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毕业班话题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初中毕业班话题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思想:本设计适用于九年级第一学期,即学生刚上初三时,属于毕业班作文复习的起始课。写作的复习,首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写作的目标,回顾、反思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写作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训练。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尤其是初中以来的写作教学,学生对写作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不同程度的提高,具备了一定写作能力。因此,复习时可围绕写作的基本理念,适当作一些理论方面的指导,把考生原有的以比较散漫形式存在的写作行为、写作的程序转化为适应考试作文的综合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
1、了解考场作文的基本形式,进一步规范写作行为。
2、了解话题作文的基本特点,有效地提高考场作文的档次。教学重点:掌握话题作文的写作步骤。教学难点 :立意与选材 教学方法:点拨指导,探究归纳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导入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表现。一篇考场作文可以说是集考生思想认识、品德情操、审美情趣、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以及专项技能之大成,但考场作文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写作,文艺创作,不同于征文比赛的作文,也不同于平时的作文训练。为什么有些平时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在作文考试中也有“失手”的情况呢?原因就在于不熟悉、不了解考场作文的特殊性,复习的目的就是要熟知考试作文的特点,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按照考试的要求写作。
二、考点归纳
作文题型 方式示例 中考考点
命题作文 以“我的视线”为题作文
1、保证审题没有偏离;
2、体现各项写作要求;
3、选材围绕题目所限制的中心,来自生活并富有新意;
4、构思要完整,文中最好有点题之句。
半命题作文 “我终于战胜了 ”
1、补充完整后的题目通顺简洁;
2、围绕补充后的题目中心构思选材立意;
3、语言顺畅生动,富有生活气息与丰富的情感。
材料作文 下面一
段文字,选自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请读后按要求作文。
1、读懂材料;
2、在文章中恰当引用所给材料并根据题目要求围绕材料构思立意;
3、自拟的题目恰当妥帖;
4、语言符合所写的文体特点。
话题作文 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1、围绕指定话题构思立意;
2、题目贴切恰当通顺简洁;
3、语言符合所写的文体特点。
三、“话题”剖析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出现的作文考试的一种题型,它的本质是鼓励创新,张扬个性;往往是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就是要鼓励考生发挥个性特长,选用自己最熟悉的、积累最多的材料,运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和方法,自如自在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考出最佳水平。
1、话题作文的特点。
(1)活——写什么由考生自己来定,怎么写也由考生自己决定。(2)宽——对考生的要求非常宽,限制性要求很少。(3)广——只要是在话题范围之内,围绕它怎么说都行。
2、话题作文命题的几种方式。
(1)一段材料引发话题:这有些类似于材料作文,但“话题”源于材料而不拘泥于材料,由材料引发又可以不切入材料。
(2)一段导语 带到话题:导语 是由出题者铺叙的一段话;这一段话不是材料,它能把考生引导到话题上。
(3)开门见山显示话题:考题直接指定一个话题,比如,“请就„音乐‟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3、话题作文的构思步骤。
(1)审明题意——审材料、审话题、审要求、审提示。(就是要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即对作文题各个部分的内容逐项揣摩,重要部分要逐字逐句地审读,确切地理解它的含义。)(2)确定文体——围绕话题,明确目的,根据实际选用自己擅长的文体。例如,要“告人以事,使人同感”,选用记叙文;要“晓之以理,使人信服”,选用议论文;要“授人以知,使人懂得”,得写说明文。必须有一个体式明确的样子,有意规范自己的写作行为。
(3)拟定题目——角度要小,切入要准,表述要精当。(题好一半文,不应简单地以所供话题为题目,而应通过自己的快速思维,或比较,或分析,或综合,或联想,或想象,从生活
或学习的积累中,筛选出符合这次考试要求的写作素材,在这个基础上,提炼出文章的题目来。)(4)确定中心——准确、新颖(也叫立意,经过快速敏捷的思维所搜索到的写作素材,需要有一个中心来统帅,又需要围绕这个中心再次筛选、恰当处理素材。这时所确定的中心才可能是准确的,一个有创作个性的学生,其立意也往往是新颖的。)
(5)谋篇布局——放得开,收得拢(常说考试作文“有分无分,靠审题;高分低分,靠构思”,指的就是谋篇布局,实质上是一个“放”与“收”的过程,这一步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关键。既要能迅速围绕题目展开广泛而大胆的想象与联想,又要能果断地从大量的想象联想之中,选取最佳材料和角度,酝酿成文章的雏形。)
四、例文赏析。
《“知足常乐”辩》[印发材料一]
(1)要求学生从审题、定体、拟题、立意到构思等各方面对作文《知足常乐辩》进行点评。(2)教师参与交流(如从立意上:本文立意 新颖,突破了常规思维模式,以全新的视角对“知足常乐”这一人们至今崇尚的古训进行辩证分析,指出了现代化的今天如果知足就会产生不利影响乃至危害,阐明了只有不知足才能不断进取,其乐无穷的道理。)
五、强化演练
话题作文写作训练[印发材料二]
1、要求学生任选一题,拟好题目,确定思路,拟定提纲,选好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2、教师协助分析:
[题一] 你可以拟题“希望——无形的瑰宝”,在与有形财富的比较中演绎希望的珍贵,你可以拟题“盛满希望上路”,用个性化的经历凸现题目所示的坚强的生活姿态的魅力;你可以拟题“每一个明天都是希望”,阐述“无论身陷怎样的逆境,都不应该绝望,因为前面还有许多个明天”的道理,你还可以拟题“莫把幻想当希望”,从哲理层面作辨析,希望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幻想,幻想是不大可能实现的希望,生活中破灭的是幻想而不是希望,我们常常为实现不了的希望而痛苦,那是因为把幻想当成了希望。
