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三上《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上《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
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
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情感: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设计理念
在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突出研读重点,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句进行尝试阅读,充分发挥研读对全篇课文的穿透力。在教学中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中得到启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实现多维教育目标的有效整合。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示课题质疑
1.阅读第七组单元导语,了解单元学习主题。
【设计意图:明确单元目标,核心突出,兼具整体感。】
2.同学们,世界上有许多有趣的发明都是人们从大自然中、生活中受到启发而创造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学写生字“矛、盾、集”。学生观察、发现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矛:不要少一撇;盾:外侧有两笔,平撇加竖撇;集:共有五横,长短有变化字形才好看。)
3.看到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 什么是矛?什么是盾?(谁知道?指生说。结合看图理解:矛是一种用于进攻的兵器。盾是一种用于防守自卫的武器。)
存疑1: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在一起?(怎么想到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存疑2:矛和盾是怎样集合在一起的? 存疑3:矛和盾集合的结果(作用)怎样?
【设计意图:从课题处质疑,一是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孩子的就课题质疑的能力提高,就能快速了解题目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遇到围绕一个主题来写话或写日记的情况,就知道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过渡:会提问题的人,是最会读书的人,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吧。
二、读准读通,感知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出示词语,开火车读。男生、女生比赛读。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如果学生有困难,课件出示填空练习,降低概括难度。
课文主要讲了发明家将()的()和()的()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在战场上()。说明了()的道理。
【设计意图:课文浅显易懂,因此,放手让学生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潜心会文,感悟发明心路(解决疑问1、2)
1.默读思考: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在一起?(发明家怎么想到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
① 师:谁来读读自己划的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②同学们,有些句子读着读着可以读出一幅画面来。请同学们自由地反复读读这句话,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是呀,多么快的矛啊!对方的矛刺向发明家的上方,发明家马上用盾——(学生:抵挡),刺向他的下方,他马上用盾——(学生:抵挡),刺向左方——(学生:马上用盾抵挡),刺向右方——(学生:马上用盾抵挡),这就是——(学生:左抵右挡)。尽管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学生:难以招架)。
③让我们来演演那紧张危急的时刻吧!请拿出你的手当作盾,老师的矛要进攻了,准备好了吗?我的矛刺向你的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学生做动作,说体会)师:尽管我们左抵右挡,但抵挡得住吗?这真是——(学生:难以招架),抵挡不住,抵挡不及,这就是——(学生:难以招架)!
④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快,多令人紧张啊!读——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有力,越刺越有力,多么危急啊!读——
【设计意图:通过抓重点词,体会发明家正处于紧张危急的情境之中。用联系上下文、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词语,然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用朗读展现出矛强大的攻击力,感受到“盾太小啦!”】
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在想些什么,矛和盾是怎样集合在一起的?
请同学们再默读2-4自然段,并画出相关句子。阅读提示: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在紧张危急的关头,他想。
可是,对了,发明家灵机一动。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3.交流。根据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 “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①让我们先来研究研究发明家的第一个想法。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这个想法,边读边想想:你认为发明家的这个想法好不好,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盾 自卫)
②这样就完美了吗?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学生交流第二个想法)是呀,自卫,是为了—— —(学生:更好地进攻呀)
③这可怎么办呢?发明家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第三个想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矛 进攻)发明家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设计意图:“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用他们的体验和感悟来代替教师乏味的说教。】 4.课件出示坦克图:让我们来看看坦克图,哪里是坦克的“矛”,它的作用是?(学生:进攻)哪里是坦克的 “盾”,它的作用是?(学生:自卫)发明家经过思考,又加上——轮子,安上——履带,使坦克可以自由地——进攻、自卫。【设计意图:了解发明过程,领悟思维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在阅读中,读懂发明家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想,在层层深入思考中发明坦克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语言学习,提高品悟积累的能力。在教学中运用换词、动作表演,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语,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四、品词析句,领略集合之威(解决疑问3)
