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时间:2019-05-13 01:4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教学设计概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第一篇: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郭 成

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是否能按照教学设计的理论和要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率的重要前提条件。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特点及功能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

在西方,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于教育技术领域的一种现代教学技术。至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等人提出的理论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已较成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情境教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有知识工程、人工智能)相结合的“第二代教学设计理论”开始兴起。在我国,教学设计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学者开始涉足教学设计,相继翻译了一些有关的著作和论文。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出版有关的研究专著。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肯普(J.E.Kemp)在《教学设计过程》一书中指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与技术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和途径,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系统的计划过程。”我国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虽然上述对教学设计这个概念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但都蕴涵着教学设计的本质含义: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修改方法,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的过程。

教学设计这个概念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外延宽广。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按照其研究的范围,教学设计从大到小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以教学系统为中心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如一个新的专业的设立或一个新的培训项目的出台就需要进行教学系统设计;以一门课程为中心的层次──课程教学设计,如某个专业内一门课程的实施就需要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以一堂课为中心的层次──课堂教学设计,如某门课程内一堂课的处理就需要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以教学媒体为中心的层次──教学媒体设计,如课堂教学中要使用的多媒体产品的研制就需要进行教学媒体设计。沈建民:《课堂教学设计要关注并渗透学习策略》,载《课程·教材·教法》,2002(3)。由此,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系统中的一个层面,是一个直接作用于师生心理和行为的层面,没有这个层面的科学设计,再好的教学设计也难以实现其价值。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系统中的关键层面。

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因此,目前对课堂教学设计这个概念还没有一致公认的解释。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与主张,依据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主要要素(内容、学生等)的系统分析,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创造一种教学活动模式,并形成有序的操作流程(包括反馈),其目的是指导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4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根据教学设计的内涵,综合有关课堂教学设计的定义,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运用现代教学心理学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有效安排和组织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使之序列化、最优化、行为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制订教学方案的过程。从性质上看,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谋划过程,既涉及教师对教学诸要素的内在认知加工过程,更涉及如何有效选择、安排和呈现教学信息、组织教学实践活动的行为操作过程;从内容上看,一个完整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解决好四个基本问题:现在在哪里──课堂教学的主体分析;要去哪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何去那里──课堂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与方法等的设计;是否到达了那里──课堂教学的监控与评估。因此,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是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

1.课堂教学设计是为课堂教学活动制订蓝图的过程

课堂教学设计规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和大致进展,是师生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将受到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约束和控制。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整体把握,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进行。另外,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改进措施。所以说,课堂教学设计是为课堂教学活动制订蓝图的过程。

2.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

系统的方法是指把对象放在系统当中,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化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课堂教学设计是一种教书育人的全方位的系统的科学设计,它由各个部分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各个环节互相关联,缺一不可,否则这个系统就不能有效地运转。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课堂教学系统各因素的地位和作用,使各因素得到最紧密、最佳的组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

创造性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它的一个最高表现。俗话说,文无定体,教无定法。面对着千差万别的学生,课堂教学不可能有一套刻板的程式。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在创造性思考、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为成功进行教学绘制蓝图的过程,这也是教师发挥创造才能的过程。

4.课堂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和具体性的特点

虽然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具有一定的模式,需要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但课堂教学的实际工作往往不一定按照特定模式的线性程序开展。这是因为有时候有些环节没有必要或无法开展。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我们应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情况和要求,决定从何处着手工作,重点解决哪些环节的问题,略去一些不必要或无法完成的工作步骤。此外,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培养人的活动,教师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课堂教学中就有可能出现一些意外的、无法预知的新情况。这也要求课堂教学设计不能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蓝图”,需要有灵活性。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性则是因为课堂教学设计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理论与技术,因此,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是相当具体的。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习材料进行再加工,通过取舍、补充、简化,重新选择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材料。此外,教师对选定的教学内容还要进行序列化安排,使之既合乎学科本身内在的逻辑序列,又合乎学习者认知发展的顺序,从而把学习材料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功能

1.有利于课堂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传统教学中,虽然教学设计的活动普遍存在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当中,但只是把设计看作是一门艺术,其设计思想之精华也只掌握在少数优秀教师的手中。而现代教学设计则是从教学的科学规律出发,对教学问题的确定、分析,对解决问题方案的设计、试行乃至评价和修改等系列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都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上,从而使教学活动的设计摆脱了纯经验主义而纳入到科学的轨道,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容易学、乐于接受,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教学工作的普遍科学化,可以大面积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提高教育教学的投资效益,这正是教学设计的宗旨。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是推动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

