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概述

时间:2019-05-12 21:5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概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概述》。

第一篇:教学设计概述

本课程是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的课程。主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教师教育教学的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使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学习目标:

(1)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设备特性及应用,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网络教学的特性和应用。(3)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

(4)初步掌握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目标分析和确定、教学策略指定、教学媒体选择和利用、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基本方法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应用)(5)掌握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原则和步骤(初步应用)(6)理解对“双主”ID的理论基础及模式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述(理解)

教学设计概述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系统设计(通常也称教学设计)从其学科形成的历史来看,是在综合多种理论的基础上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因此相关理论的每一次发展都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人们在对教学设计概念的界定上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分析比较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几个教学设计定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教学设计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

这种观点把教学设计看做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划或计划的过程,如:“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教学系统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二>.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

美国著名设计专家梅瑞尔(M.David Meriil)在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监视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梅瑞尔,1996)。梅瑞尔的教学设计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加涅的影响,但他强调教学设计应侧重于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以创设一种高效率的、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教学。这里所谓的经验,从梅瑞尔对教学设计定义进一步的分析中,可以推知主要是指学习策略,涉及如何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帮助他们复诵、编码和处理信息,监控学生的学业行为,提供学习活动的反馈等。

<三>.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

帕顿(Patten,J.V)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提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成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帕顿,1989)。这一定义将教学设计纳入了设计科学的子范畴,强调教学设计应把学与教的原理用于计划或规划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关于教学设计含义的第一种观点强调教学设计的系统特征,突出循序渐进、合理有序的操作步骤;第二种观点更多的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思想,强调教学设计应侧重于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第三种观点是从设计科学的角度,突出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设计本质。以上定义放映了人们对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我们认为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教学系统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1.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资源、方法、活动等。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习者达到预期的目标。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方法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形成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与学系统。它们可以是直接使用于教学过程,完成一定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如印刷教材、声像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测试题和教师用书等);也可以是对一门课的大纲与实施方案或是对一个单元、一节课教学计划的详细说明.<返回>

二、教学设计的系统观

系统论认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是有机整体,它们自成系统,又互为系统。任何一个系统和周围的环境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而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可以看作子系统,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具有相对性。任一系统都是在和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中变化、发展,所以保持动态稳定性和开放系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要么是一个系统,要么是一个系统的要素。教育技术学者人们在长期探索中确定了以系统论思想和方法作为教学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把教学作为系统来研究和用系统方法来设计教学。

(一)把教学作为系统来研究

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如学校是一个教育系统,当它处于社会环境之中时,又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会向学校教育提出所需人才的要求,提供教育资源(如教职员、教材、设备、设施等),输送学生等,而学校系统则通过各类教育工作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系统是通过人才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或社会进步是否提出新要求的反馈信息来进行调整,以保持在社会系统中的动态稳定。

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它可以是指学校的全部教学工作,也可以是一门课程、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或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实施的、有控制的教学信息传递过程。教学系统包含了教师、学生(均为人员要素)、教材(教学信息要素)和教学媒体(物质要素)等四个最基本的构成性要素,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并组成系统的空间结构。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又构成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复杂的运行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过程。教学系统的功能就是通过教学过程运行的结果来体现的。

著名教育技术专家B.H.Banathy认为,教学系统是分层次的系统复合体,这些不同的层次都与教学系统设计有关。

一般地,教学系统可以区分为以下由高到低的4个层次.1、机构层次的系统:系统的输入是社会需要,可作为教育的财政资源及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系统的输出是教育目标、组织计划和财政预算等。

2、管理层次的系统:主要是执行机构层次作出的决定并安排机构层次的资源,系统的输入是上一层次的输出,系统的输出是课程设置计划、教学资源和评价指标体系。

3、教学层次的系统:系统的输入是上一层次的输出(课程设置计划、各种资源和评价体系),系统的输出是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活动和教学系统。

