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倍的认识教案
快乐的动物教案
鹿鸣小学
王秀利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6-47页。〖教材分析〗
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本节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事实上,“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在自主操作、交流后,学生真正体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时用除法表示和计算“谁是谁的几倍”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进一步理解等分和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②会用图示或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技能目标:在具体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碧绿的草地上,青青的湖水边,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多少只?我们比一比谁数的最认真。
二、探究活动
(一)统计。
1、数一数图上各种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并填在表格里。
2、汇报。指名学生说说每种动物的只数。(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方格里.小鸭□只 小松鼠□只 孔雀□只
小猴□只 小鸟□只 小鸡□只
(二)认识倍的意义。
1.、摆一摆,圈一圈(猴子和鸭子),认识“倍”。
师:小鸭和小猴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向大家打招呼,咱们也向他们挥挥手好么?
师:你能说说小鸭和小猴的只数有什么关系么?大家不忙回答,请你用手中圆片摆一摆,第一排摆小猴,摆几个?(3个)第二排摆小鸭,摆几个?(6个)
(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贴圆片)
师:大家看,你摆的和老师摆的一样么? 生:······
师:现在,你能说说小鸭和小猴的只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小鸭有6只,小猴有3只,小鸭比小猴的只数多。
生:小猴比小鸭的只数少 ······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数量之间除了我们一年级就学过的多和少的关系以外,还有着倍的关系,这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倍)
师:大家请看黑板,如果我们把所有小猴的只数看作一份的话,是1个几?
生:······
师:那么,6只小鸭里有这样的几份? 生:······
师:伸出你的小手指跟着我圈,1个3,2个3。这说明6里面有几个3?
生:······
师:对,6里有2个3,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3倍。
师:谁来说说小鸭数是小猴的几倍? 生1:······ 生2:······
师:他们说的很好,我们一块说一说好么? 2.学习用除法表示。
师:刚才我们学了倍的知识,下面老师提几个关于倍的问题,如果哪位同学答对了,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好么?
师:第一,我们把谁看做1分,是一个几? 生:······
师:掌声!第二,6只小鸭里有这样的几分?
生:······
师:掌声!第三,小鸭的只数是小猴2倍是什么意思? 生:6只小鸭里有2份小猴那么多!······
师:非常正确,也可以说6里面有2个3,那么算式怎么写呢? 生:·····
师:对,小鸭的只数是小猴2倍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师:谁来说说6表示什么?3呢?2呢? 3.圈一圈,填一填,加深理解倍的含义。
师:同学们快看,又跑来了3只小鸭,那么,小鸭数是小猴的几倍呢?我们不忙回答,再用你手中的圆片摆一摆,师:谁来说说我们把谁看做一份? 生;把3只小猴看做一份。师:小鸭的只数有这样的几份呢? 生:3份。
师: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小鸭数是小猴的几倍呢? 生: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师:算式怎么写呢? 生:······
师:说的真好,小松鼠和小鸡也向大家问好,那么,他们的只数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呢?
师:请你完成练习纸上的圈一圈填一填。汇报。
3.说一说。(你能用倍的知识说一说么?)
师:你能用我们刚才学到的倍的知识说一说谁的只数是谁的几倍么?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4.拍手游戏。
师:大家再想想上课前我们做的拍手游戏,那里也有倍的知识。第一次,啪。第二次,啪,啪,啪。我第二次拍的次数是第一次的几倍?
三、巩固知识,发展思维
师:看来同学们学的还不错,今天老师设计了三道闯关的题目,你们有敢接受挑战么?(有)请看第一关:
1.书上第47页的“练一练” 的第1题。如果你答对了,就为自己得1颗星。
第二关
2、书上第47页的“练一练” 的第2题。这是一个数字推理问题,先让学生看图估计: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几倍?我们估计的怎么样呢?请你算一算!再让学生说一说算式里的9和3分别表示什么?
第三关3.看大屏幕。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在学习中有收获吗?
附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小猴 ○○○
小鸭 ○○○ ○○○
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
算式: 6÷3=2
第二篇: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
杨易岗
教学内容: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表内除法》的第十课时的内容《倍的认识》,课本第93—95页的例
1、例2及“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让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认识“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后面不写“倍”。
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情感目标:通过图解,让学生体会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后面不写倍。
教学难点:
“倍”的概念。教学准备:
多媒体、贴纸、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教师以神秘的语气:“同学们,这堂课上会出现一位大家喜欢的卡通人物,大家想知道它是谁吗?”
学生:“想”
教师用多媒体引出卡通人物流氓兔,并由流氓兔说话提出挑战。
教师:“你们敢接受流氓兔的挑战吗?” 学生:“敢.”
