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会计素质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范文
浅析提高会计素质的重要性及方法
会计这个词在当今社会可谓是路人皆知,可是真正能把“会计”的作用解释通透的人恐怕却是不多,为了更好地阐明我的论题,首先我们先来说说何为会计。其实会计的意思是核算,发生经济业务总是会涉及到钱进钱出,会计就是对此进行计算,再把这些结果提供给使用者。所以说会计就象一张写满了信息的纸,通过它,你可以了解到赚了多少钱、亏了多少钱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会计这个工作似乎是很简单,说白了,不就是点点钱,记记帐而已,可是这往往是只了解了点的人之所见,看问题自然应该由点及面,从广义上来理解会计就得从其对企业的发展上来讨论它的作用。
企业是需要生存发展的,而会计的目的就是反映企业的现况和发展前景,从表面上看,会计工作是记帐和编制报表,但其基本目的是为了给使用者提供信息和理论依据,当然,这就要求会计信息非常准确,所以会计工作必须对业务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把重要的留下。作为企业经营者,看到加工后的会计信息会把握企业资金状况等,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大方向。会计就是一张提供财务状况的纸,会计是把有用的财务信息处理好,让管理者、经营者掌握以前的业绩,查看现在的问题,预测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信息系统。同时,和企业有经济关系的人,也可以随时掌握情况。举个例子吧,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就是说当企业有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之后,或者企业面临着转型的时候,那作为企业老总的你可能就要考虑对其他公司进行投资,为了避免盲目投资,那你必然会对新投资公司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核。你需要通过这些会计信息了解新公司的资产配置是否合理,成本费用的控制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是否看好等等。如果许多方面说明新公司不错,或者有一些小问题,你在投资时还可以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后你还要定期查看新公司的财务状况,在不好的时候及时抽出资金,确保安全。当然,如果开始时问题就较大,那就干脆不用投资了。正如一句话所说,企业小时是自己的,企业做大了那就是大家的,投资前做好通盘考虑,不仅是为自己负责,那更是为所有人负责,一切防患于未然,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流中驶得四平八稳。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会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在更好地了解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才能在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上有一个明确方向。
目前的会计工作职能与原来早期的相比,工作性质和作用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可以说已经向多元化,管理化方向发展。它不仅仅是要求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会计核算,更高地要求了工作人员在管理素质上的提高。大体上会计工作可以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会计核算,二是财务管理。会计侧重于核算,财务侧重于管理,二者都以资金运作为工作的对象,会计核算主要从资金运作的事后着手,财务管理则从资金运作的事前着眼。财务管理是从价值方面对企业进行的管理工作,例如对资金、成本、利润等方面的管理,这些管理是以货币形式反映了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过程。财务管理 与其他管理工作相比是一种价值形式的综合性管理,因此是企业管理的中心。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财会人员已更多地投入到管理工作之中,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加强企业财务管理。1.财会管理的作用 1.1 计划作用
财会的计划作用是预测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提出资金使用的要求。财务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销售预测、资金预测、成本预测和利润预测4个方面。企业的财会计划要以货币形式综合反映计划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项资金、预计的收入和经济效益。1.2 控制作用
财会控制是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符合既定目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财会控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2)组织财务计划的实施。(3)平衡财务收支。1.3 监督作用
财会监督主要是利用货币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实行的监督,具体来说就是对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回收和分配等活动进行监督。1.4 资本运营
财会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资本运营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资本运营不仅仅是运营产品,而是运营资本。资本运营是现代财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采用财务会计中记账、算 账、报账的方法,也不采用管理会计中预测利润的量本利法,而是采用管理会计中投资决策 的理论和方法,采用财务管理中投资组合选择原理、资本结构理论等重要方法,将投资、融 资和盘活存量资产作为主要内容。2.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会计在现代企业中不仅仅是扮演了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的角色,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2.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2.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2.4、系统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2.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综上所述,现代会计在企业中是越来越不可或缺,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那么目前正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真的能恰如其分地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呢?通过分析我国会计的现状便可见一斑了。只有有比较,才能看出其中的差距。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1999年10月31日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为经济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明确规定必需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同时,又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要求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给予法律保护,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严禁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这些规范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化的有力保障,必将进一步加速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完善会计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在新日制度交替并存情况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会计秩序比较混乱。
1、条线管理之弱化。法律和制度出于条而行于块,也就是说,出台的法不能说少,著书立学的学者也挺多,但批“作业”的老师却有限。内部的监督部门受制于企业领导,外部监督部门听命于地方政府,块强线弱。
2、执法检查之弹性化。执法程度因人而异、因环境、关系等各种因素而不同。例如,检查中发现一企业有意偷漏税X万元,处理结果:鉴于被查单位态度良好,考虑到企业实际困难,免去罚款而补交较少的款数等。
3、执业保护不善。会计专业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无证、无学历人员占着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财经政策和财会知识缺乏,影响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
4、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会计工作的任务,不仅要守法和聚财,还要向内部和外部负责。可如今在舆论导向上却重效益轻执法。在介绍企业财务人员先进事迹时,有关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报道比比皆是,而在维护法纪、顶住压力、如实反映事实的报道却少得可怜,财会人员若主动暴露了存在的问题,不但会在内部受到非议和排挤,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保护。