4、学习层次的系统:系统的输入是上一层次的输出和各种学习资源,系统的输出是学生通过各门功课考核、获得分数、达到目标、取得文凭和证书等。

以上四个层次是在教学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不同层次的子系统,这样的分层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将要设计的系统,把它看成是一个分层次的立体的系统,从而构成教育系统复合体,而不仅仅停留在把教学系统分析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要素的认识水平。(二)把握好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

“确定将要设计的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有助于我们设计教学系统时对所要设计的系统有一个更明确的定位。这实质上与人们理解教育的方式也是一致的,若从管理的角度看教学系统,我们也应该对教学系统从四个层次全面考虑,但由于立足点是管理层次,这时管理层次是系统的基本层次;依此类推,若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学系统则应以教学层次作为系统的基本层次;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系统则应以学习层次作为系统的基本层次;以不同的系统层次作为基本层次就是对所设计的教学系统给以不同的定位。

按照这种观点考虑,目前的教学系统设计实质上都是以教学层次作为基本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这时系统的基本变量如下:

目的:对学生进行以教为主的教学,使其认知能力、行为和情感发生积极的变化; 关键实体:学习者特征和学习内容; 基本决策者:教学系统管理者和教师

系统的输入:管理层次的输出,即课程设置计划、各种教学资源和对教学的评价标准; 系统的输出: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活动和教学系统。

由以上变量可以看到,这正是我们目前所理解的教学系统设计,设计的结果是能实现一定功能的教学系统,以对学生实施有组织的教学。这时,机构层次和管理层次都是教学系统运行条件的提供者,但是,学习层次系统的基本决策者不是学习者本人,而是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显然这样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却成为一个难题。有鉴于此,Banathy认为,若承认学习者的个别差异并认为学习者有能力在学习中自己作出决定,那么,设计教学系统时就应该以学习层次作为系统的基本层次。这时教学系统的各个变量如下: 教学系统的各个变量: 目的:对学生进行以学为主的教学,使其认知能力、行为和情感发生积极的变化; 关键实体: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和学习资源; 基本决策者:教学系统管理者和教师

系统的输入:其他层次的输出,关于学习进程和要求的信息,各种学习资源; 系统的输出:以学为主的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活动及教学系统。

这样一来,前面的三个层次对学习者来说都是开放的,它们都为学习系统层次提供运行的环境和条件。与以教学层次为基本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相比,其区别在于系统的功能不同,前者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教,而后者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另外,系统对学习者的开放程度不同,后者比前者更开放些,因为后者决策直接面向学习者;还有前者较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后者则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鉴于上述认识,Banathy认为应该以学习层次作为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层次,这种定位最有利于学习者学习,而且这时系统的直接输出是比较理想的教学结果。不过,甚至他本人也认为以哪个系统层次作为基本层次去设计教学系统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学传统有很大关系。我们认为,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以教学层次为基本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习层次为基本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这样两种设计定位并存的状况。前一种定位与我国目前有组织的大班级课堂教学系统设计相一致,而后者将会在目前蓬勃发展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和学校中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以预见,后者将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有较大发展。在教育软件开发中情况也一样,目前很多有远见的教育软件公司已经开始把面向学校教学用的软件和面向家庭学生自主学习用的软件同时作为开发教育软件的两种不同定位。因为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以两种不同的定位设计教学系统时,系统的基本变量是有很大差异的。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侧重点的不同,在实践中不要摇摆于两者之间,否则,结果将适得其反,使每一层次系统的功能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当然,还可以用其他层次(如机构层次、管理层次)作为基本层次进行教学系统设计,但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中还没有人去从事这样的尝试。

(三)在教学系统设计中应考虑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因为在教学系统之外还存在着广泛的社会系统,这是教学系统赖以存在的条件,它构成了教学系统的环境。实际上这也是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本身的不完善,我们更多地注意了对教学系统内部的建构,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教学系统的开放性、忽视了教学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

