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经济学问题答疑材料
信息经济学问题答疑材料
以下为同学们常问和重复率较高的问题
一、为什么信息技术投资可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答: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信息技术产业产出对GDP 及其增长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具活力的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也越来越大。1992年到2000年,信息技术产业占名义GDP的份额从1.84%直线上升到6.08% ,增长了2.3倍;同时信息技术产业的名义产出从489 亿元扩大到5438 亿元,增长了10 倍多,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5%,而同一时期,名义GDP的规模只增长了2.5倍,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7%,前者比后者高出整整一倍。
2、信息技术产业对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作用。
(1)信息技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1)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大大推进服务业的发展
3)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贸易方式
(2)信息技术产业对企业的影响
1)可大幅度降低成本
2)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产品的生命周期。
3)促进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二、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答:
1、信息的经济
2、信息经济
3、信息与经济间的关系
三、信息商品的需求特点 答:
1、非物质性或独立性
信息商品包含着负载于某种物质载体上的信息内容,与普通商品相比,信息商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表现非物质的信息功能,可以说信息商品具有非物质性。
信息商品的非物质性与任何信息都具有物质载体并不矛盾。没有物质载体,信息就不能存在,更无法传递和存储,但信息商品一旦生产出来,就可以在大范围内交换流通,而其物质载体可以不随之移动,即内容相对于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2、消费无损耗性或非消耗性
信息商品在消费或使用过程中,表现为信息内容从一种物质载体转移到另一种物质载体;但是,无论怎样转移,信息内容都不会被消灭,也不会失去原来的使用价值和效用。即信息商品消费的无损耗性或非消耗性。
3、非排他性和非抗争性
对普通商品而言,交换必须以物质实体的转手来实现,此时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无论谁占用,普通商品都是私人物品。
私人物品的消费不能共享,即排他性;额外增加消费,就会引起其成本的增加,即私人物品还具有抗争性。信息商品可以反复使用,反复交换,这种排他性消费也成信息商品的费占有性或共享性。
四、弗里德曼认为价格体系传递信息的功能有哪些?
答:
1、只传递重要的信息,且只传递给需要了解这些信息的人们
2、要保证每个需要信息的人能够获取它,而不让不需要信息的人将其束之高阁
3、人们能从传递过程中获得信息和利润
4、如阻止价格自由地反映供求情况,那将会妨碍市场信息的准确传递
五、荷兰式拍卖与暗标拍卖有什么异同
答:
1、荷兰式拍卖(Dutch Auction)是一种特殊的拍卖形式。亦称“减价拍卖”,它是指拍卖标的的竞价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直到第一个竞买人应价(达到或超过底价)时击槌成交的一种拍卖。
减价拍卖皆为卖方叫价拍卖,又叫无声拍卖,可分为两种类型。
(1)人工式无声拍卖
人工式无声拍卖:是早期的传统减价拍卖形式,是先由拍卖师当众报出最高价格,然后由投买人据此逐一应价。凡遇无人应价的价位,拍卖师由此递减报出新的价位,逐次降价,过程一直持续到有人购买为止;凡遇两个以上应价的价位,拍卖师应由此递增报出新价,即立即转入增价拍卖形式,竞相加价过程一直持续到无人再加为止。
(2)表盘式无声拍卖
表盘式无声拍卖:也是荷兰人发明的,是现代化的减价拍卖形式。即指先由拍卖师当众报出最高价格,用电子拍卖钟上的相应刻度显示出来,然后再由投买人按动电钮逐一应价,凡无人应价时,则拍卖钟指针逆时旋转,表示递减降价,直到有人按动电钮使其停转表示购买为止。凡遇两个以上应价时,则拍卖钟指针顺时旋转,表示递增加价,直到剩下最后一人按钮使其停止。在此,电子拍卖钟取代木制拍卖槌作为成交工具。
2.暗标拍卖(Sealed Bid Auction)是指参与拍卖的竞价者在互不知道其他竞价者的报价情况下各自出价,统一时间开标,价高者中标。
由于各博弈方的标书是密封递交和同时开标的,各博弈方在选择自己的策略之前无法知道其他博弈方的策略,而且这显然是一个一次性选择问题,因此,暗标拍卖的问题是静态博弈问题。再者,各个博弈方无法得知其他博弈方拍得标的物的实际得益,所以暗标拍卖的问题是不完全信息博弈,是一个静态贝叶斯博弈。
六、信息经济学考察的典型的激励机制:
答:租金、劳动工资、目标产量、分成制
七、达成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
参与约束、激励相容、收益最大化
以下为课程关键知识点答疑
1. 信息的概念
狭义:信息是一种消息、信号、数据或资料;
广义: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物质存在方式和运动规律与特点的表现形式。
2. 试述 信息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
① 反映了信息发生的基础与过程。
② 揭示了信息价值的基础所在。信息之所以存在价值,关键在于存在知识差,后者能够使经济代理人改善决策环境和获得预期收益。
③ 揭示了信息与经济知识增长之间的关系,知识差正是这种关系的中介桥梁。知识差概念也显示了经济信息收集与处理活动的意义所在。④ 信息具有层次性,不可分性和共享性,这是知识差的层次性,不可分性和共享性决定的。信息商品市场的 2 次、3 次信息市场的出现,以及搭便车现象,盗版等肆意泛滥,与信息的这些性质相关。
⑤ 知识差概念说明任何信息在传播中都有误差。也就是说,信息传递不存在无误差,只存在误差值大小。.信息的特征是什么?
效用性、寄载性、传递性、共享性、时效性、滞后性、伸缩性、转换性、无限性、思维性.试述信息对经济的决策作用有哪些?)经济行为不确定性)信息具有消除不确定性的功能)研究信息成本、价格、流通、消费、收益、分配、产业等.试述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信息管理的发展有五个阶段 : 物的控制、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信息资源的管理、商业竞争分析与智能、知识的管理。由此可见 , 知识管理在历史上曾被视作信息管理的一个阶段。近几年来 ,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管理实践的发展 , 知识管理开始从信息管理中孵化出来 , 正在逐步形成为一个新的管理领域
知识管理有助于信息处理能力与员工创新能力相互结合 , 进而增强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应变能力和预见能力。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还在首席执行官与信息主管之间设立了知识主管(CKO)的新职位 , 并作了适当的分工 , 信息主管把工作重点放在技术和信息的开发利用上 , 知识主管则把工作重点放在推动创新和培育集体创造力上。.如何认识格罗斯曼对信息经济学的贡献?
格罗斯曼,美宾夕法尼亚沃顿金融学院教授。施蒂格利兹,美斯坦福大学教授,近20 年来,保持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兴趣。他们在 1976 年合作发表的《信息与竞争性价格体系》是部名篇,被广泛引用,使他荣获 1988 年克拉克奖章(美经济学会每两年授予一位 40 岁以下被认为对经济思想和知识作出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格罗斯曼贡献: 1)与施蒂格利兹提出“格罗斯曼—施蒂格利兹悖论”; 2)系统而富有成效的研究了信息在竞争过程中的重要性; 3)对信息效率,以及异质信息与商业周期理论做了进一步阐述; 4)提出“非对称信息理论”。.如何认识施蒂格利兹对信息经济学的贡献?
施蒂格利兹关于信息经济学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对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中的经济行为分析。1985 年,他在《信息与经济分析:一种透视法》中,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经济分析模型归纳为 8 个大类: 1)信息量传递的不完全信息模型; 2)静态或动态不完全信息模型;3)市场交易与经济活动的不完全信息模型;4)群体活动的不完全信息模型;5)经济行为的不完全信息模型;6)单方或双方的不完全信息模型;7)均衡、垄断和垄断性竞争市场的不完全信息模型;8)一般和特殊市场的不完全信息模型。他认为,各种不完全信息模型的一个中心理论,就是认为市场不具备完全竞争的特征,因而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不完全竞争模型,更能准确地说明产品市场或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在这种模型中,价格成为产品市场或资本市场上传递信息的表现形式,也是市场供求状况的信息显示途径之一。这样,价格波动将不会使公司或卖主失去他们的全部顾客,因为总有部分顾客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进行交易行为。.如何认识波拉特对信息经济学的贡献 ?
波拉特的贡献体现在四个方面: 1)率先提出将经济过程划为两个基本领域的观点,一个是包含物质和能源的转换领域,另一个是包含从一个模式向另一个模式的信息转换领域; 2)将信息部门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对信息经济更为准确的测度; 3)首次提出社会经济部门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和第四产业——信息业理论,初步确立了信息业即第四产业存在的理论基础; 4)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分别计算两类信息部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建立波拉特测算体系,从而导致世界范围内的信息经济测度活动。波拉特测度体系为各国社会经济进展程度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套可重复的操作的方法,并进一步证实和加强了马克卢普理论,即美国经济活动的主流都与信息活动相联系。.乌家培队信息经济学的内容是如何阐释的?)信息的经济研究:信息费用与效率、信息资源分配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经济评价;)信息经济的研究:信息产业形成与发展、信息经济含义与测度、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信息与经济关系的研究:信息与经济的关系和作用、信息与经济学的相互交叉与结合。.广义的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是?
