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教育应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

时间:2019-05-13 10:0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廉洁教育应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廉洁教育应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

第一篇:廉洁教育应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

廉洁教育应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

近年来,教育系统把青少年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廉洁教育开始全面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要深入推进这一项功在长远的重大工程,必须把廉洁教育贯穿于学校小课堂、家庭中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树立整体教育观,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

一、立足实际,优化学校小课堂

学校是廉洁教育的主阵地。然而,如果只依托学校教育便希冀廉洁教育“修成正果”,未免夸大和泛化了学校教育的功能。对学校而言,开展廉洁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和基础性的工作,这是毋庸臵疑的。但对学生个体来说,学校教育虽然内容集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却并不具备长效机制。学生在屈指可数的几年校园生活中,所接受到的教育其实是很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要使学校教育更具实效性,优化学校小课堂是关键。

(1)环境筑廉,廉洁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廉洁文化氛围的营造,重在抓好两个建设。一是抓好基础设施“硬环境”的建设。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橱窗、校园广播、显示屏、校园文化墙、黑板报等多种载体,展示廉洁教育图片、故事、名言警句等等,从多角度传播廉洁文化有关知识。二是抓好主题活动“软环境”的建设。围绕廉洁教育,在校园内开展学廉政制度、读廉洁故事、作廉洁教育承诺、写廉教心得、树廉教榜样等一系列主题活

动,全方位宣传廉洁文化。让人人思廉、人人讲廉、人人促廉的廉洁文化氛围洋溢在校园每个角落。

(2)教育崇廉,廉洁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

廉洁教育,教师先行。孟子云:“以德服人者,其心悦而诚服也”。教师是廉洁教育的实施者。教师首先要增强廉洁教育的意识,并切实将廉洁教育与师德师风结合起来,与自我职业行为结合起来。学校可组织教师开展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师德规范》、“先进人物事迹报告”、制定“学校领导干部、教师廉教倡议书”“教师十不准”、“廉洁教育承诺书”等制度,让每个教师在活动中提升师德素养,坚守职业道德底线,维护教育公平。教师做好了敬廉崇洁的表率,廉洁教育才会如一股股春风,悄悄潜入学生心田,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3)德育促廉,廉洁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

学生是廉洁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的主体。廉洁教育进校园的重要意义在于将廉洁、诚实、公正的核心价值观植根于学生心中。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少先队主阵地作用,在德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洁教育主题活动,以德育工作推动廉洁教育,以廉洁教育促进德育工作。如小学三、四年级是学生过十岁生日的高峰期,家长和孩子都非常重视这个生日,照艺术照的、点歌的、大摆宴席的、登报广告等祝贺方式令人眼花缭乱。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学会了讲排场、比吃喝,一时间攀比风、享乐风盛行。学校可以结合《廉洁教育读本》中“艰苦朴素”这一部分内容,在三、四学生中开展“蛋糕生日与土豆生日”主题班队会活动,让学生知道“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活动中懂得正确对待十岁生日,懂

得回报父母,认识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上一节廉洁班队课,出一期廉洁主题的黑板报,开一次廉洁故事会,组织一次廉洁主题的辩论赛、唱一首廉洁歌曲或童谣、开展一次廉洁教育知识竞赛等活动,把对学生的廉洁教育融入到日常德育工作中,让学生在参与中明事理、辩是非,培养廉荣贪耻的道德观念。

同时,廉洁教育还应与其他学科教育相互渗透、融合。教师可充分挖掘语文、思想品德、社会等学科内容中廉洁教育的资源,抓住要点,进行有效、有序,动态地整合,使学生于无形中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

二、搭建平台,延伸家庭中课堂

学生八小时之外的大部分时间,在“第二课堂”——家庭中渡过。廉洁教育延伸至家庭,不仅改变了以往“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的局面,还成功搭建了家校互动的平台。廉洁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是教育的有效延伸,既能对学校小课堂给予有力的支撑和补充,又能积极推动廉洁家庭建设,充分发挥家庭在时间、内容、形式及教育契机上的优势,让学生的廉洁意识在家校沟通、联系的过程中,反复得到巩固强化。