[题二] 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文体和题材,你如果对“2004年十大科技发现”有兴趣,不妨写篇说明文——《火星之水探秘》,介绍人类探求火星上是否存在水的经过;你如果有一个波澜迭起的故事,你可以以“秘密”为线索写篇记叙文;你如果是个体育迷,则可以选择议论文,拟题“实力超群,心理成熟——奥运冠军圆梦探秘”,以令人信服的事实证明夺冠的规律;你如果富于哲理思考,你不妨拟题“不是秘密”写篇散文,从“秘密”的两重性切入抒写独特感悟。
六、小结:
“放飞心灵,放飞个性,放飞文采!”应该是中考作文命题遵循的一个原则。相应的,写好考试作文必备的心理素质应该就是:满怀信心,充满激情。但是,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样,都有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运用、规范体式、书写行文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因此,要熟悉掌握话题作文的步骤,规范话题作文的行为,才能写出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的话题佳作。
附件材料:
【材料一】 孔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移,可以长久。”意思主要是说一个人如果知道满足就永远快乐。孔子又说:“学而不厌。”意思是说学习永远不能感到满足,你读后有什么启发,请以“满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知足常乐”辩
“知足者常乐”它源于孔子的“知足不辱,知止不移,可以长久”,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知道满足就永远快乐。它是用来教育那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人的,但如果用这句话来作为我们今天生活的指南,那就值得推敲了。坦率地说,我主张永远进取。(通过分析古训的出处、意义、作用,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雷锋曾经说过:“在工作上要向高标准看齐。”这就是说人们应该在工作上永不知足。(一论工作上要永不知足。)
我们在学习上应该不知足。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多学些知识。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如果满足于所学的东西,满足于一知半解,就会半途而废,一无所得。(二论学习上要不断进取。)
科学家在研究工作中更不应该知足。众所周知,英国大科学家牛顿青年时代可谓才华横溢,前半生发现了牛顿定律,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其他科学技术 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到了晚年,他自我满足了,不再深入研究,信了神学,徘徊不前。因此,他的后半生,显得黯然失色。(三论研究中要开拓创新。)
那么在生活上是不是就可以“知足常乐”呢?我认为是,也不是。就个人而言,不应该贪得无厌,损人利己,一味去追求金钱,这就是雷锋所说的“在生活中要向低标准看齐”的意思吧!但如果是对全体人民生活水平而言,则应该“不知足”。建国已50余年了,我们的生活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我们应该看到有些贫困山区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未解决,或刚刚解决。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如果我们“知足”了,那么我们就很难发展了。我们生活在这个改革的年代,就不能“知足”,而要不断进取。(分析生活,从两方面切入,一“个人”,二“集体”,有理有节。)知足,会目光短浅;知足,会固步自封;知足,会知识浅薄;知足,使人愚昧,消磨斗志,它给人带来常忧,而不是“常乐”。只有不知足,才能使人具有开拓、追求、探索的 时代精神;给人以坚强的意志,奋斗的激情,使人不屈不挠,勤学好问,只有奋勇登攀,勇往直前,才能“其乐无穷”。(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再次强调论点。)
【材料二】
[题一]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在出发远征波斯之前,把自己所有的财产全部分给了臣下。一名随从非常惊讶的问:“陛下,那你带什么启程呢?”亚历山大自信而果断地回答“希望!”请以“希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题二] “探密”“解密”“大揭密”一类的词语经常见诸报刊,请以“秘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第二篇:初中毕业班话题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初中毕业班话题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思想:本设计适用于九年级文复习的起始课。写作的复习,学期,即学生刚上初三时,属于毕业班作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写作的性地
复习训练。不同程度的写作的的写作,回顾、反思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写作实践,有九年义务教育,认识和不同程度的理念,作
是初中,具备了理论的的写作教学,学生对写作都写作能力。,把考生原,复习时可以
散漫、写作的程序转化为教学:
1、考试作文的综合写作能力。,地
规范写作
。考场作文的特点。
2、教学:话题作文的考场作文的档次。
话题作文的写作教学难点:立意与选材 教学方法:点拨教学过程:
一、激发导入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篇考场作文可以说是集考生思想认识、品德
专项技能之大成,但考场作文不同于,探究归纳
情操、审美情趣、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的社会写作,文艺创作,不同于征文比赛的作文,也不同于平时的作文训练。为有些平时写作基础的同学在作文考试中也有“失手”的情况呢?原因
要熟知考试作文的就在于不熟悉、不考场作文的特殊性,复习的目的考试的要求写作。特点,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
二、考点归纳 作文题型 示例 中考考点
命题作文 以“我的视线”为题作文
1、审题偏离;
2、体现写作要求;
3、选材题目所限制的中心,来自生活并富有新意;
4、构思要完整,文中最好有点题之句。
半命题作文 “我终于战胜了 ”
1、补充完整后的题目通顺简洁;
2、后的题目中心构思选材立意;
3、语言顺畅生动,富有生活气息与
补充的情感。
材料作文 下面一段文字,选自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请读后按要求作文。
1、读懂材料;
2、在文章中恰当引用所给材料并