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设计出低耗高效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一方面,我们需要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者进行客观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内容和活动,然后清晰地阐明教学目标,科学地制订教学策略,经济地选用教学媒体,合理地拟订教学进度,正确地确定教学速度,准确地测定和分析教学结果,使教学活动在人员、时间、设备使用等方面取得最佳效益。可以肯定地说,没有课堂教学设计,就不可能有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设计设计了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因为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特点,运用了相应的教学策略,采取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更好地解决了学习者的学习方法问题,灵活地应用了教学媒体。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减轻了学习者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习者乐学、会学、主动地学。在轻松愉快、巧妙安排、精心策划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无疑会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3.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为了使教学活动高效、有序,人们一直致力于探讨教学的机制,对教学过程、影响教学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教学理论。但长期以来,教学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脱离教学实际,使教学理论成为纸上谈兵,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在这种情况下,被称之为“桥梁”的教学设计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实际上,课堂教学设计不是一种直觉的冲动,而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它既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同时又是明确指向教学实践的。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可以把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实际教学中,指导课堂教学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科学,充实和完善教学理论,这样就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4.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过程,更是一种艺术表现过程。没有高超的教学技巧,把握不了教学的艺术性,就不可能有好的课堂教学。因此,教育教学技能对于教师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知道,知识经验与实践是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师范教育的传统做法往往是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基本教学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年轻教师大多通过模仿和经验积累来计划和组织教学,延缓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课堂教学设计则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教师通过教学设计不但可以迅速掌握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且在实践中不断熟练和提高,最终成为一名教学专家。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课堂教学设计要研究教与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许多教学因素构成的,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其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手段是主要因素,而教师和学生又是主要因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本质的关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教与学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教与学的矛盾运动过程。教与学的矛盾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始终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发展,确定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中,抓住了这一本质关系,就是抓住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根本,探索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的过程,也就是揭示教学本质、总结教学规律和形成教学理论的过程。只有摆正了教与学关系的位置,才能使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计划,才能使课堂教学设计成为实施课堂教学计划的指南。

(二)课堂教学设计要研究教与学的目标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教学目标的研究已逐渐成为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教学目标之所以这样重要,是因为教学目标在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达成课程目标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设计不论是对一节课的设计、一个单元的设计,还是一门课程的设计,最终目的是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因此,对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时要研究课堂教学目标都有哪些分类,如何确定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并表述出来等等。此外,影响教学目标确立的因素很多,如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考虑教学目标的角度和观点并不一致,即使是中小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的和目标,由于它所具有的滞后性,同样存在信度问题。所以,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既要研究外在目标,又要研究内在目标,做到外在目标与内在目标的统一,也要研究教的目标与学的目标的实例,以保证课堂教学设计的效度。

(三)课堂教学设计要研究教与学的操作程序和策略

当前我国教学论研究中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不能转化为能够对实践产生直接指导意义的操作技术、方法、策略、规范和模式。而课堂教学设计则恰有媒介的作用,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因此,将教学原理和规律运用于教学实践是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核心问题。课堂教学设计要研究解决教学问题和需求的各种方法及适用范围和操作要求、教学媒体运用的程序纲要、课堂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工具的编制技术及使用规范、教学调控策略等。概言之,就是要研究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策略和技术问题。

三、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

我们从当前国内外教育设计领域的研究状况分析,认为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课堂教学设计理论的不断拓展和深化

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能够获得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持续不断地受到新理念和新观念的影响。我们所说的新理念和新观念主要是指发展中的教学和学习理论,这些新理论正是教学设计近年来十分关注的内容,因为这些理论是各种教学策略、手段和技术的源头。每次新理论和新观念的引入,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教学设计的理念,从而动摇传统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为教学设计提供多样化的视角和广阔的视野,以及实际操作的方式和方法。教学设计理论的拓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建构主义的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教育技术界也已开始探索以活动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来设计和开发基于网络的学习系统;基于关系论、宏观论、混沌理论和信息化等的教学设计的研究也日渐兴起等。教学设计理论的深化则表现在向具体的学科或课堂深入。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最终归宿是走向具体的学科或课堂。我们认为,把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的研究仅仅看作是一般性理论研究而与具体学科无关的思想是片面的。在理论意义上,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支持任何学科的教学和学习,因为它属于方法学和技术学层面的学科,具有良好的指导性、适应性和操作性。但是每一门学科或课堂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这必然要求教学设计应该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因此,教学设计的理论应向具体学科或课堂深入,否则教学设计的生命力就不会旺盛。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研究呈现多元化

1.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teaching-centered 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TID)也称传统教学设计,主要研究的是“教”,即如何帮助教师教好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强调教学目标的实现。其理论基础在80年代以前主要是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理论。进入80年代后,认知心理学在学习理论中占据了主要地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吸收了行为主义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的优点,提出了联结—认知学习理论,为TID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经过多年来教育技术专家、学者的努力,TID已经比较成熟,而且可操作性强。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这种课堂教学设计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中仍然有着重大影响。它也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端,即强调“教”,相比之下对“学”的考虑就比较少,因而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很好地发挥,不利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然而,由于TID适合当前我国广大地区的教育教学的现状,所以TID还是近一个时期内的重要选择,我们应大力研究和推广,以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进程。

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learning-centered 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LID)主要研究的是“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LID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是在认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对学习作了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的区分;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思想和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重视“情境”“协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还提出一系列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如支架式教学策略、认知学徒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社会建构教学策略等。由于LID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这是其突出的优点。但是,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容易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些主张对深化我国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LID代表了今后教学设计的发展方向,我们应组织力量认真进行研究和实践,并逐步建设必要的学习环境,在有条件的地区、学校及相关学科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3.“主导—主体”的交互式教学设计

