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设计概述

时间:2019-05-13 00:0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教学设计概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教学设计概述》。

第一篇:历史教学设计概述

《历史教学设计概述》学习总结

在实施历史新课程的今天,课堂教学设计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已成为大家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本课程力求从教师的教学实际出发,从教学案例入手,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我通过这次学习收获不少,使我的历史教学有了可以借鉴的地方。作为“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近日的学习心得,谈一谈收获。

一、教学设计应具备新的教学观念

1.要树立让学生乐学的观念。乐学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靠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这些设计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设计,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尤其应该特别重视历史主题活动课的设计。

2.要树立全面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理念。历史教学的设计要在提高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上下苦工夫。

3.要树立“教是为了不教”,指导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究问题的观念。

4.要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二、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重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三维目标,即学生的能力、技能和情感态度通过组织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探究活动中去生成,这样,活动集中,重点突出,实效性也更强。

2、应该围绕主题,精选材料,提出恰当的问题。反对材料灌输,不要设计低水平的问题和过于艰深的问题。

3、新课学习设计要体现逻辑与结构,层层深入,逐步进入核心,最后达到高潮。

总之,为了达到历史课程的教学目的,科学合理的历史课程设计,必须着眼科学性,立足时代性,注重适应性,努力使三者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现代社会培养出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历史、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篇:教学设计概述

本课程是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的课程。主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教师教育教学的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使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学习目标:

(1)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设备特性及应用,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网络教学的特性和应用。(3)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

(4)初步掌握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目标分析和确定、教学策略指定、教学媒体选择和利用、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基本方法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应用)(5)掌握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原则和步骤(初步应用)(6)理解对“双主”ID的理论基础及模式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述(理解)

教学设计概述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系统设计(通常也称教学设计)从其学科形成的历史来看,是在综合多种理论的基础上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因此相关理论的每一次发展都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人们在对教学设计概念的界定上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分析比较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几个教学设计定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教学设计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

这种观点把教学设计看做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划或计划的过程,如:“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教学系统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二>.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

美国著名设计专家梅瑞尔(M.David Meriil)在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监视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梅瑞尔,1996)。梅瑞尔的教学设计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加涅的影响,但他强调教学设计应侧重于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以创设一种高效率的、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教学。这里所谓的经验,从梅瑞尔对教学设计定义进一步的分析中,可以推知主要是指学习策略,涉及如何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帮助他们复诵、编码和处理信息,监控学生的学业行为,提供学习活动的反馈等。

<三>.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

帕顿(Patten,J.V)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提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成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帕顿,1989)。这一定义将教学设计纳入了设计科学的子范畴,强调教学设计应把学与教的原理用于计划或规划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关于教学设计含义的第一种观点强调教学设计的系统特征,突出循序渐进、合理有序的操作步骤;第二种观点更多的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思想,强调教学设计应侧重于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第三种观点是从设计科学的角度,突出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设计本质。以上定义放映了人们对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我们认为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教学系统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1.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资源、方法、活动等。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习者达到预期的目标。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方法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形成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与学系统。它们可以是直接使用于教学过程,完成一定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如印刷教材、声像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测试题和教师用书等);也可以是对一门课的大纲与实施方案或是对一个单元、一节课教学计划的详细说明.<返回>

二、教学设计的系统观

系统论认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是有机整体,它们自成系统,又互为系统。任何一个系统和周围的环境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而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可以看作子系统,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具有相对性。任一系统都是在和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中变化、发展,所以保持动态稳定性和开放系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要么是一个系统,要么是一个系统的要素。教育技术学者人们在长期探索中确定了以系统论思想和方法作为教学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把教学作为系统来研究和用系统方法来设计教学。

(一)把教学作为系统来研究

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如学校是一个教育系统,当它处于社会环境之中时,又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会向学校教育提出所需人才的要求,提供教育资源(如教职员、教材、设备、设施等),输送学生等,而学校系统则通过各类教育工作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系统是通过人才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或社会进步是否提出新要求的反馈信息来进行调整,以保持在社会系统中的动态稳定。

