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教案

时间:2019-05-13 01:0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一篇: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教案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教案

本单元由《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清平乐 村居》这些课文组成,从教材内容上看,涉及到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清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唐代大诗人李白、孟浩然,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这么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名篇、名著编排在一个单元中,我们把这一单元主题称为——走进名著。如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名著,了解文化名人,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单元主题目标:

1.在让学生学好本单元基础知识、理解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品评人物形象、品味人物语言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结合课文内容,适当开展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学完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可以结合练习七,把学生阅读视野引向少儿版《水浒传》,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组织举办水浒传故事会等。

3.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补充一些文史知识、文化常识,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可简要介绍词的有关常识,教学少年王冕时,可简要介绍《儒林外史》和吴敬梓,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在教学时,可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一些拓展教学,如教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让学生说一说你还学过哪些送别诗,教完清平乐村居,可补充一首辛弃疾的描写军旅生活的词,感受辛词豪放的一面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积累。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改编来自古典名著的小说的一些字词。凭借课文的语言,感知林冲和洪教头鲜明的性格特点。

2.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昔别之情。

3.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好学不倦的美好人格。

4.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领悟作者那忧国忧民的壮烈情怀。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词语,有选择地积累。

2、了解故事梗概,学习复述课文。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4、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听《好汉歌》,问学生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简介《水浒传》,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则故事。

【结合课后的名著便览,进一步了解《水浒传》】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应读出气势)

2、解释题意:“教头”是什么人?林教头指谁?

【从课题我们可以推测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并纠正读错的字音;

【注意几个读音:掂量、衣裳、本事读轻声,彩头、教头、较量不读轻声】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他的事情。)

2、课文可以分成几段?

一、(1)故事的开端,写了林冲发配沧州的途中,来到柴进的庄上;

二、(2、3)故事的发展,写柴进设宴款待林冲,自以为是的洪教头执意要跟林冲比武;

三、(4—8)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精彩场面,最终林冲打败了洪教头;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

(2)说说林冲被发配的原因;

(3)理解“发配”; 【理解“差人”“押解”,并读正确】

(六)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激发情感、概括故事

1、再听《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

2、读题目《23林冲棒打洪教头》

师:读了这个课题后,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生: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林冲是怎样棒打林教头的,结果怎能样?

3、概括说课文主要内容;(自己练习——四生说(差——好)——再次仿照好生人人练说;随机板书:“发配、偶遇、挑衅、败于”)

二、朗读品味、体会个性特点

(一)林冲为什么棒打洪教头?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做批注。

1、你认为洪教头是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依据。

抓住“冷笑”、“依草附木”“骗吃骗喝”等词语体会洪教头心胸狭窄、傲慢狂妄。

抓住:“我偏不信他”。什么教“偏不信”?就是故意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2、林冲是怎样的人?忍。从哪里看出林冲的忍?

【补充介绍:林冲为什么要“忍”】 【理解“禁军教头”】

3、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林冲怎样棒打洪教头的?自读课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用笔圈出洪教头的语言和动作和林冲的语言和动作,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1、交流第四、五自然段,重点学习第七自然段;朗读竞赛第七节;

2、洪教头“来来来”,前面说“来来”,多了一个“来”,你体会到什么?

3、洪教头盛气凌人,急不可待,林冲只是“一横”、“一退”、“一扫”便轻松获胜。

4、林冲只是一扫,而不是像洪教头那样气势汹汹,穷凶极恶,要将人置于死地似的穷追猛打。他只是轻轻一扫,点到为止。

5、男女生各推荐一个朗读最佳的读第七节。

6、教师范读。

7、看录像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断。

【也可以结合课文插图看看说说。】

8、棒打的结果怎样?三生读第八节。

(三)练说: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顾全文、升华主题

1、林冲是不是好汉?林冲是个怎样的好汉?

躬身施礼,一忍;林冲让座,二忍;不敢不敢,三忍;只好提起棒,四忍;不打认输,五忍;迫于无奈,忍无可忍,一棒扫倒,点到为止。

学习林冲什么?(艺、义)

2、洪教头是不是好汉?洪教头傲慢无礼,心胸狭窄。

【小结人物形象:(谦卑忍让、武艺高强的林冲)(傲慢无礼、自以为是的洪教头)】

四、课外拓展、推荐书籍

今天学习了课文,我们接触到了水浒传108好汉中的豹子头林冲,书中还有许多的好汉。你还了解《水浒传》里哪些人物?推荐看《水浒传》。建议先看简体字版本,再看繁体字版本。【补充介绍《水浒传》里的人物、绰号、故事,男生了解的比较多,可以让男同学介绍。】

板书:

23、林冲

棒打

洪教头

好汉

(义)忍

(艺)精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讲述的是林冲路过柴进庄上棒打洪教头故事。由于是经《水浒传》片段改编的,语句与一般白话文有不同,加之课文较长,不少词、句孩子读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而读准确文章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于是我在第一课时采用了个别读、小组读、同桌互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后学生兴趣较浓,读的质量也明显提高,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围绕“林冲和洪教头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展开讨论,并说说理由。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后,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肯定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推敲,揣摩、感悟、理解直至内化吸收,促使他们在学语文的同时,提高品味、积累的能力。这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合作、探究,一起去寻找答案的学习方法,不仅提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生动体现。在带学生品词析句感受林冲、洪教头性格特点的基础上,问学生,这篇文章选自于古典名著《水浒传》,请你再默默欣赏林冲和洪教头打斗的场面,看看作者写得好,好在哪里? 写双方交战的场面,双线进行,很清晰。于是,我和学生配合朗读了第七自然段,学生恍然大悟,现在更清晰地知道了写打乒乓啊,打篮球等双方活动的,就要这样“一来一往”双线进行,要迈开左右脚,才走得稳。写观众的反映,烘托场面的气氛。课文写众人“哈哈大笑”,是告诉我们,林冲和洪教头之间本来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是柴进加剧了场上的“矛盾”,洪教头既想赢“银子”又想赢“面子”,所以场上的打斗达到了高潮,气氛紧张,但众人这一笑,气氛缓和了,洪教头丢了面子,走开了,打斗就此结束。写打斗时用了很多动词,很准。于是,组织孩子们从第四自然段找到第七自然段之间找动词,结果找到了二三十个,对“掂量”“耍”“提”“打”(“提起棒来就要打”)“横”“扫”等作了品味,发现作者用词很精确,突显了人物性格特点。写“月光”,推动事情的发展。故事开始写“一天午后”而打斗时,“月亮已经上来,照得厅堂外面如同白昼”。告诉我们故事在不断发展,正因为“如同白昼”才能看得清,才能打斗啊!“在月光下一来一往”,也暗示着事情在发展,故事发生的环境往往为事情的发生发展起个铺垫作用。当时的课堂上,学生发现了七八条“好”,如写打斗场面还写了人物的心理,使故事达到高潮,更能看出洪教头迫切取胜,自高自大。对这些发现,既引导他们品味内容,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又联系实际谈谈写得好在哪里,学生不亦乐乎,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最后,我又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水浒传》里“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情节,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在用词方面的精确。说实话,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并不深刻,更不全面,所以我只是站在自己的基础和学生的基础作了另一种尝试——从学习写作的角度来学名著,让学生感受到发现的乐趣。】

