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朱文君小古文100课上下册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上册:
第一组乡村即景
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
水滨多芦荻(dí)。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gěng)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zhě)、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二组 天的魔术
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三组 别样的争和辩
10、《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13、《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第四组读书要得法
14、《读书》:
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何异?
15、《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16、《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7、《铁杵(chǔ)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yù)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第五组 智慧少年
18、《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 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 则象重可知矣。”
19、《道边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20、《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1、《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第六组 寓言故事
22、《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ěi)而守株,冀(jì)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3、《揠(yà)苗助长》
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矣。
24、《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5、《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 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第七组 神话传说
26、《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
27、《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8、《共工触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zhuān 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29、《刑天舞干戚》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30、《舜耕历山》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yǔ)。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
第八组 那些勤奋的人儿
31、《欧阳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一如成人。
32、《推敲》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 “作敲字佳矣。”遂于并辔而归。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33、《怀素写字》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 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34、《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35、《宋濂嗜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第九组 听孔夫子讲课
36、学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7、道与德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8、君子与小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儿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9、意志和品质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0、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第十组 小故事里的大智慧
41、《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42、《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谓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3、《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44、《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於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5、《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第十一组 我们是山川大地的孩子
46、《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7、《春日寻芳》
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园,小姊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48、《苏堤杂花》
苏公堤,春时晨光初起,宿雾未散,杂花生树,飞英蘸波,纷披掩映,如列锦铺绣。览胜者咸谓四时皆宜,而春晓为最。
49、《浙江之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50、《湖心亭看雪》
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一小船,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下册:第一组动人的名字
51、《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52、《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骘鸟攫老弱。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53、《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ì)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54、《牛郎织女》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逐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舆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55、《后羿射日》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第二组可笑之人,可笑之事
56、《性缓》
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57、《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其对立在此。”
58、《北人不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59、《活见鬼》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60、《虎与刺猬》
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欲衔之。忽被猥卷着鼻,惊走,不知休也,直至山中,困乏而眠。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虫醒,甚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乃侧身语云:“旦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道!”
第三组 英雄的本色
61、《李广射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62、《卧薪尝胆》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63、《祁黄羊举荐》
晋平公问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xiâ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 “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jiān,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64、《公仪休拒收鱼》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65、《曾参教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第四组 聆听诸子的声音
66、《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7、《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68、《仁者爱人》
孟子日:“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9、《国之器用》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70、《得道者多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第五组重温儿时的故事
71、《狐与葡萄》
昔有一狐,见葡萄满架,万紫千红,累累可爱,垂涎久之。奈无猿升之技,不能大快朵颐。望则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诽,无所不至。乃口是心非,自慰曰:“似此葡萄绝非贵重之品,罕见之物。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
此如世间卑鄙之辈,见人才德出众,自顾万不能到此地步,反诋毁交加,假意清高。噫,是谓拂人之性,违心之谈也。72、《鸦狐》
鸦本不善鸣。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狐则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俗云:甜言须防是饵。73、《豺烹羊》 盘古初,鸟兽皆能言。一日,豺与羊同涧饮水,豺欲烹其羊,自念无以措辞,乃强责之曰:“汝混浊比水,使老夫不能饮,该杀!”羊对曰:“大王在上流,羊在下流,虽浊无碍。”豺复责曰:“汝去年某日,出言得罪于我,亦该杀!”羊曰:“大王误矣。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能得罪大王?”豺则变羞为怒,责之曰:“汝之父母得罪于我,亦汝之罪也。”遂烹之。
谚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即此之谓也。74、《鹿照水》
有鹿饮与溪边,自照水影,见其两角峥嵘,甚为自乐,惟恨四足轻小,颇不相称,甚不满意。正叹恨间,忽闻猎者带犬自远而来,鹿急为奔避,幸得四足轻捷,猎犬追至,鹿则逃入竹林,奈被两角阻挠竹上,欲进不能,卒之为犬所捕。鹿悔曰:“我尚恨其脚小,而夸其角长,不知救吾命者,脚也;丧吾命者,角也!” 75、《杉苇刚柔》
夹岸相映:一边杉树参天,一边芦苇点水,杉苇朝夕相见。一日,其杉讥诮(qiào)其苇曰:“看你体如柔丝,性如流水,每每随风而舞,风东则东,风西则西,毫无刚气,何如我正直不屈,岂不快哉!”苇曰:“刚柔各有所长。吾虽懦弱,究可免祸;汝虽刚强,犹恐安身不牢。”
一日,飓风骤起,其芦苇左右掀翻,终无大害;而杉树早已连根拔起矣!
