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创建材料

时间:2019-05-13 10:4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创建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创建材料》。

第一篇:新农村创建材料

西韩村新农村创建材料

——西韩村新农村建设纪实

文水县南安镇西韩村座落于吕梁市东麓的文水平川,位于交城、文水、清徐、祁县四县交界处,大运高速“文水东”出口处设在境内,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全村有1200余人,300余户,耕地2400余亩。201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集体公共积累达900余万元。

主要创建情况

1、班子团结稳定。根据村内实际情况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村民做到的党员干部必须首先做到。

2、做活土地文章。始终坚持农田水利建设,使全村的土地全部实现河井两灌。全村植果养牛使村民走向群体富裕之路。

3、多项补贴村民,每年实行“五免费”“三保险”等八项补贴,实施自来水入户,有线电视网络入户,梨果保鲜储藏窖,改厕,沼气入户等工程,设法为村民增收节支。

4、办好公益事业。兴建教学楼,增设初中班,使本村儿童全部入学;兴建图书室、文化室;硬化全村所有街道,并安装高标准路灯。

新建内容规划

1、梨树改造是省项目工程,由县委政府,省农科院,西韩村委三方共同建设项目,先搞示范点试验区为50亩,投资150万元,县委政府出资100万元,省农科院出技术,西韩村委出人力场地,目的是带动三南地区的十万亩梨树进行改造,由于梨树品种老化,株行距近,病害严重,寿命短,品味低,产量低,价格不高,通过改造后、株行距由现在的的3*4米提高到6*8米,通风透光,梨树寿命由30年提高到50——60年,产量由3000——4000斤提高到6000斤以上,管理方便,便于耕作经营;、嫁接新品种,由酥梨,雪花梨嫁接雨露香、红香酥等梨,品味好、省时省工、自花授粉,果肉细嫩,口感甜美,项目计划三年完工,改造后将三南地区的梨树提升一个品味,产量翻一番。2、11万变电站修建由海威公司带头,县电业分公司为主建单位,造址西韩村高速旁,由原先的3万伏变电站改建11万伏变电站,建成后将缓解文水东半县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将是三南地区工业发展的辉煌时期。

3、实施街巷道路全覆盖,由县交通局立项,交通工程公司承建,长度20公里,将村内街巷公路延伸到各户,建一个道路标准化道路样榜村。

由于上述三项工程投资较大,村委累年建设资金有缺口,诚请市结对单位伸出友谊之手给予资助,你们的功绩将名垂史册。

西韩村是文水县的典型先进单位,党总支连续六年被授予吕梁市五星级党总支部,是吕梁市的先进村,先后被山西省委、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模范村”、“省级生态文明村”、“省级依法治理十佳单位”,并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第二篇:“创建新农村工作经验交流”经验交流

“创建新农村工作经验交流”经验交流

文章简介:

一、要创新创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很多,任务很繁重,创新的空间也很大。创新从何入手,看主要有三条:一要坚持示范带动。培育典型、示范引路、整体推进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手段和有效方法。近年来,市分层次创建了市级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21个,其中4个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省级示范点。今年,省上又在会宁县…

一、要创新创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很多,任务很繁重,创新的空间也很大。创新从何入手,看主要有三条:一要坚持示范带动。培育典型、示范引路、整体推进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手段和有效方法。近年来,市分层次创建了市级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21个,其中4个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省级示范点。今年,省上又在会宁县开展了农村基层党建抓点示范工作。这么做的目的就是通过抓点,树立样板、总结经验,发挥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以创促建、以点促面,整体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怎样把示范点经验尽快推开推好?主要是两条:一是要认认真真、恭恭敬敬地学。二是不能照搬照抄,要在学习中消化,借鉴中创新。如果照抄照搬,不和本乡本村的实际相结合,各项工作和制度体现不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人云亦云,那就大错特错了要通过学习解决好在贯彻落实一系列党建工作制度上深入得下去,能具体一点,更符合实际,能深得民心的问题。二要整合城乡资源。着眼于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市、县区要分别制定实施办法,不断深化“双联双带”活动,积极引导党政机

关、企事业单位等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对口帮扶,推动城乡党建组织共建、工作联动、活动互动,发挥城市党建工作优势、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要优化城乡人才资源配置,抓好“百乡(村)党建整推”行动,继续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挂职锻炼,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县以上党政机关干部。三要优化组织设置。适应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打破按行政区域设置党组织的单一模式,推广村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的做法,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党组织等模式,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抓得好不好,关键要看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是否发挥,群众的事情办了没有、办好了没有,最终成效要体现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上。一要抓好与中心工作的结合。要找准工作着力点,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就党建抓党建,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现象,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功能。要通过领办、创办、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龙头企业、社会服务组织等,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分散经营联结起来,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起来,发挥党组织引领、推动、服务农村事业发展的作用。要从政策指导、资金支持、项目引进、信息咨询、科技推广等方面为有创业能力的农村党员提供帮助,鼓励和引导他带领农民共同致富。要