题目要求
材料构思立意;
3、自拟的题目恰当妥帖;
4、语言符合所写的文体特点。话题作文 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1、指定话题构思立意;
2、题目贴切恰当通顺简洁;
3、语言符合所写的文体特点。
三、“话题”剖析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的作文考试的题型,它的本质是鼓励创新,张扬
要鼓励考生
个性特长,个性;往往是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选用地展示最熟悉的、积累最多的材料,运用的写作才华,考出最佳。
最擅长的和方法,自如自在1、话题作文的特点。(1)活——写由考生
来定,怎么写也由考生
决定。
(2)宽——对考生的要求非常宽,限制性要求很少。(3)广——只要是在话题范围之内,2、话题作文命题的几种。
它怎么说都行。
(1)一段材料引发话题:这有些类似于材料作文,但“话题”源于材料而不拘泥于材料,由材料引发又可以不切入材料。
(2)一段导语带到话题:导语是由出题者铺叙的一段话;它能把考生到话题上。
话题,比如,“请就„音乐‟
话题
段话
材料,(3)开门见山显示话题:考题直接指定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3、话题作文的构思
。(1)审明题意——审材料、审话题、审要求、审提示。(解题意,即对作文题各个切地理解它的含义。)(2)文体——
话题,目的,选用的内容逐项揣摩,要地理
要逐字逐句地审读,确
擅长的文体。例如,要“告人以事,使人同感”,选用记叙文;要“晓之以理,使人信服”,选用议论文;要“授人以知,使人懂得”,得写说明文。范的写作。
有
体式的样子,有意规(3)拟定题目——角度要小,切入要准,表述要精当。(题好一半文,不应简单地以所供话题为题目,而应的思维,或,或分析,或综合,或联想,或想象,从生活或学习的积累中,筛选出符合这次考试要求的写作素材,在(4)基础上,提炼出文章的题目来。)中心——、新颖(也叫立意,中心来统帅,又需要
是的,敏捷的思维所搜索到的写中心
筛选、恰当
素作素材,需要有材。这时所的中心才有创作个性的学生,其立意也往往是新颖的。)
(5)谋篇布局——放得开,收得拢(常说考试作文“有分无分,靠审题;高分低分,靠构思”,指的谋篇布局,实质上是
题目展开
“放”与“收”的过程,步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关键。既要能迅速能果断地从
而大胆的想象与联想,又要的想象联想之中,选取最佳材料和角度,酝酿成文章的雏形。)
四、例文赏析。
《“知足常乐”辩》[印发材料一]
(1)要求学生从审题、定体、拟题、立意到构思等各点评。(2)教师交流(如从立意上:本文立意 新颖,人们至今崇尚的古训
乃至危害,阐明了
了常规思维模式,以全辩证分析,指出了现代化的不知足才能
进取,对作文《知足常乐辩》新的视角对“知足常乐”知足就会产生不利其乐无穷的道理。)
五、强化演练
话题作文写作训练[印发材料二]
1、要求学生任选一题,拟好题目,交流。
2、教师协助分析:
[题一] 你可以拟题“希望——无形的瑰宝”,在与有形财富的中演绎希望的思路,拟定提纲,选好材料,在课堂上珍贵,你可以拟题“盛满希望上路”,用个性化的经历凸现题目所示的坚强的生活姿态的魅力;你可以拟题“每都不应该绝望,望”,从哲理
明天
希望”,“
身陷怎样的逆境,前面还有许多个明天”的道理,你还可以拟题“莫把幻想当希作辨析,希望是很有
希望,的幻想,幻想是不大常常为的希望,生活中破灭的是幻想而那是把幻想当成了希望。
不了的希望而痛苦,[题二] 可自身特点选择文体和题材,你对“2004年十大科技”有兴水的趣,不妨写篇说明文——《火星之水探秘》,介绍人类探求火星上;你有
波澜迭起的故事,你可以以“秘密”为线索写篇记叙文;你是个体育迷,则可以选择议论文,拟题“实力超群,心理成熟——奥运冠军圆梦探秘”,以令人信服的事实证明夺冠的规律;你拟题“
富于哲理思考,你不妨秘密”写篇散文,从“秘密”的两重性切入抒写独特感悟。
六、小结:
“放飞心灵,放飞个性,放飞文采!”应该是中考作文命题遵循的的,写好考试作文必备的心理素质应该
原则。,话
:满怀信心,充满激情。题作文和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样,都有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运用、规范体式、书写行文等规范话题作文的的要求。,要熟悉
话题作文的,才能写出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的话题佳作。
第三篇:初中毕业班话题作文复习课,
初中毕业班话题作文复习课, 教学思想:本设计适用于九年级第一学期,即学生刚上初三时,属于毕业班作文复习的起始课。写作的复习,首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写作的目标,回顾、反思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写作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训练。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尤其是初中以来的写作教学,学生对写作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不同程度的提高,具备了一定写作能力。因此,复习时可围绕写作的基本理念,适当作一些理论方面的指导,把考生原有的以比较散漫形式存在的写作行为、写作的程序转化为适应考试作文的综合写作能力。教学目标:
1、了解考场作文的基本形式,进一步规范写作行为。
2、了解话题作文的基本特点,有效地提高考场作文的档次。教学重点:掌握话题作文的写作步骤。教学难点:立意与选材
教学方法:点拨指导,探究归纳 教学过程:
一、激发导入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表现。一篇考场作文可以说是集考生思想认识、品德情操、审美情趣、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以及专项技能之大成,但考场作文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写作,文艺创作,不同于征文比赛的作文,也不同于平时的作文训练。为什么有些平时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在作文考试中也有“失手”的情况呢?原因就在于不熟悉、不了解考场作文的特殊性,复习的目的就是要熟知考试作文的特点,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按照考试的要求写作。
二、考点归纳
作文题型 方式示例 中考考点
命题作文 以“我的视线”为题作文
1、保证审题没有偏离;
2、体现各项写作要求;
3、选材围绕题目所限制的中心,来自生活并富有新意;
4、构思要完整,文中最好有点题之句。
半命题作文 “我终于战胜了
”
1、补充完整后的题目通顺简洁;
2、围绕补充后的题目中心构思选材立意;
3、语言顺畅生动,富有生活气息与丰富的情感。
材料作文 下面一段文字,选自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请读后按要求作文。
1、读懂材料;
2、在文章中恰当引用所给材料并根据题目要求围绕材料构思立意;
3、自拟的题目恰当妥帖;
4、语言符合所写的文体特点。