时至今日,在讨论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时,还有人常常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对立起来,其程度已经到了“有他没我,有我没他”的地步。事实上,这种看法割裂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其实,教和学是同在一个过程之中的。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单方面说以谁为中心,都不利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早在1983年,王策三教授就提出并论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强调长期存在的问题在于强调“教”就轻视“学”,强调“学”就轻视“教”,从一个片面走向另一个片面,来回摇摆,反复循环。基于此,有学者着重分析了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劣,提出了“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这个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克服了以“学”为中心和以“教”为中心的片面性而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辩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绝对地以何者为中心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中心”也是不断换位和转移的,运用辩证观看待教学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显然,使学与教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今后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发展方向。

4.自动化教学设计

自动化教学设计(automated 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AID)首先是由梅里尔(M.D.Merrill)提出来的。由于教学设计过程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同时又要做很多重复劳动,因此对于普通教师来说是不胜其烦的。如果能够实现教学设计的自动化,将会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教学过程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要真正实现AID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由于各种智能指导系统开发成功、多媒体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实现,使得AID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已有不少AID系统开发成功,如Electronic Trainer(电子教练)、GAIDA(教学设计咨询指导)、JBMT(基于教学策略的课件开发平台),以及梅里尔等人研制的ID Expert TM(教学设计专家系统)等,都为AID的实现作出了努力。

(三)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将进一步加强与科技的结合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全面、深入运用为特征。在教学领域,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必将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教学设计也必然随着技术形态迅速、显著的变化而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教学系统与计算机辅助教学

这两项研究在教学传递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尽管在斯金纳(B.F.Skinner)程序教学理论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渐趋式微,但随着计算机智能水平的提高、核心软件的不断开发,新时期的智能教学系统超越了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的限制,积极吸收了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如建构主义),并把“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整合于自身之中,从而在某种意义上预示了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在课件开发方面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基于教学策略的课件、电子作业支持系统、群件、积件四种类型。基于教学策略的课件是指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于课件之中,尤其是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手段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电子作业支持系统是指一种具有“及时学习”或“即求即应”学习功能的课件类型;群件指能支持群体或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课件类型;积件是指基于多媒体的教学素材元素或知识单元。这些系统比过去围绕一系列目标只教一个学习者的状况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2.互动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当前,新的互动技术(如CD互动、教学视频互动等)开始用于教学传递方面,它们与录像、计算机、电话系统、印刷系统联姻,大大增加了视听材料数字信息的密度和对它们的加工能力。互动技术对教学设计的贡献将是巨大的。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则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目前主要的研究趋势和热点有虚拟现实、电子出版物、超媒体技术等方面。

3.网络教育的应用

随着教育向大众化、终身化方向发展,网络教育成了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新型教育形态。它的发展和应用将成为教学设计应用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在网络教育应用方面,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有以下几方面:远距离教学、网上学校和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网络远距离教学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局域网实现全球范围或区域范围的课程传送和教学,这种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必须体现双向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网上学校是指将一所学校所具有的全部功能搬到网络上;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是指基于网络来进行群体或小组形式的学习,这种学习形式强调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支持学生同伴之间的交互活动。

小结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现代教学心理学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有效安排和组织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使之序列化、最优化、行为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制订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有助于课堂教学工作科学化,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有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有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目标、教与学的操作程序和策略。其发展趋势呈现三大特点:课堂教学设计理论的不断拓展和深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研究呈现多元化,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将进一步加强与科技的结合。

第二篇:课堂教学艺术概述

课堂教学艺术概述

一、生命化——课堂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传统教学过于注重学生认知的发展,书本独尊于教学生活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只注重认知结果的达成,学生则成了知识填鸭的对象,学生在教学中只是形式上的主体,而不是实质上的主体。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价值观等在书本知识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只能退居其次甚至无一席之地。

传统教学过于注重教师单方面的表演,学生培养偏于整齐划一;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师生关系二元对立;缺乏对教师本身生命价值的关注。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的不正常状况,而这种忽视了主体的生命存在与价值,背离我们的教学目的的教学形式却在课堂教学中或轻或重地存在并被应用,从而使师生双方都在缺乏情感体验、缺失人格、抹杀个性中不断地失去自我的存在感,试想:自我感觉皆已丧失,那么,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又从何谈起?如此循环,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可能会服务于社会与人类,倒有可能会让人类遭受生灵涂炭,这样的教学谈何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并试图建构新的视角的教学理论——生命化教学。

非生命化教学以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为终极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培养目标形同虚设,忽视了学生本体作为人的内在人格精神世界的完整性,使教学走入了迷途。

生命化教学所追求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发展和情感与兴趣得满足。对生命化得教学我们作如下界定:生命化教学是指在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得关注,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人格得以塑造,个性加以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它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不是只以“学生为中心”的单——方为其发展的过程,更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教与学的过程。它是在使学生具有正常的情感体验,具有真善美的价值人格、个性发展基础上给予教师一个职业生命的满足,使得师生双方生命都得以生成,得到完整的生活的教与学的过程。

(一)、教学的生命体验性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正因为如此,才弥足珍贵。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对生命都应珍惜。所以,课堂教学要把生活世界还给师生,把人格塑造、个性张扬回归于教学的本体,这是教学的根本所在;同时,教师作为课堂中人的主体之一,课堂教学也是其生命的一种经历,占用其成人之后三分之一以上的时空,其生命的意义及价值正是在此历程中显现并得以成就的。