(1)家长率先垂范,争做廉洁榜样。

古人认为:教,先从家始。学校在大力开展廉洁教育的同时,将这项活动的触角深入到家庭中。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教育教学开放日、家长会、校园网站等途径,对家长进行廉洁教育的宣传。抓住一些有利的教育契机,拟定“廉洁文化进校园告家长书”、“廉洁教育伴家庭家长承诺书”,利用

教师访万家等途径把廉洁文化带进每个家庭,让每个家长对廉洁教育文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学生“先成人,后成才”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从而自觉创设良好家庭氛围,主动为孩子做出廉洁榜样,确保廉洁教育活动伴随学生校内校外,伴随学生每时每刻。

(2)学生监督家长,带动家庭廉洁。

教育具有双向性。孩子是联系学校、家庭的纽带,学生对每个家庭、对家长的影响也不可小视。学校可组织开展“我把廉洁带回家”、“我与父母共成长”、“我是助廉小卫士”、学生给家长写一封廉政家信等活动,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知道和学会的廉洁知识带出校园,传递给家人。学生做好家庭小小监督员,用小手拉大手,多方互动,促进人人自律,家家廉洁,进而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乃至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

三、着眼长远,拓展社会大课堂

“廉政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意义在于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引申和促进、不断完善和补充下,学生的廉洁意识得到培植和强化。育得桃李红,更求梅花香。让学生的廉洁意识内化为道德准则,外化为反腐倡廉的自觉行动,使廉洁教育进—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这才是着眼长远的、教育最完美的回归。

(1)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社会大环境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和消极因素,势必对学生正在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冲击。因此,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首先要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消除不利的环境影响。其次还应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廉洁社会建

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的作用,利用这些组织机构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和监督,引发全社会对环境育廉的共同关注、共同探索和共同努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敬廉崇洁的社会环境。

(2)完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社会实践基地是廉洁文化进校园的最佳切入点。人的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社会环境中的客观因素对思想品质的决定作用必须以社会实践为中介。学生长期培植的廉洁意识是否能内化为道德信念,并最终外化为道德行为,社会实践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因此,学校大力挖掘廉洁教育的社会资源,建立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将廉洁教育内容融入到社会实践中,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廉洁文化教育和熏陶,在知中行,行中悟,悟中从。如将革命烈士陵园作为学校社会实践基地,结合传统节日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给烈士敬献花篮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受英雄烈士们牺牲奉献的爱国精神。早在2004年,澳门廉政公署创办了一个专门向小学生开放的“廉洁乐园”,致力发展小学生的廉洁教育。紧紧依托社会实践基地,培养、强化学生廉洁守法意识,无疑是廉洁教育向社会大课堂拓展的成功典范。

综上所述,学校、家庭、社会是廉洁教育的三大支柱,三位一体,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只有持之以恒地推行廉洁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让敬廉崇洁之花永远绽放在每个学生心田,最终结出敬廉崇洁的人格之果。

第二篇: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化教育工作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方案

沙坪街道第一小学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促进教育网络工作步入正轨,我校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教育目的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安排,建立了以“新三好”(即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为主旋律的、紧密结合行为规范的德育系列活动,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同时,有计划地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与学校、社会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学会创造。学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思想道德教育和荣辱观教育践行活动有机结合,将宏观的道德教育细化为具体的“争星”活动。学校共设置了5个星(学习星、互助星、礼仪星、进步星、卫生星)。每颗星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口号及标准,并对每个星提出相应的要求,学生对照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学生一步一个台阶,有自己奋斗的目标,具有针对性和较强的操作性。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到在校的一切努力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都能得到肯定和认可。让学生在荣誉的激励中形成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快乐的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育方法和途径

教育网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文明习惯为重点和起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同时要切实搞好“争星”活动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相结合,在知事、明理、动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联系的有效机制,不断巩固教育成果。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老师日常对学生的品行教育与引导,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教育内容,使学生知事、明事,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每学期,我们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校外教育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做到绝大多数学生离校不离教,并利用我市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有着一定的主导作用,每学期家长学校开班二次,进行家教经验交流。