广义的信息经济学不仅包括狭义信息经济学,还包括三个子学科群,他们分别是:)纯信息部门经济学分支群:如信息系统经济学、信息投入产出经济学、广告经济学、信息服务经济学、国际信息经济学、金融信息经济学、信息资源管理学等;)信息技术部门经济学分支群:如信息技术经济学、软件经济学、计算机经济学、通信经济学、邮电经济学等;)广义信息生产与分配部门经济分支群:如专利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经济学、科学经济学、情报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新闻经济学、出版经济学、知识产权经济学、文化经济学等。.什么是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即是经济决策涉及到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结果。.比较分析已知环境状态和可能环境状态 已知环境状态中,决策结果是唯一的和确定的,经济代理人在做出决策时不用担心将有什么以外事件发生。如果我们将面对的经济世界看成是静态的话,即将实现的环境状态看成是已知环境状态,这时任何不确定性因素都可以在经济决策中省略不计。但是,经济决策中一旦涉及到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选择时,不确定就会出现,所面对的经济环境状态也就相应地变成一个可能环境状态。在这个可能环境状态中,任何行动本身都是所处环境状态下的一种偶然结果,人们只能依靠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判断来操纵决策,而不能以决策来操纵可能环境状态中的偶然结果。所以在可能环境状态下,企业家最多只能做到使他所预测的边际成本等于他所预测的边际收益,而决不可能预先估计出这种成本或收益的确切数值。.比较分析外生不确定性和内生不确定性
外生不确定性是指生产于某个经济系统自身范围之外影响发展结果的可能结果。例如,对于一位公司经理而言,消费者偏好,厂商技术,或者气候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以及各种意外事故等等因素,都可以被看成是经济环境状态中的外生不确定性。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乐意对外生不确定性进行保险,保险公司也愿意对大多数外生不确定性承保。这样,通过保险市场的运作,企业减少了由于外生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但是,至今还没有任何经济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减少外生不确定性的出现。
内生不确定性指生成于某个经济系统自身的影响发展结果的可能因素。例如,在市场经济环境状态下,一个买主是否能够遇到一个满意的卖主是不确定的;贸易双方所达成的协议是否最优,以及市场讨价还价的结果等等,也都是不确定的。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种不确定性可以通过买主不厌其烦地进行信息搜寻而减少,也可能由于销售者不断地改变他们的定价而增大。由此可见,内生不确定性的变化比外生不确定性的变化更为敏感,同时也更为复杂。显然,企业都迫切希望能够对各种不确定性进行保险,然而至今几乎没有一家专业性保险公司愿意为企业的内生不确定性进行承保,因为保险公司无法估计出企业内生不确定性的各种变化状态和偶然结果。.完全信息的概念
完全信息就是市场参加者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的全部知识。.试述瓦尔拉斯市场均衡理论
代理人在既定条件下按照经济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最优选择。这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体系隐含着完全信息假定,既消费者在每个时点上都了解市场各种商品的全部可能价格,以及自己的特别需求、偏好、存货,并能够在每个个别环境状态(偏好、资本)和市场价格基础上计算出超额需求。能同样厂商也知道生产要素、价格与投入产出之间各种形式的可能组合配置。于是,出现市场均衡价格。这是瓦尔拉斯静态的理想经济世界。.试述完全市场与完全信息的相互关系 完全市场指市场参加者对于市场环境(产品价格和质量)既有完全信息的贸易状态。市场参加者在任一时间地点都能拥有任何希望获得的信息。简单而喻,它象空气那样,买者不能低于均衡购得商品,卖主要不能高于均衡价格出售商品。.不完全信息的概念
即市场参加者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的部分知识。.试述不完全信息经济理论的意义)改变了我们对竞争作用的看法。)影响到对垄断问题的认识)影响到对垄断问题的认识.公共信息
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市场参加者应具有且能获取的共同知识可称之为公共信息。更多情况下,亦称之为常识。.试述公共信息的市场效用
1.导致市场支配力
2.降低市场效率.私人信息的概念以及类型
私人信息指个别市场参加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
类型有: 个人对自身特征的知识。如个人身体状况和工作能力;个人对他人的知识,如努力程度、工作热情等; 个人对环境状态的理解和认识方面的知识,主要指个人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和认识程度。指个别市场参加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如何理解信息优势和劣势?
在某个时点上市场参加者所具有的个别知识优于公共知识,市场参加者就具备了对于其他市场参加者的信息优势或者信息领先;相反,在某个时点上的市场参加者所具有的个别知识落后于或在质量上劣于共同知识。该市场参加者就在信息上处于劣势或不利地位,信息经济学将这种环境状态称为信息劣势。.比较私人信息与公共信息
首先,公共信息使市场参加者成为市场活动中的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价格受支配者,而个别知识则推动市场参加者成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价格支配者。正是在这种互动的信息交流中,社会稀缺资源得到不同效率的配置。其次,公共信息(共同知识)是市场运行的基础;而个别或私人信息是市场存在的基础。如只有公共信息而无私人信息,市场将可能没有交易;如只具有私人信息而无公共信息,市场将难以进行交易。所以,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对于市场的存在与交易活动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试述对称信息的概念及类型
对称信息指在相互对立的经济人关系中,对应双方都掌握有对方所具备的信息度量相同的知识,也即对应双方都了解对方所具备的知识和所处的经济环境。
类型: ① 增加交易机会,市场参加者双方都拥有完全信息的环境,即双方都处于“无知”状态; ② 市场参加者双方都掌握有一致或度量相似的信息环境; ③ 市场参加者双方都拥有完全信息的环境。
对称信息的经济效用分析
① 保险市场上的对称信息意味着允许每个代理人在风险类别上具有一致性。
② 扩大垄断市场。市场细分与保险分类。
③ 降低风险交易。试述对称性市场的概念和典型形式
对称性市场是对称信息在经济结构领域发生效用后的市场的特殊表现形式。
对称性市场的典型形式
① 相互对称的市场参加者双方都缺乏信息的对称性市场
② 相互对称的市场参加者双方都具有不完全信息,且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完备程度大致相同的对称性市场
③ 相互对称的市场参加者双方都具备完全信息的对称市场.试述非对称信息存在的基础)非对称信息存在的个人原因
基本的信息非对称性是以人们获取信息能力的非对称性所决定的。现实经济生活中生意人的成败无一不与获取的信息因素相关,生意人总是利用时间价格差赚钱,但首要的因素是信息差。甲地 0.1,乙地 1.1,除却成本,净赚 1。而信息差别,即不对称性,形成垄断行为,其主要原因还在于获取信息的能力。)非对称信息存在的社会原因
非对称信息存在的社会原因是社会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因素。一方面,社会劳动分工使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行业信息差别。所谓“隔行如隔山”,显而易见,不同行业劳动者之间,本行业劳动者所掌握的本行业信息平均要多与其他行业的劳动者所了解的本行业信息。这样,不同行业劳动者在不同的信息领域和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信息优势和信息劣势。信息优势和信息劣势的出现,意味着信息非对称性的存在。另一方面,专业化产生的信息差别也同样严重的导致非对称性信息的存在。专业化使个人在其自身专业领域比其他专业领域的人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而其他专业的个人则平均的比该专业的个人了解得更少,从而导致专业性的信息优势和信息劣势。这样,专业性就在不同专业的个人之间形成非对称分布。
28.试述非对称性市场的三种典型形式)买主与卖主之间的信息差别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
① 卖主具有完全信息而买主“无知”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
② 当买卖双方拥有不完全信息,或者买卖一方具有更多的私人信息时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
③ 买主具有完全信息而卖主“无知”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买主与买主之间的信息差别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卖主与卖主之间的信息差别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
以上卖主比买主拥有更多的私人信息的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产生的非对称性市场是最为常见的非对称性市场。
29.试述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条件)市场中存在两个相互对立的个体,且双方都是在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者;在这两个个体中,其中之一(代理人)必须在许多可供选择的行为中选择一项预定的行为,该行为既影响其自身的收益,也影响另外一个个体(委托人)的收益;委托人具有付酬能力并拥有规定付酬仇的方式和数量的权力,即委托人在代理人选择行为之前就能与代理人确定某种合同,该合同明确规定代理人的报酬是委托人观察代理行为结果的函数。)代理人和委托人都面临着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且他们二者之间所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也就是说,第一,委托人不能直接观察代理人的具体操作行为;第二,代理人不能完全控制选择行为后的最终结果。因为代理人选择行为的最终结果是一种随机变量,其分布状况取决于代理人的行为。由于存在该项条件,委托人不能完全根据对代理人行为的观察结果来判断代理人的成绩。