第六组爱上四季
76、《春》 首四时,苏万汇者,春也。气暖则襟韵舒,日迟则烟气媚。百鸟和鸣,千花竞发。田峻举趾于南亩,游人联辔于东郊。风光之艳,游赏之娱,以为最矣。77、《夏》
溽暑蒸人,如洪炉铸剑,谁能跃冶?须得清泉万派,茂树千章,古洞含风,阴崖积雪,空中楼阁,四面青山,镜里亭台,两行画鶾,湘帘竹簟,藤枕石床:栩栩然,蝶欤周欤,吾不得而知也。78、《秋》
金风瑟瑟,红叶萧萧,孤燕排云,寒虫泣露,良用凄切。可爱者:云剑长空,水澄远浦,一片冷轮,皎皎碧落间,令人爽然。南楼清啸,东篱畅饮,亦幽人行乐时也。
银蟾皎洁,玉露凄清,四顾人寰,万里一碧。携一二良朋,斗酒淋漓,彩毫纵横,仰问嫦娥:“悔偷灵药否?”安得青銮一只跨之,凭虚远游,直八万顷琉璃中也。79、《冬》
冬虽隆寒逼人,而梅白松青,装点春色;又感六花飞絮,满地琼瑶。兽炭生红,蚁酒凝绿;狐裘貂帽,银烛留宾;在尾兔毫,彩笺觅句:亦佳事也。至如骏马猎平原,孤舟钓浅濑:豪华寂寞,各自有致。80、《雪》
天公翦水,宇宙飘花,品之,有四美焉:落地无声,静也;沾衣不染,洁也;高下平均,匀也;洞窗掩映,明也。宜长松修竹,老梅片石;怪石崚?,深林窈窕;寒江远浦,断岸小桥;古刹层峦,疏篱幽径;老叟披簑垂钓,骚人跨蹇寻诗;小酌清谈,高楼长啸;船头茶灶飘烟,座上黛眉把盏;老僧对坐,韵士闲评;披鹤氅,纵步园林,御貂裘,登临山水。如此景况,何必峨嵋千尺?
第七组 学习这件事儿
81、《奕秋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82、《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月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83、《蜀鄙二僧》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而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84、《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建本》)85、《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第八组智慧小故事
86、《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87、《破釜沉舟》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谦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瓦,烧庐舍,持三日粮已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88、《惊弓之鸟》
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89、《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90、《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读音co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子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第九组 颜氏家训
91、《施则奢,俭则吝》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1];与其不孙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2]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92、《人在少年》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对,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 93、《古之学者》
古之学者为己, 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 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 修身 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 , 春玩其华 , 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94、《人生小幼》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95、《名之与实》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构,非所以得名也。
第十组 明清小说
96、《游大明湖》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字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沸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老残心里想道:“如此佳景,为何没有甚么游人?”看了一会儿,回转身来,看那大门里面楹柱上有副对联,写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暗暗点头道:“真正不错!”进了大门,正面便是铁公享堂,朝东便是一个荷池。绕着曲折的回廊,到了荷他东面,就是个圆门。圆门东边有三间旧房,有个破匾,上题“古水仙祠”四个字。祠前一副破旧对联,写的是“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过了水仙祠,仍旧上了船,荡到历下亭的后面。两边荷叶荷花将船夹住,那荷叶初枯,擦的船嗤嗤价响;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那已老的莲蓬,不断的绷到船窗里面来。老残随手摘了几个莲蓬,一面吃着,一面船已到了鹊华桥畔了。《老残游记》 97、《洪教头招惹林冲》
柴进当下坐了主席,林冲坐了客席,两个公人在林冲肩下。叙说些闲话,江湖上的勾当,不觉红日西沉。安排得酒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好,快抬一张桌子。” 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就坐了。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 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水浒传》
98、武侯弹琴退仲达(节录)《三国演义》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99、《刘姥姥进大观园》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像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 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抓得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抓得一个, 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 ”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贾母又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 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凤姐儿道:”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刘姥姥道:”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也端过来与他吃。又命一个老嬷嬷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红楼梦》
100、《 猴王出世》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你看他一个个——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邷么儿,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八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未;捉虱子,咬圪蚤;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儿,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 “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但见那: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馀流润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名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也是他: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王遣入仙宫。《西游记》
第二篇:朱文君小古文上册
上册
第一组乡村即景
1、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2 乡 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第二组 天的魔术
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 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 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第三组 别样的争和辩
10、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 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13、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第四组读书要得法
14、读书
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何异?