很显然,社会是一个大系统,教学系统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而社会大系统中许多其它的子系统都与教育有关,它们具有提供学习资源的潜在可能性,即在这些子系统之中有各种资源、机会、设施等可以被运用于教学系统之中。因此,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将教学系统(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系统)与具有提供学习资源的潜在可能性的社会系统联系起来。

可见,教学系统复合体之外还有一个与教学系统设计有关系的更广泛的社会大系统(如图1-1),它们是建构教学系统时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我们知道,教育并不仅仅限于学校教育,在学校之外还存在各种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机会与学习资源(而我们在设计教学系统时,常常把这些学习机会、学习资源与学校教育割裂开来)。

第二篇:《情感概述》教学设计

《情感概述》教学设计

田甜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情感的涵义;

2、明确情感的功能;

3、掌握情感的分类。

二、教学重点

1、情感的分类;

2、情感的功能。

三、教学难点:

学生自身情感的调节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体验法。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热身,引出课题

活动:边唱边跳 《幸福拍手歌》

(二)交流启发,理解课题

问题探讨:

1.什么是情感?

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三)身临其境,深发感悟

1.活动:你演我猜(愉快、惊奇、悲哀、厌恶、愤怒、恐惧、绝望、担忧)

问题启发 :“从这个小游戏中,你发现情感有什么作用啊?”

2、解析情感的功能

(1)调节行动

情感对行为起发起和维持的作用。

(2)信号交际

情感的信号交际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面部、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肢体表情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

言语表情是指情感发生时个体在语言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特征。

(四)联系生活,明确分类

1、联系生活实例,理解分类含义

A情感的分类

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人们在生活中的狂喜、狂怒、深重的悲痛和异常的恐惧等都是激情的表现。和心境相比,激情在强度上更大,但维持的时间一般较短暂。

心境

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生活中我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指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件喜事让我们很长时间保持着愉快的心情;但有时候一件不如意的事也会让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忧心忡忡,情绪低落。这些都是心境的表现。

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如在日常生活中突然遇到火灾、地震,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中突然遇到恶劣天气,旅途中突然遭到歹徒的抢劫等,无论天灾还是人祸,这些突发事件常常使人们心理上高度警醒和紧张,并产生相应的反应,这都是应激的表现。

2、随堂小测试,检验学习效果

下列情况属于情感分类中的哪一种?

(1)人逢喜事精神爽

(2)范进听到自己金榜提名后,狂喜之下手舞足蹈,疯疯癫癫。

(3)《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认了哥哥之后,满大街地逢人就说,异常开心。

(4)居里夫妇经过数次实验终于发现了镭元素,他们感觉非常欣慰。

(5)旅途中突然遭到歹徒的抢劫,江叶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6)刚到这个学校的两个星期,晓晴感觉诸多不适应,看什么都不顺眼,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

(7)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中突然遇到恶劣天气,不如如何是好。

(五)如何做“情感的主人”

1、“踢猫效应”

2、心理测试

3、情感调节方法

(六)共同总结,理清脉络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一、情感的涵义

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二、情感的功能

(一)调节行动

(二)信号交际

三、情感的分类

(一)情绪的分类

心境、激情、应激

第三篇:细胞概述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一 细胞概述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年级:高二年级 教材分析

《细胞概述》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细胞学说、细胞的大小和数目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三部分内容。本节课是学习本章细胞的结构的重要基础。

在学习了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的基础上,本节课实际上是知识的衔接和延伸,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细胞中其他重要结构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有较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分子组成,在初中也接触过细胞概述的部分内容。

但是学生对细胞概述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完善,独立思考的科学思维能力尚未成熟,真正理解与内化相关知识还有困难。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顺应与同化知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和主要内容。