生命个体作为独一无二得存在,它在社会存在中需要获得自我生命得确认感和生命力量自由绽放得愉悦感,这是作为生命个体所必需得生命体验感。体验是个体生命在生活世界中的存在前提,而体验性也正是在生命化教学中对于生命的个体(教师与学生)双方生命得以生成的前提。生命的本质在于通过对事物的体验而持久不断地生成。那么课堂教学也就是让作为课堂活动中的主体的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得以生成,这是知识的生成,情感的生成,价值观的生成以及职业生活的生成,也就是二者生命借助课堂教学中的一切媒介得以持久发展。所以,生命化教学的本质特征就是师生生命的体验性与生成性。

(二)、教学的交往互动性

交往是教学的本质属性。教学即交往,是交往双方在教学过程中所展开的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力量的相互关系。恩格斯指出:“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马克思将“人对人的作用”也称作“人们的交互作用”或“个人的相互作用”,即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过程中,交往包括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关系。我们通常所用的一系列表达教学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概念,诸如交谈、交流、交际、交换、竞争、冲突、对立 等,仅仅反映了教学交往中的某些方面或某种形式。教学中的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相互冲突、相互矛盾都是教学中人与人相互作用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人,不管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是自然力和社会力、体力和智力、物质力和精神力的有机统一体,这些力量的有机结合构成人自身的本质力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都是人自身本质力量的相互作用。在交往中展现和确证着自己的本质力量,并不断发展着自身的本质力量。教学交往的中介知识、能力、语言、活动等都凝结着人的本质力量,同时也是交往活动的产物。所以说,以此为中介的教学交往,其本身就直接取决于人的本质力量。交往双方具有怎样的本质力量,就会决定交往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交往活动的质量。

(三)、教学的生成发展性

生命化教学是一个不断自我出新、自我繁衍、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生命性的,体现出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种生命的意义预示着教学不是预设的、模式化的,作为一个生命体,教学是在一个时空中由教师与学生交互作用而生成的。这种生成性有三个基本要点:首先是教学生命产生存在的起点,即生成点。教学生命力的产生源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二者之间的矛盾统一构成教学的内在动力决这样一对矛盾就成为生成性教学的起点。其次是形成交往互动的过程。生命源于相互的作用,教学的生成性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运动中诞生,又在这种不断的运动中展示其生命力。生命力需要激活,教学生命力的激活在于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本质力量的相互作用,只有建构这样一种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生命才有其存在的空间,生成才成为可能。最后是以师生的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为终极目标。生成不是随意的、自发的,而是以师生的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为本位,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交往互动,师生双方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境界。

二、课堂教学艺术的概念

教学艺术是一个常常被赋予新的含义的命题,各个不同的阶段对其有不同的见解。什么是教学艺术、为什么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认识教学艺术的本质等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索。分析一个命题,常常要从它的本质入手。教学艺术的本质是指教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的艺术形式而独立存在的内在规律性或根本特点。对教学艺术的本质有以下不同的理解:

(1)技巧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教学的方法和技巧。(2)创造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与艺术家一样的创造。(3)审美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具有审美意义的教学。

(4)规律说。即把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的规律和途径看作教学艺术的本质。

(5)素养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教师的教学素养或个人才华。

(6)特征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教学活动的特征。(7)交流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师生间的精神交流。

(8)整体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教与学的统一整体,等等。关于教学艺术众多观点的潮涌,本身足以说明教学问题所引起的关注。而教学艺术又不同于其他艺术,“艺术”是受“教学”限制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从教学对象上看,教学艺术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艺术。教学艺术是人在人的身上显示出人的美的本质,对象的特殊性在于其具有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因而,教学艺术是人对人的艺术,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艺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称教师为人类灵瑰的工程师。

2。从教学实践的过程看,教学艺术是以人为对象,教学过程主要是人对人的作用过程。这不同于人对物的过程。“人——物”的过程主要是人利用物的特征,根据物的特性,对物进行的改造,并将自身的审美特性体现在物上。而“人——人”的艺术过程打破了支配与被支配,利用与被利用,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双方处在平等的关系上,艺术主体根据艺术对象的特点,从符合艺术对象的审美观出发,来激发出艺术对象的美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艺术是一种交往艺术。

在教学发展过程中,人们经常将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联系在一起,甚至将二者等同。而“艺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在拉丁文中,本义是指木工、铁工之类的专门技艺和技能。17世纪美学的艺术概念开始从技艺和技能概念中分离出来。18世纪后期,这种分离越加明显,关于艺术的词组去掉了表示性质的形容词性,以单数形式代替了总体复数形式,并最后压缩为现代英语中的art。到了现代,艺术的含义有两种:一种是指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另一种是指用“语言、线条、动作、色彩、音响等不同手段过程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作家、艺术家思想感情地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从此解释可以看出,教学具有艺术的内涵,艺术和技艺又有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技艺、技能的关系也可以如此理解。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二者的差异:教学技艺虽有“艺术”的成分,但艺术是“依附”在技巧、技能上的。而教学艺术,它不局限在教学技术、技巧的范畴中,它存在于教学的整个空间范围内,存在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而且,教学艺术的重心在艺术、审美方面,在这当中,功利的目的是“依附”在艺术上的。

