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矢志不渝系教育_莫亚萍德育科研实验事迹材料
矢志不渝系教育
默默耕耘为桃李
——德育科研实验教师事迹材料
依安县第三小学
莫亚萍
矢志不渝系教育
默默耕耘为桃李
——依安县第三小学莫亚萍同志德育工作事迹材料
莫亚萍,女,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大专文凭,现任依安县第三小学班主任工作。
莫亚萍同志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教十七年来,她凭着强烈的敬业精神、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纯洁高尚的道德风范,沤心沥血,勤奋耕耘。尤其在班主任工作中,她始终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德育工作原则,本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工作思路,全方位构建德育体系,形成了以生为本的德育基本理念,以课堂渗透为主要阵地,以教育活动为基本载体的生活化德育工作特色,羸得了学生的爱戴,受到了领导、教师的称赞,得到了家长以及社会的广泛好评。
一、厚德载物,以形象提升德育的品质
莫亚萍认为,教师是学生精神生命的创造者。无论教学也好,还是育人也好,都要通过教师来实施和操作。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德育科研小组中,她充分认识到,开展德育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她积极地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她既要当好“经师”,又要当好“人师”。她以身立教,自觉地投入德育科研实践中,以重建师生关系为依托,以德育科研活动为载体,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师生心与心相契,为学生做出表率。同时,她以待人的亲和、友善、尊重等良好师德,给学生潜移默化的道德修为影响,成为教学的模范,服务的模范,科研的模范,师德的模范。
二、构建生活化德育网络,以行动提升德育的品质
莫亚萍认为,今天的中小学生将是明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将在他们手中实现。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1 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各位教师的最光荣也是最艰巨的任务。那么,如何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她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德育工作原则,本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工作思路,构建了以课堂渗透为主要阵地,以教育活动为基本载体,以小、近、实、序、趣为基本特征的生活化德育工作新体系。她坚持“小课堂大社会、小活动大目标、小激励高追求、小事情树形象”的“四小原则”。在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做到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活动,德育目标明确,激励机智鲜明,组织周密,实效性强。充分发挥了课堂和课外德育主渠道的作用。使德育教育如春雨润物,似春泥护花。
她认为活动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形式多样的活动是促发学生体验感悟,最终提升思想认识,引导行为实践最有效的途径。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德育群体活动,她一直坚持“小活动大目标”的原则,从小事着眼,从小处着手,将大目标细化,开展系列性小型群体活动。例如“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中,为使学生懂得文明礼仪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就在我们的言谈举止当中,就在生活的每个时刻每件小事之中。她组织了班级“国歌、校歌、队歌”三歌演唱比赛,这样的活动既了解了班级学生三歌演唱的练习效果,同时更考察了班级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法以及实效性。再如她还组织学生开展了主题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奥运精神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一体的德育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步行到小区体验了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通过演出慰问活动体验了尊老爱幼的快乐心情,通过捡拾绿地垃圾的实践体验了净化环境的幸福。一项小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得到实际的考验和锻炼,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莫亚萍认为,中华传统美德是德育工作中蕴含的巨大教育宝藏,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和道德体系,涌现出一大批民族英雄和道德楷模,生动的形象、感人的事迹、耳熟能详的情节是我们取之不竭的德育教材。所以应该积极发挥其重要作用。因 2 此,莫亚萍在我校创造性地开展了以“爱心奉献、孝心敬长”为主要内容,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诚实守信、品行高尚”为培养目标的主题教育,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落在实处。这些活动突出了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题,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体验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养成热爱祖国、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和行为习惯。她精心选取了《资治通鉴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格林童话》等书中的美德故事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组织故事,讲述或者指导学生阅读故事。如孔融让梨、愚公移山、岳母刺字等。这些故事让学生的想象得以驰骋,理想得以拓展、情感得以寄托,学会了用更多更好的方式去思索,学会了友善、坚强、智慧。如今,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如春风化雨,正在潜入学生的心田。
莫亚萍认为,教育者最根本的职责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让学生学会自省、自纠、深化、内化,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道德日记就是让学生每天记录下自己成长中内心的感受,深刻地剖析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我欣赏、自我激励、自我改正、自我完善,教师通过日记与学生交流,及时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疑惑,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现在她班的每一个学生都养成了坚持写道德日记的习惯,及时反思自己成长中的不足,同时加强与教师的沟通,通过这种形式为自己的成长搭建了一个宽阔的舞台。