2.了解细胞的大小和数目,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利用课内外的信息,学会鉴别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通过观察细胞的相关图片和数据,发展自主分析和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进一步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养成正确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初步形成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细胞学说的内容 【教学难点】“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活动

五、教法学法

【教法】支架式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讲述:同学们,通过初中和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依据各自的特性有序地组织起来构成细胞。

提问:同学们也对洋葱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等都有所了解,那么同学们知道“细胞”一词是由谁提出的吗? 【学生活动】 预设:不知。【教师活动】

过渡:我们学习了今天的“细胞概述”就知道了。【教师活动】

讲述:那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内容:细胞学说。顾名思义,细胞学说即对细胞进行有关阐述的理论。

讲述:老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21-22的内容来寻找它的建立过程。半分钟后老师请同学回答。

【学生活动】

认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预设:胡克发现细胞;施莱登提出所有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施万提出所有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菲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于已经存在的活细胞。【教师活动】

评价:阅读仔细。需要注意的是胡克看到的实际上是死细胞。展示PPT 讲述:以上几位科学家的研究加上其他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共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提问:已经学习完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和它的内容,带给同学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学生活动】

回顾建立过程,思考后回答问题。

预设: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和开拓的过程。需要时间。值得学习。【教师活动】

评价:讲得很对。还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从胡克的显微镜到光学显微镜再到电镜。【教师活动】

讲述:细胞学说的建立无疑很伟大,它的意义在于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

提问:对于这么伟大的理论,同学们可曾对它的内容提出质疑呢? 【学生活动】 预设:无。【教师活动】

讲述、总结:实际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的发展,人们发现细胞学说也有漏洞,典例就是病毒它是没有细胞结构的,这一点希望同学们注意,自然,细胞学说在现代也得到了纠正,这也说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还在不断被修正和发展。【教师活动】

过渡:学习完细胞学说,继续来了解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提问: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最小和最大的细胞是什么吗? 【学生活动】

预设:支原体;鸵鸟的蛋。【教师活动】

讲述:一般来说,细胞的大小以微米来计算。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细胞的体积为什么这么小呢? 【学生活动】 预设:不知。【教师活动】

讲述:带着这个问题来进入书本23页的活动,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简单地进行一次,同学们直接看方法步骤里的表格,进行计算,并对得到的结果对应老师刚刚的问题进行思考。两人以小组单位进行答案校对和讨论,可以结合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一分钟后老师请同学来回答。【学生活动】

计算表格数据,小组讨论学习。

预设:细胞体积越小,体表相对面积(表面积/体积)就越大,越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的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教师活动】

评价:对。还因为受细胞核控制范围的制约。过渡:除了大小,同学们还知道有细胞结构生物由多少细胞组成的呢?一只大象的体积和一只老鼠的体积完全不一样,数目是一样多吗?生物体体积的增大是因为细胞体积的增大吗? 【学生活动】

回顾知识,回答问题。

预设:是因为细胞数目的增加。【教师活动】

评价:对。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展示细胞图片。

过渡:同学们是否发现细胞长得都不一样呢? 【学生活动】 预设:是的。【教师活动】

小结:这说明细胞有着种类之分。

讲述:根据细胞结构中是否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各种细菌)和真核细胞(植物、动物和真菌)。将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细胞核被认为是最大的细胞器。

总结:我们学习的细胞概述包括细胞学说,细胞大小、数目和种类,接着我们将实际去观察各种细胞。

【教师活动】介绍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的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进行试验,记录结果,分析交流。

七、板书设计

第四篇: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特殊认识活动,为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设计者形成的教学设计方案虽各有不同,但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的以下一些基本特征却是共同的、普遍的:

1.指导性。教学设计是教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教师有关下一步教学活动的一切设想,如将要达到的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将采取的各种教学措施等均已反映在了教学设计中。因此,教学设计的方案一旦形成并付诸行动,它就成为指导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活动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将受到教学设计方案的约束和控制。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认真思考,全面规划,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学设计的指导功能,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统整性。教学是由多种教学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教学设计则是对这诸多要素的系统安排与组合。以系统科学方法指导教学设计,这是科学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经验的教学设计的重大区别。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教学设计往往只注重教学的某个部分,如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从系统科学方法出发,就是要求对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教学活动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规划与安排。无论教学设计指向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它都必须全面、周密地考虑、分析每一个教学要素,使所有的教学要素在达成一致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实现有机的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3.操作性。教学设计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提供了现实的结合点,它既有一定的理论色彩,但同时又是明确指向教学实践的。在成型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各类教学目标被分解成了具体的、操作性的目标,教学设计者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环境的调适、教学评价手段的实施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和安排,这一系列的安排都带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抽象的理论在这里已变成了具体的操作规范,成为教师组织教学的可行依据。

4.预演性。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实际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在教师头脑中的预演过程。这一过程犹如文艺演出中的彩排一样,带有较强的预演性和生动的情境性。它能使教师如临真实教学情境,对教学过程的每一细节周密考虑、仔细策划,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证。

5.突显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突出某一种或某几种教学要素,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案中突出某一教学方法的运用,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讲述,一种新教学环境的设计,从而使教学活动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富有层次感。

6.易控性。这一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活动的预先规划和准备,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周密计划,反复检查。因此,与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相比,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更容易掌握和控制各种教学要素,能够做到发现错误及时修改,从而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二是教学设计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诸要素都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它既控制着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控制着教学活动的大致进程、内容、程序和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动态关系。因此,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强化教学设计控制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7.创造性。创造性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高表现。教学设计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思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虽然使得教学程序化、合理化和精确化,但它并不束缚教学实践的自由,更不会扼杀教师的创造性。为了适应教学活动丰富多采、灵活多变的固有特点,适应学生学习的多种需求,教学设计十分强调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设计。另外,由于教学设计同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风格、智慧紧密结合在一起,每个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都会程度不同地带有个人风格与色彩,因而它为教师个人创造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天地。

二、教学设计的依据

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成功的教学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教学设计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现代教学理论:理论的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科学层次的一个基本前提。科学的理论是对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依据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原理设计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方案和措施要符合教学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特别是从事教学工作时间不久的教师,由于不懂得如何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作出详细规划,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随意发挥,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即使是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由于轻视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时局限于经验化处理,因而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觉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才有可能使教学摆脱狭隘的经验主义窠臼,才有条件谈论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问题。

2.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系统科学的基本方法原理要求研究者在研究事物的过程中,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从系统观点出发,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从而取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效果。系统方法抛弃了静态、片面分析的研究方法,而把重点放在分析客体的整体属性上,放在其动态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和结构上。教学系统是一个由多种教学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各教学要素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多种作用方式。运用系统方法分析课堂教学系统中各因素的地位和作用,使各因素得到最紧密的、最佳的组合,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设计者应自觉遵循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以系统方法指导自己的设计工作,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

3.教学的实际需要:从根本上讲,教学设计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在于为实现这种需要提供最优的行动方案。因此,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依据就是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离开了教学的现实需要,也就谈不上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集中体现在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中。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首先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对它们进行认真的分析、分解,使之成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选择设计必要的教学措施和评价手段,使教学设计方案在立足教学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4.学生的特点: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既关心“教”,又关心“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的“教”,也存在着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才能起到有效作用。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表明,重教轻学,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积极性,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从教的角度考虑问题外,还必须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加以认真对待。也就是说,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在决定教什么和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学习的需求、认识规律和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正如加涅所指出的:校舍、教学设备、教科书以至教师决不是先决条件,唯一必须假定的事是有一个具备学习能力的学习者,这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①