话题作文 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1、围绕指定话题构思立意;
2、题目贴切恰当通顺简洁;
3、语言符合所写的文体特点。
三、“话题”剖析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出现的作文考试的一种题型,它的本质是鼓励创新,张扬个性;往往是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就是要鼓励考生发挥个性特长,选用自己最熟悉的、积累最多的材料,运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和方法,自如自在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考出最佳水平。
1、话题作文的特点。
(1)活——写什么由考生自己来定,怎么写也由考生自己决定。(2)宽——对考生的要求非常宽,限制性要求很少。(3)广——只要是在话题范围之内,围绕它怎么说都行。
2、话题作文命题的几种方式。
(1)一段材料引发话题:这有些类似于材料作文,但“话题”源于材料而不拘泥于材料,由材料引发又可以不切入材料。
(2)一段导语带到话题:导语是由出题者铺叙的一段话;这一段话不是材料,它能把考生引导到话题上。
(3)开门见山显示话题:考题直接指定一个话题,比如,“请就‘音乐’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3、话题作文的构思步骤。
(1)审明题意——审材料、审话题、审要求、审提示。(就是要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即对作文题各个部分的内容逐项揣摩,重要部分要逐字逐句地审读,确切地理解它的含义。)(2)确定文体——围绕话题,明确目的,根据实际选用自己擅长的文体。例如,要“告人以事,使人同感”,选用记叙文;要“晓之以理,使人信服”,选用议论文;要“授人以知,使人懂得”,得写说明文。必须有一个体式明确的样子,有意规范自己的写作行为。(3)拟定题目——角度要小,切入要准,表述要精当。(题好一半文,不应简单地以所供话题为题目,而应通过自己的快速思维,或比较,或分析,或综合,或联想,或想象,从生活或学习的积累中,筛选出符合这次考试要求的写作素材,在这个基础上,提炼出文章的题目来。)
(4)确定中心——准确、新颖(也叫立意,经过快速敏捷的思维所搜索到的写作素材,需要有一个中心来统帅,又需要围绕这个中心再次筛选、恰当处理素材。这时所确定的中心才可能是准确的,一个有创作个性的学生,其立意也往往是新颖的。)
(5)谋篇布局——放得开,收得拢(常说考试作文“有分无分,靠审题;高分低分,靠构思”,指的就是谋篇布局,实质上是一个“放”与“收”的过程,这一步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关键。既要能迅速围绕题目展开广泛而大胆的想象与联想,又要能果断地从大量的想象联想之中,选取最佳材料和角度,酝酿成文章的雏形。)
四、例文赏析。《“知足常乐”辩》
(1)要求学生从审题、定体、拟题、立意到构思等各方面对作文《知足常乐辩》进行点评。
(2)教师参与交流(如从立意上:本文立意 新颖,突破了常规思维模式,以全新的视角对“知足常乐”这一人们至今崇尚的古训进行辩证分析,指出了现代化的今天如果知足就会产生不利影响乃至危害,阐明了只有不知足才能不断进取,其乐无穷的道理。)
五、强化演练
话题作文写作训练
1、要求学生任选一题,拟好题目,确定思路,拟定提纲,选好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2、教师协助分析:
你可以拟题“希望——无形的瑰宝”,在与有形财富的比较中演绎希望的珍贵,你可以拟题“盛满希望上路”,用个性化的经历凸现题目所示的坚强的生活姿态的魅力;你可以拟题“每一个明天都是希望”,阐述“无论身陷怎样的逆境,都不应该绝望,因为前面还有许多个明天”的道理,你还可以拟题“莫把幻想当希望”,从哲理层面作辨析,希望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幻想,幻想是不大可能实现的希望,生活中破灭的是幻想而不是希望,我们常常为实现不了的希望而痛苦,那是因为把幻想当成了希望。
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文体和题材,你如果对“2009年十大科技发现”有兴趣,不妨写篇说明文——《火星之水探秘》,介绍人类探求火星上是否存在水的经过;你如果有一个波澜迭起的故事,你可以以“秘密”为线索写篇记叙文;你如果是个体育迷,则可以选择议论文,拟题“实力超群,心理成熟——奥运冠军圆梦探秘”,以令人信服的事实证明夺冠的规律;你如果富于哲理思考,你不妨拟题“不是秘密”写篇散文,从“秘密”的两重性切入抒写独特感悟。
六、小结:
“放飞心灵,放飞个性,放飞文采!”应该是中考作文命题遵循的一个原则。相应的,写好考试作文必备的心理素质应该就是:满怀信心,充满激情。但是,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样,都有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运用、规范体式、书写行文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因此,要熟悉掌握话题作文的步骤,规范话题作文的行为,才能写出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的话题佳作。
附件材料:
【材料一】 孔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移,可以长久。”意思主要是说一个人如果知道满足就永远快乐。孔子又说:“学而不厌。”意思是说学习永远不能感到满足,你读后有什么启发,请以“满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知足常乐”辩
“知足者常乐”它源于孔子的“知足不辱,知止不移,可以长久”,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知道满足就永远快乐。它是用来教育那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人的,但如果用这句话来作为我们今天生活的指南,那就值得推敲了。坦率地说,我主张永远进取。(通过分析古训的出处、意义、作用,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雷锋曾经说过:“在工作上要向高标准看齐。”这就是说人们应该在工作上永不知足。(一论工作上要永不知足。)我们在学习上应该不知足。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多学些知识。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如果满足于所学的东西,满足于一知半解,就会半途而废,一无所得。(二论学习上要不断进取。)科学家在研究工作中更不应该知足。众所周知,英国大科学家牛顿青年时代可谓才华横溢,前半生发现了牛顿定律,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到了晚年,他自我满足了,不再深入研究,信了神学,徘徊不前。因此,他的后半生,显得黯然失色。(三论研究中要开拓创新。)