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它可以是指学校的全部教学工作,也可以是一门课程、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或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实施的、有控制的教学信息传递过程。教学系统包含了教师、学生(均为人员要素)、教材(教学信息要素)和教学媒体(物质要素)等四个最基本的构成性要素,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并组成系统的空间结构。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又构成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复杂的运行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过程。教学系统的功能就是通过教学过程运行的结果来体现的。

著名教育技术专家B.H.Banathy认为,教学系统是分层次的系统复合体,这些不同的层次都与教学系统设计有关。

一般地,教学系统可以区分为以下由高到低的4个层次.1、机构层次的系统:系统的输入是社会需要,可作为教育的财政资源及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系统的输出是教育目标、组织计划和财政预算等。

2、管理层次的系统:主要是执行机构层次作出的决定并安排机构层次的资源,系统的输入是上一层次的输出,系统的输出是课程设置计划、教学资源和评价指标体系。

3、教学层次的系统:系统的输入是上一层次的输出(课程设置计划、各种资源和评价体系),系统的输出是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活动和教学系统。

4、学习层次的系统:系统的输入是上一层次的输出和各种学习资源,系统的输出是学生通过各门功课考核、获得分数、达到目标、取得文凭和证书等。

以上四个层次是在教学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不同层次的子系统,这样的分层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将要设计的系统,把它看成是一个分层次的立体的系统,从而构成教育系统复合体,而不仅仅停留在把教学系统分析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要素的认识水平。(二)把握好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

“确定将要设计的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有助于我们设计教学系统时对所要设计的系统有一个更明确的定位。这实质上与人们理解教育的方式也是一致的,若从管理的角度看教学系统,我们也应该对教学系统从四个层次全面考虑,但由于立足点是管理层次,这时管理层次是系统的基本层次;依此类推,若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学系统则应以教学层次作为系统的基本层次;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系统则应以学习层次作为系统的基本层次;以不同的系统层次作为基本层次就是对所设计的教学系统给以不同的定位。

按照这种观点考虑,目前的教学系统设计实质上都是以教学层次作为基本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这时系统的基本变量如下:

目的:对学生进行以教为主的教学,使其认知能力、行为和情感发生积极的变化; 关键实体:学习者特征和学习内容; 基本决策者:教学系统管理者和教师

系统的输入:管理层次的输出,即课程设置计划、各种教学资源和对教学的评价标准; 系统的输出: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活动和教学系统。

由以上变量可以看到,这正是我们目前所理解的教学系统设计,设计的结果是能实现一定功能的教学系统,以对学生实施有组织的教学。这时,机构层次和管理层次都是教学系统运行条件的提供者,但是,学习层次系统的基本决策者不是学习者本人,而是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显然这样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却成为一个难题。有鉴于此,Banathy认为,若承认学习者的个别差异并认为学习者有能力在学习中自己作出决定,那么,设计教学系统时就应该以学习层次作为系统的基本层次。这时教学系统的各个变量如下: 教学系统的各个变量: 目的:对学生进行以学为主的教学,使其认知能力、行为和情感发生积极的变化; 关键实体: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和学习资源; 基本决策者:教学系统管理者和教师

系统的输入:其他层次的输出,关于学习进程和要求的信息,各种学习资源; 系统的输出:以学为主的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活动及教学系统。

这样一来,前面的三个层次对学习者来说都是开放的,它们都为学习系统层次提供运行的环境和条件。与以教学层次为基本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相比,其区别在于系统的功能不同,前者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教,而后者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另外,系统对学习者的开放程度不同,后者比前者更开放些,因为后者决策直接面向学习者;还有前者较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后者则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鉴于上述认识,Banathy认为应该以学习层次作为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层次,这种定位最有利于学习者学习,而且这时系统的直接输出是比较理想的教学结果。不过,甚至他本人也认为以哪个系统层次作为基本层次去设计教学系统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学传统有很大关系。我们认为,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以教学层次为基本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习层次为基本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这样两种设计定位并存的状况。前一种定位与我国目前有组织的大班级课堂教学系统设计相一致,而后者将会在目前蓬勃发展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和学校中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以预见,后者将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有较大发展。在教育软件开发中情况也一样,目前很多有远见的教育软件公司已经开始把面向学校教学用的软件和面向家庭学生自主学习用的软件同时作为开发教育软件的两种不同定位。因为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以两种不同的定位设计教学系统时,系统的基本变量是有很大差异的。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侧重点的不同,在实践中不要摇摆于两者之间,否则,结果将适得其反,使每一层次系统的功能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当然,还可以用其他层次(如机构层次、管理层次)作为基本层次进行教学系统设计,但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中还没有人去从事这样的尝试。