综上所述,我们尝试着对教学艺术作出如下定义:教学艺术是下种特殊的实践艺术、过程艺术,从教学的角度对教学的艺术属性的理解及据此发展起来的艺术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形式等等。这一定义也许并不全面,简约地说,这定义包含了如下几个要点:

第一,教学艺术是“ 握上教掌的一个独特视角、独特方式。教学活动是人类复杂的哺育下一代的过程,只有从“高低远近各不同”的角度来看,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教学。教学艺术从美学的角度揭示了教学活动中特有的艺术属性。

第二,教学艺术是实践艺术和过程艺术的统一,学价值观与特定的教学操作方式的统一。

第三,教学艺术具备一般的艺术特点,如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

第四,教学艺术中,艺术掌握的是教学,艺术的前提是教学。教学是艺术的掌握对象,教学也是教学艺杏功能的边界限定,教学艺术包含在教学中,服务于教学。

三 课堂教学艺术的特征

教学艺术的特点是指教学艺术区别于教学技能、教学科学及其他艺术的特殊性质,是其本质在教学各个方面的表现。各学者对教学艺术特点的阐述各不相同。

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性。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有个别性、创造性和审美生的特征。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的生真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实践性、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

更有人划分的极为具体: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即兴性、娱乐性、个性化、创造性、审美性等七方面的特点。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性是人们普遍认可的,而实践性,笔者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形象性是教学艺术最基本的特点∶是指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就如艺术家在舞台上的表演一样,是一切外观行为的综合表演,即教师的衣着打扮、表情态度、身姿动作、实验操作、口语板书等等,并借助语言、表情、动作、直观事物、绘画及音响等手段,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形象的描绘,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优秀的教师总是将讲台当作舞台,把一节课组织得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感召力。如:特级教师斯霞在给一年级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这句话时,学生对“饱满”下词理解不深,老师多次启发后,学生不是回答“麦子长得很饱满”,就是说“豆子长得很饱满”。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突然走到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略挺一挺,头微微下扬,双目放光,走到教室中间,问学生:“老师的精神怎么样?”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老师精神很饱满。”她又说:“那让我看看你们的精神怎么样。”学生们一个个挺起小胸脯,坐得端端正正。她靠自己形象的表演,使学生不仅理解了“饱满”一词的含义,还懂得了它的引申义,更通过这种即兴表演,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热情,显示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将教学引人了艺术的境界。

教师的表演要以情动人。教师的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合理,并对讲授内容怀有深厚的感情,才可能“移情别恋”。但要注意表演必须适度,所谓“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要肥瘦适度。演员来到舞台上就是剧中人,而教师来到学校,整个人就属于学生,属于教学和教育事业。教师教学的形象性还要注意与学生密切配合,首先要被教育对象接受。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征,采取合适的表演方式,还要在课堂中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因为学生不仅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欣赏者,还是舞台剧的导演,要给学生较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表演中来,师生双方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共同出演精彩的剧目。

同教学的科学性相比,情感性是教学艺术的又一特点。科学的教学主要运用的是理性,而艺术教学则主要运用的是情感,以情感人。感情所沉淀的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直接影响着审美情感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我们又称其为审美性。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更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要求将科学美、思想美、行为美熔于一炉,师生双方都是教学美创造过程的参加者和感受者。讲一堂好课,无异于品一杯香茗,余香绕嘴,三日不散。听一堂好课,更是一种美的享受,一堂课往往使学生几年、几十年不能忘记,有时不仅影响着他们审美观念的形成,甚至对其品德的培养、未来人生的规划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教学的情感性和教育性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研究结论表明: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呈明显的正比例关系。师生感情越浓,学习成绩越佳。教师的爱体现在人格平等、以礼相待的交往中,以爱换爱,以情动人,使爱通向学生的心灵,才能使爱在教学效果中发挥最大的魅力。就学生来讲,情感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学习并不是孤立的认知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扮演重要的角色。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置学生于情感激发之中,使其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而优异的成绩又会成为一种催化剂,使学生热情饱满,情绪昂扬,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教学艺术的情感效果正是通过这种作用来体现的。

创造性是一切艺术的生命源泉,也是教学艺术的突出特点。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师必须有创造性。”毕加索所以被称为最伟大的艺术家,是由于他永远不宜重复别人,只是不断创造自己的艺术生命。“教书匠”和优秀教师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有无创造性。“踵长途,守陈规”,照搬教条,是绝对行不通的。教师的教学必须充满创造性,才能常具艺术魅力。

教学的创造性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备课钻研教材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意识、创新意识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研究性学习就包含了很多创造性。在备课选题时不妨多增加一些实际问题的内容。例如:在今天中国商品房极为普及的情况下,如何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作出贡献呢?如果学生来自同一社区,就更容易找到话题了。

其次是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在如何参加社区活动的研究性学习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继续讨论这一话题,气氛热烈而欢快。当一个小朋友提到在社区增加一个邮筒时,老师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当即决定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为什么增设一个。邮筒呢?增设邮筒的条件又是什么呢?”通过各式各样的讨论、实践,带领学生在教学中寻求新的突破。