多媒体让流氓兔公
布出第一关:
由6里面有(2)个3,通过多媒体引出火力少年的话
教师:“同学们一起来说说火力少年说了什么,好不好?” 在学生们的齐读中,教师引出课题《倍的认识》并板书。
(二)操作迁移,探讨新知。
操作迁移:教师和学生一起摆小棒,第一次摆:第一行摆1根,第二行摆6根,并有多媒体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摆第2排小棒时,要对准第一排小棒1根1根的摆,学生摆好后,教师提问:6里面有几个1?在学生回答:6里面有6个1后,顺势利导,推出:“6里面有6个1,那么6是1的6倍;第二次摆,多媒体上第一行摆3根,让学生小组间合作,自己动手在第二行中摆出6根,教师则积极参与到学生们摆小棒活动中,重点指导容易出现的错误,并通过多媒体,以小猴子摆小棒的形式向全班指出来,让学生们来判断对错,进行纠正和指导,多媒体出示:练习题:8里面有()个4,8是4的()倍;8里面有()个2,8是2的()倍。学生回答:8里面有2个4,8是4的2倍;8里面有4个2,8是2的4倍。
探讨新知:多媒体引出流氓兔的第二关,教师:“狮子有几只?” 学生:“2只.” 教师:“鸽子有几只呢?” 学生:“4只.” 教师:“4里面有()个2呢?” 学生:“4里面有(2)个2” 教师:“也就是说,鸽子的只数是狮子的几倍呢?” 学生:“鸽子的只数是狮子的2倍” 教师:“同学们都很棒,谁知道这里的算式该怎么写呢,并说出鸽子的只数表示数字几,狮子的只数表示数字几,谁愿意来试试?”学生:“4除以2等于2。鸽子的只数表示数字“4”,狮子的只数表示数子“2”。” 教书:“真棒!(多媒体展示出正确地算式)用教棍在多媒体上边指变说:“像这题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黑板上贴出概念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多媒体上展示出概念1.教师:“这里做完了没有呢?” 学生们大部分会说:“带单位,单位是“倍”。” 教师:“同学们能记得做题带单位,这很棒。但这里呢是特殊情况。“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后面不写“倍”。” 黑板上贴出概念
2、“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后面不写“倍”。多媒体上展示出概念2(“倍”字以红色显示。)
(三)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1、巩固练习:通过课件出示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吃苹果练习题
教师:“草莓的个数是苹果个数的几倍呢?” 学生:“草莓的个数是苹果个数的4倍.” 教师:“谁来说说草莓的个数是指数字几,苹果的个数是指数字几?并列出这道题的算式。”
学生:“草莓的个数是指数字“12”,苹果的个数是指数字“3”,算式是:12除以3等于4.”(学生边说,多媒体边公布出正确答案)教师:“说的很全面。现在小男孩说他吃掉一个苹果,那么现在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了呢?算式又该怎么写呢?” 学生:“草莓的个数是苹果个数的6倍。算式是12除以2等于6.”(学生边说,多媒体边公布出正确地答案。)
教师:“这小男孩实在是太饿了,他又吃掉了一个苹果。那么现在草莓的个数是苹果个数的几倍呢,我要求先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谁来试试?”
学生:“算式是12除以1,但我不知道结果。” 学生甲:“老师,这个算式不能用乘法口诀求商” 学生乙:“老师,12里面有12个1.所以12除以1等于12.” 学生丙:“老师说过,任何数除以1都等于它本身,所以12除以1等于12。” 一个反应快得学生说:“括号里填12,因为12除以1等于12,所以草莓的个数是苹果个数的12倍”
教师对于同学们这样的回答,都及时的作出肯定的回答,给以鼓励和表扬。
2、拓展练习: 《考考你》,1题
教师: “今年,猴子的岁数是指数字几?小鸟的岁数又是多少呢?” 学生:“猴子的岁数是指数字“27”,小鸟的岁数是指数字“3”。” 教师:“也就是问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几倍呢?” 学生:“也就是问27是3的几倍。27除以3等于9.” 2题 教师:“5年后,猴子的岁数是指多少岁?” 学生:“5年后,猴子的岁数是32岁。” 教师:“那么5年后小鸟的岁数又是多少呢?” 学生:“5年后小鸟的岁数是8岁。” 教师:“题上问过了五年,猴子的岁数是小鸟的几倍?也就是问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几倍呢?”