30.试述委托——代理均衡合同及其条件
我们将委托——代理合同称为均衡合同,并且认为,均衡合同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代理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即所谓委托人、代理人刺激一致性或激励相容条件;)在具有“自然”干涉的情况下,代理人履行合同责任后所获取收益不能低于某个预定的收益额,即代理人参与条件;)在代理人执行这个合同后,委托人所获取收益最大化,采用其他合同都不能使委托人的收益超过或等于该合同所取得的效用,是为收益最大化条件。
31.试述 激励模式 1)收取租金模式:当信息对称时,委托人只按一定价格向劳动者(代理人)收取租金,而代理人可获得交租后所有的产量。)劳动工资模式:当信息对称时,委托人规定一个单位劳动工资率,在此基础上再规定效益工资(按劳分配)。基本工资 + 效益工资)目标产量承包模式:当信息对称时,代理人达到目标产量,委托人规定代理人的收益标准。否则,报酬为零。显然,这是一种不允许讨价还价的单点报酬激励机制。
一般来讲,在对称信息环境中,这三种激励机制都具有相同效用,没有人要在他们之间再做选择。然而,如果信息非对称,这三种机制都同时存在着局限或都不适用,除非进行改造。
非最优机制(分成制模式):当信息对称时,在分成制模式下,代理人与委托人双方都按一定比例从收益中获得各自的利润。分成制在信息对称条件下,不是一个有效刺激机制。然而,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分成制却具有上述三种机制所不具备的效率。在分成制下,虽然代理人的报酬部分依赖于可观察的产量,但代理人与委托人都共同承担了产量波动带来的风险,从而既对代理人产生激励,又使代理人不必承担所有产量波动风险。可见,在非对称性信息条件下,有效的激励机制应一方面能对代理人产生激励,另一方面又能分担代理人的风险。
.试述保险市场的不利原则问题
保险市场的不利选择现象十分普遍。例如假定参加人寿保险的社会成员根据意外事件的不同概率被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类别。保险公司仅仅知道投保人在某类事件的平均风险。又假设每个希望保险的社会成员都知道他属于哪个风险类型的成员,因而也了解其承担风险的概率。但是,保险公司不能准确地按照投保人的真实风险水平区分投保人。由于受到这种约束,保险公司只能向所有投保人提出大致相同的保险费。因此,在保险公司任何指定的价格水平上,高风险的社会成员将购买更多保险,但低风险的个人必然购买更少的保险。结果,保险设计的预期与所有参加保险者同等参与的结果相比,或者与不同风险水平支付不同保险费用这样一种理想模式结果相比,保险公司所处的选择境况更为不利。在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为了避免这种窘境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收集投保人私人信息,然而,这样做只能降低或减缓保险公司的不利选择程度,风险并没有因此得到有效分担。因此,保险公司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不利选择境况,社会保险承担的均衡配置将是低效率的。
保险公司为社会提供两种保险合同,一是总体保险合同,也可作为平均保险合同,即保险公司对于不同风险个人都按照同样方式收取同样保险费,这样,投保人在发生意外时也将得到同样的赔偿。显然,这时,保险公司的收益取决于具有不同风险类型的人的投保人的比例,如果高风险个人在其比例中较高,那么,保险公司收益必然较小或亏损。为避免这种不利情况发生,保险公司又提供了另外一种保险合同,即差别保险合同,它根据投保人不同风险类型收取不同保险费用,并给予不同的损失赔偿。这样,低风险的个人就被这类合同吸引,在总体保险合同市场只剩下高风险的个人,从而提高了提供这类保险的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因此,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不愿意向社会提供总体保险合同。然而,当保险公司不向社会提供同级保险合同时,高风险的个人将转移到提供差别保险合同的市场中,使差别保险公司的市场既存在高风险个人,也存在低风险个人。而保险公司又不能准确地将这两类投保者区分开来,只能设计一套不完备的保险体系,使高风险个人与低风险个人能够分别购买不同的保险合同,由于作为委托人的保险合同难以有效识别作为代理人的投保者的风险类型(不识庐山真面目),保险合同所发挥的市场效用将变的较低,因此出现的市场效率也是低下的。
.道德风险的概念,产生道德风险的原因
道德风险指经济代理人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从本质上来说,道德风险属于经济环境中的外生不确定性,或者道德风险基本上是经济外在性的形式之一,它的存在,将破坏市场的均衡或导致市场均衡的低效率。
产生道德风险的原因:代理人拥有独占性的私人信息。
委托人与代理人签订合同之时,双方掌握的信息是相互对称的(至少双方都认为他们自己已经掌握了对方了解的信息),然而,签订委托人代理人关系后,正如我们一再强调的那样,委托人无法观察到代理人的某些私人信息,特别是有关代理人努力程度方面的信息,即“自然”的活动及某些结果只被代理人观察到,而委托人则做不到这一点。在这种环境下,代理人可能会利用其私人信息采取某些损害代理人利益的行为,可见,代理人拥有独占性的私人信息是道德风险的关键。
.试述市场信号的概念及其特点
概念:市场信号是市场参与者在观察和预测经济活动过程中降低不确定性改变观察结果概率分布的有关事件。
特点:
① 具体性:信号是一个个具体事件,这种事件能揭示事物内在规定的东西;
② 模糊性:往往事件本身的指向性并不明显需判断定位;
③ 表面性:与本质有联系,需进一步分析才能弄明白;
④ 前导性:往往代表一种趋势的发端(如北约的功能、美国的战略等);
⑤ 实显性:看似偶然发作,实则有必然基础;
⑥ 反常性:不同一般表现
⑦ 强刺激性:给观察者的特别深刻的印象的刺激。
⑧ 戏剧性:往往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35.试述广告概念与特点 广告概念:公众获得商品的信息提供形式。
广告特点: ① 商业性; ② 传播性; ③ 公开性; ④ 媒体性; ⑤ 诱导性; ⑥ 艺术性(荒诞——新奇、华丽——自然、幽默——哲理、秀婉——崇高)
36.试述广告为消费者提供的社会福利)广告竞争具有降低产品价格的效用。信息性广告的传播,使消费者需求向同类可比产品中价格相对较低、质量相对较高的产品方向转移。结果,随着特定产品总体希求曲线趋于平坦,厂商之间的相互替代产品价格也就普遍下降。例如,在美国的玩具、酒、清洁剂等制造零售商业中,广告竞争使市场实际价格出现普遍地下降趋势。)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为广告信息支付的成本费用大大小于或最多等于消费者在没有广告环境下不得不进行信息搜集的成本费用。当厂商不惜重金进行广告轰炸时,对于厂商来说,只有高质量产品登广告才比较合算;对消费者来说,他们因此了解产品质量和市场分布信息,并从广告密度推测广告产品具有的较高质量和较低质量的易辩性。这时,广告产品的高价位被看作是质量的保证。
37.试述团队信息结构及其功能
团队信息结构:是指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中不同成员观察与交流的体制、手段和方式组成的(任务)系统。
团队信息结构的功能:)团队的预期目标实现依赖于这种构成系统;)表达团队中的资源配置状况,或可说是资源配置的显示屏(如人、财、物分配与任务分解);)决策执行的支持系统。
.比较厂商信息结构基本形式)垂直信息结构(等级式信息结构)
① 管理者拥有企业技术完备先验知识,但不能完全控制影响技术的突发事件,不能采取灵活的修正行动;
② 美国厂商普遍采用垂直信息结构,一辆汽车 45% 由企业内部生产创造,其余由外部生产;
③ 通过专业化与合理的等级控制获得效率;出现问题,从整个组织角度作出决策,但信息质量不高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④ 下级企业缺少能动创造性,增加了控制成本和执行成本。)水平信息结构(民主式信息结构)
① 通过更好地使用某方面的知识,逐渐能对突发事件有更快速灵活的反应;
② 日本厂商普遍采用水平信息结构,一辆汽车 25% 内部生产,其余由外部生产; ③ 企业参与厂商管理,对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负责地作出反应。但在协调各自决策与组织目标一致方面,能力有限;
④ 由于缺乏对影响全局的信息的集中处理,同样增加控制和执行成本。)1985 年,阿罗提出利用采用垂直水平一体化方式,实际上是两种信息结构的综合结构。
.试述经济体制信息结构模式)完全横向信息结构(单纯计划体制信息结构):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纵向信息流是经济信息流的主要内容;)纵向信息流多于横向信息流的信息结构(偏于计划的混合经济体制信息结构):在计划因素占主导的混合经济体制中,纵向信息流为主,横向信息流为辅;)完全横向信息结构(单纯市场体制信息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横向信息流是经济信息流的主要内容,而且横向信息流构成市场体制的本质;)横向信息流多于纵向信息流的信息结构(偏于市场的混合经济体制信息结构):横向信息流为主,纵向信息流为辅。
.试述价格信息的特点)价格信息的双向性特点:无论对买卖双方,市场价格对于其都包含有一定的新信息,且双方可能同时利用同一价格所包含的信息内容调整在讨价还价中的策略,也就是说,市场参加者所提出的价格在双向意义上传递并利用信息。)价格信息在内容上具有隐含性特点:市场价格的信息内容在形式上是隐含的,时常参加者能否识别,把握,利用价格的信息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进入市场所具备的市场知识经验。)价格信息的现实性(环境性)特点:指价格信息“产生”、递传到消亡(失效、修正)是一定现实市场关系与实际市场环境的产物,离开具体市场关系(买卖)与环境(市场),其价格就不具任何信息内容,也无所谓利用。)价格信息的相对性特点: ① 买卖相对应; ② 价格数量相对,讨价还价; ③ 价格,买卖双方个性因素的相对因素; ④ 相对于对方获得一些信息内容。)价格信息的模糊性特点: ① 市场售价讨价还价,非唯一性,成交预期双方均有弹性; ② 与隐含有关,必然模糊; ③ 推测双方揣摩对方的心理。
41.试述信息分散的原因
信息的分散,决定于决策的分散,而决策的分散源于主体利益的多元,如承认主体利益多元,统一集中的决策体制在经济学上就不是经济市场的,或者说是低效率的。其资源配置也是低效率的。大量经济事实和研究成果都充分地说明,在我们的社会中,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生产的具体信息,被无数分散自由的人们所拥有。而能够使这些分散信息集中有效地得到传播的唯一“自然”机制,就是市场价格体系。
42.试述价格体系的形成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信息通过每个市场参加者的决策传递给每一个人;而每个市场参加者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做出决策,并以价格形成传播,而所有价格的集合,则构成了我们所说的价格体系。
43.试述价格体系的重要功能)传递信息的功能。
哈耶克问题:哈认为,价格体系具有传递信息的机制。这涉及信息经济学有趣的问题:即价格首先利用信息而具备传递功能,还是首先具备信息功能而使人们利用它呢?)协调利用社会稀缺资源。
