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中学》教案
《走进中学》1教案
大邑县晋原镇城西学校
邹福寿
教材分析
“校园风景线”,包括“校园剪影”、“校史寻踪”、“校训感悟”。考虑到小学到初中的衔接和过渡,非常需要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始业”教育,让学生熟悉新环境、了解校史、感悟校训,加深他们对校园精神文化的认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校的历史和现状。(知识)
2、理解本校校训的含义和制定校训的意义。(能力)
3、认同校园的文化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课时安排
安排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谈话:大家已经进入初中了,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要在这里度
过三年美好的初中生活。初中生活与小学生活是不同的,尤其是在学习方式方面。如果你还是用小学的学习方法,那肯定是不行的。你有信心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吗?然后让学生回答进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展示图片,让学生看P.4短文《我们的校园》,再做短文后面安排的活动。画图或写短文,要表现我们学校的特色,尽可能在八分钟之内完成。先小组内交流,然后推荐佳者全班展示,教师适当指点。
2、让学生看P.5课文,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的学校是哪一年建立的,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知道学校建立的原因,你有了什么想法?学生谈话后,教师适当指点,提示学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3、让学生看P.6李济才的《校训摭(zhí)谈》,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校训?我们学校的校训是什么,有什么含义?知道我们学校的校训后,有了什么想法?学生谈话后,教师做一定指点,再勾画相应语句。
4、小结时,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谈话,教师给予指点。
第二篇:走进中学教案
《走进中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告别小学,步入初中校园,同学们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角色,从走读到住宿的生活,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太多的不同,同学们适应了吗?面对更高的学习要求,更高的生活要求,更高的行为习惯要求和更高的人格要求,同学们能接受吗?我们怎样才能更快的适应新的初中生活呢?带着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切身体验出发,以“走进中学”为主题,针对七年级新生对初中生活的适应状况进行调查。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和同龄群体生活环境的变化,发现适应中的问题,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
2、引导学生交流新体验和遇到的问题,在深入思考中分析其研究价值,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3、组织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将课题细化成问题,为课后制定活动方案作准备。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身边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思考与分析,知道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课题的提出。
(四)教学准备:创设情景的视频和照片、制作课件、设计相关表格
(五)教学过程:
1、主题引导
①播放视频:《告别小学,走进中学》 ②观察发现:说变化
③主题生成:走进中学——七年级新生适应状况的调查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照片,在重温与对比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2、围绕主题,生成调查研究的问题 ①交流、分享新体验 ②探讨、生成调查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使调查研究的课题源自学生,贴近学生。
3、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确立调查研究的课题 ①观察问题,进行研究价值的分析 ②合并归类,确立调查研究的课题
设计意图: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渗透课题表述的规范性要求。
4、自主选择课题,将课题细化成问题 ①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组建课题小组 ②教师呈现示范性案例,给学生示范
③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题讨论调查研究的内容 ④展示小组成果,组际间交流和完善
设计意图:自主的选择和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示范性案例的呈现,给学生借鉴,有利于增强研究 内容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5、呈现相关表格,布置活动方案的制定
二、教学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她让每一个充满好奇的孩子知道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与方法,开启了学生探究大千世界的一方窗口。从陌生、兴奋到喜欢,师生在指导、交流中共同成长和进步,我们获得了比课本内容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本次活动主题是研究学生自身的适应性问题,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受,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活动较少受时空的限制,教师也能及时给予指导,这对刚开始走近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而言,保证了活动的操作性与实效性。在开题课上,学生要交流感性的体验,更要学会将其提升为理性的思考。在理性的课堂中,教师的点拨、引导,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篇:《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 --中学音乐教案
《梨园撷英》--走进黄梅戏--中学音
乐教案
《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
作者单位: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八年级?下册
适用手段:多媒体教学 授课年级:八年级 课
型:戏曲综合课 课
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戏曲欣赏:《打猪草》选段----《对花》 《天仙配》选段----《满工对唱》 戏曲学唱及表演练习:《夫妻双双把家还》 黄梅戏念词练习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
2.通过欣赏,了解黄梅戏的唱腔特点、表演方式;
3.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做等表现手段;
4.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并能够适当表演;
5.通过鼓励学生学念、学做、学唱,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6.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材分析: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教学重点:戏曲学习
戏曲欣赏
教学难点:戏曲演唱二声部重唱
教学准备:钢琴、堂鼓、钹、古筝、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媒体
运用
一、组织 教学
1.宣布上课。
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环视全体学生。1.全班起立。
2.有礼貌地问好:“老师好!”