可以说如今我国会计素质的现状并不容乐观,那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状呢?这正是由于过去,无法可依,企业领导人不够重视,于是在上世纪末许多企业在资金运作上根本就毫无章法可言,最终国家在1999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经过企业老总在思想上的重新审视之后,会计这个行业才得以有所改观,主要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1. 培养会计人员的伦理意识
会计常常作出具有伦理内涵的决策,其中包括不违反会计法规、准则,但却有悖伦理的决策,而会计的决策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的社会影响效应是不容忽视的。显然,法律法规是无法穷尽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细节的,也无法对人性作出种种硬性的规定,所以,人们的许多行为是受自己的一套道德准则约束的。
1.1、会计人员自发的伦理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国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水平又参差不齐,导致我国许多企业会计信息被严重扭曲。目前在会计队伍中仍有相当一部分的会计人员并没有理解和掌握会计法规、准则,即使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也无法作出合法的或合理的职业判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法》及有关会计法规、准则的真正实施。而另一部分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则恰恰相反,他们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熟悉会计法规、准则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但是,若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缺乏伦理意识,他们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就更大了。
1.2、会计人员被动形成的伦理意识。会计人员常常在外在环境迫使下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会计伦理。通过法制教育和会计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会计监督的有效进行,将有助于会计人员伦理意识的形成。(1)增强会计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会计法》针对会计实务中的一些普遍性的违法行为,具体地规定了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刑事处罚,目的在于增强会计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提高对会计工作的监管力度,逐步树立会计人员的伦理意识。(2)加强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包括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企业内部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可以通过严格的职务分工以及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来实现,即处理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应严格分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并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的互相监督机制有利于减少会计人员有意或无意地歪曲会计信息的机会,也造就了一个有助于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会计伦理意识的环境。企业外部对会计人员的监督,会计监督体系是否完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会计人员伦理道德的培养。
2、健全制度规范职业道德
会计管理制度是指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措施和办法。
2.1、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即明确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明确总会计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明确会计机构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明确会计机构与其他职能机构的分工与关系;确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
2.2、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即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设置,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各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和具体分工;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考核办法等。
2.3、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即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流程和基本方法的规定。
2.4、内部牵制制度。即内部牵制制度的原则、职务分离、钱账分离、物账分离等;对出纳等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性规定;有关部门或领导对限制性岗位的定期检查办法。
2.5、稽核制度。即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对有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进行审核、复查的一种制度。
2.6、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即对原始凭证的开具、接收、传递、使用、保管等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
2.7、定额管理制度。指确定定额制订依据、制订程序、考核方法、奖惩措施等。
2.8、财产清查制度,指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清点、盘查,以保证账实相符。
2.9、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指确认财务收支审批范围、审批人员、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及其责任的制度。
2.10、成本核算制度,即制定企业单位的成本计算、归集、分配的规则。
2.11、财务会计分析制度,指定期检查财务会计指标的完成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促使领导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制度。等等。
3、强化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的运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它是对会计核算所反映的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保证其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第二是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本身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保证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健全会计监督,对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水平,对会计人员的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业务水平
4.1、通晓专业理论:按高标准要求,一名出色的财会人员必须有宽厚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会计实务技能。首先会计人员应当了解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并且对这些研究方法要有透彻的领悟和精湛的运用技巧,才能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有利于财会人员从最高层次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并运用它指导具体工作。其次会计人员应当熟悉会计基本理论、发展会计理论和比较会计理论。会计基本理论与发展会计理论和比较会计理论之间互为前提、互相制约。财会人员熟悉会计理论,用理论指导会计实务工作,使会计实务工作大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而使会计实务工作有据可依、有理可循。再是掌握会计应用理论,会计应用理论是研究会计工作量的规定性的理论,对会计实务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指导作用。会计应用理论是会计基本理论的具体化,是联系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实践的桥梁和纽带。会计应用理论与会计实务联系最密切、关系最直接、应用性最强的理论,而且包含许多政策性规定,对此,财务人员就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了解、熟悉阶段上,而要达到准确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程度。4.