最后是教学方案组织实施的创造性。本来可能只是一堂普普通通的讨论课,在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下,变成了实地的居民调查。有的孩子回家问了爸爸妈妈的意见,有的去采访了邮电局的所长、邮递员,最后形成了一篇《在××地增设邮筒的建议》的报告,送给了当地邮电所的所长。第二天一早,当孩子们上学的时候,看到穿着绿装的邮筒已经竖立在那里,心里的兴奋不言而喻。

实践性是被许多大教育家公认的教学艺术的特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指出:“实践教育学就是已经达到了熟练水平,并且提高到了艺术高度的知识的能力。”

首先,整个教学艺术过程都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学艺术是实践性非常鲜明的艺术,一切纸上谈兵与教学无缘。教师的备课、课堂组织必须是有的放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使教学艺术更符合教学规律,并尊重师生身心发展特点。

其次,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也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的。正如美国教育家哈里所说:“雕塑家们是在工作室里,演员们是在剧场中,舞蹈家是在芭蕾舞剧团里学习他们的艺术,艺术家们都是通过实践学习他们的艺术,而不是通过理论研究或掌握辅助技能来学习艺术的。教学工作室中的教师也应如此,他们应通过教学生和被教师教,来学会表现他们的艺术。”课堂才是教师真正的舞台,通过实践而有实际效能的,才称得上是技艺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实践性恰恰验证了我们关于教学艺术是实践艺术或过程艺术的基本观点。

四、课堂教学艺术的功能

对教学艺术功能的把握,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学艺术的功能。教学功能主要有陶冶功能、转化功能、谐悦功能和整体功能。

(一)、陶冶功能

“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好的教育就是要让人受到了教育却又没感受到这种被教育。由于教学艺术情理交织的特点和感染力很强的审美形式,使之形成鲜明的情景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全方位的潜在教育功能。这就是陶冶功能。一次终身难忘的谈话,包括教师本身的言行、装扮、气质等等都是对学生无言的熏染,同时又是有意识、不动声色地施加定向教育的结果。

(二)、转化功能

古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师傅如何领进来呢?我国教学论专家胡克英指出: “教学工作本质上是引导这两个‘转化’的工作;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的作用,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可谓一语中的。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把人类已经知道的科学真理转化为学生的真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正所谓“因材施教”。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他们培养成各种各样的人才,引导他们从今天的“我”走向理想的“我”。

(三)、谐悦功能

吉尔伯特在其《教学的艺术》一书中谈到了教学艺术的谐悦功能。他说:“如果我们不能获得一声发自内心的笑,那么这一天的教学就白费了。”还指出:“教学的最大乐趣,是来自你所说的都被听取了的时刻,而这些听众不是一个个令人生气的恭维者,却是那些由你激活了的,又反过来启蒙你的人。”

教学中的谐悦功能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可以缓解学习的紧张压力,调节单调重复的学习带来的生理疲劳,正是在这种张弛有序中,使得学生感觉到了“学而时习”的乐趣。

(四)、整体功能

教学艺术是一门相当综合的艺术,融合了多种艺术手段的表现形式,以太童的信息全方位地充斥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教学艺术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依靠其整体性来发挥巨大的教育作用。如师生知识结构的互补,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应,知识训练序列与学生思维认识能力一致等等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教学艺术的整体功能的全面发挥,构成了教学艺术的神奇的综合魅力。

第三篇: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概述

本讲概述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有效教学”的目标。然而,当前的英语教学文化缺失正确的语言教学观,取而代之的是若干错误的理念,把英语教学等同于教英语课本,把英语课等同于“将课文”,把一切语言训练最后都归结到题海和考试上,这些错误的教学思想必须得到纠正基础教育的外语教学才能追求教学效率。

本课程阐述了当前语言学界和语言教育界公认的合理教学理念,重点是学习“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如内容选择,和方案设计。教师在学习这些原则的同时学习如何描写“英语教学目标”,这是本课程中的核心内容。

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内容选择”的原则和“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在内容选择过程上,教师要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语言学家的眼光来看待给定的语言教学材料;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教师的难点是要以“语言教育家”的眼光来审视教学设计的三个环节,要把第一阶段的“内容选择”细化为“教学目标”中可进行操作的内容。这是整个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者是否能理解和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内容。

学习指导

学生必须重视学习行为是如何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教师如何知道学习者学会了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语法规则等等。

教师如何能看到学生“在真正”地学习,而不仅仅是在做“无效工作”?这种“学习在课堂里发生了吗?”的问题要常常

放在教师的心中,眼前,在设计课程时,教师必须反复拷问自己,凭什么说这样的教学就能导致学习者真正产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

内容选择、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目标三要素(内容,活动,评估)。

第一讲 原理与方法 >> 导学

本讲概述:

本讲将重点阐述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 1.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原理:

高效率的教学来自于对内容进行明确的结构化处理,明确的教学过程设计和清晰的评估标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在前提、过程和结果三方面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语言知识的教学要和语言技能的教学区别对待。

语言的思想内容可以通过①话语结构;②文化内涵;③语言功能;④语体特征来表达。

高效率的教学来自于“内容-活动-评估”三位一体的密切配合程度。配合程度高,教学效率就越高,反之则低。

学习者对学习目标越清楚,学习效率越高,因此,教学目标的描写要高度简约,甚至可以让学生看懂。

2.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内容结构化-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循环处理四个步骤的循环”。