人们通过价格体系提供的信息,寻找最佳经济决策目标,由此形成自然选择的社会分工,和实施利润最大化的市场行动。)传递信息获得可观利润。
.价格体系怎样有效地配置资源?)它包含了人们所需要的各种市场信号和经济信息。有关各取所需的意思。每个市场参与者都能从价格体系中获得他们希望得到的信息,面对他们所不关心的信息可不予理睬。这充分显示出市场秩序在处理信息方面的效率和灵活性。)经济主体利用价格信息核算决策:以何种规模生产何种商品,或如何以最低成本充分使用现有资源。)价格体系造就了专业化的信息市场。客观上,降低了生产或消费成本。事实上,一个大批发市场即是一个信息交易集中场所,所以人们“趋之若骛”。)“猎头公司”效应:猎头公司实质上是价格传播信息的公司,将高工资信息传达给某人才,再将某人才配置给某外资公司。高薪挖竞争对手墙角(如佛慈案例、足球运动员案例)。“猎头”效应在搜寻中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稀缺资源。这样,社会稀缺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市场价格体系得到了有效配置。
由上述讨论所知,市场经济优势归根结底在于信息方面的优势。既然市场信息由于无数多元利益决定了是极度分散的,那么以分散决策为基础,市场秩序也就比其他经济秩序更好地发挥信息效率。而信息效率同时也决定了资源配置方面,也具有较高的效率特征。
.分析价格信息机制的缺陷)市场价格不是万能的。由于价格表达信息的隐含性决定了市场知识的不完备性,所以决策必然是非优决策,还需要非市场机制:税收、利率、法规、行政等社会管理机制。2)市场价格难以传播全社会所需的各种信息特别是关系社会政治关系的经济信息。)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同质商品在市场有两种不同价格,资源配置就不能算是合理的,有效的。但恰恰这是现实的一部分。市场价格本身具有离散性。)格罗斯曼和施蒂格利斯也认为:市场价格体系并不能充分反映市场参加者的现有(全部)信息,只能反映市场参加者的给信息。这也是有人投资信息能赚钱的秘诀。)在社会通货膨胀加剧时,或有人扰乱行市,倾销,垄断价格时,市场价格根本不能正常反映供求价格,这时价格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大多属于市场噪声。
.试述格罗斯曼——施蒂格利茨悖论基本原理)人们观察价格体系,就能够完全预测出未来市场价格中可利用的数量关系。也就可能获利(效益最大化)。从而,不需要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这意味着无贸易发生。可是如果无贸易就无市场,无市场,人们对市场就会有不同的认识,结果,又产生对期货的市场的需求。)如果市场完全收集了市场价格体系参加者的私人信息,个人需求将不再依赖他们自身所拥有的信息,而市场又不可能完全收集所有个人信息。
.如何理解股票市场中的悖论证明?)通常认为股票市场的价格体系是完备的,特别现在是电脑网络传输时代)即使信息完备,也存在消息灵通与不灵通两种类型的经纪人;前者哄抬,后者无力还招。)存在问题:如参与者相信股价是合理的,那么,市场中将无人去积极搜寻有关新信息;无人搜寻意味着无任何新信息出现;而无新信息出现,意味着股市行情(信息)并不是有效合理。
合理——不合理——悖论——不合常理
.试述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原理及其信息观)原理:①拥有充分的市场;②市场参与者(生产者、消费者)处于竞争状态;③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现实市场失灵的原因,不能满足上述原理三条件之任一条件导致的结果。深究三个条件都与信息的产生与传播,特别是与信息差别有关。
.如何将信息作为商品分析?)首先,信息是信息生产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有价值的劳动成果;)其次,信息的应用能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使用价值;)最后,在市场条件下,如果信息生产者生产信息是为了信息需求者交换,那么,信息完全具备了商品的三个条件。信息是一种商品。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商品;特定条件下是商品的信息也并非在任何环境下都是商品。信息作为商品必须具备以上三个条件。50 .试述对信息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再认识
1.信息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
信息商品价值指凝结在信息产品中的人类劳动,它是信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出信息生产者和信息需求者之间相互交换的劳动关系;信息商品使用价值指信息对人的有用性,也即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2.信息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性质
信息作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必须同时存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不同的是,信息商品其使用价值由它的内容和信息量体现出来,这一点同物质商品的物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一样,信息的内容和信息量也是客观存在的。它的价值也必须通过使用价值来体现。没有使用价值或失去使用价值的信息产品,就不会用于交流,也不具有任何价值。因此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
3.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性质)马克思观点:商品通过交换,生产者失去商品的使用权,即失去使用价值而实现其价值;使用者付出相应价值而得到使用价值。在这里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因而是对立的,也就是说互相排斥的。)信息商品的特殊性质:由于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商品经过交易活动,生产者在实现其价值的同时,自然可以占有该产品并享用其使用价值;使用者在获得其使用价值后,也可以再次转手从别的使用者那里得到“价值补偿”。这一现象使有些学者得出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并不互相排斥的理论。也即是说信息商品特殊性表现在其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具备对立的性质。)信息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对立性的特殊表现形式:
①由于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为一个“集合”。生产者在交易中所让渡(转让)的只是一个“子集”的使用价值。他所得到的价值也只是这个“子集”所承担的价值部分。
② 对使用者而言,使用者只占用了信息商品使用价值“集合”中的一个“子集”,他所支付的也仅是这个“子集”的相应价值。如果生产者让渡了其信息商品的全部使用价值,那么他将得到高额价值补偿。同时失去所有权(不能再使用该信息商品,即失去该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这时,使用者则获得该信息商品的全部使用价值,同时,他也支付了该信息商品的全部价值。
③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生产者对于使用价值的让渡份额。由于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一定份额的使用价值必然对应相应的价值补偿,因此,对一定份额来说,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大量信息商品交换就是按不同的使用价值让渡方式进行的。如技术贸易中的许可证类型:独占、独家、普通许可等。
51.试述信息商品的特点
1.信息商品贸易的特殊性 1)信息商品所有权一般在交易中不发生转移。不同与于一般商品,一次交易成功,买卖双方一般都不愿意再承担责任。而信息商品买方只获得其使用权,卖方能多次转让,双方往往就此进行谈判,以达到协议。)信息商品交易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其经营者必须具有经济法人的责任,承担提供信息准确、合法和及时性及售后服务的法律责任,而购买者也必须承担使用信息的风险。
2.信息商品使用价值具有更强的时效性)与一般物质商品的寿命主要由有形磨损(表现为物质消耗)决定不同,信息商品的寿命是由无形磨损(如表现为技术过时不适用引起的价值消耗)决定的。)由于信息是一种最为敏感的商品,更容易受时间的影响,其无形磨损往往表现为在交换过程中使用价值的完全丧失。而物质商品的无形磨损更多地表现为相对使用价值的减少,绝对使用价值变化不大。
3.信息商品价值的不确定性)信息商品的价值与消耗的劳动量未必成正比。其主要原因是信息产品更多的是个别生产,因此,无法用统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去衡量信息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由于购买者能力与需求方面的差异,同一信息商品对不同的购买者,其价值也必然不同。可见,信息商品价值具有不确定性。
4.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
一般物质商品买方买到后,可直接使用,实现其使用价值。而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有同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得以实现。如果买方仅买到某一个信息商品,而不具备将其物化的物质技术条件,52 .试述信息商品的价格特性)同一信息商品可能因其价值的不确定性而具有不同的价格。)信息商品可多次转让使其价格与价值之间存在较大的背离性。)信息商品的售价与买方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相联系。其效益也即是价格上限。)同一信息商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价格差异很大。一方面随其使用价值的时效性递减,如专利保护期接近;另一方面,猛增,如文物艺术类信息商品。)复杂劳动折算成简单劳动的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商品价格。
.试述信息商品价格种类
① 卖绝所有权何使用权的价格:同一信息商品,当所有者卖绝他对该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时,其售价一般较高,如专利许可证贸易中的“独占许可”。②不卖绝所有权的价格:这种价格在信息商品中占绝大多数。同一商品卖绝所有权比不卖绝所有权的价格低很多。在技术贸易和信息商品贸易中,所有权人一般都不卖绝所有权,以维护自己对售出商品的应有权利。
③ 卖出部分使用权的价格:与单纯用于消费的信息商品不同,供生产消费的信息商品,卖方出售时一般会对买者的使用权进行限制。
.信息产业的特征是什么?
