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之陵寝园林5篇

时间:2019-05-13 10:1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外园林史之陵寝园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外园林史之陵寝园林》。

第一篇:中外园林史之陵寝园林

陵寝园林(2万字)

学习目标:了解陵寝园林的形成因素与基本要素,熟悉并掌握陵寝园林的风格特征与主要地域分布情况,了解中国历代重要陵寝的园林特色。学习内容 4.1 概述

陵寝园林是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中国古代社会,上至皇帝,下至达官贵人,商富大贾,皆非常重视陵寝园林。陵寝园林包括地下寝宫、地上建筑及其周边环境。

陵寝园林是历代帝王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原则建造的,亦即模仿皇宫修建的。在陵寝周围都有大面积陵园,特点是封土为陵,规划整齐划一,选址修陵讲究风水,陵园规模宏大,建筑群集中,院落层次起落明显,布局讲究中轴对称。总体观察是宏伟、壮观、肃穆、庄严。

4.1.1 墓葬制度的渊源替嬗 一、三代时期中原地区以树为坟茔的标志

远古时期人们对死者的尸体弃之不管,鬼魂迷信产生后,产生保护尸体讨好鬼魂的想法和措施,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有意识地将尸体埋入土中,新石器时代,用陶瓷、盆钵装婴儿尸体,原始社会末期,盛行单人葬和夫妻合葬,有了木制的棺和椁。直到西周末年,中原地区还没有明显的坟丘。为了区别墓主,规定不同等级的墓主的墓圹上栽植不同品种和数量的树木。长江以南的东南地区,由于地势低下,在尚无有效防潮的条件下,采取了平地掩尸、堆筑坟丘的办法,还在墓葬顶上或边侧造“寝”。

二、春秋战国坟丘流行中原

1、春秋中晚期,江南筑坟制度传人中原,中原地区出现了坟丘式墓葬,而坟、墓字义也有了区别:埋人的茔地叫墓,墓上的封土叫坟,人们在寝上定期墓祭,寝逐渐扩大形制,成为专供墓祭的祠堂。墓地植树种草的传统也被继承和传扬下来。

2、战国初叶以前,墓葬的等级区别主要体现在地下墓室中棺椁的数量和随葬品的多寡。以后,随着坟丘式墓葬流行,除地下讲究等级外,统治者开始对地上坟丘外观规定等级。从战国中叶开始,君王的坟墓专称“陵”,在坟丘的高低、坟墓形制、附属设施的繁简方面,对社会各阶层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三、秦汉以后墓葬制度日臻完善

1、坟丘

秦汉以前坟丘以方锥形为贵,直到唐代,仍规定皇族可使用方锥形坟丘,并以台阶的数目来区分等级。一般达官贵族的坟丘是圆锥形的,以宽、高尺寸区别等级。明太祖筑孝陵,改方锥形陵台为圆形,从此,王公贵族及庶民百姓的坟丘都是圆锥形,仅高低大小小同

2、墓穴和葬具

自商以来,墓穴的主要形制是竖穴土坑。葬具从棺椁发展到黄肠题凑。到西汉后期,王公贵族的墓穴普遍转变为砖室,墓道也由竖井式转为斜坡式或阶梯式。南北朝时,墓葬中出现石刻的墓志铭。隋唐时规定,砖室墓仅王室和各级官吏可以使用。明代规定,品官的棺木用油杉、朱漆,停用土杉;庶人棺以油杉、柏或杉松,只能用黑漆和金漆,不得用朱红。

3、祭祀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除了供墓祭用的建筑设施,西汉时墓前开始树立华表,东汉进一步增加了墓碑,魏晋南北朝时期坟丘周围增加了“辟邪”,即石人、石兽等。

4、墓园栽植花木蔚然成风

上至帝王陵寝,下至庶民坟丘,或松柏常青,或杨柳悲风。

4.1.2 帝王陵寝制度及其演变

一、帝王陵寝制度

赵肃候“起寿陵”,是最早的君王墓称“陵”,秦惠文王规定“民不得称陵”。从此,陵成为帝王墓葬的专用词.秦始皇为自己修寿陵,并将宗庙的“寝”移到陵墓边侧。宗庙也造到了陵园附近,将陵与寝、陵园与宗庙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帝王陵寝制度。

二、帝王陵寝的结构及演变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反映出来;

1、陵墓封土形。主要经历了三个变化过程。

2、秦汉时期,封土为陵,以方土为主,即在地宫之上用土层层夯筑,使之成为方锥体;

3、魏晋隋唐时,流行因山为体,以山为陵的筑墓方式。

4、唐太宗修昭陵,采纳了“因山为陵,不复起坟”的方案。明清时期,复“积土起坟”,但陵墓则由方形变为圆形,称为“宝顶”,周以砖壁,上砌女墙,称为宝城。宝城的形式,明多圆形,清多长圆形。

5、帝陵的地面建筑。自秦汉时将寝造到陵侧,陵园的地面建筑逐步发展成以寝为主体的大规模建筑群,包括祭祀建筑物、神道和石刻像。西汉时,“寝”有正寝与便殿之分,正寝为墓主灵魂日常生活起居之所,便殿供墓主灵魂游乐。东汉时,在寝殿、便殿的同一地方,建造专供墓主起居,饮食的寝宫。汉明帝开始举行上陵礼,确立了以朝拜和祭祀为主要内容的陵寝制度,寝的功能也转为供朝拜和祭祀。唐代将寝殿、寝宫分开建造,寝殿称献殿,建在陵侧,寝宫称下宫,建在山下,分别适应上陵朝拜祭祀和供墓主灵魂饮食起居的需要。宋代称献殿为上宫,与下宫相对。明代取消下宫建筑,改上宫为享殿,在享殿两旁分建棱思殿。清承明制,惟改棱思殿为隆思殿而已。

6、帝陵除有祭祀建筑群外,陵园内的神道及石刻群,包括华表、石柱、石碑、石像生等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7、古碑

古碑的构造,以墓碑为代表,墓碑初为引棺入墓穴的木柱,随埋土中,后为石碑,竖于墓道口,碑上多书刻文字,记死者事迹功勋,或标明死者身份、姓名,立碑人身份、姓名等.由碑首、碑身和碑座组成。上端称碑首,碑首方形的称碑,圆形的称碣,尖形的称笏头碣,碑额上用篆书或隶书刻写碑题;碑身通常为长方形,高六尺左右,正面刻碑文,背面刻一些辅助性文字;碑座有方形和龟蚨等形制。

华表

华表亦称桓表或表,一种圆柱形的标识性建筑物,常立于宫殿、宗庙、城垣、陵墓前,柱身常刻有花纹,柱顶有方石和立兽.与墓道对立的华表又称神道碑。墓碑是家墓的标志,带有一定的纪念性,神道碑则主要标识墓道。汉以前墓道上的华表为木制,东汉时多改用石柱,其形制以方石为基座,上竖圆形石柱,雕以花纹;柱顶有方石,往往题刻墓主官职及神道字样;柱顶之上还饰有比柱围稍大的石盖和立兽。唐宋墓前华表多用棱形石柱;明清时代,华表主要用于宫殿,帝陵等重要建筑的,其基本形制依如汉唐。