学习目标:

修正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错误思想:(1)课堂教学等于教课本;(2)强行实施以教师为主的讲解;

(3)不顾实际的备课形式主义,譬如每一个教学内容上都挖空心思地套用“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

(4)把教学设计看成是“专家”提供的“灵丹妙药”,包治百病;

(5)轻视经验积累,频频更换教材,在教学上追风逐流;

(6)缺乏对“学生期望”的考虑;把教学作为教师要“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不是让学生展示的机会。

学会“内容结构化”的原则。

学会能用一句话说清楚“教学目标”,甚至可以让“学生看懂教学目标”。

第二讲 案例分析 >> 导学

本讲概述:

本讲将重点通过案例“He was my father”来阐述如何将教学内容结构化处理。1.语言思想内容:体现在话语结构上和句法功能上; 2.语言知识:描写人物的词汇和句型; 3.语言技能:师生互动,讨论,口语练习;

4.评估:师生互动,纠错,游戏纠错,语法练习纠错。

学习目标:

学会亲手分析教学内容,实施“内容结构化”的教学分析。

学会亲手分析教学目标,能够根据“内容结构化”的结果用一句话说清楚“教学目标”。

能够使用教师提供的素材来运用课程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出一堂教学。

第四篇:设计管理概述

关于项目开发的设计管理:

一、项目开发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总体设计是否成功?项目开发产品设计是否上乘?总体进度

控制是否成功?总体造价控制是否经济合理?各部门的工作是否得到有力的技术支撑?均同项目的设计直接相关和密切相关,因此设计管理在项目开发管理中占有龙头地位和起着关键性作用,项目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的设计管理。

二、项目设计管理在项目开发各阶段的作用及工作内容

1、项目拿地阶段

地产公司称为拓展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对公司的拓展部门进行专业技

术支撑,对意向用地的规划条件、区位、市政、自然等用地条件进行设计专业的分析,分析用地进行产品设计的可行性、是否有硬伤等,此阶段一般进行强排,会同拓展部、销售部、财务部、造价部等进行综合分析,为公司拿地提供支撑、进行机会的甄别。

此阶段工作可委托设计单位或咨询单位进行也可由设计部专业人员

进行,成果深度满足规划设计条件及营销定位要求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专业的总图布置与分析;为其它部门的分析提供前置条件;最终汇总为公司的决策提供参考。

2、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阶段

在拿地前的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目的是通过概念性方案设计向政府推销开发的构想,打动政府为在土地竞标中胜出和向政府争取相对优惠的开发条件。此阶段设计重在得到政府的认同,为成功拿地提供支撑,因此要求充分思考能给政府带来什么、能给当地的城市格局及风貌带来什么、能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什么以及自身运营项目的丰富的经验和成功案例。此阶段设计深度比较粗,但设计成果一定要充分有想法要要亮点有全局观,一般此阶段一般直接委托相对熟悉的有实力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周期比较短、设计质量要求很高、设计费用的浮动区间比较大。

拿地后的概念性方案设计,是主要是为开发商产品开发服务,也是为进步向政府咨询意见,以便建筑方案设计能通过政府的审批。此阶段设计的前置条件为用地规划条件、产品策划及定位书以及有关国家和地方的规范规程等。因为此阶段决定了项目开发整体的走向,因此显得非常重要,期间可能邀请有实力的咨询公司进行咨询规避开发商对市场对产品的局限性,大型项目一般会邀请3家左右的设计单位进行概念性方案设计,开发商进行比选甄别或综合汇总,使开发设计思路明朗,最后委托其中的一家进行方案设计。计费方式一般第一名在邀请招标文件中约定设计费其它单位明确达到深度的成本补偿标准。

3、方案设计阶段

一般会采用概念性方案单位中的一家进行方案设计,此阶段主要作用是将概念性方案落地进行细化优化,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同时做文本做方案上会,取得规划方案批准意见书。

此阶段的工作深度为基本同建设部要求的方案设计深度,方案直接落实了开发商用地开发的总体构想(总平)、产品组成及产品的平立剖设计、景观总体构想、物业管理总体构想等,核心目标基于专业的设计达到用地价值的最大化、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能有效通过市场的产品,各地产公司的操盘方式不一样盈利模式不一样具有较大的差异。

1-3阶段项目开发最有关键的阶段,直接决定了项目开发的走向和成败。

4、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

当方案确定后有很多并行性的设计管理工作同时进行,包括景观的设计工作、展示系统的设计工作(样板间示范区售楼部)、地勘及基坑支护的设计工作、建筑施工图的设计工作等。并配合开发完成地勘的审查、深基坑的专家论证、规划报建、施工图审查节能备案以及消防人防园林等方面的专项审查工作。

概括的讲此阶段一方面需完成图纸的设计工作也同时配合其它部门完成有关的审批工作,取得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此阶段涉及到很多单位的选择,根据情况有议标、招标、直接委托,根据开发企业资源情况而定。

5、后期服务阶段

此阶段主要完成一些深化工作和协调设计单位处理现场问题,主要有门窗幕墙的深化、立面分色及材料定板、电梯扶梯的深化等,主要对销售系统、工程系统、开发系统进行技术支持。直至竣工备案交付业主使用。