24少年王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师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课):少年王冕

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

【背诵王冕写的《墨梅》】

吴敬梓: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师:本文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

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让学生尝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人物留给你的印象。】

5、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读一读】

6、交流,疏通。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2、交流:三个时间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

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

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

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四(7)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

4、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讲述了少年王冕家境贫寒,从小替人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

四、品读课文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

2、交流:

3、齐读课文。

五、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导入:认识一个人,往往是通过他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来加深体会的。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近王冕,感受他如何努力走向成功。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二段

1、品读课文第二节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在母亲和王冕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母亲的话,指名读。

(3)评价,再指名读。

(4)交流:从母亲的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5)相机点出:“不是我要耽误你”、“年成不好”、“针线活”“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家境不好,母亲实在无可奈何。

【理解“年成”(一年的收成),提醒“供”读第一声。】

(6)指名读王冕的话,思考:王冕真的觉得在学堂“也闷得慌”,放牛“倒快活些”吗?

【开展小小辩论会,加深理解王冕的懂事、孝顺。】

(7)练习分角色朗读。

(8)教师小结:这段文字通过母亲和王冕的对话,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家境贫寒,母亲无可奈何,让王冕弃学替人放牛,王冕从小懂事,体谅母亲。

2、品读课文第三、四节

(1)默读课文,思考: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对人物又有什么了解?

(2)交流:

①秦老对王冕的同情、关心和爱护

②母亲对王冕的关怀、疼爱之情和心里的无奈

③王冕孝母亲、不忘学习

(3)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3、品读课文第五、六节

(1)教师过渡: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提问:王冕会懂得那些道理呢?】

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幅景象,让他感觉自己是“人在画图中”,这是为什么呢?自由读课文第五节,用“~~”画出描写这副景象的句子,体会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2)交流:圈划描写景色美丽的词语,加强品析。【这段景物描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指导背诵。】

(3)体会朗读。

(4)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5)引导体会:王冕是因为读了不少书,明白了不少道理,才会发现这么美的景象,才会励志学画。

追问:从这节中,你发现王冕懂得了什么道理?

(懂得大自然的美丽,要学会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美;懂得人要有自信心;)

(6)引导背诵。

(7)指读第六节,思考:通过这些文字,你对王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8)交流:王冕坚持学画,是个有毅力的孩子。

4、引读最后一节,引发体会:读到这里,你想对王冕说些什么?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简要小结写作顺序和写作特色。

2、完成书后练习。

四、布置课外作业

1、抄写词语。【背诵第五自然段】

2、摘录课文中描写雨后美景的句子。

3、课后阅读《儒林外史》部分,做一些文字摘抄。

板书

24、少年王冕

十岁时

放牛读书

十三四岁 励志学画

十七八岁 日益成才

勤奋好学、孝敬长辈 教后感:

25黄鹤楼送别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

【背诵《庐山瀑布》】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该古诗

3、师范读

4、自由读,读准字音。

5、齐读,指名读。

【理解“之”:去,“广陵”:扬州】 【讲讲诗题的含义】

6、揭题:25黄鹤楼送别

7、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提醒“伫”的读音】

(2)读顺课文

【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

2、检查: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

b、齐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3)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4)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

三、识记、书写生字

1、投影生字

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

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字;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

过渡: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A、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B、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讲读课文

说得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诗文对照,自学课文。

(一)学生自学课文。有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学习小组讨论解决。

(二)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指名读,问:谁能用学过的语句来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你除了知道时间在暮春三月,还知道什么?【与哪一句诗对应?】

2、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A、提问: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让我们朗读一、二两节,体会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

B、配乐朗读: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

3、“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

A、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李白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孟浩然的话中又体会到什么?】

【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提问: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

C、让我们用朗读把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表达出来吧。

D、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

E、学生上台表演

4、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找出与之对应的诗句。】

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脍炙人口”】

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学生反复诵读、同桌讨论。

五、布置作业:老师还收集了一首送别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离别类的诗词。

【品读场景,涵咏真情。《黄鹤楼送别》一文,将送别时的三个场景娓娓叙来,细细描绘,无需画面的呈现,音乐的渲染,就那样“洗尽铅华,素面朝天”,让学生走进文字中,步入画面中,咀嚼,品味,潜心会文滋味长,文的背后的那份情,便悄悄地撞击心弦了。首先,是“‘观赏’美景”。“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那不是真正的观赏,是掩饰离愁,是排遣别情,是将依依惜别的情意深深地藏在心底啊。为什么藏呢?“情深深,雨蒙蒙”那样地唱不行么?“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那般地哭不可以么?不,那不是属于李白和孟浩然这样的男子汉的离别,他们藏着的别情后,是满腔的深情,真情和豪情!细细地品读一个“藏”,读懂的是藏不住的情,直抵人的心怀。然后,是“敬酒话别”。人常道:言为心声。送别的话语里倾诉的是心声,满满的酒杯里装着的是情意。敬仰情,感激请,留恋情;师生情,手足情,朋友情,酒满情更满。而孟浩然语重心长的劝慰中,是关心,是爱护,是对友情的珍视,信任。薄酒一杯酬知己,一个是“请满饮此杯”,一个是“一饮而尽”,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传递的都是那不朽的友情,那样真挚,那样深情。最后,是“伫立吟诗”。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登上小船,白帆翩然远去,李白伫立江边,凝视江面,既然是“凝视”,他的视线应该有一个焦点,那个焦点,便是渐行渐远的孟浩然。纵然是孟浩然乘坐小船已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尽头,视线却能飞越千山万水,久久地追随,随着牵挂的人儿走向海角天涯。因为人有情,物也有了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人习俗“折柳相送”,“柳”——“留”谐音,那杨柳依依似乎也在伸手依依地挽留;那点点沙鸥仿佛也在一路追随相送,声声呼唤珍重;那一江春水绵绵不绝地流淌,诉说着思念和祝福绵绵无绝期,真挚深厚的友谊在天地间长存,永世不绝。而文末的一个省略号,又蕴含着多少道不完的情!就这样,细细地读,慢慢地品,味有了,情懂了,心动了,这一份依依惜别的真情,深情和豪情,如一棵树,在心头静静地长起来了。】

26、清平乐 村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提醒“乐”的读音。】

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理解“村居”】

二、初读,整体感知:

过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2、听录音朗读,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三、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自学思考,逐“片”讨论:

⑴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⑵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理解“无赖”,注意“剥”的读音。】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⑶配乐朗读。

【学习时,不按片来讨论,而是先学写景的的两句,再学写人的句子。按从景到人的顺序,体会景物的美好和人物的舒适。】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1、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帮课文插图取名。】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热爱、向往、羡慕。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板书:

清平乐 村居(宋·辛弃疾)

