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子让路》教案
《孔子让路》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碑、楷、瓦、砌、挡、喂、误、博、倡、驱”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到孔子是一个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教学难点:
从阅读中体会到孔子是一个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人。教学方法:讲解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头饰。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上下五千年,许许多多的故事和诗歌一代一代流传至今。首先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频,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听听这是出自哪一本书中的语句?
(播放音频三字经)
生:“三字经”
师:“对,这就是选自我国蒙学教材的三字经,三字经中有这么一句话‘惜仲尼,师项橐’,你们知道这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吗?别
着急,我们一起来探索答案。
2.简介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奉为圣人。著作编为《论语》。
师:“现在,大家知道这昔仲尼中的仲尼指的是?
生:“孔子”
师:“对,这仲尼呀说的就是孔子,那‘师项橐’中的项橐说的又是谁呢?
3.揭题:项橐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子,比我们班的同学还要小,我们知道孔子他是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既然他已经这么有学问了,为什么还要’师项橐’称项橐这个七岁的小孩子为老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87页《孔子让路》。(板书课题:孔子让路。齐读课题)
二、生字词
首先,我们看到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本文一共有十个生字,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拼读一遍,其他同学当他的小老师,仔细听他读得对不对。
A师:“他读得对吗?”
生:“对”
师:“是的,你读的非常好,就请你来当一次小老师,带班上同学读一遍”
B、生:“不对”
师:“那就请你来帮帮他。(你来带班上同学读一遍)
师:“生字我们已经会读了,可是你们看,这几个生字孤零零的,让我们来帮它们找到小伙伴好不好?碑的小伙伴有哪些?(组词后带读)
生字们找到了小伙伴,它们都特别开心,为了感谢你们,生字朋友们带来了一段动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播放动画孔子拜师)
三、课文学习
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孔子让路》就是节选自这个动画片里的前一部分,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孔子让路,看看作者是怎么用文字把这个故事展现给我们的,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并给文章标上自然段。
1~3 :老师请一二小组的同学来读课文第1~3自然段,‘河南修武县’预备起。刚刚一二小组的同学读到的第二自然段有一个词‘问礼’问是指询问,礼是指礼节,那么问礼就是询问礼节的意思,也就是请教做人的礼节。文章第1~3自然段说了孔子驾车来到了哪里?
生:“郑国”
4~6:那么在郑国发生了什么事呢?请三四小组的同学来读第4、5、6自然段,“一个孩子”预备起。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多音字,你们找到了吗? 对,喝字。(多音字注音组词)但是在文中组词吆喝,第二个字读轻声,同学们要记住啦。刚才三四小组读了第4、5、6自
然段,谁来说说这三段讲了一件什么事?(项橐 砌城 挡路)
项橐挡住了路孔子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孔子的句子,谁找到了? 请你读出这三自然段中描写孔子的句子,项橐挡住了车,孔子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亲自从车上下来,走到孩子面前说:“孩子,给我们的车让让路好吗?”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尊重、爱护小孩子,很懂礼貌。谁来用很和蔼、礼貌的语气来读一读孔子说的话?(学生用礼貌的语气读孔子的话)
7~9:师:既然孔子这么礼貌的说了,项橐是不是让路了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老师请右边的四个小组来读一读7、8、9自然段。孔子急着赶路,而项橐却因为砌城池而挡住了路,孔子认为项橐这样做是不懂礼节,项橐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出项橐的话?
生:“我不懂、、、、、、、路呢?”从这里可以看出项橐是怎么样? 机智,懂礼节。这里的车和城又分别是指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生:“马车和城池”这一自然段讲的是 项橐 反问孔子 难道我不懂礼仪吗?
11:师:“项橐这么一说呀,可把孔子难住了,此时,孔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老师请全班同学一起齐读第11自然段。知识渊博的孔子预备起。
师:“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个长者,又是个知识渊博的教育家,是个倡导礼仪的人,他想到项橐尽管是摆城池玩耍,但是也要尊重他的想法,在孩子眼里,这就是一座真正的城池,城池砌好了就不能动,但
是车可以绕道走,而且,在城面前,车应该先让路,这也是一种礼节啊!
12~15:最后,老师请班上所有男生读完剩下的几个自然段。想到这儿 预备起.孔子被项橐的一番道理说服了,最后的结局是?:(孔子驱车绕城而过)项橐虽然才七岁,可是孔子并没有因为他年龄小而看不起他,孔子本身是思想家教育家,但当他看到项橐这孩子这么懂礼节的时候,他说了什么呀?