石像生

陵墓前安设的用玉、石等雕刻而成的人或动物的形象,主要用来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它起源于代替人牲殉葬的人俑、畜俑。

春秋时代,以人俑、畜俑陪葬。秦汉时期以陶俑形式布列于地下。除了雕造佛像外,还雕刻了形态各异的人、兽石像生,这些人、兽石像作为帝王陵寝的护卫偶像逐渐取代了埋入地下的人俑、畜俑,以威武的姿态立于陵墓的神道上。东汉中叶在河南、四川等地的墓阙旁出现石兽,名叫“辟邪”,有守墓之意。南北朝时,石像生已成为帝王陵寝的必备建筑;唐代陵前神道上的大型石刻仪仗队已经形成;明清时期,帝陵神道两旁的石像,发展到顶点。

这些石像生分为石头雕刻的文武官员和珍贵兽类组成的仪仗队。兽像有天马、驼鸟、狮、骆驼、麒麟、獬豸等。

4.1.3 帝陵的命名与选址

一、帝陵的命名

1、我国古代帝陵的取名,大约有三种情况:一是后人所起。如黄帝陵,秦公一号大墓,秦始皇陵等;二是时人根据陵墓的所在地而命名。如西汉长陵、安陵,因位于长安而得名,三是当时朝廷的礼部大臣根据皇帝的尊号、谥号,选一些与之相应的吉利、祥顺、平和、美好的字眼作陵名。如唐太宗昭陵中的“昭”字,就是一个褒义词,也和唐太宗的尊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相吻合。

2、帝陵的命名是一项十分严肃的事,如果属事先命名的.后辈不得擅自改动。如若原本没有定名后世不但可以命名,而且根据实际情况还可再次命名,如黄帝陵也称桥陵。

二、帝陵的选址

1、看风水作为迷信活动,约产生于战国时期燕、齐一带方士中。风水先生认为人们在选择宅基或坟地时,要注意该地的风向山水,适合者得福,不全者遭殃。这种建立在封建迷信基础上的相地术,为了选择有利地形,风水家必须对山、水本身进行观察、研究,并对草木盛衰与地理阴阳相关性有所发现。其论述并不都是无稽之谈。在帝陵选址的实践方面,注意选择那些依山傍水,北风向阳草木丰茂,云蒸霞蔚之地,为陵寝园林的建筑奠定了优美的天然山水背景。

2、李治、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因梁山主峰为陵,左右两峰在前,三峰耸立,主峰始尊,客峰供伏,主峰立宫,侧峰立阙,俯瞰关中平原,远眺太白终南,把传统风水相地理论运用发挥到极致。

3、帝陵除个别的陵寝外,选址时有相对集中的特点。一般来说,首都定在那里,就在其北面寻找风水宝地修建陵寝园林。开国皇帝陵墓往往居中,然后按昭穆之制安排以后各代帝陵位置。各个陵寝保持一定距离,或直线排列,或曲线排列或圆弧排列,周围分布着若干皇亲国戚或文武臣僚的陪葬墓。

4.1.4 陵寝园林的风格特征

一、陵寝园林尤其是皇家陵寝园林具备了中国山水园林的条件,它以秀美山水为北景,传统风水理论为指导,拥有独特华贵的园林建筑,高耸的墓冢,深邃壮丽的地下宫殿,笔直、宽广而纵深的陵园中轴线,蓊郁的森林树木,周围栖息天然的或人工繁育的各类鸟兽,构成了宛若人间宫苑的独具一格的园林,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二、中国陵寝园林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从战国中期开始,陵成为帝王墓葬的专用名。历代统治者对不同等级的墓葬都有严格礼仪制度,包括陵寝地下和地面建筑及其附属设施、陪葬品,陵园内的花木鸟兽品种及其多少。

三、帝陵采用风水理论选址,多在京城附近的北面,分布集中,呈单行排列或圆弧状排列。

四、陵寝园林分为地上陵园与地下寝宫两大部分:地上陵园包括墓冢,陵寝建筑,陵园辅助设施,陵园动、植物;地下寝官包括地下建筑设施,棺椁及其陪葬物品。

五、石刻艺术:石刻艺术是陵寝园林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为中国园林体系中其他园林类型所不及。尤其是石像生以其精美的造型,惟妙惟肖的神态和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把中国园林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唐代的大型石刻仪仗队已经形成,明清时期的石像生发展完备,一应惧全。随着时移境迁,陵寝园林的祭祀、拜祖、超度等功能逐渐淡化乃至消失。4.2 关中陵寝园林

关中自古帝王州。从炎黄到汉唐诸帝,陵寝园林遍布陕西关中,尤以汉唐陵寝园林最具代表性。汉十一陵、唐十八陵大部分都集中分布在咸阳北坂上。咸阳原上的汉唐帝陵,加上具有特殊身份地位的陵县,使整个咸阳原壮丽辉煌,繁华似锦。每逢祭日,游人如织。汉唐时期的咸阳原,由于帝王的陵园所在,其自然人文景现绝不亚于古部长安。

4.2.1 黄帝陵

一、概述

黄帝陵简称黄陵,或称桥陵,是中华民族先祖黄帝的陵墓。在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之巅。桥山之巅,翠柏成林,郁郁参天,沮水环绕,群山环抱,气势雄伟壮丽。黄帝陵就处在这满山的柏林包围之中。到达山顶,首先看见路旁立一石碑,上刻“文武百宫到此下马”。据说,这叫下马石。古代凡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步行至陵前。陵前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有“黄帝陵”三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四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3.6米,周长48米。陵前数十米处有一座高台。台旁石碑书“汉武仙台”。相传,汉武帝征朔方还,在这里祭黄帝,筑台祈仙。台顶高达林表,在上面可远眺四周山水。

二、黄帝陵的由来

黄帝是传说中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伟大的部族首领,是开创我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

黄帝姓公孙,因长于姬水又改姓姬;曾居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县),取名轩辕;祖籍有熊氏,乃号有熊;又因祟尚土德,而土又呈黄色,放称黄帝。《史记》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自黄帝至今,约4600年。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的有十四子,共十二姓。后来的唐、虞、夏、商、周、秦都是这十二姓的后代。

被誉为“天下第一陵”的黄帝陵,自从秦代设置陵园以来,历代帝王、臣僚、庶民百姓,文人墨客等每年去黄陵上祭游观,捐资修陵,使黄帝陵成为中外游观的胜区。当地有一首民话说:“汉代立庙唐代建,到了宋朝把庙迁。不论谁来坐皇帝,登基都不忘祖先。”