那么在生活上是不是就可以“知足常乐”呢?我认为是,也不是。就个人而言,不应该贪得无厌,损人利己,一味去追求金钱,这就是雷锋所说的“在生活中要向低标准看齐”的意思吧!但如果是对全体人民生活水平而言,则应该“不知足”。建国已50余年了,我们的生活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我们应该看到有些贫困山区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未解决,或刚刚解决。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如果我们“知足”了,那么我们就很难发展了。我们生活在这个改革的年代,就不能“知足”,而要不断进取。(分析生活,从两方面切入,一“个人”,二“集体”,有理有节。)
知足,会目光短浅;知足,会固步自封;知足,会知识浅薄;知足,使人愚昧,消磨斗志,它给人带来常忧,而不是“常乐”。只有不知足,才能使人具有开拓、追求、探索的 时代精神;给人以坚强的意志,奋斗的激情,使人不屈不挠,勤学好问,只有奋勇登攀,勇往直前,才能“其乐无穷”。(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再次强调论点。)
【材料二】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在出发远征波斯之前,把自己所有的财产全部分给了臣下。一名随从非常惊讶的问:“陛下,那你带什么启程呢?”亚历山大自信而果断地回答“希望!”请以“希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探密”“解密”“大揭密”一类的词语经常见诸报刊,请以“秘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材料三】中考优秀作文欣赏 与罗丹的对话 河南
王雪
眼前是伟大的雕刻家罗丹的作品,那座轰动整个世界的作品——《思想者》。
在第一眼看到它时,我的心似乎被什么撞击了一下,掀起一阵波浪。凝视着它那低倾的充满智慧的大脑,我仿佛看到了在一旁正用雕刻刀削减的罗丹„„ “伟大的艺术家啊!”我失声惊叹。
“是说我吗?”罗丹边反复地削减某个地方,边回头问我。“当然!”我坚定地回答,“您作品给了世人无与伦比的美的享受。瞧!它似有生命力般,把每个人都震撼了!” “噢,不!”罗丹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口中喃喃道,“不,是这个世界给了我太多,是这个世界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与思想的重要。”
“可是你所做的远远超乎这个世界的馈赠。人们都渴望站在荣誉的顶端俯视这个世界,而你,只希望把这个世界放在头顶去膜拜。为什么呢?”我的惊奇,我的语速仍未能让他忘记手中的工作。只不过,他似乎在微笑,带着一丝无奈。“小姑娘,我伟大吗?”他仍在修改那座未完成的的雕像,“不!我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罢了。上帝派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不是为了金钱、荣誉,而是让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一场磨难,而后懂得人生。“
“可是你的确称得上伟大,人们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
“那只是一种称号而已,又何必那么在意呢?他们吹捧别人,也吹捧自己,浪费的也只能是自己的时间。”
我沉默了,我盯着他反反复复地做同一种修改,心理似乎有点明了:他不说自己伟大,却称赞这个世界的神气。“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似乎修改完了,拍拍自己身上的石屑儿,想我问道:“知道它为什么叫‘思想者’吗?” 我迷惑地摇了摇头。
“因为他在低着头看这个世界!”罗丹在微笑中消失
我突然醒来,望着那尊仍矗立在原位的思想者,心中又是一阵翻腾。后记:有人问罗丹么能有那么好的作品,罗丹笑语:“不是我雕刻得好,是那些石头自己形成的而已!”
很佩服这位同学的巧妙构思,居然把伟大的美学家罗丹请来了,而且还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并从中揭示出深刻的哲理,告诉我们如何面对赞美与荣誉,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伟大。行文流畅,语言精练,描写细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记叙中蕴涵哲理,能做到如此缜密,如此蕴籍,真是不简单。这篇文章为什么能写的如此成功呢?关键有三:一是开头见解,迅速入题,没有东拉西扯,而是把画面直接切换到想象中去,再现对话的场景。二是再现对话的情景时写生动,如对“我”和罗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都有合情合理的描写。这一部分是写作成功关键,许多同学不注意这一点,使得人物形象很难立起来。三是主题十分鲜明,在对话中,两人始终围绕“伟大”进行讨论。不像有些同学写想象类作文,想象了半天,忽而天,忽而地,却没有主题思想或主题松散,导致文章失败。
第四篇:初中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培养感知能力,化平实为生动
——初中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郑绮瑜
一、复习内容:根据《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关于“写作”的要求之“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充实”、“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联系初中人教版现行语文教材中运用“五感”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的课文片段,复习如何将记叙文写得具体充实,更加形象生动。
二、学情分析:本系列设计适用于七、八年级的语文复习课教学,也可作为初中入门阶段的感知写作训练。纵观近几年来学生在写作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语言苍白,平铺直叙,内容空洞,或者词不达意,言不由衷,抑或隔靴捎痒、无病呻吟,不难看出学生感受的贫乏,体验的不足。学生往往只注意词汇的积累,在文章里盲目复现这些词汇,却缺乏亲身体验感受、独自判断推理、分析综合、联想想象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先于词汇的,因为词汇来源于感觉器官,感觉产生认识,认识生成词汇。如果可以开发学生原有的感觉系统,进而再深层次的进行多维思维和再生情感的训练,不愁学生写不出内容具体、富于生机活力的文章。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全方位、多角度观察感知物、人、事,激发创造性思维;
2.培养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的能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
3.营造互助互学、互勉互进的学习氛围,学生更加“乐学”、“趣学”.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赏析经典片段,形成自我认知,掌握感知方法;
(2)展示习作,互评互改,畅谈点滴感受,分享写作收获。
2.教学难点:
(1)分析感知物、人与事的异同,并以片段习作的方式巩固认知、学会灵活运用;
(2)成形训练中将感知内容与立意构思有机联系,使行文更自然流畅,达到“不拘一格,自成一文”,实现“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的作文目的。
五、教学思路:
感知作文复习课的教学理念是:用感觉去理解和诠释词汇,而不是用词汇引导感觉,也就是继续巩固之前所培养的对事物的整体属性进行全方位感受的能力。这是作文结构中关于“字、词、句、语言材料”的训练,作为后面“多维思维能力训练”和“再生情感能力训练”这两个“结构、布局”和“主题”作文结构的奠基石。整个阶段拟用六个课时进行复习。而这六个课时的复习分别作如下的教学安排:
第一、二课时:学会感知物,包括“动物”和“静物”.主要任务是:首先,联系范文片段,形成自我认知;其次,在理论指导下,掌握感知技巧;第三,亲身体验感受,参照感知提纲,完成课堂片段训练;第四,学习编写感知提纲,进行成形训练;第五,习作展评,互评互改,畅所欲言,形成新的学习收获。
第三、四课时:学会感知人,通过“整体感知人(形象、心理等)”、“语言中感知人”和“事情中感知人”三个方面,学习怎样刻画人物。复习的环节与前两个课时一样,都是从五个方面逐步深入地来训练。这两个课时的教学核心是:1.运用感知物的技巧感知人;2.让行为、语言和事件来说明性格。所以完成这两个课时之后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来比较两种感知在写作中的异同,因为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自我操作之后,再通过对比发现有所得,更加促使写作自信心的逐步增强,兴趣也会受到激发。
第五、六课时:学会感知事,通过“感知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束的全过程”和“感知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束过程中的多因多果”这两个方面,学习如何将一件事情或多件事情清楚有条理的记叙下来。复习的环节与前四个课时一样,依然是从五个方面逐步深入地来训练。这两个课时的教学核心是:1.寻找一件事情发生的潜在原因和结果;2.寻找事情发生过程中各细节的潜在原因和结果。这两个课时的复习,与前面四个课时所学习的内容有内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写作中也离不开对“物”与“人”的感知,如何达到互相渗透、水乳交融的境界,这是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在写作训练里不断揣摩加以提升的。
六、教学时数:六个课时(根据学情等实际情况作灵活安排,课时总数不超过十个)
七、教学准备:
1.第一、二课时:(1)课前搜集初中阶段所学课文(可包括文言文)中关于对“实物”感知的课文或片段,并作圈点批注,体会其写法的妙处。(2)找一株牵牛花,调动所有感觉器官:眼、鼻、耳、手进行感受,并把感受到的东西如实地记录在“观察笔记”上;(3)你上课的学校一定是你很熟悉的地方,请你将学校里里外外全面感受一番,然后尽可能细致的写在“观察笔记”上。
2.第三、四课时:(1)课前搜集初中阶段所学课文(可包括文言文)中关于对“人物”感知的课文或片段,作圈点批注,掌握感知人物形象的方法;(2)观察感受你的同桌,请把他/她的外形和性格写在“观察日记”上;(3)想一想,你的老师是什么性格?请你从他/她的语言、行为、形象中去发现;(4)联系前两个课时所学,对比感知“事物”与“人物”在感知技巧上的异同。
3、第五、六课时:(1)课前搜集初中阶段所学课文(可包括文言文)中关于对“事物”感知的课文或片段,作圈点批注,学习怎样将事情前因后果记叙清楚具体;(2)请你设法寻找一位钓鱼者或者摆摊卖东西的人,仔细列出钓鱼或卖东西的原因和结果,列得越细越好。
(3)联系前四个课时所学,想想感知“事情”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巧妙地融合对“物”与“人”的感知,从中你获得哪些写作记叙文的启发。
八、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赏析名篇片段导入:
高尔基的名著《母亲》中有这样一段:
出示灯片一:母亲走到街上,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她不能呼吸。母亲站定了,四面看了一看:离她不远的街角上站着一个戴皮帽的马车夫……母亲这样想着,又向前走去,满意地听脚下的雪发出清脆的声音……人们吸着烟,谈着话,喝着茶和伏特加。车站小吃店前面有人高声笑着,一阵阵的烟从头上飞过。候车室的门开关的时候吱吱地响着,当它被砰的一声关上的时候,玻璃发出震动的声音,烟叶和咸鱼的臭味强烈地冲进鼻子。
依次写了“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四种感觉,把所接触到的人、物、景都写活了,很富立体感。
在这简短的200字左右的一段文章中;依次写了哪几种感觉?(学生齐回答)对,依次写了“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四种感觉,把所接触到的人、物、景都写活了,很富立体感。(灯片一第二段的批注此时再做展示)那么在我们初中阶段学习的众多课文中,是不是也有类似运用多种感官写景状物的文章呢?(设计意图:名篇名段导入,同时简要赏析,有利于与下个环节学生自我展示搜集的课文片段衔接,并且先给学生作赏析示范,明确感知能力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活动一:揣摩名家作品,掌握感知提纲
1.学生上台展示搜集的名家名文片段,说说如何更好的写景状物。(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重温经典,并且在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作圈点批注的同时,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为下面要掌握的感知理论做好准备,这也符合由现象到本质的学习规律。)
视学生展示情况而定,教师可以展示一两段名篇佳作做点评,以作示范或小结。(考虑篇幅,以下略举《春》之选段为例。)
灯片二:【参考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拂面的温煦:触觉感受)。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泥土气息、草味花香:嗅觉感受)。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鸟鸣、水声、笛音:听觉感受)
——选自朱自清《春》
赏析:作者先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的和煦温柔,再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特有的芬芳,然后以视觉写鸟儿安巢、牧童吹笛的春风里的温馨和谐的画面,最后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风吹送的和悦的声音。通过这些描写,作者将难以捕捉的春风描绘得有形、有声、有情、有感。写得生动形象,阅读时身临其境。