1.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板书:合二为一),这里的“合二为一”就是课题中的—— —(生:集合)。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并画出来!(根据回答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2.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坦克的“大显神威”呢?请自由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根据回答,出示句子: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①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坦克的“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个词的庞大气势吗? “哇哇直叫”中的“直”是什么意思?他们在不停地叫什么呢? “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又让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你能读出德国兵害怕,惊慌失措的样子吗?指导朗读。
②小结学法:通过抓关键词语“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等来感受到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③补充资料:1916年9月15日早晨,在法国的索马河畔(pàn),大雾弥漫,英国军队将一种钢铁“怪物”投入战场,只见它大摇大摆向德军铁丝网和战壕(háo)密布的阵地冲去,德军慌忙集中大量的机枪向它射击,可是枪弹都从钢铁装甲上纷纷滑落,德国兵吓得屁滚尿流,纷纷逃窜(cuàn),英军乘势占领了德军的阵地。这种大显神威的武器,就是首次在战场上使用的坦克。3.让我们再次体会这句话吧!学生齐读: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补充板书:矛+盾→坦克)
发明家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样的集合使坦克在战场上—— —(学生:大显神威)(补板书:进攻+自卫→大显神威)【设计意图:有人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是读出来的。”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要多读,“以读为主,合理想象,适当扩展”。在指导第5自然段朗读时,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同时让学生想象,“哇哇直叫” “乱成一团”会是怎样的景象?抓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感悟,感受坦克集别人的优点于一身的威力,与文本进一步交流。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会把有关词语读重音,并且在朗读时感受到了发明家发明出的坦克的威力,惊叹创新的神奇威力。】
五、结合实际,品味集合之道 1.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它集合了矛和盾的长处。课文用这样一个故事来说明了一个道理——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学生齐读:“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交流后再次齐读)
2.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而形成的。你能举例子来说说吗?(如带橡皮头的铅笔、轮椅、轮滑鞋、空调、带墨囊的钢笔等等。)物品的集合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精彩。
3.不止物体是这样,其实做人和学习方面也是这样。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愿我们大家都能成为生活中的胜利者。另外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去思考,去发现我们还可以提出改进的办法。我们课后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去完成一个练习。为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做准备。【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感悟,了解了发明过程之后。学生对于“集合”有了全新的认识,那是优点的集合、长处的合二为一。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补充说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集合的例子,通过课堂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探究让学生将文本和生活结合提炼出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第二篇:《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
按图猜成语“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上课
一、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矛和盾的故事,板书课题
书写:跟老师一起写。横撇点横钩,竖钩加撇把笔收,打仗用它来进攻,再来看这个“盾”字,短撇长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教师书写,学生书空。
知道“矛”和“盾”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板书:进攻、自卫
师:一个进攻,一个防守,有点儿冤家路窄、针锋相对的感觉,如果把它们集合起来又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教师将课题写完整。
2、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生字词语会读了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出示: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进攻、庞然大物、大显神威。
3、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好,接下来的挑战难度更大,有没有信心?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课文时的印象,把这些词语填进下面这段话里,试试看。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进攻、庞然大物、大显神威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还是()。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盾的()和矛的()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在战场上(),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学生自己练习、准备。
非常好!老师要表扬你,读通了这段话,你就了解了课文大意;而且这段话里暗藏了本课的11个生字,你全都读准了,非常好!