生:“三人行,必有我师”
师:“谁来说说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解?
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指的是人各有所长,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角色扮演。下面,老师请两位同学分别来扮演孔子和项橐,读出孔子礼貌和蔼的语气和项橐机智懂礼貌的语气。(戴头饰 角色扮演读对话)
四、深读课文,发散思维
1.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谈各自的想法。(孔子是个不耻下问、虚心学习的人,他也是一个爱护孩子、尊重他人想法的人)
2.说一说,学习了这篇课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3、练一练,根据意思写成语。
五、课后搜集关于孔子的故事
第二篇:小熊让路教案
《小熊让路》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看图讲述故事。2.学习理解动词:跳,淌,爬。
3.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良好品德。教学重点:
重点是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道理。教学难点:
难点是理解大狮子是用什么办法让小熊感到难为情。教学准备: 1.背景图一副
2.《小熊让路》多媒体课件 3.小动物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1.出示美丽的背景图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今天我画了一幅画可高兴了,你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来分享我的快乐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吧!出示背景图,让幼小朋友观察。
(2)教师:上面有什么?上面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一起来听听吧!。
2.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幼儿故事的内容。
感情的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时配上图片的演示(讲到狮子点了点头),让幼儿初步感知小熊的霸道。讲完后教师提问:“故事了里有谁?”让幼儿举手回答。后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小熊对他们说了一句什么话?”然后请幼儿一起来学学小熊霸道的样子。再提问:“你觉得小熊是什么样的动物? 小动物心理都怎么样?小兔做了什么动作?小羊?小猴?并模仿小兔、小羊、小猴他们的动作。后来它们想了个什么办法?通过这些层层深入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的内容。3. 幼儿讨论。教师提问:一个什么办法?
4.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以设问的方式导入。
(1)教师:“大狮子到底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一起来听一听。”来 吸幼儿的注意力和听故事的兴趣。
(2)教师:“你们觉得狮子的办法好吗?是什么办法?小熊为什么这次没有让大狮子让路?小熊为什么会脸红?”后教师小结。(3)教师:“小熊后来变得怎么样了?” 5.情感教育。
(1)教师:“ 如果你是这只小熊,你碰到这些小动物你会怎么做?”让小朋友自己回答。
(2)你喜欢故事中的小熊吗?为什么?(3)请小朋友们帮这个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6.播放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1)表演这个故事,表演好的给予表扬。(2)教师小结:
生活中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要做个互相关爱,互相谦让的好孩子。
第三篇:中班语言教案:小熊让路
小熊让路
幼儿行为基础:
中班幼儿年龄小,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有的幼儿常常因为争夺一个玩具或是被别人不小心碰一下,就理不饶人,甚至动手打人。因此,经常有幼儿来告状:“某某打我”,“某某抢我的玩具”……《小熊让路》是一个以相互谦让为主题的故事,通过活动使幼儿意识到友爱和谦让是一种值得歌颂的美丽行为,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模仿愿望,明白相互谦让的道理。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是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道理。(2)难点是理解大狮子是用什么办法让小熊觉得难为情。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看图讲述故事。
2、学习理解动词:跳、淌、爬。
3、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良好品德。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幅,小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流程: 出示小熊,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情感教育→引导幼儿看图自己讲述故事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熊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觉得它是只什么样的熊?到底是只什么样的熊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熊让路》。
2、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1)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讲到狮子点了点头),让幼儿初步感知小熊的霸道:故事里有谁?
(2)师:到底是只什么样的熊?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3)师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设问:“大狮子到底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一起来听一听。”
(4)讲故事的后半部分。
(5)大狮子想的是什么办法?小熊为什么这次没有让大狮子让路?
(15)师:小熊为什么会脸红?
(16)师:小熊后来变的怎么样了?
3、情感教育。
(1)师:如果你是这只小熊,你碰到这些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2)师:你喜欢故事中的小熊吗?为什么?
(3)师:请你帮助这个故事取一个好听的名字。(4)师:学了这个故事后,你应怎样对待你的朋友?
(4)师总结:我们要做个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好孩子
4、引导幼儿看图讲述故事。
胖胖的小熊、大眼睛的熊、睡懒觉的熊。
幼:小动物在一起玩的故事。
幼:故事里有小熊、小兔、小羊、小猴、大狮子……
幼:故事里讲了小熊不给小兔、小羊、小猴让路,后来大狮子想办法让小熊让路了。
幼:小东西,快给我让路。
幼:小熊很坏。
小兔从路旁的草丛中爬了过去。幼:小羊一声不响地从路边的水沟中蹚了过去。
幼:小猴很远就爬到了路旁的小树上
幼:小兔、小羊和小猴,一起去找大狮子,请大狮子来治小熊。
幼:大狮子的办法好的。
幼:大狮子走到小熊跟前,站在路边说:“小熊,你先过去吧!”