学生:“就是问32是8的几倍。32除以8等于4.是4倍。”
(四)创新评价,总结全课.教师提问:“这堂课主要学了些什么?”让学生把注意力不自觉的集中到黑板上的两个重点上来;然后让全班学生齐读黑板上的两个重点。
布置作业 1、94页95页的课堂活动1、2;
95页的练习十八 1题;(做书上)
2、抄写在本子上:
板书设计:
第三篇: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教案
鄯善县火车站学校
崔荣美
教学内容:P50例题1,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过程与方法: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能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头脑风暴、引入新课
1、拍手游戏导入
2、复习几个几引入课题倍的认识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独立先学、自学检测
1、自学指导
(1)、仔细观察P50例1主题图,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认真阅读例题,图上有什么?数数各种萝卜各有多少?用笔在图上圈一圈看看书中是怎样用倍来描述他们的关系?并试着说一说,填一填。
2、学生汇报
3、自学检测 做一做1、2题
四、小组合作、展示汇报
1、小组讨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蓝色圆片是红色圆片的3倍
五、畅谈收获、达标检测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画一画
3、联系生活解决简单的问题 作业布置:课本53页练习十一1题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课后反思:
第四篇:倍的认识教案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67、68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能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对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理解。
2、理解并会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师:课件、小棒 生:小棒(每人30根)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绿彩带、红彩带)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2、揭示课题:
师:用比可以描述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两种数量之间还可以用倍来描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倍。(出示:倍)
3、师:你听说过倍吗?在哪里听说的?你认为倍是什么意思?想了解倍的哪些知识?这么多问题,你认为哪个是需要第一个了解?为什么?
二、教授新课
(一)认识倍(课件出示)
1、师:把绿彩带看作一份,那么红彩带就有这样的几份?(点击课件)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5倍”,谁能重复?(找两个学生说,同桌相互说,全班
齐说)如果红带子有6份呢,可以怎么说?7份呢?几份呢?
2、现在能说说什么是倍吗?
小结:把较小的数看作一份,较大的数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过渡:生活中很多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倍来描述。
2、学习例1(课件出示)(1)师:你看到了什么信息?
(2)师:把蓝花看作一份,怎样表示这1份?(师相机圈蓝花)黄花有这样的几份? 谁能来分一分?(学生上台圈一圈)把2朵蓝花看作1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指名多人说)黄花有这样的3份,可以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指名说,同桌互说)
追问:为什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吗?(指名说,同桌互说)
(3)师:如果蓝花是3朵,把蓝花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学生上台圈一圈)可以怎样说?(指名说,同桌互说)为什么?
(4)为什么同样是6朵黄花,刚才是3倍,现在是2倍?你发现了什么?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圈一圈)
3、下面咱们来做一个摆小棒游戏吧!
(1)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6根小棒。第二行的小棒是第一行的几倍?怎样摆就能让人一眼看出是几倍?(学生独立摆,指名板演)为什么要这样分?
(2)如果第二行摆15根,第二行的小棒是第一行的几倍?(学生独立摆,指名板演)为什么要这样摆?
(3)这两次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不同的地方?哪个摆得更快?如果第二行再多摆一点,你会有什么感觉?
(4)对,除了圈一圈、分一分,还需要更简单的方法知道谁是的几倍。
二、教学计算倍
1、出示例2
2、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两个信息可以解决这样问题。(完整读题)
3、用什么方法能看清红花是蓝花的几倍?也就是把8朵红花„„所以用„„(跟说、指名说、齐说)怎样列式?板书:8÷2=4,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不要写。4、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4呢?那么8÷2=4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说,同桌互说)
5、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不仅圈一圈、分一分,还可以用除法。
三、练习巩固
师:现在知道怎么计算倍了吧!那我们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填空,集体校对答案。
2、第二题。集体校对答案。
3、第三题 集体校对答案
4、出示附加题: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32岁,爷爷今年63岁,你能提出关于倍的问题吗?(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为什么?)
四、你知道吗?
1、生活中的倍
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 地球是月亮大小的49倍,将两周岁幼儿的身高加上一倍,差不多相当于成年以后的身高。一般人的身高大约等于脚掌长度的七倍。
2、语文中的倍
精神百倍
身价倍增
每逢佳节倍思亲
事半功倍
3、历史中的倍
“倍”最早的字义是“按原数相加”,也就是两个原数相加,所谓“倍为二也”(《墨子·经上》)
五、课堂总结
你会回答吗?(倍是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几倍?为什么要这样算?)课前慎思:
开学不久,就开始思考这个学期的公开课上什么内容。这个学期在各种课型上做了一些研究和尝试,但唯一没有涉足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想来想去决定迎难而上,就上解决实际问题,本学期有学习两次一步实际问题和两次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而《倍的认识》包含了倍的概念认识和求几倍的实际问题,比较有挑战性。
上网搜索“倍”,跳出来的词条跟数学有关的非常少,比较有意思的是“倍”最早出现的意义和词典的字义。再来搜索《倍的认识》,跳出来的是教案设计、说课稿和课件,一一拜读,都不是很满意,唯一有亮点的是徐斌老师的导入部分。查看教学分析,关于倍有这样一段话:“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第一,通过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引出倍的含义。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对给出的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时,除了可以求它们的差,还可以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由此,结合画图或实物演示介绍倍的含义。第二,根据倍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把其中的一个数看作1份,看另一个数中有这样的几份,也就是把一个数按指定的每份数进行平均分,所以用除法计算。第三,鼓励学生根据对倍的含义的理解,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并在交流中明确: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前两个关键就是第一课时的内容,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才能承载这两个关键环节?