二、了解“集合”起因
1、发明家是怎么想到利用矛和盾各自的长处,把它们合二为一,集合在一起的呢?让我们先来看一场比赛吧!出示比赛段落。“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指名朗读
2、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用笔画下来(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3、我们也来一场这样的比赛。我是发明家,你们的矛呢,我们比赛喽。来,你们的矛如雨点般向我刺来,我左抵右挡,还是招架不住。
我们来换一换,现在你们是发明家,我是你的朋友。这是我的矛。开始刺了,上、下、左上、右上、右、左……
随机采访 生的感觉
(理解难以招架)
4、这场比赛实在是太紧张了,能不能读出来。学生读课文。指导朗读
三、集合的过程
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在这么一场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发明家发现了什么问题?想到了什么办法? 生回答
师板书“盾太小
铁屋子”
2、出示“铁屋子图片”发明家躲在铁屋子里,如果这一回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结果会怎样?生回答
想到这样的办法,发明家实在是太高兴了,让我们高兴地来读一读发明家的想法。生读句子。
3、做成了铁屋子,是不是就大功告成了呢?发明家接下来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想出了什么解决的办法?默读课文3.4两个自然段,完成表格。学生填表格 发现()办法()交流
理解“矛”
这里的矛指的是什么?理解双引号的作用。破折号的作用
板书:无法进攻
枪(炮)口
4、现在,发明家已经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了一起,这样发明家还是觉得不满意。他又发现了什么问题?生回答
想出的办法是? 板书 不会跑
装轮子安履带
出示履带图片,简介功能。
5、发明家就是从这场比赛中得到了启发,一步步思考,最后发明了坦克。因为他看到问题,想的和别人不一样,做的和别人不一样,结果就与众不同了。现在也请你们做做这位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的发明家。端起你们的书,老师和你们合作读2—4段。师:发明家和朋友比赛,就在他难以招架之时,他突然想到---生读。想到这个办法,他实在太高兴了,可是---生读。做缩头乌龟可不行,这可怎么办呢?他苦思冥想,又有办法了----生读
6、讲讲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
四、集合结果 大显神威
1、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怎么样?学生说
“大显神威”
2、自由读第五小节,边读边画出能表现坦克大显神威的句子。生回答。这就是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样子。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想不想看看坦克是怎样大显神威的?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一段坦克作战的录象
4、厉害吧!你现在特别想说什么?
5、坦克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威力无比,很是了不起。最了不起的是谁?
6、夸夸发明家吧!
7、想一想这个坦克真的是十全十美,没有问题了吗?
8、出示水陆两栖坦克
夜视仪坦克
9、正如我们课文最后一段写的……学生一起接上读最后一段。说得多好呀!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五、拓展 生活中的例子
第三篇:《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饶向辉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好,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今天个个精神饱满,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个游戏,看图猜成语,大家喜欢吗?
师生看图猜成语:(守株待兔,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对牛弹琴,画龙点睛,自相矛盾)师:我们的最后一个成语中包含这两种兵器,分别是——(生齐答:矛和盾)师(板书范写“矛,盾”)边讲解:
师:猜一猜,这两种兵器中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他们的样子,作用(板书)。(生认,课件插图上写上矛和盾)
师:矛和盾原本是对立的,今天我们却要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看看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让我们一起齐读课题——《25矛和盾的集合》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为什么要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
生2:发明家是怎么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 生3:矛和盾集合在一起以后会怎么样?
二、过渡:一个小小的课题,我们的同学就有这么多的疑问,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的读课文,在文中找找答案吧!(生自由的读课文)师:读完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答。教师相机板书(坦克)
师: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这辆坦克,看了图片你有什么词语想形容它的吗? 生:高大、威猛„„
师:你能在文中找出描写坦克厉害的语句吗?(生找,幻灯出示)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这么有威力的坦克是怎么来的呢?(出示第一句)
师: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坦克的“神威”?
(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出什么呢?(你是从德国兵的害怕和失败看出来的。你能读出德国兵的害怕吗?)(生朗读,如味道不够)
师:听你朗读,我感受到了德国兵的一点害怕。谁再来读读,让我们更强烈地感受到德国兵的害怕?(生朗读)读得很好!我仿佛看到了德国兵逃跑的场面,坦克的确是“大显神威”呀!来,一起读读。(生齐读)
(我还从“庞然大物”这个词语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
师:“庞然大物”说明什么呢?(从坦克本身的庞大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
你能读出坦克“庞然大物”的那种气势吗?(生朗读,突出“庞然大物”)
(我从“首次”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
师:“首次”是什么意思?(第一次)坦克第一次上战场就这么厉害,当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神威”。谁来读出坦克第一次就这么厉害?(学生朗读)
让我们全班带着体会一起来读读吧,读出坦克的大显神威。过渡:坦克的发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切幻灯片展示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1、2自然段
1、出示插图,谈话:原来,坦克的发明来源于一场比赛,谁愿意当现场解说员,用自己的话为大家现场直播?(说话训练)
2、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这个场面的,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找出描写比赛场面的句子吧!