15、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16、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7、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第五组 智慧少年
18、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 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 则象重可知矣。”
19、道边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20、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1、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第六组 寓言故事
22、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3、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24、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5、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 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第七组 神话传说
26、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
27、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8、共工触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29、刑天舞干戚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30、舜耕历山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第八组 那些勤奋的人儿
31、欧阳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一如成人。
32、推敲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 “作敲字佳矣。”遂于并辔而归。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33、怀素写字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 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34、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35、宋濂嗜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第九组 听孔夫子讲课
36、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7、道与德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8、君子与小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儿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9、意志和品质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0、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第十组 小故事里的大智慧
41、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42、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谓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3、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44、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於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5、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第十一组 我们是山川大地的孩子
46、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7、春日寻芳
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园,小姊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48、苏堤杂花
苏公堤,春时晨光初起,宿雾未散,杂花生树,飞英蘸波,纷披掩映,如列锦铺绣。览胜者咸谓四时皆宜,而春晓为最。
49、浙江之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50、湖心亭看雪
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一小船,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下册第一组动人的名字
51、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52、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骘鸟攫老弱。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53、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ì)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54、牛郎织女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逐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舆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55、后羿射日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第二组可笑之人,可笑之事
56、性缓
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57、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其对立在此。”
58、北人不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59、活见鬼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60、虎与刺猬
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欲衔之。忽被猥卷着鼻,惊走,不知休也,直至山中,困乏而眠。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虫醒,甚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乃侧身语云:“旦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道!” 第三组 英雄的本色 61、李广射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62、卧薪尝胆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63、祁黄羊举荐
晋平公问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xiè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 “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jiān,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64、公仪休拒收鱼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65、曾参教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第四组 聆听诸子的声音 66、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67、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68、仁者爱人 孟子日:“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9、国之器用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第三篇:听朱文君小古文教学有感
听朱文君小古文教学有感
今年11月在无锡参加现代与经典,听了朱文君老师的小古文教学。感觉非常有意思。小古文被朱老师教得既有趣又好玩。她没有按常规的叫法逐字逐句地解释,而是设计悬念,采用一句一句往下猜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朱老师统领全文,教得简单,让孩子们充满了阅读期待。她神情范读,读出了急性子和慢性子人物的特点,用表情、动作语言的轻重等将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把握得非常到位!孩子们入情入境,朗读起来非常好。
在教学过程中,朱老师还重视孩子们学古文的方法的积累。在孩子们回答中,她不失时机地渗透了学古文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孩子们通过组词理解“性缓”,她就让学生板书——“XX组词法”,孩子运用猜测的方法来理解,她就冠之以“XX猜文法”,还有“XX联系法”„„,她动之以情,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整堂课中,孩子们的积极性极高,因为孩子们看到了以自己名字来命名的学法,也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从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在玩中学习古文,轻轻松松学语文。原来语文不是那样冷漠无情的,语文可以让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笑起来。原来,语文教学也不是枯燥乏味的,它可以使生动活泼的,丰富多彩的。朱老师娓娓动听的古诗,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富有想象力的教学设计,完全让孩子们置身于“磁场”中,欢笑着,奔驰着„„
课后的讲座中,朱老师意味深长地讲述了她这六年来研究小古文教学的经历。朱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让没有教过文言的老师能教文言;让没有学过文言的学生能读文言”。是啊,她用今天时尚的鲜活的方式来唤醒沉睡中的小古文,如将《伊索寓言》中的古诗用古文的方式和现代文进行比照,让孩子们有节奏、有韵味地读,积累古文中的四字词语;让孩子们将语文课本上的课文,改成文言文,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最后朱老师还将古文及诗词唱出来,分别用了南方与北方的不同唱法,使听课老师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古人的气息。朱老师不管是读古文还是唱古文,都深深的吸引了我,她不愧是一位母语教育的专家呀!