汉武挂甲柏

黄帝脚印

轩辕殿外的鼎

龙驭阁

汉武仙台

下马石

黄帝陵碑

4.2.2 始皇陵

一、概述

秦始皇陵在临潼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园规模宏大,分内外两城,均为南北向的长方形。内城周长3840米,面积792675平方米,外城周长为6210米,面积2035100平方米。南依骊山,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等建筑群在北。1974年以来,在外城以东1500米,相继发现了3个闻名世界的兵马桶坑。根据实际铲探证明,秦始皇陵园及其从葬区的面积为56.26平方千米。陵园内,坟冢拔地而起,高大雄伟,宛若一座独秀峰,成为陵园中一个奇持的景观。秦始皇墓丘封土呈四方锥形(亦称复斗形),顶部略平,从下到上呈波浪式起伏,现存周长1 410米,高43米。当年陵的周长为2167米左右,高120米左右。

秦始皇陵冢雄伟高大,陵下地宫更是壮丽辉煌。秦始皇为了使身后的享乐如同生前.在骊山大造地官。从文献资料可知,秦始皇为自己修造的墓室.实际上是以咸阳的宫殿为样板,即在地下再造一座都城咸阳,让他身后享之不尽。因此,在庞大的地宫中,上有日月星辰,下有江河湖海,宫观连属,巍峨壮观。百官位次有序,灯火辉煌,明若白昼。自知奢侈过度,惟恐行窃,亦与咸阳宫中一样,防卫森严,除有自动射击的弓弩把守陵门外,还有千军万马守卫陵园。秦始皇陵至今尚未打开,这座金碧辉煌.豪华壮观的地下宫殿有朝一日与世人见面,恐怕比秦始皇兵马俑还有魅力。兵马桶坑是秦始皇陵地下建筑的一部分,分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3处,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坑内有数万件兵桶、马桶、战车、兵器,呈现出一排排有序东进的军事方阵。秦兵马桶高与人等,军容严整,布阵多变,既有为保证主力部队向前攻击,又要预防敌人,从两侧或后面突然袭击的最佳布阵形式,又有车、骑、步混合编制的曲形阵,还有一支浩浩荡荡、军容威严,所向无敌的地宫御林军。陶俑平均身高1.78米,单个造型逐个捏制而成,其面容、发式、服式及神态,各具特色,将士有别,军种有异。陶质战马,体形高大,筋骨坚实.持令冲杀,显示了秦代河曲战马品种的优良和在战争中的威力。秦俑的造型有深厚维大、明快洁净的风格与写实手法相结合的特点。

秦始皇陵园遗迹平面示意图

4.2.3 西汉陵寝园林

一、概述

西汉共有11位皇帝,以汉高祖刘邦长陵和汉武帝茂陵最大,除汉文帝霸陵因山为陵外,其余皆为方上形式。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霍去病墓上的石雕“马踏匈奴”,为现存陵前石雕像最早的实物,举世闻名。每一座陵园就是一座宫殿建筑群,园内修建寝殿、便殿,园外修有庙宇。

二、长陵

1、简介

汉高祖长陵,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位于今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怡魏村。长陵“东西广百二十步,高十三丈,在渭水北,去长安三十五里”。现在测底部东西长153米,南北宽135米,顶部东西55米,南北35米,高32.8米,与史籍记载相近。长陵亦称“长山”或“长陵山”。取名“长陵”或因与所在地古称“长平”或“长平阪”有关。刘邦称帝的第二年开始营建长陵。陵园是仿照西汉都城长安建造的,只是规模略小而已。陵园内还建有豪华的寝殿、便殿。寝殿是陵园中的正殿,殿内陈设汉高祖的“衣冠几仗象生之具”,完全像皇帝生前时一样侍奉。

2、建筑风格

汉高祖刘邦的陵冢在陵园的偏西处,形状像覆斗,是夯土迭筑而成的。立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的“汉高祖长陵”石碑一通,陵冢下面是刘邦的安寝的地宫。陵园中还有吕后合葬陵,在长陵东面二百多米的地方。由于汉代的制度造成帝后不同陵,所以吕后单独起陵于长陵之东。吕后陵是覆斗形。

陵园的北面是长陵邑的所在地,在咸阳市的韩家湾。陵邑略呈长方形,城墙由夯土筑成,南北长,东西宽。陵邑的南墙部分与陵园边墙重合,东面没有城墙建筑。刘邦生前就迁徙大姓和贵戚之家在陵邑中,让其侍奉陵园,陵邑户口多达五万多。在长陵陵邑范围内曾经发现树木双兽纹半瓦当和大量瓦片堆积、水管道、生产工具等。从文献记载来看这些残留的废墟、出土文物,可以窥见当年陵邑朱檐彩栋、深宫广院、车马人熙的繁华景象。

长陵风光

陵墓陪葬“方上”显祖

汉高祖陪葬兵马俑

三、茂陵 1简介

汉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咸阳原共葬有西汉11个皇帝中的9个,陵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长近百里,气势宏伟。

相传武帝的金镂玉衣、玉箱、玉杖等一并埋在墓中。当时在陵园内还建有祭祀的便殿、寝殿,以及宫女、守陵人居住的房屋,设有5000人在此管理陵园,负责浇树、洒扫等差事。而且在茂陵东南营建了茂陵县城,许多文武大臣、名门豪富迁居于此,人口达277000多人。

2、茂陵建筑风格

茂陵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原上,南位乡的东南部,西距兴平县12公里,东距咸阳市15公里。其北面远依九骏山,南面遥屏终南山。东西为横亘百里的“五陵原”。此地原属汉时槐里县之茂乡,故称“茂陵”。它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上述与今测量数字基本相符。总占地面积计为56878.25平方米,封土体积848592.92立方米。陵园四周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形如覆斗,显得庄严稳重。

公元前139年,茂陵开始营建,至公元前87年竣工,历时53年。《晋书·索绋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曾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3000余人,工程规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

汉武帝茂陵

汉武帝墓碑

茂陵

茂陵博物馆

茂陵石雕群

4.2.4 唐代陵寝园林

一、概述

唐代从高祖李渊到哀帝李祝包括武则天共21位皇帝,历经290年,除昭宗和哀宗分别葬于河南渑池和山东菏泽外,其余19位皇帝埋葬于关中渭北高原。因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一处.共有18座陵墓,史称“唐十八陵”。唐十八陵坐落在关中平原的北部,沿着北山脚下.东起蒲城,向西经过富平、三原、径阳、礼泉,到乾县,东西连绵150余千米,形成以长安为圆心,呈扇形铺展于渭河以北。唐十八陵中,有9座散布于咸阳原上,与汉陵南北相望形成咸阳原上壮丽的寝庙园林景观。