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3、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 生:紧张的、激烈的、有趣的
师:这么激烈精彩的比赛,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读出来的呢? 生:体会“雨点般” 师:这是怎样的雨? 生:很密,很急
师:是啊,这么急的雨,我们读起来也要读出一种紧张刺激的感觉,一起再来读读。(齐读)师:现在,老师想请两位同学一起来体验一下当时这场比赛的感觉。(请2位学生合作表演“矛和盾比赛”师手指当矛,生手掌当盾)
师:我左一下,你往什么地方挡?(左)我右一下,你往什么地方挡?(右)这就是文中的一个词叫(左右抵挡)师:好,现在继续进攻。(师快速用手指戳向学生,让学生无法抵挡)现在你有什么感受? 生:老师好快啊,我根本反应不过来。师:这就是——难以抵挡。(带着体会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过渡:正是这样一场紧张刺激的比赛,使发明家有了一个想法,发明家发现了什么?又是如何解决的?
生自由回答,盾太小了,要钻进一个铁屋子就可以了。
出示: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师:大家发现没有,这句话里有两个感叹号?他们感叹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师:从第一个“!”中你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不满、可惜),从第二个“!”你又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开心,喜悦)
师:你能不能把发明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生评价,再读,齐读)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师:是不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坦克就发明出来了呢?(不是)
发明家又遇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怎样解决的呢?切PPT
四、小组合作学习第3、4自然段
切PPT 师引读:这下子安全了,可是,我还能进攻吗?自己却变成了—— 这里的“固然”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一个词吗? 生:虽然
师:是啊,虽然安全了却不能进攻,发明家开始担心了,你会这样担心吗?齐读,读出担心。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
师:别慌,他是怎么解决的?(出示第4自然段)
师:老师发现,这里的“矛”加上了一个引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个矛不是真正的矛,是指枪口或炮口 师:这样坦克就造好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呢? 生:不会跑,还要装上履带。师:为什么要装上“履带”呢?
生:有了履带就方便坦克在沙漠里行驶。生:有了履带就可以让坦克不滑倒。
师:瞧,这就是发明家发明的坦克,谁来指指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还有“履带”在哪里?(一生指认)你应该明白了,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吗?(出示PPT)师:正是这样,坦克才会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怪不得书上说(再次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过渡:其实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早在我国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可坦克确实我们近代才发明出来的武器。这个发明坦克的人就是是英国人厄内斯特·斯温顿。
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自由答)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吗? 发明家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取长补短)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呢?(生自由回答)老师想送给你们三个成语——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东西是把两种东西的优点合二为一的,比如我们的笔袋,就是把“布袋”的轻便和“铅笔盒”可以装文具的优点“合二为一”的,你还知道哪些身边运用了“集合”两种东西的优点与一身的东西吗?
生汇报 师展示
对,其实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做人做事都有很多方面是把优点集于一身的,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你才会收获更多。
第四篇:《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摘抄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前准备】
1、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
2、矛和盾的图片。
3、录音机及本的朗读录音磁带。
第一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4、自己把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文讲了一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⑴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⑵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1、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4、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师出示文的结尾。
2、齐读这段话。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字抄词
1、练习其他7个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实践活动
1、摘抄你认为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第五篇: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农桂萍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3、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具准备
矛、盾、坦克的幻灯片,生字新词及重要问题的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出示幻灯片)矛和盾
集合坚持
一般
难以招架 蜗牛
坦克
乌龟
进攻
如雨点般 炮口
战场
士兵
撤退
左抵右挡 大显神威
合二为一
庞然大物
二、读文质疑。
1、自读课文,你能提出了哪些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整理出下面两个问题。)
①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幻灯片)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幻灯片)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三、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1、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一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1到4自然段,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3、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防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幻灯片)
想法:
1、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幻灯片)
2、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深处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幻灯片)
3、出示坦克图片。(幻灯片)
4、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
5、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二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6、小组讨论。
7、集体汇报交流,读课文。
8、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学习写法
学生自由朗读文,说一说课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幻灯片)
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五、实践活动
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板书设计
矛
攻击
矛和盾的集合 坦克(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盾
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