四、教育的领导与制度建设

1、成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领导小组,由冯仲荣副校长任组长、冯建玲副校长任副组长、李艳玲、龙兵华及各年级组长为成员。

2、建立健全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网络领导小组会议,每月观看一次爱国主义影片,每学期聘请有关人员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或报告,班主任、科任老师每学期家访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做到重点学生重点家访。

3、加强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在我校利用红领巾电视台、墙报、板报、流动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加强对学生爱国、知礼守纪的教育,努力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五、具体工作

(一)“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

1、做好上门家访工作

新接班班主任在接班一学期内对全班学生普遍进行一次家访,所有班主任一学期家访面达80%,每学期结束家访面达60%,科任教师按每学期家访学生人数不少于30%。

家访前要作好充分准备,提高家访的质量,家访时既要肯定优点(每次家访前要为学生准备2~3个优点),也要指出不足,同时要有引导学生努力前进方向的具体措施。根据每次家访不同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家访形式,如:报喜式、慰问式、教育探究式……

通过上门家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学习生活的环境,进一步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及爱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加教育;通过家访也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沟通教师与家长的心灵的桥梁,增进感情,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学效率。

2、进行多种形式的家校联系

(1)电话、书面联系等要做到经常性,学生有进步向家长报喜,学生有问题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家长反映,多沟通,少告状。(2)建立家班微信群,这是家长与教师联系了解学生在校、在家情况的最方便、最及时的一种方法。每周班主任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在他的家班微信上用简短的话,写上该生最近在校的情况,让家长及时地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

(3)每学期末填写成绩报告单,班主任对全班每位学生一学期的情况作全面的评价,写好谈心式评语。

3、建立“家长学校”、“家长会”制度

家庭教育要获得良好成效,家长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而实际上,家长的素质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形成对家长进行指导,使家长具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家长会由学校定期召开,一般每学期1~2次。

家长委员会是使家庭教育更趋于规范性的必要组织机构,要求各班推荐出关心教育事业,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家长2~3名组成家长委员会,每学期活动不少于2次。

(二)“学校—社会”一体化教育

1、社区共建

学校充分利用社区各种资源,为教育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使学生们稚嫩的羽翼逐渐丰满。为了让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们养成劳动习惯,学校组织学生去社区参加“志愿者在行动”的公益劳动;为了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学会关心他人,学生到敬老院进行“爱老敬老”爱心传递活动,这一活动已经进行多年,爱心接力棒一届一届传递下去,形成了浓郁的尊老氛围。

3、警民共建

我校与中山派出所为警民共建单位,聘请该所指导员李全辉同志为我校法制副校长。长期以来,该所不仅保障我校师生交通安全和校门口的交通秩序,还定期到学校进行交通法规的教育和法制教育活动,学生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是一个针对性强、繁琐、不可预见而且难以见到明显成效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需要不断创新,需要逐步推进的系统化工程。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要做一个有心人,精心选择德育教育主题,遵循德育工作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孩子们能在活动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得到健康成长。

第三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

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发挥教育的功能,我们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父母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父母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

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合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学习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和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对孩子因材施教,重视父母的榜样作用,养成好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按照孩子的接受程度,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孩子不要过高的期望.过分的溺爱.过多的干涉.过度的保护.过多的指责。

(1)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师及家长的培养。(2)成立各级家长委员会并及时召开家长会。

(3)教师和家长交流学生信息,探讨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艺术,增强教育效果。

(4)举办教学开放日。学校每年以各种活动为契机,举办学校教学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师。

(5)举办家庭教育系列专题讲座。

社会教育

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日益发展,尽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还处于辅助和补偿地位,但越来越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兴趣和爱好若能及早得到培养,就能形成特长,表现出某一方面的才能。这无疑会加速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的教育,很难适应同一班级中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学生的个别需要,社会教育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老师根据学生的爱好,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参加校外教育机构的专门活动,如电脑维修、琴棋书画,使学生在自己爱好的活动中施展才华、发展特长、增长聪明才智,进而独立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许多学生接受更多社会教育,成为运动员、演员、电脑高手,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

