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孔子教案

时间:2019-05-13 01:4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1 孔子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1 孔子教案》。

第一篇:21 孔子教案

孔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2、通过四个故事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和形象风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孔子的一生,坎坷而伟大,他广收门徒、传播礼道,将复兴周礼作为己任。他教学的言论以及与弟子们的对话被汇集编纂成《论语》一书,千古传诵。这节课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这个中华文化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孔子。

二、复习。1复习生字。

2课文分段。课文分成几部分?分别介绍什么?(第一部分(1、2自然段)孔子的生平概况。这是文章的总起,由此引出后面的故事。第二部分(3—8自然段)讲了孔子的几个故事。选择了他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一一分述。)

3、填空:孔子名(),字(),()时期()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优秀的有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把他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编纂成一部书叫《论语》。引导:孔子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仁爱思想历来为世人所推崇,千百年来孔子也因此而备受中外人民的崇敬。这节课我们通过几个小故事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和他的形象风貌。

三、学习第二段

导入:这一段讲述了孔子哪几个故事?请快速阅读课文

(1、与子贡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一)第三自然段。

1、思考(1)、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你是怎么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2)、这个主张可以用哪句话来概括?“推己及人”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推;推想,推断。就是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别人的心思,也即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3)、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过“推己及人”的时候?(事例:有的同学闹矛盾,总是指责埋怨对方的不是,如果这时你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也许你就会发现原来是自己做的不对。有的同学总是嫌父母唠叨,对父母的教导总是不耐烦,如果你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你就会理解父母的心意了。)

小结段意:写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处世主张。

2、感情朗读

3、小结学法: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小结段意—感情朗读

(二)第四自然段:

1、小组朗读。

2、因为有个盗字,所以孔子宁愿忍受干渴也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通过这件事赞扬了孔子的什么精神?(盗,即盗窃,不劳而获,是可耻的。赞扬孔子厌恶偷盗的精神。)

(三)第五自然段

1、指一位同学读。

2、这段写了孔子和弟子子路在路上断了粮的时候的一番对话。在这里,孔子是怎样谈论“君子”与“小人”的?(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节操 是一种很高的道德标准。安然的坚守节操。

(君子贫困时仍然安于清贫,恪守节操,不会做出违背良心的事。小人穷困时就会不择手段,为所欲为。)

3、说说哪些德行品质是君子所有?(信守诺言,诚实守信、谦虚正直,乐于助人,富有爱心严于律己,勤奋好学)哪些品行是小人所有?(偷鸡摸狗、坑蒙拐骗,制假售价,抢劫杀人,盗窃,造谣生事、投机钻营、仗势欺人、狐假虎威、巧诈掩饰、挑拨离间、无中生有、巧舌如簧、甜言蜜语、左右逢源、拍马奉迎、嫌贫爱富、唯利是图 为富不仁)

(五)第六、七自然段。

1、指小组读。

2、孔子对弟子们说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他为什么这样说呢? 他看到什么?做出什么判断?事实真相却是什么?(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于是认为颜回偷吃。事实真相是烟尘掉进锅里弄脏了米饭,颜回觉得弃之可惜,便抓出来吃了)

3、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话。从他的感叹中,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圣人?(孔子知错即改,有自我反省的勇气)a、《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只有不断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和进步,逐渐走向完美。B、认识和了解一个人,如果仅从表面看到的现象和一时产生的感觉,去做出判断,常常会出现失误。只有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的判断才可靠,结论才正确。

(六)第八自然段

1、孔子是怎样读《周易》的?画出文中描写孔子读《周易》的句子,由此你体会到孔子怎样的精神?(勤奋好学,不断追求的精神)

2、孔子的好学精神是出了名的,他经常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完全是当作一种兴趣,一种乐趣来对待。孔子的学习是很刻苦的,有时还达到如痴如迷的程度,竟忘记了吃饭、睡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3、你能用一些成语和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吗?(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废寝忘食,活到老,学到老。勤学好问,学而不厌 孜孜不倦 手不释卷、虚心好学、好学不倦。)