(三)在教学系统设计中应考虑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因为在教学系统之外还存在着广泛的社会系统,这是教学系统赖以存在的条件,它构成了教学系统的环境。实际上这也是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本身的不完善,我们更多地注意了对教学系统内部的建构,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教学系统的开放性、忽视了教学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

很显然,社会是一个大系统,教学系统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而社会大系统中许多其它的子系统都与教育有关,它们具有提供学习资源的潜在可能性,即在这些子系统之中有各种资源、机会、设施等可以被运用于教学系统之中。因此,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将教学系统(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系统)与具有提供学习资源的潜在可能性的社会系统联系起来。

可见,教学系统复合体之外还有一个与教学系统设计有关系的更广泛的社会大系统(如图1-1),它们是建构教学系统时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我们知道,教育并不仅仅限于学校教育,在学校之外还存在各种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机会与学习资源(而我们在设计教学系统时,常常把这些学习机会、学习资源与学校教育割裂开来)。

第三篇:西藏历史概述

西藏历史概述

来源: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居住在这里的藏族先民就与生活在中原的汉族有着联系。以后,经过漫长的岁月,西藏高原上分散的众多部落逐渐统一,成为现在的藏族。

吐蕃王朝 公元七世纪初,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朝(618-907年)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结束了中原地区三百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十余个部落和部族,在西藏高原实现统一,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逻娑(今拉萨)。松赞干布在位期间,锐意修好唐廷,吸取唐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政治文化 成果。他曾两次派遣大臣赴唐廷求婚,于公元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还从唐朝引入造酒、碾磨、纸墨等生产技术,遣贵族子弟到长安(今西安)学习诗书,聘汉族文人入蕃代典表疏,与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保持了极为友好的关系。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 王”,后又晋封为“宾王”。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与唐朝二百余年频繁往来的“甥舅亲谊”。

公元710年,唐金城公主携带绣花锦缎数万匹,工技书箱多种和一应使用器物入蕃,嫁吐 蕃王赤德祖赞。金城公主入蕃后曾资助于田(今新疆境内)等地佛教僧人入蕃建 寺译经,并向唐朝求得《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典籍。公元821年,吐蕃王赤热巴巾三次派员到长安请求会盟。唐穆宗命宰相等官员与吐蕃会盟官员在长安西郊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次年,唐朝派刘元鼎等人 到吐蕃寻盟,与吐蕃僧相钵阐布和大相尚绮心儿等人结盟于拉萨东郊。此次会盟 时在唐长庆元年(822年)和二年(823年),史称“长庆会盟”。会盟双方重申 了历史上“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商议今后“社稷如一”。记载这次会盟内 容的石刻“唐蕃会盟碑”共有三块,其中一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

西藏地区的分裂割据

公元842年,吐蕃王朝因王室内讧和部族之间、边将之间的混战而分裂瓦解,出现众多互不统属的地方势力。它们各占一方,互相征伐,战争连绵持续了四百余年。十三世纪中叶西藏统一于中国 十三世纪初,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在中国北部 建立蒙古汗国。1247年,萨迦派高僧班智达·贡嘎坚赞同蒙古汗国皇子阔端在 凉州(今甘肃武威)议定了西藏诸部归顺蒙古汗国和接受所规定的地方行政制度 的内容;萨迦地方政权建立。1271年,蒙古汗政权定国号为元,并于1279年统 一全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西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 个行政区域。1260年,元朝皇帝忽必烈(1215-1294年)即蒙古汗王位后,封贡嘎坚赞的侄子、萨迦派法王八思巴为国师。1264年,忽必烈设释教总制院,命八思巴以国师身份兼领院事。在总制院(后改宣政院)下,设有“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负责处理和管辖现今西藏大部分地区的军政事务。宣慰使司下面辖有管理民政的万户府、千户所。1265年,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帝师,并通过八思巴举荐,任命了总管西藏事务的行政长官和13个万户府的万户长。1268年、1287年和1334年,元朝中央曾三次派官员在西藏清查户口,还在西藏地区设立了15个驿站,联成通往大都(今北京)的交通线,推行并确立了西藏地方的“乌拉”(意为徭役、差役)制度。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自十三世纪中叶西藏地区正式归入元朝版图后,中国虽然经历了几代王朝的兴替,多次更换中央政权,但西藏一直处于中央政? 府的管辖之下。十四世纪中叶,萨迦地方政权逐渐衰落。