农村:清新恬静

生活:安宁平静

教后感: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会背《朝代歌》,并了解历朝历代的一些名人。

2、写好钢笔字。

3、熟记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

4、练习口语交际,讲述《水浒传》的故事。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先预习查字典,读准字音。上网查找各个朝代的简介。

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导入谈话: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学们从小就要了解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来背背《朝代歌吧》,(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指名读。

(5)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朝代。

(6)教师将学生不了解的朝代进行介绍,强调朝代的先后顺。唐尧虞舜夏商周:唐尧、虞舜,指的是尧帝和顺帝,他们是历史上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我国上古夏、商、周三代更替,相传在夏之前有唐(或称陶唐)、虞二代。夏禹受禅于舜,虞代的首领自然是舜。舜受禅于尧,虞以前陶唐氏自然为尧。于是古代文献就往往称唐尧、虞舜。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帝王盘庚继位后将国都迁至殷(今河南安阳),此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因此,商朝又称作殷朝。

(7)学生自读,互相背,分组背。

(8)齐背,个别背。

2、教学第二部分

(1)明确要求

(2)将课前填好的表格进行交流,共同评议。

作业:抄写并背诵《朝代歌 》。

第二课时

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读题,明确要求。

(2)诵读古诗

(3)看清字型,结构。

2、描红

3、仿写练习,要求把字写得匀称、美观,并有一定的速度。老师随时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姿势。

4、交流。展示写得好的。

教学第三题(诵读与积累)

1、指导。

(1)自己读题,明确要求

(2)老师范读生字后,学生自由读

(3)学生大体说说词意。

哀鸿遍野:悲鸣的大雁遍布原野。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灾民。

逆来顺受:对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幸的遭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逼上梁山:原指《水浒传》种林冲等人因遭遇官府的迫害不得已上梁山造反。后来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采取某种行动。

劫富济贫: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

铤而走险: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敌人来了,就派将官摔军抵挡;洪水来了,就用土来筑堤拦截。比喻对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对策。

志存高远:形容志向远大。

2、练习。

(1)学生自由读,同座互背

(2)自选一两个成语说句子。

3、反馈。

(1)指名背诵。

(2)集体齐背。

作业:抄写成语两遍。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课前准备

(1)提前一个月安排学生阅读《水浒传》。

(2)学生选择《水浒传》中的一个的精彩或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作为重点阅读,并自己有表情地练说故事。

2、审题:

(1)自读要求,明白题意。

(2)复习《林冲棒打洪教头》。

(3)教师简介《水浒传》,引出故事。

(4)步骤:同座互讲,代表上台讲,大家评议

要求:声音洪亮,举止大方,感情丰富,可适当做些动作。

3、学生按以上步骤练讲故事,4、反馈

(1)老师对学生所讲故事进行评议。

(2)鼓励课后给同学、朋友、家人讲“水浒”的故事。

教学第五题

1、认识所写的偏旁及字。

2、指导

(1)读帖

(2)老师范写,讲解“北、戏”的结构特点和写法。

3、学生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的,进一步纠正。

习作7习作目标:

1、认真读读“我喜欢的一篇课文”、“有趣的一次实验”、“冬天”、“盼春节”等作文题目。

2、选一个你喜欢的作文题目,练习写作。

3、也可以自己命题写作文,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

4、把想说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习作重难点: 把想说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有意思的作文题,你们想读读吗?

2、出示相关作文题目及习作要求。

我喜欢的一篇课文 有趣的一次实验

冬天 盼春节„„

3、师生共同品读、赏析。

4、看到这些作文题目,我们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件件有趣的往事,令人回味。

二、确定内容,自主表达

1、在这些作文题目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为什么喜欢它?

2、选择、确定自己打算写的作文题目。

3、小组讨论,确定作文题目,讨论写作方法,把握作文的重点部分。

4、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说说自己的作文内容。

5、全班同学进行评议。

三、自由命题,相机辅导

1、把你想写的作文题目写下来。

2、自拟一个新颖的题目。

四、朗读赏析,交流激励

1、自读自改。

2、同座互读互改。

3、把自己作文中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以肯定、表扬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五、板书设计;

习作7

写写自己的体验或感受

第二篇:苏教语文第九册教学计划

2006-2007学年语文第九册(苏教版)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按主题划分为7个单元,为“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等。

2、教材选文力求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选文力求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视野开阔,尽可能吸纳多种文化。课文体现以下特点:(1)提供丰盛的情感大餐,(2)充盈厚重的文化气息,(3)洋溢独特的语言魅力,(4)飘溢浓郁的语文味儿,(5)传递深切的人文关怀。

3、阅读教学训练重点根据《课标》的阶段性目标确定,采用“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反复,螺旋上升”的编排方法。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除了朗读、背诵等常规训练外,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4、“习作”7篇,每个单元安排1篇。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习作教材内容为:(1).写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2).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作文;(3).向大家推荐自己难忘的经历(一本书、一个地方、一种游戏、一道菜等),再写下来;(4).(对亲人、老师或朋友)写自己的心里话;(5).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6).想象事情结果,把连环画补充完整,再写下来;(7).从提供的内容中选择一个或自命题写一篇作文。

5、“练习”7个,每个单元安排1个。每个练习分成“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诵读与欣赏”或“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几个板块。另外,教材开篇安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安排一个“学和做”(语文综合性学习)——“说名道姓”,向课外拓展,与生活结合。

(二)、教材编写特点。

1.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教材。围绕主题组织3~4篇课文成为一个单元,单元练习中的内容也尽量予以配合。

2.向课外拓展,与生活结合。《课标》要求我们“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本册安排了有关阅读指导的文章《读书莫放“拦路虎”》,“我读书我快乐”的栏目,给学生推荐一些名著,要求学生课外认真阅读,“综合性学习系列——学和做”,让语文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教学建议

根据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要本着“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精神,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

1、倡导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课。语文是实践性的课程,要让学生获得语文实践的能力,其根本途径就是让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教学主要是在识、写、读、背、作、说、习等七个字上做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一节课:一是教学目标是否做到了单纯、明确;二是学生的学习情趣是否激发起来了;三是是否做到了多一些“语文”,少一些“关于语文”;四是语文教学情境是否做到了相对稳定;五是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都落实了。

2、要认真钻研文本,吃透文本精神,精心进行教学预设。阅读教学,应强化初读,学生课文不读熟不开讲;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多媒体助读,以表演助读。不能以学生的集体讨论来代替学生个人的阅读。要进行整体感悟,扣读导悟。不要将课文掰得过碎,重走繁琐分析的老路。

3、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文课要力求上得真实、朴实、扎实。要精讲、多读、多练,既要让学生“动口”,又要让学生“动手”。

4、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我读书我快乐”、“学和做”两个板块,是教科书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在教学中认真对待,予以落实。既要加强领导,又要大胆放手。实施“我读书 我快乐”,要充分利用该单元的相关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和做”是专题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要放手让学生自行策划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5、充分发挥主题单元的协同作用,提高学习效率。要有一个整体的观念,提倡“单元教学”,要认真研究单元的组合、各部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发挥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协同作用。