四、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以四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两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和精神。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过去曾有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现在则强调半部《论语》学做人。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让我们试着潜下心来读读孔子的书,读读《论语》。如能把《论语》这本书读懂、读通、读透,就可以深刻把握做人的道理,对于我们思考怎样做人、帮助我们修身养性,是很有意义的事。)

2、读读阅读链接。来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的一些言论。

五、布置作业。

孔子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它们都能给人不少启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找有关孔子的书来读一读。板书:推己及人

厌恶偷盗

安守节操

勇于自省

学而不厌

第二篇:1先师孔子教案

第1课 先师孔子

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2.过程与方法: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运用历史图片、材料,通过对相关材料的阅读、辨析,形成对孔子思想的正确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广泛的历史影响,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孔子的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1.孔子提出“仁”、“礼”、“中庸”的含义和关系。

2.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影响。

授课时间:1课时 导入新课:

1988年,7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召开会议,探讨和平、发展、环境、民族、宗教、信仰等一系列国际问题。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瑞典人汉内斯•阿尔文教授在发言中说:“人类要想在2l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000年

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为什么国内外会有那么多地方开展祭孔活动”,“为什么孔子在世界上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内容——《先师孔子》。

教学主体:

一、孔子其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1.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史记》)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

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1)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

①大背景:“天下无道久矣”:王命衰微、诸侯争霸、政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礼坏乐崩,子弑父、臣弑君、少凌长、庶废嫡。

②小背景:“礼乐之邦”——周礼尽在鲁

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综合探究1: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

2.杏坛授业,万世师表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

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孔子的教育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开始办学,到去齐国求仕之前,约7、8年时间。这一阶段他的的门徒还不大多,但是办学有成效,在社会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名声。在这一时期,孔子的学生中有比他只小6岁的颜路(颜回之父),有比他只小9岁的子路。子路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

第二阶段:自37岁(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从齐国返回鲁国到55岁周游列国之前。这一阶段共计18年的时间。这18年中,孔子虽然有4年多的时间在做官从政,但并没有停上授徒。这一阶段是孔子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阶段。他的教育经验越来越丰富,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所收的弟子越来越多。他的一些有名的弟子,如颜回、子贡、冉求、仲弓等,大都是这一时期进入孔门的。这些弟子中的一部分人后来跟随他周游了列国,一部分从了政。

第三阶段:自68岁(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周游列国结束回到鲁国,到他去世,共5年时间。他把精力集中到办教育与整理古代文献典籍上了。这一时期他的学生也很多,并培养出了子夏、子游、子张、曾参等才华出众的弟子。这几个人后来大都从事了教育事业。对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对孔子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子的得意门生有: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自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严格要

求自己,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条教育原则。孔子爱教育、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平等对待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的一代宗师。

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其情感之深,胜于父子兄弟。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综合探究2:你能说出孔子有哪些重要的教育思想吗?

综合探究3: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思考:久远的年代是指?欧洲为什么承认孔子的思想?

3.周游列国,直道而行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鲁定公13年,孔子55岁。由于齐人离间,孔子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

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

▲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综合探究4:《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通过老子的赠言,你觉得孔子周游列国,最终无果而终的原因有哪些?

二、孔子与儒家思想的奠基 1.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仁者爱人与克己复礼:“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儒家认为,春秋时代的社会争乱,正是由于欲穷乎物,物屈于欲,人欲横流,名分紊乱。要纠正这种时弊,唯一可靠的途径就是重建周礼的权威。孔子希望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期待社会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

综合探究5:什么是“仁”?什么是“礼”?“仁”与 “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可是这种愿望能够实现吗?

孔子学说的最精妙之处,就在于把外在的等级制度、礼仪传统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伦理要求。“人而不仁,如礼何?” 只要“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便是仁!“仁”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心底最深处最切近、最亲密、最难以摆脱、最本能捍卫的血亲观念之上!这就是爱!