营造上课和谐氛围
二、导入
新课
(课前播放《唱脸谱》歌曲录音)同学们,我们上课之前听到并跟唱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它的旋律具有哪一个剧种的唱腔风格呢?----对,是京剧,同学们知道京剧起源于什么地方吗?----安徽,那么除京剧外,四大著名剧种中,还有一个剧种它虽不是起源于安徽,但却成长、发展于安徽。——你们听,(师唱《夫妻双双把家还》二句)——对,是黄梅戏,看来大家对黄梅戏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今天,我们将更进一步深入地了解黄梅戏、“走进黄梅戏”。
1.聆听音乐,复习巩固并跟唱歌曲《唱脸谱》。>2.听讲并回答教师提问。
3.认真听讲、听范唱,随教师进入新课内容。
课前播放《唱脸谱》歌曲录音,既巩固上节课知识点又可营造一种戏曲气氛,同时也为导入新课内容埋下伏笔。
京剧、黄梅戏同属安徽剧种,从京剧导入黄梅戏显得自然、顺理成章。
音频播放音乐
视频出示戏曲背景及课题
三、黄梅戏剧种简介
介绍黄梅戏的起源、发展情况,黄梅戏主要传统剧目。
认真听讲、了解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情况,掌握黄梅戏主要剧目名称
总体概括了解黄梅戏,拓宽学生知识面
视频出示黄梅戏简介
四、黄梅视频赏析
1.提出欣赏问题:
(1)剧中人物运用了什么演唱形式?(2)所播唱段中运用了哪几种戏曲表现手段?(3)你能听出该剧种运用了哪些乐器伴奏吗? 2.播放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3.播放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满工对唱》 4.问题解答
5.操作多媒体,出示答案
1.读题
2.欣赏黄梅戏选段视频并思考屏幕所显示的问题。
3.积极举手发言,回答教师提问。
4.听教师总结答案,观看屏幕显示,进一步巩固掌握该部分知识点。
初步了解黄梅戏,以视频形式出现,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全面感受黄梅戏,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播放黄梅戏选段
出示问题及答案
五、黄梅戏今日风采欣赏
1.提出欣赏要求:(1)
模唱旋律(2)
动作模仿
2.播放“超级女声”李宇春、何洁版和“星光大道”中李玉刚、陈鹃版的《夫妻双双把家还》。
欣赏视频
模唱旋律
动作模仿
以较现代版的戏曲演唱展示黄梅戏的永恒魅力,拉近黄梅戏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播放视频、音频
六、黄梅“念功”练一练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出示念词“明日我们就(要)满工了”并播放视频剪辑; 3.启发学生发现黄梅戏“念”的特点;
4.教师示范念词; 5.指导学生练习;
6.鼓励学生表演(分独念与齐念)。
1.认真听讲,听示范
2.积极发言,阐述观点
3.认真练习念词
4.积极、勇敢地表演
通过练习,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
“念”
反复播放视频剪辑四至五遍
七、黄梅“做功”练一练
1.播放《打猪草》中的拔猪草的动作、中表演片断剪辑;
2.启发学生发现黄梅戏“做”的特点;3.教师作示范并讲解; 4.指导学生练习; 5.鼓励学生表演。
《夫妻双双把家还》
1.认真听讲,看示范
2.积极发言,阐述观点
3.认真练习“做”
4.积极、勇敢地表演
通过练习,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做”
播放视频剪辑
八、黄梅戏演唱练习
1.教师跟伴奏带范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2.指导学生分声部对唱(男:牛郎、女:织女); 3.教唱歌曲重唱部分;
4.指导学生分声部演唱整首歌曲; 5.弹奏钢琴伴奏,指导学生完整演唱。
1.认真听范唱
2.分声部演唱对唱部分旋律 3.学唱重唱部分
4.随伴奏完整分声部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真正让学生掌握一段黄梅戏的演唱,有利于深化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音频 播放伴奏
八、表演 练习
1.激发兴趣;
1.播放黄梅戏《天仙配》原版表演(《夫妻双双把家还》一段),鼓励学生模仿动作练习; 2.教师作巡视指导;
3.鼓励学生到前台表演,并予以评价、鼓励。
1.欣赏黄梅戏《天仙配》原版表演并模仿表演
2.积极练习动作表演
3.勇敢展示练习成果
黄梅戏的表演动作即是日常生活化动作的虚拟表现,难度不大,易于模仿,可使学生动起来,增加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视频播放黄梅戏《天仙配》原版表演画面
九、课堂 总结
教师 寄语
1.引导学生总结黄梅戏; 2.评价、鼓励学生发言;
2.教师总结,操作多媒体,打出总结字幕: 通俗易懂的艺术语言 浓郁清新的生活气息
美妙动听的曲调唱腔 举手投足间尽是故事---这就是博大精深的黄梅戏 3.课堂总结,引出寄语: “弘扬民族音乐 传承历史文化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1.积极思考,认真总结,大胆发言,阐述观点
2.听教师总结,深化对黄梅戏的理解
3.认真听讲,理解“寄语”的意义