二、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是唐代“依山为陵”的典范,其本意是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昭陵保存了大量的唐代书法、雕刻、绘画作品,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昭陵墓志碑文,堪称初唐书法艺术的典范,或隶或篆,或行或草,多出书法名家之手。欧阳询、褚遂良、李治、王知敬、殷仲容、赵模、高正臣、畅整、王行满、李玄植的书法,都以其独特的风格,争奇斗艳,成为中国书法艺苑中光彩耀人的奇葩。

李世民的昭陵“依山为陵”,仍建规模宏大的陵园,陵园周围有城垣,南为朱雀门,门内即献殿,北为玄武门,门内有祭坛。东边为青龙门,西边为白虎门。园内遍植松柏,称为“拍城”。唐诸陵园的形制大体如昭陵。昭陵陪葬墓多达225座,陵园的范围极为宽广,周长约仍千米,面积达2万公顷,差不多占礼泉县五分之一,是国内独一无二面积最大的帝王陵园。陵园内布满了各种设施和错落有致的园林建筑,石刻艺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昭陵六骏”以它们独特的造型和艺术风格而成为稀世珍品。“六骏‟,6于玄武门内侧祭坛东西底门前,是唐太宗当年拼杀疆场曾经乘坐的六匹骏马的雕刻造像,以象征太宗李世民开国创业之功。“六骏”分别为什伐赤、青骓、特勒骤、飒露紫、白蹄乌、举毛蜗。造型健美、洒脱英俊,威风凛凛,由阎立本画像,宫中匠师精雕细刻而成,被鲁迅先生誉为“前无古人”之作品。其中,飒露紫和举毛蜗。于1914年被盗运美国费城,现存宾西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三、乾陵

乾陵建于684年,经23年基本完工。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两峰取名叫“乳峰”。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南朱雀门,北玄武门,东青龙门,西白虎门。从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走完台阶即是一条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东为无字碑.还有17座陪葬墓。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唐高宗陵墓碑

司马道

乳峰

4.3 北京陵寝园林

北京是六朝古都之一,曾是辽、金、元、明、清的都城,先后有四十多个皇帝在此建陵加之数以百计的陪葬园林,如同颗颗珍珠镶嵌在幽燕大地。

4.3.1 金陵寝园林

一、简介

金陵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车厂村至龙门口一带的云峰山下,距市区48公里。云峰山又称九龙山,因其有九条山脊如九龙奔腾而得名。共葬金代“始祖”至章宗17个皇帝、后妃及诸王,是北京地区第一个皇陵,比明十三陵早约200年。

对于金陵,史书记载不多。金海陵王完颜亮从贞元三年(1155)三月开始至十月,在云峰寺旧址建3个墓穴,安葬了他以前的3个皇帝。第二年又将金朝建国之前的10个祖先之灵迁来此地安葬,各立称号。至章宗末年,金陵各地下宫殿和地上建筑均已建成。金陵区分帝陵、妃陵及诸王兆域三部分。大定年间陵界为78公里,大安年间为64公里。陵域设有围墙,每隔一定距离建有土堡。金以后,陵墓无人守护,地上部分逐渐残毁。明天启年间,因后金政权崛起,明皇惑于术士之说,认为后金兴起与金陵“气脉相关”,遂拆毁了金陵地上建筑。清初对有的陵墓进行了修复,还特设守陵户,春秋至祭。乾隆时又进行修复,但后来遭到严重损坏,金陵地上部分几乎无迹。从1986年开始,北京市文物部门对金陵进行踏勘,测定出金陵在大房山支脉云峰山的具体位置,找到金睿宗的景陵。

金陵有山有水,地域辽阔,风水甚佳,又是中国少数民族主政的一代帝王陵寝,距北京45公里。无论从文物考古和旅游观瞻的角度,进行“科学保护和理利用”都是非 常有意义的。

二、金陵寝园林遗址风光

4.3.2 明十三陵

一、概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东西北三面环山,两侧有龙山、虎山峙立,共修帝陵13座。总神道长约7千米。沿神道建有石牌坊、下马碑、大宫门、神功圣德碑、神道柱、石像生、龙凤门等。诸陵规模以长陵为最大,思陵为最小,长陵、永陵、定陵最为著名。各陵建筑布局大同小异,从前面的白石桥起,依次建置有陵门、碑亭、棱思门、棱思殿、棂星门、石五供,明楼、宝城等。明楼内立石碑,上到皇帝庙号溢号。明楼后为宝城,下建地宫。陵各有园,种植瓜果,放养糜鹿数以干计,以供祭祀。长陵保存最完整,基本上保存五百多年前的原貌。定陵已经挖掘,建成了博物馆。

二、石牌坊

在陵区正南,是陵区的起点,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它的形制为五门六柱十一楼,全部用汉白玉石筑成,通宽28.86米,高14米。六根石柱是整块石料,坊下夹柱石上,四面均有精美的浮雕,至今保存完好,是我国个可多得的古代石刻艺术杰作。

石牌坊

三、大宫门

又名大红门,坐落于石牌坊正北1千米的高台上,为陵区正门。门三洞,砖石结构,丹壁黄瓦。当初两侧有围墙向北环绕,周长40千米。内有军士数干人,日夜寻护陵寝。两侧各有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正是昔日陵寝森严的标志。

大宫门

四、碑楼

位于大宫门以内不远的神道中央处。四隅各竖一雕有团龙云华表。楼内立有“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龙首龟跃,高10米。碑文系洪熙元年仁宗朱高炽所撰,共三干五百余宁。其碑则立于宣德十年,碑阴刻于清乾隆五十年,详细记述长、永、定、思陵的残破状况,是研究十三陵建筑的宝贵史料。碑的东侧刻乾隆五十二年修复明十三陵所花费白银二十八万六干余两等事项。碑的西侧刻嘉庆九年清仁宗论述明王朝灭亡的原因,也都是很有价值的史料。

五、石像生

坐落于明十三陵碑楼至龙风门的神道两侧。石兽24座,其中有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武臣、文臣、勋臣,在800米的范围内,共有18对,均是面面相放,雄壮生动,在艺术造型上,也非他处石像生所能相比。

六、核星门

称龙风门,地处石像生以北神道上,为一座汉白玉石牌坊。三门并列,间以红色短墙,六根门柱形似华表,但柱身无花纹。在三门额枋中央,雕有石制火珠,故又称之为火焰牌坊。因皇帝死称之摈天,所以称此门为天门。

七、长

十三陵的首陵名长陵,坐落在陵区北部天寿山中蜂之下。为明代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的陵墓,内葬朱棣和徐皇后。为十三陵主陵,是十三陵中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长陵建筑布局前方后圆,面积10万平方米,绕以围墙,分为三进院落。第一进院落,从龙风门到棱思门。院内原有神厨、神库各五间和一座无字碑亭。由棱思门至内红门为第二进院落,棱恩殿为院中主体建筑,殿内有32根金丝楠木明柱。最大的高14.3米,直径1米多。梁、柱、檩椽、斗拱等均为楠木;出内红门至明楼为第三进院落,由南而北,依次设有牌楼门、石五供、宝城、明楼等。部分建筑物现已无存。