6、习作教学时,其一,要创设表达情境。其二,留有自由空间。要处理好“个性发展”与“统一指导”、“自由表达”与“规范训练”的关系。

三、教学要求

(一)、双基教学要求

1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 准确认读283个生字。能够按笔顺正确书写生字184个。继续练习用钢笔、毛笔写字,能按字的结构写得正确、端正、匀称。

3 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4 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生活实际、语言环境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

5 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通顺的短文。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情意教学要求

1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 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勤查字典的习惯。

3 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4 培养写日记和读书笔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四、教学进度(另附)

五、班级情况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作文

第七单元作文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

今天,我怀着悲愤的心情,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读了文章后,我才知道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

我真为这个犹如人间仙境,巧夺天工,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园林而感到惋惜啊!为了不再让这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学好各项本领,继“神州五号”之后,为研制并发射更多的火箭做后备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我们的国家不容侵略,我们的人们民不再受侮辱!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2)

今天,我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

读完了这一文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再北京西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可现在,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只是残桓断壁,真令人气愤。

当我读到圆明园的建筑金碧辉煌,富有诗情画意时。不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造出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艺术瑰宝!这是一项多么艰巨而又伟大的工程呀!这充分的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我为我们的伟大的民族而感到骄傲但我读到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夺我财宝,烧我园林时,我的心情沉重,心里充满了仇恨。

这些强盗们肆意毁坏园林,竟把”万园之园”化成灰烬。看到这里,我恨不得给他们碎尸万段砸成稀八烂我不禁大声的骂到:“死畜生!不要胡作非为”!

读完文章,我也为失去了圆明园而感到无比伤心。又不由得使我想到了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发动侵略战争,先占领沈阳城,随后不到半年时间东三省相继沦陷。1932年1月28日进攻上海;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进攻宛平城和芦沟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正式爆发了。到1938年10月,日军侵占了华北,华中,华南。日军侵略者所致之处,无恶不作。屠刀所向,血流成河。山河失色,光在南京就杀害了无辜军民30万人!

之后,中国人民经过了8年的浴血奋战,洗刷了一百年来被挨打的耻辱,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挽回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由一个背负着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重压,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民族,成为巍然屹立与世界东方,令世人瞩目的民族,乱翻的乌云扫清了祖国迎来了一个黎明。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局面,我们青少年只有将这个国耻记在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报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今天,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不要忘记国耻,要接受锻炼,迈开坚定而沉着的步伐,向光辉的未来前进!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3)

当我读完《圆明园的毁灭》后,我的心里只有仇恨与惋惜这两个词。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镇北的一片平原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到清乾隆九年基本完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一百五十多年。它的名字虽叫圆明园,实际上它是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等东、西、南三面的许多小园所组成。园中还有许多奇珍异宝等名人书画,所以,它又是闻名中外的一个博物馆、艺术馆与皇家园林。

可惜好景不长,正因为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就把侵略者的野心钩了起来。于是,英国、法国联合起来攻打圆明园。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这帮可恶的强盗冲进北京,他们拥有先进的枪炮,虽说那时我们人很多,但装备落后,所以,我们就只好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随后,他们闯进圆明园,什么宝贝都不放过,首饰珍珠等小物品统统掠走,大花瓶等沉重的东西就全部毁掉。然而,这群强盗还不罢休,十月十八日、十九日,三千五百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直到我国人民这个用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结晶,化成灰烬。

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珍贵的历史文物——没有了!只有一片废墟。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这可恨的一天,请不要让我们忘记。

英法联军,这帮可恶的强盗在我国领土上为非作歹,烧杀掠抢,难道他们不感到耻辱吗!

总之,我们的损失太大太大了!失去的太多太多。因此,我下定决心,好好读书,为圆明园挽回这个损失,为祖国挽回这个耻辱!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4)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悲愤。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的周围。园内有民族建筑,西洋景观,漫步园内,犹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才修建成。

但是,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在1860年10月,被英法联军这帮强盗洗劫一空。末了,还丧心病狂地在园内放火焚烧。大火连烧3天,把我国这一园林的艺术瑰宝和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一片灰烬。

想到这里,我心中不禁火冒三丈,恨不得将这帮强盗杀了。我痛恨,恨这帮强盗无法无天,丧尽天良;恨当时的清政府腐败软弱,皇帝昏庸无能,让这帮贪婪、野蛮的侵略者在我国的领土上撒野、践踏。

圆明园的毁灭带给我们的是耻辱,更是惨痛的教训。同学们,让我们为了祖国明天的更辉煌而努力学习吧!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5)

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心潮澎湃,觉得火烧圆明园是历史上一个莫大的耻辱。

文中讲述了1860年8月份,英国和法国联合侵犯我们的首都北京,并到圆明园内把各种奇珍异宝统统掠走,最后竟用大火将圆明园化成灰烬。

就当我读到“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掠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时,我肺都气炸了。我仿佛看到那些前来侵略的敌人们见到园中的奇珍异宝都惊呆了,疯狂地将贵重的物品占为己有,他们的腰包都塞得满满的。要是遇到那些比较重的瓷器,他们拿不走,可恶的敌人就用牲口搬运或用棍子将这些瓷器打碎。他们如此无法无天,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落后了,再加上没有什么先进的武器,所以才处处受到各国侵略者的欺负。

我继续往下读,当我读到“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时,我咬牙切齿地说:“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他们不仅仅把我国收藏的文物掠走,为了销毁罪证,英、法两国的侵略者还把我国这一园林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灰烬。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让我深深地认识了“落后就得挨打”这一不变的真理。它在时时刻刻地激励着我们:为了我们的祖国,一定要好好读书,让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6)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给旧中国蒙受了耻辱,因此建设强大的祖国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对此,我有许多话要说。

想必大家都知道这句话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国的荣耀和光辉不是几个人的事情,而是中华民族大家的事情,只有我们大家团结在一起创建美好的中国,中国才能更加繁荣与兴旺。中国的灭亡和兴旺是中华民族所有人的事情。

旧中国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才会导致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让英法联军这样任意的破坏和烧毁,让这座壮观雄伟的圆明园化成一片灰烬。

我们这些学生更应该为中国美好的将来做些事情,我们现在一定要发奋读书、学习长大成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7)

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愤怒、惋惜和心痛。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可是在英法联军强盗、野兽般的洗劫后,园中的风景名胜、奇珍异宝和文化艺术藏品都所剩无几,只留下几根残柱孤独地立在冷冷的寒风中。中国人民一百五十一年的心血,历经了多少个世世代代的文化结晶就这样在英法联军的魔爪下毁于一旦,给我们的祖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野蛮的英法联军,是你们在1860年烧毁了我们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你们掠走了我们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你们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我还知道在你们野蛮的国度里有这么一对世界罪人,那就是额尔金父子,他们不但烧毁了圆明园,而且之前还烧毁了希腊的巴特神农庙。法国着名的作家雨果曾给你们写过一封信,信中有一句这样的话:“在地球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的名字叫作圆明园。”如今,你们已把这个世界奇迹用以无比野蛮的方式销毁掉了,难道你们还不觉得可耻吗?你们终究会成为世界历史的罪人。

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我了解到圆明园见证了中国历代的辉煌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看着大屏幕上一幅幅画着圆明园昔日辉煌与成就的画面,再看看语文书上的残垣断壁和照片上的那几根残柱,总使我想起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回想汉唐时期我们的中国是多么强大啊,可是到了晚清,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侵略者在我们的领土上胡作非为,我真为我们那时的祖国感到无比的惋惜和痛心!