总结课堂,深化学生对黄梅戏的理解并加深印象
“寄语”深化了本节课乃至整个戏曲单元的学习主题,升华了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意义
视频出示黄梅戏总结语和“教师寄语”
十、布置 作业
1.操作多媒体,出示作业:老曲新唱——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段歌词,用《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曲调演唱,下节课展示创作成果(可以是新创作歌词,也可以与适当的流行歌曲的词结合);
2.播放黄梅戏演员吴琼演唱的流行歌曲《对花》; 3.结束课堂。
1.听讲、观看屏幕,理解并记下作业
2.欣赏歌曲《对花》
作业既可巩固学生对已学会的黄梅戏曲调的掌握,又可增强其进一步了解、学习黄梅戏的积极性
课堂在流行版《对花》的歌声中结束,展示了黄梅戏新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给学生一定的创作灵感
视频出示作业
音频播放音
第四篇:走进中学调研提纲
走进中学调研提纲
本提纲供深入中学开展中职学生生源调研工作参考,目的是指导我校教师有目的到我校生源校开展生源调查,为学校招生办学工作提供详实的决策依据。
一、生源校学生的自然情况。(各年级学生数、男女生比例、年龄段、家庭状况等)
二、生源校学生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度。(想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想学的专业、想对口升学等)
三、生源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分析)
四、生源校学生行为习惯分析。(日常行为规范、家庭生活习
惯等分析)
五、生源校分布情况统计调查。
注:调查教师可两人一组合作开展调研工作,调研分析要有详实的数据做依据,调查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选定。
第五篇:走进衡水中学观后感
走进衡水中学观后感
高秋凤
衡水中学的学生为什么这么听话呢?
1、衡水中学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衡水中学的校园、教室走廊、校园的围墙上没有挂伟人的照片,而是本学校杰出的师兄师姐们的照片,处处是励志标语“我很坚强,我很努力,我能成功,一定成功”,是啊,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学长们能做到,为什么我们就做不到?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了一种观念:进入衡水中学就已经进入了大学的大门,只有更好地适应学校的所有规定,无条件地服从任何老师的安排,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确实,少了点挑剔,多了点崇拜,少了点怀疑,多了点信任。心理上认同了老师的做法,行动上就更主动,学习的热情就提高。
学习上学生每天有固定的学案(课前预习用的,上课前做完看完),作业,自助餐(也是卷子,说是开拓性的,想看就看,但老师总是讲),每天起码有四节不同的课,这就意味着你起码有12张卷子要处理,加上平时老师时不时的来个“综合能力训练”“高考题模拟仿真”。再说放假,每年的寒暑假也就那么20天,但留的作业40天都不能完成的(每科还要有假期改错本)。学校给你安排了满满的假期学习计划,每天做什么卷子都打好了表格让你家长签字,基本上除了除夕,学生都要趴在桌子前面。
高密度考试,每天的作业是考试,每周周六周日是考试,每个月月末是考试,还夹杂着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教师每日一研,三日一研,每周一研,修改课件,学案。教师上课使用统一的课件,不得修改,可以发挥!修改后的课件,学案传给下一届。可以认为任何一个教师的课都是全校教师智慧的结晶。
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我不支持,这是极端的典型的应试教育,国培班的老师们也说虽然我们不赞成衡中这样的教育模式,但是如果自己的孩子能进衡中,还是要给他去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但是这样的口号也不知提了多少年了,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一PK,就败下阵来。衡水中学现象只是个突出代表罢了,要是哪所重点高中真的要搞素质教育,不以升学率为目标,看它还能生存到几时?所以我认为教育改革要搞,但改革的应该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提升我们的教育理论,要明白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应试能力是学生素质最重要的能力,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统一的。我们要多在课堂上下功夫,提高听课效率,丰富上课模式,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学生的思想,尽量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最终目的还是提高学生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