1354年,以降曲坚赞为首的帕竹噶举派成为西藏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帕竹地方政权。在西藏帕竹时期,元中央政府承认了这一事实,封降曲坚赞为大司徒。1368年明朝建立后,采取了普遍封赐的政策,对具有政治实力的地方诸教派首领均赐加以“王”、“法王”、“灌顶国师”等名号;王位的继承必须经皇帝批准,遣使册封。这时,**喇嘛和**喇嘛两大**系统所属的格鲁派兴起,三世**喇嘛索南嘉措向明廷入贡,获得明朝中央封赐的“朵儿只唱”名号。明朝中央对西藏地方的治理,沿袭了元朝的办法,先后设置乌思藏、朵甘两个 “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分别管理前后藏、昌都和阿里地区的军政事务。其间,帕竹地方政权在西藏部分地区建立了宗本制度,所任各宗的行政首脑,明朝皆授以官职,使其既为宗本(相当于县长)又为中央命官。

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对西藏的治理更加严密,使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 权管辖的施政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清顺治皇帝数次邀请五世**进京,1652年,五世**进京入见。1653年,顺治皇帝颁赐金册、金印,敕封五世**,正式确定了**喇嘛的封号。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罗桑益西为“**额尔德尼”,正式确定了**喇嘛的名号。自此,**喇嘛在拉萨统治西藏的大部分地区,**额尔德尼在日喀则统治西藏的另一部分地区。

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监督西藏地方行政;西藏与四川、云南、青海的区界,就是于此时派员正式勘定的。1721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建立噶伦制度;1750年,再次调整管理西藏的行政体制,废除郡王制度,建立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规定了驻藏大臣与**喇嘛共同掌握西藏事务的体制。1793年,清朝政府就驻藏大臣的职权、**与**及其他大**转世、边界军事防务、对外交涉、财政税收、货币铸造与管理,以及寺院的供养和管理等,颁 布了著名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共二十九条。此后一百余年,二十九条章 程确定的基本原则一直是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的规范。

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建立了合汉、满、蒙、回、藏等民族为一体 的共和国——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一如元、明、清三朝,实行对西藏地方的治 理。1912年中央政府设蒙藏事务局(1914年改称蒙藏院),主管西藏地方事务,并任命了中央驻藏办事长官。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1929年设立蒙藏 委员会,主管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事宜。1940年,国民政府在拉 萨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作为中央政府在西藏的常设机构。西藏地方政 府多次选派官员参加国民代表大会。中华民国期间,外患不已,内乱频仍,中央政府孱弱,而**喇嘛、**额尔德尼继续接受中央政府册封,获得在西藏地方的政治、宗教上的合法地位。现在的十四世**喇嘛拉木登珠的任职,就是经由国民政府主席颁令批准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针。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十七条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一方面,中央政府要求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巩固国防,坚决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地区一切涉外事务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藏军逐步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另一方面,中央人民政府对西藏现行制度及**喇嘛的固有地位及职权不予变更;尊重西藏人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护,西藏的社会改革,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解决,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喇嘛和**额尔德尼分别致电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表示拥护“十七条协议”,决心维护祖国主权的统 一;西藏各阶层僧俗人士和各地藏族领袖也表示坚决支持。从此,西藏历史翻 开了新的一页。