现在,我们的祖国已不再那么弱小,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蒸蒸日上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就像祖国的花朵一样装扮着美丽的祖国,所以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更要学好更多的本事。周恩来总理小时候就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的,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力量的源泉,我们要像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一样勇敢,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和美丽。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8)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我感慨万千!!

这篇课文主要记述了1860年10月6日八国联军闯入北京,他们把东西统统掠走,重的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火烧圆明园,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们伟大的祖国饱经沧桑、历尽磨难。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割让“香港、澳门”;八国联军进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朝人民软弱无能,才使我国这一园林的艺术瑰宝、建筑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灰烬!尤其是日本侵华战争,八年间,他们对中国人犯下了无以计数的罪行——“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八年间,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成坚不可催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最后,终于把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国土。一个国家如果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祖国富强,民族振兴,才不会遭受外来的侵略。记得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的创伤只会痛苦一时,一个民族的耻辱却足以铭记千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施以兽行,这是作为中国子民一辈子的耻辱!!

我伤痛啊!中国人是那样的软弱,任由那些可恶的强盗在中国领土上横行霸道,却无动于衷,令人伤痛!令人气愤!

黑暗终于过去了,迎来了灿烂的光明。这一缕缕阳光为我们抹去了黑暗的阴影,迎来了辉煌的荣耀!难忘97香港回归;难忘2003年成功加入世贸;难忘2005年“神六”飞天„„今天的中国已插上腾飞的翅膀,正向着2008年飞进。五“福娃”正高唱祝福之歌向全世界人民发出诚挚的邀请。

同学们,作为世界上最坚忍族的一员,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让我们时刻谨记“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中国人民受到了血与火的洗礼。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不忘历史不等于铭记仇恨,而应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不让历史重演,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9)

读完《圆明园的毁灭》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婉惜。

圆明园是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圆组成的,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是着名的皇家园林,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最有代表性的美丽景观。全园占地350多公顷,这一项伟大的工程用了150多年的时间完成的。但是,在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劫一空,为了销毁罪证,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这帮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胡作非为,在侵略者的魔爪下毁于一旦。这是中华民族多少人的智慧的结晶啊!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住了。

如今圆明园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我感到无比的愤怒与惋惜。

愤怒与惋惜(1)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圆明园是我国艺术的瑰宝,建筑的精华,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然而,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把圆明园洗劫一空后,又放火焚烧了三天三夜,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荒草丛中几根残柱和破石。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的中国难道真的那么“脆弱”吗?圆明园是皇帝的离宫,在当时是建了又扩,扩了又建,花了很多的心血和财富,就这样化成了灰烬,这未免太可惜了吧。这本来可以供我们观赏的,赞叹它的美丽,可是现在呢,只留下断壁残垣,能看出些什么呢?只能留给后人无尽地惋惜和遐想。

侵略者不仅烧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物,而且破坏了璀璨的文明,掠夺了大量的中华瑰宝。这是中华民族多少代人的智慧结晶啊!我们要呐喊:“还我的圆明园,还我们的文明和瑰宝!”

当然,我们也应该反思。就是由于我们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国家的落后,造成了清朝政府的加速没落。从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民族强盛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会受到他国的尊重。

愤怒与惋惜(2)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圆明园,这个名字大家应该熟悉吧,它是我们中国的骄傲,世界的自豪。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还有田园风光充足的山乡村野„„园内的众多景物都有照各地名胜建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狮子村、杭州西湖„„还有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西洋景观,仿佛游在幻想间。园中还有秦、唐、宋、元的各种历史文物。

可惜,这圆明园,在1860年10月6日,被英法联军给毁了。他们偷的偷,抢的抢,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搬走。还在园内放了一场三天三夜的大火,我们的珍宝,就化成了灰烬。

啊!英国联军为什么,为什么毁了我国的珍宝!啊!除了拥有那些宝贝外,他们有什么,有什么好处?

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应该相让,应该互相尊重对方。这样,对方才会来关心你,来尊重你,来对你友好。可是,英法联军们他们这样做,这样行,我们中国人会对他们友好,尊重吗?假如我们也潜入他们国家,也毁一座他们的珍宝,他们会好受吗?

我至今都没想通,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战争,为什么?打打杀杀,吵吵闹闹,生生死死,这样好吗?打仗,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呀!

圆明园,我们的自豪,就这样给毁了,没了。我真感到可惜,这宝,就被一些野心,贪心给化成了灰烬。

真是希望世界能平平安安,没有战争,让百姓们更健康,生活得更好!

愤怒与惋惜(3)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已经过去多年了,可今天当我看到《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时心理又勾起了阵阵愤怒与惋惜。

1860年10月6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闯进圆明园,把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实在拿不走的就任毁掉,我的心隐隐作痛,不知当时的损失到底有多大,我想这一定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圆明园建筑布局、结构都非常复杂,里面有上百座园林,大园林包着一个个小园林。小园林如众星拱月般围着大园林。圆明园中的一切都非常精细,甚至是一条花纹都很复杂,在数亿种花纹中有数万种珍品。圆明园的毁灭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中有几万种珍奇异宝,数千种名胜古迹,有中西结合的水池,中国独有的的书法作品,真是多种多样可惜他被毁灭了。

我愤怒不已,不知八国联军为何这么可恶。此刻我想对当时的侵略者说“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祖国的一个耻辱,也是世界上一个不可估量、无法挽回的损失。

假如圆明园没有毁灭,那么它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同时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因为它永远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人工园林,在圆明园中也许会揭开你们国家的一些至今没有解开的迷。总之,圆明园的毁灭让我惋惜,八国联军把一切化为灰烬,生为这个地球人你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世界需要和平,只有和才能万事兴!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教学分析

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分析: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本篇课文中的词语,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引导学生读一读水浒,注意抓住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少年王冕》是《儒林外史》中的一篇文章,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描写体会王冕的为人。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教学时教师要引导注意把握文章和诗歌的链接,什么时候该链接,什么时候不链接,教师的教学要有度,注意体会文包诗。

《清平乐》是辛弃疾所写的少有的一篇乡村生活的诗歌,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描写出的平静的画面与情致。

《习作七》教材分析:本次习作教材提供了四个习作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进行习作,将自己对学习或生活的感受表达出来。练习7的语文与生活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朝代诵读与积累是描写水浒的一组成语,可以在教学《林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进行组合教学。

本组教材既有限定的内容同时也给教师的发挥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教师所要做到的就是在完成语言训练的同时做好语文教材的拓展作用。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性格或精神。

2、体会文本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学习人物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方法。

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知道“扩写”的意义、要求、方法及步骤,弄清扩写文章的要领。围绕要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单元教学重点:

1、体会文本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学习人物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方法。

2、感悟课文,学习语言的表达和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难点:

1、体会细节描写与性格刻画的写法。

2、注意学习抒发真情实感的方法。时间安排:14课时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课文词语,有选择地积累。

2、了解故事梗概,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3、抓住具体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任务的性格特征,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抓住具体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

1、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帝都好课文的基础上,能有声有色地讲好故事。

2、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教学难点:

1、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习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准备:《水浒传》的资料,《好汉歌》的录音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二、综观全文,整体把握。

三、领悟洪教头形象

四、领悟林冲形象

1、同学评议

2、体会特点 板书:深藏不露武艺高强

3、师生接读第7小节:

洪教头使了个什么招式?林冲还了个什么招式?洪教头怎样进攻?林冲怎样应对?结果怎样?林冲怎么进攻?结果怎样?