社会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它的深刻性、丰富性、独立性、形象性远非学校教育可比。协调社会教育力量可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能将分散的、自发的社会影响纳入正轨。社会教育的好坏依赖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设程度和整个社会教育大气候的形成,这需要全社会较长时间的努力。

(1)学校积极动用社区力量,请各类专家和先进人物到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少先队、志愿者、校外辅导员等管理、辅导、服务作用。

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义务劳动

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二到三次学校周边环境整治活动,进行垃圾清理、消除街道牛皮癣和消除卫生死角等工作。

回家帮家长做家务,让学生在帮助家长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三种基本生活本领 组织学生春游

整治和优化校园内部和周边环境,切实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红领巾文明交通岗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

第四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发展教育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发展教育

教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和基石。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双增”“双减”等政策的相继提出,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也被提上了日程。但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缺一不可。

对孩子来说,“双减”不是彻底放飞自我,只是让教育回归校园,把童年还给了孩子。“双减”不等于放养,不是彻底放松,而是寓教于乐,在玩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课外业余活动时间,朝着素质教育发展。

对于父母来说,家庭教育不能“错位”。家庭教育不是学校的第二课堂,更不是学校教师的助教,更不能本末倒置。让家庭教育理性回归,从被动的、消极的教育绑架转向主动的、积极的教育参与者,从唯分数、唯升学转向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彻底改变“鸡娃”的教育现状,教育的本质不该被改变。

对老师来说,“双减”要求教师放手、放权,但“双减”不是“躺平”,更不是成为“佛系教师”。“双减”,减的是内卷,增加的是老师对职业的专业认知,更是对教师职业操守的考量,把教学水平提上来,是“双减”的终极目标。

教育是一项大工程。《家庭教育促进法》对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提出了明确要求。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在搀扶孩子向前进的同时,还充当着引擎的作用,掌握方向。

第五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工作经验材料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工作经验材料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机制。

1、转变观念,抓学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合作,形成合力,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认真组织教师和家长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办好家长学校是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的需要,是学校整体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需要,努力构建“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

2、建章立制,抓管理。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支部书记曲曼丽为主任、副校长孟凡卓为副主任,行政班子成员及各年级组长、关工委老同志、优秀家长以及共建单位领导为委员,班主任、任课教师任家长学校成员,开展活动。做到十有:有计划、总结、教材、教师、主题、课时、教案、点名册、校牌、机构,把家长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

二、开发资源,丰富内容,共建“三位一体”活动平台。随着现代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一项全民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的检验,我们初步总结出了“一个中心,两个结合点,十种基本形式”实施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互动育人的基本方法。

一个中心:以学校为中心。在实施三结合育人工作中,学校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德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而社区德育和家庭德育却具有随意性和零散性。因此,三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计划是由学校提出,包括分年段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活动安排、需要的条件等。通过由学校组织,社区领导和家长代表统一研究,分头实施。我校三结合德育领导小组以学校育人目标为中心,统筹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的活动。通过讨论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和总结,研究德育活动(包括社区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家长的评选等,一方面及时反馈了各方面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另一方面把学校的要求传达到社区和家长,使学校的计划安排得以落实。

两个连结点:

一 是家长委员会。这是学校联系、沟通家长的桥梁,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起到了参政、议政、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同时通过家长委员会又把广大家长的意见迅速反馈给学校,使大家取得共识,形成合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家长委员会成员站在孩子的角度积极献计献策,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科目,指导用书的编写和课时安排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虚心听取意见,最后把我校校本课程定位在“早会”、“每日一诵”、“系列校本课程”等上,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成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是市关工委。这是学校与社会及各单位联系、沟通的桥梁,由关工委领导和热心教育的一批离退休老干部组成。他们把学校的德育活动纳入社区精神文化建设内容,发动各单位、派出所、交通警察、文体局和居民骨干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支持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有计划地组织一些社区教育活动,使学生能接触社会,增长社会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鉴别能力。同时,又及时地把社区各方面的意见反馈给学校,帮助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基本方式:

1、家教课。每学期请学校领导、派出所、关工委领导到校做向家长传达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讲座或报告;组织家长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聘请老干部和优秀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帮助孩子的父母学会做家长;每学年开展评选“优秀家长”活动,并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介绍。

2、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联系家长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家长会有全校性的、年级性的二种。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有,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向家长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听取家长对学校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家长讲解“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过程”、“家庭教育与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系”、“怎样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等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认识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校同家长经常联系,为家长提供良好的教育方法,为学校提供好的育人经验。

3、德育小报。根据需要,每学期向家长印发《德育小报》,刊载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介绍优秀家长教子经验案例、传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沟通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内容丰富,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目前已编印了8期。

4、“心手相牵”家校联系卡。在家长问卷调查中,家长们反映最多、建议最多的是教育孩子困惑多,孩子在校表现了解少。当前城市的房子越建越多,学生越住越远,老师很难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家访。学生家庭状况也各不相同。除了正常的外,还有单亲的、留守的、进城的等等,给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带来不利因素。为了切实做好家校联系工作,让家校双方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在家的情况,学校启动“心手相牵”家校联系制度。采用活页的家校联系卡,统一印制,每位教师人手一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随时用得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完成作业的质量,课间活动的守纪,班队活动的参与情况等,值得表扬、肯定或需配合、改进的,都及时写在家校联系卡,让学生带去带回,便捷又实用。家校联系卡中,有教师的姓名、电话号码、“老师的话”,和家长的姓名、电话号码、“家长的话”。老师把学生在校的表现或老师的要求写在“老师的话”中,家长阅读后把自己的想法或建议写在“家长的话”中。如:老师的话:“尊敬的家长:海勇在本学期来作业写得更认真了,上课也能常常看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和灿烂的笑容,让我们一起为他的进步高兴吧!但是在课间和班队活动中,他和同学相处得不够好,常常会和同学产生矛盾,闹别扭。今天又和同桌为了一块橡皮擦的事争吵,把同桌气哭了。希望您能多疏导,平时让他多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和他人友好相处,谦让宽容的好品质。”家长的话:“敬爱的老师,您好!对于您指出我孩子的缺点我们也有同感,对于这,我们一直也很苦恼。他在家都跟爷爷、奶奶,是家里的„小霸王‟,这就是独生子女的负面影响。谢谢老师的关心,今后我们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品德教育,希望我们常联系。” 家校手牵手,心连心,心手相牵,家校互动。“心手相牵”家校联系卡把以前的电话交谈,家访交谈,相遇交谈的口头交谈变为书面交谈,显得更为庄重和认真。使用一个学期来,学校以收回“家校联系卡”,其中有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喜讯,有参赛获奖的祝贺,有点滴进步的真诚鼓励和爱的谆谆教诲,更有家庭教育的真情帮助,正如“卡片”里说的“为了孩子的发展,让我们心手相牵”。小小卡片寄深情,把老师、学生、家长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点染了一片蔚蓝的晴空。为家长和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为双方及时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表现提供了便利,有效提高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下载廉洁教育应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廉洁教育应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制度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工作计划

    2008学年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工作计划我校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策略,其根本任务是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增进教师和家长相互了解......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总结

    育 才 小 学 “三结合教育” 工作说明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一学期来我校的“三结合教育”从学生的发展角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搭桥铺路为目......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制度[合集]

    xx学校德育社、家、校共建工作制度为使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迈进,实验学校制订“三结合”教育工作制度。 一、学习制度 认真学习和贯......

    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教育工作方案

    小学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工作方案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工作计划

    楠木渡镇新凤小学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 工 作 实 施 方 案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

    探索学校一家庭一社会环保教育一体化的有效途径课题研究报告

    探索学校一家庭一社会环保教育一体化的有效途径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教育为本”这八字 方针充分体现了环保教育在环......

    学校 家庭 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初中2019年9月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策略,其根本任务是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增进教师和家长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