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欣赏与收藏》教案
《美术欣赏与收藏》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了解收藏的意义,收藏的价值,培养学生收藏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收藏卡工具。
教学过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欣赏问题。
1、展示并赏析图片
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现实主义绘画杰出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上展示的是:烈日酷暑下,漫长荒芜的沙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前进着。一曲低沉的号子在炎夏的闷热中与河水的悲吟交织在一起。
画中列宾画了十一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的拉着纤绳。纤夫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充分表现了在封建势力和资本家的剥削下,俄罗斯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11位纤夫的苦难代表了整个俄罗斯的苦难。画面的表现力,时至今日仍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用同样的方法来欣赏下面两幅图 米勒的《拾穗者》
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
欣赏过了外国的作品,再来欣赏中国的。赵孟坚的《墨兰图》 朱耷的《荷石水禽图》
南宋谢赫最先提出了中国画的品评方法,被称为:“谢赫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2、欣赏与收藏
学会欣赏是收藏美术作品的前提,收藏不仅能满足审美需求,还具有保护、传承的作用。美术作品的收藏使人们欣赏各个时代的美术作品成为可能。美术作品的收藏一般分为国家收藏和民间收藏。从形式来说,可以分为博物馆收藏、美术馆收藏、画廊收藏、私人收藏等。美术收藏的门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书画、玉器、家具、陶瓷等。
3、制作收藏卡
尝试为喜爱的藏品制作收藏卡。
收藏卡的文字信息包括:名称、时间、地点、收集的方法、材料、作品的简单描述。收藏卡的表现方法有:绘画、拓印、剪贴等。
4、小结
第二篇:美术欣赏教案
第1课 外国肖像画赏析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第一课《外国肖像画赏析》的延伸。从对人物肖像画历史的了解到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通过观察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人物的比例、不同的表现方法,直至抒发个人情意。
教材从美术作品中运用具象的表现手法表现身边的人物,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动态,把握人物的内在心理,达到关注人、关爱人的目的。教材启示为什么要画身边的人,因为画熟悉的人更容易惟妙惟肖,更容易画出熟悉人的性格和表情,同时也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流露在作品之中。画家们更是将邻居、家人、朋友像为描绘的对象,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某种爱意。
教材启示多彩人生是我们作画的源泉,可以用线造型、电脑绘画、色彩等工具材料去表现身边的人物。同时启示如何关注人物的动态、人物的特征、人物的比例,各种使用工具的处理,还有表现时如何对比协调等,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材还启示用什么方法去进行教学,让画笔传达情意。以全班同学肖像画册为切入口,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去反映每个同学的喜、怒、哀、乐。在表现他们外部特征的同时,特别重视内在的性格。其次再将自己个人的情感和对同学的了解,倾注于画笔之中。
教材中选用的一些图片,体现了表现的不同手法和不同形式,充分体现了美术教学的过程。1.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了解人体成长过程中的比例关系。
②让学生尝试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较写实的去表现自己熟悉的人物。③让学生在描述过程中,更关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更多的去发规他人的长处(优点)。2.教学重点
欣赏和了解人物表现的多种方法、材料工具,了解人体在不同成长过程中的比例关系。3,教学难点
对人物神情、动态、比例、色彩的恰当把握。
一、组织教学
微笑问候学生当天感受,简要讲评上节课小组作业。
二、导入 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介绍肖像画的由来以及早期肖像画的作用,还欣赏了摄影术发明以后,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风格迥异的肖像画。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人物的五官,以及体会了通过五官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精神世界。那么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些彩色的范图。