幼:小熊看见大狮子走过来.心想:这可不得了,我得赶快让路,它站在小路旁,请大狮子先走。
活动总结: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幼儿感兴趣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学的轻松、学的愉快。一开始我出示一小熊图,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它是只什么样的熊?然后再用设问法提问:上面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另外,我发现在活动中创设设问的情境,能充分发挥幼儿自己的见解,并能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比如:故事中讲到小兔、小羊、小猴请大狮子帮忙,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教师就可以问幼儿:你猜大狮子会想一个什么办法?这就会激发幼儿的想象,并对故事产生强烈的兴趣。
附故事:小熊让路
小熊长得胖胖的,力气很大很大。
小熊在路上走,前面来了小兔。它站在路中间,大声说:”小东西,快给我让路!”
小兔怕小熊,只好从路旁的草丛中爬了过去。
不一会儿,小羊从前面走来。
小熊又往路中间一站:“小家伙,快给我让路!”
小羊害怕了,它一声不响地从路边的水沟中蹚了过去。
小猴呢,它更害怕小熊,很远就爬到了路旁的小树上。
小熊多得意:“哼,我的力气大,谁都怕我!”
小兔、小羊和小猴,一起去找大狮子,请大狮子来治小熊。
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
大狮子走在前面,小兔、小羊和小猴跟在后面。
小熊看见大狮子走过来.心想:这可不得了,我得赶快让路,它站在小路旁,请大狮子先走。
大狮子走到小熊跟前,站在路边说:“小熊,你先过去吧!”
小兔、小羊和小猴听了,都愣住啦:大狮子也怕小熊啊!小熊低着头,不好意思地从大狮子身边走过去……
打着以后,小熊看见小兔、小羊、小猴来了,马上站在路旁,让它们先过。
这下,小兔、小羊、小猴明白了,大家都说:“大狮子真有办法,小熊变得有礼貌啦!”
幼儿园中班早期阅读:变色蜗牛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上实物的颜色以及人物身上的色彩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2、能关注画面中“第×天”的数字,并初步学习根据“第×天”的提示翻阅图书。
3、能注意倾听他人讲述,并在讲述过程中充分享受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绿色、橙色、蓝色、红色、黄色、紫色的蜗牛图各一个,与蜗牛颜色相同的字卡各一个,分别写上“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树叶、桔子、喇叭花、草莓和辣椒、梨子和柠檬、葡萄和茄子各一份。白色蜗牛一个。大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蜗牛图,导入活动。
1、请小朋友仔细听听,是谁来了?窸窣、窸窣、窸窣,谁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啦?
2、(出示小蜗牛图)看,原来是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你会象小蜗牛一样慢慢吞吞地爬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引导幼儿一边学爬一边嘴里说:“窸窣、窸窣,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
二、引导幼儿根据字卡颜色猜测小蜗牛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1、这只小蜗牛每天要吃许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吃了好东西以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分别出示字卡及彩色小蜗牛)第一天,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第二天,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第三天,它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小蜗牛呢?请你猜猜。你怎么知道是红色的蜗牛?从哪里看出来的?
3、用猜猜、找找、配对的方法,让幼儿感受蜗牛变化的乐趣。
三、引导幼儿观察大图书,并根据图书画面进行简单回忆,初步了解图书内容。
1、小蜗牛每天变来变去,真奇怪!妈妈到底给它吃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本大图书。
2、出示大图书封面,向幼儿介绍图书名称《变色蜗牛》。
3、教师用较慢的速度翻书,并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观察食物。
4、提问:小蜗牛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会变颜色了?