六、分角色朗读全文。我们来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板书设计 林冲棒打洪教头 谦虚忍让

傲慢无礼 沉稳

急躁

武艺高强

狂妄自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明确作者在写人方面的特点。

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展开,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自定学习目标。

同学们,我们已初读了《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二、研读,理解人物形象。

1、讲读2-3小节。

(1)自由读。思考洪教头、林冲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讲读4-7小节。

(1)、轻声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2)、叙述比武的过程: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之准确,描写之传神。

3、讲读第8小节。

三、总结,揭示一般规律。

1、总结性讨论。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林冲、洪教头分别是什么样的人?(2)作者对这两个人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

2、总结。

四、作业。

1、练习复述课文。

2、阅读古典小说《水浒》。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梗概,学习复述课文。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梗概,学习复述课文。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3、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教学准备 《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情感、概括故事

1、听《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

2、读题目《林冲棒打洪教头》

师:读了这个课题后,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3、概括说课文主要内容:

自己练习——四生说(差——好)——再次仿照好生人人练说

二、朗读品味、体会个性特点

(一)林冲为什么棒打洪教头?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做批注。

1、你认为洪教头是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依据。

2、林冲是怎样的人?

(二)林冲怎样棒打洪教头的?自读课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用笔圈出洪教头的语言和动作和林冲的语言和动作,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看录像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断。

三、回顾全文、升华主题

1、林冲是不是好汉?林冲是个怎样的好汉?

2、洪教头是不是好汉?洪教头傲慢无礼,心胸狭窄。

四、课外拓展、推荐书籍 板书设计:

林冲:谦和忍让 武艺高强 洪教头:粗鲁 傲慢 急躁

24、少年王冕-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教学准备: 教学重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师:本文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

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4、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2、交流。

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4、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

五、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导入:认识一个人,往往是通过他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来加深体会的。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近王冕,在感受他努力走向成功的同时,进一步认识他。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二段

1、品读课文第二节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在母亲和王冕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从母亲的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2、品读课文第三、四节

(1)默读课文,思考: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对人物又有什么了解?(2)交流:

3、品读课文第五、六节

(1)交流:圈划描写景色美丽的词语,加强品析。(2)体会朗读。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4)指读第六节,思考对王冕新的认识?(5)交流:王冕坚持学画,是个有毅力的孩子。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简要小结写作顺序和写作特色。

2、完成书后练习。

四、布置课外作业

1、抄写词语。

2、摘录课文中描写雨后美景的句子。

3、课后阅读《儒林外史》部分,做一些文字摘抄。【板书】

少年王冕 十岁时

放牛读书 十三四岁 励志学画 十七八岁 日益成才 勤奋好学、孝敬长辈

25黄鹤楼送别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媒体:投影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 指名交流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幻灯出示该古诗,自由读,读准字音。

3、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2、检查

三、识记、书写生字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

二、精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问?

2、学生动手圈画

3、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

4、老朋友要分离了,心情如何呢? 随机出示第2节

7、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谁能把他们当时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

8、下面一段是他们的话别。老师想请同学起来表演,9、学生自由练读,表演。

三、回顾全文,总结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3、用“暂时”、凝视“造句。

26.清平乐 村居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内容,正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介绍古代文学,导入课题。

二、初读全词。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阅读课文。要求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想一想,作者在词中写了些什么?

1、自读。

2、指名朗读。

三、引导细读,理解词意。

1、阅读1、2句。

这首词,是写作者在农村所看到的情景。

作者首先看到什么?他心里想了什么?(那一家人居住的房屋虽然是矮小的,但是周围的环境却是很美丽的。)

2、阅读3、4句。

3、阅读下片。

白发翁媪亲昵地交谈着。想一想,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

4、回读全词。

四、背诵、翻译。

五、欣赏插图。

六、作业。

1、收集有关的材料,想一想,一个伟大的词人为什么羡慕居住在农村的人呢?

五、比较欣赏。

出示毛主席的词《卜算子咏梅》,引导比较,找出《清平乐》的特点。(“清平乐”有上下两片;上片每行的字数不等;上下片的韵脚是变化的。)

习作7教学设计

习作7 教学目标:

1、根据教材提供的四个题目,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也可以自己命题)。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搜集材料的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搜集材料的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

教学难点: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注意抓住关键之处写详细、写具体。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二、审题。

1、启发谈话:今天出示的几个作文题,大家看看,你觉得应该怎么写?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1)题目有:A我喜欢的一篇课文。B有趣的一次实验。C冬天。D盼春节。

(2)要求:一是写写自己的体验或感受,二是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三、指导。

1、你对哪个话题最感兴趣?回忆你的生活,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2、个人谈谈,在小组中交流。

3、指导:

题目1:一是让学生有话可写,写出自己的感受;二是可以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再次受到思想、文化、情感的熏陶。

题目2:有趣的一次实验。要紧扣“有趣”二字选材,想一想这次实验为什么有趣,是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还是留下难忘的教训,或是从中得到启迪。要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题目3:冬天。写的时候要注意将冬天的特点与其他季节区分开来。题目4:盼春节。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度过这个春节,习作要突出“盼”字

三、范文启发

1、教师出示搜集到的范文,电脑出示。

2、同学们阅读,寻找灵感,汲取创作的源泉。

3、师生交流。

四、完成习作

1、学生确定写作内容,开始创作(草稿)。

2、师巡视指导。

练习7 教学要求:

1、会背《朝代歌》,并了解历朝历代的一些名人。

2、写好钢笔字。

3、熟记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

4、练习口语交际,讲述《水浒传》故事。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导入谈话:任何国家的历史对那个国家的人民都是极为重要的。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学们从小就要了解历史。今天,我们来学背《朝代歌》。

(2)学生试读《朝代歌》。

(3)教师将《朝代歌》中的各个朝代分解出来,并作简短介绍,特别要学生注意朝代的顺序。

(4)学生熟读并背诵。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说出从课本和课外读物里认识的古代名人。(看谁说得多)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把古代名人和朝代一一对应。

(3)学生试着填写表格。(看谁填写得多,填写得对)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根据题目,明确要求。

(2)指明本次写的内容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引导学生观察古诗的书写格式,注意字与字、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

2、练习。

3、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诵读与积累)

1、指导。

(1)指名读题,弄清学习要求。

(2)学生自读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

(3)大体了解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的意思。

2、练习。

3、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课前准备。

(1)提前一个月安排学生阅读《水浒传》。

(2)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的或使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作为重点阅读,并自己有表情地练说故事。

2、审题。

(1)复习《林冲棒打洪教头》。

(2)教师简介《水浒传》,引出“水浒”故事。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练习的步骤:先分组讲故事,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讲故事,其余学生评议。

3、练习。

(1)学生分组,在小组里讲“水浒”故事。

(2)全班同学评议:故事哪些地方讲得精彩?哪些地方讲得不够好?有没有讲错的地方?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匕字旁、戈字旁。例字:北、戏。

2、指导:小结写好“匕字旁、戈字旁”的要点。

3、练习。

春节作文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

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春节的街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

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

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春节见闻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春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新的!