2、善长计算机操作:随着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子计算机现在已部分地取代了书写和计算工具。尽管不少财务人员进行了计算机的普及培训,但与财务工作计算机化的要求相距甚远。所以财务人员的当务之急是要学会计算机的操作,并能针对本单位、本企业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编制程序、存储信息,财务分析和编制报表。
4.3、能用外语交流: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特别是会计的国际化趋势加强,财会人员与外国同行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客观上要求他们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种外语。语言是猎取新知识的工具,在“知识爆炸”的社会里,要掌握国外会计领域的新知识、新动向、新趋势,不懂一种外语,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懂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外国语言的人,就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很难成为卓有成效的财会人员。
4.4、会计要从核算为主向预测决策为主转化。企业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经营目标,必须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改进产品质量,降低劳动耗费。适应这一要求,会计除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核算信息外,更要充分发挥其对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职能。从企业外界利益关联着的投资及信贷决策看,随着市场运行的规范化以及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理性化,无论是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还是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其依据不再限于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而是包括过去在内,以未来为主的全时序的业绩信息。
结
论
加强经济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工作,提升会计自身素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规范会计行为的根本任务,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原则性、无私奉献、为社会服务、紧跟时代步伐等等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换言之会计行业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正因为会计行业的诚信、真实、可靠的职业本质,才获得社会的信赖与赞誉。在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对人的能力的挑战,而人的能力又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程度。要想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名合格财会人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作基础。要培养会计人员具备全面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是指培养会计人员求知、思维、分析、语言、写作等各方面能力的知识,以及与会计密切相关的经济、财政、市场、管理、组织行为、贸易、金融等知识。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一支爱岗敬业、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服务优良的会计队伍。关键词解释:
一、资产
资产就是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例如,现金、银行存款等活钱;还有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固定资产等东西;而专利权、商标权等摸不着的也是资产,投资也属于资产。资产需要能够控制,租用别人的东西,不能算做自己的资产,而租给别人的东西,虽不在自己手里,但仍算做自己的资产。资产必须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而且必须是经济资源。所谓经济资源就是能赚钱的东西。象报废的机器就不应记作资产。
二、负债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后用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它又分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一般指时间较短的,一般在一年内或者比一年长但是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比这个长的就是长期负债。如短期借款属于流动负债,期限为几年的银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资金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股东投的钱,即所有者权益,另一部分是借来的钱,也就是债权人的钱。由于借款是一定要还的,当企业经营不好或亏本时,减少的钱是所有者权益,也就是说,亏只能亏股东的。当然,当企业盈利是,所有者权益也会增大,所以所有者权益并不一定等于股东初始的投资额,而是随企业经营好坏而增减。所有者权益不同于负债,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归谁所有,不用偿还。负债表明企业欠谁的钱,是要还的。所有者权益不需要付利息但可参加分红,负债则需要付利息但不可参加分红。在企业破产清算时,要先还负债,有剩余才会偿还给投资者。
四、收入
收入是企业业务中产生的收益,是企业卖出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和将发生的现金流入,或债务的清偿。收入要能用货币计量,且有据可查,必须与相关费用匹配。收入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净额可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故收入是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一项基本指标。
五、费用
费用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可以理解为成本。包括为取得营业收入而花的所有可以用钱来衡量的人、财、物的耗费。费用一般包括料、工、费。料指材料;工指人工,可以理解为为人工花的工资;费指各项管理费用,(可以理解为管理人员工资)、财务费用(支付利息)、销售费用(如广告费)。费用与收入要匹配,即凡是取得收入都要付出代价,若费用增长而收入不变,所有者权益就会减少。
六、利润
收入减费用就是利润,要是费用比收入还大,那就是亏损。
第二篇:工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作用
工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作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工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错综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因而,面对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企业工会必须要进行职能创新,对员工进行教育和辅导,以适应时代特色和自身特点。
【关键词】工会职能,企业,职工
工会组织联系的对象是广大职工,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工会工作必须着力于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通过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实事求是,发展从根本上实现好、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利益。我厂目前正面临着许多的困难,面对困难,工会更应该从根本上发挥作用,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鼓励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团结带领职工参与企业技改,产品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
一、企业工会职能内容的移位和创新
经济体制改革、劳动关系的变化决定了工会职能从“政治”向“经济”移位和创新,为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其职能内容必须有所创新。
(一)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增强企业凝聚力