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善于运用民主协商的办法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要把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结合起来,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下半年在全市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河南邓州的经验,推行时要注意结合我市实际,坚持四个突出:一是提议突出科学性,做到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符合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符合本村发展实际、符合群众意愿;二是商议突出协调性,实现村“两委”工作相同、力量相聚、目标相同;三是审议突出主体性,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增强党员的责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四是决议突出民主性,变干部说了算为群众说了算,让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最重要的把握好乡村的实际,解决好“议”什么、公开”什么,以及在何时公开、什么范围内公开的问题。二要抓住班子建设这个关键。一个村能不能发展,关键在党支部,特别是选择一个好的当家人。各级党委要把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下大力气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要抓住今冬明春村“两委”班子换届的有利时机,采取“两推一选”办法,进一步拓宽村干部来源,通过从县区部门和乡镇机关党员干部中选派、跨村任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途径,选优配强村部想干不会干、想干没能力干的问题,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切实提高他执行政策、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三要抓强党员队伍这一主体。要以实施“白

银先锋”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认真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和计划,二、要服务大局。注意从村组干部、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切实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特别要重视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符合条件的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尽可能多的党员培养成带富能人。要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等制度,深化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推广村“四日一训”等做法,加强教育管理,体现农村党员的先进性。

三、要务求实效。突出解决问题,基层党组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目前,市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足,村干部报酬待遇偏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滞后,个别村级班子软弱涣散,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影响和制约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提升,要切实下决心加以解决。一要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认真推行“一定三有”经验,提高村干部的报酬待遇,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和离岗补助制度,做好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工作,激发他干事创业的热情。要进一步明确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建立完善实绩考核办法,加大调整不合格村干部的力度,督促村干部履职尽责。去年,县选择了20个村实行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建立了村干部责任、待遇、激励和保障机制,有效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为全市带了个好头,各县区要学习借鉴。二要改善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确保村级组织正常有效运转。要

认真抓好第二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工作,力争年底实现全覆盖。去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年开始,按照市、县区财政分级配套的办法,将村组织运转经费每年提高2000元,村干部报酬每年提高1200元,市上的配套资金已经拨付,各县区要切实按比例落实配套资金,不折不扣地兑现向村干部的承诺。三要抓好后进村整顿提升。各县区要把后进村的整顿提升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排摸,确定名单,找准问题,制定方案,通过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领导包抓、领导班子调整、后备干部挂职、技术干部指导、机关单位帮扶、重点项目支持等措施,限期整顿转化。刘伟平副书记对会宁的要求是通过调研抓点,使会宁县33个后进村支部全部转化为一、二类班子,这个要求也是对我全市的要求。四要突出党内关爱。积极完善老党员生活补贴制度、特困党员慰问走访制度、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帮助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断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四、要加强领导。一项牵涉面广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基础工作,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最关键是各级党委书记特别是县委书记要切实履行职责。一要落实工作责任。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县区委是关键,乡村党组织是基础。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强化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尤其是县区党委主要领导要把提高领导农村工作水平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对制约本地农村党建工作的难点问题,看准了就要下决心,舍得拿钱,保证工作落实到位。乡镇党

委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要倾心尽职,守土有责,对于有矛盾、有困难的要靠前做工作。二要形成工作合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很高、任务很重,单纯靠党委部门尤其是党委组织部门抓,工作力量有限,要注重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横向方面,要着力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涉农部门各负其责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纵向方面,要把县、乡、村三级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统筹安排、科学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要健全工作制度。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靠制度来督促、保证。要建立健全市县乡党委专题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向全委会报告基层党建工作和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评议制度,督促各级党组织落实履行党建工作的职责。要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

第三篇:创建魅力新农村工作总结

创建魅力新农村工作总结

XX市璧山县新堰村地处县城近郊,距县城中心3公里,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有1219户,3354人。劳动力人口1680人。党总支下设四个党支部,五个党小组,有116名党员。总耕地面积2488亩,人均耕地0.86亩。新堰村以种植无公害蔬菜为主导产业,XX年人均纯收入可达13800元。

新堰村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中国百强特色经济村”、全国妇联办公厅、全国妇女“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表彰的“全国‘巾帼示范村’”、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的“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全国基层团建创新示范点”,“市级卫生村”、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百工程“十佳示范村”,XX市“无公害蔬菜基地”、“农业科普示范基地”、“民主法制示范村”、历年被评为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央首长姜春云、曾庆红、贺国强等到新堰村视察过工作。

