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申报2005年度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的报告
近年来,我院紧紧围绕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国土资源管理的中心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以全新的思路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实现了事业发展和文明创建“比翼双飞”,2004年我院在国土资源部精神文明办公室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2005年,我院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从机制建设、思想建设、道德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着手,展现新风貌,塑造新形象,树立新风尚,取得了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丰硕成果。
一、完善创建的机制,形成创建工作的新格局。
(一)创建有机构。
院党政领导班子对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我院全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根据2003年全员竞聘后的情况,成立了党政一把手为组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职能、业务部门正职领导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了办事机构,充实了工作人员,为精神文明创建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创建有计划。
根据部文明办的要求和院的中心工作,年初我院即制定了《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2005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做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并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分解到基层,落实到部门。
(三)创建有经费。
我院在财务预算中,拨出专项资金,确保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落实。特别是在“文化、培训、综治”等方面满足了资金需求。
通过以上举措,我院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现了组织领导到位、人员配备到位、资金筹措到位、工作安排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职能、业务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统一协调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二、把握创建的关键,塑造干部队伍的新形象。
(一)抓好领导班子建设。
一是重视领导班子建设,坚持院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做好干部考核,开展理论务虚。二是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涉及重大问题,都能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和会议决定的原则。三是开好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意见,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增强班子团结。四是推行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把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增加各项工作的透明度。
(二)抓好中层干部队伍建设。
领导是关键,中层干部是支柱,因此我院高度重视中层干部的队伍建设。按照孙文盛部长提出的“完善体制、提高素质”的总体 要求,9月—10月,我院举办了第三期中层领导干部培训班,主要采取集中学习、辅导讲座和座谈讨论等方式,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线,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中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树立中层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三)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利用每周四下午的政治理论学习日,坚持不懈地开展理论和时政学习。二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8月,原来的8个党支部调整为12个,有效地推动了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的衔接与沟通。三是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6月经过组织批准,又有7名积极分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四是开展先进典型的评比和学习活动。3月,在国土资源部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我院杜兆洪同志作为6位发言人之一,进行了汇报。6月,在部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暨“两优一先”的表彰大会上,我院1个先进党支部、3名优秀共产党员和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了部直属机关党委的表彰。7月,经各党支部认真评选和院党委的严格审核,还评选出了院优秀共产党员12名,优秀党务工作者5名和先进党支部3个。五是加强支部书记及委员的培训工作。11月,邀请部直属机关党委的同志来院作“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专题讲座,反映很好。
(四)抓好工会和青年组织建设。
1、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继续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四年一届期,一年保证1-2次”职代会制度;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拓 3 宽沟通渠道;巩固建家成果;关心和帮助患病及困难人员;继续做好公费医疗管理和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开展扶贫救助活动。
2、加强青年组织建设。一是深入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参加国土资源部“资源、青年、先进性”五四青年论坛活动,并荣获冠军;举办“青年读书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邀请朱留华院长讲团课。二是开展青年职工业务培训活动。5月—7月,选派8名青年职工进行雅斯培训;10月,组织了全院青年业务知识培训和测试;继续选派新毕业的青年职工到基层土地管理部门参加社会实践。三是认真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今年,我院团支部被评为团中央“五四红旗团支部”。
三、抓住创建的重点,推动干部职工思想和业务素质上新水平。
(一)抓好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论、业务学习,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2005年,院党委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处以上干部和支部委员为重点,以专题报告、培训班、理论研讨、座谈会等主要形式,坚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作为理论学习的核心内容,不断掀起理论学习的高潮。我院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按时保质完成各阶段任务,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在抓好理论学习的同时,坚持做好业务培训教育。我院针对实际需要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外语、计算机的学习和考试;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培训、交流;鼓励专业技术 人员参加各类专业执业注册培训和考试;支持职工参加提高学历学习,并为之积极创造条件,在我院形成了浓厚的求知上进的氛围。