在新的形势下,公司工会在教育方面,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但现在的思想教育总是与职工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效益、发展挂钩,主要是为了增强职工的觉悟及团队、企业的凝聚力,以便促进职工努力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职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提高薪资、福利等。例如:企业工会可以在生产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会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和灵活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凝聚力,创新自由创新的氛围。同时,工会负责对党员、干部、职工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形势、任务、法治教育,组织开展以”凝聚力工程”为主体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培养职工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并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娱活动,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思想教育与企业的凝聚力紧密联系起来,这正是新时期工会教育职能的创新。.(二)要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
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法,是工会工作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是实现企业职工双赢的重要途径。当前,工会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更具时代性,要在认真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适应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化大生产特点,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技术协作、技术攻关、技术创新。要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发动广大职工参与并为职工群众所欢迎为标准,与企业的科技、经营、流通、信息等方面的工作相结合,突出技术创新,注重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创新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形式和方法,设计好载体,打造工会系统的名牌,在活动中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精神鼓励与物质利益并重、晋职晋级与利益挂钩并举、成果推广与社会宣传共济,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三)加强对员工培训,增强员工主人翁精神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态度,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现代企业工会对职工教育的重心需要向实用技能上转移。现代企业中,专家学者及企业人员都己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力决定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企业人员素质、技术技能等各方面的支持。不仅如此,职工的就业能力、收入待遇、发展前途等,都与其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素质密切相关。加强技能培训和教育,培养造就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某企业将2005年作为职工的培训年,把职工的培训根使用、待遇直接挂钩,从而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逐渐提高了全厂的职工素质,我们就可以
借鉴该企业的做法。
现代企业工会对职工教育的重心需要向实用技能上转移也是职工面对“失业”危机的实际需要。加入WTO后,我国将按照世界的经济规则实施并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实施产业结构性调整必然带来结构性“失业”。据有关资料表明,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为第二产业的4~5倍,以同样的投资计,小企业吸纳就业量为大企业的14倍,这就必然要求国企职工提高素质、技能适应新岗位的需要,否则很可能面临失业。加入WTO初期,我国失业率有可能比目前水平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7%左右。在当前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提高职工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实际上是对职工就业权利、经济利益的维护。这也正体现了工会适应市场的需求,与时俱进的将教育职能从政治领域想经济领域移位和创新。
二、企业工会职能实现方式的创新
面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内容,工会的职能,除了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外,在实现方式上也有创新的必要和可能,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员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中。
(一)进行有效的沟通
沟通是员工参与管理重要途径。当前的治理结构理论学者普遍认为,企业应该由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员工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员工也应该参与企业的管理。由于员工自身所处的不利地位:谈判力量不对等,管理者独裁,经济地位无保障(理查德·伊利),很难能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员工要实现对企业管理的参与,途径就是与管理层沟通,迫使管理者接受员工的意见。这种沟通需要有以下几个条件:如果员工没有统一的组织,单个的员工在管理者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所以沟通时应该有统一的组织,形成强大的力量,迫使管理层重视员工的管理意见;由于员工自身素质的制约,员工的意见并非都是合理的,需要一个组织对员工的提议进行管理;需要有一个组织对提出意见的员工进行保护。
某市对企业员工的一份调查显示,有72.6%员工认为自己在企业中的愿望表达不够,有62.2%企业员工渴望提高自己的主人地位。企业员工对于没有充分行使做主人的权利表示不满,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意识。如果这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员工就会感到不满,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就对企业的发展不够关心,从而可能导致积极性下降的行为,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了。
(二)工会要积极的实施辅助职能
由工会职能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工会职能的移位,我们可以看到:工会参与经济管理,应该有一个限度,有些工作工会起主导作用,有些工作工会起辅助作用。对起辅助做也能够的,工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员工个人的利益。不能因为企业的委托代理式管理就否定企业员工的主人地位。所以本企业员工有对生产经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作为“职业团体”,工会是工人阶级的自发自助组织,组建工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分散的员工组织起来,以使自己有力量代表替员工说话。员工参与管理在国外己经司空见惯,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会职能从政治向经济的移位,员工素质越来越高,企业员工也越来越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参与管理,而且他们也有能力参与管理。但是,员工毕竟不是管理者,由于员工自身素质不够、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他们的意见未必都是可行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需要身为员工代言人的工会将员工组织起来,以企业一个强大阶层的身份参与管理。但是,这种参与只能起辅助作用。首先,工会参与经营管理,是因为工会有维护职工权利的职责。工会参与经营管理是从维护职工权利出发的,员工参与管理的目的也在于维护自己的权利。一旦超出这一范围,工会的工作就不合法了。其次,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都有各自的职能部门,工会不能覆盖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工会只能寻找维护职工权利这一切入点,辅助职能部门完成工作。
三、结论
工会作为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组织,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是工会性质的基本要求,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工会组织的基本宗旨。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会的一切职能和工作都应当围绕维护职工的利益,反映职工的意愿这个中心展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已经和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工会作为企业的一个组成部门,有责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本文对新形势下工会的职能定位和手段进行了探讨。参考文献
1、刘世锦.企业治理结构中经营者“定位”问题分析.改革,2008(5)
2、李剑铭.公司化改造以来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改革,2007(4)
3、卢嘉,时勘.如何调查员工满意度.人力资源开发,2007(6)