新堰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紧紧围绕“突出一个主题、实现两大突破、加快三个转移、完善四化工程、搞好五通服务、达到六新目标”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新科技武装新农民、以新机制拓展新空间、以新产业开辟新财源”的“三新”经济,催生了新堰村新农村新面貌。

一、发展经济思路清晰,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新堰村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紧紧围绕以经济发展为主题,以一推二促三新为载体,推动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促进土地合理有序流转,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由于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无公害蔬菜生产是新堰村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XX年全村种植无公害蔬菜4650亩,复种面积10000亩左右,年产蔬菜6000万公斤左右,产值5000万元左右。主要措施是:

一是以新科技武装新农民,发挥协会作用增收。过去新堰村的村民,虽然也在种植蔬菜,但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产量低,品质差,价值低,往往是增产不增收,村争对这一情况,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上下功夫。村里开设了有科普图书室,每年邀请市、县农技专家、教授给村民授课2-3次,组织村民市外参观学习1-2次,在更换优良品种、蔬菜嫁接、蔬菜净菜、包装、贴标识上市以及市场营销理念等方面下功夫。村有了蔬菜营销合作社和蔬菜协会,农户参合率达到了70%左右,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在新堰村蔚然成风,全村90%以上的种植户均掌握了科枝致富的“金钥匙”,新堰村生产的大白菜、番茄、黄瓜等蔬菜,远销XX主城及周边区县。无公害蔬菜主导产业优势得以发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二是以新机制拓展新空间,土地有序流转规模经营增 收。着力培育规模种植,拓展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空间。新堰村有700人左右的劳动力从事种植业。全村总耕地面积2488亩,集中流转面积1000亩以上,村里有170人到村外、县外乃至市外租赁2450亩土地从事无公害蔬菜种植,村内外共种植蔬菜4650亩,人均耕作面积达到5亩以上。充分发挥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效益,仅种植蔬菜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地生财”的土地经营机制促进村民持续增收。

三是以新产业开辟新财源,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固定收入。引导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从事二、三产业。XX年,全村有1000人以上进城务工经商,占总劳动力的60%以上,二、三产业已成为农民的新职业,非农产业收入已成为增收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财源。通过抓主导产业发展,土地有序流转,富裕劳力从事二、三产业转移,农民收入年年增加。

三是抓基础设施建设,打好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基础。首先抓水利设施建设。XX年以来改建灌溉渠道1500米,新建微型水池15口,购置微型水泵400台,解决蔬菜基地施肥、灌溉。改造中低产田150亩,全村建成了旱能灌溉,涝能排,人行便道到田间多功能水利设施8000米。第二是抓道路改造。全村村级道路5.5公里,硬化或油化率达到了100%,6.5公里社级道路全部是泥结石路,建有进户水泥人行便道8公里,人行便道入户率达到了95%。目前全村形成了村道、社 道、人行便道全覆盖的交通网络。三是抓改电力设施:XX年以来新堰村被确定为全县“电气化示范村”以来,对全村的电力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新增设320千伏变压器4台,更换及增大容量的变压器4台,新建标准箱式变压器配电房两处,更换不合格电杆186根,并将线路及用户表全部更换,彻底改变了以前电力不足、不安全现状。全村通电率、通电视率达到了100%。

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新堰村按照“规模适度,相对集中,道路硬化、人畜分离、饮水卫生、服务配套、村容整洁、风貌鲜明”的原则进行建设,现已建成康居工程4处,集中居住农户200户,1000余人以上,全村95%以上的农户住进了砖混房,有橡胶蓝球场、羽毛球场、老年门球场以及各种健身器材。水、电、气、路、网络五通。基本实现信息化,有线电视网络、程控电话实现全覆盖,移动电话覆盖率达到80%;天然气、电力、自来水等多种形式的生活能源基本供给;家家户户有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主要家电,有专用卫生厕所,90%以上的农民有自己的摩托车等运输工具,20%的农户有自己的客车、机动车辆等农用运输车辆,农村整体面貌显著改观,农民住房全部实现砖混结构。

三、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群众道德风尚良好

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利用多种宣传工具,对广大干部群 众宣传法律法规知识,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道德教育。利用远程教育、黑板报、广播、宣传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本村的经济发展方向、发展规划。教育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和《综合治理暂行规定》,教育村民履行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应尽义务,增强村民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自觉性。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提倡婚事简办。村每年都要开展“十星级农户”“双文明户”“遵纪守法户”以及“好公婆”“好媳妇”评选活动。村成立有文艺宣传队、业余合唱队、腰鼓队、蓝球队,利用高尚的娱乐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各种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村民的思想素质,优化了社会风气,广大村民大力弘扬“八荣八耻”新风尚,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无人参加任何邪教组织,无群众集访,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全村村民生活美满,安居乐业。