(二)抓好思想道德建设。
我院围绕广大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适时举行高层次的专家形势教育报告会,引导干部职工认识前进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克服困难,开拓创新。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向张思德等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廉政和警示教育。9月,邀请西城区人民检察院来院举办职务犯罪图片展;观看《慕马案》警示教育片;传达纪委有关通报;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做到党风廉政建设警钟长鸣,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自律意识。
四、突出创建的特色,走科技兴院的新路子
我院作为国土资源部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主要业务单位之一,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中注重从实际出发,突出特色,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施科技兴院战略,提高科技产业化水平,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十五”期间,我院作为第一单位完成的《全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权属调查》成果、作为第二单位完成的《地理空间信息的遥感高精度快速提取技术及产业化》成果均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的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成果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实验研究等13项成果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成为“十五”时期我部土地管理系统获奖最多的单位。与此同时,还制定完成了1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出版了30余部科技专著,在SCI和核心期刊上 发表了400余篇科技学术论文。今年是获奖和发表论文最多的年份。
五、丰富创建的内容,努力倡导文明的新风尚
(一)以点带面,文明细胞建设成效显著。
我院在认真开展创建“文明处室”、“合格职工小家”活动的同时,又开展了创建“巾帼文明示范岗”的活动。今年年初,财务处等八个部门被授予2004年度院“巾帼文明示范岗”的光荣称号,院财务处和地政中心唐健同志分别被评为国土资源部“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1月,完成院第二批“合格职工小家”的申报和验收工作。
(二)寓教于乐,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我院依托工会、共青团以及各基层党支部等群团妇组织为广大职工安排了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业余文化活动,如各种形式的文艺联欢、娱乐健身、球类比赛、职工运动会和征文比赛等,不仅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也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9月召开的中央国家机关第二届职工运动会上,我院获部颁发的“优秀组织奖”和“突出贡献奖”。在10月召开的国土资源部第二届职工运动会上,我院获得团体总分第七名的好成绩,比上届提高了一个位次。在中央国家机关妇工委“新时代女性与构建和谐社会”论文征集比赛中,我院共有15篇论文上报部机关妇工委。离退休党支部始终坚持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多次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及调研活动,组织参加各种棋牌球类比赛等活动,使离退休干部队伍更加稳定,使老同志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今年上半年,组织全院职工向“贫困母亲献爱心”和“博爱在京城”的募捐活动,捐款3790元;1月5日,向东南亚海啸受灾捐款7060元;7月12日,向“亲情中国”大型公益活动捐款2000元。组织青年到湖南新田县进行贫困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调研,组织专题报告会,并正在开展捐助活动,展现了我院干部职工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六、拓展创建的外延,建设工作生活的新环境
我院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健全和完善内部安全教育和防范保障机制,院内治安状况良好,工作纪律严明,干部职工遵纪守法,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交通责任事故,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达标单位的称号。此外,我院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率达100%。在办公条件和环境方面,不断加强硬件软件建设,办公环境典雅优美,办公自动化逐步完善。院内卫生制度健全,室内外环境干净整洁,食堂卫生达标,无食物中毒事件。
第二篇: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坐落:XX市 镇)
技术负责: XX
(工程师)项目负责: 作业组长(技术员)报告编写: 作业组长(技术员)报告审核: XX
(工程师)总经理: XX
(高级工程师)
XX市勘察测绘有限公司
2008年 月 日
目录
1..项目概述.1 2..作业依据.1 3..采用的坐标系.1 4..已有成果资料的利用.1 5..勘测定界测量.2 1)土地权属调查...2 2)地类现状调查...2 3)拨地定桩测量...2 4)勘测定界图的测绘...3 5)面积计算...3
6)精度控制和质量保证...4 7)结论...4
6..成果资料整理、提交与确认.4 7..附件.5 1.项目概述
为保证(xxxx单位)建设用地的农转用与土地征收的审查报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XX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XX土资发[2006]49号文件和XX市国土资源局的有关规定,特委托XX市勘察测绘有限公司,进行建设用地报批前的勘测定界工作。
XX市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用地征收和农转用申报材料,确定建设用地勘测界线,抽调4名精干技术人员,集中配备精良设备和仪器,于200 年 月 日至200 年 月 日完成了权属调查、地类调查、界桩放样、地形测量和面积量算及汇总等工作,为工程建设用地报批和落实各阶段经济政策及时提供了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图件资料。
本项目位于XX市 镇 村,用地以、为主,行政隶属(个镇、)个村(村、村、村),地势平坦,通视情况和交通状况良好。
2.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2)《XX省土地勘测技术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技术规定》 1999年版)3)《XX省城镇数字地籍调查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省国土厅、2005)4)《全国土地分类》(2002年试行版)5)《地籍测绘规范及说明》(CH5002-94)6)《城市测量规范》(CJJ8-99)7)《XX省地籍图图式》(1993)8)《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3.采用的坐标系
本次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4.已有成果资料的利用
1)控制资料
XX省GPS基础控制网:5点,80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XX市C、D、E级GPS控制网:XX市独立坐标系,利用重合点进行独立坐标系到80坐标系的转换,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图件资料 XX省测绘局XX市1:10000标准分幅地形图; XX市原有1:500地形图;