第五篇:部教版语文二上第七单元教案

18.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认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2.能力目标:

读懂诗句,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3.情感目标:

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学习重难点: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板书课题:夜宿山寺)3.揭示课题。《夜宿山寺》中的“夜”和“宿”是什么意思?”(晚上、住)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卡片出示会认字:宿、危、辰、恐、惊。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2.指名读。

3.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四、创设情境,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你看到这山寺会有什么感觉?你从哪句诗看出山寺很高?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诗句。3.教师范读前两行诗(提示节奏的划分);学生试读;指名读。4.理解:“危”、“高百尺”、“摘星辰”。

5.望着天上的星星,李白想到了谁?他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 站在这高楼上,李白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6.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提示节奏的划分);指名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7.多么美妙的诗句呀!说一说:“天上人”、“惊”和“恐”字的意思。

8.现在你闭上眼睛,自己默读这首诗,你好像也站在山寺的高楼上望着周围的星星。自己慢慢读,体会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

9.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

五、学习生字。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说一说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3.指导书写:

危:上面是,第三笔是横。

敢:左右宽窄,高低一样,右边是四笔写成。注意与“取”字的区分。惊:左窄右宽。

4.学生练习书写。比一比谁写得好看。5.小组互评。

六、教师小结。

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二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2.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3.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4.齐读课题。指导“敕”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注意诗中“见”的读音。)2.指导朗读(注意划出节奏、以及音调的高低起伏);老师范读;学生再读;男女生赛读;师生齐读。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出示:敕 勒

茫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2.自由读这两行。

3.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4.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5.请快速朗读后两行,想一想你在诗中又看到了什么?(生:草地、天空、牛羊等)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引导学生理解“苍苍”。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引导学生理解“茫茫”。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生:很大、望不到边)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生: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草怎么样?(生:茂盛)牛羊怎么样?(生:肥壮)

6.多美的草原啊!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心情。

7.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8.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2.重点指导:

阴:注意部首“阝”两笔写成,“月”字的第一笔写在竖中线上。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三笔是竖提,写在竖中线上。3.学生描红,每个字再写两个。4.教师巡视指导。

五、教师小结

六、作业

用你的纸和笔画一画美丽的草原。板书设计: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静(辽阔无边)草低 见牛羊 动(茂盛肥壮)教学反思:

19.雾在哪里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力目标:

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3.情感目标:

(1)知道有雾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愿意留心观察大自然。(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有雾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3.出示一张照片,用一个词来说说雾给你的感觉。(白蒙蒙、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雾有关的课文。5.认识生字“雾”。整体认读音节,读准字音。上下结构,形声字。

二、自由读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2.学生勾画本课生字词。出示相关词语:淘气、顽皮、桥梁、海岸、散步、甚至、不久、消失。

3.同桌互读字词。

4.指导写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于”字是独体字,第三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屋”:上下结构,第三笔撇要拉长,能藏住“至”。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文中的雾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读读课文,学学生字,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2.交流:“淘气”、“顽皮”。学习生字: “淘” 比较: “淘”、“掏”注意右边的笔顺。3.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知道雾很淘气,那它是怎么淘气呢?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它。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雾说的话

1.指名分节读课文2—7节,找找淘气的雾说了哪些话?用直线划出来。淘气的雾会把什么藏了起来?

2.交流、理解重点句子。

出示雾的话,交流读一读,完成填空:

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_____________藏了起来。

指导学生用“这片雾真淘气啊,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说„„”的句式引读上述语句。

3.指导学生带着淘气顽皮的语气读这几句话。

(二)学习描写大雾时的情景的语句

1.雾要把这么多景物藏起来,这下,有意思的事发生了。让我们自己再读读第2—7节,想一想:这下出现了什么情况呢?用“

”划出相关的句子。2.出示重点句式:“无论„„还是„„”“都„„甚至„„”。3.男女生交换朗读课文,试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吧!4.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语。

(三)学习雾散时的情景

没想到,淘气的雾能把这么多东西藏起来,它再也没有东西可藏了,现在竟把自己也藏了起来,结果怎么样了呢?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找出相关句子。

出示词语:„„连同 „„ 连同„„ 3.除了书上说到的这些,还有哪些东西也露了出来呢?请你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雾,并且知道雾是个淘气而又顽皮的孩子,它会藏很多东西。

四、知识拓展:

自然界还有许多性格不同的孩子,他们是怎样的呢?请选一种说一说,并用几句话写下来。出示图片:风、云、雨、雪、闪电 板书设计: 大海

天空、太阳

都看不见了(淘气)

海岸、城市„„

自己

(都看得见了)

教学反思:

20.雪孩子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2.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情朗读等方法,利用教学课件,了解故事情节。3.情感目标:

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伸出援助之手。学习重点、难点

1.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2.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课前教具:课件

生字卡片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雪孩子的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2.板书“雪孩子”,齐读课题。

3.激趣: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这个可爱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的故事,你们想听吗?下面老师就让大家听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注意,要边听边观察幻灯片,同时思考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

4.放配乐课文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朗读两遍课文,标好自然段。2.同桌合作,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提示正确朗读。3.小组内齐读、学生分段读。

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价。教师强调“着”的读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

5.正音后同桌互相接读课文,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合作学习,认记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学生从课文中勾画,自由读。

注意读准“累、柴、奔、烫、浑、淋、终”的读音。2.去掉拼音读。3.抢读。

4.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5.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

三、仔细观察,学写生字 重点指导:“唱、谁、旁、浑”

1.教师示范写,强调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2.学生念笔画、笔顺。3.请学生书空。

4.学生在书中的田字格中练写,尝试着写一写生字,每个生字写两遍。5.教师结合情况适当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

2.在小雪人身上会发生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小雪人。

二、探究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一段。

2.思考:故事发生前天气是怎么样的?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雪下得大,下的时间也长呢?(从“一连、好几天”看出雪下得大。)4.一齐来读读这段,大家重读“一连”、“好几天”这两个词语,读出雪下得很大,下得久的意思。

5.下了这么大的雪,屋外该是怎样的美景呢?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雪景图,再说一说。6.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7.自由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三、四段。

1.兔妈妈要出门去,小白兔缠着妈妈也要跟着去,但是后来小兔又不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2.自由读2、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3.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兔妈妈堆了一个怎样的雪人呢?