莫亚萍同志高度重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她认为没有不良少年,只有不幸少年,她尤其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号召全班学生开展了手拉手爱心助学活动,学生温馨同学父母双亡,与年迈的祖母一起生活,家中因无固定工作,家庭生活十分困难,该学生产生了辍学念头,她得知此情后,多次进行家访,说服家长,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终于使该学生重返校园。
莫亚萍同志积极拓展德育空间,积极联络和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建立了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坚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参与开展了市级德育课题实验研究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构筑了学校、家庭、社会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育人网络。
三、与时俱进,以科研提升德育的品质
莫亚萍同志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读书已成为她业余生活的主要方式,她广泛涉猎,深入研读,使她具备了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为开展教育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探索有效的德育,莫亚萍同志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主动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为科研兴师、科研强校做出了突出贡献。她参加了学校承担的市级德育科研课题工作,课题研究中她都积极参与,深入进行实验,撰写实验论文。为学校的德育科研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学校的德育科研工作进一步实施起到了先导性和示范性的作用。
莫亚萍同志积极实施新课改,开发课程教材资源。她参加了德育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从选题策划、编写指导到编辑加工,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富于创造性的工作。而这些任务的完成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她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实践,总结教学、科研经验,探索教育规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她所撰写的论文有多篇获国家、省、市优秀论文一、二等奖。
莫亚萍同志先后荣获县优秀党员、市”三育人”先进个人、、市县优秀教师、县优秀辅导员等光荣称号。面对荣誉,她淡淡地说:“荣誉记载的是我的过去,未来的教育之路,我仍将披荆斩棘、奋斗不止。”
第二篇:道德之星季亚萍事迹
季亚萍道德之星事迹
“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季亚萍表身上现得细致入微、堪称模范。季亚萍的婆婆身患多种疾病。每次住院都是她在病榻前端屎送尿。被称为婆婆“好女儿”。2016年7月被评为永城“十大孝星”和“十佳道德模范”。2016年12月被评为永城市教育界唯一的“五好家庭”!她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丰功伟业,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可她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第三篇:班主任教育叙事吕亚萍
教育叙事--爱铸教育
庆阳中心校吕亚萍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书育人不能没有爱。但爱的教育要有教育的智慧和爱的艺术。只有融入教育智慧的师爱才能给学生正真的爱。每位教师都要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扶起孩子的自信之心。轻声一句鼓励,随时赞赏,树立学生进取之路。学生最大的幸福是获取老师同学的赞赏;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学生在自己的眼前成人成才。老师的爱心铸教育,以鼓励先行施予学生,是师生获得教育幸福感的美好途径。
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它能帮助你教育好你的学生。一个教师只有用自己饱含深情的爱——对学生的爱,去感染学生,去影响学生,那就肯定会给学生带来许多有益的改变。把载有爱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送给学生,那么他们幼小的心灵也会充满阳光,享有滋润……
要想使班主任工作获得成效,对孩子们的爱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与学生达到感情相通,心理相容,形成朋友之间的友好、愉快、轻松、和谐的人际心理气氛,在爱的潜移默化中完成教育孩子的工作。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说过:“孩子需要爱,特
别是他们不值得爱的时候。”所以教师对孩子的爱,首先,表现在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特别是对于不服管教、屡教不改、调皮、爱惹事、后进生等这类型的学生。
记得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父母离异,这让一向活泼、顽皮的他脸上没有了笑容,头总是深深的埋着,也远离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似乎想把自己隐藏起来。我知道,这种打击对他来说不仅仅是对学习有所放弃,同时也是对生活、人际交往的放弃,更重要的是对人生的放弃。就这种情况我与他进行了一次深情地谈话,言语间流露出对他的关爱。诚挚的话语涌入他幼小的心田,他哭着对我说:“老师我没有妈妈了,同学笑我没有妈妈。”泪水淹没了他想说的话,在沉默了一阵之后,我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从今往后老师就是你的妈妈,有事就来找我。在这次谈话之后,我对他格外关注,他的言谈举止,性格爱好,都让我觉得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那么需要人们去关爱他们,理解他们。于是在很多活动中,我都有意识的去锻炼他,尽管他做不到最优秀,可是他有了足够的自信心,当学期末他被同学评选为优秀学生的时候,我发现他眼中的泪花是那么的兴奋,她脸上的笑容始终对着我,好像在说:谢谢您,亲爱的妈妈。作为老师,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沐浴爱的阳光,健康快乐的成长,要多发现他的优点,学有所成,乐善好学,孩子越是调皮,就越是需要老师给予爱的时候,我们其实能
够使孩子们成为可塑之才,关键是要发挥自己的智慧,发现孩子的优势,站在孩子成长和鼓励孩子进步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索,用点滴的“爱”铸就孩子的绚烂的未来!