XX市1:1000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996—2010)(XX市国土局提供);
XX市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XX市国土局提供); 勘测委托单位提供的项目选址意见书、附图及图形数据光盘。3)其它资料
勘测委托单位提供的证明材料和有关文件。
5.勘测定界测量
1)土地权属调查
经国土主管部门授权,作业人员对用地范围所涉及的乡(镇)、村的权属界线进行调查,由各方面权利人到实地认界、指界,经各相邻双方认同后现场填写权属界线认定书。无法确权的,权属界线有争议各方权利人难以协调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8条的规定,由上一级权力机构代表仲裁界定进行确权。
2)地类现状调查 对建设规划红线(含带征)和四至范围内的土地分类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如实反映出实地土地类别的现状、地表植被和相应建筑。
以XX市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总体规划图和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红线图作为本次植被和地类调查的工作底图,有变化的实地标注在底图上,无变化的以底图为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耕地已改为其它用地凡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在土地分类标号后加K字,表示为可调整耕地。
用地的地类按2002年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标准进行三级分类。
3)拨地定桩测量
征地范围和规划红线相重叠的,按红线坐标作为征地界址点坐标;不相符的则按本次征地涉及到的各方核定的范围重新确定征地界址点。将确定好的界址点坐标利用专门的软件传输至全站仪内存,按照《技术规定》中的技术要求实地进行定桩放样。
野外在使用GPS技术布设好的各级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利用极坐标法进行拨角支距放样,同时埋设界址桩。放样完毕后实测该界址桩中心标志作为界址点坐标,与相应红线坐标点比较,其位移均不得超过5cm,满足《技术规定》中的相关要求。界址桩一般选用木桩(长60cm)或钢筋或帽(铆)钉,界桩顶部用油漆或锯出十字标出中心点。边界桩直线段一般100米设置一个,曲线段适当加密。界桩编号为J1、J2、J3„„Jn。
4)勘测定界图的测绘
征地范围内有1:500地形图的以其为基础进行修测、无1:500地形图的则进行补测,图上表示出植被外轮廓,并加测和标注相关地籍要素。测图时根据建设用地面积大小将测区范围测出征地红线外25m~50m。
野外在各等级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采集各地籍、地物和地形要素点坐标,仪器直接测得各点坐标并自动存储至仪器内存,技术人员实地绘制工作草图,草图上的各点点号与全站仪内存储的点号一一对应。
室内将全站仪采集到的各点坐标上传至微机,利用“南方CASS成图系统” 进行坐标展点,并结合野外绘制的工作草图进行图块连线和编辑成图,利用“MAPGIS土地信息系统”进行土地性质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套合,对各类地块面积进行统计和标注,最后生成土地勘测定界图,成图比例尺统一为1:500或1:1000。
图上主要表示内容为征地红线、规划红线、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等。经作业人员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打印输出,输出图纸统一为A4或A3幅面。5)面积计算
面积计算采用全解析法进行,根据图上的红线坐标点以及与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套合的各地类块外围界线坐标,由软件自动计算出所求面积。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测,并根据2002年《全国土地分类》(试行)标准,对征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分类计算统计。以总面积核对小面积、小面积复核总面积的原则对面积计算精度进行控制。以村为最小单位计算各类地类面积,再按行政隶属分级统计出各行政区域内所占各地类面积和总面积,所算面积总和与用地总面积相一致。
本次土地勘测编制了勘测定界面积表和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6)精度控制和质量保证
在精度控制方面我们严把“起始数据检核、地籍调查正确、测站和界址点精度、地物点实测精度、图件套合精度、各地类用地面积及用地总面积(包括分行政区域)统计填表正确”六个关口,保证了土地勘测各个工序的精度。
“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真实可靠”是我们的宗旨,项目由公司专人负责,作业组在各工序的每个环节实行自检、互检,项目完成后由公司进行两级检查验收,为产品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7)结论 该项目勘测定界面积准确,所征地块的权属调查在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所在乡镇、村委与当事人配合下现场指界、施测;地类调查根据实地现状并结合国土部门核定的现状图进行调绘。经勘测定界的用地项目界址点、线、面积及地类界线、权属界线调查清楚,测量准确,勘测定界成果符合《暂行规定》和《技术规定(试行)》中的要求。
6.成果资料整理、提交与确认
文本资料和图件资料统一按《土地勘测技术指导书》中规定的规格打印输出,并装订成册,达到“统一、美观、准确、实用”。
1)完成的工作量
拨地定桩 个,权属界线调查 条,土地分类调查 公顷,地形补测 公顷,面积计算 亩,编制1: 土地勘测定界图 公顷。
2)提交成果
土地勘测技术报告 本; 土地勘测定界图 套; 数据光盘 1 张。3)成果资料的确认 本次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由XX市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承担,该公司同时持有XX省土地学会颁发的“土地勘测机构注册证书”和省测绘局颁发的“测绘资质证书”,而且本项目成果资料和图件已经国土主管部门的检验,可以提供使用,经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
7.附件
1)项目用地预审区域图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3)土地利用现状图(局部)4)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5)界址点成果表 6)用地报批现场照片
7)(xxxx 项目)土地勘测定界图
建设用地项目勘测定界工作程序
职能科室:测绘队
1、申办接件、登记;
2、进行权属、地类调查,绘制草图;
3、实地埋设界桩,现场测绘;
4、室内计算,绘制宗地图、勘测定界图;
5、完成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报告书。需提供资料:
1.规划红线图(原件); 2.规划许可证(原件);
3.有关用地批文、批复、项目立项材料等(原件)。
承办时限:如材料齐全,无权属纠纷,放样条件完备,则在作日提交成果。
建设用地审批程序
1、用地单位申请
2、土地权属证明(集体或国有)
3、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
4、有关科室勘察现场
5、宗地勘测定界图(四至盖章)
6、平面布置图
15个工
7、计划局立项批复及有关部门批准意见
8、省厅批复、市政府批示
9、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或资质证书
10、改制、破产及兼并企业按有关政策及时办理 ***************************************************
一、国家建设用地
(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用地(批次建设用地)在报批时应提供下列资料:
1、建设用地审核表
2、建设用地申请表
3、建设用地项目呈报材料“一书四方案”(包括: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供地方案)
4、土地权属汇总表
5、批次用地拟建项目单
6、补充耕地验收文件
7、拟占用地块的1:1万分幅图
8、有资质单位出具的勘测定界报告、勘测定界图
9、补充耕地地块的1:1万分幅图
10、农用地转用审批表
11、规划审批表
12、补充耕地委托书
13、征用土地协议书
14、征用土地呈报表
(二)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建设项目用地(即单独选址项目用地)报批时应提供资料:
1、用地单位需提供下列资料:(1)建设用地申请书(2)建设用地预审申请表(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计划局批复、基建投资计划(计划局)(5)城建规划许可证(城建局)(6)用地单位资质证明(银行出具)(7)项目平面设计图(城建局设计院)(8)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9)企业项目出具环保意见表(环保局)