4.3.3 清代陵寝园林

一、概述

清王朝自顺治元年入关北京,到宣统三年清帝逊位,先后统治中国达268年之久.在北京执政的共有10位皇帝.除末帝溥仪未建皇陵之外,其余9位皇帝殡天后,分别安葬在河北遵化县和易县.遵化县陵区称东陵;易县陵区称西陵。陵区的管理由皇帝任命马兰镇总兵和守陵官兵分别统管,并委派镇国公、辅国公设府专门守陵。下面还设有内务府、礼部、工部、八旗、绿营等有关机构,专门负责经常性的祭祀、工程施工、护陵、守界。三百多年间,不仅陵区一草一木不能砍伐,就是周边各县也禁止伐木和打猎。

清东陵坐落于河北省遵化县境内昌瑞山下,是清王朝入关统一全国后在北京附近所修建的两个帝后的陵墓区之一。清东陵陵墓区,南北长约125千米,东西宽约20千米,总面积约2500平方千米。分前圈、后龙两部分。

以昌瑞山为界,南为前圈,北为后龙.方圆辟有二十丈宽的火道,并竖有标志着禁界的青、白、红栏。内有五座帝陵、陪葬着皇后及妃、嫔、福晋、格格等150多人。其中,帝陵有顺治皇帝孝陵、康熙皇帝景陵、乾隆皇帝裕陵、咸丰皇帝定陵、同治皇帝惠陵;还有孝庆、孝惠、孝贞、孝饮四座皇后陵;妃嫔陵园五座,为景妃、景双妃、裕妃、定妃、惠妃园寝;另外还有马兰裕东部有公主寝一座。

二、孝

孝陵是清东陵的主陵,坐落于昌瑞山主峰脚下。其余陵寝,除昭西陵、惠陵、惠妃园寝、公主陵自成体系外,皆以孝陵为中心,依次排列两侧。昌瑞山主峰中间突起,两侧层层低下。东面丘陵蜿蜒起伏,西面黄花山峰峦叠嶂。正面天台、燕墩两山对峙,形成一个天然的花园口。中间是近五十平方千米的开阔原野。

孝陵是清世祖顺治的陵寝,它是清朝入关后东陵最早的建筑,也是东陵的主体建筑,规模最大,体系最为完整。从正南面的龙门口入陵区,直到陵墓的室顶为止,12米宽,长达5千米的神路全部用砖石铺就。入口处有六柱五间十一楼的石牌坊,文饰雕刻精细。往北过东陵的总门户即大红门,高达三十米左右的重檐九脊的神功圣德碑楼,楼外广场四角各有华表一座,过影壁是十八对石像生。再向北过龙凤门,有神路碑亭、石孔桥、朝房、值房、神厨等。进隆恩门,有隆恩殿及东西配殿、三座门、二石柱、五石供、明楼、宝城和宝顶,地宫一应俱全。由一条十多华里长的砖石铺面的神道贯穿,形成了一条陵区的中轴线,脉络清晰,主次分明。各建筑物的梁枋斗拱有彩绘拱饰,屋顶及墙头有黄色琉璃瓦覆盖。

三、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易县西15千米的永宁山下,与狼牙山隔易水相望。清西陵建筑保存完整,共有房舍千余间,石质建筑和石质雕刻百余间,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占地100玉方千米,围墙长达20千米。雍正帝及帝后的泰陵和泰东陵位居陵区中部,西侧为嘉庆帝后的昌陵,

第二篇:中外园林史题库 2

一、填空

1.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 上林苑,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 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 2.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将山之景观归纳为“三远”,即 高远、深远 和平远. 3.辋川别业 和 庐山草堂 分别是王维和白居易以山水泉石为精神寄托的佳地.4.清末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_ 圆明园 ,___ 避暑山庄 _和__清漪园(颐和园)_。

5.我国文献记载中已知最早的帝王苑囿是 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 ”。试6.写出唐代著名二座别墅园平泉庄、庐山草堂。7.唐代华清宫属于皇家园林中 离宫御园 类型。8.明代计成为扬州郑元勋营造了___ 影 园。9.唐代庄园除称别业,别墅,也称___ 山庄。狩猎 和 通神 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功能。

11清皇家园林“三海”中 北海 面积最大,以__ 琼华岛 为中心布置景观。12明代叠代名师___ 张南垣 的主张体现写意园林的特征。

13魏晋南北朝的私园,按其所处位置可以分 城市私园 和 郊外别业。

14勒诺特尔对东方造园产生影响,北京东郊的 西洋楼(圆明园的长春园)是在此影响下的产物。15园林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唐(公元589—960)时期。周定王 时期开创了路(驰道)和行道树,为后世园林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汉代上林苑将囿发展为 苑 ,还开创了" 一池三山

"造园手法,形成了苑中有苑,苑中有宫,宫中有观(馆)的风格。秦汉时期开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17 京杭大运河 是我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18我国第一位文人造园家白居易,他的《太湖石记》是最早见于文字对”太湖石”审美意义与审美价值的阐发.19北宋李明仲 的著名建筑工程典籍 《营造法式》 一书,总结了历代的建筑成果,是我国古代建筑营造史上最详尽,最科学,最系统的建筑学著作.22东西方两个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是 凡尔赛宫 , 颐和园。

23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生成 , 转折 , 全盛 , 成熟。24 沧浪亭 是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25清代北京西北郊五座离宫别苑分别是 圆明园、畅春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26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乏众多叠石上乘佳做,比如扬州 个园 ,苏州 环秀山庄 等。

27中国文人山水园林由来已久,也因而确立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准则 外师造化、内法心源。28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的,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是 避暑山庄。衡量园林艺术作品品位高低优劣的重要标志”三美”分别指的是 自然美 , 艺术美 , 生活美。30中国四大名园有 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31计成在 《园冶》 一书中提出了园林造园规划的两个原则,一是景到随机,二是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32《一家言》又名 《闲情偶寄》,其作者是著名的造园家 李渔。

33提出”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意,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叠山理水原理的 文震亨 《长物志》。34扬州画舫录记述了苏、杭州、扬州园林特点。杭州以 湖水 取胜,苏州以 市肆 取胜,扬州以 名园 取胜。

35张南垣是 明 朝 叠山造园 家

36清皇家园林“三海”中 北海 面积最大,以 琼华岛 为中心布置景观。37白居易在洛阳为自己修建___履道坊宅园 作为自己的私园。

1、完整“西湖十景”至(A)时期完成。A南宋 B 北宋)

2魏晋南北朝(A)开发,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景观意义的名山出现。A泰山 B黄山 C五台山

3北宋东京皇家园林中呈规整式、类似官廷格局的园林是B A艮岳 B金明池 C琼林园 D玉津园

4、汉代最大的皇家园林是 A A、上林苑 B、甘泉苑 C、建章宫 D、未央宫

5、唐长安城的公共园林有 C A、长乐宫 B、西苑 C、曲江 D、九成宫 简述题

1、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需给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圩山水环境。