爱是老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方式,适用于部分学生。但在我的教育观念和实践中,“励”字用的几率更多些。所谓鼓励式教育法也称赏识教育法,是一种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以自信、自强、进取的态度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方法。多采用鼓励式教育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是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师要更多的运用“换位思考”去对待学生,去欣赏他们,鼓励他们,诚心诚意的对待他们,用更多的鼓励性的语言去滋润他们渴望雨露的心田。那么怎样实施鼓励式教育法呢?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斯坎贝尔说:“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情感需要……这种需要决定着孩子行为中的许多东西(愉悦,满足,高兴)……自然情感贮存越是充实情绪就越高涨,行为也就越良好,他才能感觉到自己处于最佳状态,”教师的赞赏对优秀学生是途中加油,对后进生更是雪中送炭,因为后进生的缺点比较突出,易为人所发现,但他们的优点长处却易被人忽视。而正是这种习惯的偏见,使差生的长处和优点,漫漫的消失殆尽。所以教师能及时发现差生的长处和优点,真诚无私的给予赞赏,大胆地给予肯定,会令他们在教师的赞赏中感受到一视同仁的温暖,从而正确认识自己的言行,这样从内心激发出来的动力是无穷尽的。
我班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叫张涵是我们班典型的学困生,每次考试都是我们倒数几名而且学习习惯较差,爱偷懒、上课爱走神,作业质量较差,有时时常不交作业……鉴于学习中的许多不足,老师时常将其忽视,同学们也觉得他学习太差,不愿和他多交流。可是有那么一次彻底让我改变了对后进生的看法,那是一次写字课,我在展示同学们写得好的作品,同学们发出一阵阵的赞叹声,此时我看见张涵再三的举手,我并没有去搭理他,他在底下喊道:“老师我的字也写得很好,我也想展示!”我不由得一笑,他平常作业的字那么差。怎么会写得出好字,我假装没听见,此时一个本子被递上讲台,我一看这个字写得像模像样,字体工整端正干净,同学们说:“老师,这是张涵写的,你看写的多好啊,你就展示一吧!”此时我愣住了,为什么不相信我的学生呢?他在努力,而我却视而不见!于是当即我就展示了他的作品,并给与了点评和表扬,建议全班给他热烈的掌声。此时我看到他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并对他表示了歉意,同时鼓励他继续将字写好,并且在作业中也要有这样的漂亮的字给老师看。他高兴的点了头。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发现他的作业字的却大有改观,而且上课也认真了,瞪着眼睛听课,他是期待老师的表扬的啊!通过这次事情后,我纠正了工作中对后进生的教育盲点,坚持多发现
班级后进生的闪光点,并记录在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用独特的眼光去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点,善于从平凡中找出不平凡。对学生的每一个好的表现和细微的进步,都要及时的捕捉到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想方设法把闪光点放大给学生,让这些学生感到老师的关注和赞赏他们,使他们认识自己也有权利获得老师的鼓励。前苏联教育学家索络维契克指出:“童年时代受人喜欢的孩子,从小就觉得是善良聪明的,因此才受人喜爱,于是他也就尽力使自己的行为成名副其实而造就自己,成为有自信心的人。而那些不得宠的孩子呢?人们总是训斥他们“你是个笨蛋、窝囊废、懒鬼……于是他们也就真的养成了这恶劣的品质”。因此,人的品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信和社会公正的评价。这就提醒我们老师如果在一开始或者必要时给学生自信和鼓励,无疑会使他们在愉悦满足中不断强化提升自己。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鼓励对儿童是一剂良药,儿童是需要鼓励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教育需要“励”字当先!所以,老师用“爱”铸教育,以“励”先行,是师生获得教育幸福感的美好途径。
第四篇:XX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事迹
在过去的几年中,XXX老师一直在坚持着主持或参与各项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从学校毕业,进入善耕工作就开始参与“九五”课题《计算机学科教学及辅助各科教学》的研究工作,并主笔完成该课题的结题报告;接着负责“十五”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形态研究》中的子课题《信息技术在辅助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工作,并完成结题工作,同时负责苏州市教育科学立项课题《校园英语氛围的形成对促进学生英语素质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并完成结题工作;随着“十五”课题的结束,“十一五”课题的开始,现在又投入到“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工作。
XXX老师不但注重研究,还能不断地总结经验并撰写成文。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性教学》一文获“全国中小学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暨高中研究性学习研讨会”论文评选二等奖,《网络能为教育做什么?》一文获“网络及工具平台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讨会”论文评选二等奖,《小学校园网建设和应用初探》一文获“全国中小学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暨高中研究性学习研讨会”论文评选三等奖,《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一文获“首届全国中小学网络主题探究暨教育特色网站展评研讨会”论文评选三等奖。
在参与和主持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还积极探究与尝试校园管理信息化的模式,在不断地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信息化管理办公环境,现已逐渐显示成效。2002年善耕校园网正式建成,同期善耕校园论坛也正式开通,该论坛的开通不仅能将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各位老师,还能提高学校办公的透明化,同时也节约了学校以往印发通知的经费;2004年家校路路通系统在善耕正式启用,该系统的启用大大地提高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频率,同时也减轻了以往老师需要登门家访的压力;2005年善耕博客网正式开通;2006年学校网站全面改版;同年百年校庆网站正式开通,最近又在着手准备开通校园邮箱以及校园QQ能方便教师之间交流的平台。