朱老师的课堂及讲座都非常之精彩,她让我明白了文言文是我们不能拒领的文化遗产,她让白话的表达更精妙,更有节奏和韵味。
第四篇:小古文可以这样教(朱文君老师课堂实录)
小古文可以这样教
——朱文君老师执教《一人性缓》教学实录
评析: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于永正
一人性缓
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然又恐伤君,然则言是耶?不言是耶?”
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 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 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选自《明清笑话集》
引子:我是一个什么人
师:人跟人不一样,就比方说有好人和坏人。看看我像好人还是坏人? 生:好人。
师:凭什么说我是好人? 生:凭直觉。
师:你的直觉不错!人还有内向和外向之分。有的人很开朗,整天乐呵呵的。有的人很内向,总是少言寡语的。你看我像哪一种? 生:你属于外向的。师:为什么? 生:因为你非常爱笑。
师:对。这就叫察言观色,看他的表情,听他说话。这就能初步判断他是个怎样的人。我不仅是个好人,是个开朗的人,我还是个急性子的人呢!相信不相信? 生:相信。我也是。(笑)
师:跟我一样啊,那我们握握手。(握手)你说急性子好不好啊? 生:不好。
师:我也深有同感,急性子经常会把好好的事弄糟。前段时间,我就出了这么个事儿。那天,我看见我的一个朋友穿了一双新鞋子,非常漂亮,就问她:“给我看看你的鞋,多少钱呀?”她拿起一只鞋子给我看,说:“五十„„”“哎呀,这么便宜这么好看的鞋子,我也去买。”我放下鞋,拔腿就去了商场。到了商场,找到那双鞋,一看价格,一百!我急了,对售货员说:“你们有没有搞错?我朋友昨天刚在你这里买的,才五十块钱。这么今天就涨到一百块?”可那个售货员坚持说,这鞋一直就是这个价格。气死我了。我掉头就回来了。朋友见到我说:“你怎么那么性急啊,我话还没说完呢。”她拿起另一只鞋:“我这一只也是五十!”(众大笑)
点评:这个“导入”绝不是节外生枝,更不是为了“套近乎”,而是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说它“有机”是因为从内容上看,它与课文密切相关,为学习《一人性缓》作了很好的铺垫。
先发明个组词法
师:那慢性子好不好? 生:也不好。师:不要轻易下定论。我们来看一个慢性子的故事。(出示)一人性缓。
师:(师先读此句)什么意思? 生:一个人性子很慢。
师:句子里没有“慢”字,你怎么弄出个“慢”字来?
点评:由“急性子”引出“慢性子”,多么自然、巧妙。至此,更觉开头“导”得有来由。
生:句子里有个“缓“字。缓就是慢。
师:聪明,由“缓”想到“缓慢”,就明白了意思。那么,句子里只有一个“性”,你弄出个“性子”,也是这样的方法? 生:对。
师:很好。“一人性缓”是一句古文。“一个人性子很缓慢”是我们现在的话,而古时候的人则说:“一人性缓。”不过,我们也能读懂。因为我们刚才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词语? 生:组词。
师:对,你叫什么名字呀? 生:杨天赐。
师:好,这种组词法,咱就命名为“杨天赐组词法”。
点评:有人说,老师课前要准备一百顶高帽子,随时戴在学生头上。文君这顶高帽子分量不轻!这对学生具有多大的激励作用啊!
(请该生上黑板写“杨天赐组词法)真是天赐妙法啊。
点评:妙手天成,这是一种智慧。
你猜你猜你再猜
师:这个人性子慢,他看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呀?请看——(出示)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师:(师先读)什么意思呢?
生:冬天的时候,有许多人围着炉子。师:这里没有“很多”这个词。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里有个“共”字。师:“共”组个词,可以是—— 生:共同。
师:说明是很多人在一起。“杨天赐组词法”又用上了。继续看。发生了什么事?