2、国园林发展的几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答:第一阶段:园林生成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代表作品为“囿”、“台”。第二阶段:园林转折期(公元220年—589年)代表作品有“五岳四渎”。第三阶段:园林全盛期(公元589年—960年),代表作品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第四阶段:园林成熟期(公元960年—1736年),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园”。第五阶段:园林成熟期(元、明、清),代表作品有“燕京八景”。第六阶段:园林成熟后期(公元1736—1911年),代表作品有“谐趣园”。

3、国园林的起源与最初形式和内容。

答: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建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囿”便是王室专门中豢养这些离兽的场所,囿的建置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囿起源于狩猎;“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台的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沼”,主要是指水池

4、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特点

答:1.由单纯的模拟自然山水进而艺术化地再现自然,开始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2.园林以游赏为主要目的,追求视觉景观式的感受,激发人们寓情于景的感受; 3.私家园林异军突起;

4.皇家园林的建设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

5、清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及特点

答:大内御苑:西苑,紫禁城的御花园,来福宫花园。

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香山行宫,静明园,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

特点:皇家园林的规模又趋宏大,皇家气派观浓郁,反映了明以后绝对君权政治的日益发展,但另一方面尤以清初甚,它又能积极的吸收江南私家园林的养分,保持自然生态。

6、期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特点

答:休园:以山水之景取胜,山水断续贯穿全国,虽不划分为明确的景区,但景观变化较多,尚保存着宋园的 远疏朗的特点;

影园:是以一个水池为中心的水景园,各处建筑物之命名亦与周围环境相切贴,颇能诱发人们之意境联想;

拙政园:以植物之景为主,以水石之景取胜,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有简约、疏朗、雅致天然的格调。

寄畅园:江南地区唯一的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明末清初时期之文人园林。

7、国古典园林论著及匠师。

《园冶》是计成作于明崇祯四年,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部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的著作。由明末著名文人阮大铖、郑无勋作序,全书其分三卷,用四六骈体文写成。

《一家言》又名《闲情偶记》,作者李渔,字笠翁,钱塘人,共有九卷,其中八卷讲述词曲、戏剧、声容、器玩,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

8、姆斯特德提出的”国家公园”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国家公园是以保护自然的思想,提出把乡村带进城市建立公共公园,开放性的空间和绿地系 统,由国家建立并永久性加以保护。

9、典园林中多融入了诗情画意,那么其中的诗情都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1.把诗人的某些境界在园林中以具体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法对 景园作趋势的点题;2.还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酷似文学艺术的构造。

10、家园林相比较,皇家园林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1.规模宏大,建筑类型多,形象华丽; 2.造景仍保留神仙境界的模拟;

3.山水气度开阔,但缺乏曲折幽致,植物配置精而不实。

11、园林与帝王园囿,私家园林相比,其所独有的特点是什么?

答:1.绝非私园,除了宗教活动外,带有公共游览性质,使寺庙包含着历史文化和科学的价值; 2.园林寿命相对稳定,选址地域广阔;

3.主要依靠自然景观构景,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有了很多设计手法。

12、较分欧洲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形成的原因。

答:1.从哲学、美学体系上看地,欧洲一直以来的思想“以人为本”占上风;而中国则受孔孟之道,老子、庄子思想影响,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

2.从园林创始者认识论角度看,欧洲的造园者都来自建筑师、雕塑家、哲学家;崇尚自然,造 园者出自于诗人画家仕官甚至皇帝参与、经营;

3.从园林的表现形式上看,欧洲园林具有明显的外延性;中国园林则具有强烈的内聚性。

13、王的灵囿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影响。

答:周文王所建的灵囿是最早的园林形式,范围广阔,除有天然植被外,种树养菜,也有一些简单 的建筑物,可以观赏自然风景,具备了园林的基本功能和格局,灵囿本身已包含着园林的物质 因素,可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对于之后园林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4、阳名园记》、《园冶》、《长物志》、《闲情偶记》

答:《洛阳名园记》—宋,李格非,可视为北宋中原私家园林的代表文献,具体详实地作者亲历的 当时较为著名的9处园林的总体布局及园林景观;

《园冶》—明,计成,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

《长物志》—明,文震亨,共12卷,与造园有直接关系的为家庭、花木、水石、禽鱼四卷,其余各卷也有涉及园林的片段议论; 《闲情偶记》—又名《一家言》,明,李渔,共九卷,其中八卷讲词曲、戏剧、声容,器玩,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论述题

1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特点, 以区别于世界上其它园林体系.2传统园林中世界造园三大系统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造园特点。

3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园林文化对中国园林有何影响?原因是什么?

4中国造园史上从皇家宫苑向私家园林转折是什么时期?这时的造园特点及对后期传统园林的影响是什么5中国传统园林布局的原则和常用手法有哪些? 6从纽约中央公园看奥姆斯特德的公园设计思想

7举出3个清朝皇家园林中以江南园林为蓝本而模仿建造的园中园,并以其中一对加以比较分析 8影响著名园林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9著名的园林家及其造园思想和作品特点

第三篇:中外园林史的考核内容:

中外园林史的考核内容:

1、讲课:课件制作成PTT的形式,课件的内容按照主题先讲该段时代的历史与社会文化背景,再讲这个时代的园林的代表作,最后总结一些经验或启示等。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参与,且要由小组成员自己完成课件的制作,对于弄虚作假或滥竽充数的同学将得不到分数。且组长要受到牵连。在某小组上台发表时,其它小组成员应认真听讲并记笔记,不得做其它事。有可能会抽人来点评。小组成员除了参与本小组的工作之外,要把其它章节的内容也学习。

2、考察:也是小组做,小组怎么做由组长安排和大家商量,秉承大家参与并发挥最大作用的原则,报告要做成PDF文件格式,报告不用发表,时间和地点由小组自己安排,集中在第八周时间,也可以自己在此之前课余时间组织参观考察。(见报告实例-嘉陵风情步行街声光设计考察)。报告中的项目要全面。

3、抄绘:自己找资料进行抄绘练习,选择典型的中外园林案例图纸(平面、立面或透视图)进行抄绘。要求A3号大小的图纸,注明图纸名称,学生的姓名,班级等。(见其它院校的抄绘作业)。

4、辩论赛:辩论的输赢不是目的,选择的论点正反也不影响辩论的精彩与否,主要是训练团队的合作能力。辩论赛流程:

开场:主持说明辩题背景,辩手介绍,流程规则介绍。

1.正方一辩陈述立论(3分钟)

2.反方一辩陈述立论(3分钟)

3.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秒)

4.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秒)

5.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 秒)

6.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秒)

7.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30秒)

8.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30秒)

9.自由辩论(双方各5分钟)

10.反方四辩总结陈词(4分钟)