能够不计报酬与得失的情况下,坚持利用休息时间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培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先后进行了:网络浏览、电子邮件收发的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校45周岁以下教师都能独立在因特网上浏览与完成电子邮件的收发;校园论坛使用培训,通过这种培训教师能够使用校园论坛查看相关学校发布的信息以及能够将自己的需求反馈给相关部门;第二轮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考核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校应参考人员的合格率为百分之百;青年教师的网页制作培训,通过这期培训,青年教师都独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个人网页,并协助班主任老师制作完成班级网页,同时个人网页和班级网页业能定期更新;家校路路通使用培训,通过这种使用培训,教会了教师如何去使用家校路路通平台更快更方便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新三机一幕使用培训,第一次的培训是针对已配备新三机一幕设备的教室的任课老师,通过培训,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能正确地使用这些设备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地觉得越来越离不开这些现代化设备了。
同时XXX老师还利用假期和休息时间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情况考核和积分制度,该制度主要是对每位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统计,并结合统计情况给教师打一个分值,学校根据该分值的积累,给予教师相应的奖励。
第五篇:本溪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管理办法
附件
2汕头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管理办法
一、设立依据
根据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汕头市教育局2010年工作计划》(汕市教[2010]11号文)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及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的要求,结合全市教育科研具体情况和基层单位的需要制定本办法。
二、目标任务
通过深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发挥实验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把汕头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建设成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基地、成果推广基地、工作示范基地。
三、设立范围和基本条件
(一)设立范围
全市范围内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
(二)基本条件
1.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办学思想端正。有一定的科研基础,能为教育科研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经费支持,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较好成绩。
2.有一定的教育科研基础,有教育科研发展规划,承担市级及其以上的教育科研课题,教育科研成果达到较高水平。
3.研究的课题及内容符合教育改革方向和教育科研发展方向,符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育发展实际。
4.接受市教科所对实验基地的管理并执行本办法的各项规定。
四、申报和审批
(一)申报
1.凡拟作为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的单位,需填写《汕头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申报审批书》。
2.申报材料须由单位负责人签字加盖公章,区县学校的材料经区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市教科所。直属校的材料直接报送市教科所。
(二)审批
1.市教科所对申报材料予以初审。
2.市教科所组织专家对申报单位进行评审。
3.评审合格的单位由市教育局进行命名、授牌。
4.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原则上每三年申报审批一次。
五、实施与管理
(一)实施
1.各实验基地根据本地区、本校实际,确定教育科研工作重点,并制定出三年教育科研规划。
2.各实验基地要成立基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教育科研实验工作,并成立相应具体办事机构,负责科研实验的实施工作。
3.各实验基地随时通过主管教育科研机构向市教科所通报教育科研情况,每年提交一份科研实验基地工作总结。
(二)管理
1.汕头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由市教科所和有关单位合作共建。
2.各实验基地由市教科所统一管理,市教科所具体负责对实验基地的管理、协调和指导工作。
3.各区县和有关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协助市教科所开展实验基地的管理和指导工作。
4.市教科所聘请专家、学者和教育教学、教育管理部门、基层单位优秀教育科研工作者组成专家指导团,加强对实验基地的业务管理和指导。专家指导团根据各单位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对各实验基地进行巡回指导和服务,了解实验基地的教育科研现状,总结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提出实验基地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5.实验基地设立时限为三年。市教科所每年组织一次对各实验基地的检查评估工作。实验结束或期满,由市教科所和区县及有关学校联合对各基地的实验成果进行评估。评估不合格,市教科所有权宣布撤销实验基地建制。
六、推广
1.市教科所将不定期召开全市科研实验基地成果报告会,及时发布研究成果信息,开展学术研讨与交流,促进优秀教育科
研成果的普及与推广。
2.对实验基地研究取得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可推广的成果,市教科所将加强与有关单位的横向联系,通过组织专家提升、召开现场会、向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等多种渠道给予宣传和推广,促进实验基地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市科研所将在《汕头教育》杂志、汕头教育信息网站开设专门栏目,及时交流、发布实验基地研究动态和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扩大实验基地的影响,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七、附则
1.市教科所根据全市教育科研实际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确定科研实验基地申报的重点和方向。
2.本办法解释权属汕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本办法自2010年 11月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