(10)公路两侧的出具公路联合审批表(公路站)
2、其他资料:
(1)建设用地审核表
(2)建设用地项目呈报材料“一书四方案”(3)土地权属汇总表(4)拟占地块1:1万分幅图
(5)有资质单位出具的勘测定界报告、勘测定界图(6)补充耕地验收文件(7)补充耕地1:1万分幅图(8)补充耕地委托书(9)农用地转用审批表(10)规划审批表
(11)有资质单位出具评估报告(12)国土资源局对评估报告的确认(13)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划拨协议)(14)征用土地协议书(15)征用土地呈报表
县国土局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建设用地予以受理,并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编制建设用地审核表,一书四方案(即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经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级土地主管部门审查。
二、种植、养殖业临时用地
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及未利用地从事种植、养殖业需要临时用地的按照如下程序办理:
1、需要临时用地的单位或个人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并出具以下资料:
(1)村两委班子会议记录(2)村民代表会议记录(3)乡镇人民政府批复
2、进行实地勘察和权属调查,确认地类、面积、并绘制勘测定界图
3、临时使用的土地为村集体所有的,由临时用地单位或个人与村委会签订临时用地协议,并与国土局签订《土地复垦协议书》。临时使用的土地为国有土地的,临时用地单位或个人与国土局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国土局填写《临时用地审批表》,并逐级报有批准权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4、临时用地经批准后,由国土局向临时用地单位或个人颁发《临时用地批准书》。
5、收费标准:每平方米0.3元(每亩200元)。
临时占地的年限为两年,占地单位不允许建永久性建筑物,两年期满后,如需继续使用需到土地部门重新办理临时占地手续,如停止使用,需按复垦协议书的要求进行复垦,并报国土局验收。
云南省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暂行方案
1.总则
1.1目的和依据
为实现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土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云南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厅发[1999]11号文件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1.2工作性质 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以下简称勘测定界)系指对农地转用、土地征用、划拨和有偿使用等方式提供用地的各类建设项目,实地划定土地使用范围、确定土地权属、测定界桩位置、标定用地界线、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进行面积量算汇总等供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批建设项目用地的土地勘测技术工作。1.3法律效力
勘测定界成果作为建设项目用地报件内容一并上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该建设项目用地依法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1.4承担机构 勘测定界工作,在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下,由取得“土地勘测定界许可证”的单位承担。土地勘测定界机构资质认证办法另行制定。1。5工作程序
接受委托——查阅有关文件及图件——现场踏勘——权属调查——实地放样——界址测量——面积量算——编绘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图——编绘建设项目用地管理图——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成果检查验收——提交资料——报批建设用地。1.6图纸的要求
对于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项目,必须利用已有的1/500或1/1000地籍图,无地籍图的,要按1/500比例尺要求施测,大型工程项目,可以测1/1000比例尺。对于城镇规划区以外建设项目用地,应按1/500或1/1000比例尺施测,大型工程、管线工程按l/2000比例尺施测。图面所反映内容应当符合城镇地籍调查和土地详查有关规定。现有图纸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时应对界址线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测或补测。1.7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云南省行政辖区内国家建设项目、城市集体、个人建设项目和乡(镇)村建设项目用地的勘测定界工作。1.8解释权
本方案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地籍处负责解释。2.前期准备 2.1接受委托
经审核具备勘测定界资格的单位,须持有用地单位或有权批准该建设项目用地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土地勘测定界委托书(见附录一),方可卉展工作。2.2查阅有关文件
由用地单位提交的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选址意见书,经批准的初步设计和有关资料,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同时收集以下资料: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由用地单位到当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集;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由专业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施工设计图及其有关资料。控制成果:由勘测定界单位搜集项目选址附近原有的平
面控制成果、布网状况说明、精度统计等有关控制成果资料。2.3现场踏勘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上的用地范围及用地要求,进行现场踏勘,调查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地类界线及地下埋藏物,用铅笔标绘于工作图上,并了解勘测的通视条件及控制点标石的完好情况。2.4权属调查 根据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及要求,现场指界认界,实地调查测绘建设用地范围界线,调查所占土地的权属性质,登记发证状况。填写建设拟征(占)地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见附录二)2.5确定放样数据
经现场踏勘后确定界址点坐标或关系距离两种放样数据。界址点坐标:通过图解或直接测绘获得界址点坐标。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关系距离:图解或实地踏勘获得。2.6制定勘测方案
根据现场踏勘及界址点的分布等情况,拟定合理的平面控制和施测方案。3.实地放样 3.1基本要求
勘测定界或放样界址点应尽量采用解析法,条件不具备的,可采用勘查法。3.2平面控制网
勘测定界平面控制坐标系统应采用国家或城市平面控制网。对于已经施测地籍图的城镇坐标系统应尽可能与施测地籍图所用的城镇坐标系统一致。对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任意坐标系,用图解法在地形图或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上取得起始数据。控制测量精度按《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试行)》执行。3.3解析法放样
根据界址点的坐标和控制点数据计算放样元素,再利用界址点与邻近控制点放样界址点桩位。
3.4关系距离放样
根据用地界址点或界址线与邻近地物的间距或关系距离在实地找到并确认有关地物和地界,用钢尺量距,采用交绘方法,放样界址点桩位。4.界址点的设置
界址点是用地相邻界址线的交点,界址桩是埋设在界址点上的标志。