11.正方四辩总结陈词(4分钟)

12.观众提问(双方各回答两个观众提问,每个问题1分30秒)

13.主持点评

选六个主席(主持)。

分组:4组(选题号)+5组(11人),6+6(11人),7魏岱亮+8(13人),7张涵(10人),10+11(9人),13+14(10人),16+17(11人),19+21(11人),15+22(13人),18+12(10人),20(9人),其它(9人).5、期末考试:最后一周考,内容为命题考试或写论文。

第四篇:园林史

民间工艺对岭南园林建筑的影响

————浅谈陈家祠

岭南园林主要植根于民间,没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常规祖制,也不具江南文人园林的严谨章法,园景构图根据生活内容的需要适当处置,随机应变,各种设施求实重效,顺从人意。岭南古代的园林匠师,综合了多元文化类别,把北方的、江南的、外国的园林艺术贪图其意,变更其形灵活吸收,挥洒自如,使园景布局显得较为随意,不拘一格。如东莞可园。可园筑于可湖旁,如浮水面,园地呈不规则多边形,面积约2204平方米,园内不讲究轴线对位关系,占边把角,回环曲折,一楼、五厅、六阁、十五房、十九厅的建筑组合,平面灵活多变,立面高低错落,沿墙设以曲折游廊,中庭缀以山池花木,布局自由活泼,主庭以当地珊瑚石砌筑“狮子上楼台”假山为主景,造型别致风趣。为因借园外景色,览远畅怀,又在园西的可轩之上重楼架屋,建筑了高达15.6米的邀山阁。使远近诸山、沙鸟江帆,莫不奔赴、环立于烟树出没之中,去来于笔砚几席之上。

一、岭南园林的发展历程

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处于低纬。北有五岭为屏障,南濒南海,多山少地,河网纵横,受着强烈阳光的照射和海陆季风的影响,具有优良的气候条件。北回归线横贯境内,由于受惠于季风的调节,这里仍然是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而驰名中外。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也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据历史记载,岭南园林始风于南越帝赵陀(?——前137年),效仿秦皇宫室园囿,在越都番禺(今广州)大举兴宫筑苑。现存的九曜园,其前身就是仙湖遗迹,把岭南的皇家宫苑推上了顶峰,尔后随着割据政权的衰亡,岭南皇家园林也就销声匿迹;但随着岭南社会经济的逐步上升、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海内外日益频繁的交流,岭南园林逐渐呈现越来越浓厚的地方民间色彩。

二、岭南园林的分类

按归属类型分,岭南园林有皇家、私家、公共园林等。皇家园林有南越王的四台、闽越王的桑溪、南汉的西御苑、闽王的西湖水晶宫等。南汉药洲的九曜石仍存于广州的九曜园中,九石是刘王命犯人从江南的太湖、灵璧和三江购得的。而私园有广东的四大名园、广西的雁园、福建的菽庄花园、台湾的四大名园等。岭南园林中保存最好的是番禺的余荫山房,建筑上的灰塑门楣、英石堆山、规则池岸、木雕洞罩、廊桥组合都是岭南园林的典范。公共园林有惠州西湖、桂林七星岩、福建清源山、台湾龙湖岩等。

按布局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庭院式是岭南园林的特色,其小巧堪与日本古典园林相媲美,几乎所有的私宅、酒家、茶楼、宾馆皆建筑庭院园林,如东莞可园、广州白天鹅宾馆、海口华侨宾馆等。

地域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广东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主流,它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筑的缓顶宽檐和碉楼冷巷、装饰的三雕三塑、色彩的蓝绿黄对比色、桥的廊桥、植物四季繁花为特征。广西园林以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的积淀为特征,表现于石林、石峰、石崖、石潭、壁刻之中。海南园林以自然山水中的海景、岛景、礁景、滩景为山水特征,草顶、鱼饰、朴素为建筑特征,椰林、槟榔、三角梅等为植物特征。各个园林中堆山都用珊瑚石,大东海以它砌坡,海洋公园以它砌门,五公祠以它堆山。福建园林以礁石、塑鼓石为山水特征,以起翘正脊、海波脊尾为建筑特征,正脊龙雕、鱼草山花和石刻石雕为装饰特征。台湾园林以灰塑石山、咕咾石山和模仿福建名山为山水特征,以闽南建筑为建筑特征,以平顶拱桥为桥特征,以灰塑或砖雕瓜果器具漏窗为装饰特征

三、岭南园林构园的自然要素

山 岭南园林非属山性,园山有几种:一是崖瀑潭局中的悬崖,如清晖园的九狮山和凤来峰;二是鼓石潭局的鼓石岛,如万石植物园的万石湖中真鼓石和南湖公园中的塑鼓石;三是海礁局的礁岛,如佛山梁园中的龟石和湖心石;四是一般的堆山,如海口五公祠中的珊瑚石山。岭南园林较少以土堆山,即便是现代公园也是如此,多因水为水,因山为山,如桂林园林中的真山水,几乎不改造。

水 岭南园林属水性,理水成多种格局:一是崖瀑潭局中的石潭和瀑布,如白天鹅宾馆中的故乡水和水潭以及广州山庄宾馆的三叠泉;二是湖景,如惠州、潮州、雷州、福州、泉州的西湖,肇庆星湖,广州流花湖、东山湖和荔湾湖等;三是潭,与崖瀑潭局不同的是没有瀑布,水面较阔,如柳州龙潭公园的龙潭和雷潭、台湾日月潭;四是流觞之曲水,如广州雕塑公园中的云溪;五是井泉,如广州的廉泉和贪泉,柳州鱼峰公园三姐楼院中的井栏等;六是一船水池。

石 石材和理石与江南及北方园林不同,石材有广西湖石、广东黄腊石和英石、闽南花岗石、海南珊瑚石、台湾咕咾石等。岭南理石不向上堆叠,而向水平展开,分为置石法、堆石法、挂壁法、塑石法。置石法为黄腊石、湖石和花岗石,分平置、抛石和埋石三法。石身置于土上,如随意抛置而成,故云抛置,如金茶花公园;石根入土半截以下,称为平置,如湖里公园;石根超过一半没入土中称为埋石,如南山寺。堆石法多为用于湖石或珊瑚石,如汕头中山公园海礁石山、海口五公祠珊瑚石山、台湾吴园咕咾石山。叠石法主要用于英石的壁山做法,称挂壁法,最富岭南风韵,如广州宾馆三叠泉,可用于室外室内,前者如广州流花湖公园茶室的壁山,后者如白天鹅宾馆石室中的壁山。塑石法用灰泥和水泥仿石,节省石材,现代公园里儿童游乐区的古洞探险几乎都用塑石,最好当属闽南塑鼓石,如厦门南湖公园。