四、美化净化绿化环境,创文明生态示范村

在抓村容整洁上重点抓了改厨、改厕、改圈、改房舍、改环境五改工作。

在改善人畜饮水上: XX年以来接通了县自来水厂的自来水,新安装自来水管5000米,新建水塔一处,解决了1000户,2600人饮用卫生自来水问题。全村打机井900口,98%以上的农户都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消除了农民饮用露天井水的现状,不论有多大自然灾害都能够保证全村人畜饮 水安全。

在抓庭院绿化上:新建了花台40000平方米,农户房前绿化800户.道路路绿化3.5公里。路灯亮化,安装了路灯40盏。全村已有400户用天然气,800户用液化气。

在改厨、改厕、改圈上:全村已改900余户,有90%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建公厕3个,垃圾台8个,房前屋后无淤泥、无垃圾、无粪便、无污水。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环境、改风貌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五、民主制度健全,保障机制完善—管理民主

村级班子成员严格遵守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法令法规、廉法奉公、精神振奋、努力工作,村里有一整套规范村干部、约束村民行为的规章制度,推进民主建设,做到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四公开。把财务公开作为重点,完善党务公开的内容,规范党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设立党务公开、财务公开监督小组,凡是村级重大事务和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实施。保证了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真正体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村 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村各项社会事务工作成效显著。全村历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控制在3‰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全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8%以上,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8%以上,低保、五保人员得到了应保尽保,对特困户、贫困户的救济,坚持一个“准”,突出一个“实”,做到三公开,即政策公开、程序公开、发放结果公开。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生产生活关心关爱,切实解决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如今,新堰村人生活殷实,幸福美满。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移动电话、电脑等已进入寻常菜农家庭,不少农户家庭中还购置了小轿车、农用运输车。新堰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项事业齐头并进:村“两委”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敬老院、垃圾池、排污管道等基础设施健全,组建了文艺宣传队、腰鼓队、农民合唱团、篮球队等群众文体组织。全村初步具备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雏形。

第四篇:贫困村创建新农村情况总结汇报

贫困村创建新农村情况总结汇报

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将全县X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

在组织建设、项目推进、资金拨付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建立了快审快批的绿色通道,破除了项目审批难、资金拨付难等问题,发挥了镇村的主动性,有力推进项目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X个省定贫困村包括:x村。我县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试点先行,严格按照示范村考核指标和评分细则,对标对表建设,村容村貌整治、村道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集中供水、危房改造、公共服务提升、基础组织建设和产业发展等项目有序推进。

至目前止,X个省定贫困村已清理村巷道乱堆乱放X处,清理房前屋后、卫生死角垃圾X处,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垃圾X处,清拆露天厕所(茅房)X间,清拆旧废弃猪、牛栏X间,清拆旧危房X间,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X处,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X个,美化绿化X处,美化绿化面积X平方米,完成行政村通自然村道硬化长度X.X公里,完成村内道路硬化长度X.X公里。

建设标准垃圾屋数X个,建设垃圾收集点数X个,配备保洁员X个,铺设暗渠化管道X.X公里,铺设雨污分离管网X.X公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X座,完成集中圈养X个,建设标准公厕X座,完成户厕改造X户,覆盖率X%。县指挥部批复项目总数X个,开工项目数X个,完工项目数X个,计划投入资金X.X亿元,已支出使用资金X.X万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强化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工作力度,成立了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县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指挥部,并根据创建工作有关要求,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有关镇、村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县、镇、村三级工作网络,建立起“政府指导,镇村主导,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

贯彻落实“五级书记”抓示范村建设,为全面推进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适时召开全县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现场推进会,通过观摩学习,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县也成立了督导组,对X个省定贫困村创建工作开展不定期督查,确保了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明细思路,科学规划。一是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当地文化、自然资源等优势,聘请有资质的专业编制单位对X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示范村规划进行先期设计。规划包括存在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和村民住房设计等,规划编制重点突出规划前瞻性、特色性和实用性,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供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亮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同时,注重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划办事,将规划落到实处。

二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通过多次调研和会议讨论,组织有关部门充分论证后,从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庄道路、乱堆乱放、河道沟坝,提升设施配套、饮水安全、农房风貌、绿化美化、乡风文明,推进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基层组织等方面,确定了X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库,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实现以点带面,以线扩面,稳步推进。

(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一是组织召开指挥部工作会议,按照相关单位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确保各部门当年安排的涉农资金,优先考虑示范村,做到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二是把示范村建设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叠加效应,既高标准完成了各项工作,又高质量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四)完善机制,开拓创新。