课后回影:学生推荐最多的篇章片段是——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宗璞《紫藤萝瀑布》、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等,还有个别学生关注郦道元的《三峡》、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与朱元思书》、柳宗元《小石潭记》等写景状物的文言文片段。
2.归纳小结,把握感知的知识钥匙(设计意图:掌握感知的方法,对下面学习编写提纲和片段练习、成形训练的完成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提问1:通过大家对搜集的课文片段的赏析,我们小结一下,感知物的方法有哪些?(学生齐答)这五感如何做到更细致的感受呢?(教师做引导,和学生一起完善以下提纲)
灯片三:
学会感知物
物包括动物和静物
1、全方位调动感官感知事物:看、听、嗅、触、味。
⑴看:A.物的颜色 B.物的形状 C.物的构造 D.特点和功能
⑵听:A.物的声音(远音或近音)B.物的声息
⑶嗅:A.物的气息 B.物的气味
⑷触:A.物的软硬 B.物的冷热 C.物的质地 D.物的干湿
⑸味:A.物的基本味道(酸、甜、苦、辣、咸)B.相对的味道(涩—滑、淡—浓)
提问2:是不是只有全方位调动感官才能感知物?还有没有其他的感知方法?(保留思考引入下个环节)
(三)教学活动二:交流“观察笔记”,比照感知“瞬间”
1.小组交流:交流你所感受到的牵牛花与教学楼的“观察笔记”,互相补充,推荐展示,交流感知心得。(设计意图:有了课前对事物的自我感知做准备,辅以上述理论规则的指导,加强对“感知格”的理解,并且在小组交流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补充修改不足。)
2.阅读经典例文《牵牛花》与《教学楼》,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牵牛花”和“教学楼”与例文有何异同?(设计意图:借鉴例文,在讨论评价中,找到自己感知的不足或优势,取长补短,增强写作的信心。同时为下面要进行的课堂感知训练做好准备。)
3.提问作结,明确新的感知提纲
提问3:从以上笔记的交流和对例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到启发,感知物的方法还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做一下小结。(设计意图:通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归纳提炼。)
出示灯片四:
2.调动感官全方位感知
⑴感知物的各个部位(上下、前后、内外)
⑵感知物的周围附属物
提问4:大家想想,这种感知的方法适合于感知什么对象时运用?请简要阐述。(很多学生联系例文《教学楼》都会想到“建筑物”之类,不过应尽可能打破这一局限,只要言之有理,都应予以肯定,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譬如可联系学过的课文——《绿色蝈蝈》,对昆虫的感知也可调动感官全方位感知。)
(四)教学活动三:课堂实物感知,动笔抒写感受
1.授予新的感知方法:除此以外,对物的感知还可以在前两者的基础上以“变换”的方式来进行。(设计意图:给予理论规则的指导,再进行感知,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感受时不再茫然无措。)
出示灯片五:
3.对物进行换时换位换情感受
⑴变换时间 ⑵变换位置 ⑶变换情绪情感
2.将准备好的一株芦荟在讲台上展示,请同学们按上述方法进行感受,并把感受结果写成片段。写作过程中,也可以出示芦荟之配乐组图。(设计意图:学生有观察有体验,才能写出富于独特观感的文章,而且加上多媒体轻音乐的播放,感官训练也更加全面,借此也可拓展学生的联想现象空间。通过这个环节,目的也在于提醒学生:写作源于生活,要遵循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来抒写真实的心声。)
3.片段练习后,出示经典例文《芦荟》,对照你写的片段,看看差距在哪里?请做修改补充,并作简单评价。(设计意图:在对照中,发现自己感知的不足或优势,学会客观评价,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出示灯片六:经典例文:
芦荟
我家的芦荟有48厘米高,茎是随着叶子的生长而同步生长的,它的叶子很特别,厚厚的,两边有排列整齐的刺,用手一摸,并不扎手,形状象扬子鳄的尾巴。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刚长出来的叶子浅绿的,时间一长就变成深绿的,然后慢慢的枯黄(换时感受)。把它搬到太阳底下一晒,浑身像染上一层金黄,光彩照人,往阴暗处一放,就像一个灰姑娘,顿时失去神采(换位感受)。我感到孤独时,就蹲下来静静地看着它,它仿佛也一付寂寞可怜的样子,孤苦无助的看着我。等我高兴时,也常常来看它,它的一片片叶子像臂膀一样张开着,好像在为我欢呼(换情感受)。
4.交流展示片段习作,互相评价。(在自我评价之后进行互评,取长补短,加深对感知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个别学生《芦荟》选文展示:
当我遇到开心事时,我会去看它,为它剪掉一些枯枝败叶,它会高兴地张开翅膀,为我高歌。(吴晓旭)
一条条坚忍不拔的钢剑,它们的身体挺拔着……万众一心,团结一致,把世界染绿了。(陈俊彪)
芦荟的外形倒是和壁虎蛮像的吗,那些每隔一厘米的刺就像壁虎的脚(黄泽雯)
就像一个个绿色的精灵……晴天时,它在阳光下享受着日光浴;雨天时,它则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雨露,好不自在!……它就会垂头丧气的,像是离开了水的鱼,让人看了就觉得难受。(李茵)
就像清泉般地涌出来……那一株株芦荟就像是一堆堆燃烧着的火,是那样绿,那样旺。(郑文妍)
一样长长的叶片,挺直而青翠。……芦荟正张牙舞爪地向我示威,绿幽幽的,使人感到恐惧……也许,事物只因人心而改变,而实际从未变过,以不同的心境去面对相同的事物,自会勾勒出不同的故事。(陈洋洋)
当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时,一株株都向着阳光绽开了一张张笑脸;当天气阴沉,下雨的时候,芦荟们都垂头丧气的,失去了平日的光彩……四季都是那般青翠,仿佛是一支支翡翠棒儿。(陈程浩)
当我高兴时,风中的芦荟叶像一只只手臂想要拥抱我……芦荟叶上那点点黑斑如同芦荟的眼泪,替我伤心,听我倾诉。(李戈)
它弯着腰,长得很有生机……可能是在保护自己,防御别人。仔细的观察可以发现芦荟的身上有许多小白点,像细胞一样在游行。(庄林铭)
在一天中,不断地展现着不同的姿态……外一层里一层相互围绕着,似乎是十来个小朋友手牵着手,围绕着……芦荟有很好的药效:清热去痘,解毒养颜等。这也说明了在你的关心下,植物会以最好的来回报您。……说芦荟是绿叶之神,确实不为过。(许瑞荃)
清晨的芦荟像是一位刚刚参加长跑比赛之后的运动员,细长的猪尾巴似的叶片点缀上了点点银光的汗珠。(林艾嘉)
……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回顾梳理一下,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有何收获或启发?(请一学生代表发言,老师再作总结)(具体见板书设计)
(六)作业设计:
在下列两个选项中各选一种(共两种),联系课堂所学感知方法,作观察笔记:(设计意图:为下一个课时学习编写提纲,成形训练作观察感知准备。)
A.静物:教学楼、桔子、杏树(或桃树)、小草;
B.“动”物:河流、狗(或猫)、鱼、海。
(该设计在广东省初中语文复习课教学研讨活动中被评为二等奖)
(作者工作单位:汕头四中)