第三篇:浅析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浅析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目前企业文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已得到长足发展,企业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正在从物质的、制度的层面向文化层面不断发展。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建设;企业发展;和谐发展 【正文】
一、企业文化的认知和界定
1.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研究热潮源于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造成的冲击。日本企业界普遍认为管理的关键是企业通过对员工的教育和领导者的身体力行,树立起大家共同遵守的信念,目标和价值观,培养出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共赴目标的“企业精神”。由于这种“企业精神”是管理中的“软”因素,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但又不是整个社会文化,而仅仅是一个企业的传统风貌的“亚文化”或“微观文化”因此称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一整套共享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以至于促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当代企业面临的挑战:全球化、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冲击。2.企业文化的本质
企业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与现代企业管理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密不可分,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因此,企业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企业文化反映了一个企业的主流价值观,它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伴随着企业的每一次实践活动而逐步形成的。因此,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职工素质,促进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经济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企业的竞争力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产品层,是表层的竞争力,第二层面是制度层,是支持平台的竞争力,第三层面文化层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在广泛认同的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实践活动中,员工会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对企业及领导人、企业形象产生认同感。这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的基础。
2.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体现为五大功能:
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导向功能,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激励功能,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使员工都能找到奋斗目标和发挥才华的平台,事业的美好前景发挥了最好的激励作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约束功能,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能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3.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推动力。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职工的精神粮食,是凝聚全体职工的重要力量。它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强大牵动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企业文化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不仅仅限于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起的现时作用,最为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在我国加入WTO后将起到的深远的“未来的意义”。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4.帮助企业建立品牌
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或设计,或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劳务区别开来。当今时代,产品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品牌已经成为某种产品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主要标志。一个产品包含、代表着企业的品牌、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思想,由此消费者可以鉴赏产品,可以体味品牌,可以谈判公司的价值观。
案例: 在汽车行业,宝马就意味着尊贵,年轻活力;卡迪拉克就意味着豪华舒适、贵族气派;丰田就意味着节油、轻便。品牌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首要因素,它把某种产品的竞争特色集中在品牌上,使人们一看到这个牌子就想到它的质量、价格甚至售后服务的特点。由此看来,品牌对于商品并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文化表现。
三、企业文化在当代的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和实践将发生新的变化;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迅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日益重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界限日益模糊,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在企业中担当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
1.学习文化和创新文化 只有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不断调整整个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才能对付这样的挑战。创新文化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深刻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
2.虚拟文化和融合文化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在企业的各种资源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于有形资产。虚拟文化可理解为通过技术监督局、专利局、互联网和其他媒体使无形资产增值的人文环境,例如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网页和广告宣传等。虚拟文化使得企业的运作具有法律保障和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特点,并为企业带来大量的有形资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些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无形的资产和财富。企业文化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只要做到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一定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佘秀江、张光辉编著:《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陈春华:《企业文化管理》,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刘志耀、董韶华:《企业文化管理与实务》,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 4.王吉鹏:《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构建实务》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年
第四篇:浅谈管理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管理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制度,如果员工的行为不受到一定的约束,大家随心所欲,想上班就来上班,不想上班就在家休息。在工作时各自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没有一个统一的安排,你做你的,我干我的„„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这样,那么这个企业还能发展下去吗?