一是建立健全了县、镇、村三级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村进一步修订了村规民约,完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制度,确保示范村面貌达到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村庄村貌美化的“五化”标准。同时,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体系,建造垃圾收集点,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

二是加大庭院整治力度。

建设示范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村民发放倡议书,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号召村民主动参与到庭院整治工作中来,积极开展评选“星级卫生户”等活动,对整改积极的,经验收合格达标,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全民提升村庄品味,使居民生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学习借鉴其他县区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抓住关键点,对示范村建设再研究、再创新、再提升。

一是突出民生优先,查漏补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改善和提供农民生活条件;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抓好重点项目跟踪督查机制,和后期管理维护机制,确保示范村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三是推动产业发展,促进村民持续增收,积极推动农业结构升级,把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抓实抓好。

第五篇:新农村晋星创建工作汇报

新农村晋星创建工作汇报

中共宝鸡市委政策研究室 宝鸡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6月13日)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以来,我市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体要求,按照省上建设新农村示范村标准,在全市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尤其是本届市委、市政府创新思路,稳步推进,构建起了以星级管理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形成了举措到户促增收、项目到村强基础、三三活动增合力、争先进位营气氛、乡村在线助管理等一系列具体抓手,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由抓点示范向全面推进的转变,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宝鸡实际的新农村建设道路。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思路,建立新农村建设星级管理机制

2006年开始,宝鸡市按照“典型示范、重点突破”的思路,安排部署在全市新农村建设“十百千”创建活动。全市启动建设10个“示范村”,100个“重点村”,带动1000多个村的建设。“十百千”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让人们初识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样”。但同时,又暴露出重亮点培育轻全面推进、重基础设施轻软件环境、重建设轻管理、重依靠政府轻农民主体等一些新问题。对此,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市委常委党双忍同志在长期深入调研思考的基础上,带领市委政研室(农工办)着手研究科学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问题。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结合新时期宝鸡村治特点,提出实施新农村建设星级管理的思路和办法,并于2008年开始在全市实施。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强力推进,星级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宝鸡市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特色载体。

我市的星级标准体系,主要由指标体系、测量标准、星阶标准3个部分组成。一是指标体系。我们本着既要能够全面反映“新农村”20字总体要求,又要简便易行,数字采集方便,基层干部和村民容易理解、接受的基本原则,经过多次实地调研、采集、演算,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句话20个字细化为6个大类22个子项。(1)村总收入年增长率;(2)主导产业收入占比;(3)实用人才劳动力占比;(4)劳动力参加培训率;(5)农民人均纯收入;(6)砖混结构住房比重;(7)有线电视入户率;(8)电话普及率;(9)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10)农村学校建设;(11)公共设施管护;(12)新农保参保率;(13)文明家庭创建率;(14)计划生育率;(15)平安村创建;(16)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17)生态家园建设;(18)安全饮水;(19)垃圾管理;(20)污染物排放及处理;(21)村级班子建设;(22)群众满意度测评。

二是测量标准。将上述6大类22子项指标量化为不同权重的分值,满分1000分。(1)生产发展:170分。包括村经济总收入年增长率、主导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农村实用人才占总劳动力比重、劳动力参加培训率4个子项。(2)生活宽裕:250分。包括农民人均纯收入、砖混结构住房比重、有线电视入户率、电话普及率4个子项。(3)设施完善:150分。包括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农村学校建设、公共设施管护制度3个子项。(4)乡风文明:150分。包括参加新农保参加率、文明家庭创建率、符合政策生育率、农村平安村4个子项。(5)村容整洁:200分。包括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村庄环境治理、农民安全饮水、农村垃圾管理、污染物排放及处理5个子项。(6)管理民主:80分。包括村级班子建设、群众满意度2个子项。

三是星阶标准。根据实际测算的分数(即新农村建设标准分,简称“新村标分”),划分村的星、阶,也就是给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定“位”。我市星级村标准把村分为6个星级:900--1000分为五星村,800--899分为四星村,700--799分为三星村,600--699分为二星村,500--599分为一星村,500分以下为无星村。为便于不同星级的村科学合理确定奋斗目标,我们把每个星级又分成三阶,既0—33分为一阶,34—66分为二阶,67—99分为三阶。如某村评星定等得分为544分,则该村处在一星二阶的水平上。星级乡镇以所辖村村均星数为评判标准。如某乡镇所辖村平均星数达到4—4.99星,即该乡镇为四星级乡镇。