乙1界址点设置原则:界址点应设置于用地界线的拐点处、地类界交点、管线工程与其他线状地物、行政界线、权属界线交点、直线段不超过70M要设置界址点。
4.2界址桩的类型
界址桩类型主要有:混凝土界址桩、带帽钢钉界址及喷漆界址桩。4.3界址点的编号
界址点在图纸上须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统一按顺序编号,例如:J1、J2、J3、„„。新用地的界址点与原用地界址点重合的,采用原界址点编号。利用已有地籍调查成果的,编写原则以原地籍编号方法相同。
5.界址测量、勘测定界图
5.1界址测量
为保证界址放样的可靠性及界址坐标的精度,在界址桩放样埋设后,须进行界址测量。
界址测量须在已知控制点上设站,按极坐标法测量,角度半测回测定,经纬仪对中误差不得超过5MM,一测站结束后必须检查后视方向,其偏差不得大于±1。距离测量可用电磁波测距仪或钢尺,用钢尺测量时一般不得超过二尺段;使用电磁波测距仪可放宽至300M。
5.2勘测定界图
勘测定界图应当由各级控制点直接测绘而得(见附录六),若有现势性较强,精度较高的较大比例尺图件,也可启用现有图件编制而得。同一块用地由多幅图纸拼接,面积数字应注记在较大一块图幅内,其他图幅内只注记“征用”、“代征”等文字。定界范图窄长或范围太小无法注记时,采用引线(黑色)划在空余处注记。加盖勘测定界专用章,应不覆盖定界图式符号和文字数字注记。文字注记和符号按《勘测定界图例》规定执行。大型工程、管线工程勘测定界图参照国土资源部《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试行)》执行。
5.2.1比例尺要求
城镇规划区内建设项目:比例尺应与原地籍图比例尺一致。若原无地籍图的比例尺规定为1/500或1/1000;大型工程、管线工程项目用地:比例尺定为1/2000。5.2.2图面内容:勘测定界图上表示内容应按《云南省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表示执行。主要有:界址点、界址线、权属界线、行政界线、地上物、地类界线、地类符号,重要的地物,以图幅为单位,图上标注各权属单位的地类面积,并在第一张图上加注整宗地面积和按Ⅱ级地类分类面积。
勘测定界图上必须加盖施测单位的“勘测定界专用章”。
勘测定界图上必须表示出用地范围界线以外(图上至少2厘米以内)的主要地物和地类。
5.2.3图幅要求
图幅统一要求为50cmX 50cm,对于大型工程、管线工程,可不加图廓座标,为节省幅面,同一幅图上可表示几段管线工程,各段要求首尾相连。5.3用地管理图
为确保建设项目用地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施,也为了日常土地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必须制作用地管理图。
用地管理图要求以标准分幅的乡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标出用地面积线、线形工程的走向。6.面积量算 6.1分类
宗地的地类按《云南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实施意见(修订本)》规定的土地分类执行。调查到三级类,以村(社)、村民委员会为基础按《云南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实施意见,(修订本)》的规定制作三级类地类汇总表逐级汇总上报,?正总上报时到一级类,耕地分到二级类(见附录三)。
6.2地类归并:宗地内有不同权属单位的地类,应分别计算汇总。地类归并时,按国家和集体两种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农用;
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种地类分别汇总面积(见附录四),地类归并标准见附录五。
7.精度要求
7.1各级控制网布设要求按《云南省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7.2界址点点位中误差,界址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界址线距离中误差,均不得大于5cm。
7.3勘测定界图上的界址点平面位置精度,以其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及相邻界址点的间距中误差,在图上不得大于以下规定:
图纸类型 1/500 1/1000或1/2000 薄膜纸 0.8cm 0.6cm 兰晒图 1.2cm 0.8cm 7.4用地管理图上所标绘用地界线的精度按《云南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实施意见(修订本)》执行。
8.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勘测定界技术报告是整个勘测定界工作成果的文字材料部份的主要内容,应按以下顺序装订成册。
8.1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封面(见附录七)8.2目录
8.3土地勘测定界委托书(见附录一)8.4勘测定界表(见附录九)8.5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
简要说明勘测定界的实施过程,建设项目用地简要情况介绍,控制测量成果的收集及精度统计、作业方法、权属核定状况、界址点设置状况及施测方法、面积量算、汇总情况等。
8.6权属情况汇总表(见附录二)8.7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见附录三)8.8按权属土地分类面积?正总表(见附录四)8.9勘测定界初验意见、自检报告 8.10界址点坐标成果表(见附录十)8.11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图(见附录六)(若图纸较多可分开装订)8.12建设用地管理图(若图纸多可分开装订)9.成果资料及检查验收
勘测定界内业资料整理结束后,应按农地转用、征用、划拨、出让等报件要求提交勘测定界成果资料,主要有:
9.1勘测定界技术报告,报国土资源部项目一式五份,报省厅项目一式四份。9.2勘测定界图,报国土资源部项目一式五份,报省厅项目一式四份。9.3用地管理图,报国土资源部项目一式五份,报省厅项目一式四份。9.4验收
勘测定界工作结束后,应当按属地管理原则报当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初检。之后由有权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或者指派已获得“土地勘测定界许可证”的单位,按本方案和有关规定要求验收。提交验收报告,随用地报件一并上报。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办理指南
主办部门:耕地保护处
协办部门:规划处、地籍处、法规监察处、地质环境处、矿产资源储量处、计划财务处
一、审查依据
建设用地审查工作依据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调查有关资料、国家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及有关技术规范、标准;遵循统一效能、协作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进行。
二、审查内容
(一)建设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计划。
(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耕地占补平衡措施是否可行,是否已经落实或能够落实。给农民的征地安置费是否达到法定标准,是否进行了听证。
(三)供地方式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供地政策,用地面积是否符合建设用地定额指标,是否合理和节约。
(四)划拨用地方式是否符合《划拨供地目录》,有偿用地方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有关政策,出让用地的出让方案是否符合规定。
(五)土地权属、地类、面积是否清楚、准确。
(六)是否涉及压覆矿产和地质环境问题。
(七)建设用地报批规费是否已缴清。
(八)适用法律和有关规定是否正确,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各有关处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对上述审查内容提出意见。
三、省厅内部工作程序
(一)受理与初审
由省厅办文窗口统一受理建设用地报批材料,经审查材料齐全且接到省政府办公厅转来的设区市人民政府建设用地请示后,转耕地保护处进行初审。材料内容符合要求的,耕地保护处拟定《江西国土资源厅建设用地报批审查意见呈报表》(以下简称《呈报表》)送有关处作进一步专项审查。材料内容不符合要求的,向申报单位说明原因,并将报批材料退回厅窗口办。
(二)专项审查(各有关处联审)
有关处在收到耕地保护处送审的《呈报表》后,在2个工作日内按各自的职责在《呈报表》上签署意见,并送回耕地保护处,耕地保护处将各有关处签署了意见的《呈报表》提交厅长办公会审核、审批。各有关处具体对以下情况进行专项审查。
规划处: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圈外用地还是圈内用地,土地利用计划安排情况。
地籍处:土地权属、地类、面积是否清楚、准确。