建筑 从类型上看,有碉楼、船厅、廊桥等,碉楼源于碉堡,如可园邀山阁、清晖园留芬阁和立园毓培楼;舫除了江南园林似的石舫外,还有岭南的舫,如宝墨园的紫洞艇,更有与众不同的船厅,把客厅与楼结合,略带船意,多为千金小姐用,故俗称小姐楼,如清晖园和余荫山房是也。亭的做法很不规范,千奇百怪,或用回廊、围墙围合的,或用角梁与枋穿插的,或少数民族式、俄罗斯式或西欧式。桥在古典园林中多与廊结合成为廊顶石拱桥,如余荫山房为典型,另有少数民族的风雨楼和山区的索桥。

就组合方式看,用“高墙冷巷”把建筑院落进行多进多庭院组合,或用“连房博厦”把建筑与庭院连为一体;就单体形态看,多高柱础,宽檐廊,厚实墙,青瓦顶,压瓦砖,翘正脊,花玻窗,砖雕窗,灰塑门;就装饰来看,最典型的是“三雕三塑”:木雕、砖雕、石雕,陶塑、泥塑、灰塑。古典园林中三雕三塑遍布全园,在门头、门联、窗楣、基座、台案、檐口、檐柱、月梁、瓜柱、雀替、坐靠、栏杆、屋脊等处,其中以灰塑和砖雕最具岭南味,如清晖园中的“苏武牧羊”灰塑和板桥花园中的瓜果砖雕漏窗。

字画 古园的字画相对较少,现代园林中更是少用,但也不乏佳作,如惠州小桃园后门联“不深不浅湖水,半砖半阁人家”;余荫山房门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荔湾湖公园海山仙馆有联“荷花世界,荔子光阴”;可园邀山阁联“大江前横,明月直入”、可园雏月池馆联“大可浮家泛宅,岂肯随波逐流”、正门联“十万买邻多占水,一分起屋半栽花”;人境庐息亭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惠州西湖六如亭联“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够不净,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等。

植物 用“四季繁花,热带风光”八字概括,特征树有棕榈类的大王椰、假槟榔、大王棕、酒瓶椰;有藤本的炮仗花、夜来香、紫藤、簕杜鹃、绿萝;有耐阴的兰花、蕉类、芋类、蕨类、葵类;另有榕树、荔枝等。

四、民间工艺与岭南园林

民间艺术在岭南园林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如陈氏书院是典型的岭南祠堂式建筑,坐北朝南,占地15000平方米。以中路为主线,两边厅堂、厢房围合,青云巷相隔;中间以长廊相连、庭院穿插。厅堂轩昂,空间宽敞,廊庑秀美,庭院幽雅。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保存最完好的传统建筑,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的明珠。陈氏书院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在建筑构件上巧妙地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雕、铁铸和绘画等装饰艺术,可以说是“无处不雕”简直是一个雕塑展览馆。雕塑的题材广泛,造型生动,色彩丰富,技艺精湛,不愧是一座民间工艺的璀灿殿堂。郭沫若曾赋诗称赞:“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1959年,广州市政府将陈家祠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用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广东及全国各地历代民间工艺品。今天,这里仍是广彩、广绣、广州牙雕、石湾陶瓷、潮州金漆木雕等最具代表性的广东传统工艺的重要展览场地。

五、岭南园林文化

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前者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后者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由自然而上升为文化的方面,如建筑的高活动面和高柱础与水涝和湿气的关系、缓屋面和台风的关系、宽檐廊与多雨的关系、高墙冷巷与高温的关系、龙形、鱼形、水草、龟、蛇、芭蕉主题与装饰的关系、塑鼓石与海蕉的关系、崖瀑潭局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等等,可资利用则模仿自然之物之景,有弊有害则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回避或化害为利。

远儒文化是岭南学者对岭南园林文化最精辟的阐释,如果说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儒意较浓的话,岭南园林的儒家意味则很淡。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于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远儒性从品味上看可说是俗气,即世俗文化,它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它的表现。

岭南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现于南越国皇家园林对中原园林文化的全盘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园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与江南和北方两地迥然之别,另外,陈济堂公馆和张维立的立园那样的西欧式园林建筑、龙岩中山公园的俄罗斯园林建筑、草暖公园和云台公园的西洋规划布局,以及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满洲窗都是开放和兼容的表现。

第五篇:《中外园林史》课程考核总结

《中外园林史》课程考核总结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认识古今中外园林发生、发展变迁的历史规律,数古鉴今,继往开来,为今后的园林建设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

二、试卷说明(考核说明)

本次期末考核试卷为开卷笔试,试题一共有2个大题,第1大题为论述题(共有4个小题,每小题20分),第2大题为读图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2分)。试题覆盖面较为全面,题量适中,难度不大,对教学大纲体现程度较为全面。

三、成绩分析

本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评定综合成绩,具体结构如下: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10%)+课程实践成绩(25%)+规划平面图抄绘成绩(25%)+期末开卷笔试考核成绩(40%)。

该门课程共有37名学生参加考试,平均分为81,最高分为90,最低分为41。

四、存在问题

1、学生对考核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

1)从课程实践环节来看,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讲、观察不仔细,所写的踏查报告类似流水账,对规划设计问题探究肤浅;

2)从期末开卷笔试环节结果来看,学生复习不充分,一些同学复习缺乏系统性、全面性。

2、从规划平面图抄绘实践环节情况看,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认真绘制,这反映出同学们是非常重视实践环节的,抄绘实践环节考核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五、改进措施

1、适当增加课程设计的考核。

2、适当增加应用所学中外园林规划设计相关理论、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

总结人:江涌起

2016年7月15日

下载中外园林史之陵寝园林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外园林史之陵寝园林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外园林史复习重点5篇范文

    中外园林史复习重点 中国古典园林部分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 陵寝园林 人工山水园 天然山水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 囿 台 行宫御苑 离宫御苑......

    园林史总结

    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分为:皇家私家寺观 皇家园林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行宫御苑与离宫御园的区别:前者提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后者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

    园林史个人整理

    一. 名词解释 1.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艺术手段,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第二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称为园林。 2.园林形式:由于世界各民族之间......

    园林史五篇

    中国园林的雏形——囿夏-春秋战国^_^.台与囿囿:最早见于文字的园林形式。诗经“囿,所以域养禽兽也”; 说文“苑有垣也”。说文“苑,所以养禽兽也,从草。”所以后有“苑囿”之说。......

    中外国园林总结

    1 中国园林 有关园林最早记载在3000年前,始建于殷、周之际的“囿”和《诗经》所咏的“园”。隋唐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风景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经济、政治和文化......

    园林史知识点总结

    1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造园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 囿:王室专门圈养禽兽的场所 2、 台: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西方园林史总结

    西方园林史总结 三.中世纪西欧园林的特征 修道院( 一.修道院(寺院)园林 修道院 寺院) 基督教徒最初是利用罗马时代的一些公共建筑,如法院、市场、大会堂等作为活动场所;以 后效法......

    中国园林史总结材料

    第一章 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 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