看了这些范图你们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这些都是乱涂乱画,怎么把人的脸画成彩色的,怎么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像鼻子呢?好像这些画都是小孩子画的。这里面确实有一部分画是出自小朋友之手,我请个同学来区分一下。(请同学区分,并说出区分原因)而另外这些可都是出自世界鼎鼎有名的大画家之手,这个画家就是谁呢?(毕加索)有没有人对毕加索有一点了解的?(先让同学回答)(教师介绍):毕加索是二十世纪最重要和最着名的画家之一。他的父亲也是一位画家,在毕加索很小的时候就教他画画。我们上节课说了,自从照相术发明了以后,许多画家就开始尝试不同的画法,从写实的画法转向各种不同风格的画法,来表现画家的精神情趣和个性风格。他们还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是那么丰富和美好,一切充满了新鲜和活力,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就是一个千变万化的万花筒,所以他们开始学着像孩子那样去看世界。
创造思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最高境界,而创造的产物是人类最高成就之一。他在绘画事
业上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绘画,不断地尝试各种画法。记得有人曾经说过,“毕加索的伟大,并不在于他的某张画,而在于他的创造精神,因为他终身都在创造。”
在他的这几幅画里,我们看到人物的形象好像很特别,毕加索为什么这么画呢?(提问同学)(教师介绍):在此之前,所有的不同风格的绘画都是表现一个静止的画面,即使是运动着的人,在画上表现出来的也总是停留在某个瞬间的姿态。我们知道一个人从正面和从侧面看是不一样的,毕加索就把在不同时间里看到的同一对象的不同侧面,组织到了一个平面的画面里。
(请同学分析图):图中画的是一个抱着玩具娃娃的小女孩,画家把小女孩的不同侧面组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一个既像正面又像侧面的头部形象。好像小女孩的头总是在来回地动着。
(教师总结):其实在我国民间剪纸和刺绣图案中,早就有过许多这样的创作手法,然而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有毕加索发现了它并创造了着名的立体画派。
出示马蒂斯画册,我们上节课给大家看过马蒂斯的肖像画,那么老师手里拿的这本就是马蒂斯的油画册,大家可以借此再了解一下马蒂斯画的特别之处。让学生了解马蒂斯画派风格,观察色彩中的人物肖像与素描人物肖像的共通之处。
请注意,你们在互相观察和动手之前,最好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好从对象那里获得的第一感受,再根据对象综合出总体印象,然后发展成朦胧的臆想。画画时要凝神专注,精神集中,调动感情,进入角色。当然你还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方法创作肖像画,要么使它尽可能像你画的那个人,要么只画出那个人的情绪和给你的印象,可以画正面也可以画侧面。这些都由你们自己来选择。
三、课堂作业
作业 要求: 1.观察人物特征,所画对象可以是身边的同学也可以是印象中深刻的人物。2.鼓励适当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特征。
3.自己选择表现手段,可以是单纯的线条运用也可以明暗与线结合,或其它方法。要突出对象的神情和个性。要注意表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和发挥。要打破传统的画头像三部曲。
4.在所画肖像旁,写上所画对象的姓名和你表现她的哪些特征。
四、引导评价1.能否通过学习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并和同学建立友好的关系? 2.能否将人物肖像生动地表现在画面上?对自己所表现的人物是否满意?被表现的人物(同学)是否满意? 3.和同学一起讨论他们的作业。询问他们对这样的学习活动的感受。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第三篇: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心得体会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 ******** 班 级:***** 姓 名: ** 学 号:********* 课程论文题目: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课后学习体会 课程名称: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课后学习体会
学 生:**
****,学号*****
摘 要:作为我们学校开设的一门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在这短短不多的时间里,内容丰富的课程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视野,老师激情的授课让我们感受到了藏品的魅力。以下为课程上所记录的部分知识整理以及个人的学习心得。
关键词:烟标 火花 钱币 字画
当初选择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这门课程,很大一部分是希望能够学到一些在平时的传统课程中学不到的知识,而这门课,丰富而幽默的课件内容,陈老师的热情解说和实物展示,使我在了解一定的收藏品入门的基础上,大大的丰富了自己的见识面。
一、烟标
烟标,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包装烟的包装盒,从卷烟的出现就开始慢慢的流行下来。在谈到烟标之前,老师首先是谈到了相关的其他的知识,增长了我们相关的知识。烟草的种类,有红花和黄花两种,现在的大部分烟草以低海拔种植的红花为主。烟的种类,可分为卷烟、斗烟、水烟、雪茄烟、鼻烟、嚼烟等一些种类,表示许多名称是我第一次听到。世界无烟日是每年的5月31日,虽说老师在此谈到不少烟的知识,但是不赞成我们啊去吸烟的。关于烟标主题的课,最主要的聊得是关于烟标上的内容。中国的四大自然景观,长江三峡,吉林雾凇、云南石林、桂林山水。以及各种主题,什么桥梁啊、人物、地名、植物、水果、中药、各种花、动物等。让自己增长了不少的见识。而烟标的价值,依据所处的年代不同和代表的意义不同为价值不同,尤以清末民国时期的烟标因为稀少而收藏价值较高,而文革时期的烟标因为时代性强而价格不低。