第五篇:排版设计概述

版式设计概述

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家必须具备艺术修养和技术知识。

1.1 版式设计的定义

版式-指书刊等的版面格式

版面-(报刊、书籍的一)整页

所谓版式设计,就是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

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觉传送方式。

传达信息,同时,也产生感官上的美感。

版式设计的范围,涉及到报纸、刊物、书籍(画册)、产品样本、挂历、招贴画、唱片封套和网页页面等平面设计各个领域。

1.2 版式设计的原则

让观看者在享受美感的同时,接受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1、主题鲜明突出

版式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版面产生清晰的条理性,用悦目的组织来更好地突出主题,达到最佳诉求效果。

按照主从关系的顺序,使放大的主体形象视觉中心,以此表达主题思想。

将文案中的多种信息作整体编排设计,有助于主体形象的建立。

在主体形象四周增加空白量,使被强调的主体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2、形式与内容统一

版式设计的前提-版式所追求的完美形式必须符合主题的思想内容。

通过完美、新颖的形式,来表达主题。

没有文字的版面,最难设计。

3、强化整体布局

强化整体布局-将版面的各种编排要素在编排结构及色彩上作整体设计。

加强整体的结构组织和方向视觉秩序。如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斜向结构、曲线结构。

加强文案的集合性。将文案中的多种信息合成块状,使版面具有条理性。

加强展开页的整体性,无论是产品目录的展开嶡版,还是跨页版,均为同一视线下展示,因此,加强整体性可获得更良好的视觉效果。版式的基本类型

骨格型、满版型、上下分割型、左右分割型、中轴型、曲线型、倾斜型、对称型、重心型、三角型、并置型、自由型和四角型等13种。

2.1 骨格型

规范的、理性的分割方法。

常见的骨格有-竖向通栏、双栏、三栏和四栏等。一般以竖向分栏为多。

图片和文字的编排上,严格按照骨格比例进行编排配置,给人以严谨、和谐、理性的美。

骨格经过相互混合后的版式,既理性有条理,又活泼而具有弹性。

2.2 满版型

版面以图像充满整版,主要以图像为诉示,视觉传达直观而强烈。文字配置压置在上下、左右或中部(边部和中心)的图像上。

满版型,给人大方、舒展的感觉。是商品广告常用的形式。

2.3 上下分割型

整个版面分成上下两部分,在上半部或下半部配置图片(可以是单幅或多幅),另一部分则配置文字。

图片部分感性而有活力,而文字则理性而静止。2.4 左右分割型

整个版面分割为左右两部分,分别配置文字和图片。

左右两部分形成强弱对比时,造成视觉心理的不平衡。这仅是视觉习惯(左右对称)上的问题,不如上下分割型的视觉流程自然。

如果将分割线虚化处理,或用文字左右重复穿插,左右图与文会变得自然和谐。

2.5 中轴型

将图形作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排列,文字配置在上下或左右。

水平排列的版面,给人稳定、安静、平和与含蓄之感。

垂直排列的版面,给人强烈的动感。

2.6 曲线型

图片和文字,排列成曲线,产生韵律与节奏的感觉。

2.7 倾斜型

版面主体形象或多幅图像作倾斜编排,造成版面强烈的动感和不稳定因素,引人注目。

2.8 对称型

对称的版式,给人稳定、理性、理性的感受。

对称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一般多采用相对对称手法,以避免过于严谨。

对称一般以左右对称居多。

2.9 重心型

重心型版式产生视觉焦点,使其更加突出。

有三种亚型

直接以独立而轮廓分明的形象占据版面中心。

向心-视觉元素向版面中心聚拢的运动。

离心-犹如石子投入水中,产生一圈一圈向外扩散的弧线的运动。

2.10 三角型

在圆形、矩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中,正三角形(金字塔形)最具有安全稳定因素。

2.11 并置型

将相同或不同的图片作大小相同而位置不同的重复排列。

并置构成的版面有比较、解说的意味,给予原本复杂喧闹的版面以秩序、安静、调和与节奏感。

2.12 自由型

无规律的、随意的编排构成。

有活泼、轻快的感觉。

2.13 四角型

版面四角以及连接四角的对角线结构上编排图形。

给人严谨、规范的感觉。

3版式设计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确定主题(需要传达的信息)。

第二步:寻找、收集用于表达信息的素材-含文字、图形图像。

文字表达信息最直接、有效,应该简洁、贴切。

应该根据具体需要确定视觉元素的数量和色彩(黑白、彩色-色系)。

第三步:确定版面视觉元素的布局(类型)。

第四步:使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制作。

下载课堂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教学设计概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概述

    本课程是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的课程。主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教师教育教学的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使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了解和掌握现代......

    展示设计概述

    展示设计概述 一、展示设计的含义 展示,英文“display”,它源于拉丁语的名词diplico和动词diplicare,表示展现之类的状态行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展示活动,......

    《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现代教育评价》课程是河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师)的公共考试课程,是为培养和检查考生的教育评价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而设立的一门......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

    浅谈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课堂教学设计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使师生之间达到“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效果,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从学生学习的实际现状出发,以......

    浅谈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

    课堂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

    课堂教学设计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鄄城十二中(李英民) 2014-8-6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教学的状况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品位。因此,对学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