生:看见有人的衣服尾巴被火烧着了。师:衣服还有尾巴?(笑)生:衣服下面被火烧了。师:裳,我们可以组词—— 生:衣裳。
师:那“尾”呢?组个词叫—— 生:尾巴。
师:这里就要变通一下了,衣服尾巴其实就是—— 生:衣角。
师:是衣服前面的角还是后面的角? 生:后面。
师:哦,所以叫“尾”。古人穿长长的袍子,所以“尾巴”很长(生笑),被火烧着了也没发觉。
点评:至此,我们不得不佩服文君对“裳尾”一词处理得巧妙。由“组词”到“变通”,到之前的烧着了而浑然不知,如流水般顺畅,如行云般舒畅!知识就这样如细雨般滋润进了学生的心田。师:慢性子人看到了,怎么办?(出示)乃曰: 师:什么叫“乃曰”? 生:他说。
师:你怎么知道“曰”就是说? 生:从书上看到的。
师:看来,多读书就是好啊。古文有些词语跟我们现在不一样,组词也组不出,那我们就要专门记住它,比如,这个“曰”就是“说”。那“乃曰”呢?
生:“乃曰”的“乃”是“他”。
师:你猜这是“他”,敢猜就很好。不过,朱老师告诉你,“乃”还真不是他。生:是“就”。
师:这回猜对了!“乃曰”就是“就说”“于是说”。说就说呗,“曰”,不就行了吗?可这个慢性子就是不一样,偏要“乃——曰”,(师拉长声音,慢吞吞地说)(笑)那么,他怎么“曰”呢?谁来猜猜,“曰”给我听听?
点评:幽默是老师的第一助手,对优秀的老师来说,幽默无处不在。
生:小兄弟,你的衣服被烧着了。
师:我看你性子不慢哪。就是急性子,遇到这事也会这么说的。生:小兄弟,你有些地方出了问题。(笑)
生:小兄弟,有件事我跟你说了,你可不要着急呀。
师:我们把两句话放在一起——小兄弟,你有些地方出问题了。我跟你说了,你可不要着急呀——(笑)再往下猜。生:你的衣角变短了。生:你的衣角有点不一样了。
师:慢性子有三句话了——小兄弟,你有些地方出问题了。我跟你说了,你可不要着急呀。你的衣角有点不一样了——(笑)还有人接着往下补充吗? 生:你的衣服烧焦了。
师:我看你们是真着急了,不说出来不行了吗? 生:再不说就烧到人了。
再发明个拆词法
师:看来,你们的性子还不够慢。咱们看看文中的慢性子是怎么说的。(出示)“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然又恐伤君。然则言是耶?不言是耶?” 师:(师先读)什么意思?
杨天赐:有一件事,我见到已经很久了。说吧,怕您性子急,不说怕你受到伤害。
师:这个“恐”就是—— 杨天赐:恐怕。
师:你自己用了组词法。那后面一句话呢? 生:那我是说,还是不说呀?
师:是这个意思。看来古文真难不倒大家。不过,刚才我们发现古文里大多一个字就是一个词。那么这里的“不然”(板书:不然),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不然”吗?还是要拆开来理解呢?(生语塞)
师:老师告诉你们,这个“然”,是“这样”的意思,我们现在说的“当然”“不然”和“然后”,其实都是“这样”的意思。(板书:这样)
师:那么“不然:就是—— 生:不这样。
点评:该讲则讲,该教则教。接受式学习不是一无是处的。这里的“不然”学生不懂,就要讲讲。当然,文君采用的引导法,比直接“告诉”,要好得多。
师:对啊,刚才我们用组词法来理解意思。这一回我们把一个词拆开来理解。这个法子,我们也给它取个名字—— 生:拆词法。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陈锡明。
师:好,陈锡明拆词法诞生了。(板书:陈锡明拆词法)
点评:又一顶有分量的高帽子戴在了学生的头上!师:拆完了“不然”,再拆“然则”。这样的话,那么—— 生:我说呢怕你性急,不说呢怕你受伤,既然这样呢,那么是说呢还是不说呢?