二、火花
火花,是旧时包装火柴的纸盒,上面图案丰富,也是仅次于邮票的世界第二大平面藏品。在此老师在课堂上也点到了火花的作用,商标作用、广告功能、宣传功能、旅游纪念和礼品功能、知识传播功能等。和烟标一样,火花上的内容也是很是丰富,什么毛泽东语录啊,各种动物、一些植物,也包括了不少民族风情,风景名胜等。在此,了解到了水杉、银杏、鹅掌楸为三大活化石植物,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等一些风景名胜,开阔了不少的视野。在此说下文革时期的火花题材。在当时,全国百余家火柴厂竞相印刷配合当时形势为内容的火花,图案和版式林林总总,不同底色和版别的约4000个品种。主要分为语录口号、学习宣传、援越备战、新生事物、文艺舞台、革命圣地、英雄人物、建设成就等这些种类。由于当时所处的特殊年代,也有其鲜明的特点:
一、火花题材的纯政治性,火花上大量印有毛泽东的语录、诗词和题词,毛泽东的形象也多次出现在火花的画面上。
二、“文革”火花的色调以红色为主,90%的色彩为正红、深红和杏红,黄色为辅,其他的颜色只是在图案需要时配一点,构成了色彩丰富、效果对比强烈的图案,明显的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火热气息。
三、大多才有宣传画、漫画的形式表现,辅之剪纸摄影形式。火花的画面简洁、直观、主题突出。设计人员中许多也是来自基层,也就是说群众气味很浓。
四、火花的图案很是丰富,这与当时的政治形式和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密切相关。作为生活中很是普通的一件东西,它为什么能够进入人们的视野呢?对于许多金银玉器,普通的平民百姓是很难有这个经济实力去收藏这些的,而火花,作为生活中比较普及的一种,又因为图案丰富,能够反映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特性,而渐渐的进入了人们的眼中,成了当今仅次于邮票的世界第二大平面藏品。
三、钱币
钱币是伴随着物质之间的交换而诞生的,收藏钱币的人又叫做“泉友”。而老师课上的钱币的欣赏是从中国的几版钱币的欣赏,上面的图案解析以及国外的钱币欣赏这些来展开的。首先是我国早期的一些钱币的欣赏,前几版是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点儿印象也没有,许多只能从小时候父辈那里的收藏中看到一分两分等一些小的毛票,现在的价值已经很高了,不知小时候收藏的那些钱币,现在还在收藏者没有,到了后面几个版本,对大额的印象特别深,那时的收入都不是很高吧,小孩的我们有一毛钱就会很高兴了,因为也可以买到许多东西。老师在给我们回味这些已经退出流通市场的钱币时,也介绍了上面的文字是谁写的,有哪些哪些文字,上面任务的身份,民族等等。在此也长进了不上课外知识,中国的四大园林,为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中国园林追求的三境:生境、画境、意境等等知识。再到后面便是各国钱币的鉴赏,从亚洲到欧洲,从欧洲到美洲,再到澳洲以及发行的南极纪念币,让我们打开眼界,映像最深的是五百欧元的纸币,那可是相当于5000人民币啊。各国的纸币上,有各国的开国元首,大科学家,风景名胜,特色动物,各种各样,原来钱上面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啊。最重要的是,老师带来了不少收藏的国外的钱币,我们钱眼大开。总之,各国的钱币欣赏,亦是一种文化之旅。
四、国画
国画,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老师在课堂上主要通过人来介绍国画的。首先入耳的八大山人,真名朱耷,个性孤僻而冷峻,在绘画上他以大笔水墨写意画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他取法自然,笔墨简练,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另一位是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以擅长画竹闻名,同时诗书画样样精通。所画的竹子杂而不乱,“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更是小时候便耳熟能详。齐白石,以画虾盛名,这其中老师也说到了白石老人的几个小插曲,但年日本人让其作画,白石画出螃蟹几只,讽刺当年的侵华日军。每个画家都有其特色,正如傅抱石所认为的意在笔先,李可染的名言: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用画意神韵,意境深远来形容吴冠中的话。总的来说,国画还是讲究的是留白艺术。根据不同名家的画作,价格上亿的不在话下。
五、感想
正如老师收藏门券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收藏首先给我映像最深的一点就是做一件事情的坚持,矢志不移。确实,收藏,毕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许许多多的人是在花一辈子的时间再做收藏。在收藏过程中,有知识阅历的长进,也有在其中情操的陶冶,如果自己有一份收藏的爱好,也就是说自己有一份追求,在这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上会让自己宁静很多,闲暇之余,看看自己的藏品,内心会舒坦很多,也会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之感。因此收藏,不仅仅是一种坚持、而且是一种追求。再说所收藏之物,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有收藏的价值,通常大多是艺术品,洋溢着一种美的魅力,如铜器的奇诡魅丽、书画的绚丽多彩、雕塑的动人姿态、陶瓷的古拙浑厚、古籍的翰墨书香、玉器的晶莹温润„„这些藏品的收藏,给人的是一种美得享受。与此同时,藏品亦是科学与文化的结晶,在收藏过程中,亦是一种文化的熏陶。
六、结束语
收藏,应该是一种心灵感受并融入历史文化和自然的寻根过程。收藏,应该是拥有,而不是简单的占有;收藏是对美的发掘,而不是对物的掳掠;能够感受和体味古物深厚历史文化内在美的本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对于我们,收藏给予我们最大的应 是一种内心的愉悦!