第五篇:初中《“话题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话题作文”命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话题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使学生明确并初步学会话题作文的几种拟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提高写作能力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目的之一。而在写作中,话题作文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因为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很能体现学生思维和个性特点,为此,倍受青睐。那么,什么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拟题有哪些简易的方法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话题作文”的拟题)
二、研习新知
⑴说明事理,感悟新知
1、破题解疑: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揭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限制范围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话题是谈话的中心,它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话题情境和内容范围,写一篇与其相关的文章,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或其它形式都可。
2、举例说明了(出示投影片):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何止于此。请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3、揭示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话题作文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内容熟、范围广、形式活。
⑵教师教“法”,学生学“用”
目的:教师给学生具体介绍各种拟题法的要领,并引导学生依此说出具体的题目。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体会各种方法的操作过程,并为自己以后的运用奠定基础。
引语:那么,“话题作文”拟题有哪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呢?下面我们将逐一学习。
板书:
1、扩展法
教师教“法”:扩展法即在所给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从而拟出比话题更加具体的题目。如以“路”为话题,可拟为《风雪路上》、《回家之路》等。
学生学“用”:学生依据对扩展法的理解和教师提供的范例,自选角度拟题目。如:《乡间小路》、《路途遥遥》、《小路弯弯》等等。
(注:以下几种方法,都是以“路”为主题,设计步骤与“扩展法”相同,故略去)
2、想象法
即由所给的话题想象开去,从而给予独到的题目。如:《如果没有了路》、《假如村村都有高速路》……
3、拟人法
即将所给的话题拟人化,从而拟出人性化的题目。如:《路的自述》、《我是柏油路》、《路与汽车的对话》……
4、引用法
即用与所给话题有关的名言、诗词、歌词对他们加以变通作题目。如:《我们走在大路上》、《条条大路通罗马》、《书山有路勤为径》……
5、引伸法
即在所给的话题原意基础上,分析它的引伸义,由引伸义来确定文章的题目。如“路”可进一步引伸为“门路”,由此便
可产生以下题目。如:《致富路》、《光明路》、《幸福路》、《不归路》……
6、悬念法
即巧设悬念,拟出能充分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题目。如:《这条路由哪里来?》、《这条路将伴他……》
三、能力拓展
拓展
(一)1、教师引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拟题:(展示投影片)
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拥有财富;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获得地位;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享有声誉……也有人认为,拥有财富,并不意味着幸福……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自我解读:学生自己阅读、分析材料,感悟其中道理,思考文章题目。
3、交流共享:学生自由发言,共同分离彼此思考成果,开拓思维,受到启迪。
拟题估计:《感受幸福》、《什么是幸福》、《幸福的回忆》、《有钱就是幸福吗?》、《幸福就在你身边》……
开拓
(二):
1、教师引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拟题。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
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
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两首童谣,叙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不负责任,互相推诿;“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轻轻抬着进洞里”是团结合作的结果。从这“人不如蚁”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请以“协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②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读题感悟:学生自己阅读、体会、思考并构思题目。
3、沟通合作:学生前后桌四人分成一组相互交流看法,推敲题目。
4、共享共进:听取个别小组拟题情况,通过师生对话交流,在分享彼此成果的同时,互相启迪,激活思维,产生灵感,从而拟出更好的题目来。诸如:《谈谈协作》、《协作的力量》、《成功来自于协作》、《三个和尚新说》、《分工协作》、《如果没有协作,那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四、小结升华
课堂结语:同学们,话题作文命题的方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今天我们只学习了其中的六种,望各位认真领会,学以致用,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探讨,不断开拓,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法子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