“学情调查”上场。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你听说过倍吗?你知道“倍”是什么意思?关于“倍”,你想了解什么?经过书面问卷,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倍,都是从语文知识中了解到的;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倍”就是“加倍”的意思,其中蒋家乐说的特别有意思。还举了例子:比如5的一倍就是5,5的2倍就是5×2,5的几倍就是5×几,真不错。还有很多都说不知道;绝大多数的学生想了解倍是什么意思?还有的想知道怎么计算倍„„没想到小朋友们的想法还挺多的,二(4)的提问更有价值些,因此罗列了4个问题作为设计的主线:
1、倍是什么意思?
2、怎样计算几倍?
3、为什么要这样算?
4、倍的来历?
教案设计酝酿。想到孩子们想了解的就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就可以根据孩子们的问
题设计教学活动。第一环节:认识倍的意义。摒弃教材例题繁琐的数据干扰,用“想想做做”第一题开始导入,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两条带子的关系,老师顺势导入:两个数量的比较还可以用倍来说。接着抛出“学情调查”的三个问题,让学生自然说出自己的想法。自然进入倍的意义。第二环节:怎样计算几倍?为什么这样算?用三种方法:圈一圈、分一分、除法计算。圈一圈用例题1,分一分用“想想做做”2,除法用例题2。然后随机巩固。第三环节:倍的文化渗透
课后反思:
上完课第一感觉:有点茫然。没有以往成功的喜悦,反而有一丝忐忑。只好跟听课的老师讲:不好意思,第一次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有些没有方向,不能带给同事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但听课的老师都一致赞成我的设计,认为教学思路清晰,活动设计巧妙,看似简单其实内涵丰富。特别是第一环节的设计更是精巧,结尾的拓展也很出人意料,学生学得轻松但扎实。
我感觉最有收获的“天然的生成,自然的预设”。在前几次的教学中,我都有一些小小的遗憾:就是浪费了学生的天然生成。浪费的主要原因就是我舍不得自己“煞费苦心”的教学设计,不肯顺着孩子的想法走,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带给孩子是最好的。而这次设计教案时,我两者兼顾,让学生“天然的生成”成为我“自然的预设”,而要做到这一点,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是必然的,因此才有课前慎思中谈到的“学情调查”,三个问题虽然很简单,学生也是第一次独立回答此类问题,但实际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足以摸清学生的想法,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四个问题:
1、倍是什么意思?
2、怎样计算几倍?
3、为什么要这样算?
4、倍的来历?而提这样问题的学生就是潜伏在课堂里的“天然生成”,“意外”如预料中一样没有发生,因为“意外”已经在“预设”中了。
但情境的断裂,没有让课堂成为一首流淌的诗却成了遗憾。
第五篇: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沙二小学 黄定衍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例
2、例3 教学目标:1、2、3、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教学重点:
1、2、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概念。教学准备: 若干小棒。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课件,看图填空并列式计算(学生口答)
1、出示羽毛球图,问有几个几?(4)个(2)怎样列式?
2×4=8
2、出示气球图,问有几个几?(3)个(5)怎样列式?
5×3=15
二、谈话引入,教学例21、1)棒? 2)3)
2、摆出第二个正方形,数一数两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摆出第三个正方形,数一数三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揭示“倍“的概念。齐来动手摆一摆
请大家用自己的小棒在桌面上摆一个正方形,数一数要多少小刚才大家在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时候,每个正方形都用去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就用去2个4根,摆3个正方形就用去3个4根„„这里的3个4,我们还可以来表达——那就是4的3倍。(老师边讲边演,1个正方形和3个正方形,说4的3倍的概念。)
三、教学例3,强化概念,巩固认识
1、出示例3引导明确题意。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示,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2、1)引导分析,正确解答
小精灵提出了求“第二行摆了多少个?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第二行摆的圆片数和谁有关系?请找出题目中相关的语句。(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2)
3、4、引导学生继续摆圆片。摆一摆,可以同桌互相讨论。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摆的?(第二行摆几个2,摆几个?)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个2是多少?你能够列出一个相应的算式吗?
5、请同学打开书本76页,刚才我们学习的是书本76页倍的认识,板书课题,也要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法计算。(出示课件)
四、学习效果测评1、1)2)式。
2、出示数字图,让学生找出7的倍数。指导尝试练习。出示做一做课件。学生独立完成教材76页《做一做》。
说出你是怎样列式的?说出你的想法。学生说完演示图和算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