⑷一朵云,从怀念的心上,思念的眼底慢慢飘散,就这样一点一点在尘世积攒纯洁的诗篇,慢

慢铺下一张幸福的白色床单。一朵云,带给我对人生的洗涤和过滤,让我在纯净中守住了自己的心灵。让我蓦然感到,我生命里的阳光并没有消失,只是在云彩里打着盹。

⑸我豁然开朗起来,是孩子为我指了路,为我开启了那扇窗子。窗外,⑹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被云朵遮住阳光的时刻,关键是你要懂得如何驾驭这些遮住阳光的云朵,它们既是阻止你前行的障碍,也是人生路上难得的风景。我收拾好遍布阴霾的心灵,重新制

作了我的简历,准备在明天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去一家新的公司应聘。

13、文中“我”所遇到的事情及看到的情景使“我”对生活的态度几次发生了变化。细读表格,用简洁的语言将表格补充完整。(3分)

14、文章题目为“养一朵听话的云”,请说说“云”在文中有什么象征义?(3分)

15、请谈谈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我照例躲进书房里,用颓废的窗帘把自己囚禁起来。..

16、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中划线句的理解。(3分)

17、景物描写往往是为文章增彩的部分,看似随意,其实用笔谨慎。它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等方面文学效果显著。请分析上下文的内容,为文章第⑸段添加一段景物描写。(60字以内)(4分)

18、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文中“女儿”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4分)

(二)、阅读李国文的《淡之美》,完成19—24题。(20分)

①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②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③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④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⑤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境界,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⑥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⑦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有一种土耳其款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彻夜不眠,不觉东方之既白。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

⑧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⑨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和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⑩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⑪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为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

⑫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或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神经像淬火一般地经受极热与极冷的考验,难免要濒临崩溃边缘,疲于奔命的劳累争斗,保不准最后落一个身心俱弛的结果,活得也实在是不轻松啊!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⑬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

20.请分析第⑦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和作用。(4分)

21.第⑧段中作者说“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除本文提到的事例外,请为他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使这句话更具有说服力。(4分)

22.有人评价本文,认为作者充分展示了“淡美”的精髓,而又不失之偏颇,请你从文中举出两个“不失之偏颇”的例子,并简要分析。(4分)

23.作者说“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也有人认为轰轰烈烈才是人生之精彩所在,你认为那种说法更有道理,请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证明。(5分)

四、作文(55分)

25.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请你以“与__________同行”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

整,再按要求作文。

(2)游戏伴随着我们成长。游戏有规则,有挑战,有快乐„„面对游戏,我们思考,我们选择,我们评判。

请以“游戏”为题,写一篇文章。

第五篇:九语总结

九(2)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九(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现将一学期的工作作总结:

一.工作完成情况:

1、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每节课上课前,我都认真钻研教材,了解知识的重点、难点与知识的结构及前后节间的联系,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如何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满足多样化的学习,确定学生学习中可能性遇到的困难、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等,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认真上课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三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教师“导”的作用,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注重学练结合。

3、做好辅导工作

由于学生的成绩差异大,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内容的梯度外,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做好对学困生的辅导与帮助、优等生的提高上,对学困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以朋友的身份与之相处,鼓励与尊重他们,从而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优等生,严格要求掌握基础的同时,课堂上设置相对有难度的问题外,课外鼓励他们每天多做一道题,注意知识的补充与延伸。然后利用午休的时间讲解,从而提高解题的技巧与能力。

4、作业批改

及时批改,及时反馈。针对不同的错误,做到面批面改,指出个性问题;课堂中改正共性问题。还采取学生自己找错的方法,培养其分析能力,找出后给予鼓励,没有发现的教给方法。并分析练习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5、认真组织好复习

复习是九年级学习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再学习的至关紧要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收获季节”。这个阶段的学习教师起重要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1)注重基础,提高能力(2)向课堂要质量(3)关心学困生

对学困生不能放弃,要特别给予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学趣,帮助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首先,课堂中题目的选择有层次,对他们的回答秉承“扬弃”的作法,多鼓励,多赞扬。其次,有耐心、爱心,多体贴他们,与之建立真挚的情感,激发学习的信心,并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互帮互助,同时,有针对性的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4)注重解题中出现的错误

针对复习中出现的错误,从错误中及时发现复习中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认真分析,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利用反面的知识巩固所学的知识。

(5)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缺乏理论指导.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教学反思不够。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

下载九语下教学设计3.0(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语下教学设计3.0(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语试题

    建湖实中集团2012—2013学年春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九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35分)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1)他山之石,▲。(《诗经》)(2)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其五)》)(3)▲,映......

    九连环教学设计

    武汉市育才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日”选修课教案 篇二:九连环解法详解上下部合集把框架和九个圆环分开,如左手持框架柄,右手握环,从右到左编号为1-9将环套入框架为“上”,取出为......

    《金子》教学设计九

    《金子》教学设计九 www.xiexiebang.com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22 苏教版小语三上)《金子》教学设计 ——三元区白沙小学周宇蓿 作者:周宇蓿 :本站原创 [录入日期:XX-10-1......

    九历史教学设计

    《亚非拉的奋起》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初中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主题:亚非拉的奋起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设计者......

    苏教版五语下《练习1》教学设计

    练习1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五个部分的内容。 其中,“语文与生活”一栏安排了四个谜语,并要求学生......

    五语下练习7教学设计(精选5篇)

    练习7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的内容有五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2.通......

    三语下《最美的花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最美的花束》教学设计函谷关镇中心小学李国锐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最美的花束》教学设计函谷关镇中心小学李国锐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通......

    二语下教学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二(1)班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兴仁县百屯小学陈永祥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告了一个段落 ,经过一学期的辛勤劳动,按照教学计划已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