5.教师的教学经验: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学设计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体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成功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往往凝聚着教师个人的经验、智慧和风格。教师的教学经验、智慧和风格是形成教学个性及教学艺术性的重要基础,是促进课堂教学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基本条件。好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性东西,它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可以弥补教学理论的某些不足,帮助教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在教学设计中,既不能完全依据经验行事,但也不能排斥教学经验的作用。只有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与好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设计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并最终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概述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概述

吴波(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历史教研员)

李亚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历史教师)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通过国外学者关于教学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有目的地规划学生学习过程的行为,为了避免盲目性,必须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

说一说: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媒体的使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效果评价设计、流程图。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有些内容是有出入的,但这 11 项基本涵盖了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下面我扪根据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设计分别对上述内容进行阐述。

(一)历史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说一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你对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有什么困惑?

许多教师在撰写教学设计时,对于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分不清楚。下面我们分别对二者进行分析。

1. 指导思想——课程标准的理念

我们首先看看课程标准的论述。

说一说: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理念?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有:

• 学生为学习主体

• 重过程和体验

• 开放性、多样化

• 全面性、发展性、创造性

• 培养能力,培育情感

从育人的角度出发,我们的教学应该以上述理念作为指导思想。

2. 理论依据——教育学理论

历史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应该是教育学学习的理论论述。关于学习的理论有以下三派: 认知学派认为 学习是指个人认知结构的改变,强调学习是个人已有知识在新的学习情境下发生改变的过程;人本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指自我概念的变化,强调个人的自我学习;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指刺激 —— 反应之间连结的加强,强调外部刺激对学习者的作用。

上述理论不是截然分开或相对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综合应用上述理论,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多是运用认知学派的理论进行教学的。许多教师在撰写教学设计时,往往写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问题连续体理论,其实是从认知学派的理论派生出来的。

(二)历史教学分析

说一说:历史教学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历史教学分析包括:

• 分析教材

• 分析学生

• 教师自我分析

• 教学资源分析

1.分析教材

说一说: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是如何分析教材?

一要分析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对教学内容进行定位,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还要有单元主题意识,明确教学内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例如,北京版教材《洋务热潮》一课,在“近代化起步”这个教学单元中,教师应该明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处于向西方学习器物阶段,迈出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第一步。

二是要分析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从提高学生的 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育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2.分析学生

分析的方法包括问卷、座谈等方式进行调查,还有就是有经验的教师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对学生的状况进行推测。

说一说:分析学生要考虑哪些内容?

分析学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起点能力,即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这关系到教师如何安排教学活动。其次要考虑新知识与学生原有水平的差距,由此来确定教学难点。第三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包括知识、活动方面的兴趣点,确定学生参与教学的条件,与确定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第四要考虑学生的发展点,从而确定三维教学目标。第五要考虑班级学生群体的学习风格。第六要考虑特殊学生的学习风格,体现关注全体与个体,这与安排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

3.教师自我分析

这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分析时容易忽视的问题。教师要考虑 本节课的自己的教学优势、劣势,包括学识、风格等方面,以便扬长避短,或者提前进行相应准备。还要考虑以往的教学经验与教训,进行教学反思,包括以往同类课中成功的案例、成功的原因、本节课可以采用的做法,以往同类课中不成功的案例、不成功的原因、本节课改进的设想。在进行自我分析时,教师要考虑教师风格、优势与学生学习的适切性,没有一成不变的风格,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优势,应该随着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相应的调整。

4.教学资源分析

由于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的开放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要进行教学资源分析,这也是许多教师容易忽视的问题。教师要综合考虑 教科书、学生、同事、硬件、媒体、社会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的作用。

通过以上对教学分析的阐述,我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

教材分析看教师的功底

学生分析看教师的理念

自我分析看教师的品格

资源分析看教师的视野

(三)历史教学目标的制定 1.制定教学目标时易出现的问题

说一说:制定教学目标时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制定教学目标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 表述时主体错位,应该以学生为主

• 笼统而不具体,大而空;对教学进程的指导性弱

• 标准性差,无法检测

2.制定教学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 教师和学生能够明了本节课的目的和主要活动。