1954年,**喇嘛、**额尔德尼联袂赴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喇嘛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额尔德尼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喇嘛就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 会主任委员。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多数噶伦和上层反动集团全面发动了旨在分裂祖国、维护封建农奴制、反对民主改革的武装叛乱。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西藏的人民解放军坚决平息了叛乱。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于同年3月28日发布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与此同时,中央人民政府顺应西藏人民的意愿,在西藏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解放,不再被作为农奴主的个人财产加以买卖、转让、交换、抵债,不再被农奴主强迫劳动,从此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为新社会的主人。又经过几年的稳定发展,1965年9月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区。

第四篇:《情感概述》教学设计

《情感概述》教学设计

田甜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情感的涵义;

2、明确情感的功能;

3、掌握情感的分类。

二、教学重点

1、情感的分类;

2、情感的功能。

三、教学难点:

学生自身情感的调节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体验法。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热身,引出课题

活动:边唱边跳 《幸福拍手歌》

(二)交流启发,理解课题

问题探讨:

1.什么是情感?

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三)身临其境,深发感悟

1.活动:你演我猜(愉快、惊奇、悲哀、厌恶、愤怒、恐惧、绝望、担忧)

问题启发 :“从这个小游戏中,你发现情感有什么作用啊?”

2、解析情感的功能

(1)调节行动

情感对行为起发起和维持的作用。

(2)信号交际

情感的信号交际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面部、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肢体表情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

言语表情是指情感发生时个体在语言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特征。

(四)联系生活,明确分类

1、联系生活实例,理解分类含义

A情感的分类

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人们在生活中的狂喜、狂怒、深重的悲痛和异常的恐惧等都是激情的表现。和心境相比,激情在强度上更大,但维持的时间一般较短暂。

心境

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生活中我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指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件喜事让我们很长时间保持着愉快的心情;但有时候一件不如意的事也会让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忧心忡忡,情绪低落。这些都是心境的表现。

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如在日常生活中突然遇到火灾、地震,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中突然遇到恶劣天气,旅途中突然遭到歹徒的抢劫等,无论天灾还是人祸,这些突发事件常常使人们心理上高度警醒和紧张,并产生相应的反应,这都是应激的表现。

2、随堂小测试,检验学习效果

下列情况属于情感分类中的哪一种?

(1)人逢喜事精神爽

(2)范进听到自己金榜提名后,狂喜之下手舞足蹈,疯疯癫癫。

(3)《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认了哥哥之后,满大街地逢人就说,异常开心。

(4)居里夫妇经过数次实验终于发现了镭元素,他们感觉非常欣慰。

(5)旅途中突然遭到歹徒的抢劫,江叶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6)刚到这个学校的两个星期,晓晴感觉诸多不适应,看什么都不顺眼,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

(7)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中突然遇到恶劣天气,不如如何是好。

(五)如何做“情感的主人”

1、“踢猫效应”

2、心理测试

3、情感调节方法

(六)共同总结,理清脉络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一、情感的涵义

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二、情感的功能

(一)调节行动

(二)信号交际

三、情感的分类

(一)情绪的分类

心境、激情、应激

第五篇:细胞概述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一 细胞概述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年级:高二年级 教材分析

《细胞概述》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细胞学说、细胞的大小和数目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三部分内容。本节课是学习本章细胞的结构的重要基础。

在学习了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的基础上,本节课实际上是知识的衔接和延伸,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细胞中其他重要结构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有较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分子组成,在初中也接触过细胞概述的部分内容。

但是学生对细胞概述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完善,独立思考的科学思维能力尚未成熟,真正理解与内化相关知识还有困难。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顺应与同化知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和主要内容。

2.了解细胞的大小和数目,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利用课内外的信息,学会鉴别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通过观察细胞的相关图片和数据,发展自主分析和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进一步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养成正确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初步形成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细胞学说的内容 【教学难点】“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活动

五、教法学法

【教法】支架式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讲述:同学们,通过初中和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依据各自的特性有序地组织起来构成细胞。

提问:同学们也对洋葱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等都有所了解,那么同学们知道“细胞”一词是由谁提出的吗? 【学生活动】 预设:不知。【教师活动】