5、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采用个别与集体练习的形式,鼓励幼儿大声学一学。)
四、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大书《变色蜗牛》。
五、发散思维:
小蜗牛每天都吃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多开心。如果让你给小蜗牛送好吃的东西,你会给它吃什么呢?它又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鼓励幼儿用“第七天,它吃了……,变成了一只×色的蜗牛。”讲述)
附:故事:变色蜗牛
“蟋唆,蟋唆。”一只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
第一天,“沙沙,沙沙。”它吃了一片绿色的叶子,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
第二天,“嚓嚓,嚓嚓。”它吃了一片橙色的桔子,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
第三天,“咂咂,咂咂。”它吃了两朵蓝色的喇叭花,变成了一只蓝色的蜗牛。
第四天,“咕兹,咕兹。”它吃了一只红色的辣椒和一颗红色的草莓,变成了一只红色的蜗牛。
第五天,“咔嚓,咔嚓。”它吃了一黄色的梨子和一个黄色的柠檬,变成了一只黄色的蜗牛。
第六天,“啊呜,啊呜!”它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和一个紫色的大茄子。这回它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第七天,小蜗牛,它会吃什么颜色的东西?又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请你想一想,画一画,再说一说。
第四篇:小熊让路教案
小熊让路
从前,在一片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一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小鸟在树上开心地唱歌。这时,走来一只小熊:“我长得胖,力气很大!”
小熊走到路中间,遇见了小兔:“小东西,快给我让路!”小兔说:“哎呀,小熊又高又胖,还很凶,真可怕!”兔妈妈说“小熊真不懂礼貌,我们从路边的草丛跳过去,别理他。”
小羊走了过来,“小家伙,快给我让路!”小羊说:“哎呀,小熊又高又胖,还很凶,真可怕!”羊妈妈说:“小熊真不懂礼貌,我们从路边的水沟趟过去,别理他。”
小猴遇到了小熊,说:“哎呀,小熊又高又胖,还很凶,真可怕!”猴妈妈说:“小熊真不懂礼貌,我们从路边的小树上爬过去,别理他。”
小熊很得意:“哼,我的力气大,谁都怕我!”
小兔,小羊,小猴说:“我们一起去找大狮子,请大狮子帮忙治治小熊吧。”他们来到了大狮子的家,把小熊仗着自己力气大就欺负小动物的事说了一边,大狮子说:“我来帮助你们吧!”
大狮子走在前面小兔、小羊、小猴跟在后面。小熊看到了,说:“这可不得了了,狮子的力气比我大好多,我得赶快让路。”它站在路旁,向大狮子鞠了个躬,说:“大狮子,请您先走。”大狮子说:“小熊,你先走吧!”小兔、小羊、小猴听了,一齐说:“啊?难道大狮子也怕小熊吗?”小熊说:“大狮子的力气比我大好多,可是还让我先走,真是让人难为情啊,以后我再也不欺负比我力气小的动物了。”
从此,小熊看到小兔、小羊、小猴来了,马上站在路边,说:“请你们先走吧!”大家都说:“大狮子真有办法,小熊变得有礼貌啦!”
第五篇:孔子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词句,读懂课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
四、教具:挂图、投影片、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的引入。
你也许观赏过大海,游览过公园,却没想到在我们河北省赵县的河上还有一座建造独特的石拱桥,它就是赵州桥。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观赏这座雄伟、坚固、美观的赵州桥。
(一)出示挂图,借助配乐范读课文。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3、标出课文的自然段,想一想每段的主要内容。
(三)指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四)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以字带词,指生读。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读读写写课后3题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一读。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后,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句、段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出示投影)
问:①“创举”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一个创举?(提示:赵州桥建造700年后,在法国太克河上有人造过类似的石拱桥,早已倒塌了)
②这种设计指的是什么?
③指生读一读这部分课文,看谁读得最准确。
2、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出示投影)
问:①坚固、美观各是什么意思?
②哪些语句写了赵州桥的坚固,谁读一读?
③赵州桥的美观表现在哪里,谁再读一读?
④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像活的一样。(出示投影)
①理解“缠绕”、“抵”、“回首遥望”的意思。②指生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突出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③照样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说一句话。
4、讨论: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学生再读课文,举几处用词准确的地方多读几遍。
(四)课堂小结:(思想教育)
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我们应该为我们有这样的祖先感到自豪,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勇于发明创造的精神,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三课时
(一)学生轻声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的问题。
(二)1、学生试着复述课文。
2、指导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3、听写生字、词语。
(三)作业:观察一处有特色的建筑物,用一段话有顺序地写下来。
板书设计:
9、赵州桥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时,要从整体入手,通过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细读课文,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泛读课文,回顾总结等步骤,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和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而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言。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赵州桥》(板书课题)。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5)“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句式。
出示文字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①划线部分的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②出示投影片后要求学习朗读。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第二遍朗读时可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这样,使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③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
(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非常雄伟,十分坚固。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用文字投影片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①划线部分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复片,便于学生完成填空后,变换句子的顺序反复朗读,从实践中理解分号的作用。②在练习完毕,从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分号的实际作用后,启发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
(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三、读课文,回顾总结。
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它的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