信息产业是新兴的战略性产业;
信息产业是信息,知识密集型产业
信息产业是高渗透性产业
信息产业是智力、资金高投入型产业
信息产业是高增值型产业
信息产业对劳动者素质高要求性产业
.信息产业的构成
①信息技术与设备制造业
第一点,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通信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正在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是最活跃的生产力,但要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有赖于信息技术的产业化。
第二点,信息设备制造是信息产业赖以形成的物质基础,信息技术既是信息设备制造部门的技术支撑,又是信息服务业的服务之本。
②信息服务业
主要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基础,利用现代科技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存贮、传输、检索和利用。并以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行业集合体。
.信息商品的价格构成种类)构成:构成要素一般包括生产成本、利润、税金、流通费用和其他费用五个部分。
① 生产成本:包括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消耗费用和信息生产人员的劳动报酬及其终身教育费分摊;
② 利润:一部分扣除卖方所垫付出去的一切费用后的剩余,另一部分是卖方在买方购买信息后产生的经济效益所必须分享的一部分,由买卖双方在交易中事先通过合同申明;
③ 税金是信息商品在生产和流通中向国家所交纳的税收金额; ④ 流通费用:包括信息传递费、销售费和佣金以单纯服务形式提供的商品信息可看作是没有流通费用耗费,流通费用为零。信息商品交易如有中介方,就会有佣金,其数额高低取决于成交额的大小、中介人消耗时间金钱的多寡及社会地位的高低,定价时,根据买卖双方的负担情况,有加有减;
⑤ 其他费用:主要有风险分担费、间接效益等。
.商品及其三个条件是什么?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一定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三个条件:①劳动产品,有价值;②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即使用价值;③用来交换。
.市场失灵原因
①市场(供求)数量不足;
②垄断行为危机
③市场非均衡。
主要根本原因:不完全信息或信息非对称的信息差别是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
.试述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有关价格与资源配置的经济学研究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1922)认为:有效资源配置的关键在于能否获得有关资源相对稀缺的信息,而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产生和传递以价格体系为中心,以市场价格为形式的市场信息和经济信息。因此,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地对社会稀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试述哈耶克有关价格与资源配置的经济学研究
哈耶克(1945)则认为:市场机制在信息传递方面优于中央计划机制,理由有: ① 市场机制下,许多市场参加者同时进行数量较小的多次计算;但在中央计划机制下,则需要进行庞大的中心计算; ② 市场体制所需要的信息量较小,而中央计划体制需要传播的信息量则极其庞大。
.试述价格的信息内容)概念:所谓价格的信息内容就是市场参加者提出的价格中隐含的市场知识。)价格信息内容的模型:某卖主营销货商 Q 的正常成本为 C,预期售价为 P,并有购买者。这样在提出价格时,有两种情况发生。
① 先由购买者提出价格,如提出价格 P1>P。卖主无经验一口应承 P1,这时购买者会获得这样的信息: P1>P,这种情况或勉强买下,或走访寻求新信息(更低价格);如卖主有经验,假装表示无法接受 P1,且讨价还价,终以 P1 成交,这时,卖主以其经验掩盖 P1 隐含的 Q 成本信息,从中获利润(P1-P)+(P-C)。
② 卖主先提出价格:卖主按正常价格提出 P,购买者大致了解 Q 的成本价格,因此,必然 C
第二篇:信息经济学
信
息
经
济
学
论
文
题
目:凤凰古城收费事件学
院:计姓
名:焦学
号:专业班级:信 算 机 学 院
云 秀 311009030203 管10-2
论凤凰古城收费事件
班级:信管10-02 姓名:焦云秀
学号:311009030203 摘要:
浅绿的沱江水难得平静,吊脚楼的影子孤独的倒着,凤凰似乎回到了沈从文的边城。这个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赞为“中国最美小城”的地方,正在陷入一个利益博弈僵局。一张148元的门票,引爆外界的热议,让旅客数量锐减,也搅动了当地各方利益格局。
湖南省凤凰县人民政府4月8日印发关于凤凰县旅游景区门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于4月10日起,所有进出古城游客均需购买148元凤凰旅游景区门票,包括9个景点以及原来就需单独收费108元的南华山景区。4月11日,凤凰古城实行“一票制”第二天,大批商户和当地居民因不满“一票制”政策关门歇业,同时聚集在古城北门码头附近,这一政策引起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普遍质疑。
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发展过程、日益多元的利益诉求群体,一些地方政府似乎已经想不出一个好的疏导方法,或者说已经懒得去想,最终导致一个愈来愈清晰的现象:什么管理到最后都变成了收费,什么改革到最后都变成了涨价。改革竟成了选择性的改革,瞅谁软捏谁。到底还是被他们发现了,原来老百姓的奶酪最容易动。
关键字:凤凰古城
旅游
收费
经济
政策
图1:凤凰古城风景
图2:凤凰古城商家罢市抗议收费
一、前言:
历史上的凤凰,美名远扬。可是近年来,却名声不佳。一则,商业气息太浓,古城淳朴之风难寻;二则,拉客宰客现象严重,屡屡登上网友罗列的“旅游陷阱榜”。前两年,更是发生了19名游客被当地人围殴的恶性事件。事件发生后,凤凰古城旅游公司董事长叶文智演了回“变脸”,先是公开致歉,接着又骂游客“简直就是猪”。这样的凤凰,还配得上“中国最美丽”的称号吗?
对于古城乱象,政府难辞其咎。要说当地政府对此熟视无睹吧,似乎又冤枉了他们。这不,他们不是推出了收门票的“改进举措”吗?如果说,收了门票就能挡住人流,就能让古城少一些喧闹多一份静谧,那倒罢了。可是,人家高副县长明明说,游客是“不在乎门票”的。那么,我们只能理解为,收门票就是为了收钱。
古城收费,谁得益?谁受害?
显然,受益的,是收钱者。一方是经营古城的公司,一方是以土地入股的县政府;受害者,也有两方,一方是要掏钱买票进城的游客,另一方是生意大不如前的古城商户。问题就在于,古城收不收钱,收多少钱,是得益的两方说了算,而受害的两方毫无发言权,他们只有抗议的份儿。于是,凤凰先是被全国的媒体和网民痛批,接着,城内的商铺集体罢市并聚集抗议。
这笔账,凤凰县政府看似算得很精。可是,他们恰恰忘记了两条,其一,凤凰古城这笔资产既不属于政府官员,也不属于旅游公司老板,而是属于全体人民;其二,对古城,政府只有管理保护的义务,却没有借机发财的权利。对于政府来说,管理不善,属缺位,圈地揽钱,属越位。政府如何才能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值得深思。
收费并非“前无古人”,平遥古城、乌镇等也是只要进城就得买票,缘何这一次闹出如此大的动静?这当中,有国人旅游休闲需求不断旺盛的因素,有公众权益意识日益增强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当地“坐地起价”的随意和无序。事关各方权益,当地要改革和决策时可曾听证、可曾征求民意?是觉得这种事政府有权做主、民意可以忽略不计,还是对决策不自信、担心民意反对?统一收门票当真是为了加强管理之类的理由吗?现实中一次次的经验告诉我们,收费和罚款往往不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道。
二、收费事件的发展阶段:
总体上看,凤凰古城收费事件的网上发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一是3月19日至4月9日;三是4月10日起至今。
第一阶段:3月19日至4月9日
3月19日,人民网刊发文章《湖南凤凰:合并经营古城和神凤景区游客购票3次可终身免票》,第一次报道了凤凰对“古城景区进行整合经营规范管理”。
3月21日,《人民日报》发文《148元“门槛” 定得合理吗》对凤凰古城变“景点收费”为“景区收费”的“整合式”优惠举措予以探讨。当天,人民网评论文章认为,凤凰此举是在在借助古城特色,打“门票经济”的主意。“门票经济”的最大伤害不在于对游客利益的侵犯,而在于景区的公共美誉度、旅游公信力和诚信形象,会大幅度跳水。与此同时,网民的不满情绪也在互联网上蔓延。
3月22日,《新京报》评论文章认为,为凤凰景区收费付出代价的,很可能是古城内以旅游业为生的当地普通人。旅游业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地方政府制定政策,不能不顾及这个利益链条上的其他成员。《潇湘晨报》的评论也认为,有捆绑消费的嫌疑,就像是一种变相的“涨价”。中国广播网报道了旅游业界专家刘思敏的意见,“短期来看,收取门票利益立竿见影,但从长期来看,收取门票并非长久之计”。
当日,针对网民“垄断”的质疑,凤凰县副县长蔡龙为网民算了一笔账。蔡龙表示,现在游客进入凤凰古城风景名胜区,花了1个4A级风景名胜区的票价,看了2个4A级景区,给了游客更好的体验,并不存在垄断之嫌。此后,关于凤凰古城收费的议论,在互联网上持续发酵,但总体上仍呈“克制”态势。舆论关注点也集中在“涨价”上。清明节前后,新华网(《凤凰古城景区门票“捆绑收费”惹争议》)、中新网(《游客挤爆凤凰古城官方回应“新政”为游客牟利》)、《羊城晚报》(《国内景区掀又一轮“涨价潮” 进凤凰古城要掏148元》)等媒体围绕凤凰收费予以报道,并没掀起舆论波澜。
第二阶段:4月10日至今日
4月10日,凤凰古城收费进入“实践”阶段,网民对此关注度也迅速增加,最具代表性的点评莫过于“收费的凤凰不如鸡”。
4月11日,凤凰古城今上午多家商铺关门,渡船停运,凤凰县官方出动防
暴警察维持秩序,有网民上传了现场画面,引起广泛关注。凤凰县委办公室和旅游局称,相关部门自中午12点起正召开紧急会议处理。另据凤凰县相关负责人称,系无证导游、拉客人员组织商铺关门,抗议新规,将做好新规解释工作。但据《南方都市报》消息,受访商户均否认此说。
4月12日,中新网报道,凤凰本地男子想带女友回家见父母,却被挡在凤凰古城西门检票口。截至4月18日9时,单是凤凰网转载的该新闻,就有108,324次浏览,1,110条评论。网民纷纷调侃,“好女不嫁凤凰男”。