• 阐明具体活动,为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和指导。

• 阐明具体目标,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提供依据。由于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不仅是教师,而且学生也应该明了本节课的目的。在教学目标中,应该阐明具体的教学活动,即学生通过什么样的活动达到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还应该具体,不能大而空,要有利于检测,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提供依据。因此,教学目标应该 可操作、可观察、可测评,应该是表现性目标。

(四)历史教学教学重点、难点 说一说:如何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材分析确定重点,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根据学生的发展确定活动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各方面得到发展。重点知识和重点活动要结合在一起,围绕重点知识,设计如何培养能力、技能和情感态度的活动。每节课的重点以 1 至 2 个为宜,不宜过多。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依据学情分析确定难点,将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和学生活动中存在的困难作为难点。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难点的确定要有层次性,尤其要关注学习能力水平不高的学生,满足他们的求知需求。

(五)历史教学方法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可供历史教师选择的方法是很多的。许多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过角色扮演、辩论、实地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图中颜色最深色教师讲述、讨论和独立学习是常用的三种主要教学方法。在我国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述和学生讨论是广大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而学生讨论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许多教师在撰写教学设计时,在教学方法一目写的是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

(六)历史教学准备

在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考虑教学准备这个问题,它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教师准备包括资源、材料等许多方面。学生准备主要指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前材料的获得等活动,学生的准备是历史教学十分重要的内容,关系到课堂探究活动的质量。限于时间,这里就不做过多阐述了。

(七)历史教学内容安排

历史教学内容安排指的是教师应该为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结构。历史教学结构的设计应该简约明了,体现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具有特色和创意。下面我扪结合两个案例来具体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抗日战争爆发》一课的教学安排,教师基本上是将一课书的四个子目的具体内容排列出来,这是许多教师通常做采用的方法,比较细,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明了主要的教学和学习内容,类似于提纲。但是没有将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展现出来,不利于学生通盘掌握所学内容,也体现不出特色和教师的创意。

下面的案例是李老师参加北京市教学比赛时《赵州桥》一课的教学内容安排。

说一说:请说说你这种教学内容安排的思路。

(按照探究式学习的安排,由古至今,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顺序,层层是深入,结构鲜明,简约明了,体现了逻辑性和教师在挖掘教学内容基础上的创造,具有创意)

(八)历史教学媒体的使用

说一说:请说说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广大教师十分重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首先是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历史的氛围之中,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多媒体将图像、声音、文字等素材展现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尤其是图像、声音等素材,能够渲染氛围,提升学生的情感。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应该以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媒体起辅助作用,不能喧宾夺主,用多媒体取代师生的活动,变成媒体灌输,这是目前广大教师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九)历史教学过程设计

历史教学过程包括 教学导入、新课学习和教学总结。下面我们分别对这三个内容进行阐述。

1.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是教学过程的开始,好的教学导入对教学的顺利进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说一说:教学导入的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学导入的原则

教学导入与学生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有利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围绕新课的学习主题,点明中心,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有些教师采取问题导入的方法,问题要适合学生水平,防止在导入时卡壳,花费太多的时间。

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顺利进入新知识学习的第一步,是重要环节。

在导入时产生问题,以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使学生对新课学习充满热情。

导入与新课学习应该具有内在联系,过渡自然,具以便学生顺利进入新课学习。

(2)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导入应该有度。时间不应过长,以 5 分钟以内为宜;空间不应过大,以课堂内为宜,反对课堂教学导入将学生拉到课堂之外;导入的内容含量应该适宜,过小作用有限,过大则喧宾夺主;导入的强度应该适宜,以激发兴趣,顺利进入新课学习为准,不能过强刺激学生,使得学生不能在很短时间内转入新知识学习。