4.小兔子和雪孩子玩得快乐吗?勾画出相关句子。5.指导朗读,读出小白兔的开心。

同桌互读:同桌读的好你夸夸他,如果有困难你帮帮他。

(三)学习5-10自然段

1.在小白兔睡得正甜的时候,在他身边却发生了一件十分危险的事。这是一件什么事呢?那雪孩子的心情怎么样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着急。)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读出雪孩子非常着急的心情。

3.雪孩子又是怎样做的?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最使你感动? 4.指名回答,抓住“冲、冒、抱”理解雪孩子的勇敢。

5.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读这段话,读出雪孩子的善良、勇敢。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由于雪孩子的舍身相救,小白兔得救了。然而我们可爱的雪孩子去哪儿了呢? 1.播放这一段的朗读录音,展示课件演示蒸发。2.理解重点词“飞”。

3.雪孩子会回来吗?演示“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

4.指导朗读。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想一想,我们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小组选择喜欢的形式读。

5.兔妈妈看着那朵美丽的白云会说些什么呢?小白兔又会说些什么呢?小组合作交流。6.你们身边有想雪孩子这样助人为乐的人吗?举例说说。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只要我们心地善良,从小事做起,处处为别人着想,让我们也成为一个个可爱的雪孩子。

四、拓展延伸

这么可爱、善良、勇敢的雪孩子,我们都希望他能再回来。“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雪孩子(剪影)——救小白兔——化成水——变成美丽的云朵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写“椰、壳、漠”等8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巩固部首查字法。(2)练习根据词语描写景物,学会拟人方法描写事物。

(3)学习观察图片,学习写一段通顺的话,掌握容易混淆的字。(4)阅读故事《分不清是鸭还是霞》,学会思考问题,养成刻苦钻研的好习惯。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运用修辞方法(拟人)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悟张衡从小勤于思考、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学习重点、难点:

1.认字,写字,积累背诵古诗。2.学会运用词语。学会独立思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词语卡片 学习安排:三课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壮丽河山有各种各样的地形,生长着适合各自地形的植物,活动着各种动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2.(出示课件)一起读一读。第一组:海滩

椰树

贝壳 第二组:沙漠

骆驼

胡杨 第三组:高原

骏马

雪莲 第四组:悬崖

青松

雄鹰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学习生字:椰

崖 4.教师示范书写,书写笔顺。

5.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注意写字时字的间架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二、字词句运用

(一)复习巩固查字典

1.复习。同学们,回想我们学过的部首查字法的方法。2.出示课件,应用部首查字法做下面的练习。要查的字 部首 部首页码 除去部首有几画 字的页码 读音 组词 亏

3.老师讲解独体字部首的寻找方法。

师:如果独体字全字本身是一个部首的,就按照它本身的那个部首去查;独体字本身不是部首,则可以查它的起笔,把它的第一笔当做部首。4.小组合作,做练习。5.总结答案,鼓励表扬。

(二)第二部分句子

1.出示课件,思考:你见过下面这些词语描写的景象吗? 云开雾散

微风习习

冰天雪地

风雨交加 云雾缭绕

寒风刺骨

鹅毛大雪

电闪雷鸣 2.学生读词语。小组讨论词语意思。3.师引导解释词语。

师:在解释上面的词语或者描写时抓住描写的主体,看清它的特点,然后组织语言描写。如“云开雾散”主体是“云雾”,特点是“散开”。4.做练习,学生描述。例:“微风习习”:当花儿正悄悄绽放时,一阵春风吹来,香气四溢,风儿吹来,那种感觉十分美妙,那么美,那么清凉。5.总结表扬。

(三)学习拟人句。1.出示课件。(1)“我要把自己藏起来”,雾把自己藏了起来。

(2)风拿了我的毛巾和手帕,擦过了汗,都扔到地上了。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2.思考:句子写的事物主体是什么?(雾、风)描写的句子有什么特点?(把雾和风当做人来写,像人一样做动作,有感情。对,这种手法就叫拟人。)

3.我们学习了拟人手法,能不能用它来写其他事物呢?比如“花”,同学们试着写一写。4.同学们汇报写出的句子。5.总结表扬。

第二课时

一、写话

1.(出示卡片)导语

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图,想想小老鼠在干什么,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谁,接下来会怎样? 2.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3.同学把自己编的故事讲一讲。4.读儿歌《小老鼠玩电脑》(课件出示)。5.写一写。老师巡查指导,注意标点。6.生读一读,评比,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三、展示台。

1.课件出示“展示台”里的词语。2.读一读,教师领读。指名读。3.教师讲解词语意义。

4.老师指出四组词语中容易忽略写错的地方。第一组:“被”右半部分是“皮”,“泼”右半部分是“发”;“领”左半部分莫少点,“展”下半部分莫多撇,“步”下不多点,“瓜”下不少点。第二组:“纸、低”区别在下面一点,“士、土”区别在下面一横;“今、令”区别在下面有点和无点。

三四组:都是同音异体字,注意词语意义,不要写错。5.写一写,比赛谁记得准确迅速。

第三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谣《数九歌》。“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的一种冬季节气。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即“冬至”的次日开始,每九天为“一九”,到“九九”为止,共八十一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2.出示课件歌谣《数九歌》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

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1)教师范读。(2)学生试读。(3)师生对读。

3.老师简介歌谣含义,更好理解歌谣。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自由读、默读、赛读调动学生积极性。

4..教师带读,学生自由读,比赛背。

二、我爱阅读

(一)朗读欣赏

1、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绕口令,大家仔细听一听,看看绕口令有什么特点。

2、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或播放教学CD,引导学生自由讲述听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二)引导发现

1.教师放慢速度再次朗诵,引导发现现每一句读音相近的字。2.引导学生发现绕口令的特点(几个谐音的字反复出现)。

(三)练习诵读

1、鼓励学生尝试配上合适的节奏朗读。

2、学生尝试进行练习。

3、按照学习小组编排表演。

(四)进行表演。

1、学生按组别,集体跟着响板的节奏进行朗诵。

2、尝试加快速度进行朗诵,体验挑战的乐趣。教学反思:

下载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教案及反思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目标 随着21世纪的到来,高科技突飞猛进,地球村悄然形成,空间站相继兴建,新能源不断开发。然而,人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如不......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19山茶花 教材简析: 本文以设问句“你见过山茶花吗?”开头,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然后介绍了“山茶花”的颜色、形状,又以“我”与“老花农”的对话作为过渡,写出因为花骨朵有一......

    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月是故乡明”为专题进行编排的,两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梅花魂》,略读课文《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教案 13钓鱼的启示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教案 9鲸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第九册语文教学计划(单元)

    第九册语文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 1内容:本组包括《狼牙山五壮士》《军神》两篇精读课文和《小英雄雨来》《金色的鱼钩》两篇略读课文。这组内容体现了战争年代英雄人物的崇高品......

    鄂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教案

    11、黄河源 教学目标: 1、会认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

    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范文大全)

    识字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3、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二、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熟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培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