4月13日,据《潇湘晨报》报道,凤凰副县长高湘文安抚商户,“做生意搞投资,本来都有风险。这几天冷清,事情总有个过程,请大家过段时间再看看,很多人不是在乎这个门票多少的”。“不在乎门票多少钱”激起舆论躁动。当晚,新华社就发出专电,《三问凤凰:谁不在乎门票多少钱》。
4月14日,《长沙晚报》转载的新华社三问凤凰的文章,被凤凰网转载。截至4月18日9时,该文章的点击量高达109,383次,评论数为2,277条。
4月15日,《湖南日报》刊文呼吁,“门票新规要多考虑民生”;微博上一些大V呼吁五一假期抵制凤凰古城的消息,也被媒体关注。新华视点长微博刊发了凤凰政府对收费事件的“回应”,“提升旅游形象”。同日,记者从凤凰县政府获悉消息,凤凰县邻近三地区居民可享受免费待遇;全国学生到凤凰古城旅游票价从80元降为20元。
4月16日,凤凰县常务副县长赵海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个人估计,在五到八年后会取消门票”。凤凰县副县长蔡龙(@湖南凤凰)在@新浪湖南进行了时长1小时的微访谈,回应网民质疑。回应称,“进入县城不收费,收费范围仅是0.9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有利于更好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古城,维护广大游客合法权益”。同时,公布了凤凰景区门票成本,“所有的税费收入不足古城维护所需的一半”。“商家意见大,是因为近年来盈亏已近临界点,这次凭票进入景区是一大诱因。政府将出台租房指导价,刺激房租下降,游客的开销也许会慢慢降下来”。回应还称,今后会逐步考虑降价直至免费,请求大家宽容理解。围观网民认为,“回答套话太多,无诚意”。
图3:“凤凰古城”一个月的百度指数
三、舆论观点摘要: ⑴ 普通网民观点
网民普遍对凤凰古城收费表示不可理解,呼吁抵制这种行为。网民“ssh1007”说,老是在钱上面动足脑筋,真是太不像话!网民“zy911”说,以后每个城市都可以收门票,比如进入直辖市2,000元,省会1,500元,地级市1,000元。网民“xhqying”认为,凤凰在自毁前程。网民“txycm”说,让他去随意涨,大家长点志气,都不去不就完了吗?为抵制凤凰古城当地政府的荒唐无耻行为,建议在网上发起一个百万人顶帖的抵制活动!⑵ 媒体评论观点
① 收费与政府职能相悖。政府应是旅游市场监管者。过去古城景点无序开发、恶性竞争,黑导游追客拉客,形象损坏,古城环境破坏增大,这些问题暴露了有关部门在市场管理、规范方面的种种不足。对当地政府而言,当务之急是加强整顿环境、维护应有秩序、规范经营活动、维护游客权益,而不是简单地将票价一提了之。(新华网)
② 收费是与民争利。原来进城不要钱,要不要游览景点、住宿购物,游客自己
看着办。现在,不管进城干啥,一律先交148元“进城费”。凤凰称这是“为规范市场”“保护游客利益”“政府会帮助商户渡过难关”,冠冕堂皇的解释之下,明明是与民争利的事实。(新华社中国网事)
③ 凤凰应有纠错的勇气。为了凤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希望凤凰县能及早纠正这种“收费新政”,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公众愿望,尊重公众情感。让那个美好的免费的凤凰重新回归!(《西宁晚报》)
④ 收费违反经济学常识。收费一事真正的不合理性在于,这完全是政策制定者由于对经济学常识的漠视或者无知,做出了一个其结果注定要与他们愿望相悖的决定。(凤凰网)⑶ 专家观点
① 保护古城须抗拒金钱诱惑。近年来,地方政府在古城镇保护领域的公共服务意识逐步提升,但仍需抗拒“金钱的诱惑”。无论地方政府还是开发商,若都是“赚到钱的想赚更多钱,没赚到钱的也想赚钱”,那古城镇只会是不堪重负。(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
② 收费决定权在于当地居民。凤凰古城并不是没有权利收费,但关键在于谁来收费是合情合法的。只有当地居民才有权利对古城是否收费作决定,而非政府,亦非叶文智经营的凤凰古城公司、南华山公司、乡村游公司,因此如果凤凰古城要收费,凤凰古城景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作为经营管理者,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必须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
③ 大门票制有损景区长远发展。大门票模式是损害古城镇等社区型景区长远利益的商业模式,它破坏文化生态、干扰居民生活、扰乱利益格局、妨碍深度体验、制约多元业态,然而社区型景区的经营,应当保留多元文化生态,因为这才是其最核心的魅力所在。(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
④门票经济应转型产业经济。这种强迫消费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旅游直接的经济收入被看的太重,却忽视了旅游对经济的间接带动,对生态环境,文明素养的整体提升。未来转型升级要把吃、住、行、娱乐、购物和交通6个要素充分利用起来,将门票经济转变成产业经济。(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王衍用)
四、凤凰古城的定位
评价凤凰古镇“围城”收费,其实归根结底是一个依法办事的问题。凤凰应如何定位,是文物、文化遗产还是旅游景点?对凤凰的批评要理清思路,大家不喜欢围城收钱?不喜欢票价太高?觉得它提供的服务不够好?还是觉得对古城的保护做得不好?这些问题牵涉了很多方面,打包式的批评并不能解决问题。
这里要厘清一个概念,属于全民所有的并不意味着就都要免费,无论是旅游景点,还是其他问题都是如此。
凤凰古城中现在留存的只有一部分属原始建筑,这些原始建筑中也并没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多的是后来为了商业而盖的新建筑,作为文物来说,古城已经先天不足,而且也无法改造。如果是在最初状态下,保护古城选择“新旧分开”,在古城外建设新景区,那么就会出现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但目前能做的保护只能认真区分原始建筑和新建商业建筑,把原始的保护好,减少游客流量、分期预约参观、定期关闭修缮等。而对那些假古董,就可以完全利用起来。那么,这里就存在要掌握好保护和利用的度的问题,国家严格制定了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说开发的度,通过什么机构来掌握,通过什么办法来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它的开发处于一个合理的程度。另外,对于那些后建的建筑,还要积极地开发它的新的功能,这样既满足了群众对旅游休闲方面的要求,同时又能够很好地保护并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同时又不至于影响它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无论是对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人都存在片面的认识,总是说它们拥有“先进性”,其实那只是代表了我们的祖先一个阶段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已,保护它们是为了方便后人了解真实的历史,就好比有人说中国古代建筑如何如何好,但又有多少人真正愿意按那样的生活方式住在里面呢?对历史的保护应该是全面的,即使是现在很多人认为是“恶俗”的文化也是需要保护的。
我们必须认清文物保护意味着高投入、低产出,这就意味着限制参观人数、引入预约机制,不能单靠文物生钱。因为很多文物本身无法产生效益,甚至没有什么观赏性,比如一些国家地质公园,是学习、普及知识的场所,对普通游客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是很多地方一开始目的就不正确,把参评的遗产项目当成摇钱树,一旦被列入遗产名录,就盲目进行开发,结果效果很差。
五、从经济角度分析收费问题
凤凰县政府把城内的9个景点与原来的收费景点捆绑到一起,乍一看,似乎游客只要一票在手,即可游遍所有的凤凰景点,而其本质则犹如公然从所有到凤凰旅游的中外人士腰包中“抢钱”。游客只要来了,这148元就是入城的“买路钱”,由不得你不掏。诸如封山、圈景、围城收费的“勾当”,凤凰县政府并非始作俑者。当年的“黄山旅游”,当地政府就率先“封山卖票”,生生把全民资源“变性”为只为少数投资者获利的“市场资源”。有了这样的先例,恐怕就是凤凰县政府我行我素的政治和市场的双重底气吧。
凤凰古城采用“套票”制度前,城内全部收费景点的去年门票总收入为1.78亿元。凤凰旅游局长任真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年凤凰的游客为团队130万、散客100万。采用“套票”制度后,假定年游客人数不变,今年的门票收入则可轻松翻番至3.4亿元,对于凤凰县政府、景区经营骨干企业和有心投资凤凰的潜在商家,无疑是在上演一出共同促成凤凰古城上市圈钱的大戏,这是一个“三赢格局”:为地方财政大作贡献,为经营骨干企业长久获利,为上市前参与股改的“注资大鳄”们吃上一颗定心丸。
据分析,凤凰县政府在其中有如下考虑:
其一,县政府轻松空手套白狼。实施“套票”前,1.78亿元门票收入中县政府提取30%,一年为5340万元,实施“套票”后,假定全年游客人数保持不变,3.4亿元的门票按照30%的比例,县政府分成票款为1.02亿元。由于县政府力推套票立下头功,分成比例由原先的30%改为40%,那么政府收入为1.36亿元,增加了3400万元。大把的县级财政进项,还只是静态算账,远非把国内旅游市场的高速增长及凤凰古城资源的极度稀缺性因素对县级财政“增收”的正面影响考虑进去。
其二,县政府以凤凰景区土地所有权入股49%,与古城现有经营骨干企业和其余社会资本共同组建新的“古城管理服务公司”。这是一家典型的“两栖化生存”公司,当经营需要政府出面时,该公司具有极强的行政干预乃至行政决断能力;当经营活动需要披上市场外衣或打出市场旗号时譬如上涨门票,该公司真正大股东县政府,则可将涨价行为标定为公司市场行为。
其三,“套票”确保了门票收入的“行政性强制增长”,这是凤凰古城最终获
取上市的首道入场券,没有这一县政府的行政保障,社会资本凭什么向“古城管理服务公司”注资以迈开上市之途。
其四,古城上市前和上市后,都需进行更大范围和更大强度的扩建性开发。中间发生各类“文保冲突”不可避免。可有了新组建的披着市场外衣的“古城管理服务公司”这一挡箭牌,一旦冲突被曝光,县政府可将责任一推二六五。
无论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风光、山川资源都是典型的全民资产,之所以此类资源地方化、市场化、私有化风潮在国内一波波爆发,说到底不是诸如凤凰县过度依赖于旅游经济来支撑县级财政,而是对此类资源的合理运用和开发,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泛市场化”的歪道,而纠错之路尚远矣!