(二)评星定等,奠定新农村建设星级管理基础

评星定等是实施星级管理的基础。就是把星级标准应用到各村,对村的经济社会发展逐项量化打分,计算出“新村标分”,并根据“新村标分”确定村的基础星阶。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两个结合”(定量测算与定性评估相结合,自下而上申报与自上而下核定相结合),主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业务培训。对县区、乡镇、村的干部进行专门培训,讲解星级管理原理,明确测算的标准、方法和具体要求,统一掌握标准尺度的规范。二是自查申报。由村组织对照标准逐项采集数据,演算打分,并将演算情况报告乡镇,乡镇负责初审,平衡各村情况,逐村反馈意见,并指导调整完善后报告县(区)新农办。三是复查审核。县(区)新农办根据平时掌握情况,对乡村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复核,核定各村“新村标分”和星级,并上报市新农办确认、备案。四是建卡立档。对评星定等情况逐村建卡立档,健全星级管理基础信息库。

评星定等工作一年进行一次。年初参照上晋星创建和晋星计划执行情况,对各村“新村标分”和星级进行核定确认,并作为制定下晋星计划的基础。各村在晋星创建中所得的“新村标分”,是综合反映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绿色“GDP”,是记录各项工作实效的“成绩单”,也是各级干部的“功劳薄”。调整产业、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科技培训、修筑道路、村庄绿化、垃圾清运、村务公开以及邻里关系等等,都在分值中有客观记载和动态反映。

(三)制定计划,确定新农村晋星创建奋斗目标 制定晋星计划是实施星级管理的“枢纽”。在评星定等的基础上,以新农村建设规划为依据,遵循“逐级申报,梯次晋星,因村制宜,措施保障,多方联动”的原则,制定三年晋星计划和晋星计划。晋星计划主要包括增分晋星目标、主要措施、工作重点、联点包抓等方面内容。一般实行逐级晋星,即由无星村到一星村、到二星村、到三星村、到四星村、到五星村,依次升阶晋星,梯次推进。个别发展快、增分多的村,也可越级晋星。

全市市县乡村四级均有晋星计划。市级编制三星晋四星、四星晋五星村的晋星计划。县区依照市上总体安排,结合本县实际,安排县区晋星计划,并着力抓好晋星创建工作。乡镇依照县区晋星计划,编制本乡镇晋星计划,精心组织实施晋星创建工作,并抓好未列入市、县计划的其它所有村的升阶晋星工作。村根据县区、乡镇晋星计划,编制村实施计划,明确具体操作事项。

按照全市新农村建设总体晋星计划要求,从2008年开始,全市每个村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新村标分”增长35分以上,力争每三年晋升一个星级等次。到2010年,全市四星村晋级五星村的占村总数的5%以上;三星村晋级四星村的占村总数的25%以上;三星、二星、一星村数降到村总数的70%以下,全面消除无星村,全市村均星数达到3颗以上。

(四)打造抓手,推动新农村晋星创建深入开展

一是以“举措到户”工程为抓手,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2009年起,我们按照“三业并举、四轮齐动、举措到户、三化承载、机制保障”的总体思路,坚持“逐户填卡、因户施策、政策到户、分类指导、配套服务”的原则,实行“一户一卡一策”的办法,在四星村、五星村重点实施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加快创业型、劳务型、种养型、兼业型、贫困型等不同类型农户增收致富步伐。今年,我们进一步将这项工程扩大到全市所有农户以及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和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到户工程全覆盖。目前,全市共填写农户增收台账和举措到户工程明细卡80多万份,制定增收帮扶措施243万条,印发惠农政策宣传资料102万份,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56万人次。

二是以“项目到村”工程为抓手,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实施“项目到村”工程是今年市委市政府推进新农村晋星创建的又一重要举措。市农工办整理出全市到村项目三大类23项,编制印发了《到村项目明白卡》和《项目简介》。各县区按照“统筹协调、各尽其职、分步实施、绩效考核”的要求,从整理项目、宣传推介、摸底填卡、制定规划、组织实施五个环节上抓好落实。目前,全市计划实施项目560个,已开工建设项目324个,完成投资8000多万元。三是以“乡村在线”工程为抓手,促进新农村晋星创建管理上水平。我们的想法是: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以“乡村在线”为载体,围绕农村工作五大载体,把市、县、乡、村和农户纳入管理范围,把各项农村工作送上网,全面建立健全调查摸底、规划制定、项目实施、检查考核、实施效果等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农村各项具体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缩小城乡数字鸿沟。2010年实现“乡乡在线”,2012年实现“村村在线”。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岐山县进行试点,打算于本月底前召开全市现场会。