总结: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仁”→“仁者爱人”→“仁政”、“忠恕”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克己复礼”→“等级制度”、“正名”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果说“隆礼”是儒学的表层结构的话,那么“贵仁”就是它的思想核心。“人而不仁,如礼何?”“克己复礼,为仁。”儒家学说正是以“仁”释“礼”,“仁”、“礼”合一,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化为个体的内在自觉,再由个体自觉推广至整个社会,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文化精神的根基。

儒家的“仁礼”学说内涵极其丰富。举凡社交礼仪、生活标准、政治秩序、风俗习惯,无不攘括在内。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它强调社会责任与社会和谐。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它又极大地限制人的主观能动精神和创造欲望。

这种两重性作用于孔子以后的悠悠岁月,造成中华民族崇奉公德,压抑私欲,强调义务,蔑视权利,以及安贫乐道,因循保守的社会心理特征。

2.中庸之道

“中庸” 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思想。至少我们可以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偏激教训中,体会到孔子这一思想的深刻性。

综合探究6: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孔子的中庸思想?它是不讲原则吗?是墙头草两边倒吗?

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政者“执其二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

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崇尚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与冲突,使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利益冲突中频繁**乃至消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有教无类——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个大教育家,他在教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兴办私学,广收门徒,并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还总结出许多有价值的教育和学习方法。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三、万世师表——文雅君子,民族之魂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孟子·万章下》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孔子及儒家学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他的形象也逐渐被神圣化了。

四、课堂小结:

孔子离我们而去二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已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活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之中。我们口头上的许多人生格言,一般人并不追究它的来源,但你若有兴趣去追寻,就会发现,它原来出自孔子之口!

课中思考题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阅读与思考】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孔子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提示: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学说传播到了东亚、东南亚、欧美各国,在各地得到了继承与发扬。孔子的世界影响可以与释迦牟尼、基督耶稣比肩而立,《论语》的教化作用可以与《新约全书》媲美同辉。孔子的思想学说“厉万世而炽热,布四方而新生”,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与探究】

阅读以上材料,分析梁启超是从哪些方面评价孔子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提示:梁启超从孔子是“教主”(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学问家、政治家四个方面评价他孔子。梁启超认为,孔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主、教育家、学问家、政治家,其成就与贡献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超越时空,影响深远。梁启超对孔子的评价客观、中肯、全面。

【自我测评】

结合孔子的生科、思想和政治主张,分析他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提示:

1、地位: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也是东方文化的代表。

2、孔子的思想超越了国界和时空,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资源。孔子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日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其注重人格、注重得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释放着平信息的人文关怀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等将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亦属于全人类。

教学补充资料:

1.孔子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

儒学在日本: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孔子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在中国本土。例如,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民主之路的桥梁;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道德支柱;儒家的“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儒家的“中庸”概念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治等等。

韩国尊儒最甚: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年来,韩国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韩国不仅拥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而且在20多所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韩国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的熏陶。1960年,韩国把儒教的道德伦理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韩国又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韩国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儒学外传的一千多年来,韩国受儒学影响最深。

第三篇:《孔子游春》教案_1

《孔子游春》教案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

点击数:18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入情入境,感受泗水河边浓浓的春意。

2、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走进孔子高尚的精神世界。

3、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和艺术气息,感受语文学习的博大和美丽。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前交流

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美丽的春天深受古今中外文人的喜欢,你能背几首描写春天的诗吗?

《早春》《春晓》《春夜喜雨》《忆江南》《江南春》《咏柳》《江畔独步寻花》《春日》《游园不值》《滁州西涧》《村居》《绝句》

一、揭题导入、春天真美,今天我们将跟随我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和他的贤弟子们一起到泗水河畔去游春,对于孔子,你了解多少呢?

2、介绍孔子: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3、过渡:孔子在泗水河边看到了那些美丽的春景,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倒78页,自读文。

二、自读文

、自读文

2、检查词语

飘逸眸子河畔垂钓波澜起伏

凿石壁绿草如茵桃红柳绿

奔流不息司空见惯拨动琴弦

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

3、文讲了一什么事?