参考文献
[1] 王贻梁, 李宗全.古玩[M].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14-27 [2] 樊瑀.“文革”火花收藏[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前言 [3] 李波.收藏知识大讲堂[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0.136-191
第四篇: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学习心得体会 课程名称: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学习心得体会
摘要: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这门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看到了很多以前从未见过的,也体会到“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句话的真谛,它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陶冶了个人情操。总而言之,让我收获颇丰。
关键词:收藏;中国画
收藏作为一门艺术,原本以为是和我遥不可及的一种存在,但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让我了解到它是与我息息相关的,而且一直在我身边发生着,只是平时缺少观察罢了。正如那句话所说,“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收藏作为一门学问,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知识,像一本百科全书,又像《十万个为什么》。有时收藏品虽是一件外表看似简单的袖珍小玩意儿,但它其中所包含的文化、艺术、欣赏价值远远不是它外表那么简单。拥有一门收藏,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智慧的头脑。
收藏蕴含着一种精神,一名收藏家所收藏的东西一般涵盖了这种收藏品的各个时期,因此收藏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收藏的愈多,时间也愈久,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上学习的。
收藏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我们要量力而行,因为有些收藏是属于昂贵的奢侈品,不可为了收藏而不顾一切,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收藏品是我们在闲暇时观赏把玩的物品,陶冶我们的个人情操,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所以玩收藏也要懂得权衡利弊,切不可盲目为之。
收藏也是一种极富意义的事业,它承载着历史,是一项与时间、空间共守宁静的文明活动。下面我将谈谈我最喜爱的收藏。
中国画简称“国画”,古代一般称之为丹青,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中国画带有浓重的古色、古香、古韵,其中我最爱水墨画。
中国画和西洋画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中国画盛用线条,而西洋画的线条都不显著。另外,两者的意境不同,意境是指通过描绘景物所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境界,中国画的意境简单来说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西洋画讲究理性、客观和科学,注重透视法。还有中国画不重背景,而西洋画很重背景。中国画的画面上一般会留白,一是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二是为了在画的空白处题一首
精美的小诗,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画家在画完后都会盖上自己的朱红大印。完整的国画为了体现它的艺术美感,还会进行装裱,以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
中国画所用的纸质有生宣、熟宣和半熟宣之分,画的分法种类繁多,可谓数不胜数,按内容来分,主要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按表现手法来分,又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大类。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特点是丝丝入扣、惟妙惟肖,一般用熟宣作画;而写意画通常以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不拘一格,追求洒脱奔放,因此用生宣作画,因为生宣吸水性强、遇水即化的特性。中国画的技法中,依照墨的颜色可分为焦、浓、重、淡、清五色,其中焦是无水纯墨画出来的,墨色最重。
画的价值是随着画的意境而提升的,而画家也因为他的画作而闻名。中国画的写意大师八大山人,原名朱耷,身为皇室后裔的他,处于明末清初,因此饱受国破家亡之痛,从他的画上也可明显看出,所画动物的眼睛白多黑少,带着很强的愤世嫉俗情感,他的字号“八大山人”也形似“哭之笑之”,画的风格可用“墨点无多泪点多”来形容。山水画大师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他的《长江万里图》表现他对祖国山河的情感,他将重彩和水墨融为一体,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作画功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画的表现手法上除了工笔和写意外,近代画家齐白石老人有着兼工带写的功力,他画的山水通用写意来表现,而小巧的景物则用工笔来描绘,他的代表作《枫叶寒蝉图》尤可体现,他的另一幅画作《蛙声十里出山泉》也体现中国画深邃的意境。作画内容上,白石老人尤擅画虾,徐悲鸿以画马闻名,李可染擅画牛,吴作人画骆驼,黄胄画驴传神。
对于体会中国画的意境,我还只是初学者,但我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体会,追求“人画合一”的境界,同时,接触了收藏品后,让我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体验到不曾有的乐趣,我还要继续努力,学习更多知识来丰富自己,增长自身素养。
第五篇:美术欣赏 向日葵 教案
美术欣赏
向日葵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2、鼓励幼儿大胆欣赏与评价,发展幼儿对艺术作品的解释和评判能力。
3、增加幼儿对色调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孩子运用色调进行表现的兴趣和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实地参观:向日葵园地。
2、多幅凡高的画。
3、收集来的向日葵的照片或者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讨论和比较。
教师:今天让我们将自己拍的向日葵照片或者图片和凡高的作品“向日葵”比一比,你喜欢那一幅?为什么?