六、个人对凤凰古城收费的看法(结论)
我认为凤凰收取门票与现今大部分的游客的价值趋向相背离,也使得很多人反感,而今,网络这么发达,从众性很强。这样也使游客大量流失,甚至游客们抵制旅游消费。收门票费这样做会导致游客数量下降。游客少了,那些开小店的、做小生意的,收入必然受到影响。当这种情出现后,也造成了政府的经济效果和古城商家以及住户利益的矛盾,旅游收益不断下滑,政府收益势必也将减少,等于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给我的感受就是,真正的经济效益来自于旅行途中的实际消费,而不是在旅行开始前的关卡,这种关卡势必是一个弊端。
新措施出台,也理应考虑全所有人的利益。凤凰的收费严重的破坏了这里的文化气息,让人们感觉到失去了自由。人们去凤凰古城是为了寻求一份安宁,是为了散散心,可是凤凰当地政府的收费让个世外桃源遭到了破坏,也使得这个美丽小城失去了旅游的意义。地方官员为了谋福利,不择手段的去改变现状,并且把最大的获利者的利益占光了,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且现在法律还不明确,大家对此事件的看法不同,政府应该给出一个正面回应。还有就是对所有人收费也要征得当地居民的同意才可以,没有征兆的就收费也背离了群众。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凤凰古城收费制度不合理,应该做出改正。正因为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政府应该面对已经出现的问题,积极解决和回应,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第三篇:信息经济学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当代的工业化道路也由此被深深地打上了鲜明的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烙印。对于我国来说,一方面,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另一方面,我国又面临着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挑战,加快信息化进程是我国在新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如何选择适宜的发展道路,特别是适宜的工业化道路,才不会导致我国再次失去发展的历史机遇,就成为摆在我国理论界和实践领域的重大课题。
自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伟大战略构想以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就成为我国新时期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基本要求和根本路径。由此,“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也成为理论界和实践领域研究与讨论的热点,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然而,由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国内对于什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在机理是什么、如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化。基于此,本书在对已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试图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探讨,以期为建立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论体系做出一些贡献,为实际工作和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支持。
第四篇:信息经济学
一、请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解释以下经济现象或问题并结合大学生就业问题发表你的评论:(要求不少于3000字)
(1)为什么企业在劳动市场上依然采用考试或面试形式招收职工,或主要依靠其文凭来取舍员工?
(2)分析职员“跳槽”现象?
(3)求职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从经济学角度看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在当今社会,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一批批的大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却
无法找准自己的位置,只能盲目地寻找工作的机会。但在寻找工作机会的路上往往困难重重,让人觉得十分头疼。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这些现象,并尝试着找出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信息不对称跳槽性别歧视信息甄别逆向选择
随着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不能单从一方面入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都必须通过相互传递信息来获得了解和认同。因此双方获取和解读信息在就业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可以知道出现“就业难”现象真正的原因。企业招收员工的办法
企业在劳动市场上依然采用考试或面试形式招收职工,或主要依靠其文凭来取舍员工。
企业在招收员工的过程中,大学生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但招聘单位不知道,但大学生的教育程度向招聘人员传递有关大学生能力的信息。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大学生首先向招聘人员传递信息。然后招聘人员根据大学生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判断,来决定是否录用和给予雇员的工资水平。
在大学生与招聘单位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甚至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出现在更早的时候。
1.1 企业只通过这些形式招收员工的原因
1)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学生在报考学校专业时往往没有很好地分析社会所需的人才,找准自己的定
位。盲目听从家长的建议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同时,学校也只是通过分
数招收学生,并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能力、素质等,最终导致学生与
学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2)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在当今社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学校应当及时了解社会需
求,关注经济走向,并及时修改制定学生培养计划。正确设置招生与专业, 合理安排课程与知识结构, 促进学校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相接轨,是学生能更好的面向市场。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由于市场经济变化迅速,学校很难准确
捕捉到市场需求,而同时大部分企业也不能向学校及时地传递所需人才的信
息。从而形成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3)学生与招聘单位之间 信息不对称
学生与招聘单位经常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学生与招聘单位之间的信息不畅通,学生不能及时获得一些招聘单位的招聘信息如岗位、人数等。招聘单位因为招
聘时间仓促并不能知道求职者的真实工作能力, 这就会造成招聘录用的决策
失误, 从而引发招聘的风险, 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用人单位稂莠不齐,经常会有以招聘为由欺骗毕业生或为了吸引毕业生, 也将单位情况进行包装,制作虚假的宣传海报, 许以丰厚的待遇, 最终双方以不愉快结束。
1.2 信息传递不对称产生的后果
由于种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导致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只能通过面试或笔试的形式进行招聘,而且所依据的也只能是学生的文凭来取舍员工。
信息不对称现象最终会导致招聘单位进行“逆向选择”。在毕业生就业招聘中表现为大量优秀的毕业生和能力一般或很差的毕业生同台应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都不尽相同。但在招聘活动中求职者清楚自己的能力信息,而用人单位却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反过来用人单位的信息求职者也不可能知道得一清二楚。对于招聘方而言,用人单位自然愿意选择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毕业生,但问题在于毕业生的能力等信息属于个人私人信息,用人单位不可能完全获取现在用人单位大都是从学生的简历中获取信息,了解学生的能力、素质等。而简历经常会出现“注水”的情况,用人单位不可能完全真实的得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情况,从而造成用人单位的招聘失误。
用人单位为了降低招聘风险,就会降低工资,以期减少可能产生的招聘损失。优秀的毕业生见工资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往往会放弃这样的工作机会;而用人此时就会选择一些看上去很优秀但实际上是并不优秀的毕业生。从而导致将优秀的毕业生挤出市场,最后形成“柠檬”市场。
1.3 对策
信息传递
拥有信息的一方尽可能的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
①即学校应积极地更用人单位沟通,了解市场需求,积极应对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采用“订单教育”模式。
②即学生应诚实地将自己的工作能力、学习情况告诉用人单位,争取将信息传递到位。③发挥网络优势,增加信息透明度。
信息甄别
信息劣势的一方有办法诱使拥有信息的一方显示信息。
① 建立起有效的信誉机制,鼓励学生诚实守信。
② 采用面试加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多方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员工“跳槽”现象
跳槽是市场经济下的正常现象,但大学毕业生这特殊群体的频繁跳槽,必然导致人才流动无序性的系列负面影响。
“跳槽”是职业流动的一种形式,是劳动者转换劳动角色的过程,是指从一种职业或职位到另一种职业或职位的变更。现在社会,员工往往不满足与现状,而选择频繁跳槽。对于这种现像,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的这种行为是“极不负责任”“极不守诚信”的,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另一种观点却反驳到: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不能把责任单方面地推给大学生。姑且不论谁是谁非,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花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辛辛苦苦招来补充空缺岗位的大学生突然就离开了公司,不仅会加大企业不必要的成本,更严重的还可能打乱企业的某项商业计划,甚至导致计划的最终失败。这常常令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头疼不已,同时也十分的不解:当初面试时信誓旦旦地说喜欢这个岗位,愿意到公司来工作,如今却毫不留情,说走就走。
2.1 “跳槽”现象出现的原因
① 对现状的不满,寄希望于下一份工作。
这种情况往往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觉得工作没有想象中的好,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没有很大的兴趣继续留在原来的工作。二是公司方面没有实现原来招聘时的承诺,使员工产生失望。② 盲目攀比的心理。
大学生毕业后往往会先急着找一份工作稳定下来,而没有很好的、全面的考虑自身的情况,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会进行聚会,而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得没有找到如意的工作的学生产生挫败感,从而对现在的工作更加的不满,急于跳槽去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③ 工作难度过大而导致无法胜任,或者专业不对口
许多大学生刚毕业时都渴望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并能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都用在工作上。但并非所有工作岗位都能真正发挥出个人的所学所长,因此就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学无所用、怀才不遇的消极心理,并渴望到另一个公司寻求更加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
④ 企业环境因素
企业组织文化淡薄;没有很好的凝聚力和价值观;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较差。
2.2 对策
①用人单位治理策略
严把招聘录用关,选择合适的大学生。用人单位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
特性,制定相应的职位空缺计划。用人单位可以通过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对求职者进行鉴别和考察,区分他们的人格特点和知识技能水平,从而挑选企业所需的、恰当的职位空缺填补者。
提供岗前培训,帮助大学生渡过磨合期。大学生长期处于象牙塔中,没有正确的生活参
照系,没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个人愿望与现实反差巨大。同时,他们对企业目标、企业文化、具体岗位工作的内容要求等,并一定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很有必要尽快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使其融入企业,以积极有效的行为和心态开展工作。
用人理念:待遇留人,感情留心。有效、公平的薪酬管理不仅是他们满足生存需要的直
接来源,而且是他们工作绩效水平的一个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尊重和实现自我的需要。其次,要用感情留住大学生,只有留住其心才能留住其人。把待遇留人和感情留心有效结合,使大学生看到良好的发展机会,安心工作。
②构建诚信的就业机制