法规监察处:适用法律和有关规定是否正确,是否存在违法用地行为。地质环境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是否已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矿产资源储量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是否已做压矿评估。
耕地保护处:征地补偿标准及安置方案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耕地占补平衡措施是否已经落实或能够落实。供地方式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供地政策。
(三)会审
省厅不定期召开厅长办公会审核、审批呈报的建设用地,会议由厅长主持,由耕地保护处汇报提交厅长办公会的建设用地审查意见,各有关处负责人及有关工作人员参加。
(四)报批
呈报的建设用地经厅长办公会通过审核、审批后,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缴纳土地报批规费,属审核通过的,由耕地保护处形成正式审查意见报告,报厅长签发上报省政府或国土资源部。属审批通过的,由耕地保护处形成正式用地批复,报厅长签发,办理批复文件。厅长办公会未通过的用地,向申报单位说明原因,并将报批材料退回厅窗口办。
(五)用地批复
用地报批件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厅长办公会正式批准后,由耕地保护处办理批复文件,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持我厅开具的土地报批规费发票及经我厅计划财务处核定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一般缴款书”第一联(收据)复印件和第四联(回执)原件办理批复手续。
四、建设用地报批应提供的材料
(一)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报批材料目录
1、设区市人民政府的用地请示(省级以上开发区亦同)。
2、建设用地申请表。
3、设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意见。
4、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预审意见。
5、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或其他立项批准文件及有关部门意见(涉及环保、规划、水利、林业、铁路等)。
6、建设用地项目“一书四方案”,即呈报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供地方案。
7、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关于征地程序的有关说明。
8、征地听证材料(应有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结论性意见并加盖公章)。
9、市、县人民政府关于征地补偿费用标准合法性、安置途径可行性的说明。
10、补充耕地先补后占的,应提供开垦耕地省厅验收批文和设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验收意见。
11、涉及异地补充耕地的,按省厅出台的异地补充耕地有关规定办理。实行耕地异地开垦的必须向省厅缴纳耕地开垦费。
12、以有偿方式供发的,应提供出让合同、出让合同补充协议和地价评估有关资料。
13、压覆矿床和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及省厅结论性意见。
14、涉及规划局部调整,应提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含规划调整说明报告、调整前、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涉及调整地块的局部规划图)。
15、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及有关设计批准文件(报国务院审批的)。
16、占用耕地边占补的,应提供补充耕地协议书(报国务院审批的)。
17、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关于耕地开垦费缴纳证明(报国务院审批的)。
18、补充耕地已验收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关于耕地占补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来源情况说明(报国务院审批的)。
19、申请用地项目涉及两个以上县区的,设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须拟定汇总“一书四方案”(报国务院审批的)。
20、以有偿使用方式供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关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准备情况的说明(报国务院审批)。
21、公路或铁路建设项目用地审查表(报国务院审批的)。
22、拟申请用地的1:1万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亦称用地位置图(标绘出用地界线,并在四角及拐点处加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公章)。
23、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和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图(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2000)。
24、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或线型工程平面图。
25、占用耕地边占边补的,提供补充耕地位置图(在1:1万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标注)(报国务院审批的)。
26、占用基本农田的,应提交补划基本农田位置图(报国务院审批的)。
(二)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报批材料目录
1、设区市人民政府的用地请示(委托省国土资源厅审批的亦同)。
2、设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意见。
3、建设用地项目“一书三方案”,即呈报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供地方案。
4、建设拟征(占)地的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
5、征地听证材料(应有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结论性意见并加盖公章)。
6、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关于征地程序的说明。
7、市、县人民政府关于征地补偿费用标准合法性,安置途径可行性的说明。
8、涉及异地补充耕地的,按省厅出台的异地补充耕地有关规定办理。实行耕地异地开垦的必须向省厅缴纳耕地开垦费。
9、开垦耕地省厅验收批文和设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验收意见。
10、有关部门意见(涉及水利、林业等)。
11、土地权属说明(报国务院审批的)。
12、设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关于土地开发用途的说明(报国务院审批的)。
13、设区市人民政府关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准备情况的说明(报国务院审批的)。
14、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和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图(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2000)。
15、拟申请用地的1:1万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标绘出用地界线,并在四角及拐点处加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公章)。
16、占用耕地的,应提交1:1万补充耕地位置图(报国务院审批的)。
1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图(相关部分复印图)(报国务院审批的)。
建设用地报批材料份数:报省政府审批的材料一套;报国务院审批的文字材料四套、图件材料二套。
第三篇: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坐落:XX市XXXX镇)
技术负责: X X X(工程师)
项目负责:作业组长(技术员)