三、精读文

(一)、赏析泗水河畔的春景、泗水河畔,春色如何呢?你你能找到描写泗水河边春景的句子吗?

2、指读(出示)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3、品读,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泗水河边的哪些春景?体会其美在哪儿?

有感情地朗读文,读出春景的美!

3、交流:

4、这么美的春景,作者的一个省略号一定激起了同学们对春天的美好回忆和无限向往,这位伟大的母亲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赞颂的地方。我们也能用这诗一般的语言赞美她吗?

说话练习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是她()。

、感情朗读

(二)、论水、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孔子的心情却不平静,孔子在总朵美丽的春景中,尤其喜欢——水,你能找到孔子喜欢水的原因吗?

2、出示: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指名读。

你知道孔子的这番宏论是围绕哪两个字来展开的吗?

你又知道孔子的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吗?

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呢?孔子看出了水有哪四种精神?

你能围绕其中的一点说说你的理解吗?(君子是对人格高尚的人的敬称。而水在孔子的眼里就是君子,而且是真君子。在孔子的眼中,水具备了君子所有的品性。水似乎有德行,你看它奔流不止,没有固定的形状,向下流去,和顺温柔,真似君子温文尔雅恬淡的性情。而穿山岩、凿石壁的水又似乎拥有刚强的一面,胸怀志向,百折不挠。水又能洗涤万物的肮脏,还万物本真洁净的姿彩,多像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君子风范。)

相机指导朗读,引导深入理解。

同学们,孔子仅仅赞美的是这泗水河里的水吗?他赞美的是水的精神,更准确地说是诸如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教化等等等等这样被他称之为“君子”所具有的精神。你还能找出水其他像君子那样的品质吗?

君子!真君子!那是堂堂正正的人,那是壮怀激烈的人,那是虚怀若谷的人……孔子一生都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征程中完美着、践行实自已这颗“君子”的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同学们,孔子,这是单单说给学生们听的吗?不,他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呀,那也是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啊。说这句话的时候,孔子47岁。一个四十七岁的人还对自己精神的修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是多么了不起啊。

(三)明志、孔子的这段充满智慧和灵性的宏论,学生们听懂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3、交流:

子路: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交流感悟子路豪爽,乐善,愿做君子)

颜回: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交流感悟颜回谦逊、沉稳、淡泊名利,堪称君子)

(四)泗水河畔,春浓,情更浓,孔子的话语将时刻铭记在我们心中,我们也要做一个像水一样的真君子!

四、拓展:

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五、总结:孔子的很多言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食粮,愿同学们后能走进大师,感悟人生。

第四篇:17、孔子拜师 教案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上册 孔子拜师

湖北省孝感市肖港镇中心小学 舒惠丽

【教学要求】

1、认识1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文中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

2、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作出简单的评价。【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探孔子】

一、激趣,导入新课。(5分钟)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走进这个宝库,我们就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丰富我们的知识,增长我们的智慧。今天,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书:孔子)

2、(出示多媒体课件1:孔子画像)这就是孔子,他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语录。

(出示多媒体课件2:孔子经典名言)

3、读一读。(让学生先读,后出示:多媒体课件3)

4、关于孔子,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4:孔子的生平简介)

5、教师过渡:为什么中国的孔子有这么大的影响呢?今天学习了《孔子拜师》这一课,相信对大家有所启发。(板书课题:17孔子拜师)

【二探孔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1、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注意阅读提示。(出示多媒体课件5)

阅读提示:

1、把课文读通顺,生字读准。

2、积累新词。

3、孔子向谁拜师?

2、检查初读情况。

①认读生字。(出示多媒体课件6:本课生字)自读、认读、开火车读。

②积累新词。多种方式认读。

③孔子向谁拜师?(板书:老子)【也许学生会说“老聃”,老师可以问“老子和老聃是一个人吗?”师可解释:古代人在姓后面加“子”是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如孔子、老子、孙子等。】

孔子从什么地方到哪里去拜老子为师? 【三探孔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0分钟)

1、先给每个自然段标上段号,然后逐段朗读,看看你能读懂哪段,这段主要讲什么?