过渡:我们学习了今天的“细胞概述”就知道了。【教师活动】

讲述:那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内容:细胞学说。顾名思义,细胞学说即对细胞进行有关阐述的理论。

讲述:老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21-22的内容来寻找它的建立过程。半分钟后老师请同学回答。

【学生活动】

认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预设:胡克发现细胞;施莱登提出所有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施万提出所有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菲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于已经存在的活细胞。【教师活动】

评价:阅读仔细。需要注意的是胡克看到的实际上是死细胞。展示PPT 讲述:以上几位科学家的研究加上其他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共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提问:已经学习完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和它的内容,带给同学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学生活动】

回顾建立过程,思考后回答问题。

预设: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和开拓的过程。需要时间。值得学习。【教师活动】

评价:讲得很对。还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从胡克的显微镜到光学显微镜再到电镜。【教师活动】

讲述:细胞学说的建立无疑很伟大,它的意义在于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

提问:对于这么伟大的理论,同学们可曾对它的内容提出质疑呢? 【学生活动】 预设:无。【教师活动】

讲述、总结:实际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的发展,人们发现细胞学说也有漏洞,典例就是病毒它是没有细胞结构的,这一点希望同学们注意,自然,细胞学说在现代也得到了纠正,这也说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还在不断被修正和发展。【教师活动】

过渡:学习完细胞学说,继续来了解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提问: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最小和最大的细胞是什么吗? 【学生活动】

预设:支原体;鸵鸟的蛋。【教师活动】

讲述:一般来说,细胞的大小以微米来计算。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细胞的体积为什么这么小呢? 【学生活动】 预设:不知。【教师活动】

讲述:带着这个问题来进入书本23页的活动,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简单地进行一次,同学们直接看方法步骤里的表格,进行计算,并对得到的结果对应老师刚刚的问题进行思考。两人以小组单位进行答案校对和讨论,可以结合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一分钟后老师请同学来回答。【学生活动】

计算表格数据,小组讨论学习。

预设:细胞体积越小,体表相对面积(表面积/体积)就越大,越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的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教师活动】

评价:对。还因为受细胞核控制范围的制约。过渡:除了大小,同学们还知道有细胞结构生物由多少细胞组成的呢?一只大象的体积和一只老鼠的体积完全不一样,数目是一样多吗?生物体体积的增大是因为细胞体积的增大吗? 【学生活动】

回顾知识,回答问题。

预设:是因为细胞数目的增加。【教师活动】

评价:对。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展示细胞图片。

过渡:同学们是否发现细胞长得都不一样呢? 【学生活动】 预设:是的。【教师活动】

小结:这说明细胞有着种类之分。

讲述:根据细胞结构中是否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各种细菌)和真核细胞(植物、动物和真菌)。将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细胞核被认为是最大的细胞器。

总结:我们学习的细胞概述包括细胞学说,细胞大小、数目和种类,接着我们将实际去观察各种细胞。

【教师活动】介绍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的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进行试验,记录结果,分析交流。

七、板书设计

下载历史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教学设计概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概述[推荐5篇]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特殊认识活动,为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概述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概述 吴波(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历史教研员) 李亚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历史教师)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通过国外学者关于教学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设......

    交谈概述教学设计

    交谈概述教学设计 儋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麦裕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中交谈的原则。做到真诚坦率地交谈,相互尊重地交谈; 2、通过课堂情境练习,让......

    《POWERPOINT 概述》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2. 现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自信,初初入门就以为自己是大师。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欠缺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讲,才能较好的控制课堂教学。 二、教......

    历史教学设计 (精选)

    七年历史(下)第5课 和同为一家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⑴了解和掌握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历史史实。 ⑵了解和掌握唐朝册封回纥、粟末靺鞨、......

    历史教学设计

    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整体感知 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认识到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帝国主义、......

    历史教学设计

    《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王春艳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陈桥驿兵变及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作用和......

    历史教学设计

    以学生的学习问题为教学的出发点,以学生的学习问题为教学的归宿,真正实现了以学习和学习者为中心。理想的教学设计是:学生活动为主导,教师为学生活动提供策略支持。这种设计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