任何一个先进的企业都有一套先进的管理制度,鲁西七厂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就与先进的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在过去将近两年的时间里,鲁西七厂投诸庞大的人力物力进行三标管理体系的学习,广大的干部职工从思想和行为上都得到了全新的洗礼,有了这套国际标准的管理制度做后盾,鲁西人在发展和建设中具有强大的合力,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把有限的人力和物力的作用发挥到极限,从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管理制度是凌架于员工的意志之上的,一旦管理制度形成,那么员工们就得无条件服从。这就要求员工对管理制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它与员工的利益是辩证统一的。企业依靠员工而发展,员工依靠企业而生存,只有一个好的企业,员工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员工坚决拥护和执行管理制度,这是热爱企业、忠于企业的最好的表现,大家都能如此,那么企业管理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效力,企业的运行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一个现代企业的合格员工,就得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积极主动地贯彻企业的管理制度,在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管理制度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有小家服从大家的牺牲精神,如果把企业比做皮的话,那么员工就是皮上的一根毛,“皮之不存,毛将附焉”?这是个浅显的道理。一个有作为的员工,他肯定是服从企业的管理制度的人,因为他知道保证了管理制度的执行力,那就是保证了自己的切身利益。
第五篇:廉政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文章标题:廉政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为企业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贪污腐败、职务犯罪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面对这种新的形势,结合桐纪发(2006)11号文件精神,为在我局范围内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我们认为: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中引入廉政文化建设机制,既能丰富党风廉政建设的内涵,又能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利观和政绩观,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企业的进步,意义深远。
一、廉政文化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廉政文化就是先进文化之一。所谓廉政文化,是指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它具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精神层面,包括对廉政的认知程度、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等;二是制度层面,包括廉洁从政的规章制度等;三是物质层面,包括廉政文化景观和各种廉政文化成果等。在企业中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可以发挥廉政文化的导向作用、教育作用、自律作用和监督作用,营造一种廉洁自律的氛围,引导企业的管理层将勤政廉政的意识内化为一种道德标准,成为个人发展的行为准则,从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实现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目标。
(一)、廉政文化的导向作用
一个完善的廉政文化体系是由一个核心廉政价值观和与之相对应的规范标准所组成,它旗帜鲜明的表述出企业在廉洁自律方面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和反对什么,从而引导干部员工塑造符合企业利益的廉政思想和行为。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廉政文化的导向作用就应当从贴近企业干部员工的工作实际出发,通过宣传解释“什么是廉洁自律”、“为什么要廉洁自律”和“怎样廉洁自律”的问题,获得干部员工对廉政文化的认可,成为所有员工可以接受的核心廉政价值观和规范标准,成为指导和判断企业干部员工行为的标尺,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企业员工的心理与行为。
(二)、廉政文化的教育作用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一些“笑贫不笑贪”等羡腐心态和托关系找后门等腐败文化已成为见怪不怪的现象。因此,企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就要从思想源头上抓起,利用各种宣传手段,营造出廉政文化的氛围,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作用。通过树立先进模范典型,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社会文化层面中发人向上、有进步意义的部分,引导企业领导干部加强文化修养,升华自己的人格,树立干部员工对是非曲直、利弊得失、尊卑荣辱等正确的判断标准,培养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筑牢思想道德防线,防止在腐朽文化面前迷失方向,失去自主性。
(三)、廉政文化的凝聚作用
企业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可以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协调和理顺企业内部关系,将领导干部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利于企业和干部员工共同发展的共同的奋斗目标,从而创造出一个公正清明的企业环境,充分调动起干部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促使他们凝心聚力,在岗位上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四)、廉政文化的自律作用