报告编写:作业组长(技术员)
报告审核: X X X(工程师)
总 经 理: X X X(高级工程师)
XX市勘察测绘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目 录
1..项目概述.1 2..作业依据.1 3..采用的坐标系.1 4..已有成果资料的利用.1 5..勘测定界测量.2 1)土地权属调查...2 2)地类现状调查...2 3)拨地定桩测量...2 4)勘测定界图的测绘...3 5)面积计算...3 6)精度控制和质量保证...4 7)结论...4 6..成果资料整理、提交与确认.4 7..附件.5 1.项目概述
为保证(xxxx单位)建设用地的农转用与土地征收的审查报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XX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XX土资发[2006]49号文件和XX市国土资源局的有关规定,特委托XX市勘察测绘有限公司,进行建设用地报批前的勘测定界工作。
XX市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用地征收和农转用申报材料,确定建设用地勘测界线,抽调4名精干技术人员,集中配备精良设备和仪器,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完成了权属调查、地类调查、界桩放样、地形测量和面积量算及汇总等工作,为工程建设用地报批和落实各阶段经济政策及时提供了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图件资料。
本项目位于XX市XXXX镇XXXX村,用地以XXXXX、XXXXX为主,行政隶属XX个镇、XX个村(XXXX村、XXXX村、XXXX村),地势平坦,通视情况和交通状况良好。
2.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2)《XX省土地勘测技术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技术规定》1999年版)3)《XX省城镇数字地籍调查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省国土厅、2005)4)《全国土地分类》(2002年试行版 5)《地籍测绘规范及说明》(CH5002-94)6)《城市测量规范》(CJJ8-99)7)《XX省地籍图图式》(1993)8)《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3.采用的坐标系
本次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4.已有成果资料的利用 1)控制资料
XX省GPS基础控制网:5点,80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XX市C、D、E级GPS控制网:XX市独立坐标系,利用重合点进行独立坐标系到80坐标系的转换,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图件资料
XX省测绘局XX市1:10000标准分幅地形图; XX市原有1:500地形图;
XX市1:1000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996—2010)(XX市国土局提供);
XX市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XX市国土局提供);
勘测委托单位提供的项目选址意见书、附图及图形数据 光盘。
3)其它资料
勘测委托单位提供的证明材料和有关文件。
5.勘测定界测量 1)土地权属调查
经国土主管部门授权,作业人员对用地范围所涉及的乡(镇)、村的权属界线进行调查,由各方面权利人到实地认界、指界,经各相邻双方认同后现场填写权属界线认定书。无法确权的,权属界线有争议各方权利人难以协调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8条的规定,由上一级权力机构代表仲裁界定进行确权。2)地类现状调查
对建设规划红线(含带征)和四至范围内的土地分类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如实反映出实地土地类别的现状、地表植被和相应建筑。
以XX市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总体规划图和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红线图作为本次植被和地类调查的工作底图,有变化的实地标注在底图上,无变化的以底图为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耕地已改为其它用地凡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在土地分类标号后加K字,表示为可调整耕地。
用地的地类按2007年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全国土地分类》标准进行三级分类。3)拨地定桩测量
征地范围和规划红线相重叠的,按红线坐标作为征地界址点坐标;不相符的则按本次征地涉及到的各方核定的范围重新确定征地界址点。将确定好的界址点坐标利用专门的软件传输至全站仪内存,按照《技术规定》中的技术要求实地进行定桩放样。
野外在使用GPS技术布设好的各级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利用极坐标法进行拨角支距放样,同时埋设界址桩。放样完毕后实测该界址桩中心标志作为界址点坐标,与相应红线坐标点比较,其位移均不得超过5cm,满足《技术规定》中的相关要求。
界址桩一般选用木桩(长60cm)或钢筋或帽(铆)钉,界桩顶部用油漆或锯出十字标出中心点。边界桩直线段一般100米设置一个,曲线段适当加密。界桩编号为J1、J2、J3„„Jn。
4)勘测定界图的测绘
征地范围内有1:500地形图的以其为基础进行修测、无1:500地形图的则进行补测,图上表示出植被外轮廓,并加测和标注相关地籍要素。测图时根据建设用地面积大小将测区范围测出征地红线外25m~50m。
野外在各等级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采集各地籍、地物和地形要素点坐标,仪器直接测得各点坐标并 自动存储至仪器内存,技术人员实地绘制工作草图,草图上的各点点号与全站仪内存储的点号一一对应。
室内将全站仪采集到的各点坐标上传至微机,利用“南方CASS成图系统”进行坐标展点,并结合野外绘制的工作草图进行图块连线和编辑成图,利用“MAPGIS土地信息系统”进行土地性质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套合,对各类地块面积进行统计和标注,最后生成土地勘测定界图,成图比例尺统一为1:500或1:1000。
图上主要表示内容为征地红线、规划红线、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等。经作业人员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打印输出,输出图纸统一为A4或A3幅面。5)面积计算
面积计算采用全解析法进行,根据图上的红线坐标点以及与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套合的各地类块外围界线坐标,由软件自动计算出所求面积。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测,并根据2007年《全国土地分类》标准,对征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分类计算统计。以总面积核对小面积、小面积复核总面积的原则对面积计算精度进行控制。以村为最小单位计算各类地类面积,再按行政隶属分级统计出各行政区域内所占各地类面积和总面积,所算面积总和与用地总面积相一致。
本次土地勘测编制了勘测定界面积表和土地分类面积 统计表。
6)精度控制和质量保证
在精度控制方面我们严把“起始数据检核、地籍调查正确、测站和界址点精度、地物点实测精度、图件套合精度、各地类用地面积及用地总面积(包括分行政区域)统计填表正确”六个关口,保证了土地勘测各个工序的精度。“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真实可靠”是我们的宗旨,项目由公司专人负责,作业组在各工序的每个环节实行自检、互检,项目完成后由公司进行两级检查验收,为产品的质量提供了保障。7)结论
该项目勘测定界面积准确,所征地块的权属调查在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所在乡镇、村委与当事人配合下现场指界、施测;地类调查根据实地现状并结合国土部门核定的现状图进行调绘。经勘测定界的用地项目界址点、线、面积及地类界线、权属界线调查清楚,测量准确,勘测定界成果符合《暂行规定》和《技术规定(试行)》中的要求。
6.成果资料整理、提交与确认
文本资料和图件资料统一按《土地勘测技术指导书》中规定的规格打印输出,并装订成册,达到“统一、美观、准确、实用”。
1)完成的工作量 拨地定桩个,权属界线调查条,土地分类调查公顷,地形补测公顷,面积计算亩,编制1:土地勘测定界图公顷。2)提交成果
土地勘测技术报告本;
土地勘测定界图套;
数据光盘1张。3)成果资料的确认