四是以“争先进位”活动为抓手,形成比拼争先开展新农村晋星创建的浓厚氛围。2009年底,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县乡村争先进位活动的意见》,决定从2010年起,在县(区)、乡(镇)、村持续开展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活动。年初,我们及时制定了县乡村争先进位综合评价体系,细化分解了目标任务,最近刚刚完成了对2009年全市所有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评估和基础定位排名。全市各级各部门普遍致力于抓项目、促发展,打基础、强后劲,建机制、增活力,县乡村比拼争先、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初步形成。

五是以“三带三进三促”活动为抓手,形成各方联动推动新农村晋星创建的强大合力。2008年以来,我们持续开展了以“带感情、带政策、带项目,进村、进户、进经济组织,促农民增收,促晋星创建,促和谐稳定”为主要内容的“三三”活动,动员引导人力、物力、财力及各类城市资源 “上山下乡”进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垂范,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全市2000多名机关干部驻村入户,36户企事业单位联村结对帮扶,有力地促进了晋星创建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是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抓手,全面带动新农村晋星创建迈向新阶段。在近年来凤县试点探索的基础上,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先后组织了较大规模的外出和本地调研,形成了我市开展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意见。5月1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启动了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力争年内在先行区域、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为新农村晋星创建注入新的活力。今年,列入市上计划的30个五星村、100个四星村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同时启动开展了四星级乡镇创建工作。至目前,全市共落实争分晋星措施6800余条,硬化村组道路206公里,新增果园10.35万亩,栽植各类苗木150万株。

(五)强化激励,确保新农村晋星创建强力推进

一是公示公告。对晋星创建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通过下发文件、网站发布、张贴公示、媒体发布等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布晋星结果,扩大村的社会影响力。二是表彰奖励。依据增分晋星考核结果,评比表彰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区)、乡(镇)、村,并给予通过晋星创建验收的四星村5万元、五星村8万元以奖代补资金。

三是命名授牌。对经过市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验收,达到五星村标准的,由市委、市政府命名授牌。

四是绩效挂购。将村干部报酬与晋星创建结果挂购,作为确定村干部年终绩效报酬的重要依据。

二、实践成效

通过近年来星级管理的实践,全市农业连年增效,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县域实力不断增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我市“三农”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009年粮食总产达165万吨,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大关,达到4186元,年均增长20%左右,渭滨区、凤翔县、岐山县3个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5.2%。今年一季度,全市农业增加值7.6亿元,同比增长6.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5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5元,增长14.8%。总的来看,我市新农村建设呈现出五个变化: 一是实现了由注重抓点示范向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转变。全市农村点多面宽,自然禀赋各不相同,基础条件有好有坏,全市1729个行政村全部开展晋星创建工作,克服了过去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从根本扭转了点上“硕果累累”,面上“山河依旧”的现象。2007年开始实施星级管理时,全市有五星村21个,四星村125个;2008年全市累计建成五星村47个,四星村125个;到2009年底,全市累计建成五星村101个,四星村306个,三星村726个,二星村449个,一星村142个。无星村数由2007年的115个减少到5个。建成四星级以上乡镇(街办)23个,全市村均星数达到2.9星。

二是实现了由注重村庄建设向统筹兼顾、全面深化的转变。星级管理测评标准体系涵盖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设施完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6个方面,把农村物质、精神、政治、生态四大文明建设融为一体,全面实施强化目标引领、项目支撑、机制保障措施,推进农民增收、人居环境、社会事业、村庄治理上水平,改变了过去单打一的局面。

三是实现了由短期行为向长远规划、持续发展的转变。星级管理的机制和办法,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有机结合,把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大目标具体化、任务化,农民群众的建设和基层干部的工作行为都有了具体的衡量标尺,有效避免和克服了“急”、“偏”、“虚”、“秀”等新农村建设的不良倾向。

四是实现了由主管部门孤军作战向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转变。通过星级管理这个平台和抓手,建立了领导联点、部门包抓、干部驻村、企业帮扶制度,有效地把各级组织、广大群众、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各方面力量聚集起来,把各类项目资金整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不再成为农村工作部门的单一行动,形成上下联动、各方配合、比拼争先、竞相发展的工作格局。

五是实现了由注重一般管理向完善机制、长效管理的转变。在制度设计上,星级管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注重建立公允的量化考评标准,变新农村建设“软任务”为“硬指标”,变“弹性要求”为“刚性目标”,以村为基本单元,以得分评星阶,以增分晋星级,以晋星论政绩,形成量化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解决了对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工作“评价难”的问题。

三、几点体会

村在国家治理、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农村建设星级管理的实践,对于破解“三农”难题、推进城镇化、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农村建设全国都在搞,宗旨目标一样,做法不尽相同,宝鸡的特色就在于以农民为主体,以村为基础,狠抓五个不放松。特色一,党委抓农村工作不放松。特色二,党委抓农民增收不放松。特色三,党委抓公共服务建设不放松。特色四,党委抓科学规划不放松。特色五,党委抓村级组织建设不放松。