2.新课学习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整合教材,体现创造

整合教材应该按照由感性到理性的顺序,从学生认知的角度整合。设计教学结构,将教学内容形成逻辑体系,便利学生总体掌握所学知识。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挖掘教材的内涵,设计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在整合教材时,教师应该适当增加感性素材,便利于学生提高认识、孕育情感。

(2)重点突出,主题明确

历史教学应该有“魂”,即主题立意,很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认识所学历史内容,提升学生的情感认同,这可以说是历史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重点之中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重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三维目标,即学生的能力、技能和情感态度通过组织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探究活动中去生成,这样,活动集中,重点突出,实效性也更强。

应该围绕主题,精选材料,提出恰当的问题。反对材料灌输,不要设计低水平的问题和过于艰深的问题。

新课学习设计要体现逻辑与结构,层层深入,逐步进入核心,最后达到高潮。

(3)体现学科特点

说一说:历史学科具有哪些特点?

历史学科是时空特点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性,充分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人的活动、人的情感,关注历史事件所包含的文化底蕴。

由于历史事件的过去性,历史学科研究主要依靠材料,在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时,要引导学生依据材料,提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归纳概括,得出结论,体现论从史出的特点。历史学科属于社会学科,不象自然学科那样结论相对固定,任何人都可以对历史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历史教学的探究活动的开放性很大,应该组织学生依据事实,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4)突出主体、突出过程,渗透学法

课程标准的突出理念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时应该突出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渗透学法。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进行归纳,拓展延伸,总结出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以便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应用这种方法,这样,就经历了有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体现了学生的深度参与。

(5)精选细节,生动活泼

根据初中学生感性认识比较强的特点,在进行历史教学过程设计时,应该选取生动有趣的细节,如历史人物的事迹、具体的历史场景等,引导学生从细节中去寻找结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使教学生动活泼,避免学生空发议论,避免学习僵化,空谈大道理,体现论从史出的学科特点。

通过以上关于新课学习过程设计的阐述,我觉得历史教师应该对以下观点予以重视:

3.教学总结

课堂教学总结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说一说: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总结?

课堂教学总结应该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应该展现知识结构,使学生明了教学内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强化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

以上我们对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内容的 1-9 部分进行了阐述,关于第十教学效果评价设计,由于有专门的讲座,在这里就不做叙述了,只是强调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效果评价设计。教学流程图是将教师、学生、资源之间的关系,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使教师能够明了整个教学进程,在这里也不进行具体阐述了。

下载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概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交谈概述教学设计

    交谈概述教学设计 儋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麦裕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中交谈的原则。做到真诚坦率地交谈,相互尊重地交谈; 2、通过课堂情境练习,让......

    《POWERPOINT 概述》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2. 现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自信,初初入门就以为自己是大师。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欠缺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讲,才能较好的控制课堂教学。 二、教......

    历史教学设计概述

    《历史教学设计概述》学习总结 在实施历史新课程的今天,课堂教学设计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已成为大家关心和......

    《PowerPoint 概述》教学设计5篇

    《PowerPoint 概述》教学设计 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PowerPoint概述》教学设计一、学习者分析1.学生对本节内容略知一二。据本校一年前对新入学的初一学生的统计,已有90%或以上......

    3.1 信息加工概述教学设计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 3.1 信息加工概述教学设计 课题:信息加工概述 课时:45分钟 周次:第15周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 了解信息加工的概......

    教学概述

    课题:教学概述 教学目的: 1.掌握教学的概念 2.掌握教学的实质,认识教学的本质。 重点及难点: 1. 教学的意义、任务 教学内容及步骤(时间分配): 第二章 教学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 、教......

    设计管理概述

    关于项目开发的设计管理:一、 项目开发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总体设计是否成功?项目开发产品设计是否上乘?总体进度 控制是否成功?总体造价控制是否经济合理?各部门的工作是否得......

    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课堂教学设计概述郭 成 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是否能按照教学设计的理论和要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率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