本次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由XX市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承担,该公司同时持有XX省土地学会颁发的“土地勘测机构注册证书”和省测绘局颁发的“测绘资质证书”,而且本项目成果资料和图件已经国土主管部门的检验,可以提供使用,经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
7.附件
1)项目用地预审区域图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3)土地利用现状图(局部)4)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5)界址点成果表 6)用地报批现场照片
7)(xxxx项目)土地勘测定界图
第四篇:土地勘测定界自检报告
土地勘测定界自检报告
一宗地(总勘测定界面积平方米,测区面积公顷,界址点个)。通过对该项目技术方案、内外业作业方法、权属界线、地类界线、界址点、线、面积、地类化分归并、工作时限、图件资料及其它各项限差进行了认真自检,报告如下:
1、该项目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合理可行,内外业作业方法正确;
2、技术报告和勘测定界图反映的权属界、地类界与现状相符,权属界线、地类界线清楚,界址点、线、面积准确符合勘界精度,地类化分归并规范合理,图件资料符合测绘规范和勘测定界图要求;
3、该项目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作业全过程及各项限差均符合《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及《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要求;
4、土地勘测定界报告具有现势性、真实性;
5、现申请合江县国土测绘队组织质检。
项目负责人:年月日
第五篇:国土资源部十二五规划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 录
第一章 面临的形势...................................................................................................................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十一五”成效显著...........................................................................................................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十二五”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形势.............................................................................................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2 第一节 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主要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政策导向.....................................................................................................................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 提升国土资源保障和服务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增强地质公共服务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 提升海洋资源保障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 提升测绘公共服务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 强化国土资源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严格保护耕地.................................................................................................................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加强矿产资源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加强海洋资源保护与权益维护...................................................................................................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 加强地质环境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 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积极发展绿色矿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与国土综合整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编制实施国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推进国土综合整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 深化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推进国土资源市场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健全国土资源宏观调控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 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 健全深化地质找矿新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节 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 加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推动国土资源重点领域技术创新.................................................................................................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完善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与支持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推进国土资源卫星应用体系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 培育发展资源新兴产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 加强国土资源领域国际合作.....................................................................................................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 积极实施国土资源领域重大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地质矿产保障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 国土综合整治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节 国土资源信息化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节 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 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加强国土资源队伍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推进国土资源共同责任机制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加强规划制度化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