从某种方面说,大学生频繁跳槽是责任心差、信用缺失的表现,因此青年学生必须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人无信不立,毕业生的诚信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
③ 优化工作,提高员工工作兴趣
提高挑战性的工作
阶段性轮换工作性别歧视
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应聘过程中存在性别歧视,使得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米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女大学就业难题更加严重。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显然会给女大学生带来不小的压力和负面影响,女生必须比男生更优秀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还可能助长部分学生“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更严重的是,这种性别歧视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原则,使全社会的人才流动不畅通、劳动力资源配置失衡,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3.1 性别歧视的原因
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矛盾尖锐化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
②传统观念、生理条件加上市场经济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是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较弱的重要原因
③国家劳动与保障政策的操作性差.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政策性原因。
④ 女大学生自身较高的就业期望值与较低的创业意识是造成自身就业难的主观原因。
3.2 对策
① 女大学生要能正确认识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② 使女性“自然附着成本”社会化.将生育成本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③ 建立健全就业和劳动市场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加大执法力度。
④ 挖掘就业潜力,开发和培育新的就业岗位。
⑤ 鼓励和提倡女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总结
在现在这个时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只会越来越严峻,就业难的问题在短时间内业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要像找到一份合心意的好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着重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大学生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各种素质,为顺利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并且大学生还要注重能力素质的培养,更要注重应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育。
参考文献:
[1] 赖茂生 王芳.信息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成克坚.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室,2007,(4)
[3] 嵇小怡.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完善[J].大众科技,2006,(3)
[4] 赵研.浅谈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J].理论界,2005,(6)
[5] 何会涛.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企业招聘风险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5,(5)
[6] 李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探析及对策研[J].高等教育
[7] 李海燕 张学雷.论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6
[8] 陆方文.职业性别歧视—原因和对策[J].妇女研究论丛,2000,(4)
[9] 宋辉 吴烈宏.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现象的原因与对策探析[J].管理观察,2009(28)
[10] 王震 张荣祥.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J].教育职业,2004(18)
第五篇:西方经济学答疑题讲解
西方经济学答疑题
我们根据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问到的问题整理出来,供同学们在学习中思考。
问:西方经济学应该如何学习?
答:本课程的学习是在“政治经济学”和“经济数学”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学生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所运用的基本分析方法。利用网上资源、接受面授辅导、参加班级讨论、完成平时作业、思考现实问题。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分析、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学习西方经济学,不仅要学习其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一种市场经济,和其他的市场经济有共同之处,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市场经济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实中的各种经济问题,学习西方经济学要注重运用。当然,西方经济学产生的环境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因此,不能教条地、呆板地运用,而是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既要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我们所遇到的影响问题,同时也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学理论。如何把这些理论运用于实际,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作业中的弹性计算问题不太好理解。
答:教材中第61页中有计算的要求和方法。我给同学一例题:
1.某种商品在价格由8元下降为6元时,需求量由20单位增加为30单位。用中点法计算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并说明属于哪一种需求弹性。
(1)已知P1=8,P2=6,Q1=20,Q2=30。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
10(Q1Q2)2Ed251.4。
P2(P1P2)27(2)根据计算结果,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故该商品的Q
需求富有弹性。
问:西方经济学中经常提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应该如何理解?
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际上是研究问题的条件。如:在理解需求定理时,要特别注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句话。所谓“其他条件不变”是指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其它影响需求的因素都不变。这就是说,需求定理是在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离开了这一前提,需求定理就无法成立。问: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应该从几方面把握? 答: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应该从三方面把握。
1、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含义不同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2、引起变动的原因不同
3、图形上的表示不同(点的移动和线的移动)。
如图所示,在同一条需求曲线D0上,当价格由P1上升为P2时,需求量从A到B,这就是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它反映了需求量的变化。
如果在相同的价格上(如P2),由于人们收入增加,假如这种商品为正常
商品,那么,需求量便从B增加到C。因为在任一价格水平上,需求量都会上升。因此,整个需求曲线从D0平移到D1,这便是需求曲线的平移,它反映了需求的变化。
问:总产量、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根据这种关系确定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
答:(1)总产量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2)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4)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在使平均产量最大和总产量最大之间。
提示:理解该问题时,最好结合教材中的图5-1。问:老师平时作业很重要吗?
答:平时作业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要求。根据中央电大的要求,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作业占20%,期末考试占80%。我希望你按时完成。问:西方经济学作业(1)的选择题第二小题,您认为选择第几项较为合适。答:关于西方经济学作业(1)的选择题第二小题:D。规范方法主要研究“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事物本身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判断,或者对社会有什么意义。A、B、C都属于实证分析。
问:西方经济学作业(2)中的第一道计算题是关于成本方面的,我们认为可变成本的条件不全,故不太好计算。请指教。
答:根据“每单位劳动为2000元”可以计算出可变成本。问:西方经济与政治经济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答: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属于经济学,我们习惯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称为政治经济学,其余的经济学称为西方经济学(或资产阶级经济学)。它们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问:经济成本是否等于货币支出加上机会成本? 答:经济成本等于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
问:《西方经济学》作业(2)中选择题:
7、B
13、C
14、A
15、A 判断题:15题为对 以上答案对吗?请指教!答:你的答案都正确。
问:现在考试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应该如何把握?
答: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经济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2003年7月的试题就考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注意两点:一是基本理论的掌握;二是要根据题目的内容要求进行运用。我将2003年7月的试题和答案给大家,供参考。试题: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城镇人口的基尼系数为0.18左右,现在基尼系数已接近0.4,这说明我国的收入分配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认识这种变化?
答案:(1)基尼系数衡量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2)我国的基尼系数提高,说明收入分配的差距拉大。
(3)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打破了平均主义,有利于经济发展。
(4)要适当注意公平,尤其是壮大中等收入阶层,并实现社会保障。提示:注意掌握如何用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来衡量社会收入的分配。问:信息不对称这个问题如何理解? 答:(1)信息分为私人信息和公开信息。
(2)信息不对称就是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拥有的信息数量和质量不同。
(3)当存在市场信息不对称时,会引起道德危险和逆向选择。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发生道德危险。道德危险就是拥有信息多的一方以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侵犯拥有信息少的一方的利益,实现自己利益的可能性。
信息不对称之下会产生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指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拥有信息少的一方作出不利于另一方的选择。这种逆向选择不利于卖方,也会不利于整个市场的交易活动。
(4)市场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人们如何交易。
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但信息不对称市场仍在正常运行。这表明市场机制本身完全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中心是如何得到私人信息。私人信息并不是得不到,而是付出代价才能得到。如果获得这种信息付出的成本大于由这种信息得到的收益,缺少信息的一方就不会去寻找私人信息,但如果获得这种信息付出的成本小于由这种信息得到的收益,缺少信息的一方就会去寻找私人信息。这时不对称信息市场上的交易行为就可以正常进行了。
在现实中有许多方法可以从杂乱的虚假信息中找出真实信息,这就是要善于从反映信息的各种信号中,找出能反映真实私人信息的信号。发现能反映真实私人信息的信号有时是一件专业性的工作,如果要信息不充分的一方去作,可能会成本相当高。这时就需要专门从事这种收集信息、分析信号的机构。这些机构为许多人进行相同的信息搜寻工作,实现了专业化和规模经济,使搜寻私人信息的成本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