师:这样理解就非常清楚了。我还要请你们注意一个字(板书:是),我们说的“是”意思是—— 生:一定。
师:表示判断。那么有一个词叫——(板书:是非),这个“是”是—— 生:对。
师:那么“非”就是—— 生:不对。
师:真好!这样我们知道了,“是说出来对呢,还是不说出来对呢?”这个慢性子很犹豫。
师:“耶”就是我们现在说的—— 生:呢。
师:整个这句话谁来读读?
(生读。师相机纠正。生读得很投入。)
我看你是真急了
师:那个被火烧着的人听了,什么反应?(出示)人问何事? 生:他问有什么事? 师:对,他会怎么问? 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呀?
师:哦,这是一个现代人跟古代人的对话。(笑)师:你有何事?
生:不要吞吞吐吐,但说无妨。师:有古人的味道了。然后——(出示)曰:火烧君裳。生:火已经烧了你的衣裳。师:这个人一听急了吧?他会怎样? 生:他拿水把火扑灭。师:如果此时没有水怎么办? 生:脱衣服。
师:这是个灭火的好方法。在没有水的情况下。第一件事就是脱下衣服,把火踩灭。
(出示)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师读。并告诉学生“遽”读jù,又领读了两遍。)
生:他并没有管他衣服的事,而是问那个人为何不早点告诉他? 师:他到底管了没有? 生:管了。师:怎么管的? 生:其人遽收衣。
师:这里有个“遽”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吧?但是我做个动作,你们就明白了。(师一下子把衣服后摆拽了过来。)
点评:形象总比抽象更容易让人明白。教小学生理解词语,越是和词语表达的事物、动作等联系起来,越是理解得好,记忆得也牢。生:“遽”就是“立刻”的意思。
师:遽收衣而怒曰,急啊!一起来读一读。(生读,语气急促)师:看到那人生气了,慢性子该怎么回答呢? 生:我知道告诉你了你要着急。(大笑)师:你看你真着急了。生:果真你性急。生:果君性急。
师:猜得真准呀!你们已经很了解这个慢性子人的特点了。
(出示)“我道君性急,果然。” 师:用陈锡明拆词法,“果然”意思是—— 生:果真这样啊。
哪里来的这些“人”
师:这篇小古文很好读的吧?(生点头)你们真的读懂了?(生点头)肯定读懂了?(生点头)那我要问个问题哦。你说这篇文章里主要有几个人呀? 生:很多人。
师:我跟你的理解是一样的。一会一个“一人”,一会儿一个“共人”,然后还有“人”、“其人”,是不是有很多人呀?(生摇手)
师:有的人在摇手,不要光摇不说话呀。你说—— 生:其实主要有两个人。
师:那一个人是哪一个人呢?我都没对上号。你来帮我对对看,第一个“一人”,哪个人? 生:慢性子。
师:“共人”的“人”? 生:一起烤火的人。
师:“见人”的“人”,哪个人? 生:衣服烧着的那个人。
师:人问何事呢?急性子还是慢性子? 生:急性子。师:其人遽收衣呢? 生:急性子的人。
师:哦,既然都是人,为什么还有个“其人”? 生:还有其他人。生:那人。
师:两个同学提出两种意见。一个说是其他人,一个说是那人。你们说到底是哪一个? 生:那人。师:怎么明白的?
生:如果其他人收他的衣服,衣服不要被扯破了?
师:对,那你这个是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对吗?你发明了第三种方法:组词法、拆词法,还有——
生:上下联系法。(板书:上下联系法)师:那是谁说的? 生:郑向南。
师:好,就叫郑向南上下联系法。(板书:郑向南上下联系法)
点评:这个环节很有必要。因为我们教的是小学生,而且要考虑班级里语文能力弱的学生。在前面的教学中,他们还不一定能完全弄明白,这里是等他们一等。同时也是一个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环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文君深谙此理。
又读又写忒好玩
这个故事好玩不好玩呀? 生:好玩。
师:这么好玩的故事能不能读好它?(生点头)
师: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要把对话读好。先自己练一练,然后和同桌一起分角色读一读。(生自由练读)师:读的时候,你的脑子里一定要看到这个人。你来读。(一生读,读得很好。)师:太好了。慢性子慢的感觉出来了吧?(鼓掌)。还有没有更慢的?(一生读,读得绘声绘色。)(鼓掌)
师:真好,他还加上了动作和表情。我也来试试。(师读,表情、动作十分夸张。)
师:你们注意到我的表情了吗?