第一,强化组织,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始终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保证。从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做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三年来,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每推进一步,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委常委会每年都专题研究全市农村工作,每年都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对农业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进行安排部署,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从领导力量和财力安排上真正落实了重中之重的要求。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明确由市委专职副书记和一名常委分管农村工作,同时常委兼任政研室(农工办)主任。从2008年起,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专项补助。2009年,我市财政支农支出(小口径)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4.46亿元,较2008年增长45.4%;市县两级财政安排支农资金6.16亿元,比2008年的将近4亿元增加了2亿多,增长38%。今年我市市县预算安排支农资金6.78亿元,比2009年预算增长22%。

第二,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市在推进星级管理工作中,坚持把发展生产,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符合农民意愿,赢得了农村干部群众的广泛支持。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落实关键举措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专门召开了加快农民增收工作会议,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农民增收专项资金,切实加强了农民增收工作。我市以举措到户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做法得到了省委赵乐际书记、省政府姚引良副省长的批示,并以省委办公厅文件转发全省学习借鉴。据统计,在去年新农村建设中,新建果园53万亩,累计面积113.2万亩。存栏奶牛17.3万头,稳居全省第一。农业增加值85.18亿元,比上年增长6.2%。转移农村劳动力105万人,全市培训创业人员9300名,4600人投身创业实践,个体私营企业达到7万户。第三,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公共服务,始终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紧迫任务。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在推进晋星创建工作中,紧紧抓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一农民的迫切愿望,强化基础,完善设施,使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去年建成农村饮水工程243处,解决了22.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通村水泥路1238公里,新修卫生厕所3.7万个,新建户用沼气池近2万口。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67个,移民搬迁5004人,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落实农村保洁、保绿等公益岗位近万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7000多人,“三堆”、“三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完成“四沿”绿化35万亩,植树2000多万株。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特别是四星村、五星村面貌为之一新。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农保“宝鸡模式”在全国推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以上,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学生“蛋奶工程”顺利实施,农村育龄妇女健康检查治疗全面完成。

第四,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规划,始终是推进新村建设的基础保障。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十分注意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发了《宝鸡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以市委办、市政府办文件印发了《关于县区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各级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种类和标准要求,为推进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提供有效的规划指导。目前,市、县区、乡镇和村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县区村庄布点规划已全部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累计完成了近60%的村。

第五,加强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班子带头人,始终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实践一再证明,哪些村村级班子坚强有力,往往新农村建设和各项工作便有声有色。因此,我们特别注重村级组织建设,全市先后采取公推公选、选派大学生下村任职、落实村干部待遇保障等办法,有效解决了村级班子软弱焕散的问题。据统计,全市公选村党组织书记1108人,占行政村总数的64%。全市选派380名优秀大学生到村级班子任职,切实加强了村级干部工作力量。

下载新农村创建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创建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新农村电气化县工作汇报

    创建新农村电气化县工作汇报 县辖11镇3乡144个行政村,总面积856平方公里,总人口46.8万。2008年,全县GDP达到71.93亿元,人均GDP实现1.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2元,县域经济综......

    新农村建设和丰乐杯创建

    界牌集镇新农村建设及“丰乐杯”创建基本情况 一、三岔路新农村规划点 三岔路新农村规划点位于定远县界牌集镇东北3公里处的徐小村三岔路。该新农村规划点东往滁州,北通革命......

    创建新农村的五大关键

    **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共有XX个乡镇区XX个农林场,XX个行政村XX万农业人口,XX万亩耕地。近年来,我县着眼长远、狠抓当前,转变政府职能,下移工作重心,围绕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

    新农村实验示范村创建工作汇报材料(精选)

    新农村实验示范村创建工作汇报材料竹墩村位于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西北2公里处,距湖州市中心城区20公里,村域面积5平方公里,辖14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共676户,2406人。全村耕地面......

    创建文明和谐新农村工作汇报

    草底铺村位于晋城南端,原太洛复线路边,距市区28公里处,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村东与山尖、艾河掌接壤,村西背靠窑掌,村南与黑石岭相邻,村北与拦车相连。全村共4个自然村,360户,1200口人......

    创建巾帼示范村 建设和谐新农村(范文模版)

    创建巾帼示范村 建设和谐新农村 为探索妇联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县妇联以提高农村妇女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的,以解决农村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

    红星村创建计划生育新农村工作总结5则范文

    红星村创建计划生育 新农村新家庭工作总结红星村今年开展计划生育新农村创建以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村委会带领全体干部、群众始终......

    创建文明生态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