2、放映幻灯“十四朵向日葵”,完整欣赏“十四朵向日葵”。
1)色彩感受。
教师:画面中什么颜色最多?你最喜欢画面中的那种颜色?如果都用黄色好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受到画面中黄色为主、其他色为辅,同时关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对比色的使用比列。这样画面才能饱满、好看。)
2)线条的感受。
教师:为什么向日葵的花瓣弯弯曲曲?好象感觉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感觉和体验作品中线条的夸张大胆和扭曲,感受到画面中的向日葵充满着生命的力量。)
3)构图的感受。
教师:数一数由几朵向日葵?它们一样吗?(辨别成熟的和还未成熟的或还未开放的)为什么有的低下了头?(教师引导幼儿从画面的背景,花瓶,花朵的整体来分析作品的构图。通过对话帮助幼儿理解构图有张驰有疏密才会漂亮。)
3、进行二次对比欣赏。
在分步感受理解和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再次比较照片图片和绘画作品给予人的不同感受。
4、教师出示更多的凡高的绘画作品“向日葵”(两朵、五朵、十二朵向日葵等等),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欣赏作品向日葵带给人们的那种美丽和热情。激起幼儿的创作欲望。
5、教师小结,自由结束活动。
(四)活动提示
1、凡高简介:文森特&;#8226;凡高,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的格鲁宗戴尔的一个新教牧师之家。1890年逝于巴黎。凡高是最令人怀念和感动的一位画家,不只是他的悲剧性的生涯,更因为它纯粹而真诚的艺术态度,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世人。凡高的艺术生涯虽然只有短短八年多,却留下了大约850件油画作品和数目更多的素描。
2、创作《我的向日葵》,激发幼儿学习模仿或创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3、有关向日葵的照片、图片,《向日葵》作品图片每二位幼儿各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灯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灯片。
秋游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用绘画表现秋游的快乐情景。
2、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组织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和《秋游》的磁带。
2、《秋游》的一段录象。
3、幼儿绘画工具:纸、记号笔、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边唱边走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
1、师:让我们唱着歌去郊游吧。(听音乐边唱边走进活动室)
2、师:大家开心吗?唱着这首歌,你们会想到什么?
3、师:哎,ⅹⅹ小朋友想起了去秋游。这次秋游我们到过哪些地方?
二、看秋游的一段录象,回忆秋游最开心的事。
1、师:你们真了不起,还记得秋游的事情,可是我有点忘了,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看看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
2、看完录象后提问:谁愿意告诉大家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呢?(多请几位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棒,怎样把秋游的快乐留下来呢?(画出来)对把它画出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刚才有小朋友说:“和好伙伴坐在汽车里有说有笑,看着外面的风景真开心,你就把它画下来;有的说在蠡湖中央公园一边休息一边和好朋友分享食物很开心,你也把它画下来;还有的人说到桔子园里采桔子特别难忘,你就画下来。
三、提出作画要。
1、秋游时让我开心的事情很多,今天只要把最开心、最难忘的一件事情画下来。
2、我们先想一想画哪些人?画什么景色?该画在纸的哪里,想好了再画。
3、比一比谁画得和别人不一样?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合理布局。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组织画面。
3、引导先画好的幼儿轻轻走下去欣赏别人的作品,或画好的同伴之间互相讲讲自己的图画,鼓励大胆的幼儿走下去讲给客人老师听。
五、作品欣赏与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