生:你读慢性子人说的第一句话时,表情很严肃。后来被人责怪了,慢性子说话时是一脸的委屈。
点评:教小学生朗读就要“卡通”一点。不但语气要适当夸张一些,而且要动用体态语言,体态语言也要“卡通”一点。
师:是啊,慢性子的人觉得很委屈。我是担心你性子急,才慢慢说的,你怎么还怪我。我要是不告诉你,你不就被烧伤了吗?这时候,如果我们让那个火烧之人再来说一句话,你觉得他应该怎么说?
(出示填空)其人曰: 先在纸上写一写,然后我们来交流。(学生写。下面是写后的交流。)生:遇到事情要看情况,不能都那么慢。
生:我知道你为我好。不过以后说话要看是大事还是小事。师:有没有人用古文写的?
生:凡事要分清缓急。当缓则缓,当急则急。生:吾不怪汝。但今后遇事定要分清轻重缓急。点评:这个结尾很有意思。既是对主题的升华,又是让学生从“写”的角度去感受文言文,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有的学生从此喜欢上了文言文,也未可知。
师:说得好啊!慢性子不是病,生活当中有人就是性子慢,你得原谅他,别怪他,也不要笑话他,对吗?(生点头)同学们,这是一个很好玩的故事,很搞笑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又叫—— 生:是个笑话。
师:喜欢的话,课后再读读《小古文一百课》里的笑话单元。下课!
总评:我十分赞赏文君一边做杂志编辑,一边上课研究。这是对她做好语文杂志的编辑工作大有裨益。这样她就和一线教师有了共同语言,就多了一个消化教师文稿的“胃”。
一边做编辑,一边上上课,这是文君的一个创举。虽然文君也曾做过多年的语文教师,但是能在编辑岗位上这样做,是需要信念,需要“坚持”的。尤其是近几年,她致力于小古文的教学探索,摸索出了不少教小学生读古文的好方法,并编写了供小学生使用的小古文教材,更难能可贵。
《一人性缓》一文的教学很有趣味。趣味性之一,导入有趣。由老师的急性子入题,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为本文的学习作了铺垫。不动脑筋,这一招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趣味之二,是文的“出示”好!像讲故事似的,一句一句地出,每一句都为下一句留下悬念!而且老师每出一句前,总让学生猜猜下一句会怎么说,这才是真正的“阅读期待”呢!这才叫巧妙呢!没有大量的实践,这种巧妙显然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趣味性三,是释词、释义的做法好。这里面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也体现了老师的“引导”,既有学法指导,又有非智力因素的鼓励。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如果不摆正教与学的关系,这样的做法显然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教得活泼,学得轻松,富有情趣。原来小古文还可以这样教。这是文君的一大教学特色,而且已经逐渐成为了她的风格。
小学生真应该学一点古文。感谢文君的有益探索。
第五篇: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
第一组乡村即景
1、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2、乡 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 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二组 天的魔术
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 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三组 别样的争和辩
10、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 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13、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第四组读书要得法
14、读书
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何异?
15、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16、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7、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第五组 智慧少年
18、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 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 则象重可知矣。”
19、道边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20、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1、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第六组 寓言故事
22、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3、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24、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5、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 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第七组 神话传说
26、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
27、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8、共工触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29、刑天舞干戚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30、舜耕历山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
第八组 那些勤奋的人儿
31、欧阳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一如成人。
32、推敲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 “作敲字佳矣。”遂于并辔而归。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33、怀素写字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 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34、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35、宋濂嗜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第九组 听孔夫子讲课
36、学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7、道与德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8、君子与小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儿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9、意志和品质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0、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第十组 小故事里的大智慧
41、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42、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谓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3、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44、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於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5、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第十一组我们是山川大地的孩子
46、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7、春日寻芳
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园,小姊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48、苏堤杂花
苏公堤,春时晨光初起,宿雾未散,杂花生树,飞英蘸波,纷披掩映,如列锦铺绣。览胜者咸谓四时皆宜,而春晓为最。
49、浙江之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50、湖心亭看雪
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一小船,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