廉政文化为干部员工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判断是非曲直的廉政道德标准,当这些标准被所认同和接受后,就会成为干部员工的行为准则。这样,在是非面前,干部员工就可以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觉抵制糖衣炮弹的袭击。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企业的廉政文化不光要求领导干部和热门岗位的员工能做到自觉抵制腐败,更应当做到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严格自律,不发生向他人行贿的情形。
(五)、廉政文化的监督作用
监督是保障权力不被私用的有效途径,企业发挥廉政文化的监督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树立监督意识。在一个提倡廉政的文化氛围里,人人都是廉洁自律的监督员,被监督者只有真正做到拒腐防变才能被干部员工认可;
2、完善监督体制。监督体制是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监督体制的廉政文化是零散的、片面的,不可能具有威慑力和说服力,因此,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就可以完善监督体制;
3、发挥惩戒作用。廉政文化既有道德方面的软监督,又有制度方面的硬监督,任何腐败行为不仅会受到制度的严惩还会在道德上受到道义的惩处。
二、深入开展企业廉政文化建设
(一)建立廉政文化体系
对于企业来说,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廉政文化体系首先就要建立起符合企业利益的廉政道德标准,包括企业需要干部员工达到什么样的廉政要求,企业利益和小集体利益、个人利益谁更重要等等。这些廉政道德标准应当通过多种方式的正面宣传教育,深入人心,成为人人遵守的道德标准。其次要建章立制,健全监督制度和体系,规范干部员工的行为,通过奖励、惩处等方式对领导干部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使他们在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等问题面前不敢伸手、不愿伸手、不能伸手,达到廉政的目的。
(二)抓好廉政文化建设的两个重点
对于企业来说,廉政文化建设有两个重点:第一,是领导干
部的廉洁自律。企业各级领导干部是廉政文化的主要对象,要想正确引导他们用好权,就必须从教育、监督和制度三个方面将廉政文化灌输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中,让他们“不想腐败”、“不愿腐败”和“不能腐败”,确保廉政建设卓有成效。第二,是热点岗位人员的廉洁自律。对于企业来说,由于电力这种特殊商品的性质决定我们在一些与客户打交道的岗位上还处在一个“被人求”的位置上,对于这些岗位的人员,如果忽略了教育监督,同样会产生重大的腐败问题。此外,管钱、管物、管人、管工程和管电力销售这五个热点岗位也是教育监督的重点,廉政文化要延伸到这些岗位上,确保在热点岗位上员工的廉洁自律。
(三)促进廉政文化持续有效的开展
廉政文化贵在坚持,企业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要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来抓,拟订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确定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切不可犯急性病,出现一抓就要立竿见影,否则就立刻放弃的短视行为,更不能将其变成狂风骤雨式的运动,在风雨过后,一切照旧。如果这样做,只会使企业干部员工心生反感,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导致廉政文化建设难以开展下去。
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明确职能部门,注意了解干部员工在廉洁自律方面的思想动态,及时加以沟通、引导。要树立先进典型,通过开展座谈讨论、参观学习、撰写心得等方式,开展正反教育,促进领导干部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观、权力观和政绩观,从而达到“廉为政守、权为民用、利为公谋”的目的。
(四)廉政文化建设的初步实践
开展了廉政文化建设,确定了廉政文化的内容和目标,提出了“谋私不在我岗位出现、腐败不在我身上发生”的廉政文化理念,并通过建章立制,开展以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知识竞赛、廉政歌曲演唱、廉政书法比赛、廉政大讨论、开发廉洁自律屏保程序、到监狱接受大墙内的警示教育等为内容的“廉洁自律安全点”活动的方法,导入廉政文化,从而从制度上进一步约束领导干部的言行,引导各级干部从修心、立身、处事三个方面做到“好学明理,淡薄明志;自处慎行,躬身垂范;依法行政,公私分明”,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廉洁自律的意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获得市公司优秀单位称号,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在企业中开展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制度规范、监督规范和文化规范三管齐下,不仅可以使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更上一层楼,还可以激发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企业员工的高尚情操,使之形成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的习惯,使之愿意自觉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出一个管理规范、政治清明的良好环境。
《廉政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廉政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