2、同桌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喜欢说哪段就哪段,师相机板书。)决意拜师 前往拜师 认真求学 人们佩服、敬重 【四探孔子】

四、问题探究,初品全文。(9分钟)

1、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师述:孔子为什么能收到人们的佩服和敬重呢?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拿出笔,用“——”标出文中描写孔子让你感到佩服和敬重的句子。

2、读一读你画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桌听。

3、班级读书交流。

谈孔子。(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他总是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yuān)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fù),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jiān)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dān)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qiū),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五、课堂小结。(1分钟)

看来,一个人的品行往往可以从言谈举止看出来。其实,抓住人物的言行来研究人物的品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节课,我们将用这个方法对课文进行精读细品,研究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孔 子 拜 师 孔 子 ———————→老 子

决 意 拜 师 前 往 拜 师 认 真 求 学

人 们 佩 服、敬 重

第二课时(略)

第五篇:孔子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词句,读懂课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

四、教具:挂图、投影片、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的引入。

你也许观赏过大海,游览过公园,却没想到在我们河北省赵县的河上还有一座建造独特的石拱桥,它就是赵州桥。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观赏这座雄伟、坚固、美观的赵州桥。

(一)出示挂图,借助配乐范读课文。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3、标出课文的自然段,想一想每段的主要内容。

(三)指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四)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以字带词,指生读。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读读写写课后3题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一读。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后,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句、段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出示投影)

问:①“创举”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一个创举?(提示:赵州桥建造700年后,在法国太克河上有人造过类似的石拱桥,早已倒塌了)

②这种设计指的是什么?

③指生读一读这部分课文,看谁读得最准确。

2、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出示投影)

问:①坚固、美观各是什么意思?

②哪些语句写了赵州桥的坚固,谁读一读?

③赵州桥的美观表现在哪里,谁再读一读?

④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像活的一样。(出示投影)

①理解“缠绕”、“抵”、“回首遥望”的意思。②指生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突出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③照样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说一句话。

4、讨论: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学生再读课文,举几处用词准确的地方多读几遍。

(四)课堂小结:(思想教育)

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我们应该为我们有这样的祖先感到自豪,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勇于发明创造的精神,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三课时

(一)学生轻声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的问题。

(二)1、学生试着复述课文。

2、指导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3、听写生字、词语。

(三)作业:观察一处有特色的建筑物,用一段话有顺序地写下来。

板书设计:

9、赵州桥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时,要从整体入手,通过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细读课文,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泛读课文,回顾总结等步骤,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和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而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言。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赵州桥》(板书课题)。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5)“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句式。

出示文字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①划线部分的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②出示投影片后要求学习朗读。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第二遍朗读时可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这样,使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③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

(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非常雄伟,十分坚固。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用文字投影片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①划线部分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复片,便于学生完成填空后,变换句子的顺序反复朗读,从实践中理解分号的作用。②在练习完毕,从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分号的实际作用后,启发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

(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三、读课文,回顾总结。

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它的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附:板书◆

下载21 孔子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1 孔子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孔子》1

    孔子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认识“仲、儒、祭、祀”;会写......

    孔子教案(最终版)

    21《孔子》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孔子》 授课班级:五年级一班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课文内容,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和在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2、启发学生......

    《孔子游春》教案(精选合集)

    《孔子游春》教案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子游春》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

    《孔子拜师》教案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

    孔子学琴教案

    第29课 孔子学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课文想......

    3孔子教案(本站推荐)

    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让路》教案

    《孔子让路》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碑、楷、瓦、砌、挡、喂、误、博、倡、驱”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

    至圣先师孔子教案

    至圣先师孔子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人孔子。 2.学习孔子的“仁”、“礼”等思想,吸取他的优秀品质。搜集孔子的名言,拓展知识面并用这些格言指导践行。 3.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